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例6篇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1

(一)要重视新媒体艺术设计本身的审美价值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现代观念的影响下,新媒体艺术设计虽然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设计者更关注这种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设计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忽略了这种艺术本身应经具有的审美价值。新媒体艺术设计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商业性与功利性,但由于其缺乏对艺术设计本身的艺术思考,没有进行艺术性创新,这种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审美震撼并不强烈,设计者要考虑如何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不仅要考虑利用新媒体手段,更要重视艺术设计规律的应用,要重视艺术设计的审美功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很多艺术家只认可传统艺术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他们很排斥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认为这种艺术设计不符合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是不合格的艺术设计作品。他们认为这种高新技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种态度就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其实,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只要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符合时展的需要,能够带给人们身体体验和审美感悟,能够获得大众喜爱都应该是审美艺术产品,都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重视,况且,新媒体艺术一经产生就得到广泛的流传,是一种很时尚的艺术产品,艺术设计与高技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设计的新思路,能够不断拓宽艺术设计的新领域,更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认可。作为艺术设计者,要重视这种艺术设计形式,能够积极面对这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中的问题,站在艺术的高度不断完善新媒体艺术,这样,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型的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这种艺术设计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解决。而现在,我国很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很多艺术家缺乏对新媒体艺术的全面了解,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只是对新媒体艺术有个笼统的了解,就一味地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不高,缺乏深厚的思想内涵,导致新媒体艺术设计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当今,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通过引导设计者进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一些软件,同时,也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艺术设计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规律和技巧,能够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使新媒体艺术设计者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新,不断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品的品味。这样,通过有效培养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

二、结语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3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艺术教育识变 式变 合变 时变

艺术教育可以说是以“艺术品为媒介进行的教育”,①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艺术作品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同时,作品中的媒材对作品也有着制约、影响的作用,是艺术作品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在时代的变迁中,技术不断发展,新媒材不断涌现,艺术作品也必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艺术教育必须改变。

在高科技的大环境影响下,今天的艺术家创作确实拥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在表达个人独特的思想、情感方面也有了更多选择,比如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混合文本、图像、声音、实物或是影像,时空的广度和深度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以致创作出来的综合性绘画、装置、多媒体、虚拟作品给观众带来很多新的视觉冲击;又如互联网的普及,当它逐渐被人们认识、利用,并慢慢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时,今天的网络已成为媒体传播的更有效手段,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许多艺术家运用的媒材,因而这类网络艺术的出现,既是当今艺术的一种崭新形式,也是教育进程中一种新方式的尝试。那么,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引导观者去评赏,进而在网络之间进行互动,并达到教育的目的?为此,这些普及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高科技手段在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由此产生的思考是,当今媒材的变化对艺术教育中必“变”所引起的探讨,而人在这其中的“变”又包含了几方面。

一、识变

识变是指人们在艺术教育中对新事物进行了解,进而产生认识的一种转变。当认识发生改变时,自身的视觉维度也将开拓一个新的认知领域,而这时候的艺术教育就好比是在河流中的船,它将处于顺流、逆流或是漩涡中打转的多种状态。在全球文化、经济、政治不断融合的趋势下,认识不可能是在顺流中自由前进,当它驶向更广阔的领域时,必须有应付前方迎面打来的巨浪、在漩涡里寻求突围的方法或是在逆流中前进的种种能力。

可以多介绍各种材料、媒体的不同特性,例如在专业院校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新的媒材作为一门课程,引导学生对艺术表现的理解及扩充表现的语言要素。当新事物的接触范围广了,才有“种识” ②的基础,“识”才有可能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或是欣赏产生影响,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至少也能产生微妙的变化。

二、式变

式变是指媒材的更新使艺术教育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当投影仪、电子监控器、数码产品等新媒材出现时,必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且将其引入艺术教育之后,这其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展示方式、接受方式、培养方式等将与以往的方式有所区别。在技术的推动下,艺术和新媒材的关系越发紧密,作为艺术家的创作表达方式,新媒材可谓琳琅满目,它会帮助和促成艺术作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如电子信息技术,艺术家从接触、了解、熟悉,再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媒材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作品最后呈现的方式可以是一个镜头概念,其中有物象的真实、虚拟、时间和空间的多变呈现,观者也许与以往一样会欣赏、感叹,或许还存在着惊奇、怀疑和批判,甚至是参与,接受的方式比以前更丰富了,从而使艺术教育产生了式变,在这一过程中,其培养方式便更具开放的性质,同时也使艺术教育有更多相应的式变。

三、合变

合变主要是指在媒材的启示下,艺术教育对“综合化”的一种思变。在新媒材不断出现的同时,各个学科的新旧知识均有利于艺术教育的综合化,比如在地质学中了解肌理的生成、在生物学中观察物体的结构、在光学中掌握光的行为规律等,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促进,并且在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也能延伸到其他学科里进行体验,以及自我发展的学习,使艺术教育本身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在综合化的这一大概念下,提高艺术教育中不同角色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拓宽他们的艺术视觉维度,尤其在专业院校的艺术教育中,艺术与哲学、美学、计算机、艺术批评等学科更应加强联系,这相对于以前纯粹性的专业化艺术教育会显得更有活力。

四、时变

时变是指艺术教育在时代中的应变。媒材不断在发展推新,艺术教育所面对的现状令我们需要应对“时变”。今天的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展现对社会与人的思考,还要符合这个时代的接受方式,通过网上展厅、视频交流形式将作品展示出来。运用新的媒材技术进行创作和传播,对当下文化所引发的问题和现状应有所回应。另外,艺术教育中仍需加强职业性的教育,在一些教学中增加实用性的内容,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注重现代化教学的运用,善于开发现代媒材及重新认识传统的媒材,将两者相互交叉运用,将会使艺术教育更加多元。

总之,媒材的变化在现在以及以后的艺术教育中将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对艺术教育的探索是一种必然选择,它不断对艺术产生影响,同时也使艺术教育进行自我反思、识变,从而使艺术教育在求变中有了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贺志朴,姜敏著.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1.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5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大众性

新媒体艺术“侧重于将先进的技术语言运用在艺术作品中(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创造的网上虚拟艺术、影像艺术、多媒体互动装置及行为等),以及借助现成品、文字、声音、图像、活动影像乃至表演等非传统意义上的载体,来进行艺术实践和探索,并进一步扩大至科学的其他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到声音、光线、气味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物质形态及非物质形态的数字与信息文化的艺术特征。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先锋艺术形式引起学者的关注,是跨学科领域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艺术评论家张朝晖在其著作《新媒介艺术》中认为:“新媒体艺术不再是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相似的品类,而是参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的艺术探索实践的总称。它是被打开但尚未完成的一个艺术探索的领域,是一种思考艺术与当代技术化和信息化社会现实的关系的新维度。”

根据一些学者对新媒体艺术的内涵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1.跨学科性。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是指绘画、雕刻、戏剧、音乐等,传统的艺术需要人们借助于听觉和视觉去感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艺术作品通过视觉听觉信息作用于欣赏者的视听神经系统,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或愉悦、或忧愁的情绪体验。传统的艺术创作以绘画为例,需要的是线条、色彩、透视学等造型知识,而音乐创作则需要的是五线谱等基本的乐理知识,但是新媒体艺术中,视觉图形图像设计不仅需要传统绘画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和关于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而电脑音乐则不仅要求人们懂得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五线谱、音符、符值、低音、高音等知识,还需要懂得各种虚拟乐器的安装、操作,各种音乐制作软件等知识:可见,在信息化时代,从事新媒体艺术,仅仅掌握传统的艺术知识是不够的,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也导致了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复杂性和团队创作性。

2.媒介依赖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没有新媒体艺术这样需要高度地依赖现代高科技媒体,从三维电影、人机交互设计:视频艺术、数字音乐艺术到网络艺术诸如此类的新媒体艺术无不体现着其与现代高科技的紧密联系。从新媒体艺术的名称上来看,新媒体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而逐渐演变成了媒体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甚至成为一个语言表达体系。

3.互动性

传统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看”或者“听”实现艺术的价值,艺术品价值的实现受到观者(主体)的年龄、审美修养、场景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或者干扰,而且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对艺术品的内涵做深层的“解读”,否则便不能理解并发掘作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艺术往往是被动地被接受,它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显然这限制了艺术的传播范围。而新媒体艺术则不然,它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实现主体与作品、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部分新媒体艺术品的最终效果往往需借助观者的参与来实现。

4.草根性(大众性)。

新媒体艺术的“草根性”,或者说大众性,是指新媒体艺术的普及性和去精英化。新媒体艺术消解了传统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感,他与传统艺术的最大区别是传统艺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高雅的、专业性的艺术形式,传统艺术需要专业的理论和工具去实践,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传统艺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欣赏时或者在创作时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新媒体艺术则不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拥有计算机一定的知识,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始个人艺术创作。比如,在数码技术和编辑软件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编辑自己的视频短片,有些视频短片的故事性和画面甚至超过了专业人员的水准。

新媒体艺术为传统的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给当代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曾经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做过访谈,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大三阶段曾经有接触数字音乐类课程,但是据调查,这种课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故此,我们必须根据新媒体艺术的四大特征有针对性地改革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其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要求。

根据新媒体艺术的四大特征,我们认为今后艺术教育类课程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改进,即:课程的包容性、通用性、实践性和虚拟生活性。

1.包容性

增加艺术课程的开放性是针对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而言的,很显然,对于未来的艺术家而言只懂得艺术知识和概念已经不能适应艺术发展的方向了。而对于有志于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只懂得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本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当前高校或职业院校内的艺术类课程的开放性,、使更多的跨专业学生能适应课程学习。同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需要调整,应该增加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媒体知识的学习。要形成跨专业、宽领域的知识面,但要做到优化知识、精简内容以及很好的课程连接。以专业学习为中心,避免面面俱到。

2.融合性

新媒体艺术在声音和活动影像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触觉体验,新媒体艺术对设计者要求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能够各个专业相互贯通。纵观我国设有新媒体专业的院校,所有课程体系太都以工科课程和文科课程简单相加为主,显然,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新媒体艺术在声音和活动影像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触觉体验,新媒体艺术对设计者要求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能够各个专业相互贯通。纵观我国设有新媒体专业的院校,所有课程体系大都以工科课程和文科课程简单相加为主,显然,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把两个学科的课程简单的叠加并不能培养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家。新媒体教材的内容比较偏重技术知识,比如有些midi音乐教材大都以对某些软件(比如Nuendo,Sonar)功能的讲解,配以从软件界面上截取的廉价图片,讲解操作步骤和动作技能,读者从这样的教材中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对于新媒体艺术创作意义不大。

3.实践性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理论源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新媒体艺术是互动性的艺术形态,它的最终形式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的数字化产品,这个产品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在实践中。因此,新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以英国为例,英国各个院校在影视课程设置上力求各具特色,例如:伦敦国际电影学校(London international filmschool)只教电影制作,而且是英国仅有的一家给学生提供35毫米影片拍摄条件的学校;北方传媒学校(northern mediaschool)把新技术、新观念作为课程的重点,其发展目标是要建成全英设备最先进、课程最具新意的学校,学生的拍摄实践机会很多。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增设了计算机应用、电影声音分析等课程。但是学生接触设备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国外声音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录音棚、剪辑室或外景地度过的。而我国大学4年的教学时间,前两年学生多数时间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

4.创新性

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既有事物的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是不存在的,没有创新的继承是僵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对新媒体艺术特征有充分认识和传统艺术教育优缺点的把握的基础上重塑未来的艺术教育,大胆地迎接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创新性还体现在通过对课程、教材、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来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