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例6篇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1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跃进”以来,环保意识的匮乏、粗犷的发展模式、落后的科技水平,造成全国范围大面积土壤生态遭到破坏,并且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直至21世纪初,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毒地”“镉大米”“癌症村”“砷中毒”等突发性土壤生态破坏公共事件不断曝光,才使得土壤污染防治真正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开始着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大了用于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技术研发及修复工程的资金投入。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晚了30年。

2014年08月25日,新疆环科院技术人员在乌鲁木齐对原新疆烧碱厂污染土地进行土壤取样。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曾指出,土壤污染防治关乎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难度更大,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近年来,从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不断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到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呼之欲出,一张土壤污染防治的大网正在逐渐织就。

土壤修复刻不容缓

我国土壤修复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04年的北京。

位于北京南三环外的宋家庄地区,几十年前是一片化学工业扎堆的地方,化工厂、农药厂、油漆厂集聚。随着时代变迁,工厂早已迁走,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2004年5月,宋家庄地铁5号线工程的三名施工人员在深入地下探井作业时,被污染土壤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三人不同程度中毒并入院治疗……“宋家庄事件”开启了我国污染土壤调查与修复之门。

2005年4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亿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調查,上海在筹备2010年世博会过程中专门成立土壤修复中心,对世博会规划区域内的原工业用地污染土壤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处置。

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首次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土壤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在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令人担忧,从国家层面尽快启动全面土壤修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污染防治路漫漫

与空气污染防治的“立竿见影”不同,土壤污染治理起来更为困难。

相较于欧美40年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有很好的基础积累和技术储备。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说,目前世界上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土壤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是在需要修复的场地现场进行处理的技术。如可渗透性反应墙,这种屏障埋在地下,可以与下渗的污染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修复的目的。污染农田修复、矿山修复、盐碱地修复以原位修复为主;异位修复技术则要将需要修复的土壤等运至其他地方处理。在我国目前占主流的修复技术是异位修复,但其相对较高的成本、能耗以及清挖、转运、处置中产生二次污染风险,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2004年至今,我国成功完成了多处土壤修复工作,如北京红狮涂料厂、沈阳冶炼厂、唐山焦化厂、重庆天原化工厂、杭州红星化工厂等,这些案例为我国土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北京市宋家庄经济适用房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是国内首个土壤修复项目工程实践。宋家庄经济适用房项目用地是原北京化工三厂场地,2005年,北京市国土局及市环保局组织业内著名专家及科研机构对场地土壤进行勘查,摸清了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土壤情况并提出处置方案。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承担了土壤修复工作,第一阶段是对场地内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高温焚烧,焚烧剩余固体部分无害化后作为水泥的添加料再次利用。第二阶段是将受有机物污染较轻的黑色土壤送到房山区“生态岛”进行阻隔填埋。填埋坑的四周和底部采取防渗阻隔,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土壤将会自然降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整个项目前后历时三年完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展起来的固废拆解业,让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成为国内的“电器废弃物拆解之都”。当地从废旧电器中拆出高额财富,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巨大伤痛,土壤中的重金属、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2010年,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工作在路桥启动,有关方面划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修复12500平方米被污染的土地。但由于污染情况复杂,修复过程几经周折,前后近4年才达到预期指标,每亩修复成本高达50万元……

农村土地防治问题涉及到民众餐桌安全,更为人关注,也更为复杂。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估算,目前,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城市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企业行为有所不同,农村土壤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城市河道流出的污水,村民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过量养殖以及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以及小散乱的乡镇企业等。”每修复一亩污染严重的耕地,大约需要花费人民币50万至60万元,修复时间需要10年以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卫平认为,目前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推动土壤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范的转变。据介绍,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和部门已陆续采取多种措施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多方面入手抓管控。在农业方面,各地积极推进化肥、农药持续减量,推广应用肥药减量增效技术与模式,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在工业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重点实施重金属减排,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利用处置规范化;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各地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分类处置新机制,完成村庄非正规垃圾填埋(堆放)场整治等。陈卫平呼吁,下一步还应大力促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涉及的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实现清洁化转型和污染物减排,尽快改变“边污染,边治理”的管理模式。

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速

2016年5月“土十条”后,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前景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土十条”明确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安全利用”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思路,提出到2020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2014年4月,湖南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的170万亩耕地成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的首批试点。三年多来,专家们构建了一整套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控、修复技术及管理体系。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十条”更加强调风险防控,特别是针对农用地提出“对于轻度及中度污染耕地,采用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于重度污染耕地,采用退耕还林还草或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重点研发了植物修复、作物阻控、化学调控、农艺调控等控制和修复技术并投入应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土壤治理经验,我国土壤修复将从异位修复向原位修复过度。“总之,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将是我国土壤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林玉锁说。

有了时间表和“军令状”,從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2017年8月,环保部会同财政部、国土部、农业部、卫计委联合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开始密集进行,多个省份围绕耕地保护的农用地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小散乱的局面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北京建工修复、永清环保、亿利资源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涌现出来,并且走向国际。2009年就开始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永清环保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在技术上覆盖土壤修复全业务领域的公司,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土壤修复企业美国IST公司51%的股权,拥有IST公司创始人詹姆斯·雷辛格、韩国土壤修复专家安洪逸以及国内一流专家罗启仕等一批国际顶尖专家团队,具备了承担国际范围修复项目的实力。30年来因有效治理库布其沙漠赢得世界赞誉的亿利资源集团,也已经从库布其走向内蒙古、新疆、甘肃乃至“一带一路”沿线,从单纯治理荒漠化扩展为土壤修复的“全能选手”。不久前,亿利集团与拥有世界领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荷兰弗家园公司签署并购协议,并宣布在荷兰设立亿利欧洲生态创新中心。

土壤污染防治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环保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尤艳馨曾表示,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亿元,并启动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在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方面,中央财政2017年已安排20亿元支持青海祁连山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该资金主要用于矿山修复治理、土地综合整治与修复、自然植被恢复等。

有资金作保障,还要有法律来规范。经过长久酝酿,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历经半年打磨,2017年12月,草案二审稿提交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在一审稿的基础上,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监测土壤污染重点地块、农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防治土壤污染责任等方面作了完善。林玉锁指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意义尤为重大,它将填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空白,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更有利于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遏制当前土壤环境恶化的趋势。

拉夫运河事件与超级基金法

1978年,家住美国纽约州拉夫运河小区的家庭主妇伊斯·吉布斯偶然从报纸上了解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曾是一个堆满化学废料的大垃圾场。1942年到1953年,胡克化学公司在这里倾倒了2万多吨垃圾,她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患有肝病、癫痫、哮喘和免疫系统紊乱症的儿子病因可能与此有关。她暗中调查发现,社区里流产、死胎、新生儿畸形、成人罹患肿瘤等频发。随后环境监测和调查结果证实了危险性化学物质的存在,当地居民随后获得政府和企业的巨额赔偿……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环保 产业市场 发展趋势

一、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背景

2001-2005年,是中国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空前地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契机。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将在“九五”工作的基础,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解决重点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除了继续推进以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三河(海河、辽河、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一市(北京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及一海(渤海)海域水污染防治为内容的33211工程的实施并力争抓出实效外,还增加了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小浪底库区及其上游和松花江流域等三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以上13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简称为“333211工程”。此外,重点环保城市山“九五”的47个增加为100个。上述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防治:

——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下降10%:

——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淘汰落后的尘产设备与技术;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行清洁尘产: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强化核安全和核辐射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

——重点治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轻工工业的行业污染。

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

——大气污染防治,提倡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

——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45%:

——加强饮用水集中水源地的保护: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加到75%:

——治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电磁辐射污染。

3.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一批部级生态保护区和自然资源开发重点监管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

4.农村环境保护: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控制白色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

——防止农作物污染。

5.海洋环境保护:

——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控制陆源污染和近海养殖污染:

——保护海岸带和海洋的动物生态系统:

——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可以预见,“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将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进入更为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展望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将向更为广泛的范围扩展,市场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地增长。除了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市场外,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有机食品与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环境服务业等领域,都蕴涵着极大的市场机遇。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使环境保护投入达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以上。估计总体投入将达到7000亿元水平,其投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治理:

重点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工业废水的治理。全国各重点城市将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000万吨/日,估计治理总投资约需1000亿元(不含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工业废水治理约需投入1500亿元。合计约为2500亿元。

2.大气污染治理:

治理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约需投入1000亿元。其中,火电厂脱硫约550亿元,工业窑炉脱硫约150亿元,民用锅炉脱硫约300亿元。控制机动车尾气、控制烟尘排放等约需投入2000亿元。合计约为3000亿元。

3.固体废物污染治理:

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约需投入500亿元。其中,垃圾焚烧厂约需投入250亿元,垃圾填埋场约需投入200亿元,垃圾堆肥场约需投入50亿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约需投入200亿元。废弃资源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约需投入200亿元。合计约为900亿元。

4. 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县和治理水土流失及矿山复垦等,合计约需投入500亿元。

5.环境服务业:

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科研开发、环境咨询等能力建设,约需投入100亿元。

6.有机食品、绿色产品和低公害产品:

这方面的投入,主要由企业依据市场进行。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可望保持15%的增长速度。环保产业的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制造业产值将达到600亿元,环境工程将达到500亿元,环境服务业将达到400亿元。

三、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需求

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以方面。

1.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在前述的重点工业行业内,工业废水治理的主要问题是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因而需要:高效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催化氧化技术、高效除油技术、高效脱色技术、湿法焚烧技术、循环冷却水和冲洗水的回用处理技术等。

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为了适应大规模地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需要适宜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要求:投资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电耗低、污泥处理简易、操作维护简单的实用技术。

根据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环境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应具备较高的脱氮除磷能力。为了适应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需要,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水平,需要高效污水消毒技术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3.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需要脱氮除磷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及高效过滤技术。

4.河流、湖泊的污染防治技术: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要实行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建设100个环保城市,要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因而,城市的河流、湖泊的污染治理将产生很大的市场需求。这方面的技术需求主要有:有效菌技术、净化船技术、水体人工净化技术、氧化塘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5.二氧化硫与烟尘治理技术:

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工业窑炉脱硫技术,可扑集细微粒子的高效除尘技术等。

6.清洁能源技术:

洁净煤生产技术、水煤浆制备技术、燃气锅炉、电加热锅炉、热水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

7.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

三元催化净化器等技术。

8.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焚烧及发电及尾气净化技术和设备 垃圾制复合肥技术和设备,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设备,垃圾分拣技术和成套设备等。

9.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

废液处理技术,废弃原材料处置与再利用技术等。

1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废建材、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废渣 废玻璃、废橡胶、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与装备。

11.物理污染防治技术:

噪声治理技术与隔音、吸音材料,减震技术,防治电磁辐射材料,核材料处置技术等。

1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制造技术,濒临物种繁育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

13.有机食品、生态农业技术:

无公害蔬菜、粮食工厂化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天然食品的加工技术,天然食品、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和设备。

14.环境监测技术:

水(COD、BOD、TOC、pH、DO、ORP)、大气(SOx、NOx、COx)的各类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和自动化监控系统,检测数据的处理、传输的网络技术。

15.环境咨询技术:

ISO—14000,环境影响评价,绿色认证,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技术。

16、环境工程咨询技术:

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概念设计,工程咨询,技术咨询,招投标咨询等。

17.环境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采集、分析和技术,因特网技术等。 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1.广泛地拓宽产业领域,向广义环保产业(也称:循环经济、静脉产业、泛环保产业等)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环保产业即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使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是拉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尘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任重道远。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保产业中服务于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环保工业和环境工程业,发展强劲、增长迅速,如日中天,仍然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

现状下的环境污染治理业正在处于市场整合阶段,市场竞争和科技竞争的结果,将改变目前的产业格局,改变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规模小、生产力过于分散的不利发展的局面,并增强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3.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一旦更新概念,必将成长为产业巨人。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起步较早,目前发展广泛,并构成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力量。但是,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在我国的兴起,更多的成分是经济水平落后和资源市场的利益驱动。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不同。

概念的不同,将导致效果的差异,其实质就在于“环保意念”。陈旧、落后的观念,无法产生先进的生产力,也不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以先进的思想,指导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的发展,这将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并壮大中国的环境保护产业。

4.环境服务业将与环保产业中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并将迅速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力量。由于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进作用,环保产业也必,须做到结构合理,其各行各业也应协调发展。我国正处于新老体制交会阶段,改革的动力,必将支持第三方机构的涌现,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显示其极其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1)环境服务业中的环境监测业,必将朝着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不可忽视,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环境服务业中的环境咨询业,发展前景极其光明。其覆盖范围包括:环境认证咨询、环境管理咨询、环境技术咨询和环境工程咨询等多个方面。

——绿色认证系统(1SO-14000、环境标志、绿色食品等)将以环保的理念规范全社会的生产、生活行为并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实现“国际接轨”。

——环境管理咨询将冲破局限,渗透我国政府各个经济管理部门,更将支持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管理咨询主要影响政府的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和标准。

——环境技术咨询直接服务于政府和企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急待加强。

——环境工程咨询对于改革我国环境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水平,有根本作用。

(3)环境服务业中的环境信息业,是支持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研发机构科研、服务机构开展业务,以及公众环境教育的基础,必须积极扶植发展。

5.生态环境保护业、环保产品营销业和低公害产品制造业不发展的现状,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的发展而形成较大的发展势头,并逐渐使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趋向完善与合理。 五、实行科技创新战略,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实现大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构成市场推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的力度,资金的投入力度及其融资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支持,环保企业的自身建设与市场化的自我完善。

中国的环保产业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环保产业不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九十年代起,尤其是九十年代的中期开始,中国环保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究其原因,则是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力度有了极大的加强。而这一段时间,中国环保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原因则是政府的资金投入的力度有限,及其融资存在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展望本世纪初期,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力度无疑必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也必然改革,涉及环保产业的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这就为中国的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发展条件。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我国加入WTO以后,环保产业的市场竞争,将转化为高科技的竞争,质量和技术的竞争,资本与实力的竞争和信息与服务的竞争。这些,将成为新时期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必须自觉地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使中国的环保产业朝着高新科技产业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我国的环保产业不具备从事这种市场竞争的能力,则不能取得这场市场竞争的胜利。那么,即将发展起来的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就要丢失,大好的发展机会就会丧失。

如何形成现代市场竞争能力,如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并具有活力,怎样把企业做大并实现永续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和各个环保企业发展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首要大事。环保产业及其环保企业必须实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惟有实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才能促使我国环保产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才能使我们在严酷的环保产业市场国际竞争面前,保持地位,力争领先,处于不败之地。

环保产业及其环保企业如何实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的标志是什么?概括起来,应达到以下能力:

1. 以“更新、更高和更强”作为中国环保产业及其环保企业的不懈追求;

2.拥有领先的技术或产品,且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及产业化能力;

4.拥有必要的技术储备,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并了解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推出新产品;

5.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保持持续发展的条件;

6.拥有较好的技术队伍、营销队伍和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

7.与行业和政府以及国内外著名技术研发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现状 治理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scale expands rapidly, the polluting companies originally located in the urban area were moved from the city center,left a large number of contaminated sites.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and suggests that through the "six system construction",strengthen 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ite, and repair.

【Key words】 contaminated site current situation remediation countermeasures

对污染场地先修复再进行开发利用已经在国际上成为共识。西方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起步较早,一些修复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我国在近年因污染场地急性中毒事件凸发而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污染场地的修复正处于起步和试验示范阶段。

1 污染场地的修复现状

1.1 国内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

2004年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施工工人中毒事件,成为了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开始,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将污染土壤抓出运走并进行焚烧处理。之后,北京又完成了化工三厂、红狮涂料厂、焦化厂(南区)、染料厂等污染地块的修复。上海专门成立了土壤修复中心,对世博会规划区域内搬迁企业污染土地进行修复处置。重庆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后,开展了土壤污染风险定性评估和治理修复。浙江、沈阳、武汉等地也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试点。

1.2 无锡市在土壤修复上的探索与实践

无锡市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较早,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无锡市成立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多部门组成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政府环境人制度,由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统一实施修复。目前,已完成三个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原惠山农药厂地块采用化学洗脱和异位填满等处理技术,对轻度污染土壤实行原位翻耕后添加有机料进行挥发和降解,然后绿化修复;对重污染土壤,全部深挖运到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该修复成果,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和江苏省环保厅的认可。帝斯曼柠檬酸有限公司土壤修复工程采用的是美国犹他大学的专利技术,主要使用生物通风的技术,通过投加营养物质和提供氧源,用微生物对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加强降解;同时采用淋洗的技术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无锡市原胡埭电镀厂地块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采用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的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和固化稳定技术,对重度污染土壤采用淋洗修复技术,利用淋洗液使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土壤清洗干净后,再处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或废液;对轻度污染土壤采用固化稳定技术,利用固化剂、稳定化剂,将污染物固定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阻止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除已完成的三个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外,无锡市还计划对原无锡钢铁厂和原无锡焦化厂地块进行土壤修复。

2 在土壤修复上面临的主要挑战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土壤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但是,我国土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是空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完善。没有关于污染场地和污染土壤的专门法规,在场地污染责任追究、场地污染监控、污染场地无害化再利用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污染场地的管理非常薄弱。《环境保护法》对污染场地和污染土壤的要求不足,没有建立针对性的管理规章,缺乏具体措施要求。

(2)土壤修复标准及技术规程缺失。缺乏污染控制方面的标准;没有污染场地的分类和分级控制标准;监测、修复、验收等方面缺乏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

(3)场地污染监测体系不完善。缺少专门管理污染场地的机构和人员,导致污染场地现状的基础数据严重缺乏,对污染场地的种类、数量、污染程度、扩散范围缺乏基本的了解,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了解程度也非常有限。

(4)污染场地责任主体不明。很多污染场地无人治理、无人问津。我国污染场地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50多前的时期,当时多数工厂建在城市周边地区。时至今日,这些工厂有的成了股份制企业,有的则转成了民营企业,还有的已经倒闭,在所有制经历变更的状况下已难以追查污染责任。

(5)没有稳定的修复资金来源渠道。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政策在污染场地修复管理方面的缺失,我们既无法向污染责任者追讨修复费用,也无法向修复收益者索取修复报酬。目前的修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但此种资金筹措模式只能作为个案,而不能推广到所有需要修复的污染场地。无锡市也尝试过由污染场地修复收益者支付修复费用,即污染场地修复完成后,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直接将修复成本算入土地拍卖成本中,但受制于目前的招拍挂制度,该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6)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薄弱。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设备开发和工程实施方面起步较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修复技术和修复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3 建议和结论

(1)构建场地污染修复监管体系。各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形成监管合力。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根据工业布局调整,及时向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通报工业企业搬迁和关停并转情况;环保部门要把工业企业原址场地污染状况调查纳入污染普查的重要内容,建立监测网络,完善监管机制,为分类管理、科学处置奠定基础;国土、建设、规划、环保部门,要严把工业企业原址开发利用审批关。

(2)建设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应从人体摄取污染物的途径及机理、污染物对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剂量、污染场地背景资料、污染状况、毒性评估、污染风险估算等方面对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计算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污染修复限值,从而为建立相关修复标准提供依据。

(3)建立健全场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我国场地污染防治立法,一是制定专门的场地污染防治法,着重解决场地污染的整治问题;二是修改完善现行不适应场地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针对场地污染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污染防治单行法。

(4)制订场地污染修复标准体系。将场地污染修复和土地再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根据土地的未来用途确定土地整治和修复的目标,建立适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修复标准。地方政府可依据当地污染影响的实际情况,和施行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加强污染场地管理。

(5)建立场地污染修复资金筹措体系。筹措体系应当包括土壤污染修复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相关的各项规则。资金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污染责任者和修复受益者。可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的经验,建立由政府监管的“场地污染修复基金”,资金来源可包括收取污染排放税、政府常规拨款、从污染责任者追讨的修复和管理费用、罚款、利息及其他投资收入等。对于目前无法确定污染责任而又亟需修复的土地,可尝试修复收益者出资的方式,即将污染修复成本包括在土地出让金中。

(6)研发建立场地修复技术支撑体系。因国内的污染状况较为复杂,实践证明,通过简单引进国外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污染场地的修复。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污染现状,针对不同污染类型和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修复技术集成,从而研发建立适用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为各地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谢剑,李发生.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研究报告,2010年9月.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4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省领导对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十分关注,多次听取省环保局的专题汇报,了解技术试点情况。年初,苏增添副省长在*日报刊登的《零排放让养殖业华丽变脸》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省环保局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推广面。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去年7月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现场会以来的试点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阶段推广工作,重点是在闽江、九龙江流域污染较重的地区先行推广。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省畜禽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初步统计,20*年全省共出栏生猪2373万头。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逐步成为我省一些地方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经成为我省一些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1.畜禽养殖污染是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难点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我省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有效进展,水质持续改善。但是,流域的环境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在总体水质改善的同时,个别省控断面依然超标,水质有所下降;二、三级小流域水质达标率低,污染还很严重;部分饮用水源地水质出现超标现象等。原因之一是由于流域河段污染呈现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并存的状况,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点多面广,污染比重大。据统计测算,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0%以上。原因之二是尽管已开展了多年的整治,但有的地方养殖业污染整治进展与目标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如,南平市虽然督促禁建区内的143家规模养殖场全部进行治理,但到20*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仅为53.3%,明显低于全省平均76.2%的治理率,与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原因之三是一些养殖场虽已建设治理设施,但处理能力不足、管理不善,污水超标排放甚至偷排漏排。此外,由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使得治理后的畜禽养殖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污染减排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将其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要求必须确保完成。根据全国的普遍情况,国家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列为污染减排的重点。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特别是随着污染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生活污染治理率将持续提高,养殖污染对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制约将更加凸显的状况,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作为我省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求按期完成。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解决养殖业污染难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引进“零排放”养猪技术,去年开展试点、今天又开会进一步推广的目的所在。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保任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所产生的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受到威胁,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问题还未有效解决,特别是畜禽养殖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要求,制定实施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把以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各地要坚持以地定畜,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支持畜禽粪便产业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

二、通过论证和试点,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已具备在我省进一步推广的条件

几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治理设施,同时积极探讨养殖污染集中治理途径,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应用为纽带,推广养殖场和种植业相结合技术,推行“猪—沼—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养殖技术,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的生态型或环保型畜禽养殖模式。这些都对我省进一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正如刚才提到的,有的养殖场虽然建了处理设施,但由于技术问题或管理不到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有的由于土地消纳面积有限,部分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一些典型并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型养殖模式还未得到充分的应用;有的技术或工艺治理成本过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有的适用范围有限,只适合大规模饲养。这些治理技术虽各有优势,但都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是我局牵头组织并促成的中日环保国际合作项目,于20*年“9.8”贸洽会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20*年贸洽会正式签约,并由日本洛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省环保产业协会和莆田永明生物机械有限公司三家联合成立了*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推广事宜。省领导对这一技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去年“9·8”期间,叶双渝副省长专门会见了该项目的中、日双方代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所有引进项目中最好的。

鉴于该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新技术,考虑到在我省是否适用、引进的发酵菌种的生物安全等问题,我局始终本着科学严谨、积极稳妥的态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赴日本实地考察。由我带队实地考察了日本鹿儿岛、熊本两地推广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的养猪企业,并与鹿儿岛县农政部畜产课政府官员和当地养猪协会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与零排放养猪技术的研发生产单位-日本洛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洛东酵素有限公司高层人员进行了会谈,重点了解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原理与菌种作用机理、在日本国内的推广情况、日本当地政府和养猪企业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评价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日方还提供了允许该酵素“在日本国内销售”、“对输出没有限制”的登记注册证明,并对该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该技术在日本已有十几年的应用,是成熟也是可行的,可以因地制宜在我省推广。

其次,取得国内相关资质。我们要求并协助*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取得了国内相关部门的认证、许可。一是该技术所使用的核心产品洛东酵素(微生态制剂)已取得农业部进口许可证(〔20*〕外饲准字178号),所使用菌种也属于农业部公布的可直接饲喂动物的范围。二是经我局推荐,今年2月该技术被列为我国环保领域推广技术的最高类别-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a类,在全国予以推广。三是对猪肉的品质和垫料的安全进行了检测。如,经省分析测试中心检验,15家试点猪场的猪肉都达到了国家无公害食品猪肉(ny5029-2001)和分割鲜、冻猪瘦肉(gb9959.2-2001)标准;经省中心检验所检验,猪舍垫料中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gb18877-2002)标准要求,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另外,还通过了产品的经皮和经口毒性测试、产品的有害菌监测、环境监测等。

第三,开展试点工作。我们在*、厦门、莆田、三明等地选择了15家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积极性高的养殖场开展了试点,并严格实行挂牌管理。前阶段的试点实践证明,该技术既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场界恶臭符合国家标准,又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猪肉品质,是一种安全、经济、实用,既能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又能实现污染减排减排目标,且能增加养殖企业经济效益的“三赢”的养猪技术新模式。由于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东、江苏、黑龙江等省在组织到我省进行考察后,也陆续推广了该技术。

第四,组织技术评审。去年12月,我们邀请包括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养殖学会秘书长等权威专家在内的环保、养猪、生物、农牧、土肥等方面的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使用的垫料中的微生物将猪粪尿降解、消化,使废物减量化并资源化,实现了清洁生产,猪舍无粪尿和污水外排;在养猪饲料中添加洛东酵素,使生猪体内建立了良好的微生态平衡,提高了生猪对饲料的吸收率,增强了生猪的抗病能力,减少了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品质,能生产出无公害猪肉;与传统养猪方法相比,具有占用土地少、投资成本小、饲养成本低、猪肉品质好、垫料可作有机肥料、无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等优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适用于大、中、小型养猪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五,落实生产基地。在我局的要求下,目前洛东公司加紧技术攻关和人员培训,加快与日方合作办厂的步伐,工厂的选址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主要设备的采购正在进行中,进一步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基本成熟。

三、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推广工作

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工作,是我省治理养殖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的具体体现,也是省环保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海西建设做贡献的具体行动。前不久,我们把在闽江、九龙江流域推广应用该技术列入申报国家流域环境管理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另外,还将其列入即将出台的《*省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名录》,作为发展、壮大我省环保产业的重要技术之一。之所以选择在闽江、九龙江流域先行推广,其目的就是要为该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数据。刚才,已就推广工作作了部署,我再重点强调几点:

1.要加强工作指导,对该技术的推广予以政策倾斜。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养殖业污染整治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流域环境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严格执法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尽快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养殖业整治目标任务。在强化养殖业整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的技术支撑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不断扩大推广范围。同时,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对采用“零排放”养猪技术的养殖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大力扶持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采用该技术的养殖企业,要加快对其养殖场建设的环保审批,简化环评程序,环评报告表能行的,就不要求做环评报告书;在环评费用上,要协调环评单位给予减半收费。对过去省局拨付给试点单位的补助经费,各地要尽快下拨、落实到位,同时也要从本级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适当经费予以支持。

2.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联动推广的合力。各级环保、农业(畜牧)、财政部门要在原有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各自职责,继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工作。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该技术的典型宣传,采取邀请媒体上门采访、定期回访的形式,宣传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扩大影响面,辐射周边的养殖户,以点促面、以老带新。近期,省环保局将根据省领导要求,会同省农业厅、财政厅等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快推广工作的意见,在给予刚才提到的政策倾斜的同时,还将在一些方面进行探讨。比如,针对该技术具有的“无污染、零排放”的优势,考虑是否可以在应用该技术的前提下,允许禁建区划定前已建、本应搬迁的养殖场生存发展;另外,考虑是否可以减免养殖场应依法缴纳的排污费等等。

3.要按标准建设,按规范管理。我们之所以要对试点和推广单位实行挂牌管理,其目的就在于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技术区别与其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各试点推广单位要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规范操作,确保技术“有创新”、模式“不走样”,真正发挥该技术的优势。要尽快筹措资金,用好政府部门补助,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并及时报告进展情况。今年,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环保局重点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等方面的污染防治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省环保局还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未按要求进行管理的企业予以摘牌处理,并对其中取得省污染防治资金补助的,收回补助资金。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5

随着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http://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规划、管理和技术落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科学防治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阳市畜禽养殖业的现状

(一)我市畜禽养殖规模和污染现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安阳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527个,其中:猪234个,牛59个,羊20个,家禽212个。其中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目前,安阳市养殖污染的现状是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二)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由于多种原因,我市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WWW.133229.CO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们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因此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二、养殖场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先后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防治原则。而国家环保总局同年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则提出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厂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储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安阳市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工作非常的重视,经过近些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不足,投资不尽合理。第二、治理工艺及技术系统化考虑不足。第三、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第四、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治污减排主要技术方法以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加强监管促进养殖业规范发展

依据国家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颁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制定禁养区、限养区,建立产、排污监测机制,强化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监督管理,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审批的必备条件加以审核,环保不过关不允许投入运行;对原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要进行改造,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业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三)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安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第二、粪便处理工艺。需要有指定的专用粪便堆放场所堆放场所应符合蒸发强烈、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改变用水冲粪的方法实行干清粪工艺。

第三、养殖场污水处理。要求养殖场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在畜舍外建造分级污水井,用于接纳畜舍内排出来的污水。

第四、粪便的发酵与还田技术。要求畜禽排泄的粪便集中堆积到贮粪场堆肥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五、粪便生产沼气。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沼液可以直接肥田,形成养殖、能源与种植紧密结合的粪便处理、利用模式。

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范文6

11月18日晚,几辆重型卡车在“制服人墙”的保护下频繁进出毗邻北京南五环的北京焦化厂场地土壤修复现场,车上载着全部是发黄的渣土,除了尘土飞扬,还能间断性地闻到股烧胶皮的味道,让人有些作呕。一墙之隔的建工双合家园的547户居民为此到环保局上访。“居民闻到的气味主要是焦化厂土壤污染修复的味道。”北京市环保局调查的结果证明,这些气体主要是通过烟囱排放、挖掘运输逸散以及污染土壤治理车间的挥发。

北京焦化厂,2006年正式停产,如今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地块。长达50余年的焦炭和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扩散迁移至原厂房内部及地下,该地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自2007年起,对该场地的风险评价调查纳入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并逐步实施。之后,修复建设方案用了4年才通过专家评审。2013年5月开始启动修复。该修复项目负责人张景鑫对媒体表示,焦化厂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独立炼焦化工企业地下污染治理项目。“焦化厂污染土壤修复规模创国内新高,困难包括厂区面积大、污染范围广、污染土方量大、治理工期短、周边环境复杂等,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尤其重要。”

评价报告显示,污染土壤约153万立方米,污染物不同程度分布在表层土至地下18米深,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苯系物和萘,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已经超过人体正常的可接受水平,存在危害人体健康风险。

“修复方在现场修建了5个5000平方米的膜结构大棚,说是为了避免土壤预处理过程中有害气体溢出对空气产生较大污染。”到过现场的居民引述修复方的解释,“污染土壤在密闭车间内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工作,并对挥发出的有害气体采用活性炭吸附。”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环保示范工程,却给居民、环保局、施工方等带来了无穷困扰。

双合家园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区,总户数7160户。当晚,一位居民向记者反映说,“我看过环评书,这种焚烧处理危险废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且不能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处理,要异地处理。”污染土壤被清挖和搅动过程中,一些污染物已开始挥发,而升温加热过程又加速了多种污染物释放,整个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有污染物的二次产生与排放,异味只是表征之一。

然而,国内尚无成功案例可循,施工联合单位首次承接大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挥发到空气中产生的异味,引起了周边小区居民的持续抵制,由此项目不得不采取间歇式施工。但因为针对污染物的细化监测标准缺失,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物质无从评判,几方又各执一词。环保部门认为无从判定、很难监管。一位接待过居民的北京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自今年5月,该项目多次被责令停工。停工只是为了满足居民诉求,同时要求施工方组织修改相应的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异味扰民问题。但具体减少到何种程度,还无法量化。

截稿前,网名为“毒气难民”的居民称,“有些邻居已经承受不住气味,搬出了小区。”

据悉,该场地采用的是一种热脱附技术,即通过对土壤物理加热、升温方式,让污染物挥发并与土壤分离,释放出的污染物再采取活性炭等集气吸附、统一收集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这种全自动污染土壤热脱附系统,属于首战并无经验可借鉴。多位土壤修复专家却不怎么认同。“热脱附技术曾在国际上广泛应用过一个阶段,技术较成熟,但缺陷也比较明显,施工过程管控难度高,成本相对较高,属于国际上逐步被淡出的技术。”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国外目前转向原位修复的微生物降解法等技术的应用,但耗时较长。今年5月环保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对热脱附技术评价为,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9.98%以上;缺点是能耗大、成本高,对处理土壤的粒径和含水量有一定要求,且尾气回收难度高,处理时会产生更多尾气或危害更大的污染物,容易产生致癌物二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