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例6篇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1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根据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抓好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因地制宜地使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方法,逐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做好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的管理,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五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在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组织实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

(三)拟订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预防和除治措施;

(四)对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防治试验和推广新技术,建立技术档案;

(五)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检查验收;

(六)做好本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器械的服务工作;

(七)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宣传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知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科学知识,支持农林院校培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专业人才,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二章预防

第七条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三)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

(四)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

(五)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

(六)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第八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组织和监督森林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林内各种有益生物,并有计划地进行有益生物的繁殖和培养,发挥有益生物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依法开展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并派检疫员在省际间木材检查站开展森林植物调运检疫。

第十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辖区的森林病虫害进行普查,编制病虫害分布图,划分森林病虫害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

第十一条国有森林和林木由其经营单位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乡(镇)林业工作站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没有林业工作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

森林病虫害调查情况应当按规定向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必须配有专职测报员,乡(镇)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和没有林业工作站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派专人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每1万亩林地设立一个测报点;偶发区每2万亩林地设立一个测报点。测报点由所在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置。测报点应当配备测报员,对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报告。

第十三条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制定全省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办法,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全省森林病虫害中、长期趋势预报。

地(市)、县(市、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综合分析基层单位测报数据,当地森林病虫害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测报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林区建立综合防治基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有效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综合防治基地必须设立标牌,封山育林。禁止在综合防治基地从事损害有益生物的活动。

第三章除治

第十五条发现森林病虫害的单位、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除治。

发现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当地人民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严密封锁,及时除灭。

第十六条防治森林病虫害所需要的劳力,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林场或者有关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动员和调配。

第十七条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1万亩时,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临时指挥机构,研究制定紧急防治措施,组织指挥防治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乡(镇)人民政府、林场和其他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进行技术培训,配备除治工具,增强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承包。

第十九条在行政区域交界处的森林病虫害常发林区,上一级人民政府(含行署)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交界地的有关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森林病虫害联防组织,实行联防联治,定期检查毗邻区域的防治情况。

第二十条对森林病虫害在小面积发生时应当及时除治,避免扩散蔓延。

施药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采取除治措施时应当注重生物防治。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支持生物农药的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生物防治的面积。

化学防治用于控制发生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使用时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和配制适当浓度,禁止滥用化学农药。

使用航空器施药时,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事先进行调查设计,做好地面准备;民航、气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保证作业质量。

第四章经费

第二十一条根据《条例》的规定,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从下列方面筹集:

(一)森林经营者按木材销售额提取8‰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其中:70%用于森林经营者防治森林病虫害;30%由地、县两级调控使用,专项用于防治森林病虫害。具体提取和管理办法由省物价、财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取的育林基金中安排不低于5%的比例作为防治专项经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并接受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监督。

(三)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

第二十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但可以跨年度调剂使用。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按下列项目列支:

(一)扶持公益林的经营者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补助无力全部负担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的森林、林木经营者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购置防治农药、施药器械以及测报和防治所需试验仪器、交通和通讯工具;

(四)培训森林病虫害调查、测报、防治技术人员;

(五)奖励对防治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三条提倡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逐步建立森林病虫害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保险机构制定。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预防和除治措施得力,在本地区或者经营区域内,连续5年没有发生森林病虫灾害的;

(二)预报病情、虫情及时准确,提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合理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获得显著效益;

(三)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应用推广中获得重大效益的。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林业基层单位连续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满10年工作成绩优秀的;

(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其他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除治,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处以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集中连片成灾面积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超过300亩的,按每亩5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情,造成森林病虫集中连片成灾面积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超过300亩的,按每亩5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第二十七条违反《植物检疫条例》和其他有关森林植物检疫法规调运林木种苗或者木材的,除依照植物检疫法规处罚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并处50元至2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不除治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除治费用。

代为除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不因被责令限期除治者申请复议或者而停止执行。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提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期满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建议

1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现状

我国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蛀干类害虫为各种天牛,北方主要是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南方主要是桑天牛、云斑天牛。中国北方的“三北”防护林由于杨树天牛的危害,“一代”林网已几乎完全毁灭,“二代”林网据统计,也有80%以上的杨树林受害,其中50%以上的杨树林由于严重受害不得不完全砍除。1995年,三北地区有913万hm2新植防护林严重受害(其中杨树受害面积达467万hm2),占三北新造防护林的77%。杨树天牛成为北方杨树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些地区杨树受害后,其寿命缩短到10年左右。在南方的湖北、湖南等地,大面积栽植的欧美杨也遭受到桑天牛和云斑天牛的严重危害。目前,对杨树天牛的防治除了从树种配置等方面考虑外,无根治措施。

2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伴随森林病虫害面积的扩大,逐渐加大了防治难度

近年来,我国逐渐扩大了人工造林的覆盖面积,尤其是单一的纯种树林增加迅速,逐渐加剧了森林病虫害的危险系数。尽管我国的很多省份已经开始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护目标管理机制,使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逐渐缩小。但近些年我国的天气连续出现冬季偏暖、夏季干旱的现象,既降低了冬天害虫的死亡率,又提升了森林病虫害的影响面积,再加上森林病虫害防护的人力、资金和技术都比较有限,使得防治难度逐渐增加。

2.2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害虫种类逐渐增多,部分是从外地入侵本地,部分害虫没有发现过。我国森林比较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杨扇舟蛾、松毛虫以及天牛等,部分病虫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到比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有些病虫在一些地区目前还频繁发生,给我国林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尽管我国已经对某些种类的病虫害采取了适当的防治措施,暂时没有带来较大危害,但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潜在危险。

2.3森林病虫害顽固难治,时常暴发

引起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一些危害严重的害虫包括天幕毛虫、松毛虫、青杨天牛以及落叶松尺蛾等,不仅顽固难治,而且常常爆发成灾,甚至有些害虫年年暴发,严重危害我国林业的发展。有些地区检测设备落后,在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早期很难及时发现病虫害,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过于被动。

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对策建议

3.1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渗透到森林的培育过程中

将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渗透到培育森林的全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木的种植地点要适宜,提升灾害预防的自控能力和人工林的质量,模仿天然林的经营方法,增加人工林中林木的树种,做到块状和片状混合交叉种植。多培育具有抗病基因的树种,逐渐朝着现代林业的方向发展,构建检测预防森林病虫害的体系机制,以防止大面积流行森林病虫害,以航空检测技术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3.2加大检疫力度,提高检疫工作的技术水平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加大检疫力度,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技术水平,避免人为传播危险的病虫害,对于危险性较高的森林病虫害一定要适当采取快速检疫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森林病虫害的疫情,加大对于部分进出口材料的检疫力度,严格执行检疫程序,提高检疫工作的法律效应。

3.3研发药效较好的引诱剂和生物制剂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要研发出更多药效更好的引诱剂和生物制剂,以辅助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控制,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同时,新型的技术和药剂需要满足低毒、量少、选择性强、高效和无环境副作用等要求,并且要克服较强的抗药性,研制的化学制剂还要设定不同的作用位点,确保化学农药达到高效、低毒和无残留的要求。

3.4保护害虫的天敌

在森林中存在很多以害虫为食的捕食性昆虫、寄生虫、益鸟和微生物等有益生物,不仅有助于抑制害虫的繁殖和虫害的发生,还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有益生物。

3.5加大生物防治力度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培养天敌和引诱剂等方法,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最大程度上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定。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3

1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1.1 症状识别: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1.2 防治建议。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2.2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2.3 防治建议

大、小斑病: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②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③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2.4 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

2.4.1 症状识别: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症状表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开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开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

2.4.2 防治建议:

是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是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3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3.1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3.2 防治建议: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

4 玉米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4.1 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虫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4.2 防治建议:①选用抗虫品种。②心叶期、穗期选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③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④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5 蚜虫

5.1 症状识别: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5.2 防治建议:①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o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②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6 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植保植检;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210

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植保工作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保护农作物生长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逐渐消除农药污染,以绿色植保、科技植保、创新植保发展农业生产,安全可靠的提供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

1 大理市植保工作面临的问题

大理市大力推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各项常规“绿色植保”技术取得新成效,但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宗作物播种面积相应减少,作物品种和作物种类增多,形成作物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立体化种植模式,为此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也千差f别,这对今后的植保工作带来新问题和挑战。

在保护大理市洱海面源不受污染,保护田园风光,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方面,对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怎样做到低残留、低污染或无污染,是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随着物联网高速发展,外域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强化植物检疫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2 对策与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预警机制,随着大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也随之变化,从而在防治工作上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病虫害的中、短期测报工作,能及时准确地做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危害时期,指导大面积防治、特别是中心病区的防治工作,防止蔓延流行,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期,减轻危害、降低损失,当好政府和群众参谋。

树立绿色植保、科技植保、创新植保的思想理念,近年来我市提出保护洱海面源污染和农业“一取消三提倡”的措施,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我市植保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改变历年来以药剂防治为主的措施以及农户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传统观念,以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稳健安全的栽培和防控措施,降低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用药量,提升大理市农业植保工作的总体水平,对策有以下3点:

选用和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提倡控氮、减磷、增钾稳健栽培技术,合理密植,将作物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群体,提高植株通风透光能力,增强作物抗病性,减少作物用药次数,达到绿色植保的目的。

加强农药管理和宣传力度,净化农药市场,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大理市市场内销售,加强国法宣传工作,同时推荐、引进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使大理市的农药市场逐渐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积极开发无公害绿色植保新技术,大力开发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要不断开发对环境影响小、低毒或无残留的植保新技术和新农药,摸清当地多种经济作物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试验和开发其防治技术,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制定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严格按无公害种植标准、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检测机制,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切实抓好植物检疫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调运量不断增大,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带来一定风险,近年来在大理市发生多起检疫性生物病虫害,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构成一定威胁,并且在防治上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收效甚微,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的职能作用,加强机构建设和防治宣传力度,建立病虫害检测机制,严防疫情传播危害,做好全市范围内有害生物的普查工作,并整理好各乡镇有害生物数据库,对本地区现有的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危害程度进行监测,密切注视其发展动态,认真抓好疫情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采取防治措施,切实抓好综合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减少或减轻损失,搞好产地检疫工作,使疫区的种子不流入非疫区,控制疫情扩散,同时做好新物种福寿螺的疫情监测工作,制定防控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3 结语

新形势下的植保工作,是为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及健康方向发展的。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做法;核心技术;江苏灌南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82-01

灌南县近10年来随着实施蔬菜的的蓬勃发展,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然而由于蔬菜多品种交叉种植、多茬口种植,造成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大。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并且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这不仅是植保工作者而且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实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1]。

近年来,灌南县在省植保站的扶持下和市植保站的支持下,连续6年建立33.33 hm2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多次试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蔬菜病虫为害,而且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近些年的经验做法及核心技术总结如下。

1 工作开展措施

1.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可靠保障。为了明确责任,灌南县成立了绿色植保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农委分管领导担任,县植保站农技人员及乡镇农技站长为成员,防控小组组织农技人员围绕蔬菜绿色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配套服务,搞好技术指导,编制技术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督促检查,信息上报,确保工作措施确实落到实处。

1.2 加强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每年年初绿色植保防控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蔬菜绿色防控工作作总体部署,安排全年工作。春、秋季在蔬菜种植较多的乡镇悬挂条幅,宣传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好处。在蔬菜生产期间,多次组织各乡镇农技人员、蔬菜种植大户现场观摩,让他们亲身实地感受绿色防控的良好效益。通过几年的宣传,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普遍认可。

1.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落实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灌南县多次邀请省、市植保专家对全县农技人员、蔬菜种植大户就相关技术进行授课、培训。灌南县也多次举办培训班,年受训农民约500人。同时还利用明白纸进行技术宣传,使绿色植保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普及。

2 核心技术

灌南县植保站根据各类蔬菜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既增强了蔬菜的抗病性、抗虫性,减轻了病虫的危害,又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2]。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适时播种。首先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避开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危害盛期,减轻病虫为害。

2.1.2 采用嫁接种苗防病。如用黑籽西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可增强根系,有效防治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等。

2.1.3 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各种蔬菜对N、P、K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施用化肥,要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1.4 深耕晒田。深耕可将土表的蔬菜病株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的病原菌、害虫翻到地表,受到阳光晒死或严寒冻死或天敌啄食,从而降低病虫基数。

2.1.5 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不同科蔬菜采取轮作,蔬菜品种的轮作模式可减轻土传病害,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并可闷杀地下害虫。在播种和定植前,结合整地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收拾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2 物理防治

2.2.1 悬挂黄板。示范区内利用蚜虫、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在棚内每隔10 m左右挂1块黄色粘虫板,引诱虫自投罗网。

2.2.2 温汤浸种。用10%的盐水浸豆科种子10 min,可将种子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将种子晒1~2 d后,用40~55 ℃温水中浸种10~15 min,预防苗期发病。

2.2.3 悬挂防虫网。在示范区棚室内的通风口悬挂防虫网,防止外来害虫进入为害。

2.2.4 高温闷棚。在高温的夏季,密封棚室,棚室内的高温可以杀死许多病虫。

2.3 生物防治

在县植保站的引导下,示范区内优先使用苦参碱、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蚜虫、菜青虫、斜纹夜恶、甜菜夜蛾等害虫[3]。

2.4 化学防治

在示范区内,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化学农药首先要求达到防治指标再用药,而且严格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防治疫病、霜霉病,选用58%甲霜灵锰锌或72%克露喷雾;防治枯萎病,用25%咪鲜胺1 500倍液喷雾。其次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一般不少于7 d[4]。

3 取得的成效

3.1 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措施,白粉病、霜霉病、白粉虱等病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蔬菜病虫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示范区的蔬菜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

3.2 减少了病虫防治成本

减少成本上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减少人工费用,节约人工费750元/hm2左右;二是节约农药,蔬菜示范区用药次数减少3~4次,少用药35%左右,合计节约农药费用1 500元/hm2左右。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蔬菜绿色防控工作事关人们健康、菜农效益、生态环境等多方利益,是一项意义重大值得推广的工作,但是因为观念和资金等多方因素限制,蔬菜绿色防控工作还只限于示范区,希望上级部门能在收视率大的媒体上积极宣传蔬菜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使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5-6]。

5 参考文献

[1] 刘剑,李小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药技术[J].农民文摘,2006(9):32-33.

[2] 吴娟.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2(5):35-36.

[3] 陈恩霞,梁晓青.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1(4):94-95.

[4] 王荣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66-67.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橡胶树;主要害虫;发生;防治建议

南联山农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祖国的西南边陲,北纬21°08′至22°34′,东经99°57′至101°51′之间,西南与缅甸接壤,东南与老挝毗连。有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南联山农场1956年开发建设的老场。现有橡胶开割面积2.2万余亩,开割总株数为52万余株。胶树主要种植在海拔550~1000m的山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与世界传统植胶区属赤道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大多低于海拔100m的低丘平地植胶有着很大不同。特别是每年有冬季低温季节和山地立体气候形成的多样生态环境,使该场橡胶树害虫的分布、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危害程度都有着显著的区域特点。橡胶树害虫种类较多,有185种,分属3纲11目,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害虫大约有7种,但危害开割胶林的主要有橡胶盔蚧、小蠹虫、白蚁类和六点始叶螨4种。我们2014年通过对南联山农场橡胶生产中主要害虫的发生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调查方法

1.1固定调查方法1.1.1橡胶盔蚧在固定观测点,随机选取10棵,每棵样数在东南西北各钩取1个样枝,共40枝,统计顶篷枝叶上的活虫、死虫数量,并计算死亡率以及平均每枝虫口密度,每周调查1次。1.1.2橡胶红、黄蜘蛛系统调查在固定观测点,随机选取10棵,每棵样数在东南西北各钩取1个样枝,共40枝,每枝各选取5个叶片(中心小叶),共200片,统计叶片上的螨数和危害级别,并计算平均叶虫口密度及平均危害级别,每周调查1次。1.2害虫普查每个观测点根据害虫常年发生的高峰期,每年对橡胶害虫进行3次普查,每次普点不一样,普查时间分别为4~5月(以小蠹虫为主)、7~8月(以六点始叶螨和介壳虫为主)和10~11月(以小蠹虫、越冬虫口和越冬菌量调查为主)。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程度通过对全场橡胶园主要害虫的调查与普查得出(见表1):目前全场橡胶园主要有橡胶盔蚧、小蠹虫、白蚁类、六点始叶螨、矢坚蚧、红圆蚧、褐圆蚧、粉蚧、日本龟蜡蚧、黑翅粉虱、潜叶蛾等11种害虫危害橡胶树。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橡胶盔蚧、小蠹虫、白蚁类和六点始叶螨,全场均有分布。2.2橡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2.2.1橡胶盔蚧橡胶盔蚧在全场呈零星危害,据2014年观察数据显示为零星危害(见图1),随机取样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出其种群动态的特点。经调查40枝条,平均每枝0.3头,世代重叠严重,每枝可见1~3龄若虫和成虫。2.2.2橡胶树六点始叶螨橡胶树六点始叶螨近年来在云南植胶区危害严重且危害时间提前。据2014年观测点的观察数据看(见图2),2014年3月下旬就发现危害,与历史记录相比六点始叶螨始现期整整提前了1个月,4月份危害高峰期时,平均螨量最高达到了3.65头/叶。5月中旬以后降雨量增加,基本调查不到六点始叶螨的危害。版纳地区的观测危害率最高达81%,平均螨害级别最高达0.92级。2.2.3白蚁类橡胶园白蚁种类较多,食性杂。其危害常见有三种情况:①掠食树皮木栓层,使橡胶树到了低温季节发生爆皮流胶,最后形成烂脚病状;②从伤口、干枯部位侵入危害木质部,使伤口难以愈合,以至风断;③啮断苗根,使苗木死亡。经调查得出:平均危害率达18.5%。没有采取任何手段防治,少量人工刮掉。虽不是直接害虫,但由于其的危害,至少有3%的胶树死亡,应引起重视。2.2.4小蠹虫小蠹虫世代重叠,一年四季均可找到它们的成虫和新侵害的橡胶树,但以每年的2月成虫活动最盛,新蛀危害也较重。主要危害因病害、风害、寒害和雷电伤害的胶树树干,受小蠹虫蛀孔危害的胶树短期内死亡,严重威协橡胶的生存。经调查得出:调查了1653株,有9株受其危害,平均危害率为0.54%,最严重的林段为害率为1.33%。对其均未采用任何手段防治。2.2.5其他害虫近年来通过监测点的调查发现,除橡胶盔蚧和叶螨外,在监测点还零星发现矢坚蚧、红圆蚧、褐圆蚧、粉蚧、日本龟蜡蚧、黑翅粉虱、白粉虱、潜叶蛾等害虫危害橡胶树。但这些害虫大部分数量极少没有形成危害,但矢坚蚧、红圆蚧、褐圆蚧的危害有上升的趋势。

3橡胶树主要害虫防治建议

3.1完善橡胶树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和维护橡胶树病虫害监测站和固定观察点,完善相关监测设施和技术人员配置,提高监测覆盖面;采集和报送橡胶树病虫害监测数据,掌握橡胶树病虫害基本情况,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及时发现橡胶生产有重大潜在影响的病虫害并进行应急处置;指导科学防治,推广综合防控技术,促进橡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3.2健全人员组织,确保统一指挥病虫害的防治完善各级橡胶树病虫害防治的专业队伍建设,保证上下渠道畅通,能及时上报疫情,同时能保证各种防治措施的顺利执行。3.3建立橡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平台普及橡胶树病虫害知识,为广大胶农提供防治技术服务,做好防治技术培训,推广安全低毒药剂的使用,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引导胶农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边疆经济发展做好服务。3.4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农场属地管理后,农场的功能定位不明晰,植保技术队伍有所消弱,对橡胶树害虫的统防统治带来一定影响。进一步加强对监测人员和胶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监测质量和防控意识,让广大胶农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病虫害知识和先进防控技术。3.5认真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力度,重点做好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明,等.四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04(4).

[2]周明,等.橡胶盔蚧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7(3):23-24.

[3]周明,等.3%高渗苯氧威防治橡胶盔蚧试验[J].广西热带农业,2007(3):35-36.

[4]王树明,等.三种热雾剂防治橡胶六点始叶螨药效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07,30(3):5-6.

[5]邱学俊.橡胶六点始叶螨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的研究[J].热带作物科技,1996(1):65-66.

[6]李智全.东平农场橡胶六点始叶螨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J].热带作物研究,199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