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例6篇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 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2003 年SARS爆发流行、2008 年汶川地震及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车祸、窒息、溺水等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 筹备阶段

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6个月。

培训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1.1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按内科、外科系列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急救流程。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

1.2 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

1.3 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

1.4 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

1.5 制作急救流程图,急救知识多媒体课件。

2 培训内容

2.1 急救知识培训

2.1.1 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后包(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2.1.2 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

2.1.3 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

2.1.4 大出血、意识状态。

分类: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

2.2 常用急救知识培训

常用急救药品剂量、作用及用途。病情观察要点、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测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培训。

2.3 内科急救知识培训

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癔病急救法、癫痫急救法、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

2.4 外科急救知识培训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骨折救护、搬运、溺水急救、中暑急救、眼异物处理、咽喉异物处理等。

2.5 器械使用培训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

2.6 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

2.7 心理疏导培训

护理人员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但要承担急救、护理任务,在需要时、必要时还要承担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还有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

2.8 组织能力培训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组织分流运送。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护理部合理安排学习程序,每项学习内容重复学习两次,避免因值班等原因错过学习。

操作示范:设操作室,备模拟人、急救物品。每项操作专人负责示范、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随时学习。

模拟急救:个人急救模拟、配合急救模拟:设置急救情景:骨折、猝死、溺水等,按急救流程个人急救或多人配合施救。

4 考核

4.1 口试

护理部人员及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下科室随机提问急救知识,及时给与指导。

4.1 笔试

理论考试,考核急救原则、急救知识、设置病例考核病例分析、急救程序。

4.2 操作考核

逐项考核操作项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吸痰、止血、包扎等。

4.3 应急能力考核

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进行个人模拟急救考核。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 完善补充

5.1 根据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5.2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6 结果

6.1 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6.2 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 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

6.3 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

6.4 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 讨论

7.1 重视个体差异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2 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165.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2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建议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列入科普工作计划,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的普及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方案,教育部门把急救知识编入教材,卫生部门提供师资力量和组织培训,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财政部门安排资金等。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急救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的紧急情况,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3.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合力,实现规模化培训。利用乡、社区急救资源,发挥医药人员的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急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急救知R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实施急救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建议教育、住建、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职业培训内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4.建立和培养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确定重点培训对象警察、列车员、船员、消防员、教师、出租车司机、民航宾馆服务人员等。由于上述人员遇到突发危重伤病员的机会较多,所以对此人群重点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第一救助人”培训制度,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纲要和2005年最新国际指南,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方法、外伤现场急救四大基本技术,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

5.学校开设急救课。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急救常识、简单伤口处理、校园急症救护、校园意外伤害救护、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

6.加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支持和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3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4

因此领导高度重视,做好统筹安排,制定培训计划,并在红会办公室全体人员和全区救护师资的共同努力下,提前高质量完成了市红会下达的年度救护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一进社区,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7988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50.3%;二进乡村,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3652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23%;三进学校,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2370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14.9%;四进机关,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473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3%,五是进企事业单位,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1392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8.8%。

一、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我区红十字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讲授不同的应急救护知识,为群众带去了简单易懂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提高了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对企业职工、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等以中青年为主的群体对,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知识需求量较大,培训中突出这方面内容的讲解和操作,对社区内中老年居民、中小学生等群体,重点放在创伤救护、意外伤害处理等方面,如:止血包扎、火灾、电击等意外伤害的防范处置,中老年人中风、猝死的防范及救护,呼吸道梗塞急救等。

二、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工作。为确保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时间事件时,群众不至于手忙脚乱,能迅速有效的应对。我区红十字会深入各个乡镇社区,由我们注册的救护师资不定时开展每期两天的初级救护知识培训,每期救护培训结束后,我们队每一名学员进行测试,对应急救护知识掌握较好学员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

三、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宣传。一是结合重大节日进行主题宣传。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上下联动,开展“五·八”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利用其它主题活动宣传。利用以“弘扬新时代红十字精神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纳凉晚会开展文艺汇演宣传红十字精神、应急救护知识等内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紧紧围绕心肺复苏、气道梗阻、创伤急救、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开展,提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现场应急救护处理能力,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为掌握技能较好的老师发红十字救护员证,以便及时开展现场救护,为师生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三是利用主流媒体深入宣传。2018年,区红十字会利用各级媒体平台,宣传红十字工作,传播红十字精神,四是发动志愿者进行上街宣传。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上街宣传新法及红十字会主要业务工作。五是通过举办应急救护技能比赛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通过比赛促进群众了解红十字会是做什么的及应急救护的知识。让更多的群众知道红十字精神,了解红十字会的业务工作,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之中,为进步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长效机制。一是企业应急救护培训机制。二是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三是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五、建立救护培训基地(平台)。利用社区红十字“三合一”工作站、村“会员之家”等平台,成校救护培训基地、成校红十字学堂、红十字宣教基地等救护培训基地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存在不足:

1.救护培训师资较为薄弱,我区没有一级救护培训师资,常参与救护培训工作的二级救护培训师资也较为短缺。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救意识逐步增强。加强社区紧急事件的救护与处理,保持健康,已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急症患者在发病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减少残废率和死亡率,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急救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使社区急救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于2008年7~9月对通辽市四个社区300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入户的方法,分层次抽取通辽市四个社区公众300人,其中男152人、女148人;年龄18~6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4人,高中或中专112人,初中及以下24人;职业:工人48人,干部92人,职员89人,学生36人,其他35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内容分3个部分。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健康状况与家庭成员情况;对急救护理的认知情况;对急救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问卷采取现场发放调查,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发出问卷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对急救护理的认知情况

2.1.1 对急救护理的了解程度 对急救知识不了解的为213人占71%,76人基本了解占25.3%,11人完全了解占3.7%;未接受过院前急救的267人占89%,接受过1次的4122人占7.3%,2次或以上的11人占3.7%。调查对象中35%的人表示不知道120电话号码的用途。

2.1.2 现有急救知识的来源 对于现有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有45.3%的人来自平时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或新闻报道,18%的人来自对相关书籍的自学,36.7%来自报刊杂志。

2.2 对急救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

2.2.1 学习需求 认为学习院前急救作用不大的人占16.3%,83.7%的人认为非常有用; 对于开设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班,81%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13.7%的人认为可有可无,5.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学习。

2.2.2 期望学习急救知识的内容 能正确判断常见病情及伤势的占66.3%,了解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占89%,了解止血技术,能清理和包扎一般伤口的占85%,了解骨折固定技术的占61%,了解常见伤病员的搬运占83%,了解生命体征的监测占87%,了解急性中毒处理的占76%。

2.2.3 学习方式 期望所在社区开展急救护理保健服务,建立宣传栏的占62%;期望社区开展急救培训的占84%;对于培训的频率,32%的人认为1个月,28%的人认为3个月,33%的人认为6个月,7%的人认为12个月。

3 讨论

社区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初环节,也是生存链的第一环,有文献报道,1 088例院前及急诊科死亡病例中,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3]。要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依靠全民参与[4]。因此,提高我国社区公众的急救知识显得十分紧迫、重要。甚至有调查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5]。本次调查发现对急救知识不了解的人群占大多数,且81%公众表示非常有必要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可见社区公众对急救知识存在主观需求。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知识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和相关的急救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社区公众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具有较高价值。

当然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和相关的急救技能[6],以更好的实现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武,冯旭明,田方,等.深圳市区域性急救医疗网络体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390-392.

[2] 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急诊患者家属院外急救知识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3):64-66.

[3] 褚沛,张翠杰,李海,等.1088例院前及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32-34.

[4] 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19(13):72-73.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1-02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患者在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由于院前急救护理的特殊性,急救工作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保护护理人员;才能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救护,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1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1.1 现场救护风险

1.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有限,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准备、检查不及时,导致到现场才发现抢救物品没带齐,仪器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

1.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现场急救人手有限、环境复杂、位置不舒适、精神紧张等都可能造成护士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如仪器操作不熟练,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延误抢救用药最佳时间,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由于现场急救多数在患者家里或路边等公共场所,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1.3 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

在院前急救中,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如在使用急救仪器或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等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纠纷。另外,患者拒绝治疗或因病情危重不宜长途转运患者家属强烈要求转运而中途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患者也易引起纠纷。

1.2 转运途中风险

在转运前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脊椎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时不当,或由于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输液、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观察病情不到位,未充分评估路况,造成患者输液外渗及输液速度的改变引起患者病情变化。

1.3 暴力伤害风险

院前急救注重的是时间,面对的是危、重、急症患者,但由于路况原因或出车地点比较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家属在等车过程中,常常认为救护车出车时间慢,没有尽到责任,尤其在抢救患者无效、死亡时就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暴力伤害,而护理人员是暴力发生最危险的人群。

1.4 职业伤害风险

1.4.1 针刺伤

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经此途径传播。紧急状态下由于时间紧逼,现场急救由于环境、人力、用物的限制,护士显得更加紧张,在建立静脉通道和各种注射及处理医疗废物时容易被针头、留置针芯刺伤。

1.4.2 传染病感染

院前急救情况紧急,对患者的传染病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人手,在现场急救时只能靠自己去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护士为了能尽快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常常忽略了安全检查和戴手套程序,或者在操作中手套破损,就容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当有伤口的时候就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救护车空间小,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染给护士。

1.4.3 身体性伤害

急救护士的工作就是出诊,大多数院前急救时没有担架工,在现场急救时需要把患者移至安全和适合抢救的地方,或者抬上救护车,如果在抬举过程中用力不当,很容易造成护士腰椎损伤或肌肉拉伤。

1.4.4 心理性伤害

急救护士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时间的不可预计性,即便是休息也是在待命状态,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随时必须出发。长期在繁重和紧张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1.5 其他风险

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齐全;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不良都容易引起纠纷。急救护士在车上的时间长,而急救车车速快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2风险管理

2.1加强法律知识及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法制法规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面临许多法律问题,常引发医疗纠纷。加强急诊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利用每月一次的护士安全例会组织护士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树立法律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在进行高风险护理工作前,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其操作的目的、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配合,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3]。

2.2 保证急救物品的完好与齐全

急救药品、器材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值班一线、二线护士坚持每天早上检查车上各种物品、药品、仪器性能状态并做好登记,血压计、咽喉镜、吸痰机、除颤机、监护仪等定期充电或更换,以保证诊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救护车每天进行消毒液搽拭一次,保持车况运行良好。对救护车上的抢救药物和物品做到“四定、三及时”,分管到个人,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用后及时补充,护长随机抽查,分管护士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认真、准确登记各种药品及一次性物品的批号及有效期,近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及时给予更换,检查者签名以示负责,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2.3 加强急救理论及技能训练

科室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型事故、火灾、车祸、成批中毒病人的抢救与预案,确保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从容应对。科内定期请高年资医生讲课,外派护士参加各种急救护理学习班,每月进行基础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一次,特别是急救仪器的使用,并进行分级考核,主管护师考护师;护师考护士的办法,达到彼此起促进的作用。除外我们还进行模拟抢救训练,与医生一起进行配合,如:气管插管术、CPR、除颤等配合训练,使医护配合默契,提高抢救成功率。

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为组长,带班护士长为护理质量控制组长、院前急救护士为成员的“三级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对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培养护士的院前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问题,利用每月一次的护士安全例会时间,组织大家把各自在院前遇到的一些风险、教训、经验积极交流,对有益的一些建议或教训,不仅对当事者不予批评,还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大家个个都发言,人人有收益,避免发生重复的差错。

2.5 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保证在接警后白天3 min内出车;夜间5 min内出车。在抢救时做到沉稳、熟练。在进行一些急救措施如:气管插管、除颤等仍然需简明扼要的对家属解释,做到边抢救边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建立一个特殊事件登记本放在出诊箱内,对于需要到医院治疗而不愿到意愿者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后果,让病人或家属签字;或者确实因为病情严重不宜长途转运的病人,家属强烈要求转院的要详细向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让家属签字,以防病情发生变化而把责任推诿到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从平时做起,不断的学习、提高与医生、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

2.6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转运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时解决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我科要求医护人员不管病人病情轻重都必须坐在患者身边,不能坐副驾驶座,要求每一位护士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仔细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避免扭曲、挤压、脱落、堵塞等;始终守护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治疗和护理。

2.7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防护讲座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每个进入院前急救队的护士在岗前培训时均要接受基本的职业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在搬运患者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尽可能用最大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避免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程序,避免被针头等利器刺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预防感染。

我科通过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半年多来,全体护理人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了自觉学习业务的能力,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陷、缺点不回避,不隐瞒,积极交流,主动想办法解决工作中易出现、常出现的问题,对有风险的事件做到“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科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真正达到防范于未然,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而投诉,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也看到了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科室主人翁意识,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和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有平.120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