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1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南分院综合病区康复科,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

[

关键词 ] 舒适护理;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143-02

Clinical Valu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of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CAI Zhaohui

Comprehensive War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Jingnan Branch Hospital of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Deyang, Sichuan Province, 6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of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42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analysi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21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1 cases),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for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ie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mfortable nursing;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Hospice care; Clinical value

[作者简介] 蔡招辉(1969.1-),女,四川德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康复。

肝癌疾病主要出现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临终护理为一种人性化护理措施,其有效满足晚期肝癌疾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需求,有效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舒适、有尊严及无痛苦的走完人生最后时间[2-3]。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该研究为详细了解分析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特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均为临终前1~3个月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52±1.03)岁;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护肝、高热量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止痛及利尿等措施治疗。对于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呕吐及癌性疼痛等患者,医护人员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控制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在得知为绝症时出现的绝望、恐惧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部分老年患者因无人照顾,出现寂寞害怕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家属全程陪同,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爱,减轻抑郁及孤独感,确保患者保持短暂心理平衡,安然离去。

1.2.2 饮食护理 肝癌晚期患者食欲较差,因此其缺乏营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食,指引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清淡、高热量、低蛋白及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避免饮用含氮高及刺激消化道的食物。

1.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严遵医嘱指引患者用药,定时为患者使用镇痛剂,同时,通过听轻音乐、泡脚及温水擦浴的方法,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等。

1.3 护理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疼痛等级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判定,非常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疼痛级别降至Ⅰ度;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疼痛级别降至Ⅱ度;不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疼痛级别为Ⅳ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为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患者在患该疾病时,极易出现恐惧及焦虑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临终前生活质量,指引患者坦然面对死亡[4-7]。舒适护理措施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临床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其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临终前生活质量及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同谢丽学者[8]研究的结果较为相似。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肝癌晚期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坦然面对死亡,值得在肝癌晚期患者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蔡姣芝,李娟.晚期肝癌患者临终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30-32.

[2] 张志霞,何丽红,罗菊英.肝癌晚期患者的临终护理[J].医学信息,2010, 23(11):4306-4307.

[3] 张玉英.循证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5):12-13.

[4] 丁永珍,周玲坤,冯伟平,等.肝癌晚期患者32例的临终关怀与护理经验探讨 [J].吉林医学, 2013(13):47-48.

[5] 沈霞.2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3(14):59-60.

[6] 叶夏秋.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与临终关怀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82-83.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晚期肝癌;疼痛控制;临终关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62

临床上, 肝癌属于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 它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蔓延快等一系列特点,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临床治疗中, 采用的化疗方式易造成对患者的严重影响,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症状,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1]。针对肝癌患者晚期的一系列临床特点,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不适, 使其临终前处于较好的状态, 平静的接受死亡。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癌晚期患者64例, 研究探讨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晚期患者64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7~89岁, 平均年龄(53.4±11.9)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4~88岁, 平均年龄(52.3±11.9)岁。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症状。两组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从治疗、心理及生理上给予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其心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对其做针对性的疏导, 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 以关心的态度来进行问候[2]。同时, 指导患者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 给予其一些护理上的指导意见, 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患者家属相处。

1. 2. 2 病症护理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 其身体机能出现严重衰退, 各器官功能严重下降或出现衰竭,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疼痛、烦躁或严重抑郁等, 在饮食上食欲严重下降, 血液循环障碍, 大小便失禁或不能自主进行活动, 对此, 在临床上需要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同时一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帮助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咳出痰液, 保证氧气供应等。

1. 2. 3 疼痛护理 肝癌晚期患者易出现阵发性的剧痛和持续的疼痛, 这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同时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的疼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和勇气。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对患者疼痛强度进行主动测量, 从家庭、社会以及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来促进患者舒适。同时, 基于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措施上常用的有:穴位针刺止痛、放松治疗、安慰剂疗法、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等, 与此同时, 还要指导患者掌握一系列的疼痛护理措施, 在疼痛时以转移注意力、舒适、深呼吸等方法来将疼痛予以减轻或者消除[3, 4]。

1. 2. 4 关怀护理 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 患者身体各器官出现严重衰竭, 临床上易出现发热、虚汗或脱水等一系列的病症,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关怀护理工作, 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 定期对身体进行清洗, 从而保证患者的清洁卫生。使得身体避免受到其他外部损伤而出现感染。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 需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通过按摩等来减轻患者承受的压力。

1. 2. 5 健康护理 对于肝癌晚期的患者, 护理人员除了在生理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外, 同时还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关怀,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 消除其心理上存在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并给予心理上的温暖, 促使患者保持内心的平静, 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和照顾。对患者的病情做持续性的监督, 观察期病情发展状况并对患者进行说明, 患者家属需要多陪伴患者, 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进行生死观教育, 消除其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及护理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对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恐惧、焦躁)进行观察, 查看其有无轻生的念头。

1. 4 评定标准 完全无痛为0级;治疗护理后可正常生活, 疼痛程度在可忍受的范围内, 睡眠质量较好为1级;疼痛明显, 需要通过止痛剂等来镇痛, 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干扰为2级;出现剧烈疼痛, 不能忍受,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同时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等为3级。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 其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不适, 在其长期治疗过程中, 患者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给其病情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其临终前的生存治疗, 给予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 在临床上通过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 从而确保其保持平静、安详、无遗憾、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而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从患者身体不适出发,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轻其疼痛程度, 心理上得到疏导和安抚, 对此临床上要求医护人员、家属、患者、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和共同配合, 这就是临终关怀的价值具体体现[5]。

总之, 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可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状态, 缓解患者的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萍, 孙丽秋, 陆宇晗, 等. 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120-123.

[2] 叶夏秋. 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与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24(4):144-146.

[3] 赵益明. 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及护理. 全科护理, 2010, 17(11):131-135.

[4] 邹春雁, 李云佳. 晚期肝癌的疼痛控制与关怀护理.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5(2):140-144.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4-01

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患者及家属求医中对诊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关爱健康,珍惜生命,另一方面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转归缺乏正确的认识,期望值与医学科学的成功率存在矛盾。特别是老年临终患者,尽管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也很难改变死亡的结局。但许多亲属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能接受事实,他们认为进了医院就应该解决一切健康问题,患者的病情只能一天天的好转,直至痊愈。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与亲属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心理疏导,促成相互理解,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疗氛围。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尊重亲属的知情权

老年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入院后,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尽快明确诊断,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护理措施,还要及时与亲属沟通,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有哪些治疗方法,目前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让亲属对患者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有心理准备。亲属对死亡有预期心理准备,心情相对比较平静。如果死亡太突然,家属措手不及,心理完全没有准备,导致心理的突然失衡而丧失理智,易产生冲动行为[1]。医护人员与亲属沟通时,一定要尊重患者及亲属,语言实事求是,对疾病的理解和病情判断要有根据,回答亲属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让亲属信赖医护人员。明白医患双方不是一对矛盾体,医护人员和亲属有着共同的愿望,都希望患者病情好转。

2 尊重亲属的选择权

每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同,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亲属对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会有不同的选择。譬如:有的家庭选择用贵一点的药,有的家庭选择用普通药 ,有的亲属希望患者平静地离开,不使用呼吸机、除颤仪,有的亲属希望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医院有的抢救仪器都用上。医护人员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体下,应尽量尊重亲属的选择。做好相应的记录,请亲属签字。

3 做好临终关怀

护士在护理老年临终患者时,要仔细观察病情,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落实,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失禁,完全依赖别人帮助,内心会深感不安,同时担心自己不整洁的形象被他人看到,护士要多安慰患者,主动帮助,不怕脏,不怕累,做好基础护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尽量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多人间用屏风遮挡形成独立空间,维护患者的尊严,减少他人干扰。如患者临终前希望子女及亲属在身边陪同,应尽量让家人陪护,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不给逝者和家属留下遗憾。做好临终关怀,不仅是让患者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也是让患者亲属真切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

4 做好尸体护理

做好尸体护理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亲属心灵的安慰。尸体护理前,护士一定要了解患者的遗愿,尊重地方风俗,尽量满足亲属的合理要求。

5 做好亲属的护理

《新编护理学基础》将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分为以下四期:①震撼和不知所措;②情绪反复无常和内疚罪恶感;③失落与孤独;④解脱和重组生活[2]。护理人员要针对亲属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特别是患者生命刚结束时,是丧亲者悲哀的高峰。医护人员要注意换位思考,言谈举止要符合当时的氛围,不谈笑风生,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要主动关心亲属,多肯定亲属的付出。注意倾听亲属的心理感受,使用安慰性语言 ,及时安慰患者亲属,使其尽早脱离悲哀。指导亲属安排后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 体会

随着社会老年化,老年临终患者会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不仅要精通医术,还要懂得与亲属的沟通技巧。工作中只有讲解到位、服务到位、关心到位,才能与患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4

1 NICU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必要性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28384名婴儿出生后1年内死亡 ,其中18782名婴儿死于新生儿期 ,即从出生到生后28d这一阶段。 在我国,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病死率为13%~30%,是足月儿病死率的20倍 ,其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其中极低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病死率在63%~74%,超极低体重儿(Extra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病死率达80%以上[3]。而分析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包括出生缺陷(20.2%)、早产及低体重(16.5%)、母亲分娩导致的并发症(6.1%)和呼吸窘迫综合征(3.2%)[4-5]。当前对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更注重患儿的生命质量,尽可能地避免患儿及其家庭不必要的痛苦,因而在NICU有大约2/3的患儿死因是由于重症而终止治疗[5],尤其是在出生后的第1周 (占63%)[6]。国外40%~93%放弃治疗的患儿会死于NICU[4-5],我国受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家长会选择终止治疗,在NICU约有85%的患儿因此死亡[7]。由此可见,对新生儿进行临终关怀已经成为NICU 医护人员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8]。临终关怀主要针对濒死者,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不以治愈疾病 、延长生命为目的,而是通过缓解病痛来给患者安慰,提高人生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9]。 由于新生儿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身感受,但是同样可以感受到疼痛 ,因此针对他们实施临终关怀也是非常必要的[4]。 有研究[10-13]表明,NICU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高达90%以上 ; 患有严重缺陷或疾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就濒临死亡,这一事件使其整个家庭均需要支持。子女的死亡对母亲产生的悲伤及负罪感在丧子1年后都难以释怀, 而且这种悲伤并不是其他子女出生所能替代的[10-13]。

2 NICU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目前在NICU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核心理念 , 即对濒死患儿身心实施全面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而且此过程中对其家庭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帮助,缓解患儿父母的悲伤。 国外针对危重新生儿临终关怀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4,6],临终护理包含3个方面:①为患儿提供疼痛管理及舒适护理 ;②帮助父母进行临终关怀护理;③提供家庭支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实施儿童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应由医生、护士、社工、宗教人员等多专业人员构成,为濒死患儿及其家属提供24h服务,其中由1名护士作为主管 ,和患儿及其家人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以便提供完整、连续性的照顾[14]。然而,在NICU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存在一些障碍 , 例如使用医疗仪器上受到限制, 家庭的特殊要求及医护人员缺乏临终关怀护理教育等[15]。

2.1 疼痛管理及舒适护理疼痛控制尤为重要。触觉是胎儿首先发育的感官,胎龄30~37周的胎儿就能明确地感受到疼痛[16],且新生儿对疼痛敏感性强于成人[17]。在NICU,很多患儿在终止治疗48h后死亡[16,18-19],其中73%的患儿在整个过程中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没有获得有效的临终关怀护理[18-19]。 而镇痛治疗是唯一需要为濒死患儿提供的治疗[20], 这种治疗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 在非药物镇痛中护士可以为患儿及其父母提供一个安静、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应用非营养式吸吮、音乐疗法、 提供舒适的和治疗性抚触等一系列措施缓解患儿疼痛,增加其舒适[21-22]。 在药物镇痛中 , 一般建议从患儿停止治疗开始即给予镇痛治疗,直至死亡[4,19],通常医院给濒死患儿使用吗啡1~2mg,在10~20min静脉泵入 ,药物通常是在拔除呼吸器之前给予。 也有一些医院不给濒死患儿任何止痛药物,除非他们有疼痛的指标 ,但是一般医生的共识是濒死时呼吸的争扎是痛苦的, 所以应该给予药物镇痛[20]。在舒适护理方面,包括袋鼠式护理、口腔护理、维持身体清洁、及时更换尿布及衣服。

2.2 帮助父母为患儿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护士在帮助患儿父母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与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决定,讲解即将实施的关怀措施, 并鼓励父母参与到临终关怀照护中[4,15,23]。研究显示, 很多父母愿意在NICU而不是家中进行临终关怀,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由熟悉且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照护更有安全感[19,24-25]。 操作时 ,在病房区域为父母提供一个私人空间,环境设置上保持柔和光线,缓解父母因患儿肤色改变而出现的不安,避免噪音,便于护理人员照顾[4,26]。帮助父母通知其他亲人,允许除父母以外的家人探视及告别[4,26]。同时,在实施临终关怀病房门口做象征性的标志,如飞翔的蝴蝶,提示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及家属给予同理心的支持。如果应用监护仪对患儿实施监测,应注意调整模式,避免父母直接面对监护仪上的波形曲线最终变成直线的一幕[4,19,26]。帮助父母实施舒适护理,依据父母的需要,留存患儿的头发、足印、照片、手环等,让家人怀念,使家人感到孩子走得很安心。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合理性,避免应用死亡、濒死等词汇,加重父母心理应激,可以用“目前状态不是很好”代替;避免应用“稳定、很好、好转”等词汇,以免患儿最终死亡而造成父母误解;对父母的需求给予回馈,以孩子能够平静离开为主要目的[4,19,24,26]。

2.3 提供家庭支持这种支持始于患儿进入NICU直至其离世后的12周[4,19,26],分3个阶段 :入院治疗阶段 、患儿濒死阶段及离世后随访 ,逐步为患儿家庭提供支持。 ①在入院治疗阶段,注重于患儿濒死阶段对父母的支持,医护人员首先应向父母说明进行临终关怀对患儿的重要意义,进行正向引导,而不是让父母直视患儿死亡,产生更大的心理应激。因而,此阶段护士应帮助父母表达出感受,给予引导。 ②患儿濒死阶段:患儿父母高应激状态[7],很多因素影响到父母参与患儿临床关怀的程度和能力,包括家庭发展阶段 ,家人 、朋友的支持 、个人经历 、文化 、及医护人员的干预支持[19,26]。 因而,此阶段的支持应由医护人员、社工、家人、朋友共同完成[4]。而临床医护人员有责任指导和帮助父母度过这一难关,有效地、开放地沟通其核心理念。 很多父母认为医护人员在实施临终关怀时沟通不好[14,27],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即使是坏消息[19,28]。 诚实地回答父母的问题,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 ,该如何去做是干预中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父母缓解悲伤[29-31],同时这直接影响到父母对临终关怀实施的满意度。另外,应关注母亲产褥期护理 ,帮助母亲提供回奶的方法及安排复诊,促进其身体在6~8周内逐步调整至完全恢复[19,22]。

3 NICU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护患沟通;心内科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现今医疗行业的逐渐完善,医院的护理工作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我国卫生医疗行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的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的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一种人与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在对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1]。实施人性化的护患沟通,不仅是医疗改革必然的方向,同时也是社会逐渐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及方式。我院选择2015年4~5月间诊治的44例心内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5年4~5月间诊治的44例心内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48.2±1.4)岁。对照组所选的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61.2±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输液、给药等,不对其进行额外的其它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操作,能够真正的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积极的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更好的完成治疗工作。医护人员应多到病房与患者交谈,缩短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掌握语言上的沟通技巧,多选择有助于患者康复的话,多说一些有助于恢复其自身身体的信息,早期排除其心理隐患,多倾听患者的心声,促进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进行沟通过程中,让患者能够除了应用药物治疗外还需实施基础护理,尽量缓解患者的痛苦,另外还需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真正的实施有效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x±s)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所选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所选患者为81.8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8±0.6)d,对照组为(5.7±2.5)d;观察组患者中2.0%纠纷发生率,对照组为13.0%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类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组成的,交流的最好方式便是沟通,当患者进入医院寻求帮助时明,医护人员应通过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的发展医患关系。内科是相对复杂的一个科室,对本科室护理人员来说工作难度也相对较高,在对内科疾病实施护理操作中,应将人性化护理措施放在首位。在实施护理操作中,需要贯彻落实服务质量标准,在健康新概念中充分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认真分析内科住院患者的需求,以此来提升护理制度及服务质量,最终达到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需要逐渐的扩展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实施人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的落实护理质量,最终以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强硬的技术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担负和法律责任和权利的双重压力,两者沟通相互认识和了解,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互动,相互照顾和承担责任,两者共同履行执行,进而实施有效的沟通[2~5],使患者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逐渐康复出院。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还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向爱萍.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应用[J].现代养生,2014,24(04):145-146.

[2]米素敏.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0(S2):976-977.

[3]文桂芳.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2):528-529.

[4]徐燕武.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1,10(12):124-125.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前来就诊的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正确护理方法,为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41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56.34±2.08)岁,心肌梗塞发生部位: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16例、下壁6例、局限前壁3例、正后壁2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性别、例数、年龄、发生部位、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临床护理方式,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抑郁(抑郁自评量表,即SDS)、心理焦虑(焦虑自评量表,即SAS)、患者对护理情况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变化结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显著差异,但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是临床血管内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为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导致动脉内血流中断,部分心肌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此缺血情况特征为具有严重性及持久性 [1]。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患者未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护措施,将发生致残甚至致死等严重后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生胸部闷痛,且程度较为严重,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并发心力衰竭、休克或心律失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无胸部闷痛表现,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内容:㈠常规护理①患者发病一周内应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脉搏、心率、面色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处理;②持续对患者进行吸氧,并保持吸氧管畅通,若鼻导管吸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改用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等方式;③患者发病初期前胸可能出现剧烈闷痛,应及时给予其止痛剂镇痛;④监督患者遵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⑤建立静脉通道便于给药治疗,固定留置针及导管;⑥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发病初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患者出现便秘增加心脏负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㈡护理干预①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讲解临床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者自信心;②保持病房环境安静,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病房温度及湿度适宜,并定期对空气及地面消毒;③讲解良好的生活环境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影响,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