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例6篇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1

关键词: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前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中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核心内容,若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出现异常,会造成企业无法合理地运营[1]。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是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涉及到重要的财税政策,能够保证企业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提高效率和依法理财的水平,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工作做了相关的分析与思考。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中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存在的挤占现象。虽然专项资金的预算有指标数,但并未详细列出培训费、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的控制数。尽管财政专项资金是采用单项核算,但大多数的专项项目仍然是被招待、培训、会议等名目占据,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依照专款专用的规定执行的问题。基本支出内容中的商品、服务支出被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挤占,而原本应为基本支出内容的如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车辆运行维护费等商品、服务支出则挤占了专项支出[2]。

(二)专项资金的执行率较低。企业中存在上一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执行率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因为上面的拨付不及时,或是因为下一层级没有及时使用。归根结底,是由于该项专项资金已列支在其他的专项资金内容中;或者是该专项资金属于虚报内容;或是补助拨款资金滞后,地方对配套资金已做了全额的安排。

(三)重资金分配忽视了管理。分配和审核专项资金、拨付资金的环节虽然有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但具体实施时,管理和监督资金使用方面的工作却不到位,缺少动态的监控,形成给予资金分配足够的重视却没有实施有效管理的现象,成为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较低。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面,监督和管理的方法较单一,专项性、突击性的检查较多,事前与事中的监督较少,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监管不足,缺少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此外,还存对违规事项的处置力度不足,削弱了财政监督应有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认识不足。财政专项资金是上级拨付的、应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资金的安排与执行都存在普遍的约束力,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不能变动更改这一原则。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忽视了这一原则,认识不够充分,造成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追加预算的现象。此外财政政策的不断更新,下属部门随之改动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面临调整甚至追加的问题。

(二)监督管理工作配合不当。财政内部的监督、预算与执行不规范,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无法完整掌握各项专项资金的编制与执行状况,不能全方位地监督整个资金的运作,使得监督工作远远落后于管理工作,而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监督力度不足,方法单一,主要是事后监督,而没有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性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只注意核对量,忽略了对质的深层分析。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的方法

(一)完善制度建设。依法理财才能将财政法制化,完善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机制,将管理办法详细化。把财政专项资金中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监督机制、预算绩效管理、奖惩措施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问题明确的制度化,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有确切的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的运行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将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最小化,保证资金拨付的及时,保证项目的实施。

(二)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界定,正确认识其定义以及内涵,才能进行正确的分类,进而有效地管理。第二步,编制预算时需做到科学、合理,结合资金需求测算进行编制,使预算编制达到具体细化、方向明确并且合理可行。做到项目支出的范围、相关标准和使用情况透明化。第三步为加强预算绩效的管理,不仅要做到预算编制有具体的目标,积极跟踪预算的执行,还要做到对预算完成后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完善预算绩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第四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使管理规范化,明确审批专项资金的权限,确保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最后,完善绩效的评价机制,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式、综合性的评价。跟踪项目进展,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解决,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专项申报时费用预算需细化,避免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所占比例过大,提升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提高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的效益。

(三)加强绩效监督。首先,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注意跟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时的绩效目标,掌握绩效目标的支出情况、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完成的具体情况。预算执行完成后,及时对绩效进行评价,重点在于对产出以及结果的有效性、效率性、经济性和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其次,财政监督需转变方式,检查财政专项资金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要想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需转变方式。改变以往主要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转变为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新方式。同时放弃从前只注重事后监督的方法,转向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督完整结合的方法,使财政监督管理实现制度化、日常化。再次,需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监督与检查队伍,带着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克服困难,团结一心,把工作做好。最后,对监督成果进行有效的利用。财政监督所获得的资料对于资金安排和预算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甚至能够成为制度建设、财政改革以及财政管理的依据。有效的利用监督成果方可令财政监督充分发挥在财政管理与改革中的作用,提高财政监督的成效。

(四)重视对财政监督的领导。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需得到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尽快完善监督信息系统,早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此外,明确财政监督中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工作手段都应做到规范化,执行时每一步都做到有据可依,对于违规现象坚决给予处理,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使用财务专项资金时要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加强运行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使运行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有保障、有依据;监督需结合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完整的监督,再对项目完成后的成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为项目运行中资金运营情况提供依据。衡量经济效益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的项目使用对应的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益,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还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2

关键词:全过程;财政监督;监督模式;创新

一、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对于我国的财政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在财政监督领域还是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导致财政监督往往会滞后于财政管理理念。第一、财政需要针对于资金进行有效拨付以及分配,但是,资金拨付以及分配之后,相关人员还是往往忽视了资金利用效果以及效率,没有针对于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加强监督,这样就会导致财政资金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会对于资金分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某些地方财政监督部门没有加强预算审核以及预算编制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难以针对于财政拨付情况进行全盘的掌握,这样就会对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往往导致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常常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对于监督检查工作实效性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存在一部分人过分认为财政监督就是针对于违法财政行为进行惩罚等,但是往往忽略财政管理及财政监督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样往往就会导致财政监督客体对象会对于监督行为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会造成财政监督工作难以受到充分理解以及高度的重视,不利于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水平提升。第二、信息化建设滞后。针对目前的财政监督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当前缺乏信息化建设工作,或者是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难以对于繁重监督任务进行应付,目前大部分的财政监督部门往往人手不足,随着监督范围日益扩大,同时任务较重,想要完成监督检查工作比较劳累,同时,由于人手不足,难以对于潜在财政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深入挖掘,只是针对一些表面性问题进行监督,难以深入监督造成效果不佳。第三、监督手段单一。在当前的财政监督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意识到目前监督手段还是过于单一片面,这样就会导致财政资金脱离监督管理现象经常产生,对于我国的财政监督而言,目前还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全面以及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监督机制,但是,如今财政监督保障作用以及调节性作用还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总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只是将财政资金进行拨付或者分配,但是没有针对于分配之后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追踪,只是在项目完工之后进行专项性检查,检查过于单一;二是检查也只是局限在一些违规违纪方面问题,例如专项资金用挪用截留或者公款私用,或者用于吃喝招待等,财政资金被浪费挥霍。

二、财政监督模式创新实现全过程财政监督

(一)树立财政监督新型理念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就应当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第一、应当解放思想,同时要建立财政新型理念,为了有效振兴财政,转变财政职能,应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监督新机制,这是当前重要一项任务。第二、对于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而言,要完善财政管理,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拓宽财政监督范围以及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实现财政全过程监督控制。

(二)增强信息化在财政监督应用

目前财政监督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通过信息化技术使财政监督工作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缩减财政监督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全范围全过程实施的监督控制。目前财政监督信息系统应当对于财政资金运行过程进行全面追踪,同时应当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监督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财政监督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可以促使财政监督信息化步伐得到加快,另外,还应当加强财政资金运行规律特点研究,切实地发挥账户控制智能,同时要对于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财政资金可以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同时保障财政资金可以在财政监督范围之内使用。

(三)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

应当建立科学合理财政监督机制,应当充分意识到财政监督工作是财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不可缺失重点性环节,要加强对资金全过程及全方位动态化监督和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当紧紧围绕财政支出过程开展监督工作,不仅是检查监督,而且要注重检查控制,加强监督和控制要做好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控制,同时要及时发现财政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掌握财政监督工作主动权,切实保障财政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及分配。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财政监督过程当中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促使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财政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关系到监督效率以及效果,队伍建设保障监督机制完善重要途径。第一、目前应当挑选具备高素质以及丰富经验的人员充实监督队伍,财政监督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知识,同时要具备较强业务能力,还要对于财政业务充分学习。第二、要加强对于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加强培训,同时要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第三、应当加强对于人员作风建设工作,要对于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同时要帮助财政监督工作人员树立高尚理想,提升当前财政监督队伍凝聚力,同样财政监督工作过程当中要弘扬严格执法、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财政监督事业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五)完善财政监督环节,实现监督流程再造

资金被利用在何处应当监督何处,这是切实实现财政监督完善重点内容,以往在财政监督的过程当中,通常是采取个案处理、突击检查以及事后问责方式,这些方式保障财政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所以这就需要实现财政监督模式创新,要实现流程再造,同时要健全完善监管环节,还要加强审查以及决策监督工作,通常而言,要对于政府采购、一般性支出、转移支付等诸多项目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以及监督管理,这是保障财政资金可以得以健康利用重要原则,另外,为了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被严重浪费,还需要避免决策失误或者出现腐败问题,切实保障资金运用合法到位。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3

一、我县开展财政内部监督的做法

总的来说,就是从教育、制度、监督三方面入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持标本兼治,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财政内部监督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财政内部监督责任制。

为保证我县财政内部监督工作的的顺利开展,我县在财政局设立了县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高配为副科,在财政局机关行政编制设立了财政监督股,定编x名;其次,由局长亲自负责财政监督工作,局纪检组长具体分管财政监督工作,每年初将财政监督工作细化,专项工作目标分解到各股室,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习教育,筑牢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防线。

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职能管理部门,掌管着全县的钱和物,手中既有钱又有权。为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我局从三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谨记“成由俭,败由奢”的历史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老老实实为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正正为官,管好、用好人民的血汗钱。二是组织学习财经法律法规,每年邀请县委党校和县纪委、组织部的老师和领导分别进行了理想信念、纪律作风、廉洁从政三个专题教育学习讲座。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要用来为人民和政府服务的,不是用来谋取私利、贪赃枉法,进一步巩固了思想道德防线,拧紧了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三)创新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强财政监督。

为了进一步建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标,我局从财政改革入手,大力开展以财政各项改革,全面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支付、使用和管理,创新各种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强财政内部监督。

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为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我局继续做好今年__个部门(__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首先是组织人员到各部门单位检查核实资产状况、收支结构和人员状况等数据资料,弄清单位的收入来源、收入规模、支出方向、支出水平,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对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草案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认真、全面审核。在基本了解单位情况的基础上,我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财力实际,认真审核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确保将试点单位的所有收入都纳入部门预算,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挂钩的传统做法,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引进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对部门的各项支出进行科学的测算,在财力承受的范围内基本上保障了部门的正常运转,细化支出项目,确保量力而行,不留预算缺口,不打赤字预算。第三,严格监督预算执行。及时将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部门预算批复到各单位执行,由主管业务股室负责跟踪落实,了解部门预算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2、积极开展国库资金管理改革。为了规范财政资金的拨付,减少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挤占的机会,我局积极开展财政国库资金集中管理改革。

3、加大对非税收入管理的改革力度。为建设大财政,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我局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严格票据的领、用、存、销程序,对一些票据管理不够完善及不按照规定乱使用财政票据的单位,将坚决收回发出票据。扩大委托银行窗口收费范围,严格按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收费,取消行政事业收费单位的收入过渡户,全面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和逐步实现收支脱钩,严禁“以收代支”、“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全面清理机关事业单位资产,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收入、小金库等。我局派出6个工作组到各乡镇和各个部门单位核查资金、资产情况,全面摸清了单位的“家底”,统筹安排分散在部门单位的各项收入,将应该上缴财政的资金全额上缴财政国

库或财政专户。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县直统一津贴发放方案,规范干部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暗补为明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4、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政府采购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范围也逐步扩大,采购资金从预算内扩大到了预算外,采购项目从一般办公用品设备扩大到特殊办公设备、公共基建项目、服务项目。

5、创新监管机制,坚持依法监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创新财税征管制度,依法加强财税收入的监管。我局把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作为财政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在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监督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税收收入的监管。同时,积极创新契税征管机制,将契税的审核权收回县财政局,新成立了县契税征收管理所,专门负责全县的契税征管,堵塞了税收收入流失的漏洞;创新农业税征管方式,在积极贯彻落实农业税税率下调政策的基础上,将应该征收的农业税及时、足额征收缴入国库,做到既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又维护国家税收政策的权威。组织开展所得税税源调查摸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制度加强监管。

二是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督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首先,对预算安排的正常经费拨付,实行请拨款制度,由预算单位每月提出资金拨付申请书,经财政主管业务股室审核无误后再按照均衡性原则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工程建设等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由预算单位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经财政主管业务股室审查后报局领导审核,报县政府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其次,健全财政资金拨付内部稽核制度,强化财政内部监督,有效防止各种不规范操作。第三,扎实开展财政性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加强对基本建设工程的监督。我局将所有财政投资的基建项目工程预(结)算、竣工决算都纳入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范围,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格审核,有效地遏制了高估冒算现象,堵塞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上的漏洞,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

三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积极配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工作。我们组织局机关的业务骨干力量,对省财政拨付和市财政安排的各项专项财政资金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并将重点放在基层部门单位。今年我局开展了对农村合作医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和科技三项资金等专项检查。初步构建起事前有审批、事中有跟踪、事后有检查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业务机构财政监督联络员制度,由财政监督联络员负责按局文件《关于规范公文报表报送的通知》按时报送相关的文件报表,随时掌握财政资金动向。加强财政具体业务的日常监管,对单位申报的重点支出项目提前参与预审和可行性认证。对单位申报的重点支出项目提前参与预审和可行性认证。对年初预算安排或年中追加预算__万元以上的专项支出项目,由监督机构与业务机构组成审核小组对申请资金单位申请资金理由、项目逐一审查,形成汇报材料,同时进行事中和事后跟踪监督。对__万元以上的重点专项资金由业务机构进行跟踪监督,跟踪监督情况交监督机构负责汇总。对项目资金量不足__万元的,业务机构选择x个以上项目单位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检查情况交财政监督机构汇总。对确定的跟踪监督项目,在拨付资金时下达《财政资金跟踪监督检查通知书》,主要内容包括:跟踪监督检查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时间、具体实施者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等。财政资金使用单位__上报一次《财政资金跟踪监督检查表》,详细填报资金使用情况。财政监督部门每季到财政资金使用单位检查一次,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按资金性质和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截留、挤占、挪作他用、损失浪费、改变资金用途。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保证财政资金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财政资金使用完成后,由监督部门写出跟踪监督检查评价报告,以利于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

6、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从源头规范内部管理。为加强局财务管理,我们在统一账户、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县委提出的“一把手不直接审批财务”的要求,及时重新修改了财务管理制度,由局党组指定一名副职主管财务、人事、项目,一把手及其他党组成员负责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单位内部收支行为。同时,制定了一系统列规章制度,如《财政资金国库集中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改革内部操作规程》、《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操作程序化和资金效益最大化,极大地规范财政行为,促进了各项财政工作的高效开展。完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约”的财政管理模式,制定财政资金从申请、分配、拨付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机制,使各职能机构在财政管理中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从而规范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必然要求。我们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权责不变、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国库机构负责会计核算、资金收付等资金管理,业务机构负责资金分配

、项目实施、辅助核算等财务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预算指标实行业务机构凭下达依据下达指标后,将下达依据复印件报预算部门备案,监督机构每年对预算指标进行监督检查。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我局先后制定局党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首问负责制”、谈话制度等,并建立了健全内部监督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量化奖惩标准,与干部考核任免直接挂钩,通过考核,真正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调整使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我局制定了《局机关股所级干部管理办法》,通过量化的制度来管理工作,对拟任的股所长由局党组进行民主测评,其信任度未超过__%的,不提拨任用。每年由局党组对股所长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核,考核量化指标包括管理能力、工作业绩、勤政廉政等方面。同时,每x年由机关干部职工对股所长进行一次测评,对考核结果不称职达__%以上的股所长实行调整岗位、降职、免职,并实行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离任内审制、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由于以上监督体系的形成,我局所有股所长注重了自身素质,做到了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廉洁自律、洁身自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为促财政工作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局内部管理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二、内部监督取得的成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我局通过建立健全了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保护了财政干部的政治安全。内部监督是自我检查和评价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它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部门各内设机构的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20__年通过财政监督机构参与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进行采购,为财政和部门单位节约资金__x万元,节支率达__%。20__年通过对财政内部业务机构的监督检查,纠正违规资金__x万元,追缴应收未收资金x万余元,并按规定处以罚款x万元,同时提出整改建议、健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多年来,我局上到领导,下到一般干部职工没出现一例违规违纪现象,真正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全县树立了良好的廉政形象。

三、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部监督主体地位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财政监督机构设置还比较混乱,有的与其他业务机构平级,有的地方已经升格为副局级,造成同一地区级别不同、层次不等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比自身行政级别高的二级副局级单位,无形中造成了工作被动和尴尬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就是监督机构人员配备少,待遇差,有的县市存在监督机构一个人“单枪匹马”唱“独角戏”的现象,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二是工作方法单一,介入日常监督难度大。内部监督存在工作规范性不够,方式方法单一等现象。过来,监督手段往往是通过简单的查看材料、账簿,计算机预警监控能力不强,效率较低,最难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监督。

三是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还未建立单独的信息共享平台。

四、内部监督的建议:

一、全省统一财政监督机构设置,加强财政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议全省统一将财政监督机构升格为副局级单位,提高财政监督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经常组织财政监督专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定期“充电”,提高整体执法水平。

二、建议充分利用“金财工程”优势。建立预算编制、执行、非税收入征管、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进行网络对接,开发专门软件,使财政监督机构能够实时动态监控各项资金的运行。

三、建议统一安排专项经费,统一配备专用信息设备。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乡镇农民补贴网的网络建设和设备配备都是由省里统一安排和建设,建议省厅能加强对监督部门信息方面的建设。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4

 

为此,本文结合自身业务,就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的来看,随着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监督工作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财政监督部门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财政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财政已经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广泛关注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支出效益,这些都要求必须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发挥好财政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使财政监督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和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

 

财政监督处在我国财政监督的最末端,直接关系到民生、民主与和谐社会建设。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惠农及县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资金越来越多,监督的领域越来越宽,县级财政监督工作的任务也日趋繁重。为此,本文结合自身业务,就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财政监督工作的亮点

 

近几年,财政监督工作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就地监督,“守土有责”,服务大局,提升形象的理念,坚持以实施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督为着力点,以规范和加强财政管理为着眼点,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机制,拓宽监督领域,完善工作流程,加大检查力度,促进效能建设,使财政监督工作呈现出“五大亮点”。

 

1、整合监督力量,财政“大监督”格局初步形成。为简化程序,提高财政监督效率,更好地服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树立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良好形象,从2008年开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按照“扎口管理,统筹规划,统一检查,协调配合”的原则,对财政局直系统有关单位的执法力量、监管重点、检查任务、职责分工等监督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统一由财政监督局组织协调,做到一个“口子”对外,统筹安排检查活动,并加强与审计、纪检等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

 

2、紧扣热点难点,财政监督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关注社情民意,着力改善民生,是近些年财政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扩内需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强农惠农资金、廉租住房资金、雪灾救灾资金、抗旱资金等重点财政专项资金的专项监督检查,保障了各项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政策的落实。

 

3、注重素质建设,财政监督队伍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求,通过制定实施年度《学习计划》、《廉洁检查“八不准”》、财政监督工作目标责任状、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量化考核以及细化检查方案,做“细”检查前期准备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对各个监督检查组、各个监督项目的检查实施、问题记录和审结处理程序实行质量控制等有效措施。

 

二、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随着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监督工作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财政监督部门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财政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

 

1、财政监督工作改革滞后,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弱化。2000以来,是实施财政管理改革举措最大的时期,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建立,而为财政管理与改革服务的财政监督,没有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工作机制,造成财政监督职能不断被弱化,普遍存在着重财政收支,轻财政监督的情况。公共财政改革后,各类政策性、民生性财政资金大量增加,财政承担的保增长、保民生和促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2、运行机制不规范,监督与管理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财政监督是财政业务部门与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的共同职责,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专职监督至今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管理之中,环节性缺位问题较为突出。

 

3、财政监督成果运用不充分,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够理想。由于种种原因,财政监督工作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检查,轻处理”的倾向。财政监督部门有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及检查结论、处理意见和整改建议,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财政已经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广泛关注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支出效益,这些都要求必须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发挥好财政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使财政监督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和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

 

1、加强组织领导,正确认识财政监督的重要作用

 

财政监督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自始自终贯穿于财政管理整个工作过程,它具有预警、纠偏、防范和保障等功能。对促进财经秩序好转,保障重大财税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财政改革与发展不断向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的形势下,财政部门的领导要提高对财政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不断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2、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大监督”格局

 

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共同职责,如何落实好、履行好这一共同职责,关键是要提高财政监督层次,寓监督于管理之中。有效的办法是按照财政“大监督”理念,在财政系统建立各业务股室及单位与专职监督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衡、运转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

 

3、强化技术支撑,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财政收支管理、财务会计核算中的广泛运用,被监督单位在管理手段、信息存储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对财政监督的对象、范围、线索以及监督程序造成很大影响,传统的以手工计算、手工查账为基本手段的监督检查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财政监督手段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变监督方式、手段和技术。

 

4、注重成果运用,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和空间

 

财政监督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成果。要树立“围绕管理抓监督,强化监督促管理”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对财政监督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不断巩固并扩大财政监督成果,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5

(一)推进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不诚信,容易引发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作为长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部门,财政监督部门要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防范和制止各类违反财经法规行为。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核心的会计监管,逐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重大事项的检查,推进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的规范和重大财税政策的落实,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促进诚信社会建设。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内部管理、业务报备、财务会计等日常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和组织方式,强化对中央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联合监管,加强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情况重点检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处理处罚和曝光力度,增强会计监督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上下级财政以及与审计、证券监管、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避免重复检查。逐步建立起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的完整会计监督体系。

(二)促进金融监督财政监督部门就地履行财政金融监管职责,既是严肃财经纪律、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重要手段。围绕金融体制改革重点,形成以金融监管机制为纲领、以服务财政金融改革为目标,以防范金融和财政风险为导向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监管格局,在财政部授权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财政监督部门监管职能和作用,找准财政金融监管的平台和切入点,将保障财政金融政策执行、加强金融财务资产监管、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作为财政金融监管的着力点,从完善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重点关注金融行业热点问题、金融创新业务背后深层次规范问题,促进金融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推进综合监管综合财政监管是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监管全过程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坚持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做好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算资产财务等综合财政监管,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对中央基层单位财政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作用,突出就地监管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强化监督成果应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对县级中央财政支出资金监督检查,全面评价中央财政支出政策在县域执行情况。坚持各项支出监管事项延伸到乡镇财政,切实强化县乡财政资金监督。继续推进以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强化与县乡财政的信息互通,促进县乡基层财政履行监管职能,推动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二、财政机制建设上要有新提升

(一)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大平台建设在巩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巩固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相融合的监督机制,尝试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立体式财政监督体系。同时,采取实质性措施,全面介入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逐步对预算管理全过程开展同步监督,并将监督成果与财政资金分配挂钩,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

(二)着力推动财政监督科学化1、健全日常审核机制。从建立完善审核机制入手,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日常监管质量和水平,探索并建立和完善“注重主动沟通、提前介入审核、多方综合协调、完善操作制度、强化部门管理、加强政策呼吁”的审核机制,切实提高审核效率和效果。2、突出专项检查成效。专项检查将借力与助力相结合,建立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提高整体监督效能。注重树立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意识,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妥善处理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关系,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保证中央重大政策顺利执行。按照“坚持政策规定、依据实事求是、结合具体情况、处理依法合规”的原则进行处理处罚,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中央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加强惩处力度,提高监督执行力。注重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揭露典型,提升层次,推动规范长效的管理和执行机制建设,提升监督后续效应。促进财政监督部门监督工作更加服从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大局,更加有力地保障财政改革和发展,更加体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三、财政方式方法上要有新思维

(一)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在财政监督方式方面,要坚持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检查相结合,将财政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同时,加快安全性、合规性监督向有效性监督转变,积极探索开展绩效监督,逐步实现财政监督从注重问题性检查的“纠错型”监督向促进财政管理、完善内控的“预防型”监督方式转变;在财政监督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监控、审核、检查、调查、督促、反馈等方法,逐步实现财政监督的实时、动态监控。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范文6

一、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根据省财政监督检查局20*年工作要点,和我局的年初工作计划,为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管理,规范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收支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并坚持监督与改革相结合;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与时俱进,促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重要手段。也是财政监督的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财政监督检查的基础。为了全面加强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按照省和我县财政监督检查及财务管理方面掌握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的确定了具有代表性行业检查项目单位,对2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从总体来看被检单位当中,绝大部分都比较好地执行《会计法》及财经政策、遵守财政法规,会计处理比较规范。但有个别部门存在违纪问题,我们本着检查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顿纠正,最终实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益相结合的目的。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检查

围绕财政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资金检查。一是良种补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二是开展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三是开展粮食直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检查;四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检查;五是津贴补贴清理情况自查。为断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即要监督资金的安全完整,更要注重资金的绩效监督,使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更紧密结合,防止截留、挤占、挪用。根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对进一步深化我县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在内查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非税收入及票据使用检查

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建立建全各项收费、基金和检查力度。严格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近些年来,预算外资金增长较快,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由于管理制度不建全,预算外资金混乱,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检查规范了单位的收费行为和票据的合理使用。

二、20*年工作安排

根据省财政监督检查局吉财监函[20*]88号工作要点和我局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促进财政收支检查和会计监督为重点,以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和规范基础性工作为保障,坚持检查与理论调研相结合,配合稳健财政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积极有效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强化对财政收入的监督检查

强化非税收入监督,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是对水利建设资金征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本级重点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检查。

(二)强化会计监督,规范预算管理

结合财政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及预算管理情况检查,重点为财政拨款单位、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和部分企业。统一部署,制定周密的检查计划,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来维护财经秩序。

(三)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突出财政资金“三性”监督

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关于“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我们将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精心组织好财政专项支出监管工作。

(四)深化内部监督检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暂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要继续做好县直单位内审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局机关业务科室的内审工作;在关注财政政策执行程序健全、资金使用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稳健财政政策贯彻执行,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支出效益评价机制,努力提高内部监督质量。

三、提高基层财政监督质量的几点对策

财政监督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的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

加强财政监督,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已逐步成为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但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监督检查特别是基层财政监督检查职能存在着范围狭窄、方式滞后、手段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财政监督检查质量的有效提高。作为最基层的财政监督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才能确保监督得力。

(一)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执法的工作力度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财政监督等执法部门再去查办。由此可见,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法律制约权力。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讲,《会计法》的实施,也为从事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使有关人员工作起来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说真话,办实事,为事业高度负责。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使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通过明确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确定有效的处罚手段和方式,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落实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特别是乡镇的领导)认为自己是一把手,财务上的事情一个人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责任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再者,为了适应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需要,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必要之时,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基础财政学习和培训,以其提高单位责任人的财政管理水平。

作为最基层的乡镇财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之财政体制、基础管理、干部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乡镇财政经常出现一边是资金紧张,而另一边却大量浪费资金的“怪圈”,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造成乡镇级财政执法监督不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从内部原因上讲,乡镇领导对财政执法监督工作认识不够。乡镇财政干部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致使财政执法工作难以落实,乡镇财政干部的执法素质有待提高。从外部因素上看还存在着监控不力的情况。上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部门的执法情况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

(二)加大会计管理工作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

要重点以落实“收支两条线”和“财务集中核算”为突破口,加大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编制单位预算、部门预算、项目工程预算等财政改革为契机,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以审核批复预算单位和企业决算为手段,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重点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并向社会公告;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动力,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质量,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公开性、公正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和督促单位领导和财务会计做到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大对基层财政收入的监督检查力度

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的需要,也是提高财政监督检查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加大对本级财政收入的监督力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开展三个检查。

1、对本级预算收入征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看有无应征未征、越权减免等违纪问题。

2、对预算收入征收部门解缴预算收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及时足额入库,有无截留、隐瞒、坐支、延解、占压预算收入和擅自开设收入过渡户等现象。

3、对本级预算收入体制结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看有无采取调整税种、改变级次等手法截留、挖挤县级收入等现象。

通过有效开展三个检查,避免资金不合理流出,着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质量。

(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加大财政支出管理力度

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大财政支出管理力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个治本之策。《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监督部门要在准确理解和掌握政府采购法各项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硬化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支出质量。

1、要加大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监督力度。财政监督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准确核定政府采购项目计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确保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科学合理。

2、要加大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在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是监督各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和要求进行采购,有无超计划、超预算和无计划、无预算,擅自扩大支出规模和不按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范围进行政府采购的现象,杜绝不合理的额外支出。

3、要加大政府采购效益的监督力度。重点监督各部门、单位在执行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时,或在实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程序不到位,采购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和浪费采购资金的现象。通过监督,有效提高政府采购质量,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高效。

(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加大财政内部管理的监督力度

1、加强对财政内部各单位贯彻执行财政法律法规以及财政政策、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的监督,看财政内部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规定,有无超越权限、违反程序等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对财政内部各单位政府性基金(票据)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看有无乱收、乱填、乱开以及丢失和随意挪用财政资金(基金)等现象。

3、加强对财政内部各单位负责人的年度或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监督,看年度和任期内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和重大决策失误的行为。加强财政内部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对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质量,杜绝各类违纪现象的发生,做一个能经得起考验的财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