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例6篇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1

*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于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依法治省决定和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司发通[*)036号),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学生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为人师表。加大依法治校考核力度,使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力度。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2

一、《大纲》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大纲》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出台的。党的十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并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评价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及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等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大纲》深刻阐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健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出台,对于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大纲》确定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大纲》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内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确定了各学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大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均要开设法治教育专门课程,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丰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学科协同,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2. 社会教育。广泛组织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3. 家庭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编写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制度保障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评价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基于《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区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育教学资源保障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动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 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鼓励各地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公益法治宣传活动。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3

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精神

    1.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精神,按照中央综治委“预青”专项组《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和我省《实施意见》中《重点工作项目分工表》要求,在我市实施意见出台后,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逐条对照,逐项研究,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夯实措施,确保文件精神落实不打折扣。

    2.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做好中省督导组对各地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督导检查的迎检准备。市“预青”专项组要会同有关成员单位,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县区和各级“预青”专项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省市文件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结果纳入市综治委年终目标责任考核。

二、引导青少年明理向善、知法守法

    3.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打牢青少年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广泛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4.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两法两办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健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堂,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市配备率达到100%。开展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专题培训和优秀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评选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发挥l2348法律服务热线、l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把法律宣传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率达到100%。

    5.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建立学校、家庭和村(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开展青少年禁毒志愿者培训,成立高校禁毒志愿公益联盟,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建好用好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基地,依托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平台,面向青少年举办禁毒展览、播放禁毒公益广告、开展禁毒知识辩论赛、禁毒微视频大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无毒村(社区)”“无毒学校”创建和“百万禁毒志愿者进千万家庭”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禁毒“青春自护行动”。

    6.加强青少年自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条件的村(社区)要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将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以及性格偏执的青少年纳入治理范围,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的青少年,要建立专人档案,进行重点心理辅导。在各级青春驿站、青少年宫等青少年集中的活动场所配备咨询师,以“青春灯塔”等项目形式,引导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为青少年提供针对性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集中开展2017年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和青少年暑期、寒假自护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自护意识能力。开展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和防性侵教育,增强青少年特别是女童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三、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7.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妇联、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好用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等。要关注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帮扶和家庭教育指导。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处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要大力推进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建设,壮大专兼职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开展好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开展“青春灯塔——青少年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巡讲活动”,普及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

    8.建设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强化警校联动,推进校园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护校安园”行动,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控能力建设,建立校园异常信息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依法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坚决堵住校园安全漏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培育文明校风。

    9.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扫黄打非”,深化以打击有害或非法少儿出版物及信息为重点的“护苗”专项行动,强化对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坚决查处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内容以及非法出版、侵权盗版的少儿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专营场所等监管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照场所。严把影视节目审查关口,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切实净化荧屏声频。

    10.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网络欺凌等宣传报道的管理,疏导和纠正可能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发社会认知偏差的言论。定期开展“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斩断违法有害信息传播链和利益链。积极发挥家庭在网络环境中的独特监督作用,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特别关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相关影响,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沉迷。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养成文明上网用网好习惯,争当“中国好网民”,传播“青年好声音”。

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11.教育矫治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开展专门学校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市内城区一所中学资源,探索成立超然绝俗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作为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主要场所。改革完善专门学校入学程序,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入学渠道,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入学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专门教育矫治水平。推动各地新建或依托现有资源改建满足当地需要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依托中职学校、职教中心等建立“阳光班级”,拓宽专门教育渠道。

    12.联系服务不在学、未就业的闲散青少年。强化控辍保学责任制,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建立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或中专中职学生数据库。组织党政干部、社区工作者、青少年事务社工等正面力量与闲散青少年建立稳定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13.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加强源头预防,防止未成年人因贫困、家庭暴力、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外出流浪。健全发现报告机制,强化应急救助工作,确保流浪未成年人求助有门、及时受理、应救尽救。深化打拐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教唆、诱骗、组织、强迫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不法行为,全力解救被拐卖、拐骗未成年人,对于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分级负责、快侦快破,挽救受害未成年人。

    14.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通过重大工程和项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成长等条件,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学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青春驿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关爱服务阵地,鼓励引导公益慈善类、社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逐步在社区、学校等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强心理辅导,开展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恤,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缺失。

    15.关注关爱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完善服刑和强戒人员入监、入所信息统计制度,及时掌握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加强监所部门与服刑和强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安帮办的信息衔接,为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探视和联系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协助民政部门,共同做好无人监护的服刑和强戒人员子女的生活照料、困难救助和心理关爱抚慰等工作。

五、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16.积极推动青少年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协调、配合各级人大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推动、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两法两办法”执法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情况,配合省人大开展《陕西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立法调研,修订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

    17.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专门与配套工作体系。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加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专门机制建设,明确专门机构、专门小组或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相关规定,统一执法标准,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司法联席会议制度。

    18.加强未成年人司法特殊保护制度建设。在侦查、起诉、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分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等特殊保护制度。在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社区矫正中心等特殊场所,开展必要的法治教育、心理辅导和就业培训等,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别矫治和分类教育,探索开展循证矫正工作。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19.建立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办案部门应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问题和需求,必要时转介给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养和其它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探索实施亲职教育制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监护失职责任的父母加强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

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0.积极引入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超然绝俗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到年底建成不低于300人的青少年社工队伍。继续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专题培训,市级培训不少于100人,县级培训不少于30人。探索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进驻学校、社区、企业、戒毒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中心等工作项目。

    21.培育扶持相关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共青团与民政部门联合推动,依托各级“青春驿站”,广泛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积极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社会治理。人社部门要以民政部门的救助保护机构、各级团组织的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为重点,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关工委要动员“五老”力量,在青少年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关爱、家长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4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此,各单位党政负责人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刻认识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必要性、紧迫性,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加强领导,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多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应,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这是一项必须长抓不懈的工作任务。各单位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加强普法工作,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法制、道德教育。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单位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互配合的教育机制。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倾向,通过走访、谈心、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青少年加强交流。各单位群团组织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激励青少年思想转变和奋发向上的宣传教育活动,把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上来。

三、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争做“四有”新人

净化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社会环境,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自己管辖区域范围内的治安管理。要加强对单位及周边区域信息产品、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要帮助青少年远离两桌(台球桌、麻将桌)、三厅(舞厅、录像厅、游戏厅)、争做四有接班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要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大力推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深化“创安”、“创模”活动,解决突出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深化“创安”、“创模”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刻认识到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创建综治模范单位离不开加强对单位辖区内青少年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和青工由于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对黄、赌、毒等社会不良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走上歧路。因此,各单位党政在开展“创安”、“创模”工作中,决不能忽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一是要利用大小会议对干部职工讲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安”、“创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职工进行认真学习,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二是要充分利用标语、广播、宣传栏、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单位内部营造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扎实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积极开展“三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单位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5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寻求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1、青少年思想教育整体性不强。

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的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重点的理想教育、以近代历史和党史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的道德教育、以法律规章为主的法制教育为具体形式的学科教育,以及独立、自强、拼搏、奋斗、爱国、创兴等较为科学的一整套青少年思想教育系统。

2、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社会参与

有些地方基层党、团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上级的精神贯彻执行不到位,形成上热下冷的不正常现象。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来看,只有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实效,达到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的目的。

3、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

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了青少年缺乏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有些家长自身道德水准不高,无形中给青少年造成非马克思主义、非科学的影响,错误的引导了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这些不科学的方法,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自卑、自私、封闭等不良的性格。如果家庭教育方法错误,青少年心理健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在激发创造力的同时亦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压力使青少年感到精神压抑。党政机关内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心理和生理都还未发育定型的青少年们。

5、校内教育导向的问题。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学习的摇篮。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片面追求应试,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应试教育,只看学习成绩单,而忽视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完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完善青少年思想教育大体系。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在以学校为龙头的基础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要相互协同。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就要从思想教育体系建设入手,对现有青少年思想教育情况全面掌握,结合青少年思想教育建设实际,积极建设并完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指导。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很强,因为其对象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复合体。

1.从青少年学生群体来说,其积极的一面是: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努力勤奋、乐观向上,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较高,其消极的一面是:少部分青少年学生有政治信仰多元化和模糊现象;2.从青年职工群体来说,必须突出教育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同时引导青年职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有机统一起来。

3.从青年农民群体来说,主要存在着思想落后保守、缺乏长远眼光、团队意识不强、缺乏组织协调等问题。另外在当代青年农民身上也体现出善良淳朴、务实勤奋、崇尚新知识等新特点。因此,需侧重引导青年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做“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和生力军。

(三)高度重视家庭基础教育。首先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然后就是“言传身教”。要培养青少年做一个有着基本做人的道德和高尚情操的人。每个青少年即是家庭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明天。只有每个家庭教育都有着对国家、民族、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做好每个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个社会才会形成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不断总结创新教育方法。总的来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联系热点问题,贴紧现实需求,坚持把学习和日常生活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虚功实做,才能取得实效。具体来说:

首先要坚持继承与创新,把一般号召与典型宣传、文化熏陶与精神塑造相结合,实现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向开放型、个性化、引导式转变。注意解决广大青少年的实际性和热点性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

其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作为党和青少年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做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

再次要围绕青少年成长成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网络读书节”、“知识大比武”、“下基层体察民情”等。要针对青少年弱势群体,开展志愿者结对、爱心帮学、就业培训、维权等多种工作。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做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心中装着青少年,行动为着青少年,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青少年中去。

思想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时甚至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我们应明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难度,要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对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与改革1999年第5期。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范文6

一、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

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共有公办中小学4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8所,小学32所),在校生42500余人,普遍都开设了法制课,聘请了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有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业余体校各1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65家,教职工3000余人;高等教育院校5所,学历教育在校生62000人,一个多元化的大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在高校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随着开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长,目前小学在校生23356人,借读生6954人,借读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9.77%;初中在校生8705人,其中借读生2505人,借读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8.78%。全区借读生总数近10000人,法制教育也显难度和重要地位。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有些学校对师生的普法教育不重视,对法制教育有流于形式现象;二是忽视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宣传教育往往强调事后的依法追究;三是许多学校非常重视法律知识的课堂学习,并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普法效果的主要指标,客观上使普法教育坠入了单纯追求分数的误区;四是有些学校寄希望于通过每年或每学期一、二次法制讲座来解决普法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一个具体的操作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虽然也经常开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讲出一些工作成绩来,但并没有真正花力气来抓,或者并没有抓到点子上;六是大专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少数学生中还存在着潜在的犯罪因素的现象,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到毕业还不知道“五五”普法是在做什么,有的教职员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个别的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三、思维超前,形式新颖,突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特点

针对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措施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使之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开发区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思路,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要求,强调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要从小抓起,构筑起学校、社区和家庭齐抓共管的社会教育体系。每年在人大代表视察和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普法工作中,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争取人大代表的重视和支持。在创建“平安西海岸”工作中,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每年进行考核验收,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效地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二)突出重点部位,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空间

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始终是我们工作中关注的一个重点群体,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力求与时俱进,全力将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过认真调研、反复酝酿,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调研活动。2008年4月,对全区43所中小学校和规模较大的30余所民办院校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情况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组织中学生到区看守所内的监区,由在押未成年犯以其自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和失去人身自由的感受;使中学生到场接受教育,活生生的教材和在押人员的泣泪讲述使参加活动的中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他们发表感言,表示决心以此为鉴,加强自身修养,远离不文明和违法犯罪。三是建立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文艺进社区,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我区与科技大学联姻,在该校建立法律知识培训基地,组建业余法制文艺宣传队。编排法制文艺节目到学校、进社区进行演出,使学生更加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四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图片巡回展览活动。我区制作了内容涉及政法、治安、交通、消防、劳动、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经济犯罪以及防范和处理工作,九大类70余块法制宣传教育图版,在中小学校、各大院校进行了巡回展览活动。有10万余青少年参观了展览、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好评。这是我们在广泛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切合我区实际,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新的法制教育形式,对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促进创建“平安西海岸”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坚持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化。为全区43所中小学校和30余所民办院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积极指导和参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帮助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六是积极了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突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探索新时期创建“平安校园”的新思路、新措施。如黄浦江路小学开展形式新颖的普法教育形式,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改变过去呆板说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动的始终。如利用清明节扫墓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法制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采取读书演讲式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法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大家都暗下决心,不但从小要学法守法,还要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参与高考,争当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在法制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法制内容的理解。在法制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层面,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实效,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以抓好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对这些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个别法制教育,重点给予关心和爱护。对“问题学生”由法制副校长重点进行帮助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七是充分发挥了区普法讲师团作用,开展以案释法教育活动。从普法讲师团中抽调部分经验丰富、热爱关心孩子成长并从事过教师职业的政法干警分批到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案释法。先后组织了30余场专题法制教育讲座,为4万余名中小学生上了法制教育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八是充分发挥律师和“12348”法律援助作用,为青少年维权提供法律保证。根据青少年特点,建立了律师维权岗,培养了一支关心青少年事业的律师队伍,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帮助学校和青少年解决法律难题,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建立了青少年“12348”法律服务咨询平台。每年为全区青少年和外来青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达4000多人次,有效的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