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例6篇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14-02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其宗旨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提高其生存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1]。终末期心衰患者病情多变、复杂、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近死亡前仍然头脑清醒,身心都非常痛苦,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其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病人及其家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 年1 月至2008 年4 月共收住了20 例因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而反复发作心衰的病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岁。这20例病人经心脏超声检查后均证实心脏明显扩大。经评估病人病情危重,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浮肿,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恐惧,焦虑等护理问题。遵医嘱给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吸氧、特级护理等处理。随着病程延长以及心衰的反复发作,患者焦虑、恐惧加重,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消极思想。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给患者提供安置舒适的环境, 尽可能将病房布置得家庭化,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保证呼吸道通畅, 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维持舒适的,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护理并发症。

2.2 心理护理

为向终末期病人及家属提供支持和信息,我们努力学习交流的技巧、症状控制及终末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与病人讨论和交流经验,每天与病人至少接触1h[2],取得患者的信任,使病人确信自己在需要时随时能得到帮助与救治。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十分复杂。此时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医护人员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并结合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因人施护提供整体护理。我们向他们讲述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讲述死亡本身并不痛苦,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活动的瞬间,人的意识完全丧失,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帮助病人正确对待死亡,使病人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否认期的护理:以真诚、忠实的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病人倾诉,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耐心细致地解释疾病。愤怒期的护理:愤怒是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时采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应对方法。我们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耐心疏导, 鼓励病人把想法表达出来。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快,给予病人宽容和理解,使病人产生一种被照顾和关心的感觉。协议期的护理:此期病人对治疗是积极的,我们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关心体帖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鼓励其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忧郁期的护理:此期应给予精神支持,主动安抚病人,让家属陪伴、安排亲朋好友见面,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接受期的护理:此期的目的是让病人宁静安祥地告别人世, 不应过多地打扰病人,要尊重病人的和民族习惯,让亲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3 评价

经过全面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其中17 例病人情绪逐渐好转,焦虑、恐惧程度明显减轻,并有倾诉和交流的愿望和行为,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有平静的心态接受现实。但仍有3例存在中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失眠、淡漠、寡言。

4 讨论

4.1 尊重生命

对于护士来说,尊重生命是我们做好这个职业的基础,因为护士就是怀着一颗热爱生命之心救死扶伤。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当救治无力,回天乏术时应重视临终关怀和护理。由于传统医疗护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临终病人而重视治疗抢救过程,忽视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心理问题的解决。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式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4.2 关注护理,将护理作为支持系统

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是对护士理论知识的考验。要求我们扩大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3]。在对病病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责任护士要树立起一个值得信赖的支持对象,充分体现出护士担任的教育者、照顾者、管理者等多角色的工作职能。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深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心身护理上。

4.3 尊重死亡,同时注重悲伤护理

我们应为临终这一特殊阶段病人增加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干扰,使病人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也使家属得到心理安慰,减轻他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和遗憾。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了解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针对家属的悲伤护理不是以消除悲伤为目的,而是帮助死者家属一边承担死别难以消除的痛苦,一边明白还要继续生存[4],此时护士需要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倾诉或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综上所述,面对这些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发生心衰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时,护理工作者需树立正确的护理观,积极接受这门新型的学科,通过对病人的准确评估,找到影响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与病人和家属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人有更多情感流露,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主动地给予临终病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5]。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英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社区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1) : 6~9.

[2] 周美华, 黄晓青.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 22(5): 208~210.

[3] John Millar. Passionate about palliative care, 2003; 99(12) : 46~ 47.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老年人 临终关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1-01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针对社区护士如何做好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从促进老年临终病人舒适,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尸体护理,以及对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方面展开阐述。

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终病人的心理通常会经历一下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和接纳。当然这五个阶段也会因人而异,不一定都会出现,也不一定都按着这个顺序出现。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有[2]:(1)对生活亲人的留念。即使已知自己病不能医仍然对治疗抱有希望。(2)否认自己处于癌症晚期,甚至讳疾忌医。(3)对周围的人或事抱着敌视态度,脾气暴躁。(4)忧郁与轻生。(5)通情达理、接受事实,能平静的面对“另一世界”。(6)希望满足最后的愿望。

2 临终病人对护理的需求

由于临终病人的特殊心理,他们对护理工作有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1)希望医务人员尽最大的能力抢救治疗,渴望治愈疾病。(2)希望延长寿命。(3)希望得到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进行治疗。(4)希望减轻肉体痛苦。(5)希望家属陪伴。(6)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7)采用医学手段加速死亡。

3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

3.1 促进舒适

提供良好的饮食照料和护理服务。老年临终者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一般以流食为主。可根据其口味定做平时喜爱而又便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4]。加强对老人的口腔护理,并且提供清洁的就餐环境,能够很好的提高老人的食欲。此外,衣服和被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尽量给老人选择透气、柔软的棉质衣被。在给老人做基础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及时给老人更换衣被,做好个人卫生。适时给老人翻身叩背,以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提供良好的临终环境。对于临终老人应设立专门的临终病房,房间内布置要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简单大方切勿繁琐。房间内可摆放新鲜的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处于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勃勃生机。房间的墙壁上可挂上老人的全家福,字画等等,增添一种温馨的气氛。此外,还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老人的睡眠质量。在这样一个安静、典雅、温馨又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的缓解病痛对老人身心上的折磨,减少老人对死亡的恐惧。

3.2 做好基础护理

针对临终老人所出现的常见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谵妄、大出血、尿失禁、腹泻、便秘等,护士应积极地做好相应的护理操作。临终病人由于缺少活动、使用药物以及食物纤维的摄入减少,常常有便秘的现象,一般可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便秘,如使用大便软化剂一天2次和轻度刺激的中药,如番泻叶等[5]。肿瘤病人在晚期往往疼痛难忍,应合理运用镇痛药以有效缓解疼痛。而有些家属对镇痛药存在着某些误解,这时需要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都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临终关怀的整个过程,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临终病人所经历的五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护士可以这样做[6]:对否认期的病人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用发自内心的关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惧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对愤怒期的病人心理支持应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使其宣泄情感。同时给予积极地关爱。将老人平日最喜欢的人或最喜欢看的相册找出来,使其情感转移,在此基础上因势利诱,使其逐步面对事实。在协议期,应抓紧时机,耐心说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机护理。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的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最想见的人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3.4 做好临终老人家属的心理工作

家属的心理活动和临终老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提前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让家属接受现实,并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对老人的临终关怀,使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亲人的逝去常常会使人悲痛欲绝、不知所措,尤其是对老年丧偶的人,长时间的抑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的疾病。此时,对家属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离去的事实,安慰支持家属,使其认识到并非独自在承担这份痛苦。然后,分担患者家属的痛苦,耐心倾听,使其情绪得到宣泄。最后,鼓励其开始新的生活,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使其尽快走出丧失亲人的阴影。

3.5 尸体护理

患者确认死亡,有医生下达死亡鉴定后,按照程序对尸体进行护理。注意动作轻柔地撤除所有的医疗设备,如输液管、吸氧管、引流管等。仔细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好清洁衣物。有的人,应尊重其信仰。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不同,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能给予病患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4.

[2] 张秋霞.临终关怀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5):104.

[3] 秦小华.做好临终关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5.

[4] 刘喜珍.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49-50.

[5] 韩秋萍,张波.浅谈对老年病人的临终关怀[J].黑龙江医学,2011,5(35):387.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2-02

随着肿瘤病人的不断增加,临终关怀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晚期肿瘤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治愈已不可能,如何让患者较为舒适、安然地离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临终关怀的目的就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使病人免受疾病痛苦,让患者在安详、平静的环境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使患者家属的情绪得以安慰,所以许多护理工作者自觉不自觉的把临终关怀护理理念融合到临床实践中去。我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与我院进行治疗后的肿瘤晚期患者43例,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减少了患者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让患者平静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3例晚期癌症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肺癌13例,肝癌7例,胃癌8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4例,肠癌4例,卵巢癌2例。

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是贯穿于临终关怀护理的整个过程。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复杂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和交流的方式,给他们定位,结合各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临终病人心里是痛苦的,复杂的,既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又有强烈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多数病人表现有沉闷孤独、抑郁委屈、愤怒不平、悲痛欲绝、担心、忧虑、留恋生活等心理反应。护士应首先多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他们,给病人以真诚的关心,使病人信赖护士,然后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应该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要求。

1.2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主要责任是护士,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序上是其他人所代替不了的。如建议家属合理安排陪护时间,并一起制定护理陪护表。指导家属定时协助做好基础护理,如按摩,喂饭、翻身、擦浴等。用实际行动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真情,增强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1.3做好各项专科及基础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各脏器功能相继减退,并发症增多,大多数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尽量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地技术,轻柔的语言,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要加强预防褥疮护理,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对有留置导管者,要防止受压、扭曲脱落、堵塞、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应保护其安全,护理时动作要轻。还要增加营养,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但不要强迫病人进食,一面增加病人的痛苦。

1.4疼痛的护理。晚期癌症患者约70%以上的病人最终会遭受中至重度疼痛,临终病人最痛苦的是疼痛,它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从而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因此解决疼痛问题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及临终前的关怀治疗影响很大。对临终病人尽量抑制疼痛,主要强调按时给药法,不得等待患者疼痛时给药,要逐渐加量至患者疼痛消除为止。提供护理上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5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晚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明显高于女性,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希望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大能力的抢救,经济状况差的病程长的患者希望能减轻肉体的痛苦,而不需要抢救,让其平静地离去,老人希望有亲人陪伴,有安静舒适的病房及渴望治愈疾病。

2体会

通过对4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体会到护理普通患者重要,护理临终患者同样重要。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等症状虽然可以通过用药来控制,但必然有更多的细致而周到的临床护理才是临终关怀的基础,也是减轻临终患者各种不适合痛苦的重要手段。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是临终护理的条件,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是临终关怀的关键,家属的护理工作是临终护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患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重点。体现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参考文献

[1]宋春艳.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1,15(4):73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护理工作正发生者日新月异的变化。临终关怀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目前认为临终关怀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护理,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其目标是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减少痛苦、甚至无痛苦的走完人生。并维护家属的心理健康。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近代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被社会了解,让每个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满足,安详,有尊严的走完自己最后的一站。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护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临终关怀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社会及家庭。

临终关怀的意义:临终关怀是一项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人类人类追求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和死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认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生存的质量比生存的时间更为重要。因此,帮助临终患者满足各种生理需要,使之躯体尽可能在死亡之时获得舒适,安宁。了解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要,切实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患者坚信自己的生存价值和死亡的尊严。

2、社会文明的标志。临终关怀以整个人为整体对象,在生理上解除或减轻痛苦,在心理上减轻临终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在社会伦理方面使临终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维护人的尊严。

3、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4、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们要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临终患者的护理

1.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要点

每一个临终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情况不同,临终病人往往会经历类似的心理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病情到临终出现的心理反应过程可总结为以下5个阶段。

1.1否认期在这一阶段病人没有做好接受疾病严重后果的心理准备,不承认即将离开人世的现实,持消极否认态度,存有侥幸心理或为了逃避现实,主要表现:“不,不可能”,反复到处求医,希望是误诊。无法听进对病情的任何解释和说明,持续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病人常常爱生气,发脾气。 否认可使病人暂时逃离现实的压迫,给病人及其家属一点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大多数临终病人很快停止否认,但可反复出现。罗斯博士认为,否认是患者应对突然而降的不幸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此期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度,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1.2愤怒期病人感到“为什么这种不幸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为什么老天不让我活下去?为什么是我得了这种病?”对家属、医护人员多加指责,怨天尤人,烦躁不安。病人认为世界对自己太不公平,心理很委屈,很愤怒,甚至拒绝治疗。允许病人发泄出内心的愤怒,不要阻挠,把他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行为。千万不可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

1.3协议期患者开始接受现实,存在求生幻想和侥幸心理。因疾病的暂时缓解而认为结局已经改观,希望医学奇迹出现,千方百计试图延长生命。此时,由于病人存在幻想,一般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的病人延长生命的愿望是为了承诺某件事情,常会这样表达“如果我能再多活一段时间,我将如何如何…”病人能够忍受由治疗带来的任何痛苦,因而护士在加强治疗护理的同时,注意病人的反应。 多与病人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1.4忧郁期病人病情再度恶化,治疗已无疗效,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病人开始感到身体生理状况下降,无力、无助,悲观,失望,不爱说话,经常哭泣,有时会采取自杀行动。要多给予病人同情和照顾。尽量使病人有表达忧伤、失落的机会,最有效的照顾就是多陪伴病人。

2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2.1疼痛 疼痛是临终患者最严重的症状,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活动和生活,还可影响家属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疼痛。在对临终病人的疼痛进行评估时,除了评估疼痛的强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以及以往应对的措施外,对于临终病人减轻和解除其疼痛,增加舒适是最重要的。

2.1.1相信病人提供的疼痛信息,尽量安慰临终病人。

2.1.2遵医嘱提供适量止痛药,目前临床用药普遍按照WHO所建议的三步阶梯止痛法,临床实践表明该法能有效地减轻临终患者疼痛,但在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情,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密切观察临终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力,防止用药过量。总之,对临终患者要尽量控制疼痛,不允许患者在疼痛中死去。

2.1.3除了药物外,可采用其它能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松弛术:通过的调节或按摩使机体充分放松,降低肌肉紧张度。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等。

2.2各系统症状的护理

2.2.1循环系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注意体温变化,加强保暖,必要时用热水袋并注意勿烫伤。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

2.2.2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换气。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半卧位或抬高头和肩以改善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意识不清的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

2.2.3消化系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油;口腔溃疡或真菌感染者可酌情局部用药。营养支持:临终患者缺乏食欲,为保证营养的摄入,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要求。如患者感觉恶心,进餐前可给予止吐药或助消化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以补充足够热量的均衡营养物及水分。

2.2.4泌尿系统护理尿潴留患者诱导无效时可留置导尿,便秘者可给予灌肠或其他通便措施,大小便失禁者妥善使用保护器具,做好会的皮肤清洁护理,以减轻患者躯体及精神上的痛苦。

2.2.5皮肤护理临终患者肌肉无张力,加上体质衰弱和长期卧床,或因躯体疼痛而长期采取某一种卧位,极易导致压疮发生,护士应帮助患者维持舒适的姿势,勤翻身,经常按摩受压和骨突出部位。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并给予患者温热水擦浴。

2.2.6感官的护理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光线照明要适当,避免临终患者因视觉模糊而产生恐惧心理。及时用湿纱布拭去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如患者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因干燥而发生溃疡或结膜炎。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临终前的生存质量,在对临终和死亡的研究护理中,应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宗旨,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要。 临终关怀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它的护理原则是以护理为主的原则,适度治疗的原则,注重心理的原则,伦理关系的原则,社会化原则。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因病而异,,同时还要有医生,护士,家属的共同配合,才能对临终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愈加强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7-0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给人生带来生机和活力,临终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临终状态。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恶性肿瘤等日益成为人们的主要死因。一切治疗措施均已无助于延续病人的生命,疾病的折磨让病人痛苦不堪。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如何让病人坦然、安详、有尊严的离去,就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讳言死亡,正视死亡,尊重死亡,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社会的变迁中产生的。

1一般护理:

1. 1 病房的环境管理 :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庭化,创建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病房要备有电视、书报、收音机、衣柜、桌椅、绿色植物等。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中,避免噪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1.2基础护理 :

1.2.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病人舒适,减轻痛苦,满足其生理需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维持良好、舒适的 定时翻身,更换,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皮肤护理 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防止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者,保持会阴、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大量出汗时,及时擦洗干净,勤换衣裤。

1.2.2重视口腔护理 协助病人漱口,对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要用湿棉签湿润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1.3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大多消瘦,营养不良,食欲下降。护理人员和家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既要满足热量需要,又要满足患者的饮食偏好。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注入,同时根据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必要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使临终患者的慢性消耗、恶病质情况得到缓解[1]。

1.4 控制疼痛 :若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疼痛,要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如选用药物止痛,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应用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也可以采用些非药物控制方法,如松弛术、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

2 心理护理

2.1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首先他们从心理上否认,四处求治,这是“否认阶段”。这一时期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要态度和蔼,表情温和,举止稳重,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言语一致,让其感到他并没有被抛弃,时刻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2.2愤怒期 病人已知病情和预后,承认无法再持续下去,但不能理解,表现出生气、激怒、怨恨、嫉妒、痛苦的情绪。这时病人常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理解、关爱、包容病人,给病人尽情发泄内心的愤怒和痛苦的机会。应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宣泄内心的不快,但应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3协议期 病人的愤怒心理消失,已经承认和接受临终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事表示忏悔,要求宽恕。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引导,减轻压力。

2.4忧郁期 病人意识到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来临,出现消沉、抑郁、悲伤、退缩、颓丧等心理情绪,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度低落,压抑、哭泣。护理人员经常陪伴病人,允许其用不同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5接受期 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变得平静,对死亡不再恐惧和悲伤,平静、安详、少言、独处。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给临终病人一个安静、明亮、单独的环境。加强生活护理,对病人关心、支持,安排最亲近的家属陪伴,一起回忆往事,共度人生最后旅程,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也使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护理患者。

3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2关注护理

护士长期以来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对“关注护理并非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仅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3],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4]。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2]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护理专业2012级护理高职高专毕业班学生中进行,该届学生共476人,其中男15人,女461人,年龄20.61岁1.01岁(18岁~23岁),90后占99%,均已接受过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经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课程学习。

1.2 研究方法

1.2.1 前期准备 收集和录制国内外居家照护和临终关怀、社区家庭护士入户访视等相关视频,录制医院老年科和临终照护病房医护人员日常工作视频,从医疗电视剧及电影中截取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视频片段并进行故事编辑,穿插应用于理论授课中。

1.2.2 课程设置 《临终护理》课程共18学时,每次3学时,两周1次,共6次,为保证护生上课时间及活动参与度,本课程于19:00~21:00或周末进行,选择较宽敞的多媒体阶梯教室为上课地点。

1.2.3 研究工具 于课程开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①护理专业在校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宗教信仰、家庭结构、家中成员健康状况等11项一般资料;临终关怀的对象、实施场所、实施方法等基本认知18项,答案分为对、错和不确定;临终关怀中知情同意、预立医疗、沟通意愿、死亡观等核心认知19项(9个反向题目),选项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代表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内容效度(CVI)为0.90,内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88,说明该问卷结构合理。②护理专业在校生对从事临终护理的职业认同感量表:在吕桂云等[9]1998年设计的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基础上编制,包括护生对从事临终护理的努力意愿、对专业生涯的规划、对临终护理工作的正性评价及价值认同4个维度共34个题目(3个反向题目),每个题目设立1分、2分、3分、4分,分别代表1626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May,2015Vol.29No.5A极不确定、不确定、确定、非常确定,量表总体Cronbachs系数为0.943。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2 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课程开设前后护生对从事临终护理的职业认同感评价情况比较 课程结束后,476名护生的职业努力意愿、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正性评价和职业价值认同维度以及职业认同感总分均较开设课程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基于故事教学法的临终关怀课程教学可显著提高护生临终关怀基本认知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故事教学法的临终关怀课程学习显著提高了护生对临终关怀的实施标准、实施原则、疼痛控制和实施方法的认知水平(P0.01),这与本课程内容设置的全面合理以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本课程前6学时通过播放录像片结合多媒体图文教学,为护生讲解临终关怀的历史沿革和国内外发展、服务机构和模式,通过医疗案例的引入使护生了解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疼痛控制的需求,通过视频故事使护生明白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学习与临终病人沟通的方式、内容和策略,这对引入临终护理的职业认同十分重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引导护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编自演情景故事的方法检验护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临终关怀课程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护生对尊重病人意愿、加强自身修养的认可度 临终关怀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及病人家属对于病人治疗方案的决策权问题,因涉及知情同意和伦理道德、减轻痛苦和延缓生命、优逝和死亡等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下仍多被认为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而临床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本身对预立医疗、病人知情同意等概念不清楚或对医护人员在实施临终关怀中应具备的素质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终关怀的推广。因此,本课程第7学时~第12学时的学习不但使护生了解这些矛盾的存在,更要提高护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教学中,护生通过学习和观看与课程相关的优秀影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死亡观,从医疗故事的分析中懂得充分沟通、理解与尊重病人意愿的重要性,并学会分析病人与病人家属相同及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关怀措施。另外,学生从教学中明白加强护士自身修养、强化沟通能力,减轻对临终病人护理中承受的消极、恐惧等情绪,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发挥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课程中故事的安排受到护生的广泛认可,既了解了现状,也思考了未来,护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课前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

3.3 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护生对从事临终护理的职业意愿 在课程学习后,476名护生对临终护理职业认同感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课前有显著提高(P0.01),这与本课程第13学时~第18学时安排的学习榜样的力量和畅谈护理梦想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多项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运用榜样的力量可以使正面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以榜样真实、生动、鲜活的故事为载体,把抽样的道德具体化,把平凡的工作伟大化,引发护生的共情共感,激起内心隐藏的对护理职业的憧憬。护生通过借鉴故事中临终护理人员面临的专业、伦理或情感上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应对方式,减少了内心对临终护理的道德困境,逐渐培养正性的职业期待。畅谈护理梦想使护生在了解目前临床工作的现状后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自身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面对的问题,并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寻找解决途径,增加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提升职业价值感,增加专业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