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心理护理范例6篇

临终心理护理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1

1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基本要求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2.3协议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护士应理解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动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2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7-0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给人生带来生机和活力,临终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临终状态。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恶性肿瘤等日益成为人们的主要死因。一切治疗措施均已无助于延续病人的生命,疾病的折磨让病人痛苦不堪。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如何让病人坦然、安详、有尊严的离去,就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讳言死亡,正视死亡,尊重死亡,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社会的变迁中产生的。

1一般护理:

1. 1 病房的环境管理 :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庭化,创建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病房要备有电视、书报、收音机、衣柜、桌椅、绿色植物等。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中,避免噪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1.2基础护理 :

1.2.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病人舒适,减轻痛苦,满足其生理需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维持良好、舒适的 定时翻身,更换,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皮肤护理 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防止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者,保持会阴、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大量出汗时,及时擦洗干净,勤换衣裤。

1.2.2重视口腔护理 协助病人漱口,对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要用湿棉签湿润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1.3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大多消瘦,营养不良,食欲下降。护理人员和家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既要满足热量需要,又要满足患者的饮食偏好。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注入,同时根据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必要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使临终患者的慢性消耗、恶病质情况得到缓解[1]。

1.4 控制疼痛 :若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疼痛,要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如选用药物止痛,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应用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也可以采用些非药物控制方法,如松弛术、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

2 心理护理

2.1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首先他们从心理上否认,四处求治,这是“否认阶段”。这一时期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要态度和蔼,表情温和,举止稳重,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言语一致,让其感到他并没有被抛弃,时刻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2.2愤怒期 病人已知病情和预后,承认无法再持续下去,但不能理解,表现出生气、激怒、怨恨、嫉妒、痛苦的情绪。这时病人常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理解、关爱、包容病人,给病人尽情发泄内心的愤怒和痛苦的机会。应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宣泄内心的不快,但应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3协议期 病人的愤怒心理消失,已经承认和接受临终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事表示忏悔,要求宽恕。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引导,减轻压力。

2.4忧郁期 病人意识到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来临,出现消沉、抑郁、悲伤、退缩、颓丧等心理情绪,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度低落,压抑、哭泣。护理人员经常陪伴病人,允许其用不同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5接受期 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变得平静,对死亡不再恐惧和悲伤,平静、安详、少言、独处。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给临终病人一个安静、明亮、单独的环境。加强生活护理,对病人关心、支持,安排最亲近的家属陪伴,一起回忆往事,共度人生最后旅程,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也使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护理患者。

3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2关注护理

护士长期以来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对“关注护理并非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仅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3],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4]。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2]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3

1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基本要求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2.3协议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护士应理解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动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4

目的探讨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0例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患者,对其开展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等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者中98例症状明显好转。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2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血压较基础血压无改变,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因恶心难以耐受使用16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而且也提高了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实践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对于慢性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和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方法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0例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73例,女37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3岁。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并发心力衰竭58例;凌晨1∶00~3∶00突然急性发病44例;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发病8例。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病情和监测生命体征在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士通过监护仪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观察住院患者神志和意识是否清醒、面部表情变化,特别是在给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经过监护仪的连续记录,观察住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具体为:①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和进行心电监护,尤其在用硝普钠治疗时,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并根据血压及时调整滴数,血压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有利于心力衰竭的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的变化。②注意患者神志和意识的改变。患者病情危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去平衡,加之患者的呼吸困难时,患者极易出现神志和意识改变,出现神志恍惚和表情淡漠,此时,在患者的血气分析氧分压<60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50mmHg,临床护士应该及时与住院医师联系,采取有效办法处理,以减少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发生。③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水量。由于患者心脏功能极度衰竭,心脏射血能力降低,血压偏高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出现少尿,长时间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此外,尿量的多少不仅可判定心力衰竭的程度,也影响患者输液量的多少,需控制输液量和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一般输液滴数控制在20~30滴/min,两路输液滴数加起来≤30滴/min。④注意观察患者大小便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尿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变化情况。重视患者排大便情况,如果长期卧床致便秘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极易因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患者常因呼吸道大量的痰液不能排除,造成呼吸道不畅,甚至堵塞。临床护理发现后,应迅速清理呼吸道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急性左心力衰竭发作护士可给予高流量氧气经75%酒精湿化后吸入,缓解急性肺水肿症状,保持呼吸畅通。在家属的配合下,指导患者并鼓励其自行将痰咳出。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1],以促进痰液排出,在痰液黏稠和不易咳出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充分湿化气道稀化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如果患者无力咳痰时,护士及时给予吸痰,但在吸痰前后3~5min内应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3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选取半卧位、坐位,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在患者选取半坐位或半卧位时,要给患者选择背后垫或者柔软的靠背物以支撑患者的身体,从而减少患者的体力不适感。在患者选取坐位时,前面应放置依托物,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和频繁的治疗及临床护理操作的影响,患者心理压力大、焦虑、恐惧及诱发此次发病的不良情绪等均能加重病情[2]。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多用鼓励性、解释性、安慰性语言,切勿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病重的信号,让患者放松身心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和配合,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

2结果

110例患者中98例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气急减轻,尿量增加,水肿减轻。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2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血压较基础血压无改变,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因恶心难以耐受使用16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3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临床护士必须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系统的临床治疗和有针对性地实施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开展以心理疏导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消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悲观等不良的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通过有针对性临床的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而且也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花.西宁地区老年肺心病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35-36.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5

关键词:临终关怀 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临终护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已经成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临终护理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帮助等方面的全面的照顾,旨在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无痛苦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间,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提高。临终病人的护理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护,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使临终病人能少一点痛苦离开人世。中国临终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模式、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和距离。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临终护理的现状进行比较,阐述如下,旨在对中国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内外临终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1.1 国外临终护理的发展

临终护理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修道院和济贫院,那里为垂危濒死者提供精心的照料。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院是由西希里桑德斯傅士(Dr Damt Cieely Saunders)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创建的,名为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St christopher Hospice)[1]。之后,临终护理在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得到响应与发展,如美国、日本能国家对临终护理都比较重视。

1.2 我国临终护理的发展

我国内地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临终关怀的研究及相关临床实践工作。“临终关怀”的应用,也是开始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随着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开展起来。其中,1992年在北京建立的松堂医院算是比较完善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也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的临终关怀医院。临终护理不仅在医疗机构中有着显著的发展,在护理教育中也专门增设了临终护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更早地建立起临终护理的概念和认识。

2 国内外临终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

2.1 临终护理模式

2.1.1 我国临终护理模式

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类型主要有: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式临终病房三种[2]。在我国,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数量还很少,而且大多是都集中在发达地区。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目前开展地比较多,因其有更多和更方便的医疗资源。家庭式临终病房是随着社区医院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这种模式可以使病人不用远离家庭,能让其心理上得到更多的安慰。

2.1.2 国外临终护理模式

国外(以美国为例)的临终关怀机构类型主要有以社区为基础:提供居家照顾为主;以医院为基础:在医院内设有安宁病房或短期住院照顾;以医疗小组的方式:是独立于医院的临终关怀机构,是专门从事临终关怀而设立。在美国,由于社区护理的发展,他们的家庭临终护理更为普遍,并设有临终护理服务中心,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

2.2 临终护理的性质

2.2.1 我国临终护理的性质

国外,临终关怀是以慈善为主[3]。如美国的临终病人一经接受临终关怀,其临终照料的费用可由医疗保险来支付。

2.2.2 我国临终护理的性质

我国目前的专门临终关怀机构皆为非盈利性,仅有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盈利性质[4]。但我国由于人口、社会发展程度等的原因,临终关怀的各种制度措施还不完善。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的医药费大部分还是要由病人自己承担。

2.3 临终护理实施的时间

临终护理实施的时间:对于临终护理实施的时间,目前各国尚无统一的标准,在美国,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者,被认为是“终末,在日本以住院治疗至死亡平均17.5天天为标准[5]。我国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时地给予照护。

2.4 临终护理发展的规模

2.4.1 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的规模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开展了临终护理的临床实践。北京的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有40余张床位,医护力量雄厚,是比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上海的临终关怀机构现已经发展了几十家,在内地是比较有规模的。香港的临终关怀发展地比内地早,早在1982就已经开展起来,发展得也比较完善。但我国的临终关怀计划还很少,仅在2007年在深圳才启动了第一个。

2.4.2 国外(美国)临终护理发展的规模

美国在1974年建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如今,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在50个州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650个,在美国有54万病人及家属接受了这种服务。临终护理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

3 我国临终护理的展望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专业的临终护理人员等的原因,临终护理事业还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临终护理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临终护理能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必然需要[6]。针对我国临终护理存在的不足,希望在以下几方面能加快变化,促进发展: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传统思想的束缚;加快培养专业的临终医护人员,提供全面、专业的照护;健全临终护理的模式和制度,保障病人的权利;使临终护理能加入医保范围,有利于临终护理的普及。虽然我国的临终护理发展时间还不长,但随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我国的临终护理事业必定能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颖,李晓玲.我国临终护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华西医学,2009,24(9):2475.

[2]李玲.我国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0,23(9):1235-1236.

[3]邹敏,徐燕,袁长蓉.三甲医院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6,12(20):3133-3134.

[4]陈春燕,罗羽,谢容.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15(5):3506.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6

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临终病人多数心理上有种害怕, 恐惧 ,悲伤感, 心情忧郁,且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的关心、照顾、重视、体贴。其目的是通过与一般医疗手段有本质区别的护理程序,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作主客观的了解和估计,通过护理程序付诸实施,以期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和为临终病人带来最大的满足,使患者在弥留之际,最大限度地减轻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处于宁静安详状态并给予家属以心理护理。

本人从事护理工作二十一年,接触临终病人较多,现谈谈自已在对临终病人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1、临终护理的目的

临终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的关怀,生活照顾,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心理上的痛苦。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平静的离开人世。

2、 临终护理方法

临终病人一般失去治疗价值,这时主要应以护理为主。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2.1、对临终病人要有同情心,有亲切感,尽量满足病人一切合理要求,并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2.2、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翻身预防褥疮、擦浴、调整饮食、大小便护理等。如喘憋的病人床头抬高的角度,水肿病人卧位姿势,服药时的水量,卧床病人饮水时水杯倾斜的角度,是否用吸管等。这些表面上看来与治疗相比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临终病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2.3临终病人因代谢循环紊乱至组织缺氧,意识水平低下,表现为失去定向力,表情淡漠或烦躁或不分昼夜的昏睡,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与病人讲话时要耐心、诚恳、清晰、努力使病人镇静,同时减少噪音和灯光的刺激,并可试着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使病人心情放松,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病人。握住病人的手并以抚慰诚恳语气交谈,尽管看上去似乎无反应,但这样努力仍然是必要的。

3、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3.1、勤巡视,态度和蔼,以良好的语言和患者谈心,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对其关心,并有安全感.

3.2、 关心患者病痛,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坚定患者的医疗信心,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并尽量满足。

3.3、鼓励家属和亲友随时来院探视,使患者有较多的时间与家人共聚,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患者临终期的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热情关怀与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从而取得病人的信赖,使其正确的对待死亡,让病人感到随时都有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关怀和照顾,倍感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