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例6篇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1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机构制度,资源建设,服务,馆员队伍

本科教育是高等学校立校之本。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是国家对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检查。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自然也是评估考察之重点。如何利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个契机,促进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准确定位,完善机构制度

高校图书馆想切实做好迎评的各项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在学校中的定位问题,认清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把握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图书馆应立足于本科教学服务,搞好自身建设,以读者服务为根本宗旨;其次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与定位要与学校定位相符合。每个学校均有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的人才层次也不尽相同,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当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师生人数、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而定。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在传统与数字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大环境更好的规划发展。

1.1学习评估标准

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有关图书馆的合格指标(C级):生均图书量和年增新书量是评估中的硬指标;优秀指标(A级):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优秀指标主要是从图书馆办馆条件,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等方面来考察,可称为软指标。

迎评期间,馆员普遍感觉压力很大,管理层忙得团团转,基层工作人员也是任务一个接一个,但是对于上述标准内容了解并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很有必要组织全馆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内涵说明》等文件。明确评估标准,理解指标内涵,让每一个馆员都领会图书馆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重视评估,从行动上支持评估。与此同时还应该细化评估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通过对评估标准的学习,让每个部门、个体明白自己在努力的方向,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整体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到责任感,而不是压力感。从而在全馆形成“班子一心,上下一心,全馆一心”的良好评估氛围,在保证全馆正常工作秩序基础上,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使整个迎评创建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1.2找差距,学经验

在有了明确的定位,又仔细研究了评估细则后,应该积极找差距:一方面是与评估标准的差距,一方面是与同类别层次院校图书馆的差距。所以,对照评估指标,到其他院校图书馆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迎评经验是十分有意义的。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先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保持前进的动态;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同等规模院校图书馆的经验,由于办馆条件比较相近,这类图书馆的经验可参照性强,一些方法措施的学习实际性比较强。在对其他图书馆的不断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本馆的优势,又能清醒认识存在的不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明确努力方向。在考察完毕后,还应将调查形成书面报告,既上报领导又下晓全体馆员,让每个人都能保持学习的动态。

1.3健全机构制度

在高校的评估中,对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是“管理手段先进”。要达到“管理手段先进”,则必须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各种管理资源进行创造性改革或重组,建立科学有效的机构和制度。使组织管理工作处于协调和良性发展之中。当然,图书馆机构设置不能完全按理论上的模式进行实践,而要尊重传统、面对现实,结合图书馆各自的特点、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原有基础进行,并坚持“精简”与“效能”的原则。

同时,完善、合理、规范的图书馆制度也是深化管理的重要方法。图书馆要根据各自岗位的服务性质、目标,根据图书馆馆藏文献、馆藏规模、设施设备等技术条件和服务环境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使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使其符合图书馆开放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服务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加快图书馆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实现便于管理,利于服务,实现“管理手段先进”。

2.资源建设,有序有效

由于评估标准中要求高校图书馆生均图书(册生)100册,生均年进书量4册,这个硬性指标在学校加大了经费投入后,基本都达到标准,但图书馆应该进一步优化馆藏。在迎评促建过程中图书馆应坚持:以学校教学、科研需求为第一要着;瞄准学校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方向、自身特色和藏书建设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规定收藏范围,藏书重点,采购标准,制定当前和长远的藏书建设计划,杜绝因盲目采购而破坏整个馆的藏书结构。

2.1优化文献结构

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文献的建设过程中,应破除过去“重藏轻用”做法,追求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搭建科学的藏书结构。通过对读者调查、借阅分类统计、读者群统计可及时调整采购方向和各类文献的采购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和满足状况,科学、合理地分配文献购置经费,调整文献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力争使有限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

2.2紧抓数字资源建设

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应该是馆藏资源类型多样化、馆藏文献数字化、管理手段人性化、服务方式网络化和多样化。虽然评估方案中没有给出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评估标准,对“数字化图书”仅做参考。但我们不该为了达到纸质文献标准,而限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厚此薄彼,滞后了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图书馆努力争取购买经费,把经费用到点子数据库上,同时还应自力更生,自建特色数据库。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引进统一检索平台,提供异构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提高检索效率,并向集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重视其它非书非刊资料,如磁带、光盘、缩微胶片等文献载体资源的建设,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图书馆只有通过多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才能形成具有印刷型文献、本地数字化文献和网上文献信息多元化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为各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2.3机构人员保障

在优化文献方案后,必须有足够的机构人员来保证方案的实施。在图书馆的文献建构过程中,采访人员是先头部队,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清楚了解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需要知道图书馆需要购买哪些专业书籍;其次,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特色馆藏,同时更要明白图书馆的原有馆藏情况、各类图书的分配比例及师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以做到购买图书有的放矢。同时,为杜绝盲目采购,可成立一个由校内专家组织的“学科专家顾问委员会”,由他们提供所在学科的书目及出版信息,并参与制订馆藏发展计划,对图书馆采购提供咨询并实行监督,发挥图书馆与系院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克服因为图书采访人员的学科局限而导致的馆藏偏狭。

3.以人为本,深化服务

从评估的各项标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其最终目的是要求图书馆深化服务:最大限度的向读者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文献信息,最大限度地创建充足的空间、完善的基本设施,真正为读者提供方便、优雅、人性化的服务,以此满足读者在文献需求过程中衍生的受欢迎需求,被理解需求,被尊重需求。

3.1个性化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走知识服务道路,不能只停留在检索和传递的服务,而应该是一种提供解决办法的服务,用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视野,丰富的资源,为老师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咨询方案。

由于高等院校大多承担着一批国家或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满足读者科研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图书馆应主动与有关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收集最新研究动态,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料,编制专题文摘、索引,通过校园网提供光盘检索服务,建立服务档案,从科研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自始至终进行跟踪服务。

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撰写论文提供特色服务。图书馆可与教务处合作,编制历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题录,供应届生参考,在借阅方面,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优惠,如增加借阅书刊册数、延长借阅期限等;在就业信息方面,图书馆可设计就业信息服务的方案,通过购置大学生就业辅导书,编辑面试技巧,相关法律,向读者推介就业指导信息,帮学生节省时间精力。

3.2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化服务的表现,它传达了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是图书馆与读者最直接的视觉沟通。

图书馆通过馆舍建设、设施、布局、美化、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一个优美和谐人文的环境,会让读者学得幸福,学得主动,会让馆员工作得开心,效率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而且,图书馆可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服务,将教育意义深远、内容健康的社科读物推荐给读者,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同时可举办文化展示活动,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配合图片等有关资料,举办专题展览,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

实践证明,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图书馆馆员良好文化素养的养成产生有益的影响,对来馆读者培育高雅情操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馆员凝聚力的生成和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也是意义深重。

3.3加强宣传咨询工作

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使用读者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如适时更新图书馆网页,加大对用户教育等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宣传力度;设立咨询总台,及时或限时解决用户的咨询问题,并注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在图书馆与用户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根据需要印制各种宣传单,包括OPAC查询功能、馆藏重要资源、电子图书、种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及使用方法、新推出的服务项目等,将其印成活页宣传册,并设立派送点,供用户免费索取。还应该特别重视导读及图书推荐工作,馆员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导读目录”、”推荐目录”和”导读小报”等宣传资料,并根据用户的年级、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为读者推荐图书,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馆员建设,敬业专业

在迎评中,由于实际条件限制,并非每个学校图书馆都可以拥有宽敞的馆舍,先进的设备,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就无法做好服务。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可见,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对于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图书馆必须全局考虑,带动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馆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树立进取学习的意识,保持积极的精神风貌。同时应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组织他们参加现代化管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知识结构,使他们更熟悉馆藏,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学生求知、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以专业敬业精神获得学生尊重。其次必须在此基础上,分层次培育人才,注重激发少数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要深化信息咨询服务,造就具有高信息资源处理能力、较好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能的复合型咨询专家队伍。最后,在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方面,要求制定各种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比如馆员岗位流动政策的制定,有助于加强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增进馆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要求制定完善的馆员培训制度,通过馆内培训、外出培训与请专家学者来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加强馆员技能素质。

综上所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是一个发展契机,对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也是如此。图书馆应抓住这次机遇,积极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建设”的原则,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大力建设和优化与学校各学科和专业相吻合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规范的管理、特色的服务迎接评估,使图书馆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水准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教高厅[2004]21号. 2004.

[2]教育部.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Z]教发[2004] 200号文件, 2004-06-11.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本)[Z]. 2002.

[4]艾新革.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图书馆建设之辨析[J].图书馆界,2007(1)

[5]张洁.高校图书馆应对本科教学评估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7,(1):47-48.

[6]谭静.反思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影响[J].情报探索,2007(6)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2

一、档案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在高校,档案是学校 历史 的真实记录,是最令评估专家信服的历史证据。它原样地保留着当时高校档案形成者的历史真迹,如果没有档案作依据,就难以准确地阐明历史事件,难以 科学 地 总结 学校 发展 的历史和 规律 ,任凭高校领导怎样雄辩,评估专家也不会凭空相信。只有依靠档案,专家才能对一个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估价。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访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测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校园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分析,最后作出定论。

以我院为例。外交学院于2007年5月28日至6月1日,接受教育部委托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评估。“在对我院的考察期间,专家们认真阅读了《外交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听取了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的工作汇报;与外交部干部司召开了毕业生座谈会;观看了学院评建工作宣传片与学生自主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参观了学院建设发展成就展;考察了8个教学单位和9个职能部门;分别召开了6个专题座谈会;考察了学生晚自习以及图书馆阅览情况;随机听课17门次;抽调评阅学生毕业 论文 (设计)160份、学生试卷290份、学生实习报告20份;对50名学生进行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严格的检查。经过考察,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估结论为优秀”。

可以说,丰富的档案资源在评估工作中的凭证和依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直接影响着学校评估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离开档案谈评估,是不可想像的,是虚假的。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

通过评估,学校真正把教学当作了中心工作。过去很长时间未能理清的思路理清了,过去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学校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工作都前进了,学校真正有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评估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机遇。通过评估,被评学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地抓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对档案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评估工作是对档案工作的检查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档案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标准,推动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 现代 化建设进程。评估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支持观测点,评估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测试了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编研等工作状况及馆藏情况。也只有馆藏丰富了。才能为教学评估提供充足的支撑材料。

2、教职工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

评估使教职工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同时,评估有效地宣传了档案工作。在评估的准备阶段,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工,所有参与材料准备的人员都真切感到,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空动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使校领导和广大职工更加配合档案馆(室)开展收集工作,并主动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有特色的材料归档保存。在外交学院,评估工作刚刚结束,有些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就立即着手归档工作。

3、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档案的规范性

通过评估。加深了人们对平时积累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深刻体会到“案结卷成”、“平时归档”的重要意义。通过评估,教职工能更好地执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他们感到:正是有了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才满足了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同时。评估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原来组卷的不科学不规范,通过评估显现出来,这就使人们在以后的归档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4、推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

经济 的全球化。必将引起教育和文化的国际化。为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既适应我国又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所需用的人才,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使得作为评估基础和依据的高校档案工作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因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需要并依据了大量的档案材料,我国还将实行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甚至还要进行其他形式的评估,这些工作无疑还要依据档案,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有利支持。

三、由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引发的思考

第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是否也应当邀请一些档案工作专家参与其中。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有高校书记、校长,有教务处长、评建办主任,还有一些专家,等等。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主要以档案为基础,为凭据,这就让人们想到:在今后的评估工作中,可否请一些档案工作专家参与,这不仅有利于档案工作,更利于评估工作,利于教学管理和 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任何工作,只要领导重视就能做好,档案工作也不例外。

凡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好成绩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评估工作。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历过评估并取得好成绩的高校,领导同样重视档案工作,其档案工作肯定不错。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有些高校领导对档案与教学评估的相互依赖关系认识不够明确,忽略档案在高校评估中的重要性,有的高校没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参与进去。当然,作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想使档案工作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也应当积极主动去争取。

第三、档案人员的配备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

任何事情都是靠人去做的,高校档案事业的成败关键也在于人。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着手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但高校在档案人员配备方面,普遍都存在问题。一方面,高校档案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兼数职,使得档案人员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另一方面,高校档案人员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知识严重老化,特别是缺乏 计算 机知识和技能;有的高校把一些无档案知识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让他们去看摊守业或安度退休前的时光,等等。这些做法不但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工作也面临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高校的人事工作服务,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1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头绪多 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既有教职工档案,又有学生档案,教职工档案又包括干部档案和工人档案,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用工的档案动态管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牵涉到许多部门如人事处、组织部、招生就业办公室以及各院系的相关用人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

1.2 保密性强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录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查、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1],涉及个人的隐私内容,其使用、查阅和摘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履行合法、合理的程序,因而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1.3 利用率高 人事档案为历史、科学地评价当事人,为组织晋升、选拔和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流动,人事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人事变动所带来的跨地域连续性管理;档案数量急剧增长;档案种类日趋丰富;档案的利用量增加;利用范围扩大、利用深度扩展。

1.4 时效性强 人事档案应全面、及时地反映当事人的信息变更,包括职务和职称的晋升、工资的变动、岗位的调整等基本信息都应得到适时体现,它与教职工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高校的和谐发展与人才稳定。

1.5 流动性大 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人才“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与沿海、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部分人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一展自己的才华,纷纷奔向了沿海,奔向了大城市,造成了大面积的人才流动,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人事档案的流动。

2 我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意识有待提高 我院地处“老、少、边、山、穷”的革命老区,受观念意识、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档案员对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长期以来存有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紧要、档案管理人员能保证所管档案不丢失就可以了、档案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好等守旧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档案管理人员完全处于被动服务之中。查什么就提供什么,借什么就给什么,不重视对档案的优化与动态管理[2],这种封闭、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影响了我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促使我们在结合本院实际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转变观念,更新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与标准。

2.2 资金、设备条件有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首先要有必要的资金、设备的投入,这是进行人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院人事档案管理已经达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标准,但情况还不很乐观,硬件上没有达到人事档案管理“三室”(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分开的标准,全院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塞在不足20m2的小屋中,办公室与阅览室“合二为一”,既不利于档案的查询,也不利于人事保密工作的原则。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要求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精神,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与设备更新力度,真正做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主动服务学校的宗旨和目的。

2.3 材料的收集不够规范 高校人事档案因其独有的真实性、系统性而成为评估专家了解学校各方面办学情况的媒介,是全面展示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信息窗口,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收集齐全完整、整理科学规范的档案资料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是评估专家系统准确了解学校各项工作进而对学校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必不可少的凭证依据。但我院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材料的规格设置存在随意性。比如教师的年终考核表,从纸张规格到字体颜色再到书写规范等大多不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造成上交到人事档案室的这些材料不能顺利归入本人档案,致使专职档案员整天忙于对接收的这些不合格档案材料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整理档案过程中也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遗漏与材料的丢失。

2.4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院人事档案管理员大多是“中途出道”,科班出身少之甚少,人员更换频繁,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贯性与专业性。即使做为兼职档案管理员,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非档案专业毕业的档案管理者面对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有些无所适从,更谈不上科学的管理方法。

2.5 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呼之欲出,但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我院目前只是把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计算机专用的人事管理系统,信息检索、调阅档案等仍习惯手工操作,无纸化阅档没有得到实施。这样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又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教职工的个人信息材料包括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学历学位证书等,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收集都是复印件,纸质材料的存档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容易腐蚀,尤其是在材料的搬运中更容易丢失,难以达到长期存档的目的,面对成堆的评估材料更不容易查找,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职工所有个人材料利用扫描仪终端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档案材料,再将电子档案材料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进行编号,既利于档案的存档,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我院人事档案管理

3.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我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应该在根据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特点和借鉴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规章制度,如人事档案的查、借阅制度,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制度,档案的安全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等,做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按规章制度办事,遵纪守法。对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应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从归档、管理、考核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认真遵照执行。

3.2 加大资金、设备投入 人事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从要求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我院目前还没有达到此项要求,“六防”设施也十分简陋,缺乏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去湿机,还是用樟脑丸、干燥剂等落后的防蛀、防潮手段,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设施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实施人事档案动态管理,还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可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

3.3 培养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对一般教职工来说,人事档案管理一直是件很神秘的事,工作一辈子都无法亲眼目睹自己的档案,因此更谈不上对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了解与认识,大多还抱着个人材料“归不归档无所谓”的态度,归档意识淡薄[3],造成个人的外出进修学习材料、学历层次提高材料、继续教育等材料信息都无法及时得到更新。因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进行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关心并积极参与到学校和个人的档案管理中来,自觉地收集材料,适时归档,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稳定发展。

3.4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针对当前我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整的问题,对专、兼档案管理员首先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爱岗敬业、肯于奉献、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保密意识;其次是要定期举办岗位培训班,学习新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及人事系统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成为既懂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人事档案管理逐步现代化的发展趋势[4]。

随着我院的持续性发展,人才的流动量将进一步加大,人事档案包含信息的复杂性也日益加大,为了适应新形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知识,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不同类型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做好教职工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使我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心逐步由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由手工管理转向计算机管理、由人工检索转向网上查询,使我院人事档案真正成为挖掘人才的信息基地。

参考文献

[1] 高阿惠.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2000,60(4):64-65.

[2] 韩淑华.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2):108-110.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4

【关键词】教学工作评估 网站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41-02

一、网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网站建设的目的

通过建设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网站,使省一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中使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效率,减少评估工作的运行成本,减轻政府及高校的负担。同时,促使高校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网站建设的意义

开展省级高校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网站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高校建立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把有效的“应急”措施变为“常规”措施,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扭转迎评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有利于省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效率地实现对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不断创新评估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效率,减少评估工作的运行成本。

3.有利于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公布制度,实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时实监控各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控高校的办学情况,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有利于增进社会对高校办学情况的了解和监督,进一步实施“阳光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5.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评估工作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学校评建工作方向,营造良好的评估文化,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重视评估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网站建设理念与网站定位

(一)网站建设理念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安全、便捷、专业、高效的资讯服务。

(二)网站定位

1.功能定位

本网站建成后,将成为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动态采集和监控区内各高校教学状态基本数据,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的基础平台;提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专业资讯,支持专家在线评审、高等院校经验交流的服务平台。

对于地方高校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资源积累与加工、信息选择与、工作组织与实施、思想交流与讨论。

2.目标定位

将本网站建设成为:地方高校普通本科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权威信息站,网上专家评估数据交互中心,网上本科教学评估学术交流合作,构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信息、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平台。

3.内容定位

基于网站的功能和目标定位,设立任务明确的内容板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网站建设与运作方案。主要包括:网站基本理念与指导思想、工作机制与策略、网站的栏目设计、网站建设的工作计划、网站的及运行等(见附件:省级高校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网站建设与运作方案)。

(2)网上专家评估系统开发。主要包括:教学状态基本数据管理系统、专家在线评估系统、专家库建设与维护及系统管理等。这将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网站的详细内容见“网站栏目设计”)

三、工作机制与策略

1.将网站建设与地方高校评估办工作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站的建设,促进学校评估办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课题组工作人员专兼职结合,参与形式和程度多样,注重工作绩效目标及其考核。

3.将网站建设真正做成一个聚焦实践,指向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共同需求的,融应用与研究于一体的项目。

四、网站栏目设计

五、网站结构图设计

网站结构图主要分为3个部分:网站首页、教学状态基本数据管理系统、评估系统。

六、网站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在网站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广泛调研,充分了解高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需求,确保网站的运行可使省一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快速实现对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的准确收集与整理,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效率,减少评估工作的运行成本。同时,确保网站的运行能使高校进一步加强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扭转迎评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要注意数据的分级管理和访问权限的分层设计,网站具有较强的多媒体交动功能,确保网站的运行可使各板块均与用户有形式多样的互动,以进一步实施“阳光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评估工作的监督。

3.要注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指标体系、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机融合,确保网站的运行在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评估工作的运行成本。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5

程建设。

1 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关系着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则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课程建设过程也是教师梯队的建设过程,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思想性将直接影响教师梯队的素质。我们认为,积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有利于优化梯队的整体水平。这些年来,我们教研室逐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并完善传帮带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争取每年都选派一名教学效果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能够承担病理学方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实验教学;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出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有计划地培养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主讲教师争取参加省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加强与临床病理科室的联系,逐步建立临床病理实践基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积极申请教研和科研立项;使师资队伍逐步趋向于合理化。

2 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原则,以讲清概念、突出实用为重点,不讲或少讲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的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抓住“病理学”的核心知识点“病理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病变发展的过程,突出讲解病理变化,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病理学中有些概念非常抽象,完全不具有形态学上的直观性,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病理形态学观察(尤其是镜下病变的观察)只是抽取病变中的一个阶段和一个局部,因而学生观察时会有孤立、静止、僵化的感觉。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对陌生、抽象的内容形成具体的表象。为此,我们通过拍摄扫描照片、查找文献资料、制作三维动画等方式,收集大量的病理原始素材,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静态的病变动态化,制作出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清病理反应的实质。在学习成绩较好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在临床医学、影像、护理、心理、管理、预防、检验、病理学方向等各专业上充分体现各专业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专业特色,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注重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宏观与微观的整合及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增加了患者讨论和分析的内容,特别强调局部与整体、理论与实验内容的联系。如看到大体标本就能想到镜下改变,看到形态改变就能想到功能改变,看到病理特点就能想到临床表现等等。

3 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整理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及重要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参加临床实践、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我们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3.2 教材 为了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在自编《病理学实验教程》的基础上,对现用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自行研制了与实验课内容相符合的病理照片,以帮助学生便于记忆。

3.3 授课计划 病理学授课计划中,理论及实验教学做到“必需、够用、提高”。

3.4 试题 (卷) 库 我们在现有基础上,更新试题内容,增加题库试题数量,提高试题质量,真正做到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学、考试资源,保证教研室、教务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科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我们计划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继续完善原有的试卷库,建立智能型电子试题库。

此外,也要规范整理课程介绍、实验作业的书写及批改、考核办法、教学参考书等相关文件资料。

4 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构建以网络为平台、面向学生的授课系统。现在病理学所有教案、教学大纲、教学习题集等教学资源均已上网,为学生提供了第二课堂;我们还制作了课程中、英文多媒体课件,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和静态画面,并摄制了部分章节的讲授录像,用于网络课程教学。我们已经在校园网上建立“病理学答疑系统”栏目。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进行探讨。

5 课程考核方面

在考核内容上,除了传统的“三基”内容外,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都按一定的比例纳入课程总成绩;在考核管理上,严格考题把关、考场纪律和评分标准。

我们也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病理学所有课程考核体系,定期更新病理学理论试题库;逐步建立病理实验技术、妇产科病理学、外科诊断病理学、肿瘤学理论试题库,建立实验试题库,理论和实验考试相结合,使考试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素质教育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范文6

【关键词】 校内专业评估;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招,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所引发的问题逐渐显现,如师资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下降;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引起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担忧。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于 2003年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通过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综合评估,进一步促进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教育部将专业评估工作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时又制订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上海市也积极响应,根据上海市的自身情况,设立了本科专业预警机制,下发了《上海市教委关于开展高校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72号),在此背景下,高校纷纷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上海海洋大学也启动了大规模的校内专业评估工作,对校内的4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进行了校内自我评估。事实证明,专业评估是建立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那么,如何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将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基础

关于专业评估的研究比较丰富,研究内部专业评估的也不少,比如汤潇林等的“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构建初探”、熊璐璐的“高校内部专业评估工作研究与思考”,也有一些关于本科专业、专业的要素等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评估模式的并不多见。本文将剖析当前阶段的专业评估的实施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持续的,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的内部专业评估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标。

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大原则。

2、专业评估的主要内容

新的评估标准目的是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办出特色;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建立本科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库,实现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提升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当前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一般都由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专业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效果,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观测点组成。

三、上海海洋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情况

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各高校也按照教育部和各主管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了校内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或专业认证工作,但各高校的情况不同,所开展的评估或认证工作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本科专业评估的实施情况:

指导思想: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突出海大主体,注重长效机制,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评估目标: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办出特色;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建立海大本科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库,实现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提升海大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专业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效果,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观测点。

评估专家:由学校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担任评估专家,并根据学科专业性质分组,每个小组配评估工作秘书1名,负责记录及后勤服务工作。

评估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成立“专业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业评估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动员会,解读“评估指标体系”,细化评估工作任务,做好分工与协调工作;第二阶段为材料收集阶段,各专业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收集相关评估支撑材料,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发现亮点和不足;第三阶段为评估报告撰写和简况表填写阶段,根据前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处理,撰写专业自评报告同时填写数据简况表,制作汇报PPT以便评估答辩;第四阶段为评估专家评估阶段,评估专家听取专业负责人的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查看数据简况表以及评估支撑材料,检查专业办学条件和专业评估支撑材料,形成初评结论及书面检查意见;第五阶段为专业整改阶段,各学院根据专家反馈意见,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上交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同意后按照整改方案开展专业整改工作。

四、对上海海洋大学本科专业评估的客观分析

1、可以促进各专业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专业的办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专业的办学条件、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效果等方面。内部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能够全面涵盖上述的办学水平,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检查,从而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办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

2、校内专业评估同样出现了“一刀切”的评估弊端

各专业的办学水平主要取决于专业自身的条件,由于内部评估涉及多个专业,在制定评估体系时应当采用分类的方法,这样比较适应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而本校在进行专业评估中均采用一套评估指标体系,而在进行专业评估中也是严格按照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评估,没有侧重点,没有差异化评估,从而形成了强势专业依然很强,弱势专业依然很弱的僵局。

3、校内专业评估缺乏可持续理念和权威认证

校内评估因是学校内部组织的评估,就目前来看形式大于内容,评估后虽然有反馈有措施,但后期重要的整改阶段因没有了后续所要达到的指标体系而显得整改走过场的形式过多了一点,同时没有权威机构对整改后的专业认证,也使整改阶段失去意义。

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内专业评估模式

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内专业评估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其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就是说开展专业评估的目的是什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原则确立后就要确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可以是动态的,确立好指标体系后,就要确立一个验证系统,就是说所设计的体系是否可操作,是否具有持续性,最后是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系统的有序运转,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标,同时为后续的专项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打下基础。

1、专业评估模式设计原则

高校内部专业评估不仅要重视专业办学条件的评估,更要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坚持争优原则、分类指导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3]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符合规律,立足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办学特点,科学整合并协调各指标和考核点之间的关系,赋予相应的权重和优先次序,制订科学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工作能正确地发挥其导向功能,引导教学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确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专业评估体系

要确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专业评估体系,应包括如下几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专业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6个方面。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主要指专业的办学的思想与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和专业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和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师资队伍水平决定着专业教学的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基本教学条件是专业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包括教学经费的投入与利用、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与保障体系的健全、专业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专业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强化专业建设的基础;科学、合理、完善、符合学校教学管理规律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教学效果简单讲就是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成果,体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所学知识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认可度。

3、完善专业评估模式的信息反馈系统

目前的专业评估后信息反馈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和规范,专业评估的前期对教学相关的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形成了专业评估报告,评估专家根据这些报告和支撑材料为专业“号脉”,最后形成了专业评估结论,将分类处理过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专业负责部门,以便对教学质量各执行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信息反馈系统的有序运转,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标。

开展校内专业评估,最终目的是促进专业办学水平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评估研究中,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的改进功能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寻找适合于每一个高校每一个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技术也是困扰着评估者的难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韩晓燕.积极实施专业评估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J].高教探索,2005(2)50-51.

[2] 谢鸿全,王成端.高校内部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研究,2008.4.66-69.

[3] 郭玉婷,马龙.地方医学院实施专业评估工作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2)234-235.

[4] 刘春惠,顾留华.大学专业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比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74-79.

[5] 黄泽龙.建立本科专业评估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4.64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