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例6篇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1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且已经有近万年的陶器制作史。陶瓷作为用具渐渐普及的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陶瓷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的观赏性。也正是由于陶器用具被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也使得陶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陶艺教育已经不再是诸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类的专业艺术院校所特有的教育,而是已经在一些其他高校中广泛的开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但是针对这样一门特殊课程的开展来说,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它的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陶艺教育的重要性

1.独特、创新性,提升高校素质教育

陶艺教育具有独特及创新的性质,因此通过陶艺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整个陶艺创作过程中能够迸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同时通过陶艺创作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运用作品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所以说,在高校中开设这样的陶艺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让广大学生通过作品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动手创作的过程,在陶艺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的原则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审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通过陶艺制作过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校陶艺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近些年,陶艺教育具有推动艺术教育中对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陶艺教育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已经渐渐形成一个相对规范与完善的科学系统。我国国内许多的艺术院校也针对陶艺教育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探索与实践。同时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模式相比,陶艺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与管理标准化

在以往传统的陶艺教学中,都是一对一教学,教师即师傅,根本没有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此外,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案,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管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现在的高校陶艺教育有着标准的模式和专门的管理辅助教学部门,同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2.理论与实践系统化

对于高校陶艺教师本身而言都是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对于陶艺的理论也有着较深的研究,其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更是陶艺专业的带头人,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交替并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3.师资与设备高标化

目前我国广大高校的陶艺教师都是一群毕业于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或者是专门的陶瓷艺术学院的年轻人才,他们拥有着高学历与能力,是高教学实力的代表群体,保障了高校陶瓷教育的教学实力。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高校陶艺实训室的建设,因此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先进陶艺设备,这也为陶艺教育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4.“技术”与“艺术”并存的教育观

我国传统陶艺教育一味的注重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理论的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修养都较为缺乏。实际上,人文学科的知识修养与艺术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十分关键,关系到培养出来的是艺术家还是工匠的本质问题。因此在陶艺教育中需要将文化理论教育也重视起来,当今高校也开展了诸如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等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见识和胆识探索陶艺的新风格、新材料、新领域。

根据专业特点,谈高校陶艺教学经验

1.教师在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陶艺教学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陶艺专业的学生,另一种是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等非陶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两类学生的教学时,应当进行区别性教学。针对陶艺专业学生,教师应当事先明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丰富、较高专业技能与修养的陶瓷艺术人才为目的。而对于非陶艺专业来说,陶艺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应当多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当注意教学深度的恰当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校陶艺教学方法应尽量多元化

我国传统陶艺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小规模的讲授或者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适合一对一或者是小数量的学生教学。而现在的高校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齐全等特点,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高校陶艺教学的需求,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欣赏、讨论交流、视频演示、技法示范、实地参观考察等等形式。

3.注重创新能力与材料意识培养

在高校陶艺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技能去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敢于表现、自由思想的精神。而教学中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材料,只有利用材料这样的介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泥材、釉料,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及效果,并且辅助实践。可以说,对每一个陶艺创作者来说材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创造新的陶艺表现语汇、拓宽个人创作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陶艺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经验

在陶艺教学中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是国内外相关的经验。例如:盘泥条人体造型技法是我国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所开设的,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盘筑泥条成型技法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够是学生对泥土与人体造型的认识有所提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进行教学时会通过邀请各地艺术家进行自身艺术作品以及人生经验的讲授,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家与他们的创作背景,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与评判,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创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教师在陶艺教学中应将教学步骤条理化

陶艺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涉及到造型、色彩、构成、材料等多个领域,而对于刚接触陶艺课程的学生来说大多没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事先进行教学顺序整合,由浅入深的渐渐展开。在制作陶艺前先进行理论的讲授,让学生对陶艺有初步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各个时期陶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陶艺流派与特点;接着再进行陶艺制作流程讲解:制泥―成型―装饰―施釉―烧制,与此同时可以边讲授边演示,并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把握;随后可以深入讲解一些具有难度的陶艺技巧;最后进行共同的烧窑实践。只有按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步骤条理化的教学环节,才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并系统掌握陶艺知识、技能。

提高高校陶艺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基本素养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陶艺教师本身应当时刻不忘学习与自身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陶艺教育的发展。

第一,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不断的完善,其中包括了陶艺理论知识、陶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各个方面的完善。

第二,教师教学不能够按照自身喜好来进行教学,许多高校陶艺教师都有着多年额度陶艺制作经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及制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审美与习惯进行有偏向的传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审美及表达上的单一。因此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元化、丰富化教学方法、审美标准及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较好的鉴赏及创造力。

第三,注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高校教师进行陶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去引导学生的个性独立的设计思维、探索精神、艺术表达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形成,最终达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目的。

总结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2

一、文学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共同点

文学艺术与陶瓷艺术他们产生的共同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语言文字,它是借用语言文字述说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记录、调整、夸张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上的阐述。当人们不自觉的把有意义的劳动以及大自然的情景以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再添入艺术语言,进而成了文学。

细分析陶瓷绘画艺术也起源于语言文字,最早的文字是以最原始的造字图形来表达其意,被称之“象形字”,象形字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述说人们的意图,图画性质虽不那么强,但它有象征性的意义。因为象形文字的局限性很大,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随着历史沧桑的变革,慢慢地语言文字从象形文字中脱颖而出,演变成如今的语言文字。而图形也随着漫长的写实阶段,使象形的图文越来越生动,朝着有塑造形象的方向发展,演变成如今的含有艺术性的造型图案。陶瓷绘画也正是造型语言的一个门类,与中国传统绘画紧密相连,因此说它们产生的共同点是相似的。

二、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

一切物资生活和历史演变,文学可以用语言形式去广泛表达,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被称之时间艺术,而陶瓷艺术可借用文学艺术对历史以及自然界夸张述说,以想象空间用造型加以艺术形式来展现,因此被称之空间艺术。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在绘画空间上,空间艺术往往表现为对大自然的夸张并从中找到恰当的姿态,而不是与他相抗衡。崇尚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加以统一。时间是历史的演变过程,它可突破空间的限制,因此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成了陶瓷艺术创作的素材。

三、文学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自陶画产生以来,那些活生生的陶画造型,与自然界的动物几乎相似,最初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地陶画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随着历史的演变,先民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原始的写实图形再也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有意识的“虚”与“实” 的形象开始产生,文学中的典故、神话、诗歌溶于画中。这也是文明发展轨迹中,影响后来陶瓷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更何况比绘画艺术发展早的文学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众多文学艺术素材成了陶瓷绘画艺术的选材基地,使陶艺家们从文学的素材中获得十分有益的启示!如著名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其素材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就得到广泛应用。还有诗歌,无论是屈原的悲歌,还是李白的豪放,以及杜甫的落泊,他们的诗句在陶瓷艺术家们的笔下也得到很好的再现。神话也是如此,如《麻姑献寿》、《天女散花》、《西游记》、《洛神斌》等等,就连有些陶瓷的造型都与文学诗歌有关,如玉壶春瓶,就是由“玉壶先春”诗句而命名。因此,把文学艺术与陶瓷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是不过分的。

陶瓷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艺术种类不同,但在本质上二类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可互通的,通过相互借鉴来塑造艺术形象,以此来感动欣赏者。清末民国初,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这些文人墨客的出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因此这一时期的瓷画艺术中国画味极浓,文化品位极深。刘雨岑的花鸟作品“百千寒雀下空庭 小集树梢语晚晴”就是很好地应用了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为点缀。程意亭的“疏枝最耐存霜圃,晚节偏宜映月窗”陶瓷花鸟画也是如此,在空白处应用了宋代诗人方九功《》里的一段诗句来点题,使作品融入了“诗情画意”。他的另一幅自己配诗的作品“踈枝最耐存霜圃,晚节偏宜映月窗”,在构图上别具匠心;报喜鸟停栖枝杆红叶间形成“点”,以枝杆十字交叉形成“线”,菊叶设在其间形成“面”;再以衬于其下形成烘托,此作品点、线、面俱到。作品工整细腻,构图考究,显示画家善于经营位置的艺术功力。画风质朴、清雅、细腻,画中诗句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他的文化底蕴神气活现地好像从书本融入画中,文学形象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形成了动人的故事。让观画者既欣赏了花鸟绘画艺术,又欣赏了名诗绝句,展示了创作意图,不愧是名家之高招,大师之手笔。但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画卷,其难度巨大。如特大型陶瓷瓷板画《清明上河图》,它浓缩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超长画卷。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廊、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看完全画犹如读完了一部文学小说。

四、自我修养是画者的根基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3

(一)在陶艺教育当中

轻视了陶艺理论以及文化修养的培养。陶艺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之广,现如今留存下来的每一件陶艺作品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而这些作品,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现代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发展变化。陶艺这门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历史等学科紧密相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作为支撑,那么制作出的陶艺作品只能是空有其表而缺少内涵,徒有形式而失去灵魂。但是现在许多高校为了能够快速见到学生制作陶艺的成果,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指导学生实践,而忽视了陶艺理论的灌输和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的培养,学生做出的作品有形而无神,这是当代高校陶艺教育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二)对学生的原创思维培养注重不够

许多高校在陶艺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原创思维,而是过多的让学生临摹已经成型的作品,包括其中学校中已有的作品或在网上搜集的图片。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做出比较成熟的作品,教学效果看似比较理想,但其弊端是相当严重的。过多的临摹,对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造成严重的影响与阻碍,这也非常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学生做出的作品形似而神失,只模仿了他人作品的虚表,并没有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及要表达的情感做充分理解。

(三)陶艺教育过于商品化与行政化

陶瓷器制作完成后,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观赏性,这便使得陶瓷器具有了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商品的属性。现在国家对陶瓷行业比较保护,陶瓷器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涨,这使得一些陶艺专家为了迎合市场、迎合大众或评委,制作出许多精神层次不高,并带有鲜明政治或利益目的的作品,这种做法着实令人堪忧。如果专家与老师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那必将导致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商业化、政治化色彩严重,最终失掉了艺术本身、失去了灵魂。

二、改革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一)加强对学生陶艺教育理论知识及文化素质的培养

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在开展陶艺教育时,应多开设一些文学、艺术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并且着重学习陶艺的中外发展史,使学生在陶艺制作前,对艺术以及陶艺发展的脉络有整体的认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陶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吸收外国先进的陶艺教育模式

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陶艺教育这一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均领先于我国,我们应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每所学校在开展陶艺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面对绘画、造型功底都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在陶艺教育过程中着重于艺术理论、制作技法的培养,并且深入挖掘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看法与创新思维;而对于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陶艺也许是其兴趣爱好,正如我校曾开展针对全校学生的陶艺第二课堂活动,这里有一些学生毫无艺术功底,面对这些学生就应注重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艺术魅力,提升艺术鉴赏力,培养艺术情操。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4

关键词:紫砂;陶刻;装饰艺术

1 引言

紫砂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太湖之滨——江苏宜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人人皆知的世界制壶中心。宜兴紫砂以她古朴、内秀、五彩的颜色。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一辈一辈的优秀艺人、大师们的传奇故事,吸引了国内外人的欣赏、追捧及收藏。紫砂陶刻艺术更是为“宜兴紫砂”这个文化遗产增添了几分神韵、风雅。

2 紫砂陶刻的起源

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是宜兴紫砂的两支主要命脉。紫砂陶刻的艺术创作需要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艺术基础,其中包括良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及造型技能。紫砂陶刻随着紫砂的发展而发展,紫砂陶刻作品最早出现在明代“且吃茶,清隐”五个字。原始的陶刻是制壶者在坯体上记载名字、事件等作用。起初一般在壶底,谈不上装饰。到清代陈鸿寿(字曼生)对紫砂艺术大感兴趣,他当时任职溧阳县令,对文化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己设计壶形,找到当时最有实力的杨彭年兄妹等人合作,特制由他设计的壶款,并且经常在壶体上构思书画。他文学修养极高,博古通今,并对书法、绘画、篆刻都有研究。这些作品史称“曼生十八式”,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典范,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紫砂艺人。他还归纳出一套紫砂陶刻装饰技法,开创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3 紫砂陶刻技法

紫砂陶刻技法可分为印刻(双刀正人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两种。印刻是把书画底稿印到坯体上,再依墨而行。此法适合临摹名家字画,不走样,能反映原稿的风貌特征。初学者也必须先从印刻开始,练习刀法技巧、泥性、深浅、干湿等多种练习,要坚持长期训练,不走样。空刻则必须由功力深厚、经念丰富的熟练工完成,要求胸有成竹、自由驰骋、天马行空、一气呵成。以刀,在运刀的过程中深浅粗细有序,气脉连贯、或虚或实、或粗犷豪放、或细腻清秀、或刮或划、浑然天成,耐人寻味。

4 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陶刻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5

〔关键词〕陶瓷装饰刷花工艺传承

传统的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性,具有地域性差异,并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类别。现如今,社会变革发展,时代变迁进步,陶瓷刷花工艺作为最具特征的艺术形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坚持传承古文化、古艺术,对陶瓷刷花装饰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和继承,已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研究传统刷花工艺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继承和学习传统工艺的优点。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吸收传统,汲取前人的经验,不断丰富艺术形式,创新刷花装饰工艺,继承总结文化艺术遗产,使其保持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

一、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创新技术

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代表着我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新成就,是陶瓷艺术的经典遗存,它的艺术性和魅力传承特征被人们所熟知。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的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何做好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传承,坚持创新,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形式,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了广大陶瓷技术者探讨的重要命题。科技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革新,奠定了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不断进步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形成了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样式,具体而言如下:

(一)素坯装饰与雕刻结合法。素坯直接装饰法即在坯体上釉和烧成之前于坯体上进行装饰。这种方法从原始陶器出现时就开始被采用了,是一种最古老的装饰工艺。在今天我们运用刷花工艺去诠释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在素坯上直接刷花,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可以想象把它和浅浮雕结合一定会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浮雕的主要手段有捏、印、刻等方法,利用刻制有图案的模印,通过错落有致的合理排列,产生丰富的装饰效果,二者的结合一定可以产生一种新陶瓷装饰视觉审美。

(二)釉上平面刷花。传统的刷花技法是釉上新彩的重要装饰手法之一,一般是指用笔刷蘸相匹配的新彩颜料,隔着铜丝网筛涂刷,使色料通过铜丝网以雾状笔触附着在瓷面上,待刷完整个画面之后,细节部分用料笔勾线装点而成。现代平面刷花在技术上有了新突破,如民国晚期的程大有,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刷花技术,规范了刷花技术的操作过程,首度开创薄刷法的表现技巧,为陶瓷釉上刷花装饰开辟了创新表现空间,今天的釉上刷花综合了喷花、刻花等工艺,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装饰意味,提高了装饰效果和工作效率。

(三)高温颜色釉彩绘和低温刷花结合法。高温颜色釉彩绘法是指把各种颜色釉当作颜料使用,在坯体上进行点彩或绘画的装饰方法。如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高温颜色釉,发展到现代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装饰方法了,更多的是进行绘制,所出现的艺术效果有其他装饰手段不可比拟的地方,烧成前后的效果艺术家是没有办法完全控制的,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高温颜色釉的最后烧成效果不会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好或坏。低温烧成的刷花工艺相对来说就好操作和控制,因此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高温颜色釉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刷花装饰来做很好的弥补和完善,二者之间不同的艺术效果会感染每一位欣赏者。

现代陶瓷刷花工艺突破了原有的以新彩材料局限,将高温颜色釉彩绘法融会其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充分考究釉色的烧成特性,利用现有釉色装饰效果,以刷釉和喷釉的形式,将不同釉色叠加,形成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效果。

二、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继承

工艺的传承是陶瓷刷花工艺能够保留完整,经久不衰,深入人心的非常有效的对策。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的传承需要保留其艺术魅力,保留它的美感和特性。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实施继承,必须要保有它自身的特点,符合时代的精神。

(一)构思传承。构思创作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众多复杂环节中的第一项,它属于一种逻辑思维,与艺术的功能性、经济特征相辅相成。在构思艺术的传承中要保留传统艺术的抽象性,以直观科学的概念构建出一条纵向的、生动具体的美丽画卷。构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它是人的审美、逻辑思维的传承,表达着一定的情感。在陶瓷刷花装饰的构思设计过程中要以整个装饰艺术为基调,做到全面设计,精心安排。

(二)创作传承。创作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在继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创作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也不是完全照搬照抄的创作,陶瓷的创作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表现形式要求精细精美,注重艺术传承、适用、经济,使气质与艺术境界完美融合。

首先,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传承要具备实用型、经济性和美观度,能够与现代人的全面要求相适应。陶瓷装饰不仅仅是家庭摆设,还要具备实用造型功能,结构形象和所处的环境必须一致协调。其次,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感是陶瓷装饰艺术的表现特征之一,在艺术传承的过程中也势必要将其特色保留下来。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陶瓷装饰艺术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表达着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在现代化传承过程中,陶瓷装饰艺术也要具备这一特征,保留各地区、各生活习惯人们最具特点的艺术,将色彩、情感结合在其中。

(三)人文修养的传承。人文修养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最具特征的感受,创作艺术作品的人们大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艺术传承的时候,也必须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完善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技能融入其中,将对美的看法柔和在内。例如,餐具、茶具的装饰要简洁且恰到好处,不宜用太过主观的装饰进行渲染,作品必须大方、时尚,能够体现较高的人文修养,而且还很实用,不会因为要美观而牺牲实用功能。

三、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

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作为我国晚清、民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装饰工艺技术之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保留传统文化,使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不会遭到中断的最有效的对策。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就业、实践及传承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符合时代特征,能够真正体现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魅力,还要保证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做好艺术的传承工作,找准自身的社会地位。因此,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前提,专业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坚持区域经济建设原则,研究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

第二,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我们强调教育要突破“学科本位”而回归“能力本位”,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加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方面要由满足上岗需要拓展至与岗位变化、职业转换和创业发展相适应,由突出实践技能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

第三,注重陶瓷刷花的传承性。我们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体现创新,还要抓好继承,培养全面型、实用型人才,将人文素质引入其中,将科学素养涵盖在内。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一定要突出回归传统的本真思想,不能没有继承的创新,将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结语

综上所述,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代表我国陶瓷装饰工艺较高的艺术水平,是具有阶段性历史特色的艺术瑰宝。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理念的革新,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且这种传承应具备经济性、适用性,保留民族特征和人文修养,并以此为目标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从而促进陶瓷刷花工艺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绽放新光彩。(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赵越清.唐山陶瓷产业科技创新与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01:43-46.

[2]冯四东.高职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陶瓷,2006,07:5-7.

[3]胡习珍.试论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07.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6

关键词:陶瓷艺术;理解;认识

陶瓷艺术欣赏从欣赏的过程上来看,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阶段,即审美感受、联想与想象,以及理想认识,其属于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之一,并且为审美主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对于陶瓷艺术欣赏而言,欣赏者在进行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引起其理智的认识,以及内心情感的活动。陶瓷艺术的欣赏不只是让欣赏者简单接受,更为重要的是使欣赏者对陶瓷作品中所包含的审美情趣进行了挖掘。

一、陶瓷艺术欣赏的审美感受

在陶瓷艺术欣赏中,其审美感受通常情况下可经过视觉的方法,即看的方法。或者经过触和听的方法等实现,即在进行陶瓷艺术欣赏时,对作品的装饰,作品的色彩,以及作品的造型等,通过采用视、听和触等方法,取得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如人们在欣赏景德镇瓷器时,通常以白如玉、明如镜,以及薄如纸和声如罄等来进行赞誉。在欣赏陶艺“芦苇深处”时,欣赏者通常会具有湖泊秀丽悠静风光的感受,除此之外,也会感受到激情和遐想。但欣赏者又往往难以说明这种溢出风光的激情,以及心旷神怡的遐想。由此可见,如果将陶瓷艺术的欣赏,限制于欣赏者所认识的艺术形象,则与审美心理活动不符。人们在进行陶瓷艺术作品的欣赏时,通常会先产生视觉印象,进而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注意,从而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因此,对于陶瓷艺术的审美感觉而言,其为一种认知过程,为经艺术形象了解客观,并且由浅至深。

二、陶瓷艺术欣赏的联想与想象

陶瓷艺术作品,以及其所含有的艺术形象,都属于客观社会存在之一。其通常与人们的思维活动无关,不以其变化进行转移。陶瓷艺术欣赏中,如出现不同的作用以及影响,则与人们的联想,以及其想象活动相关。联想和想象非漫无边际,也非自发的。在陶瓷艺术欣赏之中,其所产生的联想以及想象活动,其实是对作品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内容,进行了再次的创造。陶瓷艺术作品上的内容形象,以及其表现方式等,全部对人们的想象起到了促发作用。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家的想象与艺术的创造息息相关,无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也无陶瓷艺术欣赏。陶瓷艺术的欣赏中,其再创造活动即人们在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时,通过将其客观内容作为基础,与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以艺术观点作为出发点,进行感受和补充,并对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加以丰富以及扩大,进而对艺术作品上的思想内容,进行认识和理解。

陶瓷艺术的欣赏中,欣赏者应做到专心致志、浮想联翩,以及心驰神往等,此种欣赏过程即为艺术再创过程。欣赏作品需要丰富的联想,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并且,欣赏者应对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绘画修养进行加强,还应对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不断的丰富。如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件陶瓷艺术作品时,如人们对其并不熟悉,对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以及作品表现时代,全部不了解的时候,欣赏者就很难产生联想与想象。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并且需要具有广泛的相关知识,以及有关的修养。欣赏陶瓷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欣赏者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并且没有一定的艺术趣味,则其即使面对再好的作品时,也无法产生欣赏欲望,因为其并无艺术思维想象能力,进而无动于衷。因此,艺术欣赏活动也无法顺利构成。如欣赏某件陶瓷艺术作品时,人们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与有关的诗词意境,以及曾经见过的美好景色等产生联想与想象活动。如需做到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真正的欣赏,则不仅应具备联想与想象,人们还应对其进行理性的认识。

三、陶瓷艺术欣赏的理性认识

陶瓷艺术欣赏的阶段中,理性认识即分析,以及选择和鉴别。其为陶瓷艺术欣赏其余两大阶段的深化及继续。对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而言,在对其进行欣赏时,不仅是感性的认识,也不以人们产生感情激动作为欣赏目的,其通常会对新生者引起的感情激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陶瓷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客观意义进行分析,进而使欣赏者对作品做出自身的评价,以获得精神营养的吸收,并取得美学享受。陶瓷艺术欣赏中,如想获得其深刻的内涵,则需要深入至作品的深入。

四、结语

陶瓷艺术欣赏中,首先欣赏者应对所欣赏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基础的认识,对作品的装饰艺术,以及其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等,进行基本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础,对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的意义,做出理性的认识。因陶瓷艺术作品的内容,以及种类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理性认识中,其所具有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差异。欣赏者则需对陶瓷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以及相关的记忆与联想,进而达到心弦共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欧阳景山青花陶瓷艺术欣赏[J].景德镇陶瓷,2012, (2):I0055-I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