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6篇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1

一、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课题是课题研究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课题。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2)可行性的问题。即客观条件(资料、仪器、时间、空间等)和主观条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都允许研究开展。

(3)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知识构建具有良性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展。

例如,本校去年七年级进行一项有关旅游资源的课题研究,有学生提议研究韶关的旅游资源,认为韶关范围大,可调查的内容多、选择性强。有些学生观点则相反,认为调查韶关范围过大,无法身临其境,内容无法具体化,应以本地县城旅游点的分布及各旅游点的地貌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本地县城范围小,可进行实地调查。面对此种情况,可引导学生分析两地之中对哪个地方更感兴趣,哪个地方的调查更可行。经过对比分析,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调查当地县城的旅游资源更容易入手,地方近,可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更方便。而且当地旅游点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主,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堂已学过的地貌相关知识点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

二、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

课题选定之后接着进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详细真实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必不可少,没有相关的翔实资料作支撑,课题研究就失去准确性,写出来的结题报告较空洞,缺乏说服力。例如,本校上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学校附近环境污染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很简单,不用去调查收集材料,无非是空气污染哪里重、河流哪段水最脏等。于是笔者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

(1)学校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指标各是多少?

(2)学校附近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3)学校附近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4)当地政府采取了什么治污措施?

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无以回答,明确收集材料、数据十分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假日去调查河流的污染源,并到污水处理厂了解对污水的处理措施,到环保局调查当地的空气质量情况等。通过学生调查,了解到不同时期学校附近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指标,明确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和生活污水,当地政府已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明显效果。由于有第一手翔实资料,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和实施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是进行地理课题研究的关键,计划制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成果形式及完成的条件和时间安排等。

例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内容,课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掌握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书本知识,可制定一项关于家乡土地资源的研究课题,课题为“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家乡土地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乡镇);哪些乡镇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确定课题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具体分工。当时推荐学习基础好、工作认真负责、家住农村的陈泽松、谢丽红、廖明斌和雷建略四位同学作为各小组的课题负责人,这四位同学自幼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了解较多,熟悉家乡土地的利用情况。负责人选定之后,他们再自行具体分工(如表1)。

人员分工之后,各小组先通过各种方式(互联网、图书馆等)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回家(大部分调查人员家住农村)询问家长,做实地调查并记录调查情况。

四、开展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

每个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后,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评。通过评价可以把研究的过程、成果、观点、及创新之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共享成果,同时也可通过交流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如上述的“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由于每个小组调查研究内容不同,小组成员能力不一,所展示的成果就明显存在差异。四个小组经过两周时间调查,展示的成果与评价如表2。

从表2内容可以看出第二、第三小组调查研究的难度大,但调查结果详细,他们采用实地观察、多方查找资料并论证等方法,花了整整10天时间。因此对这两个小组的评价较高。同学们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也为后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提供素材。

五、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2

适用型人才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这门课程既注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同时又强调在实际建设项目和规划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高校老师对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有的教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和所用教材进行了分析,有的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环节提高使用技能,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的教师综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结合社会的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应用型的环境影响评价人才。我们学校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修订,对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改进。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主要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由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内容等。主要依据新修订的“HJ 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让学生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含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工程分析的主要原则、内容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章节等。

二、建设项目影响的环境要素评价

这一部分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让学生学完后会编制报告书中大气环境评价部分。

先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术语、基本程序等内容。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部分,结合新修订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给出的大气污染预测模式的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前期已经学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过大气污染物的预测模式推导,计算污染源下风向污染的浓度。教师在课堂上只讲授大气污染预测模式的推导思路,让学生到环境影响评价网站上直接下载估算模式,能读懂运行程序,读懂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说明,会根据实际情况预测污染源下风向某一点污染物浓度、最大落地点浓度和最大落地点浓度发生的距离。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部分主要是结合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对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报告书大气环境部分的编制等内容进行学习。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先带领学生学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地表水的预测模式选择上,结合水环境中存在的四种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和废热,重点学习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的河流预测模式,主要让学生学会预测模式的使用和条件的选择。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让学生学会环境质量参数的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和自净利用指数法。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HJ 2.4-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进行讲解。

首先,给学生讲解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用到的相关术语,然后以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为线讲解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评价量的选择、评价时段的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等相关基础内容。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过了噪声衰减的计算。所以,在声环境影响预测中主要以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为例带领学生简单复习一下噪声衰减的基本公式,然后以习题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声衰减的计算。在新修订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增添了典型建设项目噪声影响的预测,在课堂上以工业噪声预测为例让学生熟悉噪声预测的基本内容。

三、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对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和联系,以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讲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介绍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分类和分析方法要点。

四、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是指对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非污染性影响进行评价。主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讲述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各类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五、其他内容

1.清洁生产评价。讲述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不同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并且针对我国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如何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2.环境风险评价。针对有毒有害和易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和技术发行项目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主要给学生讲解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基本原则、评价的基本内容、风险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评价的方法。给学生讲述在建设项目的评价中涉及风险评价部分如何进行。

六、结语

近几年,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修订、新技术导则的,工作时要按照最新的导则标准来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学时及时关注国家环保部的最新导则和最新的污染物预测模式,并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参数,培养学生实际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学生学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填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能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我们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适用型人才,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晖,何绪文,于彩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思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1):18-20.48.

[2]王开勇,杨乐,庞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2):13-14.

[3]王建宏,陈家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式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05-106.

[4]林君锋,崔喜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78-80.

[5]徐颂.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时空,2010,(2):106-107.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

1 研究缘起

石梁河水库位于江苏省赣榆县、东海县和山东省临沭县三县交界处,最大水域面积150km2,最大库容积5.1亿m3,是沂、沭、泗水系的行洪通道和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屡屡遭受污染。这一系列事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因此,组织学生就石梁河水库污染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期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同时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研究课题确定

研究性学习需要有确定的研究课题。为了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学生们七嘴八舌,各自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石梁河水库污染原因是什么呢?

污染对于石梁河水库的淡水鱼养殖业有什么影响?

社会各界对水库污染的反响是什么?

水库污染是如何治理的?

3 研究分组和计划制定

学生们根据自己想研究的课题组成自然小组。

第一小组由受灾渔民同村或邻村的学生组成,负责走访当地居民、受灾渔民和上访群众代表,主要研究水污染对淡水养殖和渔民的影响。

第二小组由家长在当地政府部门就职的学生组成,负责走访当地政府部门,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对水污染采取的措施。WwW.133229.coM

第三小组由教师其他学生组成,负责走访环保部门和新闻部门,主要研究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采取的措施和新闻监督状况。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制定了实施计划,并召开班级课题开题报告会,完善计划。

4 研究实施和结果

各小组根据计划和分工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为3个小组调查研究后整理成的研究成果。

第一组调查:

1993年,石梁河水库被污染的水面达2.5万亩。1994年季,由于山东省在沂河拦河建坝,沂河的污水也经新沭河流入石梁河水库,造成整个水库水体全部被严重污染。

1999-2000年的两年间,山东鲁南地区集中排放的工业废水,接连发生三次特大死鱼事故,3000多只网箱养鱼遭受灭顶之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2001年,在被逼无奈之下,赣榆县、东海县97个养鱼户与山东省临沂市南古镇的两家造纸厂对簿公堂,最终胜诉。

第二组调查:

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同志,曾率国务院13部委到石梁河水库视察受污灾情。1998年,国家实施淮河治污“零点行动”后,石梁河水库水质一度变好。

2001年的官司同时也促进了上游地区的污染治理。石梁河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山东临沭县造纸厂停产;临沭县最大的工业污染源金沂蒙化工集团公司也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

第三组走访所知:

1994年4月6日,连云港市环保部门对石梁河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全面布点监测,水质主要指标均超过国家可饮水质标准。其中,水库中部测点化学耗氧量每升达45.4mg,超标7倍以上;挥发酚每升达0.04g,超标8倍;石油类每升达1.43mg,超标28倍。

从2000年7月至2004年10月,4年多时间,石梁河水库没有发生一次污染事故,水质甚至达到了地表水三类饮用标准。

第一组走访得知:

到2004年,水库里的网箱已达到8万多箱。但是,谁也没想到,2004年10月25日,石梁河水库再度发生特大污染死鱼事故。赣榆县欢墩镇近百万公斤网箱养鱼遭受灭顶之灾: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

该县环境监测站2004年10月26日检测显示:石梁河水库欢墩养鱼处水体溶解氧仅为0.2mgm,远低于5.0mg/l的渔业标准,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几项指标均超过地面水五类标准。石梁河水库上游的石门头桥、朱范河小弯桥等断面水体呈黑褐色,并伴有恶臭,这两个断面污染最为严重。

转贴于

2004年10月27日,连云港日报记者与连云港市、赣榆县环保部门人员在山东鲁南地区调查时发现,造成这次污染事故的罪魁祸首,是山东省临沭县蛟龙、朱仓等乡镇的地瓜加工废水。

据第二组走访得知:

2003年10月,地瓜加工废水下排石梁河水库,曾造成水库里自然鱼死亡,网箱养鱼由于转移及时,没有酿成污染事故。2004年由于淀粉行情好,临沭县淀粉加工发展迅猛。当年11月份,山东省有关厅局发送江苏的一份材料显示:事故发生后,临沭县当地仅被取缔的非法地瓜加工点就达370家之多,估计地瓜加工户总数超过400家,其中还有不少淀粉、粉丝加工一条龙的规模较大企业。石梁河水库上游的朱范河、张疃河在临沭县流经面积最大,临沭县的地瓜加工户主要集中在这两条河一带,每天有上万立方米的污水涌入石梁河水库。

据第三组走访得知:

在此形势下,两省三级环保部门于2004年11月22日分别对石梁河水库上游的石门头河、朱范河、张疃河等主要河流进行水质同步监测,并对赣榆、临沭两县的非法小淀粉加工业的取缔工作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目前两县境内的非法小地瓜加工已全部禁止,石梁河水库上游河流的污水流量大幅减少,水体污染情况已有一定好转。

针对石梁河水库今后的污染防治工作,两省环保部门已决定要建立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协作治理跨界污染。

连云港市自古以来就有“洪水走廊”之称,近些年来,境外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从工业废水到地瓜废水,上游对石梁河水库的污染源在不断地变化着。石梁河水库已发生了4次特大污染死鱼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

对于跨界污染纠纷问题,事后处理,往往于事无补。连云港市环保局受访时分析,下游水库或河流受到上游跨省污染,在全国是普遍现象。从法律体系来看,环保、水利、渔政等相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上都有明确规定。这些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撑起的就是一个“绿色保护伞”。

同时,必须从法律的高度加以制约。在2004年底到2005年初全国人大调研准备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时,连云港市就向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在重新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时,要建立跨行政区界水环境管理制度,明确跨界水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跨行政区污染补偿机制。要全面实行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在处罚设置上提高违法成本。事实上,该建议的主要内容现在已经在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中出现。

5 研究报告和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在班上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了相互的质询。通过讨论,学生就石梁河水库遭受污染的事情得出了以下结论:

(1)石梁河水污染是因为上游鲁南地区发展造纸、化肥、酿酒、淀粉等工业所产生的废水流入所造成的。

(2)石梁河水污染给周围渔民造成了很大损失,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3)水污染给石梁河淡水鱼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阻碍了石梁河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

(4)每次污染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和新闻部门通力合作,并及时和山东有关部门沟通,对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查和处理。

(5)作为学生,大家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①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建议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

②积极宣传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增强大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③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就环保工作经常与山东有关部门沟通,新闻部门搞好新闻监督,环保部门对石梁河水质的检测应该常规化、制度化,当地各村也应该组织渔民配合各有关单位,进行监督,防患于未然。

讨论后,向全校发出了倡议书,建议全校师生共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网上搜出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并印贴在学校的报栏中,让大家学习、宣传;并把有关建议及时送达政府部门、环保部门、新闻部门及有关各村。

从那以后,我校师生和水库周边群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大大增强,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近几年,石梁河水库的水质基本保持地表水三类饮用标准。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水污染控制工程” 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同时又是工程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以适应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笔者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改革

现行各种教材采用的编写体系,是按照废水或污水中污染物的不同存在状态,分别介绍各种分离和转化处理方法的理论及有关单元操作。这种编写方式能较系统地介绍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因为实际生产中,我们所接触的工业废水多按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来命名,如冶金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制药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等。上述每种废水往往都含有多种形态的污染物,针对这些实际废水,学生在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方面,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废水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基本上按照原理――计算――工程应用――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是以上述各种实际废水的处理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因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污水处理前沿进展方面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含有许多工艺流程图、构筑物结构图以及一些原理示意图等,知识架构复杂,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为体现该课程“过程工程”的基本思想,使该课程的知识架构体现出更强的逻辑性,知识内容的诠释更形象生动。教研组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以形象、逻辑的ppt、录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强调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了在学生对教学内容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规定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和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参与和主动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实践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前者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讲课”,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提出知识要点。后者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师生的充分互动,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开展现场实践式教学。例如在学习气浮池、曝气池等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由于实验室有现成设备,直接在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使学生真实的面对实物设备,增加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大作业,通过学生的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水污染控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写作以及口头表达等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多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课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和《专业英语》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达到1:1,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实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种。我们在开好验证性基础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大了开放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如《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处理城市污水运行效果实验》内容多,培养活性污泥耗时长,无法只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验。因此,我们把实验内容和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先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再集中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等活性污泥成熟后,再集中时间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水质指标的监测,分析各组的处理结果并讨论原因。《污水的采样、监测及处理》实验,把《环境监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开设的综合实验,从原水的采集、主要污染指标的监测至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使学生了解到水污染治理的整个过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加以综合、相互渗透的实验形式,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缺点和不足[1]。它不仅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独立的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对贯彻我校成功素质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以前的实验成绩重在考核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现在我们把实验评价结果侧重于实验过程之中,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体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为:课前预习、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等。改进考核方法,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提高了实验的正确性,促进实验整体水平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有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本学期课课程设计中,我们在设计任务中一改过去只设计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而是给出不同来源的污水如制药污水、印染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等,让学生分组选题进行设计,一方面增加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千人一面” 的现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突破传统工艺,利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努力设计出技术更先进、工艺流程更合理、投资更少和运行费用更低廉的新型水处理系统。

课程设计结束后,除了要求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和设计图件外,结合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报告、图件完成情况及时总结讲评、开展讨论。在考核上采用评优答辩的形式,由老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评优学生的答辩,学生介绍其设计思路、特点。对于优秀报告和设计图纸大家可以进行传阅,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评。经过总结讲评和讨论,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设计参数的正确选取方法以及设计方案的编写和图纸的绘制方法,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昌梓,孙根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5

一、基本情况

一个多月以来,我局按照省委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为组长,局其他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阎安虹兼任,副主任由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广勇兼任。领导组办公室由综合组、材料组、宣传组、指导检查组组成,并配备了相关人员。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3个党支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

二是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明确规定局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对各直属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带动全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局6名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了12个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局机关和各支部、各单位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范围对象、方法步骤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使学习实践活动有章可循。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对学习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到方式、方法以及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效果“四落实”,为学习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群策群力,找准主题载体。在确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载体时,我局先后召开两次党组扩大会议和三次领导组办公室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反复酝酿,几经推敲,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载体确定为: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推进污染减排、蓝天碧水工程,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一主题载体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省委确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新基地新*”主题载体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生动形象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受到省委领导组和指导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1、广泛动员,搞好思想发动。我局于10月14日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同志作动员报告,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全局动员大会召开后,局属13个支部和单位分别召开动员会和讨论会,继续引深思想发动。通过持续深入的思想动员,使全局系统256名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安排,明确努力方向和着力点,迅速进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2、精心安排,强化学习培训。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和各支部、各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先后举办了8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活动,两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3、主动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宣传组主动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利用新闻通稿制度优势,先后在*日报、中国环境报、*电视台、国家环保网站等媒介上刊发播发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40多篇条。利用简报、板报等形式,宣传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党组织的部署要求,宣传推广活动中的好观点、好思路、好做法,共编发简报20期,其中有3期内容被省委领导组《简报》选用;制作4块大型宣传版面,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找准突出问题,认真调查研究。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向社会各界发放意见表252份,收回72份。设置意见箱2个,召开座谈会13次,累计参加人数138人,其中包括党代表1人、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走访群众100余人次,拜访老同志、老党员38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97项。

2、查找确定突出问题。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自觉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影响*形象、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投资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着力解决环保机制体制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环保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和作风建设上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3、深入进行专题调研。6名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领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共深入各自的联系点32次,到85个基层单位调研60余次,就环保资金使用效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执法、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等重点工作,形成了6份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环保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对策22条。各支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结合各自职能和业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材料,在支部范围内进行研讨交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四)开展专题讨论,理清工作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和举全局之力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时代需要,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两次大讨论活动。第一次是10月29日召开的处以上党员干部学习体会交流会,有22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交流发言;第二次是党组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的专题研讨,5名局党组成员和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发言。这两次大讨论活动,局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发言提纲,踊跃发言,为其他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各支部和单位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大讨论活动,最终形成了全局解放思想讨论的具体成果。

二、主要做法

学习提高、调查研究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扎实开展,我局积极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贯穿“一根主线”,坚持“两个原则”,严把“三个环节”,搞好“四个结合”,形成“五个共识”。

贯穿“一根主线”,就是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一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变成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意志。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检验环保工作,认真总结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要坚定不移地发扬光大,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三是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环保工作,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原则,二是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原则。

领导带头主要表现在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带头示范、分工协调、督促检查等具体责任,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调研、带头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亲自备课,撰写了上万字的学习辅导报告,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第一节学习辅导课。在*日报、*经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大力宣讲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对环保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所有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都亲自领题调研,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局主要领导都结合调研报告认真组织发言报告,围绕调研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真正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

突出实践特色就是自始至终坚持学以致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体制不完善、污染减排任务艰巨、政风行风、煤焦领域反腐败等问题,我局先后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比如在加强环保机制体制方面提出六措施:一是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的信息平台、建立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服务平台,以及群众、企业与管理部门的衔接平台。二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有利于污染减排的经济政策。三是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逐步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自觉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四是完善环境监管体制,建立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机制,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法人的环保责任。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把短期集中整治与长期有效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六是强化环境法治,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法律够不着、经济难见效、技术用不上的环保问题,要研究通过行政手段加以解决的新办法。

在推进污染减排方面,决定从加快工业企业全面达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焦炉煤气脱硫工程建设、加大淘汰关停力度、强化重点减排工程运行监管和严格考核问责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最近,又提请省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对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进一步加大了各级政府落实污染减排工作的力度。

严把“三个环节”,一是理论学习要学深学透。主要特点有领导带头学、带着问题学、精心组织学、联系实际学、创新形式学等。我局先后安排了8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其中有4次专题辅导报告会。刘向东局长等局领导都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为了给大家自学提供方便,我们首先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下工夫。为让大家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和《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重要论述》等重要文献精神实质,我们组织专人加班加点,编辑出版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分发给全局每一个党员干部,其中的内容既有中央领导、国家环保部领导、省委领导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讲话,又有相关环保专家的理论思考文章,还有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的好教材。

在组织集中培训上,我们注重讲求实效。把集中学习地点选择在局办公楼内的大会议室,要求大家都按时集中学习,如果需要接待基层单位办事人员,向领导组办公室请假后下去接待,办完事后再到会议室继续学习。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不至于因为学习影响正常的工作,真正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兼顾。

在确定专题辅导的题目上,我们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大家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大家带着问题学。比如: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环保部门的头等任务,我们第一次辅导课就以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为核心内容,并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亲自辅导;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张路同志到我局开展专题讲座。由于张教授的选题新颖,紧贴*实际,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求知欲,讲座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围绕环保工作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每个党员干部都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地准备了发言稿,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二是调查研究要求真求细。主要体现在“三个深入三个实”。从10月15日开始,我们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把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6大问题分成6个专题,由局领导分别领题,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局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听实话、深入一线摸实情,深入实际促实干,把工作重心低位前移,为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存在问题要找准找实。主要采取了“两上两下”的办法。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调研组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分类梳理、甄别,上报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局学习实践领导组研究讨论形成意见后,印发全局干部职工讨论、修改。在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最后的意见上报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作为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向全体干部职工通报。“两上两下”的办法,既有利于把问题找准找实,又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搞好“四个结合”,即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实现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有机结合;学习提高和专题调研有机结合;专题调研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调研汇报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有机结合。

在学习提高阶段,强调带着问题学,联系环保实际学,认真思考科学发展观和环保工作的内在联系。在专题调研阶段,我们着重用科学理论衡量、检验环保工作,认真查找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调研边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提请省政府决定的,立即上报政府。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们把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作为主要内容,和广大党员干部见面交流,为下一步分析检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形成“五个共识”: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上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联系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大家更加感觉到,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

二是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把握,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上形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性,是我们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信服和尊崇,是我们依托现实、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指导实践,关键在于它的真理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真理来坚持,就应当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从而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和要求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重在落实,贵在执行。

三是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和推动环保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动力源泉”上形成共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设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供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环保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动力。

四是在“环境保护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大有可为”上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一是要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建设,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四是重点搞好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加快改善环境质量。

五是在“推进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形成共识。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决定从10个方面着手解决。一、面对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环保工作的实处。二、面对传统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思维格局,如何在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三、面对我省资源结构型污染,如何在促进转型发展中发挥好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四、面对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机遇,如何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五、面对后“十一五”减排压力,如何确保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六、面对仍属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省份的严峻形势,如何在稳定和提高环境质量上取得新突破。七、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环境权益,如何建立全社会共同承担环保责任的新体制。八、面对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新机制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九、面对环保工作地位的日益提高,如何强化环保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十、面对目前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如何统筹省局机关工作的协调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

在分析检查阶段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在深化学习上继续下功夫。在读懂弄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的同时,重点学习好中央有关文件,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张宝顺、王君等省委领导同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时的讲话,要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能力和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要抓好四个环节,查找突出问题。从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通报分析检查情况、组织群众评议等四个环节入手,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好群众评议。

三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通报分析检查情况、组织群众评议和各项工作的推进。要认真细化各环节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完成好各项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突出实践特色。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

高二生物研究性课程学习实施方案2006.3.1一:方案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 (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 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 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师到班指导。(3)第七周到第十五周开展研究,导师监控 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辅导教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

(4) 第十六周组织中期报告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 以年级为单位,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 (5)第十八周成果展示,论文答辩 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6) 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 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 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1: 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2: 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3: 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4: 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5: 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6: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7: 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9: 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