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例6篇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1

关键词 爱苗;阿立卡;小麦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32-01

为评价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其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一农户的麦田。试验地为水稻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pH值6.7,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时间为2011年10月6日。小麦品种为烟农19。2011年10月21日播种,机械条播,播种量225 kg/hm2,2011年11月3日出苗,施药当天天气晴。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小麦吸浆虫。

1.2 供试药剂

爱苗(先正达公司提供),阿立卡(先正达公司提供),5%井冈霉素(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生产),啶虫咪(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喷爱苗300 mL/hm2、小麦齐穗期喷爱苗3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A);小麦拔节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小麦齐穗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20%啶虫脒300 g/hm2(B);以喷清水为对照(CK)。不设重复。药剂处理区长105 m,宽15 m,面积1 575 m2,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为340 m2。

1.4 试验实施

防治病害施药在2012年4月6日,施药时小麦处于拔节期;防治虫害施药在2012年4月25日,施药时小麦处于齐穗初花期。用机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225 L/hm2,喷雾均匀周到[1-3]。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病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纹枯病病情指数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6]。

1.5.2 虫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蚜虫虫口基数和残虫数量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5.3 作物药害调查。施药后7 d观察是否有药害。参照药害级别,于每次调查中同时调查药害。

1.5.4 增产效果调查。调查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地测产,并进行考种,计算理论产量,同时评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防效

试验区烟农19小麦品种未发现锈病、白粉病,因前茬是水稻,且试验地地势低洼,纹枯病发生较重。处理A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58.9%,药后14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76.2%,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1)。

2.2 虫害防效

各处理基本无吸浆虫发生,红蜘蛛虫量较少,主要是蚜虫的危害。处理A防治小麦蚜虫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79.2%,防治效果达到78.7%,药后14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86.4%,防治效果达到85.3%,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2)。

2.3 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处理A对小麦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在小麦成熟期进行调查,处理A在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总数等方面,与处理B和CK无明显差别,但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处理B和CK,特别是能够促进小麦籽粒饱满,增加小麦的千粒重(表3)。

2.4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调查,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增加产量2 220 kg/hm2,增产率达到40.94%,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能够延长小麦功能叶的作用时间,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增加小麦的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以大面积推广。

建议将方案中用爱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时间提前到小麦分蘖盛期。

4 参考文献

[1] 苏增朝.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3):44-49.

[2] 李军,诸茂龙.化学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9-541.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4] 秦海英,程献云,谢文芳,等.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8):58-59.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2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3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行政推动,实现赤霉病防控全覆盖;强化赤霉病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保障小麦增产和质量安全目标实现。

二、目标任务

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技术,实现应防尽防。通过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赤霉病最终平均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大力推进赤霉病统防统治,面积比例力争达到总防治面积的50%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小麦赤霉病突发性、流行性强,发生面广、危害大,重在监测预防。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履责。要在坚持定点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和病情的发生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多渠道预警预报。要加强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1周2报制度,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二)开展科学防控。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一周后进行第二次防治,强化两次防治宣传;赤霉病秆腐发生重的地区,孕穗末期开展一次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且对后期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戊唑·咪鲜胺18-20克,或咪锰·多菌灵40-5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蜡质芽孢杆菌8亿个/克)26克,或烯肟·多菌灵13-27克,或多菌灵·三唑酮40-60克,或戊唑醇·福美双18-27克,或戊唑·多菌灵22-30克,或氰烯菌酯25-50克。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喷准部位(麦穗),把握好用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多菌灵等抗药性严重地区指导开展轮换用药,解决用药量大、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三)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要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热力烟雾机、担架式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掌握不同植保机械的作业效果、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为防治提供成熟机型和应用技术。赤霉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植保机械作用,认真做好维修、保养和使用。

(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重大病虫害防控的最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以全程承包为主,代防代治为辅的专业化服务形式。全程承包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方向,对服务组织要实施一定补贴。对没有开展全程承包的地方,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户、缺少劳力户和困难户,可采取代防代治的服务形式。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服务组织,对防治2000亩以上服务组织给予一定补贴。大力推行直补和以奖代补,政府与服务组织、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合约,给予补贴,带动非服务组织内的农户开展防治。对在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可通过奖励高效植保机械、农药等方式进行以奖代补。要建立统防和绿防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创建示范样板(区),把绿色防控示范区作为植保部门防灾减灾的指挥田、宣传田和观摩田,辐射带动大面积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各乡镇要结合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创建统防与绿防融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开展防治。

(五)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实行农业投入品推介制度,根据当地实际,在省、市公布的农药推介品种名录范围内,自主选择高效对路农药,确保防治的效果。各乡镇要对赤霉病防治用药开展全面质量抽检,对招标采购的农药产品,实行全指标检测。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小麦赤霉病防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范畴。各地要按照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切实承担起属地管理责任,对本辖区内赤霉病防治实行分级负责,落实县、乡、村防控责任,及时发动农民开展防治。农业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植保队伍建设,认真谋划防控策略和方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有效农业资源,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4

一、防控目标

针对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轻发区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四病三虫”,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华北、黄淮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西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和吸浆虫。西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赤霉病和白粉病。

(二)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1.小麦条锈病

切实抓好药剂处理种子,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早春发生区控点保面、春季流行区应急处置和菌源区综合治理。

西南麦区、汉水流域等小麦条锈病主要冬繁区,采取发病田块控点保面,减少外传菌源。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3月下旬-5月上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处置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处置,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

西北和西南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菌源区,采取生态治理、消灭自生麦苗、推广抗病品种、适期晚播、秋播拌种和秋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越夏菌源量,延缓病害扩散蔓延。

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菌晴唑、丙环唑等。

2.小麦赤霉病

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抓住抽穗至扬花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预防,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

病害常发区应选用穗型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如长江流域麦区宜选用扬麦系列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增施磷、钾肥,促进麦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

3.小麦纹枯病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合理密植、适期播种,防止田间郁蔽,减少病菌侵染。合理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加强田间管理,早浇、轻浇返青水,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播前药剂拌种。拌种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药剂用量一般为干种子量的0.02-0.03%。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时,进行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7~10d喷药1次,连喷3次。

4.小麦白粉病

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采用铲除初侵染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铲除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群体密度,合理施肥灌水,降低田间湿度。

播种期拌种预防。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进行预防,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也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的唑类药剂拌种。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

5.小麦吸浆虫

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区,针对当地实际,选种穗型紧密、内外颖包裹紧、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汁不易外溢的抗耐虫品种;发生特别严重,且适合油菜、蚕豆等作物安全越冬的地区,要及时实施轮作换茬,以减轻危害损失。

6.小麦穗期蚜虫

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7.麦蜘蛛

西北麦区于返青至拔节期,西南麦区于苗期、早春拔节期,华北麦区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采取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振动麦株等农业防治措施。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药剂拌种技术

以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为重点,兼顾麦蚜、地下害虫、耕葵粉蚧、丛矮病(灰飞虱)等等,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提高拌种防病治虫效果。拌种药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辛硫磷等,应严格把握拌种技术,避免药害发生。同时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要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二)“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

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

(三)关键时期气传病害预防技术

针对赤霉病,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大力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

(四)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病虫害将进入发生流行关键时期,各地要搞好系统监测预警工作。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广播、手机短信、发放病虫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监测预警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及时、有效防治。

(二)做好应急防控

针对小麦条锈病等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害,要提早做好应急防治物资和药械准备,一旦出现大面积流行趋势,必须迅速实施应急防控。

(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5

播种质量和精细管理是高产的前提和保证,在此总结出几点小麦秋种需注意的问题,供麦农参考。

一、选用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龙口市高产创建示范区种植的品种有当地主导品种“烟农15”、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的“济麦20”、高产且高抗白粉病的“良星99”、高产稳产的“济麦22”等,其中“烟农15”的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70%。

“烟农15”在龙口种植已有30余年,因其品质较好深受农民喜爱。但近十几年来,该品种退化、混杂逐年加重,因此龙口农技站加大了对该品种的提纯复壮力度,同时大力引进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既丰富了当地小麦品种,又为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龙口遭遇了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烟农15”产量波动很大,未能发挥高产特性,而其它品种产量较为稳定,尤其是“济麦22”,打出了亩产731.11公斤的好成绩,充分证明选用良种是高产栽培技术的重中之重。因此秋种时一定要加大更换品种的力度,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力水平的优良品种为主。

二、科学施肥

地力水平是高产的基础,只有科学平衡配方施肥,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目前龙口市测土配方施肥已覆盖了全市,给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示范区全部按照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全部底肥(其中氮肥先施总量的一半,另一半可于拔节至旗叶露尖期追施)在耕前均匀撒施于地表,随后耕翻于地下。

三、精细播种

小麦要高产必须严抓播种质量关。示范区内制定统一的播种方案,确定最佳播期和播量。龙口市农技站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当地气候显著变暖。根据“应对气候变化趋势”中的相关研究结果,龙口市的最佳播期为10月5~10日,相应的亩播量为3.0~5.5公斤。播种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耧眼是否有堵塞、下种量是否均匀,播深要一致,掌握在3~5厘米。播后造墒的麦田宜浅播,防止浇蒙头水后下沉,导致出苗不整齐、苗弱。

四、综合防治小麦播期病虫害

小麦秋播苗期是防治各类地下害虫和病害的有利时机。防治小麦根病,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5%~0.2%进行拌种,或每亩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200克加细土50公斤随播前浅耕时施入;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75毫升与50公斤种子干拌,拌种要均匀,拌药种子当日播完。

有土蝗、蟋蟀发生的地块,在小麦播后苗前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75~100克,兑少量水均匀地喷拌于2.5~3公斤麦麸上,于傍晚撒施于田间;地下害虫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每50公斤种子用药50毫升,兑水2.5公斤,均匀喷洒在种子上,拌好后堆闷12~24小时,晾到半干后播种。

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地块还要注意防治灰飞虱。灰飞虱不但能够导致玉米粗缩病,也是小麦丛矮病的主要病毒传播体,危害极大。首先要防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消灭寄主,切断虫源,其次要结合药物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出苗后喷药保护,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以压低虫源。

山东省龙口市环保站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6

[关键词] 小麦增产 一喷三防 病虫害的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97-01

一、前言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粮食大县,小麦作为粮食中的重要分支在阜南县也同样占据着高位。近年,阜南县王化镇严格执行国家对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狠抓“一喷三防”工作落实,在小麦增产增收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而小麦根据其不同的地域和品种,小麦增产也有不同的表现。先就以阜南县王化镇为模板,结合小麦生长中的种种问题和阜南县王化镇对小麦“一喷三防”的贯彻,谈一谈小麦增产的具体策略。

二、小麦增产随小麦生长期的不同意义

1.小麦的播种期

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基础,所以提高小麦的出芽率,为其以后的生长做好基础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小麦作为种子埋在土地中,最大的威胁来源于地下害虫。小麦增产在此时期的意义在于保护好小麦的种子不受外物干扰,其具体的策略有三: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翻耕或者添加一些药物对具体的害虫进行防治;其次对小麦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者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最后根据当地小麦出现不同虫害的频率,对当地主要的虫害做特殊的药物处理,各个地方应因地制宜。

2.小麦的返青拔节期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期中的重要的时期,在此时期小麦的生长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麦最后的产量。根据近年的统计,小麦的健康生长在此时期最大的威胁来源于纹枯病。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及时,把握好防治的时机。在此时期的主要防治策略为纹枯病为主,其他为辅,把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起对小麦进行喷雾。而对于纹枯病来说,田间病株率达10%时,进行施药防治,首次防治后的7-10天内再进行喷药防治一次,从而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

3.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时期,更是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此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小麦增产在此时期的意义在于如何全方面的保护小麦,使其完成最后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如遇接连的阴雨天气,就很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的大面积流行;小麦穗蚜最易暴发,往往发生速度快、发生面积大而危害最严重。在此时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

4.小麦的灌浆期

小麦的灌浆期是小麦生长期的最后时期,也是即将收获的时期。在此时期,小麦的生长基本上已经定型,小麦叶片等部位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运输到籽粒中去。在此时期,小麦主要的威胁依旧是病虫害。因此,小麦增产在此时期的意义在于在最后的阶段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经历了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此时病虫害的危害相对下降。此时期,在做好小麦穗蚜防治的同时,主要防治小麦的黑胚病,提高小麦的品质。在小麦的灌浆初期中期及后期分别对小麦喷洒一次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等类似药剂,提高小麦的质量。

三、小麦的“一喷三防”策略

1.小麦的“一喷三防”内容

针对小麦在生长期中出现的各种危害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各种因素,制定了小麦的“一喷三防”策略。小麦的一喷三防的主要内容在于在小麦的生长期中适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药剂对小麦进行喷雾,以达到防防病虫害、防倒伏、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小麦的增产。

2.小麦“一喷三防”的实施程度

小麦的“一喷三防”策略能够有效的解决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实现小麦增产的目的。由于各方面领导的重视,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以阜南县王化镇为例,王化镇的干部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策略,在本镇区域上到村级干部下到农民个体,坚持深入推广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使得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在此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3.小麦“一喷三防”的影响

随着小麦的普遍种植,小麦品种的优化,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作为此时期的主流也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贯彻和执行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小麦的“一喷三防“策略在以后的生产中也将有新的元素。它在现在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劳动人民已经可以用科技来武装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结束语

小麦的增产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其不同的意义,而在当下,小麦的“一喷三防”则是小麦增产最有力的武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务农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少。务农人员在当下就更应该认真总结和发掘小麦的“一喷三防”的精华,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小麦的每一次增产都是智慧的结晶,都是在无数的实践和观察中得到的。因此,掌握好小麦的种植和培育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小麦的“一喷三防”在这之中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实现小麦增产的引子。

参考文献

[1]张素艳.小麦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01年9月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