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例6篇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1

>> 中药痰热清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46例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观察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临床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48例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小儿药物保留灌肠与静脉输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比较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40例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7例疗效观察 痰热清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6例疗效观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

[13]李刚.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 HINI流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681 1682.

[14]彭桂兰,吴宗玉.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0例[J].陕西中医,2007, 28 (8): 942-943.

[15]闵存云,刘和强.痰热清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6,28(5):678-679.

[16]王肖茜,孙莹,陈东霞,等.痰热清佐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6):476-477.

[17]张颖,唐文富,张瑞明,常静,万美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7):21-23.

[18]陈淑娟.痰热清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2(8):154-155.

[19]吴晓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59.

[20]陈强,石正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689.

[21]孟凡威,徐太林,李鲁娟.阿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 (11) :48,23.

[22]辛藏玲,宁东艳,辛英利.痰热清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 (7):621-622.

[23]王海山,马凯.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 (3) :272-273.

[24]李国勤,边永君.痰热清结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细菌性肺炎50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509-511.

[25]杨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 2017-2018.

[26]陈琦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

8 (12): 1962.

[27]刘建博,孙志佳,张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3):27-29.

[28]李伟,马厚勋.痰熱清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肺部感染35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5):804.

[29]宋志香,芦苇,陈亮,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14): 1861-1863.

[30]蔡永杜小彬贾松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放化疗后肺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03-1304.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2

对慢性呼吸疾病关注不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这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

“当很多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出现下降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个指标同时急剧上升的情况非常罕见。”在王辰看来,我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偏低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直呼吁对各类疾病都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是大家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始终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为例对此进行解释,“由于大家缺乏对慢阻肺的认知,所以人们通常是在咳嗽得很厉害,出现严重气喘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医,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接近50%,治疗难度也大了很多。”

钟南山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会主动去医院诊断,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除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有限之外,王辰认为,政府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投入与关注也存在不足。“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都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呼吸系统疾病却始终未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王辰说,“目前老百姓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也都知道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和血糖来关注相关指数,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应被纳入大病医保

为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状况,近日国际非营利性健康培训组织――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呼吸疾病联盟。

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琳达・海兹曼(Linda Heitzman)对本刊记者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的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早在15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加大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则相对欠缺。钟南山介绍,“我们必须把医学医护专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专家p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和生产企业团结在一起,从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p普及肺功能检测等方面入手,在政府的支持下,提高对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对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缺乏科学的诊断与治疗,且医保体系也未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最重要的覆盖范围。

“以慢阻肺为例,政府在医保政策上也应该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给予一定保障。我几年前就大力呼吁慢阻肺应该纳入到大病保障里面来,这种高发疾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老百姓是很难承担的。”王辰说。

吸烟与污染也是祸因

除了在预防和保健体系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管理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辰表示,对于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不但吸烟率极高,而且在吸烟的行为方式上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抽烟会造成大量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另外我们在无烟区的设置上也有一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是只要建筑里有人抽烟就是有烟区,而我们只是简单划一个有烟区或无烟区的范围。”王辰指出,要想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就必须对控烟加以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美国加州大学曾经作过香烟与疾病对国家收支状况的计算,结果发现,尽管香烟会为国家带来一定收入,但是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是高于这项收入的。“我们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作过一项研究,由于我国的烟草消费量巨大,所以一包烟在当时每增加一毛钱的税,这笔钱就可以建立起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办法现在仍然适用。”

除了吸烟问题之外,在钟南山看来,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宣白承气汤; 通腑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1]。本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2],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发展,该理论已广泛运用到临床指导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病[3]。笔者以通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7月本院ICU住院部收治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共计80例,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1]。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9~76岁,平均(55.28±4.76)岁;病程3~14年,平均(7.28±2.45)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0~77岁,平均(57.12±3.79)岁;病程2~15年,平均(7.65±2.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解痉平喘、抗炎、运用呼吸兴奋剂、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机械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方药:生石膏30 g(先煎30 min)、生大黄6 g(后下)、杏仁12 g、瓜萎12 g、桃仁9 g、

苏子20 g、枳实12 g、甘草6 g。上述诸药加水500 ml,煎取300 ml,100 ml/次口服,3次/d。两组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制定[4]。临床控制:主要症状完全或基本缓解,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客观指标恢复正常,积分改善率≥90%者;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70%≤积分改善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动脉血气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治疗后PaO2、PaCO2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多因感染而诱发呼吸衰竭,近年来,由于COPD患病率明显增高,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因此临床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予以高度重视。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感染、平喘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措施。但呼吸兴奋剂反复使用,能诱发呼吸肌疲劳;机械通气因其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影响其在临床运用[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痰饮”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胸部胀闷等。由于患者长期慢性咳喘气逆,反复发作,导致五脏生理功能降低,肺之宣发肃降失常,腑气不通。其病因病机与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肝、肾,后期病及于心。中医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生理上大肠以通为用,肺气以降为和,两者通降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即肺病及肠,肠病亦可及肺。正是基于肺与大肠具有相关性,临床分别以脏病治腑、脏腑同腑来治疗肺系疾病,取得确切疗效[6-9]。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宣白承气汤由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瓜萎四味药组成。功用在于清宣太阴,通泄阳明,主治肺热气壅便结之症。方中石膏入肺胃气分,清热于上中,透邪出肌表;杏仁宣肺气之痹,二药合用可清肺热,平喘促:瓜萎润肺化痰。大黄大苦大寒,泻蓄热,通腑滞,治阳明实热,有釜底抽薪之效。杏仁、瓜萎和大黄兼具润肠通便之功效,其三味药合用可润肠泄热通便,泄肺热,平喘促,另佐桃仁、苏子、枳实、甘草,以桃仁活血化瘀、苏子配以枳实以增强化痰平喘,再佐以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通腑泄热,宣肺平喘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本方能改善气道阻塞及减少病原菌定植,这可能是本方“通利大肠”,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的效应机制之一[10-11]。临床研究亦显示以本方加减治疗COPD疗效确切[12-13]。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其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临床以通腑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李明生,卢友明,史利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与吸烟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02-103.

[3]苗裕,杨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论述及临床应用浅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12):7-9.

[4]彭素岚,敖素华,王俊峰,等.承气灌肠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4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4-6.

[5]申玉敏,王新杰,申素琴,等.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261-263.

[6]李雪苓.通下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3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1):498.

[7]刘刚.通因通用法治疗重症肺气肿[J].四川中医,1995,13(6):23.

[8]张元兵,洪广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0,31(3):15.

[9]关瑞锋.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谈痰热壅肺型肺心病的辨证施护[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24(6):49.

[10]钟相根,李宇航,贾旭,等.“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2):809-812.

[11]孟繁甦,郭应军,侯杰,等.宣白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2):151-152.

[12]郭文新,张凤宇.宣白承气汤加味联合沐舒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祛痰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5):502-503.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4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真菌培养的方法了解真菌种类,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础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占42.11%,其次分别为肺肿瘤26.32%、肺源性心脏病15.79%、肺气肿10.53%、肺炎5.26%。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为白色念珠菌,占68.42%;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抗生素应用、病程均具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抗生素应用滥用、病程越长,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越高(P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真菌感染;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13-02

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恶性肿瘤放化疗、激素的滥用、患者年老体弱、慢性疾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感染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问题。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导致气道严重病变,从而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困难[1]。本研究就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2~81岁,平均(62.3±8.4)岁。其中肺炎2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肺气肿4例,肺肿瘤10例。

1.2 真菌培养方法

1.2.1 标本留取 所有患者在进行痰液采集的清晨起床刷牙后,用清水进行3次漱口,将气管内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用力咳出,并采用一次性无菌容器采集,护理人员将采集到的痰液放入盛有15~20 ml的灭菌等渗盐水试管内,然后在10~60 min内送入检验科检验[1]。

1.2.2 真菌培养 挑取标本可疑部分,将其制备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到一些视野,然后再将其转到高倍镜。若看不到扁平细胞,则表明该标本已被污染,需要另留取。以常规方法将标本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控制培养温度为35 ℃,经过24~48 h的培养,真菌鉴定是将分纯菌落在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接种,系统内度数鉴定,采用的质控菌株为ATCC60193白色念珠球菌菌株[2]。

1.3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留取的痰液真菌培养均进行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检查后为阳性,且鉴定结果为同一真菌,则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属于真菌感染[3]。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嗽黏液胶胨样痰或白色黏液丝状痰或浓痰,严重的患者甚至痰液中存在血丝,或呼吸困难、咯血等。

1.4 相关因素分析

统计患者不同年龄段、抗生素应用不同时间、病程长短等因素下真菌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种类

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础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占42.11%,其次分别为肺肿瘤26.32%、肺源性心脏病15.79%、肺气肿10.53%、肺炎5.26%。同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为白色念珠菌,占68.42%,见表1。

2.2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抗生素应用、病程均具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抗生素应用滥用、病程越长,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越高(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导致气道严重病变,从而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是白色念珠菌会对细胞免疫造成抑制,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造成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研究中发现,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就为白色念珠菌。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抗生素应用以及病程均具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应当加强对真菌感染的预防,同时给予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具体如下:(1)临床医师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存在采用试验性用药、经验性用药或患者自主性用药等错误,严重破坏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这极易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因此,临床药师必须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掌握,在对患者治疗中,应当根据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给予准确合理的抗生素,并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2)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细菌培养,大部分医师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时,仅仅考虑可能是抗生素使用种类不正确,而反复更换,没有给予感染菌谱的检验,从而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当积极给予感染菌谱检验,从而明确抗生素使用[4-6]。(3)加强对激素的应用指征,目前,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因盲目追求治疗效果,而在临床治疗中任何疾病均给予激素类药物治疗,导致激素成为常规用药,因此,在临床中,必须加强对激素的应用指征的掌握,坚决杜绝激素滥用的出现[7-8]。

总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及抗生素滥用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当加强预防,在诊断时给予积极有效的辅助检查措施,杜绝药物滥用,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确保治疗疗效,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丽平,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9):123-124.

[2]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21(2):145-146.

[3]刘彦,张爱荣.临床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37-138.

[4]袁彦丽,王静,冯羡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12(1):167-168.

[5]修连喜,林建红,罗腾火,等.我院院内真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34(9):45-48.

[6]杨晓霞,王治国,林燕青.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12,44(4):45-47.

[7]邓乃梅,马晓鸥.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2,33(6):55-57.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5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地卡松;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COPD的目的[1]。本文回顾本科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72例,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男3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9.5±6.2)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青光眼者;前2周有全身感染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和平喘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 μg 1吸2次/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18 μg1次/d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3疗效判定[3]显效:咳嗽、咯痰消失,憋喘明显减轻,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有效:偶尔有咳嗽,痰少,静息状态下无明械憋喘;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Bo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EV1和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为特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其发展后期将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4]。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复合制剂。沙美特罗通过选择性激动气道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受

作者单位: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呼吸内科

通讯作者:陈丽萍

体发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可作用于炎症的多个环节,而且还是高效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具有局部抗感染活性高而系统活性低、改善肺功能疗效好等优点。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国内外多次临床试验己证实其疗效,因其选择性作用于M1 和M3 受体而具有强大持久支气舒张效应。此外研究还表明噻托溴铵具有抑制气道平滑肌重塑、抗炎作用。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治疗12周后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健卫,王熠,罗于琳,等. 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01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817.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6

【关键词】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90-03

儿童的免疫力极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大都是在春季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缺氧、呼吸困难等,且大都是急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幼儿发生哮喘。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使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彻底康复,临床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1]。本文笔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冀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绀、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 ℃)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查及诊断,并根据病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其中抗感染平喘药应用的是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抗感染化痰药是60万U红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 mg地塞米松配成的溶液,将5 ml此溶液和1支α-糜蛋白酶进行融合,利用面罩或者喷嘴对儿童进行喷雾,将氧流量调至5~7 ml/min,再利用喷射式的氧雾微粒随儿童呼吸进行呼吸道、肺部,每次进行10 min,2次/d,3~7 d为一疗程[2]。通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保证了两组患者各项条件的相同。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100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笔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病房进行清理、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等。而对观察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是人性化的科学式护理方法,包括环境的护理、语言行为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如下。

1.3.1 环境护理 为了促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控制在8 ℃~20 ℃,而且还定期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无烟、无尘,每天都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3]。

1.3.2 儿童呼吸道护理 儿童呼吸道护理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对其采用相应的,并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儿童呼吸系统的通畅,减少他们的呼吸困难状况[4]。

1.3.3 心理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即使是幼儿,他们也主动与其进行肢体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其能够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护理工作[5]。

1.3.4 并发症护理 儿童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稍一疏忽可能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病情的转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定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检查,确保病情的稳定,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病情转移,立即请医生诊断,保证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经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入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发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无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都逊色于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更加巧妙,对儿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护理,保证儿童呼吸系统不被感染,此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幼儿患者的心理、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儿童抵制治疗的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加快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6]。本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对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治疗方法,只是护理方式不同,但是却导致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由此可见,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而且人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幼儿、儿童不惧怕护理人员,能够消除他们的抵制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因而就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康复时间。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护理意识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安抚,最大化地满足了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手术的成功、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极为脆弱,导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本身自制能力、护理能力的缺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起来比较慢,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从而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7]。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专家也发现,常规护理方法虽然也能为儿童提供清洁的护理环境,但在一些护理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儿童不配合、护理不细致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等,而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就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这一缺陷,它能够更加细致地为患者服务,能够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儿童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与儿童建立良好感情,避免儿童不配合的情况[8]。

总而言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能够在护理环境、护理语言、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实施系统化的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杜晓娟,林丽渊,等.中国人哮喘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区连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52(12):65-66.

[2]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23(4):47-48.

[3]江沁波,刘玺诚,高红,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婴幼儿肺疾患25例临床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6):36-37.

[4]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5):347-348.

[5]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87-88.

[6]罗征秀,刘恩梅,李渠北,等.婴幼儿反复持续吼喘58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52(5):65-66.

[7]邓江红,姚开虎,胡惠丽.新生儿脯炎死亡病例中B组链球菌的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