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形象思维;推理思维;综合分析思维;比较思维;空间思维

地理学科是能力因素比较丰富的学科,例如地理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地理思维能力要素很丰富,很齐全,中学生常常使用的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和能力,并以之来解决地理问题是很必要的,也是地理教育的功能所在。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培养了地理思维能够更好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更好地学习好地理学科。因此,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地理教学中最难的内容是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高度抽象,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学生对抽象的地理规律原理感到非常头痛,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材料,使抽象原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那么具体做法是什么呢?我个人在教学过程是这样操作的。第一,可以画简单的示意图,使抽象化为形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只要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的示意图,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判断某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并正在向哪个方向(北或南)移动。第二,动态的图画不出来,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现。因为板图画的是静止的图像,而动态的地理事物变化过程比较难以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这样很直观看到由于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导致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三,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我们学校5月1日后,下午作息时间从2点开始上课改到2点半,从而引导到昼夜长短的变化。再如,在讲工业地域时,联系到晋江企业一镇一品。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对形象的思维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二、推理思维的培养

推理思维就是由因导果,再由果当成因导出另外的果。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和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一般在自然地理部分,我更注重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风的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表分布不均各地受热多少不均近地面受热膨胀上升或冷却收缩下沉产生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不同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不同出现水平气压梯度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反过来逆向推理也可以揭示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周密的逻辑性。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方法,有时候很多地理规律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三、综合分析思维的培养

综合和分析是思维的逆过程。综合是把各地理要素组合起来,对地理表象的整体认识。分析是把地理表象分解各种地理要素。例如,在复习农业区位知识,要从自然区位(包括气候、水位、土壤,生物等)还要从社会经济区位(包括经济基础、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等等)来分析。但是分析区位要素时候,要注意不能过于细微面面俱到表述,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突出整体特征。还要抓住主要的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平时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因素分析强调综合性集成,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

四、比较思维的培养

比较思维在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学习方面非常重要。地理内容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就非常清晰了。比较可以采用很多方式,第一种是类似的比较,就是对象共性较多的比较。例如,英国和日本的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群岛国家。区分出它们的不同点: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季风气候。第二种是相反的比较,例如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比较,再如气旋和反气旋的比较,通过对比使它们的特征更加突出。第三种是排序比较。例如七大洲在面积,平均海拔的排序各不一样。通过比较对比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五、空间思维的培养

地理现象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发生、发展的,因此,空间思维是地理思维的特色之一。很多学生感到地理非常难学,就是因为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欠缺。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做法。第一,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恰当的比喻,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例如,我们可以直接把教室按座位划分经纬度,如面向讲台为北方,纵列为经线,横排为纬线,横排的中间一排为赤道,向前为北纬,向后为南纬,纵列正中间一列为本初子午线,向左为西经,向右为东经。第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如等高线这部分,我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形象展示出山脊,陡崖,鞍部。学生通过模拟现实的观察,完成空间思维的过程。第三,通过画图。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培养学生的读图,画图能力,从而树立其空间思维。当然空间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形象空间思维建立起空间概念,掌握地理规律和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地理素质能力的提升,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裴新生.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00-01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可以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去体会、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数学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教学教学中有许多好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侧重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而忽视必要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有利之处是:

1.借助多媒体给教学提供多种表现手法

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这比以往单靠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来说,明显会增强教学效果。

1.2 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借助多媒体把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初中几何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学生难于感悟、苦于表达,教师难教,然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几何图形通过旋转、折叠、平移等,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化难为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的表现出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在讲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原来我在课堂上又是让学生做道具又是手舞足蹈的把道具旋转来旋转去,讲的我精疲力竭,累的我满头大汗,到头来学生还是含含糊糊的。现在我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整个的旋转过程,以及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对应关系等,让学生很容易观察和理解到。又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原来我通过手画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非常死板,不能动态的发现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几种位置关系。而且在找两圆在不同的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时,也不太好理解。而现在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非常直观形象的观察到两圆在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几种位置关系,使学生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发现两圆之间有这样几种位置关系的思路,学生很容易接受。而在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上的尺子去度量不同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发现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另外,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动画及音响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进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

1.4 借助多媒体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形象也就会生动逼真。计算机手段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及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引入中,我设计插入一段slideshow动画影片《旋转着的正方体》,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联想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思考并画出各种可能的展开图;然后用后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尝试着说出几何体的原型。因有了前面的经验做铺垫,学生很快就想出了答案,从而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2.1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适宜。由于多媒体教学所体现的优点,让很多人误以为它将完全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什么课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教学,其实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来教学的,有些可以由教师讲清楚,由其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在中学数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函数图像问题、定值问题、轨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所以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来端正这一看法,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之成为教学的干扰,应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让它们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显著且无可替代的作用,空间想象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培养空间想象力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想象力从二维到三维的拓展难度也就很大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没办法提供观察的机会时,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教学也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这最主要得益于它能完成许多传统教学中无法完成或很难完成的教学环节,其取得的效果也是师生赞叹不已的。当然,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例如,在学生学习“正方体展开图”这一节时,其实质就是图形在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相互转化,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想象到正方体展开是什么样的,因为在小学生的认知中,体的概念本来就比较薄弱,将体再展开成面的时候,它的思维基本处于混乱无秩序状态。让学生课前准备正方体模具,然后在课堂上体会正方体展开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一种或两种展开过程,可见其效率是很低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引进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去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且还能从多媒体上动态地感受正方体多角度的展开过程,这样也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能在自己操作时得到发展,而且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并且优美的动画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时效性相对提高很多。

《圆的面积》教学片段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128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要拼出来更接近长方形的话,平均分的份数就要越多,要平均分成64份、128份……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动手操作是难以完成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了现实的局限,发展空间观念,还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想。

多媒体技术拓宽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并非用得越多就越好,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也很多教师不注意使用的尺度,经常都是打出题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已经把解题的过程通过多媒体一步步展示出来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不动脑筋就等着看课件的演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有害而无利的,多媒体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

总之,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注重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4

课堂追问,它是指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清弄懂,在已有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问题的“二度提问”。它要求根据师生互动情况,对学生的理答及时做出的点拨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追问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学生思维空白处追问――拓展延伸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还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空白点,巧妙地将其设计成“语言训练点”,在学习思维的空白处引一引,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拓展新的课程资源,延伸学生说的内容。

在学习中要学生用有限的知识水平来描述感恩节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采用追问的手段,描述了更多与节日相关的时间、原因和人物等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巧妙追问下,表达了自己对父母、朋友和老师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在文本缺陷处追问――发挥想象

就初中英语课堂而言,面对教材文本的“缺陷”,学生也容易产生一种想要“填补”或“完善”的思想,使这个教材文本成为一个“完形整体”。这里,教师的追问如同不可或缺的汽车引擎,让学生内心深处固有的那份“内驱力”得到及时的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及时的点燃;追问还使学生将思维进行发散,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不同的见解,接触多维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9B第一单元Reading 课时时,文章描写了火星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给予学生许多的信息。但是文本内容却没有提到火星生活的娱乐活动内容,而这方面的信息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因此,笔者就这方面的“空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T:Boys and girls, we have known a lot about“ Life on Mars”,but we haven’t known anything about entertainment on Mars. What about playing basketball?

S1: We could easily jump too high. Maybe we can score easily and win the match!

T:We could watch wonderful Low-gravity basketball games . Is it amazing? Ss: Yes!

T: And if Iwant to see a film ,must I go to the cinema? S2: Of course not!

T: Why? S3:There are many online theatres. T: That’s great!

通过探寻本课时文本的缺陷处,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深度思维,拓展想象空间,使其主动参与互动,大胆表达想法,从而巩固了学生对本课时《Life on Mars》内容的完整掌握,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学生出现错误处追问――巧妙纠正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发现学生错误隐含的教学价值,适时纠错,通过追问学生的错误进行恰到好处的暗示,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些差错,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认识错误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准确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2 Colour第五课时语法学习时出现的问答情形。

T: At weekends, I prefer doing Yoga to playing basketball. What about you ?

S4: I prefer playing basketball to do Yoga.

T: Oh, you prefer playing basketball to do Yoga .(重读 to do 以示强调引起重视)

S4:Oh, I prefer playing basketbll to doing Yoga.

T: Good. And watchigTV? Going shopping?

S4: I prefer watching TV at home to going shopping.

T : Well done! Maybe girls prefer going shopping to watching TV. (全班同学不禁会心的笑了)

显然,这位学生在第一次使用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回答教师问题时发生了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教师并未直接指出该生的错误回答,而是通过追问的形式对学生的错误给予恰到好处的暗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于是,在教师的第一次追问下,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使用语法的错误,并且及时进行了自我纠正错误。为了进一步检查该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又进行了第二次追问,引导该生谈论自己的周末活动,并再次强调同一句型结构。学生很快就得到了正确的回答,巩固了所学学知识。教师的两次追问不仅使得师生交流顺利进行,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从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在课堂意味处追问――演绎精彩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5

论文摘要:高等数学已成为许多高校非数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它一方面为学生的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一方面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既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保证以更好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笔者对怎样设计高数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铺垫性问题的设计

这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讲新知识前,先提问有联系的旧知识。例如我们讲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时,可提问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公式,再结合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最后得到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又例如在讲“求区间上一元函数的最值”这类问题时,提问有关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的问题。当提出“求区间上的函数最值能否象求函数的极值那样去求”时,就使学生紧紧围绕“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值”问题而积极思考,在教师借助函数图像得出关于“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的几种情况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讲解,提示同学总结出“关于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迁移性问题设计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学习经验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不少数学知识在形式、内容有类似之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问题,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例如我们在讲点的轨迹方程的概念时,即空间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可以先提问平面曲线方程的概念,接着再讲“在二维向量空间推广为三维向量空间后,平面曲线方程的概念也就类似地推广为空间曲面或空间曲线方程”,之后再讲曲面、曲线方程的定义,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就将已获得的知识或方法迁移到未知的知识学习中去了。

3 矛盾式问题设计

矛盾式问题设计是指从问题之间产生矛盾,让学生生疑,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判断推理获得独特的识别能力,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4 趣味性问题设计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枯燥无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的思考。

5 辐射性问题设计

辐射性问题是指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思考问题,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或题目的引申性提问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求半径为a的圆的周长?这类问题,可先利用直角坐标的曲线弧长公式来求,然后也可继续用参数方程形式的曲线弧长公式求解,最后用极坐标的曲线方程形式的弧长公式来求解。

6 反向式问题设计

反向式问题设计就是考虑问题的反面情况或意义,或者把原命题作逆命题的转化。这样有利于探索结果。例如在讲空间解析几何曲面方程的定义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空间解析几何中,任何曲面或曲线都可看作是满足一定几何条件的点的轨迹,用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从而得到曲面方程或曲线方程的概念。现在有一圆柱面,它可被视为已平行于z轴的直线沿着xoy平面上的圆C:x2+y2=a2平动而成的图形,试求该圆柱面的方程。”

分析:在圆柱面上任取一点P(x,y,z),无论在什么位置,它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2+y2=a2,相反地,满足方程的点也都在圆柱面上。可设置问题:如果已知圆柱面的方程为x2+y2=a2,那么圆柱面上的点的坐标是否都满足方程?相反地,满足方程的点是否也都在圆柱面上?“这样采用互逆式的提问,学生会进一步明确曲面与它的方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了曲面方程和曲线方程的定义不容易理解的难题。

7 阶梯式问题设计

阶梯式问题设计是指运用学生已知的知识,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讨论所有的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区间上皆连续这个问题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①由一元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连续性定义能否得到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法则?②由一元函数的复合函数极限法则及连续性定义能否得到复合函数的连续性法则?③一切初等函数是否都是由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及复合得到的?④那么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否皆连续?

这样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8 变题式问题的设计

变题式问题的设计是将原有问题进行改造,使题目精髓渗透到题目中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路上突破原有思维模式,转换思考方向,从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这样通过问题的转换,可以开拓新的探索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教学问题,而常见的“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问法不可取,应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进而提高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空间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6

一、“直读式”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所谓“直读式”地图作业,就是利用给出的地图直接读出来。通过直读式作业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以下是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我的作业是这样设计的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写出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②对主要山脉的走向进行分类。(在两道题中选做一道)

这样的题目设计对于地理知识非常缺乏且又有好的学习地理愿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做对一道地理题;从而获取自信,选做题目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析图式”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析图式就是利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运动、分布规律的地图作业设计形式。用图中的各种符号查找地理事物,仅能解决有什么、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这是读图的低级阶段,而能用地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进行归纳推理,才是读图的高级阶段。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下图是“我国温度带划分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加油!看谁做得好!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A.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① 带,② 带,③ 带,

④ 带,⑤ 带,⑥ 区。

B.写出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

C.我国按温度带划分,有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D.图中温度带③和温度带④的分界线大体是_______,基本上和我国一月的等温线一致。

E.了解你们周边地区和社会在过去发生过哪些气象灾害,造成了哪些危害和损失,人们是怎样防治的?

可见,仅仅会读图,获取图形上的某些表层信息是完全不够的。图形的应用还应该在读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力求找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和处理,得出正确结论,以达到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绘图式”作业――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图的信息负载量很大,它所表达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教科书的语言文字所难以取代的。读图、看图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而填图、绘图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强化空间概念的形成。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图知识后,教师可以当堂或课后布置适量的填图、绘图作业,以帮助学生消化和记忆。例如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幅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示意图,在图上填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画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示意图,首先要观察新疆地区的轮廓特征,大致像一个顺着东北――西南方向斜放着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东南部有缺,像是切去了一角。然后观察“三山”和“两盆”的位置,山脉的走向,盆地面积的大小。三山的位置是:阿尔泰山在北面,天山在中间,昆仑山在南面;两个盆地的位置是:准噶尔盆地在北,塔里木盆地在南。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天山和昆仑山为东西走向。塔里木盆地的面积较大,准噶尔盆地的面积较小。这样的作业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是大有好处的。

四、“综合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综合式是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图表,形成知识体系而提出的地图作业设计形式,它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1.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从不同侧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强调综合读图,可以让学生以地图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图多用指同一幅图,可以综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点。例如有关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应用,像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还有三圈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示意图等内容,其基本原理都可浓缩在一幅看似简单、只由几个箭头及其指向的略图上,它可以变换出多少考点。反之,当此图以多种角度来考查学生时,学生也能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