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例6篇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1

关键词: 田径竞赛 一般特征 项目特征 规则特征

1.田径竞赛的一般特征

竞赛特征指的是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赛制的特点的征象和标志。它主要包括赛制的一般特征,以及赛制对运动员有所影响的技能(技战术)特征、体能特征和心理特征。[2]由此,我们可以将田径赛事特征定义为:在田径比赛中表现出的田径赛制的特点的征象和标志。

1.1目的和时序的异同

田径竞赛和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但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竞赛的直接目的则是使运动员通过训练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得以表现并转化为运动成绩,即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竞赛这一环节才能实现。[3]从时序上看,训练和竞赛是人们为达到获取优异运动成绩这一目的的一个完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一般来说,训练阶段在前,竞赛阶段在后,这两个阶段后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就是新的周期的开始。如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年度周期训练计划由双周期变为多周期,训练思路进行了转轨,与目前专业队训练周期理念一致。[4]这说明,现代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更加密切,比赛对于训练的重要程度愈来愈受运动员、教练员的重视。但训练打基础与比赛创造成绩之间的矛盾关系永远都存在,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者。

1.2竞赛过程及结果的随机性

田径竞赛的全过程充满着动态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常常是事先难以预料的,尤其是双方同时出场的田径项目,比赛的双方都在不断地观察比赛场上的形式,并及时采取新的技战术措施,力求抑制对方所具有的技战术及各种竞技能力的发挥。[5]如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场上的具体变化采取响应的技战术策略抑制或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制胜,而这些战术的运用是否有效难以确定,给比赛的结果增加了很大的悬念,构成了田径场上不断变化发展的尖锐矛盾与激烈竞争,使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1.3对抗的激烈性

田径竞赛是运动成绩评定和比较的方式,也是竞技体育领域中独特对抗的调节方式。运动成绩是比赛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则是在对抗过程中产生的。现代田径竞赛对抗的激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原因首先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情报收集的完善,任何提高成绩的方法尚难成为秘密,某一种先进的训练方法很快就会得到推广,这也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网络与媒体推广。其次是科学训练的程度有了质的变化。在一些项目中,过去被称为人类“极限”的成绩接连被打破,如最近的100m比赛,在连续打破纪录之后,博尔特已经在德国田径锦标赛上将此项纪录提高到了9秒58,让人惊叹。再次,现代运动竞赛的社会功能所带来的效益如此之大,以至于不少国家专门制定了“奥运战略”这样的举国体制。最后,如果在竞赛中获胜,运动员和教练员就可望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和殊荣,如我们所熟知的“翔飞人”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就是典型的例子。有时,一场比赛的结果就有可能决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一生。这些原因无疑成为田径竞赛中激烈对抗的显著因素。

2.田径竞赛项目特征

在深入了解田径竞赛特征之前,我们需要对田径比赛的内容进行考究,将其作为参照,科学地进行归纳。

田径竞赛运动项目,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5类。国内外通常进行的承认各类竞赛项目和我国进行的少年甲组(16―17岁),乙组(15岁)各类竞赛项目。[1]作为古老而又现代的体育项目,田径比赛一直深受广大体育群众关注,主要是因为田径比赛有别于其他各类比赛,表现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场面盛大,竞技观赏性强。

2.1径赛类

走、跑类田径项目是以时间计量的径赛项目,是在田径比赛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取得名次和成绩。包括场地竞走、公路竞走、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离跑、超长距离跑。这些项目的特征如下。

2.1.1运动的周期性

田径竞赛规则对竞走的界定是:“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1]竞走与普通走一样,同样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无论是中距离场地竞走还是长距离的公路竞走,其运动形式都是周期性的。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性运动。[1]无论是短跑、跨栏跑,还是中距离跑、长距离跑、超长距离跑,跑的项目运动形式单一,整个过程中一直重复相同的动作,也属于周期性运动。

2.1.2体能极限性

走、跑所有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的距离内,充分或极限地动用自身的能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走、跑完全程。无论是快如闪电的短跑类项目,还是考验意志品质的长距离项目,其对体能的要求都十分高。如100m、200m、400m、跨栏项目及中短距离等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需要承受巨大的运动强度,动用ATP-CP,或进行糖酵解,做抗乳酸运动。这些类项目对身体运动素质的要求极高,有别于田径以外的其他运动类项目。而那些长距离走、奔跑的项目更是需要运动员承受高负荷的量长时间维持耐力运动,对心血管机能、体能的要求更大,需要这方面的机能摄氧、利用氧,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2.2投掷类

投类项目是以距离计量确定比赛成绩的田赛类项目,是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以器械投掷的远度来衡量成绩,主要包括铅球、铁饼、链球、标枪项目。这类田径项目的特征如下。

2.2.1器械抛物线

与田径以外其他项目不同,投掷类项目都是依靠人作用于器械,将器械投掷出去的人体机械运动。人体通过肢体运动,将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改变器械的初始状态,器械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最后以适宜的出手角度和速度将器械投掷出去。这类项目是快速力量与技巧的结合运动,人体做功,将机械能传递给器械。根据物理学定律,物体被抛出去后,因只受自身重力影响,做抛物线运动,从微观上来讲,其运动轨迹受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影响。只有获得适宜的水平速度和出手角度,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才会最远。由于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在最后用力前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加快器械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才能将器械投掷得更远,因此,我们在观看田赛类投掷项目的时候总可以看到,运动员为了加快器械的出手速度,采用各种旋转或助跑加速等方式。这是运动员充分利用比赛规则,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从宏观的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讲,运动员为了将器械投掷得更远,需要给器械传递更大的动能,运动员所做的一切肢体运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将能量传递给器械。无论是铅球、链球还是标枪,其运动轨迹均遵循抛物线原理,只是由于空气的存在,其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气流的影响,运动轨迹发生一定偏离,造成结果不同,但体育科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总会以遵循器械运动抛物线这一原理为先进行深入研究。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人体运动、技术与器械的完美结合。

2.3跳跃类

2.3.1跳远

顾名思义,跳远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运动成绩的田径比赛[2],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

跳远的关键环节在于起跳,而起跳的技术涉及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助跑的任务是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快速有力地踏板和起跳创造条件。实践证明,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助跑速度直接影响着起跳腾空后的速度,由于腾空后人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其运动轨迹呈抛物线,腾空后起跳速度的水平分量和腾起角度决定了跳远的成绩。宏观上来讲,三级跳远整个过程中单足跳、跨步跳及跳跃这三个阶段均为抛物线运动,其运动轨迹、跳跃距离都受水平分量及腾起角度的影响。

2.3.2跳高

跳高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垂直距离计量运动成绩的田径比赛,包括跳高和撑竿跳高。这类田径项目的特征如下。

2.3.2.1纵向惯性摆脱

跳高项目是通过曲线加速助跑,获得一定的离心力,同时加快垂直起跳速度,摆脱地球引力纵向起跳过杆,跳跃中的垂直速度是在起跳中获得的。在起跳脚着地支撑后,给地面以巨大的压力,这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同时适宜弯曲髋、膝、踝等关节形成压缩弹簧似的缓冲结构。在缓冲中充分利用保持下来的水平速度,并在不断变化着的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持续地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水平速度有所减小,垂直速度逐渐增大,其在跳高成绩影响因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2.3.2.2生物力学的应用性

在背越式跳高中,通过弧线助跑产生的离心力和起跳产生的旋转动力,先使身体围绕纵轴旋转而转向背对横杆,然后身体围绕额状轴旋转,顺势做仰头倒肩和收腿挺髋动作,在杆上形成背弓姿势。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以后,及时地含胸收肩和收腹向上甩腿,这一相向动作有助于减缓上体下旋速度,促使整个身体迅速地摆脱横杆。在撑竿跳高中,运动员是腹对横杆的,且由下肢先越过横杆,因此当下肢越过横杆以后及时地下压,与上体产生相向运动,促使身体在杆上形成供形姿势。跳高前部分的下压动作是为了给竿施加额外的压力,将运动员的动能转化为竿的弹性势能,以在蹬离地面后利用开始阶段竿储备的弹性势能,提高垂直起跳速度。在身体重心越过横杆以后,上体和上肢迅速后摆,同时两腿向后上方摆动,形成相向运动,使整个身体摆脱横杆。

3.田径竞赛规则特征

3.1国际化

这里的国际化是指田径场地、器材和相关配套的硬件设施与竞赛的组织、规则、裁判工作方针、工作程序等软件条件均应达到国际水准,符合举办大型田径比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并且对竞赛各项目中硬件设施都做了详细的规定。[5]我国田径竞赛的规则发展到现在,已经全面跟国际接轨。我国现在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标准田径场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日趋完善,使裁判工作朝着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3.2现代化

现代化是对裁判工作中使用的仪器、器械而言。公正、准确、迅速,既是对裁判员和裁判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评价田径竞赛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规则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规定在不同类别的竞赛中需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以往的运动会上,我们可以在田径场上看到满场活动的裁判员、运动员及后勤人员,最主要的原因是比赛时间安排,运动员组织管理等出现不合理性,给运动会的组织与进行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同时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场地的现代化

场地的现代化是以塑胶跑道代替煤渣跑道为标志,它减少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干扰。田径场的设计、场地的布局等方面的合理科学化设计既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成绩提供了必要的比赛环境,又利于田径裁判工作的正常、便利进行,大大提高了比赛进行的效率,为田径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4计时、显示系统的现代化

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规定,凡举办一、二、三类的比赛,均应该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器。[6]在径赛的其他环节,也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大屏幕显示系统、起跑犯规指示器、余圈显示器,并在跑道的四角都安装有电子成绩显示牌等仪器设备。这些现代化的仪器为裁判员准确地记取成绩、判定运动员的名次和判罚犯规运动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它有利于对竞赛过程的控制和观众观看比赛,了解比赛的结果。

3.5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整个裁判工作应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一定的规范。我们认为,裁判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裁判服装、标志和进出场程序规范;二是裁判员配备规范;三是裁判员工作程序规范;四是兴奋剂检查和资格审查规范。[6]现在规则对其都有一定的要求。与规范化相应的是裁判工作的适应性,这主要包括适应田径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运动技术的发展变化、新增比赛项目的需要、适应观众观看比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规则的发展、运动技术的发展、新增比赛项目数、观众观看比赛的需要层次会越来越高,这对裁判员的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6.

[3]刘建和.运动竞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

[4]谢慧松.我国体育院校田径专项训练周期理论特征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32,(5).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2

摘 要 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是组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竞赛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和技术的发挥,同时裁判员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并且熟练掌握电子设备器械的运用是做好裁判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裁判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工作是组织比赛的重要方面。下面根据《田径高级教程》,田径裁判规则和自己参与裁判工作的基础上,田径大型比赛裁判工作特点及电子器材的一般操作等方面浅谈认识。

关键词 田径比赛 裁判

一、主裁判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裁判长

1.径赛、田赛以及外场赛跑及竞走项目应分别指派一名裁判长。外场裁判长对竞走主裁判职责范围内的事无权管辖(参见规则第191条)。

2.裁判长保证规则得以贯彻执行,并处理发生于大会期间的以及本规则未作明文规定问题。径赛裁判长在裁判员对名次有争议而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有权判定比赛名次。但不能取代裁判员或检查员的职能。

3.裁判长应检查所有有关的比赛成绩,处理有争议的问题。在田赛中要监督创记录的成绩丈量。

4.裁判长应对有关比赛的抗议或异议作出裁决。有权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

给予运动员警告可向运动员出示黄牌,取消比赛资格可出示红牌,这两种处分均应填入成绩记录卡。

5.倘若有关裁判长认为某项比赛应予重赛方为公允时,有权宣布该场比赛无效,并做出在当日或其他时间重新比赛的决定。

6.在田赛项目中,倘有关裁判长认为条件不宜比赛,他有权更改比赛场地。此种更改应在赛完一轮之后进行(参见规则第142条5)。注:仅是风力和风向变化,均不足以构成改变比赛场地的条件。

7.每项比赛完毕,应立即填好成绩单,由有关裁判长签名并送交记录员。

(二)裁判员

1.径赛主裁判和田赛各项主裁判应分别负责分配各项裁判员的任务。

径赛和终点设在跑道上的公路项目:

2.裁判员必须在跑道的同一侧执行任务,并判定运动员抵达终点的名次,倘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应提交裁判长裁决。

注:裁判员的位置应离终点线至少 5 米,并与终点线在同一直线上。应为裁判员提供升高的裁判台。

田赛项目

3.在以高度或远度计量成绩的项目中,裁判员应判定并记录每次试跳或试掷并丈量每次有效试跳的成绩。在跳高和撑竿跳高中,每次升高横杆时均应精确丈量,特别是在要创纪录的试跳时。至少要有两名裁判员负责全部试跳(掷)的记录,并在每轮比赛结束时核对记录。要有裁判员举白旗或红旗以示试跳、试掷的成功和失败。

赛前和赛后控制中心在径赛裁判长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分为:

赛前控制中心(检录):

准时召集运动员点名,严格检查号码、服装、商标、钉鞋等其它物品,带领运动员至比赛地点。

赛后控制中心:

对比赛结束的运动员进行控制,协助组织发奖、协助兴奋剂检查站和新闻中心做好运动员的管理工作。

(三)检查员(径赛项目)

检查员是裁判长的助手,无权作最后裁决。

裁判长应指定检查员站在能仔细观察比赛的地点。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或违例时,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应举红旗示意。

还应指派足够数量的检查员在各接力区监察接力赛跑。

注:检查员发现运动员跑离各自跑道或在接力区外交接棒,就立即用适当的物品在跑道上标示出违例的地点。

(四)终点摄影裁判

1.如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应指派一名终点摄影主裁判和两名终点摄影助理裁判。

2.终点摄影主裁判应对该计时装置的使用负责。会前他应与有关技术人员接触,熟悉计时装置的性能,督导该装置的安装和检测。

3.在其他两名助理裁判的协助下,终点摄影主裁判应判定运动员的名次和相应的成绩。

4.他应将运动员的正式名次和时间填入表格,签字后交记录员。

5.如使用一套录象系统,终点摄影主裁判应考查运动员抵达终点线瞬间的前后两张照片画面,如这两张画面中运动员的先后位置发生变化,他应宣布这些运动员的名次相等。

(五)风速测量员

风速测量员应保证按规则第 149 条规定装置风速仪。他应测定有关项目的跑向风速,并记录测量结果,签名后通知成绩记录员。

(六)电子丈量裁判员

采用电子丈量仪时,应指派一名丈量裁判员。会前他应与有关技术员接触,便自己熟悉掌握此仪器。比赛开始前,他应检查此丈量仪器的设置,考虑技术员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该电子丈量仪器能正常工作,在项目比赛的前后,他应使用一个经校正的钢尺或玻璃纤维尺对一组电子丈量成绩进行检测,以验证这两种丈量结果是否一致。比赛中,他应全面负责仪器的操作。他应向田赛裁判长报告,证实全部丈量均准确无误

二、田径大赛电子系统器材一般操作原理

此内容根据本人此次参与裁判工作中所接触的起点和终点的有些电子器械为主。

(一)起点

提前30分钟准备器材(起跑器,道次牌,发令台,传感器)等。

先用对讲机与终点主裁判取得联系,待观察到传感器上的指示灯亮,并确认终点、风速员准备就绪,即可发出“各就位”口令,并举枪。

发令员鸣枪时对讲机把声音立即传送到计时器就开始算时间。

大型比赛判运动员是否起跑犯规,运动员蹬离起跑器时如果运动员抢跑就他的起跑器指示灯亮然后信息立刻传送到发令员的耳麦。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3

关键词:跨栏;竞赛规则;演进

        一、前言

        田径竞赛规则是为田径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准则或法则。田径规则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保障田径竞赛的顺利进行,还在于促进运动员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运动成绩。田径规则在制定时已充分考虑到运动员在比赛中面临的多种情况,因此,运动员应能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规定和允许的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其运动水平,创造出优异成绩。不少运动员本来具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力,但由于缺少对规则的正确理解,未能充分运用规则优势,最后导致失误,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刘翔最近技术的改进,对成绩有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田径竞赛规则中跨栏规则的演进初步的探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

        二、跨栏技术及特点

        (一)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2.积极地加速。3.准确的踏上起跨点。4.快速积极地栏前短步。

        (二)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为便于分忻,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1.起跨攻栏技术,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木应符合下列要求:(1)适宜的起跨距离。(2)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4)摆动腿积极前摆。(5)躯干积极前倾.(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2.下栏着地技术,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2)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3)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三)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脚着地点至起跨衔踏上起跨点这段距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栏间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加快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栏高固定、栏距固定的条件下,栏间跑也就形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殊的步数、步频、步长等技术特点。

        (四)全程跑技术全程跑的任务是合理地将跨栏步技术与快速的栏间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五) 跨栏跑是在快速奔跑过程中连续跨过固定距离和固定高度的栏架。由于其仅限于400米以下的距离,因此其运动生理学特征表现为:极限强度运动。由于其项目属于短距离项目,故项目持点应归类于,快速力量性项目。由于跨栏跑在径赛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因此我们也可将其称之为:复杂的快速力量性项目。

        三、跨栏竞赛规则的演进

        跨栏跑栏架的演变,确切地说应该是从羊圈栅栏开始的。据资料记载,当时粗槽的栏架都被牢固地埋在地下,上面是染成斑马线的齿状竿子。把羊圈栅栏移动到平地上可以说是创造这一现代田径项目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尽管埋在平地上的一道道栅栏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现代化栏架无可比拟,但它却给人们新的创造和启迪。埋在地上的木栅栏很快就演进成为了锯木头用的支架。这一演进使跨栏跑运动得到较快的发展和传播。因为这种支架移动比较方便。且不破坏场地,具有器材活动性的特征。但是木头支架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是通联在一起的,跨越这种栏架比较危险,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它很难促使运动员改进过栏技术。在跨栏跑栏架的演进过程中,真正使跨栏跑运动发生重大的变革事件,是在20世纪初,发明的单个能移动的“”形栏架。这种栏架重量很轻,且从通联在一起的栏架改革为单个栏架,大大消除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从而使跨栏跑运动和过栏技术进入了初期的快速发展时期。跨栏跑发展史中真正的技术创造和技术发展是在“”栏架出现之后。1935年“l”形栏架问世。由于这种栏架,被一定的力量碰上后会自行倒下,不再会对运动员产生伤害。所以可以说基本消除了人们对栏架的恐惧心理。国际田联在允许采用这种栏架之后,便在田径规则中对栏架本身规格、重量及受多大力量才能使栏翻倒作了明确规定。实际上只是“l”形栏架确定之后,跨栏跑运动才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四、跨栏竞赛规则的演进的促进作用

        (一)初期的促进作用。

        从羊圈栅栏构成的跨栏跑到“”形栏架出现之前这一时期,过栏的动作千奇百怪,实质上是利用人体本能的“跳栏”。当时,运动员能否获胜,最重要的因素是勇敢,身体素质好,过栏时跳得快。这一时期过栏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前腿弯曲上摆,后腿简单地折叠收腿上提跳过“栏”。

        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轻便的“”形栏架,减少了跨栏运动员的畏惧心理和顾虑,进入了探索合理的过栏姿势阶段。“直线前跨和单臂前导”的过 栏技术逐步地成熟和完善。它的技术特征是摆动腿的膝关节伸直向前上方摆动,支撑腿充分后蹬,形成了栏前两腿之间的较大分腿角,支撑腿离地面的同时向栏侧拉起跨腿,从而构成了较为合理和有效的跨栏步技术。栏上摆动腿异侧臂积极前伸,维持身体过栏的平衡。这个技术在当时可谓是最先进、最合理的跨栏技术,运动员的成绩也开始大幅度提高。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跨栏技术—“双臂前导”技术,并以这种技术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突破110米栏15秒大关的跨栏运动员。“双臂前导”技术的特点是运动员过栏是双臂积极前伸,带动身体重心迅速向前移动,从而加快了过栏的速度。

        栏架的再次改进和“”形栏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过栏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 “摆动腿迅速落地动作”技术:场斯采用这种新技术赢得了1936年第11届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并在1937年创下了13.7的纪录。  后来又创造了“起跨腿迅速前拉”的技术。他的这一新技术使他在1941年平了汤斯的记录。“起跨腿迅速前拉”的技术特点是在要求摆动腿迅速下栏落地的同时,强调起跨腿积极快速向前提拉,从而加快了下栏后第一步的运动速度。在这一技术之后创造了新的跨栏技术,即“特别突出起跨腿式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在要求起跨腿迅速前拉落地的同时,让摆动腿完成更长的弧形摆动。迪拉德采用这种技术于1948年以13.6改写了110米栏世界纪录。

        (二)近期的促进作用。 

        随着跨栏跑项目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跨栏跑有了很多大的改进,目前已趋于稳定。目前田径竞赛规则对跨栏架的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多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未期有人提出了“跑栏”的设想,从而揭开了跨栏跑运动的新篇章。1959年联邦德国运动员劳洛尔采用充分前倾上体的“折刀式”过栏技术与他快速的平跑速度紧密结合,创造了13.2的世界纪录。他的技术特点是起跨攻栏积极,过栏剪绞速度快,身体重心起伏小,下栏迅速与栏间跑衔接,全程技术连贯,节奏性强,呈现出“跑栏”概念。进入80年代以来,以吸收现代跨栏跑最先进技术,同时又注意发挥和适应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新的跨栏跑技术,是当今和未来跨栏跑发展的基本方向。当前,在重视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同时,在运动训练中更重视提高运动员平跑速度和跑跨、跨跑相结合的能力,大大缩小了跨与跑在动作外形、速度变化、肌肉用力转换等方面的差别;不仅从缩短过栏时间上挖潜力,而且更重视下栏后的速度;表现在过栏与栏间跑的技术浑然一体,跨栏周期速度快,节奏性强,出现了确有从跨栏向跑栏发展的趋势。

        五、结论

        跨栏技术随着场地器材的改进,运动技术的创新,训练理论体系的完善,科技因素的渗透等不断的演变与革新,使其成绩不断提高。同时对跨栏跑的综合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规则的修改主要是栏架的结果的变化。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身体素质好的可采用7步上栏,目前一般都采用8步上栏,对身体素质技术不好的或初学者可以采用9步,或缩短第一栏到起跑线的距离。与其他短跑相比身体重心升起较快,上体抬起较早。要求步数固定,步幅稳定,准确踏上起跨点。

        (2)栏间技术:提高起跨效率,缩短起跨时支撑时间,要有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减小身体重心波动,使身体重心尽量在一条直线上。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积极前移,形成有利的攻摆姿势。攻栏时高摆摆动腿,加大两腿夹角。腾空后,躯干积极前倾两腿间夹角继续加大,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快速下栏。下栏时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两腿动作协调、积极、连贯,要突出一个快字。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2002,382一413.

[2]张廷印.中、外跨栏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2):99一102.

[3]吴历雄.要重视田径规则发展规律的研究[j].体育理论与实践,1987(3):67.

[4]冯坚信.田径规则新变化[j].体育教学,1991,1:65.

[5]刘有惠.浅谈田径规则的修改[j].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78-82.

[6]常生.对运用田径规则提高比赛成绩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 1998(11): 56-60.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4

在赛事主管廖XX老师身上就能看到答案,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容不下半点马虎。确实当你站在田径场上执裁的时候,就不是你个的人事而是代表一个团队的形象。每个裁判员都要对团队负责,态度除了认真、认真、再认真别无选择。

二、人员分配:

根据竞赛日程和主裁判的具体分工,本次参赛的24名裁判员进行编号,分四组,每组6人,6人中设1小队长。

三、三个基本姿势:

1.走姿:右手携椅子,左手携拎带袋,一路纵队沿跑道外侧行进,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按号就做,仪表庄重,举止大方。

2.座姿:座姿端正、上身笔直,不做与检查裁判无关的多余动作直至退场。

3.犯规举旗姿势。直臂上举黄旗左右晃动一次然后再直臂下举放回原处。动作要求干净利索。

四、两大明确:

1.明确径赛检查裁判的任务和目的。用两句话概括:你来田径场上的目的是什么(做检查裁判);检查裁判的任务是什么(检查参赛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否犯规)

2.明确各单元径赛项目、组数、人数及每个项目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换项路线。.明确栏架、障碍栏架、接力区等的位置和规格。 比赛中按主裁判分配的任务准时到达明确集合时间地点、明确进退场路线、明确工作位置、明确联络旗示、明确裁判方法与尺度,熟悉径指定的位置。

五、发现运动员犯规时,检查裁判员的8字真言:‘看号标道、举旗报告’。

六、检查裁判工作四重、四难:

(一)分道跑项目

重点: 1.在直道上运动员跑出自己的分道,在弯道上跑进左侧分道,从而妨碍他人跑进并没有回到本道通过终点。

2.运动员是否跑过抢道标志线切入里道。

难点: 1、对运动员犯规一瞬间情况要看清抓准。

2、有直道进入弯道,有弯道进直道时有无串道或踩踏左侧分道线。

3、弯道的检查、开始应正面观察运动员跑进、当运动员跑过自己的位置后,则转身从背后观察。

(二)不分道跑项目

重点: 1、起跑出发时和小集团跑进中,是否有冲撞、推挤、踩踢、拉扯等动作影响他人。

2、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超越他人。

3、是否有提供帮助或接受帮助。

难点: 起跑出发或形式集团时,犯规者和被影响者的详情难以分清。

(三)跨栏、障碍跑项目

重点:1、运动员在过栏瞬间,其脚或腿从栏侧绕栏并低于栏顶水平面。

2、跨越他人栏架或未跨栏完全程栏架。

3、有意用手推倒或用脚踢倒栏架。

4、手臂的摆动影响和阻拦他人跑进。

5、过水池障碍时踏在水池边上越过水池。

6、跌入临道阻拦他人跑进。

难点:1、运动员是否有意与无意踢倒栏架,想从中获利。

2、空间犯规多,判断困难。过栏时腿和脚是否低于栏顶水平面,特别是过弯道栏。

(四)接力项目

难点:在接力赛跑中,如何辩别运动员在交接棒时犯规,通常犯规的表现有

1、未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以接力棒为准,看准开始和完成交接棒的瞬间)。

2、有抛接棒行为,接棒人通过推动跑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受到帮助。

3、掉棒后,不是由掉棒运动员拾起跑进,离开自己分道捡棒时趁机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运动员。

4、运动员在接棒之前或接棒之后跑出分道,故意阻碍其他队员。

5、4*400米接力棒在接力区外起跑。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5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传统优势项目;田径;后备人才;中国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101-04

世界田径强国之所以能在世界田坛发展进程中确立领先地位,关键因素之一是他们具有各自的优势项目。从我国在历届奥运会和国际大赛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曾经拥有的一些优势项目正处于下滑趋势。最明显的当属女子铅球和男女跳高。在这些项目上,我国都曾经涌现过优秀运动员,他们或曾打破过世界纪录,或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但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女子铅球我国无人进入前8名,男女跳高更是滑落到无人参赛的地步。那么,到底哪些原因导致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呢?本文试从训练体制、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1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奥运会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在男子跳高、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等项目上具有较强的实力。然而,随着一批名将隐退,这些优势项目有下滑的趋势。最明显的当属女子铅球和男女跳高,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女子铅球无人进入前8名,而男女跳高更是滑落到无人参赛的地步。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中除邢慧娜夺得女子10000m跑金牌外,还有孙英杰和邢慧娜分别获得女子5000m跑第8名和第9名,朱红军以1h21min40s的成绩获得男子20km竞走第6名。

全运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中的田径比赛基本上能体现我国田径水平的现状。表2是第26、27、28届奥运会女子5000m跑、女子10000m跑和男子20km竞走项目前3名成绩与十运会这3个项目前3名成绩的比较,这3个项目也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

在第26~28届奥运会上女子5000m跑、女子10000m跑、男子20km竞走3个项目的世界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我国的成绩则是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按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优势项目应与世界水平同步或走在世界前列,但情况恰恰相反,连优势项目都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已处于低潮期。

在赫尔辛基世锦赛上,除刘翔的银牌外,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优势项目发挥并不理想,奥运冠军邢慧娜的第4名已经是最高荣誉。从表3还可发现,我国传统优势田径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国内优于国际,简直判若两人。综合分析,作为奥运会重中之重的田径,为实现2/3以上的项目参加2008年奥运会任重而道远。

2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的成因

2.1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后继乏人

中小学和体校是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络的基础。然而,由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以及体育内部改革,基础训练体系受到冲击与削弱,导致后备人才出现断档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型期基层培训体系萎缩。许多基层的体校被合并或停办,即使在维持办学,办学的规模也逐年在缩小,这势必造成基层训练运动队和运动员基数小、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后备人才出现断档现象。当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年轻运动员无法及时顶上,如朱建华的退役造成我国男子跳高从优势走向劣势充分说明这一问题。(2)基层体校的训练违背训练规律,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应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根据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完成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但在目前竞赛制度下,由于追求短期效应,导致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早期专项化”、“成人化”和在比赛中“以大打小”,这种违背训练规律的做法,最终导致有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昙花一现”或夭折。(3)后备人才注册与交流机制不健全。由于不合法的人才流动往往促使“拿来主义”在省市之间滋生和蔓延,严重挫伤了那些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训练条件较为落后的省市进行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我国田径尤其是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

2.2 地方体育管理决策层“避重就轻”思想严重

各省市在运动会上取得金牌的数量,一方面可以体现地方政府的政绩,另一方面也有利田径项目在省市的继续开展。因此各地方政府一般以全运会为目标来制定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并没有把奥运会或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于是造成中国田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和舍本逐末的怪现象。另外,为了在全运会上拿分,一些省市的“避重就轻”思想还表现在不愿巩固国内优势项目的根基。而情愿掏更多的钱去发展易拿金牌但看不到前途的项目,这也是造成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

2.3 竞赛制度减少了优秀运动员参加大赛磨炼的机会

“以赛代练”是国际田坛成功的经验,世界田坛的各路高手和新秀都是以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而我国运动员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认为参赛多会影响正式比赛。(2)参加国际大赛,都是田管中心选派,选手自主参加国际大赛基本不行。只有刘翔等少数运动员有机会连续参加大赛。(3)地方队每逢世界大赛,由于利益得不到体现,时常出现抵制或消极比赛。如何调动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积极性,如何完善竞赛管理体制,如何将国际大赛的成绩与全运会挂钩,是中国重振田径传统优势项目雄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4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训练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并没有把优异的成绩巩固下来,而且有下滑的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训练理念问题。目前我国在这些优势项目的训练手段和观念上基本还是停留在20世纪70或80年代的水平,仍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训练和科研结合不够紧密,主动迎合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新动向的觉悟不高,造成中国田径一线教练员大多是训练经验丰富而理论水平不高的局面,甚至为了各自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和保持国内的竞争优势,一些教练员把先进的训练手段、方法及经验相互保密,导致训练理念得不到及时的验证和传播。如女子竞走曾是中国田径品牌,男子竞走也有过世界杯两度夺金的辉煌。但近年来;中国竞走屡屡在大赛中出现期望大、收获小的尴尬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先进的训练理念没有与国际接轨。如果不打破训练理念中的保守思想,克服闭门造车的做法。那么,恢复中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地位将是空谈。

2.5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教练员执教水平不高

教练员是训练的主导者,只有高水平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我国第一代田径教练员中如黄健、胡鸿飞、张士珩、启祖谭、俞樟炎等,曾培养出平、破世界纪录

和进人世界前10名的优秀选手,为中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教练群体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历问题、对项目特性认识不准、训练规律把握不好、科研水平不高、技术训练不够细微等。

3 对发展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建议

3.1 优化组合田径后备队伍

首先,要筹集全国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专款。后备人才的专款使用要按照“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努力提高使用率为原则,同时,必须考虑“举国体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正逐渐削弱的客观事实,积极拓宽社会渠道,争取更多的体育经费;其次,建立一个后备人才库,构建一个扎实的后备人才平台,把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选,统一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监督,尤其重点培养和发展优势项目如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和投掷等方面的后备力量,抓好后备力量的队伍建设。同时,走后备人才学校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解决好后备人才的就业问题。最后,建立和完善田径后备人才交流机制,人才交流应以发现和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为着眼点,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而不是满足短期的、局部的利益,建立有偿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2 合理确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男女竞走、男子跳高,女子中长跑、男女跨栏、女子铅球等项目,保持或优先恢复这些项目的国际优势地位。为此,首先要协调好各省市的利益关系,破除舍本逐末、避重就轻思想,确保田径优势项目人才辈出;其次,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优先发展应首先实行“凤飞政策”。再次,关注世界田径强国的优势项目,进而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结合我国的人力资源、地理环境、经济实力以及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我国田径项目的制胜规律,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田径运动优势项目;最后,早期抓好可能进入奥运会的“潜在项目”,如女子3000m障碍跑、女子马拉松、女子400m栏、男子铁饼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我国的全运会上曾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这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很年轻,着眼于2012年奥运会,应该重点发展。

3.3 深化我国田径运动竞赛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体育赛事的管办分离成为必然,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与视角来认识竞赛制度的改革问题。在竞赛制度上,我们可以参考国际上的做法,缩短比赛的时间,增强竞争的强度。积极采用“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训练办法,迎合频繁的国际大赛。克服竞赛体制上的瓶颈,采取田管中心选派和选手自主参加国际大赛的做法,让更多的田径好苗子到世界赛场上锻炼,以充分利用世界田坛的公共资源,把国际大赛的成绩与全运会成绩挂钩,消除竞赛制度的错位带来的消极影响,协调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确保我国田径运动的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6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组成。它是最简单,最自然的 身体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它们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体育运动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最初,这些 练习都和人们的生产劳动、战争以及教育有直接关系。步行、奔跑、跳跃和投掷都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进行 战争和教育下一代必不可少的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田径运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 在运动技术、教学方法、比赛规则、健身理论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田径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 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 和运用某些田径项目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因此,田径运动在全民健 身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它与诸多运动项目相比,有下列独特的优势:

一、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符合大众健身的需要。

田径运动中有许多项目的技术动作是人的自然本能动作。像走、跑这一类动作,人只要能够独立站立就能 够自然学会。因此,在参加田径运动锻炼时就不需从头学起,也可以不用专人指导,只要在某些技术环节上稍 加指点,掌握一定的健身原则就能够自己进行锻炼。既节省了时间、人力,而且锻炼的实效性好。像球类、体 操、跳水等运动项目技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素质差的人学习起来困难就更 大。据黑龙江行业系统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表明: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频率最高的就是田径运动中的散步和长 跑。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散步和长跑简单、方便、健身效果好。

二、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项目有四十 多项,国际田联承认的田径世界纪录有六十多项。作为锻炼身体的练习方法则更多。如:散步、慢跑、掷垒球 ,各种跳跃练习,跨越障碍等等。其中仅跑步一项就有几十种锻炼方法。比如:慢跑、快跑、加速跑、变速跑 、行进间跑、让距跑、追逐跑、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定时跑、越野跑、接力跑、往返跑、蛇形跑、小步 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锻炼项目多,选择余地大,这就能够吸引众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青少年可选择短 跑、跨栏、跳远、跳高、接力比赛等运动较为剧烈,精彩刺激、趣味性浓的项目。老年人和身体较差或患有慢 性疾病的人,可选用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康长跑等活动。

三、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较少受人数、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大众健身。

参加球类项目锻炼有一定的人数要求,某些运动项目又受性别的限制。如:艺术体操只能是女性参加,而 拳击运动则只能是男性参与。有些运动项目孩子年龄小不能掌握其复杂的动作要领,而有些运动项目又把老年 人拒之门外。田径运动锻炼在这些方面的限制则较少,进行锻炼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成百上千。有报道载: 日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每日参加健康长跑的人数以万计,参加锻炼的年龄从刚会走路的孩子到年过七旬的老 人都有。 有资料记载: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最小年龄只有3岁,最高年龄达86岁。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完全不受性 别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宜。在学校、机关、各行业系统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男女老少涌跃参加各种田径趣味 比赛的场面时常可见。

四、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适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特别是部分不发达地区缺少正规的训练和比赛场馆,设施缺乏。在这些 地区,大部分运动项目如果缺少最基本的器材和场地,就无法开展。如:参加排球运动锻炼最少应该有一个球 ,参加乒乓球运动要有球、球拍、球台。在这种情况下,田径运动锻炼在简易条件下就可以开展的优势显得尤 为突出。例如:有一块长三十米的空地就可以进行二十五米往返跑、迎面接力跑、加速跑。在小路上能练长跑 ;在公园内可以散步;石块可用来练投掷;有一个沙坑就能做跳跃练习;草原上的牧童跳越羊圈、栅栏进行“ 跨栏”比赛;远洋舰上的官兵推掷炮弹壳;工厂的工人投掷铁锤,进行“投掷”比赛等等。总之,可利用的场 地,器材随处可寻。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学校、机关、工 厂、农村、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五、田径运动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

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和参加其它运动项目锻炼一样,能够对有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同时, 它还具有其它运动项目所没有或不及的健身价值。

1、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 以及人体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和抗病力。

走、跑、跳、投等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保卫祖国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能力。经常参加走、跑、 跳、投的练习可以巩固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加快完成日常生活中各种任务的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生活 中我们常见的“飞毛腿”、“大力士”,都是坚持跑步和力量练习的结果。另外,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 ,因此在从事田径运动锻炼过程中,能使人体更多地受到空气、日光等自然力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体温的调 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譬如,经常参加晨跑锻炼的人就不易患感冒,抵抗 力强。由于田径运动锻炼对于抵抗疾病,增进健康有明显效果,受到千百万人的重视,特别是跑步活动逐渐风 行;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长跑热”。而一些在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如:体操、乒乓球、 羽毛球等则可能达不到上述健身效果。

2、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尤其是参加中长跑、马拉松、全能运动,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心脏 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 心脏容积增加(一般人为765毫升—78 5毫升,运动员则可达1015毫升—1027毫升)。 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一般人为每分钟 70次—80次,经常从事锻炼者为50—60次,优秀长跑运动员可达36次)。这些都是心血管系统发展完善和机能 提高的标志,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呼吸器官也在加倍的工作,从而使呼吸系统得 到改善。经常参加田径锻炼的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训练者可比一般人大一倍。呼 吸深度加深,呼吸率减少,最大通气量增加,这些都是呼吸系统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表现。而参加健美、技 巧、徒手体操、跳水等运动锻炼,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就不如田径运动。

3、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是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由于田 径运动项目多,各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例如:参加 短跑锻炼能发展速度,下肢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参加跳跃项目锻炼能发展弹跳力,增强腿部 力量,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参加投掷项目的锻炼可以有效发展人体四肢和躯干的力量以及速度、灵敏和协调 等身体素质。而某些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往往具有单一性和倾向性。

4、田径运动锻炼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形态正常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 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动作还 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这样就为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经常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青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指标均 超过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年龄组少儿。

总之,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协调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之间的 联系,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机能;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巧、协调等身体 素质,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水平;还能使走、跑、跳、投的技能更趋合理有效,从而保持和提高人 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并可延缓人的衰老过程。因此,田径运动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规定的主 要内容,也是我国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和测验项目,并且越来越被广大群众选作日常锻炼 的运动项目。同时,其他各项运动也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全面发展的有效训练手段。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同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 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孙庆杰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