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例6篇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1-0179-1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明确农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是各级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前,由于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致使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农畜产品疫病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也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1 加强政府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各业、卫生、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农产品安全卫生,农作物种子种苗,农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农产品标签标志,肥料质量,农药兽药安全及使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都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各部门应划清职责,明确目标,协同管理,从偏重管理向管理与技术服务转变。应加大对农业保险项目、科研与检验、农业发展及与贸易有关的项目、运作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投入,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一体化运营,推行HACCP体系认证。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WYO协议的要求,制定本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鼓励通过国际化公平竞争,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2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组织保障。现在市、区都已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室,乡镇一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大公共服务机构。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市区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各级都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农产品生产基地、村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3 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

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备案,重点加大农药、肥料和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频次和抽检数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杜绝不合格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连锁经营、企业直销、技物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供等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选择1―2种适合当地的模式进行推广,构建起放心农资经营网络,提高放心农资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强有力地打压假劣农资生存空间,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农资特别是农药科学使用知识的宣传培训,尤其对禁用农药的名单、限用农药的应用范围、使用技术等要大力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在所有作物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有:六六六(六六粉、林丹粉),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久效磷,磷胺。在蔬菜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包括三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包括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水胺硫磷,乐果,氧化乐果,氟虫腈。

4 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工商、质监、商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配合,积极探索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制度的衔接。工作中,准确把握定位,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能,重点抓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包装和标识,依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开展监督检查。

5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针对监测中心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不够,专业技能不强,特别是掌握高、精、尖检测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难以满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工作长远需要的实际情况。监测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研讨班、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组织检验人员到设备先进、技术能力强的地方学习检测技术和方法,加大对检测人员的能力培训和技术考核力度。

6 积极工作,争取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农业质检机构的职责,是一项公益型、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因此,监测中心在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不断完善、修正 “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做好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振伟.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农村工作通讯,2002年01期.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2

关键词: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05

许昌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心,是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市。无论是粮食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还是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都是非常可观的。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研究发展,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必须。许昌市农产品质量检查检验中心体系建设项目已获得农业部批复,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进行了质量安全的全面检测。

1主要做法与成效

1.1加强组织的领导建设,成立监督检查机制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合理有序进行,首先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分配任务,将督促与监管的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去。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宏观上把握工作的方向以及取得的成效,微观上监督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1.2加大资金与科技的投入力度

许昌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得批复,项目总投资935万元,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81台(套),扩建实验室1441方米。该项目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当中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手段对农产品中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定性量的检测,农业资源中所含氮、磷、水的检测,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状况等。

1.3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会议、宣传栏、科技下乡、知识培训、张贴挂图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这个项目,许昌市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开展各种宣传的活动,例如开展“3 15消费与安全”活动,定期举办关于农产品的讲座,对农品进行培训等活动。做好宣传的工作,使得群众提高质量安全的意识,以便积极配合质检工作的深入开展。

1.4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农产品检测体系是检测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许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实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测体系明确各项标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与指导。监测体系切实将监测工作的任务分配给领导小组的成员,有助于促使领导小组的责任和目标更加明确。

许昌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在以上几个主要做法实施以后取得了很大成效,它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了人民的健康与生命,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这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对许昌农业品牌创建和农业效益增加、推动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目前许昌农产品质检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群众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较低,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得到积极的配合。有时甚至会引起民众的不理解,这就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2.2检测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市县检测体系尚不健全,由于投资规模小,检测设备少,检测能力弱,致使无法达到某些要求,比如难以达到现代市民追求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2.3技术力量不足

技术力量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缺乏,设备不先进等因素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够精准。缺乏充分的技术力量支撑是对农产品质检工作进行的一个挑战。

3加强农产品质检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3.1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标准化基地,使其成为标准和榜样。要建设达到生态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等现代人民要求的基地,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产品生产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2强化监管力度

监管人员要切实负责,监督农产品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尤其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的秩序,促使农产品朝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3.3加强农业执法

政府应该依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的执法力度,打击肆意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守,违法必究,确保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4提供技术支撑

农产品质检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很缺乏,建议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开展技术普及教育培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5建立规章制度

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工作顺利进行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增加民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认同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提供保障。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3

前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支持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农业标准化置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带着相关问题我们深入河池市农业局、河池市质监局、河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江、天峨、大化等县农业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企业(合作社)进行调研,通过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经验介绍,对有关企业(合作社)广泛了解情况,多方面听取意见,探讨对策和措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农业标准化建设基本情况

河池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方的努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农业标准建立从无到有

农业标准的制订与推广工作稳步推进。至2013年底,我市已制订农业地方标准8项,主要有桑蚕生产标准6项,水果生产标准1项,长角辣椒生产标准1项。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出现了较好势头。

1.2 农产品认证成效显著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都建设有1个以上“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99.55万亩,产品51个。其中通过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生产基地27个,面积达96.06万亩;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个品牌食糖,南丹县瑶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南丹巴平米等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40.12万亩,绿色食品年总产量22.3万吨;广西巴马常春藤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火麻、麻籽油、火麻蛋白粉、火麻仁,广西巴马印象生活体验产业有限公司油茶籽、油茶籽油,天峨县布柳泉食品有限公司山茶油分公司的山茶籽、山茶油等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4.88万亩;巴马火麻、龙滩珍珠李、天峨大果山楂、天峨核桃、东兰板栗、罗城山野毛葡萄酒、都安野生葡萄酒等6个产品获得种植业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监管基地面积达32.14万亩;东兰板栗获得集体商标,基地面积达26.35万亩。

2 农业标准化监管服务网络基本构建

2.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保障得到进一步强化。2012年我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做了具体要求和规定。目前,全市139个乡(镇)独立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确定财政全额拨款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562个。

2.2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检测支撑更有保障。市本级和所有县(市、区)及乡(镇)都成立了经过编制部门批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各县(市、区)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并全部落实工作人员。乡(镇)都已经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个乡(镇)安排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全市1497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聘任有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3 监管工作有待提高

一是在农业生产投入品质量控制方面:由于农户分散、农药进货渠道多,监管工作难度大,部分禁用农药仍在使用,农残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二是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方面: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大部分只能做定性分析,能做定量分析的不多,上市产品检测覆盖率不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三是在农产品市场监管方面:市场准入制度未实施,农产品质量鱼龙混珠,优质品卖不出好价钱,挫伤了生产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4 配套措施不够有力

一是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市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基本没有,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二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不理想。近年虽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部分农民思想保守,仍不愿把承包地流转出去,不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5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及对策建议

5.1 认真总结借鉴“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经验和做法,把创建成果延伸应用到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农产品生产企业等农业生产实体,按照五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志、统一销售)和四个100%(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产品l00%商品化处理,100%产品认证)的模式和要求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努力创建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示范基地,以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5.2 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企业扶持带动,强化组织化建设。着力引进、扶持、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品牌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执行落实农业标准化的主要载体。

5.3 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充分认识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在推动农业标准化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产品“三品一标”的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认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一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为认证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强化服务,引导“三品一标”认证。深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宣传发动,为有意向认证的主体参照认证所要求的条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积极为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创造条件。其次,积极为申报主体完成申报材料的编写和修改等提供服务,充分调动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做到应认尽认,提高优势大宗产品的认证率。三是着重抓好长寿特色产品的认证。依托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特色明显的农业产品以及世界知名的长寿品牌,抓好长寿系列产品的认证,将长寿特色产品的认证融入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主动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同时借助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区的建设推动产品的认证和农业标准化工作,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山东邹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9-0354-01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邹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现状

(1)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基地标准化生产。邹城市总面积1 613 km2,总人口114万人,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2个行政村(居)。近年来,邹城市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杀虫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2009年有3家企业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2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2家企业7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家企业45个产品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三品”认证总量达67个;另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3个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新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处、济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处,香城长红枣完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2010年1月5日,邹城市被列入农业部公布的2010年26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市)名单。目前,全市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48个、面积1.61万hm2,其中平阳寺镇食用菌、看庄镇分别被认定为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基地,平阳寺镇生态渔业养殖基地被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6个,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食品认证19个;华源食品公司的“孟子”牌双孢菇、兰谷园艺公司的“孔孟”牌黄金梨被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

(2)加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邹城市农业局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有关农业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力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咨询1 800人次,培训农资经营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人次,对300家(累计)农资网点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了监督检查,完成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抽检样品127份。立案查收农业违法违规案件26起,结案26起。组建了邹城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及农业环境的检验检测,初步形成了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重点基地、重点市场、加工企业自律性检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体系。同时,针对种植业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产品质量难控制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通过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等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低。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偏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使小规模生产的农民不愿花钱购买价格高、见效慢的生物型农药、肥料等投入品。

(2)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脱节严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低,生产操作管理难以统一规范。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销合作关系,造成产销脱节,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无法追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相对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3)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近年来,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真正把政策、制度、要求完全灌输到生产者中去,生产者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检测设施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层次性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雷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经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转化不快。

(5)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邹城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强制认证和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督抽查制度,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监控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手段。对单个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对初级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的监管等还难以有效到位。

3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平台,以提高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

核心,以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为重点,全面建成“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从而构筑山东省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2]。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济人队伍。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台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3]。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努力打造优势品牌。

(3)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邹城市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向种植户发放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记录和质量监控,做到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在全市打造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

(4)深入宣传,强化组织培训。广泛深入宣传,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同时结合邹城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5)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的配置。一是认真规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强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检测快速检测站和产地速测点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

(6)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农业行政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逐步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转变;实现从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的转变。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环节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肥料进行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安全。

4参考文献

[1] 马世民,胡传峰.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河南农业,2001(2):34.

[2] 杨小明.都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植物医生,2010(1):42-44.

[3] 王月勇,王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0(3):36-37.

[4] 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1):49-54.

2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低。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偏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使小规模生产的农民不愿花钱购买价格高、见效慢的生物型农药、肥料等投入品。

(2)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脱节严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低,生产操作管理难以统一规范。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销合作关系,造成产销脱节,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无法追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相对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3)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近年来,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真正把政策、制度、要求完全灌输到生产者中去,生产者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检测设施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层次性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雷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经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转化不快。

(5)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邹城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强制认证和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督抽查制度,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监控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手段。对单个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对初级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的监管等还难以有效到位。

3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平台,以提高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

核心,以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为重点,全面建成“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从而构筑山东省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2]。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济人队伍。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台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3]。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努力打造优势品牌。

(3)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邹城市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向种植户发放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记录和质量监控,做到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在全市打造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

(4)深入宣传,强化组织培训。广泛深入宣传,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同时结合邹城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5)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的配置。一是认真规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强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检测快速检测站和产地速测点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

(6)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农业行政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逐步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转变;实现从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的转变。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环节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肥料进行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安全。

4参考文献

[1] 马世民,胡传峰.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河南农业,2001(2):34.

[2] 杨小明.都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植物医生,2010(1):42-44.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5

关键词: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智联水平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就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业监管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征及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征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保障要从监督管理层面着手实施。农业监管就成为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中,生产监管第一线进行强力威慑及处罚,是农业监管的重要特征。通过严厉监管及处罚能避免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的管理能力[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农业监管是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的基础,兼顾监管职能及宣传教育的职能。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从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行政监管的体系没有完善,一些乡镇农业监管并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及人员,对乡镇的农业综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有着很大影响[2];再有就是农业监管的装配相对落后,对农业监管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很难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一些农产品的监管工作专业性强,在具体的监管工作实施中就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没有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执行,这就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有着很大阻碍。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2.1加强体制改革,实施联合监督

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面,就要从体制改革层面着手,构建联合监管的机制并加以落实,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从具体的措施实施层面来看,就要将监管示范县作为重点,对农业监管的力量进行整合,构建多部门合作和共管的协调机制[3]。农业监管部门对自身的优势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产地准出管理,从多方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强化农业监管队伍的完善建立

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要能从多方面着手,对监管队伍的建立层面充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为实际的监管效率水平提高打下基础。对监管机构办事效率要进行提高,对农业监管监管人员整体培养及培训计划科学制定,能让农业监管人员有训练的场所和机会,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为农业监管的整体效率水平提高打下基础。

2.3加强监管网络的建设

在当前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农业监管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提高监管力度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安全监管的制度过程中,要能指导各类农产品生产者构建完整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及生产档案等体系,构建严格的市场准入考核制度,对质检体系的建设工作实施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际的监管工作进行结合,这就能提高监管的效率水平。

2.4注重考核制度的落实

为提高农业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在考核方面加强,对相应的责任进行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是提高农业监管效率水平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构建科学化的监督考核体系,提高农业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考核机制制定之后,还要能进行落实,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责任进行落实,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可制定激励机制,对监管人员进行鼓励,从多方面重视制度的实施,就能为保障农业监管的效率水平提高。除此之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还要从法律层面进行加强,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质量。

3结语

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对农业监管的力度进行加强,就要从多方面充分重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水平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农业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贾林.加快辽宁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

[2]杨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5(20).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6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施行,使得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里程碑。它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相关的基本制度,提出了原则性、规范性的要求。

平阴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创新机制,强化职能,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条主线,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坚持用产业化引领基地、用标准化管理基地、用科技化装备基地、用市场化培育基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严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高毒高残留及有害农业投入品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 “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县、镇(街道)、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县农业局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每个村确定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在品牌基地、都市农业园区、“三品一标”基地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聘请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覆盖全县各个镇(街道)。

二、加大宣传培训,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农药管理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农药的合理使用尤其重要。

一是举办农药生产经营人员培训班。每年3月份,由县农农业监察大队组织举办农资生产经营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农药鉴别及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是发挥农药经营者的作用。利用农药经营业户多、分散广的优势,把宣传延伸到镇村的每一个角落,并将有关农药生产、使用的技术指导材料发放到经营户手中,向前来购买农药的农民宣传,合理使用农药。

三是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制作展板、发送明白纸、送科技下乡、赠送书籍、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禁(限)用农药目录、种类,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鱼药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鱼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运用,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不断宣传无公害食品知识,提高广大市民农产品安全消费意识,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主攻方向,突出玫瑰、畜牧、林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

一是制(修)定农业地方性技术操作规程35项,并印发到各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坚持农业标准制度与实施相衔接、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原则,按照“统一建立生产记录、统一农业化学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要求,大力推进马铃薯、大白菜、食用菌、中药材、鲜食地瓜、沿黄瓜菜等五大特色品基地建设,推行“农超对接”行动,促进认证“三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顺利进入市场,提高我县农产品竞争力。

三是在全县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配备了速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车辆,加强了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督检验。今年,配合市局完成3次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抽样,累计抽检样本53个,合格率100%;县级抽测194个样本,合格率100%。年初制定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将任务分配到镇(街道),加强辖区内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对上市农产品全程跟踪检测,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截止目前,全县特色品牌基地已建成核心区10处,面积1万亩,示范区10万亩,产地认证面积达34万亩,认证三品面积28.87万亩,累计产品112个,其中无公害84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转换产品22个,地理标志3个。

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配方施肥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民施肥由经验向精准、由定性向定量过渡,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土壤肥力。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7万亩,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10%,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认真落实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凡进入我县域内销售的农药产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备案。各农药生产经营单位需在《济南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平台录入相关产品信息,并把实际产品送农业监察大队申请准入审核,同时提交相应产品的完整包装样品、登记证书、生产批准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对审查合格的产品发放通过电子系统打印的条码及《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书》,对不合格产品提出责令整改。对准入备案的产品实施跟踪监督管理。检查各经营单位经营的农药产品标签、标识、剂型等是否与《市场准入书》内容相符,各农药零售商依据生产企业、批发商的《市场准入书》进货。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取消其农药产品备案资格,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杜绝不合格农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1家批发户上报备案,累计备案农药品种732个。

二是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规范经营主体。深入开展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开展春季农资专项清理活动,利用农资销售旺季,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季节整治。做好禁限用高毒农药清查工作,加大农药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及在低毒农药产品中添加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普遍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农药经营监管制度,确保每个农药经营点都有具体负责人。

三是与经营业户签订《农资专营店质量承诺书》。通过承诺书的签订,把好农药产品的进货质量关,在源头上有效控制质量不合格农药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