课内阅读论文范例6篇

课内阅读论文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阅读 网络环境

高效阅读,强调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阅读出最多的作品,当然还要求相当高的质量。教师以一课时为一个单元教学,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训练一种阅读技巧。例如筛选文中的议论句,通过大量的试题,强化这种技巧。通过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正答率,分析学生薄弱的环节,再利用一节课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中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学生面临中考和各学科的压力,他们不可能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学生如何在初中三年完成大纲要求的课外阅读量,提高鉴赏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名著多为节选内容,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衔接所学内容这一过程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过程,通过网络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维结构,联系自己的经历,完成阅读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高效阅读教学需要“内外兼修”。

一、“内修”之课内文章阅读

课内文章阅读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法。应有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这应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标准。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本内容分类讲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拓展有机地结合、统一。根据内容难易,先训练快速阅读说明文,筛选信息,找出议论语句,做选择题,试题可以选择历年的中考试题。其次训练议论文。找到议论性语句,划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最后训练记叙文阅读,找出抒情、议论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要强迫自己甩掉以往的包袱,切实落实课堂质量。

二、“由内而外”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现状是他们对课本中名著的节选部分仅止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名著的整体把握却失于偏颇。初中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著片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此外,《读本》中也有很多相关的优秀文章,这些都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时就需要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完成整体阅读。

三、“外修”之课外一般文章的阅读

教师开设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喜欢诗歌的学生,他们自觉地组合成一个诗歌小组并且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页设计策划都由小组讨论完成,定期更换主页内容。他们的网页主要涉及国内外的著名诗歌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们也在网页上发表自己创作诗歌作品。在学完课本上的一个诗歌单元后,学生就开始大量阅读课本中提到的作家的作品,并分析其诗歌风格,从而进行模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构建了一个桥梁,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的丰富的“源头活水”。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讨论平台上,任由别人去评说一番,然后合理采纳意见进行二度创作。这样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与写作水平齐头并进,都得到了提高。

学生除了利用假期阅读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网络阅读环境。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教师利用网络筛选相关信息,制作阅读主页。此时,教师需要把学生原有的理解平衡打破,提供他们与课本内容不平衡的相关知识体系。网络提供了很多这种不均衡的机会。如果教师事先选择好能够拓展学生阅读的站点,那么学生的经验将被引向达到智力平衡的方向。当学生在网上寻找信息,他们需要再把这些信息作为正确的信息使用前,知道如何评价和证实它们。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2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 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 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 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 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 归纳模式。

6、2004.1——2004.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传授技能,培养习惯,交流经验,训练检查

Shallow talk a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 i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text reading in the teaching

Huang Jin

【Abstract】Language reading the teaching have two pieces of inside battlefield-lesson with lesson outside,value inside lesson this lord battlefield,is count for much,but in no case can neglect lesson outside this a burst ofly.Reading outside the lesson,can expand the student's knowledge noodles,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thus valid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and ability,so to lesson outside reading of instruction is a key very is also very demand.

【Key words】Induction technical ability,Development habit,Exchanges experience,Train check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语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的有效举措之一。

然而,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经济条件艰苦,文化基础落后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原因,学校没有图书室,家长也没购买什么课外书,且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家长急功近利,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和父母正确的引导,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我就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农村初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1.立足课内阅读,传授阅读技能

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指导上,我主要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教会学生抓住各类文体的阅读规律是课内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阅读记叙文,就要抓住记叙的顺序,借以了解文章的条理层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描写、议论、抒情的作用,借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议论文,要弄清论点,包括论点的位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理解论据,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方法。

通过对各类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学生的阅读方向更清楚,阅读效率也相应提高,课内基础打好了,课外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2.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立足课内,让学生掌握阅读,特别是各种文体的阅读技能后,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师要注重创造阅读的环境。每年发动学生征订报刊杂志。教师先将适宜中学生阅读的多种刊物名称同全年价格罗列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再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订一份或几份与众不同的报刊,让大家交流阅读。

目前刊物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好书学生能从中获益,坏书却能使学生腐化堕落。所以教师要提醒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御等低级趣味的书籍,选择品位高、质量好的课外书来阅读。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选择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指导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3.1 速读与精读相结合。速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要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联想才有创新。平时在辅导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去设想作者写作的背景、心情等,碰到相同的知识点要学会对照和迁移,产生触发。

3.2 学会做读书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有实用价值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鲜的词语或生动精彩的片断等分类抄录下来。摘录时要做到少而精,还要尊重原文,不能断章取义,并在末尾注明出处。要求经过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写出内容提要。并把这些填入设计好的课外阅读卡。这样,老师可以十分方便的进行教学调控,采取检查学生的卡片记载情况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趣和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诵读、写作等习惯。

4.开展经验交流,实施效果监督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经验交流也很重要。有时,学生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比老师的指导作用更大,所以抓住学生有表现欲望的特点,我曾试着安排每周一节的“讲故事会”、编辑班刊、向报刊杂志社投稿等形式新颖、多样的交流活动。大部分同学都很有兴趣,或以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或以写的方式来展示。我成立了班刊编辑部,指导同学们把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经过修改并自己编辑结集编印出来,作为班级文学刊物,更好地引导大家互相交流。我把班刊中的作品向《河池日报》、《大化文艺》投稿,当第一位同学的文章以铅字出现在报纸上时,周围的同学流露出羡慕和憧憬的目光,大家对阅读更有劲头了,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阅读、写作获得成功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其余同学知道他们的成功是和课外阅读的积累分不开的。

至于阅读效果的监控,则主要建立在小组自控的基础上,把每个班级平均分成6个阅读小组,小组之间的语文实力大体相当,在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其主要职责是配合老师对小组成员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检查。如查看“读书笔记”和“阅读积累卡”等等,把检查情况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老师反馈检查结果。老师则是不定期地召开阅读总结会,这既是对阅读效果的一次检查,又是一次阅读指导。通过这种监督,既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5.注重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检查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每到一定的时间,教师要对近段时间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查,这一工作,主要是通过设计试题测试的方式进行。这一内容要注意到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教师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让学生能在阅读解答时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得到培养,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6.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要注意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平时要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尽量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或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或读书竞赛活动。针对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误解,充分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以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语文报》(教师版)》语文报社出版,2005年度至2007年度.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出版社,2004至2007年.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4

一、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学生要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要把握它的六要素,尤其是人物和经过;要把握记叙文中的描写内容和描写方法;把握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文特点等方面来把握阅读;议论文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严密的语言等内容来理解;应用文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从体裁特征、语言特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把握。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要领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提升。

二、教育学生学好课本

课文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是很好的例子,是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文学好了,理解透了,学生才可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举一反三。如果脱离课文,单纯去做课外训练,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大大折扣。在考试时,阅读题的材料虽然大多选自课外,但阅读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在课内有所体现。因此,精细研读课文,有助于解答课外阅读试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课外材料的阅读能力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学习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如果只限于课本,范围狭窄,必然导致猜题、押题成风,死记硬背盛行,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于考出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中学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材料为主,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只眼睛盯在课内,一只眼睛盯在课外,在认真学好课内课文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报刊、杂志,达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即要在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上下功夫。关于文章的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说明文的主旨是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道理;议论文的主旨是集中表现为中心论点。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来考查文章思路的理解;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来理解;说明文主要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考查对写作思路的理解。当然,文章的思路有时还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所以命题有时从线索、结构来考查文文章思路的理解。

五、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技能,它的掌握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要全面、要有针对性、要有代表性。训练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要全面,从阅读题型来说,既要训练客观题,更要训练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从问题来说,记叙文、议论文要训练,说明文、应用文也要训练;另外,既要重视现代文阅读,又不能忽视文言文阅读;阅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应把初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阅读训练的材料和试题要有代表性,做到精练、巧练、坚决不要搞题海战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材为本,扩大课堂容量,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课内学习成为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起点。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实施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五环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

1、自主预习。自主预习一般包括课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其中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体介绍、作品了解、风格把握都是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文本特点,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设计导学案内容,提示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相关资料,储备基础知识,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如教学《马说》,学生课外要进图书室、阅览室,上网查阅韩愈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作品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明确写作缘由,从而指引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此外学生还会再次阅读《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等同类体裁的文章,把握“说”的文体内涵。同时,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内容,梳理整合生成性问题。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要讨论自主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师通过阅读教材预设的问题。教师以教材为本,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自觉阅读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阅读。把课内作为点,把课外作为面,以点带面,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根据问题设计的层次、梯度,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探究问题,逐步掌握筛选信息,研读文本,揣摩语句的基本方法,为课外阅读提供科学的阅读策略。

3、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以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的收获。各组根据探究的成果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动脑、动手、动嘴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要形式多样,展示合作成果,展示学习方法;展示学生才华,展示学生风采,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健全学生人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投入到快乐有效的课外阅读之中。

4、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要紧扣文本,根据学情,把握适度,注意形式,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时机,捕捉延伸的切合点,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衔接,文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相互融合,形成课内外互动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延伸的方式很多:对比阅读,求同存异,培养思辨能力;拓展阅读,增加广度,加深文本理解;活用写法,模仿写作,提高写作效益;辩论比赛,展示风采,提升综合素养。此外,还有情境剧表演、模拟采访、导游解说、改写缩写等。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外拓展延伸的主渠道,其途径很多:以单元主题为桥梁,阅读同一思想内容的文章;以文体相同的文章为纽带,向同体裁文章拓展;以单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延伸;以课文节选为起点,向整本书扩展;以作家某一作品为中心,向其他作品延伸,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拓展延伸的方法也很多:名著知识竞赛、阅读论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演讲擂台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拓展类作业的布置,要根据学习目标,立足课堂,立足教材,聚焦文本;以课文为核心辐射,以点带面,强化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范围,开展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约束;激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96-03

当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种类、范围亦迅速增多,这带来一个后果,即人们更加偏爱生动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而且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结构不合理[2]。同时,大学本科教材体系日益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一般来说,学生只要基本了解教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总之,在很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阅读了课本(包括部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这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距。应当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这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扩展课堂内容、增加学生获取系统信息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课程教学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思路

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范围(包括学术著作、一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等)或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阅读和研究。二是明确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课外阅读来增强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必要调整,即将单纯的课堂讲授改为“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指导(答疑、讨论)”。四是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即将原来的闭(开)卷考试改为“期末闭(开)卷考试+课外阅读内容和效果考核”。

通过上述改革,以期实现如下目标:其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限于课本,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相关专业著作、论文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三,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倾向,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四,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课堂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研究性、讨论式的主动学习。

2 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笔者在进行《旅游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每人阅读5篇学术论文(或1本专业著作)的要求,并于学期末逐一进行了考核。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平均阅读7.08篇(以阅读1本著作折合10篇论文计),总体完成任务要求的141.6%,完成阅读任务最好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85.2%,完成任务最差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11.8%;263名学生中,仅有2人未能完成阅读任务(占学生的0.76%)。具体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从学生阅读的范围来看,涉及到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41%的学生成系列地阅读了诸如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会展经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自己感兴趣的论文。但对于旅游统计学以及旅游研究中涉及数量研究的论文较少涉猎。

从学生阅读的文献来看,学生阅读了包括《旅游学刊》、《城市规划研究》、《旅游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论坛》、《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复印报刊资料)等主要旅游类研究期刊,还阅读了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金融研究》、《经济评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东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大量的知名学术期刊;部分学生阅读了诸如《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选择与成本》(布坎南)等经济学著作和《旅游管理》(尼尔利珀)、《生态旅游》(Weaver)、《中国旅游研究》(戴斌)、《旅游策划创意攻略》(吕志镛)、《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吴必虎)、《旅游项目策划》(杨振之)等旅游研究类著作;甚至还有2名同学阅读了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的博士论文。

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看,全部学生都按照要求作了读书笔记,从笔记及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情况来看,总体优良率为65.78%,合格率为99.24%。第二学期期末,笔者对学生阅读意愿和感受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205份,收回204份,有效问卷203份。统计结果如图1。

图1表明,学生阅读意愿明显增强,明确表示“不会”的学生由69.96%下降到7.39%。虽然明确表示“会”的学生比例也由30.04%下降到25.61%,但67%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术论文。实际结果肯定是,67%表示“可能会”的学生分化为“会”、“不会”,即便只有其中50%选择“会”,那么,实际选择阅读论文的学生比例超过50%。有1.48%认为阅读论文收获“大”、4.93%认为阅读论文收获“比较大”的学生,选择了今后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论文,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缺乏阅读相关论文应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而“读不懂”,产生了对于学术论文的畏惧情绪;二是因为对于理论问题没有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学术论文,感到收获“大”的占59.61%、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占38.92%、感到收获“不大”的占0.98%、感到收获“无”的占0.49%;前两项合计为98.53%,后两项合计为1.47%。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绝大多数感到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收获;少量的学生感到收获“不大”或者没有收获,其实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不大、习惯不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3 学生的主要收获和阅读存在的主要困难

3.1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的主要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第一,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仅仅学习课本的不足;第二,使学生了解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爱好读书、“爱上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学术论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意识到依靠自己能够读懂学术论文;第四,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认为“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旅游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第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到“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要全面观察、仔细分析,辩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科学的严谨和学习科学所需要的态度。

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一,扩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了解了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法”;第二,使学生对于许多特定问题(诸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会展经济、国际旅游岛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并且,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3]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自身独特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数据收集方式、处理方法和写作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学术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第一,增强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不少专业术语不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部分学生学会了通过网络信息识别文献,如有同学通过中国知网()发现石美玉教授论文下载量很大,而引发兴趣,阅读了石美玉教授多篇论文;第二,帮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专业性问题从多方面论证的思考方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了理性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在科学方法、在数据、在事实的帮助下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

4)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通过阅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课程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深化和扩展,且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地,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应该说,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提升,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相比,教学、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即便那些自此以后几乎不再自觉阅读学术论文(著作)的学生,其记忆也是深刻的,笔者对于毕业生的回访中显示了这一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学术论文(著作)的阅读是一个较高水平学习的开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机会,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特别是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学生因此开始大量阅读学术期刊(著作)而十分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3.2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存在的主要困难

1)学生查阅资料中,存在资料不足的问题。第一,尽管图书馆已经拥有一定量的旅游期刊,但复本不足,当较大量的学生需要阅读时,数量不够。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较为一般的期刊、甚至个别学生选择非学术期刊进行阅读。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术术语不理解,图书馆拥有的相关工具书的品种和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个经常性的困难是经常遇到各种经济、管理模型不理解,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知识不够。

3)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及时的指导。由于未能建立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沟通渠道和机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

4 学生阅读指导的改进

4.1 学生阅读资料不足问题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来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从中国知网来看,主要的旅游类期刊基本能够在出版后一个月内上网,学生可以阅读到最新的研究论文;同时,通过中国知网,学生可以十分便捷地查到特定期刊、特定主题的论文,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阅读。

4.2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问题

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解答或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解决,如有条件时建立助教制度。另外,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答疑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阅读中的疑难。

4.3 学生阅读过程的控制(激励)问题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难的是坚持,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激励),才能使大部分同学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应当对于阅读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5 结论

前述结果及耿春红等、张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急切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约束[4,5]。以课程学习为主导,运用课堂教学的约束力,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为直接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建立起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约束―沟通―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改善学生的阅读结构,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捷.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57.

[2]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3):93-94.

[3]丁源溟,周庆元.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3,(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