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知识点范例6篇

理疗知识点

理疗知识点范文1

撰稿人:“感冒了,咳嗽了”,这是普通老百姓出现咳嗽症状时首先想到的病因,于是无论求医问药,都是先治感冒,后治咳嗽,结果,有的时候不但咳嗽没治好。反倒贻误了病情。听说您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而为患者惋惜。由于患者咳嗽误诊,多花了钱、多受了罪。您是一位对患者负责的仁慈医生。很想请您谈谈,应当怎样认识咳嗽与感冒的关系?怎样明了产生咳嗽的多种病因?

专家曹洁: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位女士5岁的儿子有点咳嗽,开始她认为孩子是因感冒咳嗽,就买了小儿止咳糖浆给孩子喝,喝些日子不见好转,其后采用静脉、口服抗菌药物治疗,但咳嗽依然存在,夜间尤甚。心急如焚的张女士又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其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个病例说明,虽然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但不要一遇到咳嗽就以为因感冒引起,而患感冒后也不要错误地选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甚至于有的患者用一种抗生素不行连着用另一种抗生素,或多种药物合用,结果适得其反。其实咳嗽病因繁多,呼吸道感染、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咽喉炎等均可引起咳嗽。不同病因的咳嗽表现不同,受感冒病毒侵袭的患者,大多会在咽痛鼻塞流涕后出现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受凉或遇刺激后表现为咳嗽咯痰加重或咯浓痰;过敏性患者,遇空气中各种刺激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会引起喉咙发痒、干咳不断;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会出现顽固性慢性咳嗽、尤其在夜间……因此,咳嗽数日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撰稿人:我听说这样一个病例,一对父子因长期抽烟导致咳嗽且久治不愈,到您所在的总医院呼吸科看病,经详细检查,双双被确诊为“慢阻肺”。70多岁的父亲吸烟已有60多年,40多岁的儿子也有20多年“烟龄”。父亲常说咳嗽气短、喘气不顺,以为是老年人常见病;儿子近年吸烟时,时常伴随急促的咳嗽,因咳嗽时间不长、每天出现的次数不多,未放在心上,没曾想得的是这样一种病。

专家曹洁:是的,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祸首,若不及早戒烟、进行规范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相当差。医学统计证明:10个“慢阻肺”患者9个是烟民。“慢阻肺”(COPD)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多因素构成、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都属于此病范畴。该病初时,可能仅在活动量大时出现明显气短、时常咳嗽等症状,若不及时诊治,随着肺功能逐渐受损、通气受限加剧,可发展为患者走平路甚至坐着时也气喘急促、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慢阻肺”造成的患者呼吸道和肺泡组织的永久性损伤,会使人丧失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症状反复加重,可进一步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在我国,“慢阻肺”已成为城市居民第四位、农村居民首位致死性疾病。调查显示,“慢阻肺”的首要病因是吸烟,90%以上患者都是烟民,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慢阻肺”患病风险就越高。

撰稿人:我了解到医学统计证明,“慢阻肺”患者中吸烟者人数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25%的重度吸烟者最终会发展为“慢阻肺”。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慢阻肺”患病率达75.3%。同时,因职业原因长期暴露在有毒粉尘环境中、常与有害气体接触、长期使用生物燃料,或居住环境通风较差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也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原因。您能介绍一些防治的措施吗?

专家曹洁:好。“慢阻肺”病患的危险性在于早期症状隐匿。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日常活动后呼吸短促等,且有约V3早期患者并无症状。因肺部代偿能力强,发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医患双方忽视,所以该病又称为“沉默的疾病”。待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疾病多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晚期“慢阻肺”,易引发反复感染和呼吸衰竭,据统计5年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不仅仅是肺部疾病,还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肌肉萎缩和关节等病变有密切关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要准确诊断“慢阻怖”,必须做肺功能检测。经常出现咳嗽、咯痰症状者,以及长期吸烟或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长期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有家族病史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还有,治疗“慢阻肺”的关键,是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抗炎、解痉、平喘、改善气道引流等全面治疗,减少急性发作的几率。

撰稿人: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专业治咳要找呼吸科。”我理解,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专有疾病”,确实要“专病专治”。我由此想到,人呼吸的主要通道是用鼻腔呼吸,偶尔用嘴辅助呼吸。而医生们告戒:用嘴呼吸损害健康。那些在职场工作的人们,忙碌小跑时、疲惫缺氧时,习惯用嘴呼吸,这有可能让病毒无须过滤直接进入人体,给健康带来隐患。请您就这方面的问题,给患者一些意见建议。

专家曹洁:嘴不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原配”器官,不知不觉地用嘴呼吸,容易给健康埋下“地雷”,引发“免疫病”。正常的呼吸程序是,空气通过鼻子过滤进入肺部。在这个过程中,鼻毛和有着丰富毛细血管的鼻黏膜作用尤为重要。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肺部得到过滤了的干净空气;分布着丰富毛细血管的鼻黏膜,使冷空气或者非常干燥的空气变暖及湿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脏东西”被有效拦截,这样使得鼻子当之无愧地成为防止人体被细菌病毒入侵,特别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医学研究认为,用嘴呼吸会增加肺部罹患疾病的机会,甚至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会被带到全身各处器官,引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我对办公室一族的建议是:一要养成良好的坐姿,特别是伏案使用电脑时,身体应保持“三个直角”,电脑桌下膝盖处形成第一个直角,大腿和后背是第二个直角,手臂在肘关节形成第三个直角。二要经常起身活动一下,用鼻子做深呼吸,或站起打电话,不让身体某些部位一直受力,形成畅快的自然呼吸。

理疗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认知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07-04

认知催眠疗法(CH),又被称为认知行为催眠疗法(CBH),是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的结合,在认知催眠疗法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主体,催眠术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至今,催眠运用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历史已经超过五十年,近十年认知催眠疗法更是迅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纷纷涌现。

一、认知催眠疗法的理论来源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有可逆性的因果关系存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而催眠疗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暗示、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机结合并很好地应用于心理治疗之中,源于它们具有理论上的互补性和实践中的结合点。

(一)理论上的互补性

理论上的互补性是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相结合的一个理论来源。催眠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增强治疗效果。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而不同疗法结合运用,效果就可能比使用单一疗法更好。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加入催眠疗法,可以拓宽治疗师的关注领域、发挥催眠的辅助效果。

1.拓宽关注领域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催眠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所关注的主体并不相同。认知行为疗法关注的主体是意识,而催眠更关注无意识。

行为疗法认为人们持有的一系列针对自己价值的消极想法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这些消极的想法不总是能够被意识到的,有些存在于潜意识中。潜意识中的消极想法会在一些引发压力的情境中凸显出来。认知行为疗法从创立起,就特别强调使用逻辑与推理来解决情绪问题,强调理性、逻辑,关注的主体是意识领域,并不直接关注无意识领域。因此,认知行为疗法不能直接对潜意识中的消极信念进行认知重组,而主要是通过推理和苏格拉底式对话来达到认知重组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催眠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不同。催眠疗法关注的是无意识,需要与无意识对话,专注于无意识的重组或是重建,因此更具直接性,但却忽视了有意识的认知重组。无意识作为催眠疗法关注的主体,与大脑右半球的机制有关。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长久以来,认知行为治疗对无意识的关注是相当不足的。认知催眠疗法改变了认知行为治疗只关注意识的范式,增加了对无意识领域的关注。这种综合性的疗法实现了治疗中对意识与无意识的全面考虑,拓宽了治疗师的关注领域,扩展了治疗师的思路,有益于心理治疗的效果。

2.发挥催眠的辅助效果

虽然催眠最初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催眠治疗有效果好、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催眠治疗缺乏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核心理论基础,而且包含众多技术,因此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于是,催眠现在只是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使用。而认知行为疗法具备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与此相关的治疗技术,因此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治疗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催眠术可以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例如,消极的自我概念往往形成于个体的幼年时期,在个体的无语言阶段和前语言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往往表现为消极的意象。通过加入催眠术,治疗师可以引发并改变患者的消极意象,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对于改变个体非语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更为有效。Kirsch等人(1995)对18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在针对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催眠可以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使患者的改变量更多。在对演讲焦虑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催眠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更加快速地降低演讲中的焦虑情绪。可见,催眠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起到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因此,这两种疗法理论上的互补性,使得结合后的综合疗法能够拓宽治疗的关注领域,发挥催眠的辅助作用。认知催眠疗法既能关注到患者的意识领域,又能关注无意识领域,可以在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直接进行认知重组。这两种层面的认知重组又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达到目标。

(二)实践中的结合点

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也具有一些共同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已有研究者发现催眠术可以较容易地与认知疗法整合在一起。(1)包含相同的技术。催眠很容易用于放松、引导想象、系统性脱敏和认知重建的过程中。引导意象和放松是催眠与认知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甚至典型的催眠引导语与放松训练的引导语都十分相似。因此,在认知行为治疗中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加入催眠术来达到目标。(2)催眠和认知行为疗法都涉及到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思考、想象、期望和态度)。那么在治疗过程中涉及到认知过程时,就可以自然地加入催眠术。(3)包含相同的治疗目标。自我催眠中的消极自我催眠(NSH)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无意识的消极论断,包括注定失败的心理意象。催眠治疗要把消极的自我暗示变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认知行为治疗中,Ellis(1962)称这种消极的自我催眠现象为非理性的自我对话;Beck(Beck & Emery,1985)称之为自动思维;Nolen-Hoeksema(1991)称为消极的反思或是沉思。认知行为治疗师的工作目标就是改变这些不理智的、阻碍个人发展的观念,同时建立与此相反的合理的、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观念。在这一点上,催眠与认知行为疗法的目标是相同的。

二、认知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优势

已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比,认知催眠疗法在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它能快速缓解情绪、减少患者的阻抗、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提高治疗的效率。

(一)快速缓解情绪

催眠疗法本身就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催眠师与来访者在无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沟通往往会加快治疗的进程。在心理治疗中,催眠术可以直接在潜意识层面修改、重组那些造成心理问题的关于自我的消极信念,这样能够更迅速地改善患者的情绪。

在抑郁情绪治疗的研究中发现,认知催眠组被试的情绪改变速度更快(Alladin,1989)。在焦虑症的治疗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认知催眠疗法能更快地降低了患者在演讲中的焦虑情绪。在李献、陈浩的研究中,研究者把61名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应用道家认知疗法,第二组应用催眠疗法,第三组应用道家认知疗法结合催眠疗法。结果发现,道家认知催眠疗法结合了两种疗法的优势,起效快,而且远期效果好。

(二)减少患者阻抗

阻抗对于任何流派的心理治疗师来说都不陌生。在治疗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患者对治疗师说“你说的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这其实就是治疗受到了患者无意识的阻抗。治疗师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并妥当处理阻抗,那么往往会造成治疗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

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目标就是要重建个体的认知结构。但是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一方面,深层的认知结构是在个体的生命早期——无语言阶段和前语言阶段就已经形成的。患者长时间以来一直对它深信不疑。另一方面,与对外在行为和态度的干预相比,对包括认同、自我概念在内的认知图式的干预,将会激起患者更强烈的阻抗。催眠大师Milton Erickson认为,催眠一定会减少阻抗。在意识被催眠的状况下,患者的心理阻抗会大大降低。此时,患者能更加客观、开放地面对自己,减少阻抗。治疗师同来访者的无意识进行沟通,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增强患者改变自己的信心

认知催眠疗法能够增强来访者改变自己的信心。(1)激发潜能。由于长久以来与疾病抗争未果,患者已经产生深深的无助感,甚至有些患者产生了绝望感。这种消极的心态非常不利于治疗的推进。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患者可以容易地、深刻地感受到意念控制身体的体验,比如人桥。这种体验有可能让患者产生信心,发现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潜能,这能够让他们相信自己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往往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以往的失败经验,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一些事情。但是催眠状态下的体验能够激发患者产生超越自我的勇气与信心。(2)成功体验利于打破恶性循环。患者长久深陷于消极的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之中,并深深体会到那种难以控制自己、难以摆脱现状的痛苦。治疗师们假设,患者可以对后催眠暗示做出不需要意识努力的、自动的、自发的反应。那么自我增强的催眠后暗示就可以大大增加患者改变的可能。一旦患者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打破长久以来的恶性循环,这将大大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期望又将有益于心理治疗。这种成功的体验使患者更容易迈上改变自我的征程,建立良性循环。(3)增进积极情绪体验。催眠中的积极暗示,能够让患者比较容易体验到放松、愉快、自信等积极的情绪。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将会让患者对治疗、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

(四)提高治疗的效率

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下,使用认知催眠疗法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Kirsch等人(1995)对18项研究的元分析中还发现,使用CBT加入催眠的效果确实好于单独使用CBT。接受认知行为催眠治疗的每个病人,与只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病人相比,改变量至少多出70%。这种优势在治疗肥胖以及长期追踪的研究别明显。在Alladin等人对抑郁症治疗结果的统计分析中显示,在抑郁、焦虑、绝望三个维度上,CH组与CBT组相比,差异量分别达到6%、5%和8%。而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后,治疗效果差异依然存在。研究发现催眠能显著增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的效果。接受认知催眠疗法治疗的患者,焦虑减少得更多。认知催眠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在即兴演讲中的恐惧情绪,更多地减少纤维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和疼痛的强度,降低治疗之后暴食症患者的暴食频率。

Taylor和Ingleton(2003)对8个癌症病人使用认知催眠疗法进行了连续12次的心理干预后,对面谈资料进行质的分析得出,认知催眠疗法对癌症病人的干预十分有效。催眠中的放松训练、引导意象,可以用于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帮助病人适应疾病,减少痛苦和焦虑,改善免疫机能,从而使患者能够充满希望地与病魔作战。在治疗多重人格障碍中,也可以考虑使用催眠认知疗法。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自我催眠障碍。认知催眠疗法可以重组人格中的歪曲认知。在治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子人格,治疗师可以利用多重人格障碍病人易被催眠的特点,通过催眠引出意象,再通过与意象的互动来达到修改认知结构的目的。Steven Jay Lynn等人通过分析,认为认知行为催眠疗法是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手段。

三、对认知催眠疗法的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认知催眠疗法已经广泛应于心理治疗当中,但是这种综合疗法的效果是否优于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者们莫衷一是。

许多研究者认为,催眠术确实能够增强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比较了认知催眠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差异,而且其中大多数研究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比如样本太小、缺少控制组、测量工具的客观性不足等。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来比较催眠认知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差异的研究较少。因此得出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两种疗法并不存在效果方面的差异,即使认知催眠疗法优于认知行为疗法,其效果的差异也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治疗过程中,两种疗法的相似程度高。在治疗中催眠技术并非作为一种独立的疗法,而仅仅是作为辅助手段加入,两种疗法的治疗流程几乎完全相同。这种高度的相似性也限制了两种疗法的效果差异范围。(2)催眠治疗的效果依赖于治疗师的催眠技术和患者对催眠的态度与期望。而患者对催眠的态度和期望并不相同,因此,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仍然不能确定认知催眠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是否存在绝对优势。

然而尽管如此,它依然具有研究和应用的价值。认知催眠疗法并非是要一定比其他疗法更有效才有临床意义。比如,现有的药物和心理疗法对一些抑郁症患者没有明显的疗效。但是认知催眠疗法是一种对广大抑郁症患者适用的心理疗法。这种综合疗法的出现,使治疗师和患者有了更多、更适宜的选择。目前,在我国认知催眠疗法的研究尚属尝试阶段。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比较少。杨德森等人提出的道家认知催眠疗法,在认知催眠疗法中融入了我国传统道家文化,是一次心理疗法本土化的探索。研究者制定出一套标准的治疗操作流程,并应于大学生神经质人格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要进一步发展认知催眠疗法,一方面需要研究者们根据理论基础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认知催眠疗法可能在心理治疗中具有的优势,然后利用严谨的实验研究来检验假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治疗的实施流程,不断探索能够发挥认知催眠治疗优势的策略。另一方面希望广大研究者能够以认知催眠疗法为范例,积极探索与其他疗法的结合使用。既然每种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在具有完备的理论依据实践可行性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谨慎的尝试。当治疗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时,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治疗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薛冰,张亚林,杨德森.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5(4): 243.

[2]李献,陈浩.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结合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J]. 医药杂志,2009(01):6-7.

[3]吴承红,邰启扬.75例个案催眠治疗的实证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3): 38-41.

[8]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周亮,朱金富.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02): 152-154.

[5]Antoni Castel,Rosalia Cascón,Anna Padrol,José Sala,& Maria Rull .Multicomponent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With Hypno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Fibromyalgia: Long-Term Outcome[J] .The Journal of Pain,2012,13(3): 255-265.

[6]Assen Alladin & Alisha Alibhai. Cognitive Hypnotherapy for Depress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nosis,2007,55(2):147-166.

[7]Assen Alladin.Evidence-based cognitive hypnotherapy for depression[J]. Contemporary Hypnosis,2009(26):245-262.

[8]Assen Alladin.Cognitive Hypnotherapy-Twenty Years Later[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2012,54(4): 247-248.

[9]Assen Alladin .Cognitive Hypnotherapy: A New Vision and Strategy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2012 ,54(4):249-262.

[10]Bliss,EL.. Spontaneous self-hypnosisin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J].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4,7(1):135-148.

[11]DisordersWilliam L. Golden Cognitive Hypnotherapy for Anxiety Disorders[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2012,54(4): 263-274.

[12]E.Thomas Dowd.Cognitive Therapy And Hypnotherapy:A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J]. Journal of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sychotherapies,2012,12(1):103-119.

理疗知识点范文3

1健康教育内容

1.1入院教育疗养员入院后所面对的陌生的医生、护士及陌生的环境,多数疗养员会感到孤独,有所戒备。此时,我们要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疗养员及随员接触。向他们介绍疗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从收集的资料中找出疗养员的健康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疗养方案和教育内容。

1.2知识讲解以疗养的作用、通过不同的疗养方式能改善和缓解哪些疾病、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常见病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愈后知识为授课内容,结合疗养员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疗养的特点,对疗养员及随员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这种家庭式教育收到的效果较单人教育好,有利于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更利于培养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疗养效果及生活质量。

1.3出院指导针对每个疗养员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调查,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结果,制定不同的饮食、运动、疾病预防的方案及注意事项;发放自制的健康指导手册,内容有疗养作用和目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防治及糖尿病饮食的搭配、健康生活方式、食物中的热量和胆固醇含量及膳食知识、如何选择运动方式、预防腰酸背痛、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力学姿势、吸烟危害健康等等。

2健康教育方法

2.1短而精结合疗养员生理、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时,讲课时间每次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一次授课内容少而精,重点解决1~2个问题。

2.2针对性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由单一的整体化、一刀切的健康教育形式转变为整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紧密结合;由以往的健康教育单纯灌输,向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由简单的授课式宣传教育向查房、巡视等日常工作中配合宣传教育与监督相结合。

2.3多种形式用板报、报纸、专题讲座、宣传手册、电视录像等多种形式将有关健康方面的保健知识、疾病的预防、疾病的基础知识和愈后等资料进行宣传。调查显示,最受疗养员欢迎的获取健康知识的形式是观看健康教育录像(36.2%)和阅读健康教育知识手册(25.1%),另外还有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3%),与同病种疗养员经验交流(14.3%),其他教育。

2.4双向座谈对健康知识缺乏者,要进行直观教育,定期召开疗养员座谈会,一方面征求病人意见,改进工作;更重要的是解答疗养员对疾病认识的误区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让病员现身说法,使疗养员更易接受。

3讨论

理疗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疗养院 健康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91-01

1 引言

随着疗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和深化,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疗养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疗养院健康教育理念的深入,疗养院护理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疗养院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已经日渐显现[1]。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健康教育经验,针对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新时期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实施健康教育的意识淡薄,护士缺乏积极主管能动性

目前,由于疗养院护理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不明确,仅仅把自己作为一名传播疾病知识的人员,而非把自己作为传播者、计划者和评价者。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教育效果不明显,非常容易导致护士轻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缺乏主管能动性,不积极[2]。

2.2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知识匮乏

长期以来,由于疗养院护理团队知识匮乏,知识老化,很多护士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无法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护理教育的起点较低,知识结构更新缓慢,不能够掌握新型的护理知识,尤其是现代健康教育知识,另外,疗养院的离退休老干部的知识层次较高,熟知自己病情,因此,对实施健康教育的要求更高,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

2.3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开展有效的沟通非常关键和重要,由于许多护理人员没有系统的学习人际沟通,据统计,在疗养员护理团队中,48%的护士基本了解沟通技巧,32%的护理人员未掌握沟通技巧,并且,许多护士都缺乏自信,即使掌握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因为沟通技巧匮乏,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导致健康教育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

2.4 实施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不当

对疗养员实施健康教育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疗养院能够获知正确的疾病知识,掌握基本的治疗和保养方法,激发疗养员的生活兴趣,更好的缓解疗养员因为疾病而产生的烦躁、不理解等情况,使其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状况。

3 新时期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观念,加强健康教育意识

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定期学习现代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强化健康教育意识,把健康教育工作融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以便能够有效的帮助疗养员[3]。学习现代的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可以认真的学习掌握专业的护理理论,同时也应该拓宽知识面,增强自信心,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另外,疗养员通常处于疾病的康复期或者稳定期,该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于疗养员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疗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实施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疗养员建立康复计划,促进疗养员早日康复。

3.2 增加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必须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康教育的计划,以便能够周期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掌握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医学新进展和伦理等,同时,护士应该加强自学,参加疗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班或者实施网上在职教育,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系统的掌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沟通的技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

3.3 注重沟通技巧,讲究健康教育的语言的艺术性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沟通技巧。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要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他可以有效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文化和修养等,其实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4]。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护理人员与疗养员交流沟通时,应该表情和蔼、面带微笑、态度谦虚温和、谈吐文雅,语速不易过快,使疗养员感受到被关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3.4 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时机,有效促进健康教育效果

护理人员应该有效的把握开展健康教育的时机。比如当疗养员旧疾复发时,心情烦躁;疗养员刚入院时,周围环境陌生,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为开展健康教育做铺垫;如果疗养员不配合宣教工作,应该择期开展,以便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5 因人施教,强化针对性

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首先对疗养员做一个评估工作,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知识水平。根据疗养员的年龄、人文环境,选择合适的场合,合理的时机,确定采用适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知识,因人施教,以便能偶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3.6 完善健康教育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机制,针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者个人,应该给予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护理人员和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推广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调动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利于健康教育的发展。

4 结束语

疗养员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切实让疗养员感受到优质服务,充分的调动疗养员抗病、保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非常有利于提升疗养员的康复时间。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沟通技巧,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新知识,使得能够更加高效、优质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惠淑. 疗养院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3(09):11-12.

[2] 张嘉莉,廉永昕,楚琰华. 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改进措施[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 18(02):23-24.

理疗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59/10万,与2000年的肺结核患病率466/10万相比仅下降了1.5%,全国的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重,完善社会动员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我国现在执行的结核病控制策略之一[1]。我县自2002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主要通过实施短程不住院门诊督导化疗管理,结核病患病率逐年下降,结核病防治机构医务人员对化疗中的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治愈率和发现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患者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促使患者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治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提高治愈率和规则治疗率的目的。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贯穿患者发现、转诊、治疗和督导管理的全程。健康知识缺乏结核病患者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时机

1.1医院或诊所医务人员在转诊或推荐可疑肺结核患者时的健康教育目前我县80%以上的肺结核患者依靠综合医院转诊或乡村医生推荐得以发现。医务人员主要利用口头宣教的方式对疑似患者和家属讲解结核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国家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等信息,同时开出转诊单,还可以发放结核病宣传单、小册子等资料,使患者能够及时主动到结核病定点机构就诊。

1.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患者门诊候诊时的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口头宣传、电子屏幕、VCD多媒体、传单、黑板报、小册子、宣传画、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对就诊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内容通俗易懂,保留时间长,反复加深印象。患者及家属可以在候诊大厅或候诊室观看、咨询,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

1.3结防机构在患者确诊时的健康教育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主要采取口头宣教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正确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规律治疗是能否治愈的关键;国家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结核病治疗后很快就能消除传染性,治疗痰菌没有转阴前,不要向周围人群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2]。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政策,配合下一步治疗。主动或问答的宣教形式,印象深刻,患者容易接受,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4结防机构在患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我县肺结核患者主要以短程不住院门诊化疗为主。少数重症主要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补助标准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在住院期间配合治疗,有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结防机构的治疗管理。对不需住院的患者,利用门诊复查、医务人员督导服药等时机开展健康教育,以口头面对面宣教为主,辅以发放宣传单、奖励性发放宣传小礼品(一次性水杯、扑克牌、圆珠笔、手提袋等),针对性地对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危害性、并发症、主要抗结核药副反应、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防治效果和愈后等。此外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家庭隔离、室内通风消毒、痰液与生活垃圾处理等。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病程长、疗程长,整个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定期复查,坚持规律治疗并完成规定疗程。

2健康教育效果

2.1患者及家属增长了结核病知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增进患者和家属对结核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明白结核病治疗关键是“全程、规律、足量、早期、联合用药”,坚持按时用药,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

2.2有助于医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通过谈话的方式,聆听患者的心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拉近了距离,使患者满意,减少不必要的忧虑和误会;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才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病愈的信心。

2.3促进防治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防治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还必须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善于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3讨论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给患者及其接触者人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愈结核病病人;其最终目的是控制直至消灭结核病。对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就是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恐惧心理,树立结核病可以治愈的信心。宣传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介绍化学疗法的重要作用,遵守督导化疗,坚持全程规律用药,定期痰检复查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如何送合格的痰标本,同时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改变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避免危害他人健康。《国家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防治目标之一是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防痨宣教还不普及,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广泛、持久、有效的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凡有咳嗽2周以上的患者到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检查,减少漏诊、误诊率。结核病耐药原因之一是:医生对患者及家庭成员未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年龄大或农村患者,知识水平低,病情重的患者治疗依从较差,这些患者往往因为交通不便、外出打工、经济条件不好、服药副反应较大、病程长等因素,对治疗失去信心,容易中断治疗或拒绝治疗,造成耐药或慢性传染源。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治疗的作用是明显的、有效的、也是实现结核病控防治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随地吐痰,患病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等,对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有实际的意义。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消除患者不良的精神反应,解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更好地配合管理和治疗,完成疗程。

参考文献

理疗知识点范文6

医疗改革和医院创新绩效提升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医疗资源受众公平性和医院创新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社会网络,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医生资源、医疗信息和医疗设备的互动共享。知识管理理论表明,知识获取决定了组织的创新绩效[2],对组织创新而言,显性知识起着重要作用,隐性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3]。公立医院的社会网络越发达,医生的互动交流就越频繁,医疗信息和医疗知识交流的频率就越大,促使公立医院获取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对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做了相应研究[4,5],但将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公立医院创新绩效进行整合并探析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将知识获取作为中间变量,构建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深入探析社会网络影响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微观机理,为公立医院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导向和对策建议。

2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2.1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对组织而言,知识是竞争力的关键来源[6]。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组织能够从新知识的投入中受益[7]。但实际上,知识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与复杂性,难以被其他组织获取或模仿,也不会自动产生溢出效应,因而需要组织之间建立社会网络关系,促进知识的流动和获取[8]。医院间的交流越多,医疗信息和医疗知识交流的频率和广度就越大,这将不断强化医疗知识的共享机制,进而推动公立医院获取内部化显性知识,同时吸收对创新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最终推动公立医院的医疗创新。公立医院社会网络是医疗知识转移的有效渠道,必将影响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本文以隐性知识获取、显性知识获取为中介变量,构建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影响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图1)。

2.2研究假设

2.2.1相关概念1)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公立医院社会网络是一定区域内公立医院间所有关系的集合,为公立医院解决医疗社会问题提供医疗资源、信息、技术或各种帮助,这种新型的协作模式提高了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9]。2)知识获取知识是有价值的竞争资源,具有隐性与复杂性等特点[10],可以依据能否被语言直接表达,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1]。前者能够通过系统、规范的语言明确表述[12];后者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其获取与个人的技能、经验和洞察力关系密切[13]。按照Barney[14]的描述,以书面文字、数学公式和图表等加以表述的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因而隐性知识难以被其他组织获取或模仿。3)创新绩效创新绩效是指采用新技术后,组织价值的增加。何含兵[15]提出,医院科技创新绩效可以由科研投入、科研过程和科技产出三项指标来衡量。而对于组织的创新绩效研究,国外学者Hagedoorn等[16]则认为组织创新绩效的衡量方法通常包括R&D投入、创新支出总额、专利引用、专利和新产品数量等。以往学者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组织创新绩效和公立医院科技创新绩效的研究,探析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具体测度。2.2.2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组织在社会网络中的嵌入性决定了它的创新绩效[17],已有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探究了社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例如,Stuart[18]从合作伙伴的创新程度、Wuyts等[19]从重复接触作用的角度探析社会网络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方式。公立医院通过社会网络对知识进行整合,最终提高公立医院创新绩效。季六祥[20]从医疗协同网络视角,指出医院间可借助网络结构共同创造知识价值,并且医院间的关系结构决定了医院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2.3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知识获取公立医院社会网络能有效地影响公立医院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效果。位于社会网络中心位置的公立医院能够获取更多的医疗知识和资源,促进医疗知识的流动和转移,能够改善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21]。Inkpen和Tsang[22]认为网络联系可以反映组织社会网络的嵌入程度。公立医院的网络联系越多,战略决策和行动受社会网络影响越大,获得高质量医疗信息、技术和知识越多,公立医院创新越容易受到外部医疗组织的影响。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医疗互动,提高了公立医院社会网络成员理解其他成员的能力,拓展了医疗知识转移的网络渠道,最终促进那些难以用语言精确表达的隐性医疗知识在公立医院间传递和转移。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3: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显性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2.4知识获取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知识成为组织提高创新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23]。公立医院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内部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从外部获取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24]。组织学习和知识获取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知识的获取和以此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对公立医院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医疗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新的医疗知识。现阶段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公立医院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公立医院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公立医院医疗知识的生产和利用的竞争。公立医院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利用现有的医疗知识有效地获取与吸收外部新的医疗知识[25]。随着医疗知识存量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知识的转移和使用对公立医院创新活动的作用日益显著。对公立医院创新活动而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包含着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生产、转移,因此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形医疗资产的积累。然而这些无形医疗资产具有很强的隐性特点,比有形医疗资产的获取和转移更加困难,因而需要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的支持和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中各方的信任合作。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4:隐性知识获取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5:显性知识获取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2.5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Barney[14]认为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的资源是组织获得创新优势的决定因素,资源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创新绩效,而是经过组织的创新能力转化成为创新绩效。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公立医院来说是一种外部资源,虽然它们不能直接作用于公立医院的创新绩效,但其中的医疗知识、网络渠道和信息共享蕴含着公立医院创新所需的机会和资源。公立医院通过社会网络,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而有更多的创新战略选择[26]。公立医院通过获取社会网络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资源,进行同化、转移,最终更有效地作用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6:隐性知识获取在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设7:显性知识获取在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3数据与变量测度

3.1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向公立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在正式发放问卷前,先进行试调研,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调研结果修正问卷。课题组发放问卷600份,回收319份,回收率为53.16%,其中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为32.83%。被调研公立医院的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每年诊疗人次达50万以上的医院比重占51.27%;从员工数来看,100人以上员工的医院占67.01%,比重较大;从不同等级的医院分布来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比重较为均衡。此外,受访者中3年及以上工龄的人员比重较大,占81.22%;在职位分布方面,管理人员和医生的比重占78.68%;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78.17%。一方面,工龄较长的员工、管理人员、医生对医院的运营情况更了解,另一方面,良好的教育程度有助于相关人员对问卷调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回答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总的来说,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较好地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公立医院的总体特征。

3.2变量与测度

研究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度量方法,根据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从1~7选择打分。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有些同意、中立、有些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本研究各变量设计如下:1)公立医院社会网络根据前文分析和社会网络的特点,本研究从中心性、结网意愿、关系强度和信息共享4个维度考察公立医院社会网络的特征,共设计13个题项[27-30]。2)知识获取公立医院知识获取分为显性知识获取和隐性知识获取两个方面。参考以往文献,公立医院显性知识获取分为医疗需求信息、医疗技术发展信息和政府医疗政策信息获取3个维度[3],每个维度设计3个题项,其中医疗需求信息指一定时期内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需求信息,医疗技术发展信息指医疗机构采取的治疗措施不断发展的信息,政府医疗政策信息指政府颁布的医疗机构的奋斗目标、行为原则、工作方式等具体措施信息。公立医院隐性知识获取分为医疗技术研发知识、医疗创新管理知识和医疗市场开拓知识的获取3个维度[3],每个维度设计3个题项,其中医疗技术研发知识指新医疗产品和新医疗技术从创新构思到最终技术确定的相关知识,医疗创新管理知识指医院为提高医疗技术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的相关知识,医疗市场开拓知识指医院应用人口统计市场、地理市场开拓新医疗市场所需的相关知识。3)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结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本文采取创新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水平、医疗技能水平、优质医疗资源受众比率和医疗专利申请数量5项指标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进行测度。

4假设检验与结果

4.1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前,先考察样本信度和效度是否能够保证研究的有效性。信度是指问卷测量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反映;效度检验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调查量表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形成,在最终发放问卷前进行了小范围问卷发放和修正,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指设计量表与预期评估内容的同构程度。表2、3表明,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基本达到标准,除SR4、IS3和MMK3因子载荷小于0.7外,其余题项均满足要求,因此删除此三项。修改后的量表满足信度和效度要求,可用于后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2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即两个变量关联程度分析,常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表示。表4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2;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获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0,与显性知识获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9;隐性知识获取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显性知识获取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6;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相关系数为0.905。由此,假设1至假设5得到初步验证。

4.3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评价模型的拟合性,以此探究研究者提出的变量间关联模型与实际数据是否拟合及拟合的程度。根据Kale和Singh[31]的研究,本文采用卡方和自由度之比(小于2),RMSEA(小于0.08),TLI(大于0.9),CFI(大于0.9)等指标判断结构方程的拟合结果。表5显示了3个不同模型拟合的结果,理论模型指整体模型;模型1是整体模型分开后,隐性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模型2是整体模型分开后,显性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表5表明,理论模型的拟合结果未达到标准(CMIN/DF值大于2),由于隐性知识获取与显性知识获取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将两个中介变量分开,分别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模型1是对隐性知识获取进行检验,图2为模型1的路径系数图。表5表明模型1的拟合结果符合标准。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获取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假设2和假设4得到验证。表6显示模型1中公立医院社会网络、隐性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三者间的影响效应: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的总效应为0.83,其中直接效应为0.40,间接效应为0.43,直接效应略小于间接效应,说明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隐性知识获取在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6。采用同样方法对模型2即显性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图3为模型2的路径系数图。根据表5所示,模型2拟合指标符合标准。表7显示公立医院社会网络对公立医院创新绩效影响的总效应为0.84,直接效应为0.13,间接效应为0.71,直接效应远小于间接效应,表明显性知识获取在公立医院社会网络与公立医院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7。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