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1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92

小麦是山东主要粮食作物,是山东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的需求也在增加,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产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大范围的病虫害。研究小麦种植 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目前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品种选择

种植环境不同,小麦的营养成分也会不同,所以要根据山东本地实际情况,即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选择小麦品种,种子的纯度是小麦产量增加的关键。小麦种子抗病性强,适时实行小麦套种也是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1.2 耕作方式

山东的小麦种植面积比较大,所以在生产时要注意轮作,这样可以减小土蝗和蟋蟀的数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病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能在同一地块多次种植小麦,要注意轮作时间的合理性。如果连续多年耕种,会导致土壤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土壤肥力不足,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少营养,造成小麦减产。

1.3 科学播种

科学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与小麦播种时的垄深、地块温度、天气等都有一定关系。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通过温度超过10℃最为适宜;控制垄深适当,太深不宜小麦发芽出苗,太浅外界不良因素也会影响小麦发芽;垄与垄之间距离也要控制得当,太密集,会造成小麦高度不够,太宽松,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要严格控制温度、垄深并选择适当天气情况来进行小麦的播种,以保证小麦高产高质。

1.4 科学施肥

肥料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必备的元素,想要小麦健康生长,就要及时施肥、追肥。在小麦种植前要施底肥,保证土壤营养丰富,为小麦种子发芽出苗做助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也要施肥1次,这样也可以增加小麦出苗率。小小麦生长过程要及时追肥,确保小麦根系有足够营养来健康生长。麦需要的肥料主要是磷肥和有机肥,肥料的施加可以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避免小麦受病虫害的侵蚀。小麦生长过程的肥料有2/3是从土壤中获取地,所以施足底肥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非常必要,追肥可以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和肥力的不流失。

1.5 合理灌溉

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也是比较多的,在种植前、种植时和出苗后都要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灌溉。水分是小麦生长和鼓粒的必备条件,所以水分要及时,特别对于极干旱天气条件,一定要保证水分的充足。春季降水量会多,但小麦对于水分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小麦生长时期绝对不能缺水。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技发展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灾害。近年来气候变暖,使得小麦的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增加。特别是白粉病、蚜虫等容易常年发生的病症严重的会导致小麦绝收。人们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病虫害的变异,非常不利于小麦健康生长。

2.1 化学防治

化W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最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来去除病虫害。主要有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农药拌衣,这样可以预防蛴螬;在小麦反青时在其茎部喷洒纹枯净可湿性粉剂等预防治纹枯病,喷洒甲基异柳磷乳油,预防吸浆虫。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比较环保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原理对小麦进行保护。蚜虫是小麦最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但是蚜虫的天敌也比较多,利用生物防治来对付蚜虫是比较方便的。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茧蜂、虫蛉、瓢虫等,这些天敌在消灭蚜虫的也有效地保护了小麦,使小麦能健康生长,高质高产。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主要是清除小麦周围杂草,消除病虫害寄生的环境。杂草的生长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因为杂草会和小麦争抢土壤里的营养,出现杂草侵麦田的情况。清除了杂草可以使小麦生长有充足的养分,并保证小麦生长的环境良好、通风、蓄水好,减小病虫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小麦是山东主要粮食作物,提高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小麦高产高质的关键。在种植技术方面,要选择优良品种,保证小麦的出芽率、出苗率和存活率。要采取科学种植技术,进行轮作,保证小麦生长过程需要的养分。在小麦的生长周期内,对小麦进行适时追肥灌溉,保证土壤里有充足的养分供小麦吸收。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加大科研力度,对于小麦常见病虫害要做到药到病除,要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2

一、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

1.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小麦全蚀病、丛矮病、黑穗病。预防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

2.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优质、高产、节水、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合理施肥,搞好品种布局,防治品种单一化。(2)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50%辛硫磷乳油、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苗蚜和灰飞虱。常用的杀菌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20%的三唑酮乳油150mL拌种100kg,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加水喷湿堆闷6h即可播种。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用12.5%“全蚀净”拌种,20mL“全蚀净”拌麦种10kg,防效可达85%以上。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一些根部病害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药剂拌种。

二、冬前麦苗的病虫害防治

1.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麦田杂草。

2.综合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的防治技术:用50%辛硫磷100~200mL加适量水喷拌细砂50kg加2.5kg炒香的麦麸顺垄撒入麦苗的基部。(2)小麦丛矮病的防治: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和灰飞虱,用50%辛硫磷进行常量喷雾,沿地边喷7~10m的保护带,重病田要进行全田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3)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冬治。近几年我市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主要种类为雀麦、节节麦。秋冬季除治效果好。其优点是:(1)苗小不被麦苗覆盖,度高;(2)生长势弱容易着药根除,且用药量小、成本低、还可以保证周围作物的安全。其技术要点为:防除禾本科杂草最好在小麦4叶后至浇冻水之前。此时草龄小约3~5叶期,对药剂的敏感度高。防除雀麦的药剂用量为:3%世玛油悬剂亩用25mL,加上专用助剂75mL,对水30kg喷雾。防除节节麦药剂用量为:3%世玛油悬剂,亩用30mL加专用助剂100mL,对水30kg喷雾。如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加苯黄隆兼治播娘蒿、荠菜、王不留等。注意事项:(1)在配药时要用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水把药剂对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匀后喷雾。(2)施药时要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3)最低气温低于4度时不能用药。在用药前后2d不可大水漫灌。对于防治不彻底的地块,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人工拔除。

三、小麦返青、起身至拔节期

1.主要防治对象

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麦蜘蛛、麦田杂草。

2.综合防治技术春季推广除草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以除治麦田杂草为主兼治其他病虫

春季麦田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王不留、麦瓶草等,禾本科杂草采取人工拔除。受冻害严重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小麦生长、缓解冻害,密度大的麦田加壮丰安,以防止后期倒伏。药剂配方为:除草剂加杀菌剂。除草剂可用苯黄隆、麦草绝、杜帮巨星每亩10g左右。杀菌剂有:12.5%禾果利、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注意事项:喷药时间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拔节后禁止喷除草剂)。日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用药效果好。严格控制用药量,喷洒要均匀,不重喷。如果麦蜘蛛发生严重可加蚜螨清进行防治。以减少用药次数,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四、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虫的防治

1.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吸浆虫(蛹、成虫)、白粉病、锈病、早代蚜虫、小麦赤霉病。

2.综合防治技术以重点防治小麦吸浆虫蛹和成虫,兼治其他病虫

中蛹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是和小麦生育期相吻合的。小麦返青,温度升高,浇水以后,吸浆虫从20cm深的土层中开始上升,小麦拔节时,上升到10cm土层,随着第二次浇水,温湿度增加,吸浆虫不断上升,到小麦孕穗期上升到土表开始化蛹,此时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时间为4月20~28日,最佳时期是23~25日,气温偏高时要提前3~5d,防治药剂有:2.5%甲基异硫磷颗粒1.5kg拌细土25kg,于下午顺垄撒于麦田,撒后浇水效果好(浇水可促使幼虫出土化蛹,使毒土充分侵入土层)。成虫期防治可结合“一喷三防”进行。推广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以防治吸浆虫成虫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早代蚜虫,还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用药时间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因为小麦吸浆虫只在未扬过花的麦穗上产卵,所以掌握好用药时间非常重要。时间约在5月1日~10日。杀虫剂使用:50%辛硫磷或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杀菌剂用:50%多菌灵;叶面肥可用:粒粒饱、农大麦宝、麦多收等。达到“一喷综防”治虫治病增产的效果。

五、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的病虫防治

1.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蚜虫、后期白粉病、锈病、干热风。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47-01

1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 小麦灌溉

我国受到季风影响比较严重,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我国自然降水是由东南向着西北逐渐递减的,因此分布不够均匀。东南部相对降水量比较多,在小麦生育期水量能得到相应满足,但是西北干旱地区需水量明显不够,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灌溉来完成对水分的需求。相对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小麦在生育期的降水量也仅仅能满足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都需要适当进行灌溉来对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进行补充。由此可见,灌溉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种植并且保证高产的主要措施。

在灌水的过程中,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和降水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少雨年份,灌水不仅能有效提升小麦籽粒的产量,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2] 。

1.2 灌水技术

良好的运用灌水技术,使得灌溉的田地受水更加均匀,减少地面流失和深层渗透的现象,就要合理运用水资源对土地进行灌溉。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小麦灌水技术有喷灌和沟灌。

喷灌也称为喷洒灌溉,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专门的设备,将水喷到高处,从而散落成细散的水珠,让水更加均匀的散落在田间,模拟降雨的情景对土地进行浇灌。这种灌溉方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1)省水。喷灌不会出现深层渗透和地面径流,因此灌水过程中比较均匀,能节省很多水量,在节约水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扩大喷洒面积的作用。2)喷洒水点小,不会对土壤结构起到破坏,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更是不会受到影响。3)减少了渠道占地面积,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一些不太平整的土地上,这种喷灌方式更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这种喷灌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受到风力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3] 。

1.3 优化耕作方式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小麦种植对土地进行优化耕作,也就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响应轮作。这种方式需要种植者间隔一定时间后在对小麦进行种植。因此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一片土地的使用次数过多,那么对小麦的质量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是较为固定的,当种植者在一片土地中过分种植,那么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将难以吸取有效养分,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运用,进一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有效将种植技术进行提升。

2 小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药剂拌种

对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病原发病的概率进行降低,药剂拌种对重病区的病虫害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药剂拌种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较为高效的杀菌剂进行应艳红,药效时间需要控制在八十天到九十天左右。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感染区,所要选择的拌种药剂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在对金针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四十的甲基乙硫磷乳油和水、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匀,通常选择的比例为1:8:800~1000。将其堆闷处理两到三个小时以后,在进行正常播种。

在对小麦种植中病虫害进行相应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这对其实际病症展开针对性治疗,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通过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2.2 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春季不仅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也是众多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高发时期。春季作为小麦返青拔节重点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应该对小麦的纹枯病、吸浆虫等病症进行重点加强。其中,纹枯病是近年来影响小麦种植产量最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需要对这种并征得防治更应该早早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份上旬就对小麦进行第一次用药,中间每次间隔10天到15天左右。在第二次对药剂进行喷施的过程中,每0.067hm2麦田需要用质量分数为百分之二十纹枯净可湿性粉剂对麦田进行释放,在对药剂进行喷洒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将药剂施放在麦子的根部,顺着麦垄均匀展开,并且适当进行浅锄,将药剂翻进土中,最终在适当浇水,即可完成。这种方式将使得药剂更好更快被吸收,对发挥药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4] 。

2.3 灌浆期

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这个实际进行方式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这个阶段对其进行防治的重点就是白粉病和好锈病等。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按照适当比例对药物进行喷洒,才能保证小麦在灌浆期不受到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更是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病虫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现阶段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提升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将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为一项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和生长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本文对小麦种植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起到更大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蓉,韩晓蓉,贾海丽等.小麦种植管理及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6,37(5):24-25.

[2]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82(16):228-229.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4

据专家会商预测,今年全国小麦穗期病虫害累计发生达7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亿亩次,虫害发生4亿亩次。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预计分别发生2000万亩、7000万亩和1亿亩;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预计分别发生2.5亿亩、9000万亩和3500万亩。“三病三虫”未来防治任务预计3.6亿亩次,重点防治区域为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麦区,防治关键时期4月下旬至5月底,条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在北方部分麦区持续至6月上旬。

小麦“三病三虫”发生态势,穗期防治的技术要点是:

1.小麦条锈病。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结合“一喷三防”,有效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并加强晚熟冬麦及春麦区监测与防治。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也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江中下游麦区等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地区,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主动出击”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轮换用药。

3.小麦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田块,结合“一喷三防”,同时兼治病害。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菊酯类、抗蚜威等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可采用80%敌敌畏50ml/亩+5%高效氯氰50ml/亩喷雾,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5

关键词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以麦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为对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防治的总体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麦类病虫为害的目的。

1返青拔节期

此期主要是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螨(麦蜘蛛)等[1]。在抓好麦田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措施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控制早期为害。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抓住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返青后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秋播密度大,加上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冬后发病。防治该病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10kg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粉剂15~20g加水500g拌种;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4 500ml/hm2在生长期间喷雾,也可加水泼浇,对高产、重发田块,一般在第1次喷药后10~15d再喷1次药;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还可兼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还可兼治其他病害。此外,12.5%烯唑醇(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有效量为45~75g/hm2。防治白粉病,在生长期间用15%粉锈宁300~450g/hm2,或33%纹霉净750g/hm2,或12.5%禾果利(烯唑醇)300~45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15%扫螨净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螨克乳油等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于苗期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每株50~100ml;或用48%毒死蜱乳油6.0~7.5 l/hm2处理土壤或随水流大水漫灌,或用2.25~3.00l/hm2对水顺根定向浇灌,特别是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较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

2孕穗至扬花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急速上升为害期,是综防的关键阶段。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该时期天敌种群数量也急剧上升,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麦田天敌[2]。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圆蜘蛛或麦长腿蜘蛛分别达到600头/hm2或300头/hm2时进行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的关键是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防治麦类赤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遇阴雨天,应抓紧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一般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治萎灵对水喷雾或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阴雨,第1次用药后7d,趁下雨间隙再喷1次药。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3.00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扬花期补治成虫,或用80%敌敌畏乳油对水,搅匀后喷在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撒入麦田熏杀或用48%乐斯本乳油对水喷雾。当小麦蚜量达到500头/百株、益害比小于1∶150、近期又无大的风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穗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或25%辛·氰乳油600ml/hm2,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叶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或25%哒螨酮(扫螨净)乳油600ml/hm2,或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ml/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对水750kg喷雾。小麦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及用工,可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黏虫等效果好的粉锈宁、灭幼脲、抗蚜威等药剂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复配农药防治。在防治上述病虫时,还可结合根外追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3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害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虫害、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3]。此期防治的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小麦灌浆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黏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 500头/m2、成虫期为5 000~12 500头/hm2,条锈病病叶率2%~5%,叶锈病病叶率5%~10%,白粉病病叶率10%。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小麦叶枯病。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对于优势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做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4]。

4参考文献

[1] 樊丽侠.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要点[j].河南农业,2008(7):16.

[2] 陈承亿.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种业导刊,2008(4):34-35.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6

关键词:麦播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11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当以使用检疫合格种子为基础,加强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重点做好种子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 检疫防控

禁止从疫区调运小麦种子,使用检疫合格的种子。

2 农业防治

2.1 使用抗病虫品种

经过小麦专家的鉴定和大量试验,证明以下小麦品种具有抗病性:

抗纹枯病品种。矮抗58、郑麦9023、豫麦70、百农64、偃4110、周麦18等品种对小麦纹枯病抗性较好。

抗全蚀病品种。淮麦22、众麦1号、科优1号、偃4110、豫展9705、豫58~998、新麦11号、高优505、豫麦18号和豫麦49号对全蚀病表现出较好的抗(耐)性。

抗根腐病品种。豫麦47、郑麦9023、洛旱2号、洛麦22、泛麦5号、郑麦9962、洛麦21、济麦22、丰德存1号等对根腐病有较好的抗性。

抗茎基腐病品种。许科718,兰考198,泛麦8号,豫保1号。

抗胞囊线虫病。太空6号、中育6号、温麦4号、豫优1号、新麦18、新麦19、濮麦9号 。

2.2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

2.3 深耕

要求深度25cm以上,对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减轻土传病害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2.4 玉米秸充分粉碎

结合深翻,加速腐解,加入秸秆腐熟剂。

2.5 清除杂草

小麦播种前,清除地边、沟边的杂草,尤其是自生麦苗,压低蚜虫、灰飞虱的种群基数,减少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

适时适量播种。避免早播,适宜播种期10月中旬;播量控制在12.5~15kg/667m2,不超过17.5kg。

提倡宽窄行种植模式。即宽行行距为24cm,窄行行距为14cm,既增产又为后期机械进地打药留下作业道。

3 生物防治

生防菌:蜡质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寡雄腐霉菌、淡紫拟青霉、木霉菌,青霉菌,抗生素:申嗪霉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

4 化学防治

4.1 土壤处理

在小麦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麦田,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对土壤进行处理。

4.2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经过植保站的大量试验示范,证明种子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苗期病虫害最有效的措施。

在全蚀病重发区,使用12.5%全蚀净20mL+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拌10kg麦种。

在全蚀病一般发生区,使用2.5%适乐时20mL或3%敌萎丹40mL+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或 50%辛硫磷20mL拌10kg麦种。

在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发生区,使用2%戊唑醇15~20g或3%敌萎丹30mL+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或50%辛硫磷20mL拌10kg麦种。

小麦种子田:推广使用2.5%适乐时20mL+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或 50%辛硫磷20mL拌10kg麦种,预防全蚀病及其它病虫害等。

在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除药剂拌种外,犁地前撒施3%辛硫磷颗或3%甲基异柳磷粒剂2~3kg/667m2。

在孢囊线虫病严重发生田块,用含有阿维菌素或甲维盐的小麦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有效成分不低于16g/667m2,包衣后晾干即可播种。也可以用淡紫拟青霉菌剂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