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小麦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得到了足够重视。本文详细阐述小麦的种植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等内容,为从事小麦种植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见解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灌水技术

引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产出国和消费国,小麦的产量关乎到国民根本需求,因此小麦的种植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升级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深化小麦病虫害的相关研究也是当下的重要议题。

1小麦的种植技术

1.1小麦产地因素对产量影响。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种植产量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受到各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的不同影响,产量也大不相同。如,河南省土地肥沃,水分充足,且气候条件均满足小麦的种植要求,因此,河南省的小麦产量一直是所有省份中魁首。当然,这也说明小麦的生产环境适宜降水量较多的区域,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无法满足小麦的正常生长。相反,南方地区普遍较多雨水,为小麦的种植提供大量养分和能量,南方的小麦产量远远高于北方。

1.2小麦的灌溉技术。小麦的灌溉技术是小麦种植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通常,灌溉技术分为喷灌、沟灌、畦灌等方法。喷灌是主要的灌溉办法,通常使用机械设备,将水喷洒在空中,形成水滴灌溉,这种方式安装简单,可以随时随地控制水量和位置,有效节约大量水资源,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有重要意义。喷灌技术对于土地的影响较小,尤其是不平整的土地,效果显著;但喷灌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风力过强的区域无法使用喷灌技术,这会导致喷出的水分集中在一个位置,无法实现有效分散作业,进而影响种植效果。

1.3小麦的种植管理。小麦的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播种时,覆盖土的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中后期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管理。撒播多用在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整地难度大时宜撒播,有利于苗体个体分布,单株营养面积较好,但种子入土深浅不一致。穴播也叫点播,在稻茬麦田使用,施肥集中,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但花工多,穴距较大,苗穗量偏少,影响产量。小麦的种植管理,要考虑各种季节的管理工作,如秋末初冬时节,要注重小麦能否安全、顺利度过冬季,将小麦种植的密度进行科学、适当地调整,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同时,在越冬期间,要保证小麦水分的充足,尤其是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避免由于缺水导致小麦的生长异常。种植管理要持之以恒,如春节期间也要照看好,将小麦的水分和养分补给充足,同时,在施肥的管理中,也要把控好小麦的生长情况,做好相关后勤工作。小麦生长成熟期更要进行针对性种植管理,杜绝意外状况发生,影响小麦产量。如收获前夕可能会发生倒伏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为保证小麦的营养和水分,务必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保证小麦的养分吸收,防止发生早衰或减产现象。

2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2.1小麦播种期。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种植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打下夯实的基础,务必确保播种期间小麦不会遭受病虫害。另外,播种之前,务必要将种植土地的土壤进行防护处理,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和害虫,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土壤,静止一段时间后,方可以使用。如金针虫对于小麦的健康生长危害极大,严重情况下,可以造成减产。因此,在播种期间,可以使用甲基柳磷酸乳油,将药品均匀撒在种植的区域的土壤中,进行病虫害灭杀,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使用必须经过稀释,利用喷雾器进行喷洒。

2.2小麦返青拔节期。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虫害可以直接造成大规模减产或者绝收。因此,作为小麦种植人员,要提高认识程度,在返青拔节时期,要尤为注意小麦的生长情况。如吸浆虫,会吸食小麦的营养和水分,造成小麦叶片枯萎,最后死亡;可以使用三唑酮乳油进行防治。在病害方面,纹枯病是典型病害,这种病害的危害程度不亚于吸浆虫,通常可以使用纹枯净可湿性粉剂进行灭杀;操作方式是将药剂稀释,利用喷雾器喷洒在小麦秸秆上。返青拔节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事半功倍,不仅能有效抵御大多数病虫害的侵袭,还可以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2.3其它时期的技术手段。2.3.1白粉病。白粉病被称为小麦的一号杀手,该病会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通常病发初期,小麦的发病区域会有一些淡黄色的零星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零星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占据整个叶子,诱发大面积白色霉斑,最后转化成灰白色,这些就是白粉病的病毒孢子,后期衍生许多黑色小颗粒,通常病发症的温度在14~21℃,如果种植场地的间距较小,并且湿度和温度过高,以及一些特定化肥如氮肥使用量过大,都会造成该疾病,导致减产。通常这种病害发展迅速,因此要加强防治意识程度,及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般选用抗病虫害较强的种子,合理、科学施肥,尽可能施用有机肥和植物肥料,控制氮肥的摄入,合理安排种植间距,做好日常的观察和灌溉,提高小麦的抗病害能力。做好相关的药物防治,在田间合理喷洒对症农药,其中药剂拌种工作可以使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在防治白粉病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对黑穗病进行防治,达到一治多病的目的[1]。2.3.2小麦叶锈病。叶锈病主要是小麦受到真菌侵害而引发的。发病初期,受害叶片会有圆形、椭圆形等红褐色的零星斑点,发病后期,叶鞘部位会出现散乱的孢子堆,导致小麦营养不良或减产。这种病害的防治工作也要非常重视,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时期,尽量错开病害暴发时期,同时,降低种植区域的湿度,做好药剂拌种工作。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在种植的小麦病害率达到相关标准之后,及时使用三唑酮乳油喷洒防治,根据当时的病害情况进行喷洒,一般为10d·次-1,喷洒3次即可[2]。2.3.3蚜虫。蚜虫是我国农业产业中最为普遍的病虫害之一,并且蚜虫的发病时期,几乎包含了小麦种植的全过程,重点是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蚜虫暴发期间,会造成小麦死亡,造成大面积减产,因此该虫害是田间高发虫害,也是小麦种植人员最为头疼的虫害。蚜虫的治疗,要选用啶虫脒乳油,或者高效氰菊酯进行防治。蚜虫如果已经大面积暴发,要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重点是要将药剂进行稀释,达到说明书上的相关标准之后,利用喷雾器进行喷洒作业。在喷洒后,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如果病情严重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要及时换药,并咨询相关技术人员,查看药品是否使用正确,以及对于病虫害是否对症,合理使用相关药品,要注意使用量不要超过规定浓度,否则造成农药大量残留,造成小麦污染,结果得不偿失。

3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的种植管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对于其病虫害的防治,随着病虫害的不断进化,防治手段也会有新的对应方式,因此,作为农业从业人员,要坚持学习,及时有效地接受新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手段,才能有效保证小麦的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何明怀.小麦的高产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1):100.

[2]张玉霞.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06-107.

作者:徐军生 单位:第四储备资产管理局青岛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