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例6篇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 创造性思维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Teaching Reform to

Foster Creative Thinking as the Core

CHEN Weiling[1], LIANG Zhenran[1], REN Shuang[2]

([1] 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

[2]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grated the architecture elementary phase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haracteristics, thinks that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pace is the main task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courses. Teaching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new ideas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dapt to modern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objectiv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目标的反思

大多数人认为建筑设计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学生都具备扎实的“画图”基本功。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研究表明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力求培养除建造表现能力之外的创新能力、造型能力、抽象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等建筑表现技能,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意识,包括理性设计观、环境意识、整体意识、经济意识、技术意识、安全意识等。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停留在表象上,认为课程安排仅为了加强设计表现手法,而没有深入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性导致了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一味机械地重复着各种枯燥的练习,由于练习乏味以及对设计基础理论理解不足,学生对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在方案设计中,更有甚者则抄袭别人的作品,直到课程结束仍搞不清自己所做的这些练习与本专业及即将到来的高年级设计课程有何联系。

1.2 教学内容的反思

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表现技法和技能的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锻炼学生绘制线条、水墨水彩渲染、临摹等基本功训练为主。这对于掌握专业制图方法及创作思想表达有其特定的作用,但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刚入门的新生来讲显得更为重要。已经习惯应试教育的新生大多在建筑设计练习中思维僵化,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建筑构思能力和建筑观的形成都十分不利,进而导致建筑创作的匮乏。①因此,将思维训练加入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已成必然要求,形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新教学观念,鼓励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主要指方案的设计能力,即设计者遵循自身既定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生活经验对方案深入加工、完善的能力,包括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及绘制等表现能力。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那些大量重复性的,要求严格的建筑平、立、剖抄绘训练在电脑软件日益普及的今天已没多大意义。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建筑人才,传统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必须精简和压缩。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草图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是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以及表达与发展设计构思的重要方式,在方案的构思、比较、推敲、修改和表现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两项训练是通过脑、眼、手、像四位一体循环往返的活动,将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使其具象化,方案构思在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细数当代成功建筑师无不受益于此。显然,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强徒手草图能力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训练。

1.3 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反思

本课程设置中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课题训练较少,因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学习上没有明确的侧重点,入门较晚,这就阻碍了学生未来创作之路的个性化发展,在国际化的设计舞台上失去先机,黯淡无光。

本教材包括建筑设计基础Ⅰ、Ⅱ两个学期的课程,这两学期的课程大都分由两个老师分期授课,由于公用一本教材,专业老师授课的进度很难得到协调,对接上往往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经常有学生反映新学期课程训练中重复上学期做过的练习。另外,由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时较多,周课时较多,课时安排较密集。或由于其它基础课程安排的问题,致使本课程安排过于集中、连续,不利于学生课外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2 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2.1 以创意主题空间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其设计潜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是个性化发展的象征,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本质和核心。创意主题建筑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具有意义的空间形式,通过三维实体、虚空 、色彩 、尺度、 肌理、比例等空间语言要素的组合和运用表达出特定的主题内容和意义。在命题训练中,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来开发其设计潜能。这种命题式训练使得低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从思维结构上与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保持一致性。

命题训练可采用空间限定和组合训练引发学生对空间、形态的理解,空间的分割和重组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2.2 加强建筑形态构成和空间构成的专项练习

学生在形态构成的训练中,思维从平面逐步到空间,二维过渡到三维,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空间构成和模型制作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将构思方案付诸实际操作,在方案与现实的磨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专业设计的能力。

2.3 采用互动教学,因材施教

“教”与“学”的互动与开放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提高,②利用多媒体、模型及空间感知进行系统教学和场景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对极具发散性思维的课题展开公开研究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的课题训练中快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的个体性及认知特点出发,尽可能考虑学生的需求,灌输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推动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设计人才是建筑学教育的核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其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的前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变模式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营造思维创新、个性创作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建筑教育培养文化修养与艺术创造力兼具的专业人才的综合目标。③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11JGA14)

注释

① 谢空,莫箐洁,李芳.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107.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机械制图;题组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制图的灵魂所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不同表现。本人结合多年来《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采用不同题组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颇好。通常,我们把若干个相关、相近(或相似)的小题组合成一大题,对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训练的方法称为题组训练。选择恰当的题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纵横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

思维的组织性表现为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类及重新组织,使其系统化、知识运用条理化。制图的各知识间存在着客观的逻辑关系,并以此形成各知识之间的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几乎都是引导学生完善和运用这些知识结构的过程),我们利用题组训练,引导学生看、想、议、练、小结,从纵及横的两个方面整理所学的知识,必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组织性的形成和发展。

例1.已知带斜面的V形铁及其二视图。

(1)完成带斜面V形铁的水平投影;

(2)求作点A,B,C,D,E,M,N的另两面投影;

(3)判断直线AB,CD,DE,MN的投影特性;

(4)判断面Ⅰ,Ⅱ,Ⅲ,Ⅳ的投影特性。

二、开阔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常反映在能否从一个个小问题本身及其隐含的条件中,通过知识间的关系,映射及反演,引出与所求结论相关联的思维方法,从而在解题中表现出娴熟的技巧,开阔的思路以及善于应变的能力。

例2.已知三组主、俯视图,作出左视图。

这一题组作法的关键是把物体构思为三棱锥体,然后,借助于视图形状的方向差别,想象正确的立体形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作图中,如果遇到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题目,就可举一反三,思维流畅自如。

三、辨异对比,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指的是通过思考对比,明辨是非,对题目的题设、结论及解题方法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除了在讲课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相近图形的对比外,利用题组训练,引导学生自觉辨异,可以防混淆,防错觉,防思维定式,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空间形体的构思能力和正确的表达能力。

例3.找出下列图中的错误之处。

这一题组中两题意十分相近,稍有疏忽就容易混淆。放在同一题组中,学生可以在对比后作出分析:

(1)题中,大圆柱孔和小圆柱孔过渡面为水平面,主、左视图漏线。面Ⅰ,Ⅱ与圆柱面相交铅垂线,主、左视图漏线。面Ⅲ为水平面,主、左视图应画到与圆柱面交线处;

(2)题中,主、左视图漏画圆台孔和圆柱孔相交的圆线投影。面Ⅰ,Ⅱ与圆柱面相切,相切处无界线,主、左视图多画线。通过这样的题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而准确的思维习惯。

四、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一般指随图形的变化,迅速调节反应,引出联想,建立联系。实践证明,学生的变通快捷,解法熟练,往往是教师注意使用变式教学的结果。通过题组形式变换图形,采用相同的看图方法,从不同方面说明立体的形式,使思维适应多种变化,达到变通灵活,有着明显的效果。

例4.看懂主、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这一题组都是在平面体上切口,作图时看法是相同的,先从平面体特征视图上的多边形线框出发,想象完整的平面体的形状,从切口位置特征视图上的积聚性线段,想象截断面的空间位置;从积聚性线段所对应的视图上多边形线框,想象截断面形状。通过这类题组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变通习惯。

五、看图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以不离开原题意为基础,对空间形体进行广泛构思和彼此联想。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常用的方法是精心编造题组,设计各种不同题组,使学生掌握构思的思维方法和多解的规律性。

例5.根据主、俯视图,构思多种左视图。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建筑初步 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建筑初步》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基础课,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系统性差、加之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开办建筑类专业时间不长,课程的教学体系都不太完善,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校从2012年起,便开始了《建筑初步》课程的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课程改革新思路。

1 教学原则

1.1 轻技法重能力

目前很多建筑院校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基本上是以强调基本技法的训练为主,内容虽然不尽完全相同,但都大致包括:仿宋字、墨线线条练习、钢笔画训练、水墨渲染、水彩渲染、工程图抄绘、建筑模型制作等。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专业分工的细化,其中很多技法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已无多大意义,却占据不少课时;另外大量重复性的技法训练主要着重于表达能力的训练,但是却极大的压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与真正的建筑设计实践所需要的良好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差距甚远。为此,我们压缩不必要的技法训练课时,将必要的技法训练融入到每个训练中,不再单独设置教学环节,同时每个教学环节都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首要目标。

1.2 遵循“认知―设计―表达”的教学思路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校的《建筑初步》课程形成了三类基本的教学内容:建筑认知、建筑表达、设计入门,这三个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进整个大一的每个教学环节,即每个环节都遵循先认知,再设计,后表达的教学思路。首先,每一环节都强调对于已建优秀建筑作品的阅读与研究,并探寻其中建筑在形式或空间方面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直面建筑,避免面对过于抽象的形式训练所产生的迷茫,还可以使学生寻找到关于建筑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逐步提高建筑认知能力;在心中建立起关于建筑的基本认识后,学生再进行设计,培养创造能力;最后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自己对于“标准”的认识以及自己的设计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

1.3 以建筑空间认知及操作为主线,加强各个训练环节的前后衔接关系

《建筑初步》作为建筑类学生的基础和启蒙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举足轻重。过去该课程内容繁杂,即包括建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传授,传统建筑表达的基本技法训练,也包括作为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训练、建筑及环境认知训练、空间思维训练以及作为综合性训练的小型建筑设计。各训练环节之间关系不够紧密,前后连贯性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建筑初步》的教学内容,把建筑空间认知及操作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来组织各训练环节,其它教学内容作为支撑来架构《建筑初步》的基本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各个环节的前后衔接关系,首先在体验的基础上了解建筑空间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然后进行相对抽象的建筑二维空间构成训练、建筑三维空间表达与测绘训练、建筑三维空间体量构成训练、建筑三维空间限定与组合训练,最后进行空间认知综合性训练(大师作品赏析)及空间设计综合性训练(小型建筑设计)。

2 教学内容

整个课程有八个训练环节:

2.1初识建筑空间及钢笔画训练

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任一校园建筑空间的体验,并结合钢笔画和文字完成体验报告(要求仿宋字和排版)。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也称之为建筑的主角或本质,是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建筑的很多基本知识及概念都与空间有关,专业学习也应该从空间认识开始。但是对于刚接触建筑学习的大一新生来说,空间过于陌生和抽象,单纯的讲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结合实际的建筑空间体验,效果将会好很多。

对于建筑师而言,徒手钢笔画能力是从事建筑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功之一。何为基本功?基本功就是掌握当前设计行业基本工具的能力。毫无疑问,它是建筑设计和建筑表达的基本工具,手脑的同步协调对初学者认知能力及设计能力的发展也有益处。将建筑空间认识与钢笔画结合,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图示语言”的基本意识,慢慢学会“用图说话”。

2.2 建筑二维空间构成训练1

作业要求学生任意选取4个建筑或规划或景观设计作品,对其平面构成方式进行提炼和分析。然后对任意一个正方形切割,得到六个图形,以这六个图形为基本构成元素,参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重构,重构作品应与分析素材的平面构成方式一一对应。

这个训练主要基于过去的平面构成练习,但是以往这类环节太艺术化,过于强调视觉感性认识,只是一种形式的游戏,使得教学变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该训练就是要将与空间设计有关的感知和形式基础变得可教、可学。鲁道夫・维特科尔(Rudolf Wittkower)认为建筑平面可以抽象为一个理想化的图示,即平面布局方式。建筑设计可以建立在这个图示的基

作者简介:袁友胜(1981-),男,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原理

白朝勤(1980-),男,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原理

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3z-015“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重建研究”

础上,衍生变形产生更多不同式样。

2.3建筑二维空间构成训练2

作业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建筑作品,将其主要建筑色彩(不超过5种)提取出来,对各色彩所占比例及这些色彩在色相、明度、彩度等方面的对比、调和关系以及建筑色彩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说明;然后模仿上述色彩构成关系运用于给定的建筑立面线描图中,进行建筑色彩重构训练。

这个训练抛弃了传统的建筑立面或透视的临摹练习,在做一张单纯的色彩渲染的基础上,与建筑认知、建筑色彩设计相结合,学生既可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水粉及水彩表达的基本技法,又可以加强对于建筑的认识,初步了解建筑色彩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

2.4 建筑三维空间表达与测绘训练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校园内指定小型建筑的测量,绘制其完整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纸,并制作较大比例的实体模型。

过去对于建筑三维空间表达训练主要靠抄绘一套完整的包含平面、立面、剖面的图纸,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一些建筑制图规范,并没有真正理解建筑空间以及平立剖之间的转换关系,更不能理解三维的空间与二维图纸(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个训练的研究对象均选自校园内建筑,这些可观察可触摸的建筑,能够为初学者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学生在测量中除了使用卷尺等简单的基本度量工具外,也可以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度量方式,如测量自己手掌一扎的长度或面砖等基本单元的尺寸从而推导该建筑粗略的整体尺寸,测量完成后,还需要把实际测量的尺寸换算成设计尺寸。总的来说,测量数据的准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模数和尺度的基本概念。在测量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前面的练习思考建筑的平面组织图示是怎样的?立面各构件或要素的尺度比例关系及组织方式是怎样的?该建筑的结构与构造关系怎样?然后,通过绘制图纸,把其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最后,按照所绘图纸制作三维模型,并通过其与实体建筑的比对来检验测量及图纸绘制的准确性, 完成“三维实体建筑―二维图纸―三维实体模型”的整个过程,其中包含二次三维空间与二维图纸的转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2.5 建筑三维空间体量构成训练

作业要求学生在已给定的建筑设计作品中任选三例,对其最直观的体量构成类型及手法,用模型结合简练图示的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所给定的元素参照所分析的某一建筑,进行体量构成训练。在该训练中,给定了三种不同的形式元素:四片24cm×24cm×1cm的板片,四根24cm×2cm×2cm的杆件,四个12cm×12cm×12cm立方体,每个形式元素可以自由设定颜色。

对于大多数建筑的体量构成来说,基本上可以抽象为三种形式要素:线、面、体,对于这些形式元素的组合操作,可以帮组学生认识和理解建筑的基本要素及建构法则。在重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与所参照建筑作品的对应性;二是作品的整体性;三是组织各形式要素的内在规则,如中心、对称、韵律、均衡、比例、层级等,这些概念在模型中表达得清晰与否是评价作业的重要标准。

2.6 建筑三维空间限定与组合训练

作业要求用3cm开方的木龙骨制作四个240cm×240cm×240cm的空间框架作为主要空间单元,然后按照某种空间秩序将其组合起来,在组合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增加辅助空间框架单元,操作过程只能水平组合,不能垂直堆叠,最后在框架间填充若干瓦楞纸板片或木龙骨,对空间进行围合和限定。

体量构成训练主要关注于实体所呈现的形式,该训练主要关注内部空间的形式。这个训练有几个要求:首先,采用1:1 的足尺搭建,让师生能走入空间,有利于教学互动,也有助于学生最直观地获得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其次,各空间单元之间需要存在明确的空间秩序和序列关系,主要空间单元需要有明确的限定,在整个空间序列中具有其独立性、识别性;再次,各形式要素之间应有恰当的连接方式;最后,该作业以小组形式完成,要求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2.7 建筑空间认知综合性训练(大师作品赏析)

作业要求任选一设计大师的独立住宅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并制作模型。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知识获取的渠道多种多样,而分析建筑大师作品也许是对建筑初学者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模仿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最终超越前人,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是应当强调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所以这个练习不同于大师作品抄绘,抄绘侧重于图纸表达和机械的重复劳动,这一环节注重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反映在成果上,图纸以大量的抽象的分析图为主。就训练内容来说,分析的重点放在建筑空间构成上,包括二维空间构成(平面、立面)、三维空间体量构成、空间限定及组合等,此外,基地、分区、流线也是分析的内容,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和功能意识,认识到建筑空间设计绝不仅仅是抽象的、自主的形式操作。

2.8 建筑空间设计综合性训练(小型建筑设计)

作业要求学生任意选取一个特定的人文或自然环境,富有想象力地塑造出“理想中的家”,建筑单层,基底面积不超过12m×12m×12m。

该训练是一年级学习的总结,其关注点有几个:首先,学生应学以致用,将前面练习中所学到的空间操作技巧综合运用到该作业中;其次,学生对建筑“功能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以及“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应有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建立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与二年级教学成功对接。

3 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为基础,以建筑空间认识和操作为主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认知、表达和设计三者的有机统一,引领学生进入建筑学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布鲁克・埃里克・朗曼,徐亮,顾大庆. 空间练习之装配部件教学方法. 建筑师,2014,(172):39-49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4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5

关 键 词 :室内设计 制图课程 整体训练 综合培养 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典型学科,它实践操作性强,创新意识和艺术品位同样要求很高。在我国其行业市场仅仅是在近十几年来才有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都相对滞后,教师队伍的复合性、多元化和杂糅态势明显。美术院校毕业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偏重于效果表现和形式探索,史论和构造相对薄弱,显得理性严谨不足;工科类院校教师过于规范基础,理论基础相对宽泛,思维表达手绘能力不足;和室内设计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要求最为接近的是建筑学。但建筑院校的室内方向非常小众化,培养人才极其有限,室内设计实践中也有待提高。所以现任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积累市场经验、摸索专业教学规律、完善教学资料、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他的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也是目前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学专著中,曾这样指出过关于建筑师的培养问题:

“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了解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也并非茫然无知。擅长文笔是为了能做记录而使记忆更加确实;其次要有制图知识,必须依靠它们绘在图纸上表现出他所希望的建筑外貌和细节的效果;几何学给予建筑学许多帮助。首先,它教导了直尺和圆规的使用方法,在建筑场地上使用这些很容易确定出建筑线、直角、水平线和垂直线,还通过几何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艰难的对称问题。”

建筑师需要如此,室内设计师同样如此。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解决的正是学生徒手加器绘的基本功,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锻炼手脑并用快速表达设计思维的专业技能,其中还夹杂着构图原理中对尺度比例等形式训练恰如其分的把握。毫无疑问,制图课程是基础的,也是杂糅的。对多数学生来说,高职三年室内设计学习期内能否被领进专业之“门”,除了所谓“悟性”大小,主要就看基础阶段教学学生接受能力适应的方式和效果了。

一、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基础性和复合性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在高职类艺术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设置中,通常是排在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之后,各专题设计之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首次接触专业技能和设计表达方法的环节。

按照逻辑推理,其前期课程可以是“无”(美术基础与设计绘图能力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当然绘画基础和构成训练无疑对三维空间想象力有很大帮助,在艺术院校它也是艺术修养最主要的源泉)。

后期课程是“有”:设计表达方向手绘效果图表现(在空间透视基础上上色)、模型制作、电脑软件(包括AUTOCAD/3DMAX/ PHOTOSHOP/ LIGHTSCAP)分别处理平面、三维立体、图像和灯光渲染等问题。

设计思维方向创意概念设计、各专题设计、毕业设计

技术构造方向材料与构造、施工技术等

可以说没有哪一门课程可以像制图这样,和专业所有其他课程有这么系统全面纵向的必然关联,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内容上看,制图课程也是复合的,不仅有理性的制图规范,遵循着特定的秩序,也有充满创造性的手绘空间透视,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它包括画法几何(学习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投影知识(将几何形体分解成平、立、侧面三视图表达)、制图规范(室内设计平面表达方法及图幅图框、字体线型、尺寸标注、索引符号等规范)、尺度概念(精确度、模数、常用尺寸)、空间透视(带有绘画性质的环境速写)等诸多知识点,其最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联系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设计表达思维、培养相应逻辑的手绘技能,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基础性和复合性不仅是表达方法上的,更是整体专业观念的形成上的。

二、整合知识点,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

设计和施工图纸表达是设计师和所有工种交流最直接的语言,从学习开始接触直至贯穿全部的职业生涯。在学习制图的初期,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对各种训练的认识是含混模糊的,当各种知识点按部就班地接踵而来,学习者的思维不断地在理性严谨和感性想象之间切换,信息的大量介入顿时让大脑膨胀模糊起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清楚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把复杂模糊的东西简单化、清晰化,然后再把它传授给学生。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制图课程是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的,那就是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种转换关系最直接最平白的就来自于投影关系的训练。如:1.画出图示几何形体的三视图;2.通过任意给出两个视图补绘第三个视图。

第二个环节非常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许多练习往往只完成到第一个环节就截止了。它要求练习者首先通过两个已给视图想象出立体几何形体,然后再通过立体几何形体草图补绘出第三个视图,训练不能简单地用“长对齐、宽对正、高相等”三原则解决问题,而应重点加强思维转换反复训练复杂几何形体轴侧图绘制,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

投影关系训练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尺寸标注和文字说明做家具三视图的练习。这样的过渡浅显自然、脉络清晰、容易理解,仍然没有脱离几何形体的框架,但开始有了工程标注的意识。

家具三视图的表达与3DMAX软件中的界面是完全一样的,同设计制图的三面投影理论也结合得较好,给人的概念非常清晰。复杂一点的如小角落酒吧台,平立剖和透视同样安排在一张纸上,全面表达了设计者的想法,效果图和施工图也呼之欲出了。那么大一些的空间无非是复杂一点的平面、多几个立面图,再多几张透视,无论多少的效果图、工程图,最后归根结底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些内容。而对于刚接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整体概念尤其重要。 转贴于

家具三视图之后,我们再做一些单个房间平立面天花图和透视的几何训练,加入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线型比例、文字尺寸标注、图名图标。(这样从三维几何形体到空间层次六个面的表达也就串联起来了。这个过程可以尽量用手绘练习,线条的曲直不用计较,关键仍然是平立面二维线条和空间速写的对应关系要准确。透视先练习,平立面紧随其后。

单个房间和家具的小构图训练是制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对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建立专业表达方法的逻辑概念不可或缺。当这些小构图训练完成后,就可以大胆快速地描绘整体功能空间的全套方案设计图了。空间设计表达方法的概念建立起来后,再去灌输制图规范,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是相对简单的。相反,如果完成投影练习就先抄描大量平立面再练习透视,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尤其是精力放在诸多制图符号上后很难练习好空间透视,而室内制图相比建筑制图而言,制图规范似乎没有那么严谨重要。

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从投影练习家具三视图和透视单个房间透视和平立面全套设计方案图的绘制,我们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相对弱化制图规范,注意线型、字体、尺寸标注几个要点即可,重点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

三、建立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室内设计教学都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从某职业院校的制图教学大纲可以看到,其基本教学进度是:从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描绘室内设计平立面和天花图空间透视基础及练习完成整套设计方案图的抄描和绘制。

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我们发现学生可能会在课程的最后才能看到完整的制图表达内容,能想清楚制图和投影之间关系的也少之又少,作图过程尤其是平面线条的线型和空间透视的对应关系很容易出错,教师解释起来非常费劲。而当我们把脉络梳理清楚,调整教学模块,关注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反复训练来回加强,学生学会运用投影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小步,学生一大步。我们尝试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从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家具三视图及透视(加入尺寸标注)单个室内空间的透视和平立面(加入制图规范)整体功能空间的制图训练(如小型住宅、酒吧、店面空间)。

整个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而不是把二者人为地将透视和制图从时间上大面积地割裂开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效果反馈比较好。

设计构思表达清楚了,剩下的才是电脑技术应用的问题。毕竟,任何电脑软件提供给我们的都是一张白纸和各种操作命令,在上面涂什么内容全在于用者的大脑所能触及的范围。设计——说到底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有一种“无中生有”的味道,思维训练和技能操作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心想事成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心想图成则是设计师活动中的较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当我们的教学思路清晰了,学生学会思考了,动手操作能力强了,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模式初见成效了,制图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

[1]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4版.

空间思维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 蒙太奇 设计素描 组接 创意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将其引申到电影艺术中,是指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要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电影制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实践中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对影视艺术以及其它艺术领域的创作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蒙太奇手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连续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

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这种连续蒙太奇体现为准确描绘的能力训练和明暗表现的能力训练。艺术的问题首先是视觉形式的问题,是观察的问题。准确描绘的能力训练,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实物及图片等的一对一的写生,引导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掌握透视规律及其作图方法,培养视觉的敏锐反应,增强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而明暗是构成完整的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基因,我们感受周围的事物都必定是在一定的光影空间里进行的。明暗表现的能力训练通过对物体明暗、质感等进行逼真描绘,锻炼学生对于明暗值变化的敏锐感受,获得明暗塑造和质感表现的能力,从而达到对于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所以,借鉴影视艺术连续蒙太奇手法,通过设计素描训练,实际上有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富于技能的适应能力。

二、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并列表现和分头叙述而将其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平行蒙太奇在设计素描训练中主要表现为虚构时空的构思想象能力训练。虚拟情节、时间以及环境的行为,是造型设计必须依据的一种思维训练过程。客观的空间即我们置身的空间是理性存在的三次元空间,在描绘它们时,往往受限于客观的规律,使之表现不能获得突破性的发展。而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进行构思想象时,往往面临着虚构时空的问题。所以,在设计素描训练中,我们经常通过改变视觉常性,利用视觉和心觉来统观事物,统观素描本身的发展过程,从物体和素描实际的暗示中捕捉新颖而充实的意象。比如在训练中,当我们把老人头像的面部以虚构时空的手法描绘为一片干裂的土地时,我们从中就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老人的沧桑、质朴、辛劳。由此,两幅独立的、从表面上看似毫无联系的画面在我们的意识中就巧妙的结合为一体,唤起单独的一幅画面所没有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收到了1+1>2的效果。再如,当我们以自行车为素材进行设计素描命题训练时,在面对实物写生的同时,把它的车轮想象成古代的木构造车轮,从而使拙扑与精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体,传达出比“车”本身更为深刻内涵。所以,设计素描训练的平行蒙太奇思维通过画面的组接,从而产生出了比单独一个画面更多更好的表达效果,即1+1>2。

三、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是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

隐喻蒙太奇在设计素描训练中主要表现为意象造型训练。所谓“意象”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即“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概括起来,“意象”一词表达的是设计艺术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设计素描意象造型训练是创作者客观分析能力和主观感知能力的完美结合。在创作中,通过客观的写实性与主观的抽象性的结合,准确、深入地表达创作者对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和空间的理解、发现,使作品更加情趣化、意境化、深刻化,所以隐喻蒙太奇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其主要特点实际上可概括为:随象写意、形随神变、以形达意。例如:在设计素描创作中,创作者将一位少女的面庞描绘在苹果的“形体”之中,苹果此时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苹果,少女的面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面部,因为此时水果与人物之间拥有了共同的特点:光滑鲜嫩。这个共同的特点使这幅画拥有了象征性的意义,从而变得更为生动、更加耐人寻味。创作者又在苹果上描绘了一只忙于采撷的小蜜蜂更增添了想象的意趣和空间表达的气氛和魅力。这种在同一形体之上完成异质意象的统一表达,满足了视觉传达意象之间“隐喻”的需要,是设计素描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蒙太奇思维方式。

四、心理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是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它往往是有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而且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心理蒙太奇在设计素描训练中主要表现为解构和重构表现训练。审视自然界的物体,他们是由各个部分重复或无序地组合而成,这种结构单位的生产模式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严谨而生动的生命机制,使其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换和以新的模式重组的可能性。当创作者把物象为我们所熟知的形态和构造进行分解和拆卸后,将其基本构件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建构,就可以呈现给欣赏者一个崭新的形态,为欣赏者开启一扇想象之门,每个欣赏者都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一个个分散的独立形从心理上进行“完形”,从而给予作品以不同的释义和更丰富的内涵,实际上欣赏者在“完形”的同时也完成了作品的“再创作”,这正体现出了设计素描心理蒙太奇思维的优势。

五、抒情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是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感情。通常的方法是将意义重大的事件分解成一系列的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与渲染事物的特征。

在设计素描训练中,抒情蒙太奇主要表现为空间构筑练习。造型艺术是以通过视觉感受空间为特征的。空间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空间的二维平面表现;二是空间的三维立体表现;三是空间的四维运动表现;四是空间的散点并置表现。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当我们把一个小物体做放大描绘或对一个大物体的局部做特写描绘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平时不为我们所发觉的新颖、微妙的空间构筑方式,带给我们创意的灵感。例如,当我们正对着鱼的头部进行描绘时,就会得到其与我们头脑中留存的鱼的侧面形象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再如,当我们把一个小海螺做放大描绘时,其螺旋形结构空间的韵律美、形体呈现出的点线面的空间构成之美,定将使我们受到美的感受与感动,从而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六、重复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是将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对比蒙太奇是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重复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在设计素描训练中主要表现为结构分析的能力训练。正如在影视艺术作品一样,这两种蒙太奇手法在设计素描训练中经常是结合运用的。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外在形式的内在规定性。就视觉观察而言,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物象的内部构造;二是艺术作品自身即画面空间的结构安排,我们称之为“形体结构”和“画面构成”,重复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手法在设计素描训练中主要表现为后者。艺术作品自身即画面空间的结构安排是在深入观察、感受甚至洞悉和捕捉物象特有的美感氛围基础上,充分依照对比、重复、比例、和谐、韵律等形式美规律产生出具有明确图形动机的画面结构。在设计素描训练中,通过运用重复蒙太奇手法将会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节奏韵律感,画面整体上统一、和谐,但是往往会缺少变化。所以,它经常与对比蒙太奇手法结合运用,产生出统一而富有变化的艺术作品,如特异构成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