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作总结范例6篇

陶艺制作总结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1

(一)数码技术多角度运用

数码技术从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加工和运用多个角度,[3]对陶瓷工艺品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数码技术从设计方案、艺术品外观、艺术品绘色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数据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在设计和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与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艺品,进行对比研究,高科技数码技术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加工人员,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整合大量资料图纸,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设计加工方案,在数码技术对陶瓷工艺品领域信息资源的总结基础上,凭借陶瓷加工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工艺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品进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对陶瓷艺术家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采取3D打印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制作,3D打印技术具有喷色和挤压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对陶瓷制品的颜色绘制和外观形状构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是陶瓷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陶瓷工艺制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为陶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为陶瓷艺术创新交流提供平台

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瓷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也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性支持,同时,创造了巨大了艺术交流借鉴的空间,为许多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三)高科技数码手段提高陶瓷加工过程技术含量

数码技术可以在虚拟调价下制造出陶瓷艺术作品效果图,可以使传统陶瓷设计与加工工作,图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带动传统陶瓷工艺品创作思维的革新。新型数码技术,可以使静态的陶瓷工艺品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这对于艺术家审视工艺作品的艺术理念,完善陶瓷工艺品艺术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强度技术手段,对陶瓷工艺品进行外观的改造与加工,将数码技术所具备的视频,图像等条件充分发挥,为陶瓷艺术品加工人员提供新型创作平台。利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机会,工艺品加工环节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数码技术加以更改,以数码技术的视频图像优势,为陶瓷工艺品加工提供更正机会,不断地拉近陶瓷工艺品与设计规划方案的距离。

二、结束语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陶瓷装饰;实用;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52-01

陶瓷装饰一般是指从设计角度,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瓷制品表面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也就是说如同其他实用工艺美术一样。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形成的统一。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因此,它必须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不但要担负丰富、美化人民生活、陶冶人们精神的使命,还要担负起满足人民生活、生产的广泛实用要求,促进经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使命。并为世界各国人民进行物资、文化艺术交流发挥重大的作用。

作为陶瓷的装饰,有别于一般的平面作画,但两者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在人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因为陶器形体的装饰推进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装饰适用于客观的环境与人类的欣赏,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演化与程式――装饰性。装饰性是人类进步的一种视觉形象,装饰性是陶艺形体更美化的一个基本属性,将传统的表现手法实现有效的过渡,使之成为陶瓷装饰所适应的艺术形式。

由于审美功能,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艺术处理是构成陶瓷装饰三个基本要素。审美功能是重要决定因素,它决定陶瓷装饰艺术的基本形式。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是装饰形式实施的物质条件和具体手段。艺术处理是通过结合审美功能,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美的形式法则。所以,陶瓷装饰的审美功能,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艺术处理这三方面的因素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和宇宙间的一切客观事物一样,多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作为陶瓷美术工作者应通过研究分析来认识掌握这些特点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装饰设计制作中的实际问题。

陶瓷装饰的最终是通过生产和商品这两种形式来得到体现的。这种体现决定了设计工作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生产则必须要求设计能通过,运用一定的陶瓷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手段去完成。因此,陶瓷装饰设计必定受到材质和工艺技术的制约,材质和工艺技术也往往决定陶瓷装饰的设计形式。设计者必须对材质和工艺手段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对其提供的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探讨,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工艺制作要领,并在设计制作中科学地运用材质和工艺技术。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不断被发明、发现的新材料、新工艺,促使装饰设计、工艺的变革,促进生产的发展。

陶瓷装饰通过商品形式,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要,关键在于设计的产品必须符合使用者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要与使用对象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生活水平紧密联系起来,不停地对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其代表性、实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有的放矢的设计。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3

“榫卯”效应“新”光大道――邵顺生紫砂方器印象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曾经从人物性格角度出发,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不过,在现实的紫砂艺人中,却常见一种“方形”性格。邵顺生原本便是一位“方形”性格的人。

方,不仅多面,而且有棱有角。在现实生活中,多把我行我素、得理不让人或做事一板一眼不知变通的行为称做“方”。邵顺生的“方”源自祖上那位“壶艺盖世”而性情“孤僻清介”的邵大亨。据宜兴县志记载,有一次知县向他勒索紫砂茶壶,他不予理睬。被强行拉至衙门“诺以重利”,他又故意以粗劣作品搪塞,结果引来一顿暴打,他却不改初衷。

作为一代巨匠之后,先祖的遗传因子融注于邵顺生的艺术细胞之中。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作品创意一经决断便不能轻易改变,他把每一件作品都等同于自己的思想行为。邵顺生自幼便确定了传承砂艺、光耀门庭的志向。1986年进入紫砂圈后,师从著名部级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技艺功底。他仿邵大亨的名作《掇球壶》可以用分毫不差、几可乱真来形容;仿制的大亨《鱼化龙》、《龙头一捆柴》、《风卷葵》等名作,卓尔不群,堪称仿古经典。他也喜欢创新,习惯于把研制的新款壶品画成图纸。有时在构思和制作中还灵活运用当年做木模工时积攒的“资本”,当这两手技艺如榫似铆般地对接在一起时,创造激情一发而不可收。他处心积虑在创新的“新”字上做文章,其主要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宇:“新款旧式、新术怪招、新意古趣、新事愿景”。新款旧式即对传统造型赋予鲜活的元素,故枝新花使观赏者赏心悦目;新术怪招即将寻常物象作非寻常表现,常使观赏者感到欣喜与惊奇;新意古趣即将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与壶形结构相融合,使观赏者睹物怀旧,温故知新;新事愿景即将视觉语言用于表达当下热点题材和视觉印象,使观赏者即刻产生共鸣。

邵顺生的作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既是独辟蹊径的发现,也是长期积累、瞬间进发的智慧结晶。从2000年至今,他的作品在重要展评中已先后获得10次金奖,2次银奖,其中《茶馆》更是独得2金1银的殊荣。

紫砂壶“方非一式”,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好似在启发我们天底下的人和事都是具有多面性的,遇事应多角度地思考。我又想起作家徐风在《天下知己》一书中的这样两句话:“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方形”性格的邵顺生没有背上沉重的传统包袱,而是毅然选择方器创新、独家绝活这样一条属于自己有别他人的“通变、趋时”之路;再加上方器制作技艺要求较高,做得出众并非易事。这一来,他在细分市场上就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和主动。他的这种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市场规律的做法,在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方圆相济的谋略,我们不妨称之为“榫卯效应”。

范家壶庄:以陶为媒,以艺会友

范伟群,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后被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范伟群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展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范家壶庄由宜兴范氏陶艺世家与韩国地乳茶会于2004年合作创办,规模宏大,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从事艺术陶瓷、紫砂壶艺的创作、研究和开发。公司下设紫砂陶艺术馆,陈列展示诸多范家前辈传世名作、古陶名壶、当代大师力作和当代名人名作、新人新作以及本公司的陶瓷精品、紫砂名壶;紫砂艺术创作中心,以一大批当代知名的陶艺家、紫砂工艺师、制壶名家为主体,潜心从事紫砂艺术的学习研究、新品的开发和艺术创作;紫砂陶文化交流学习中心,以陶为媒,以艺会友,与海内外同仁进行陶瓷文化和相关艺术的学习交流,以弘扬紫砂文化为宗旨,设班传艺,共同繁荣,致力于为推广紫砂陶瓷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紫砂陶工艺品销售中心,以销售本公司工艺技术人员的作品和“范家壶庄”系列的紫砂陶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建立销售系统。为广大紫砂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和面对面的交流。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部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

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紫砂壶“方非一式”,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好似在启发我们天底下的人和事都是具有多面性的,遇事应多角度地思考。我又想起作家徐风在《天下知己》一书中的这样两句话:“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方形”性格的邵顺生没有背上沉重的传统包袱,而是毅然选择方器创新、独家绝活这样一条属于自己有别他人的“通变、趋时”之路;再加上方器制作技艺要求较高,做得出众并非易事。这一来,他在细分市场上就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和主动。他的这种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市场规律的做法,在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方圆相济的谋略,我们不妨称之为“榫卯效应”。

范家壶庄:以陶为媒,以艺会友

范伟群,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后被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范伟群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展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范家壶庄由宜兴范氏陶艺世家与韩国地乳茶会于2004年合作创办,规模宏大,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从事艺术陶瓷、紫砂壶艺的创作、研究和开发。公司下设紫砂陶艺术馆,陈列展示诸多范家前辈传世名作、古陶名壶、当代大师力作和当代名人名作、新人新作以及本公司的陶瓷精品、紫砂名壶;紫砂艺术创作中心,以一大批当代知名的陶艺家、紫砂工艺师、制壶名家为主体,潜心从事紫砂艺术的学习研究、新品的开发和艺术创作;紫砂陶文化交流学习中心,以陶为媒,以艺会友,与海内外同仁进行陶瓷文化和相关艺术的学习交流,以弘扬紫砂文化为宗旨,设班传艺,共同繁荣,致力于为推广紫砂陶瓷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紫砂陶工艺品销售中心,以销售本公司工艺技术人员的作品和“范家壶庄”系列的紫砂陶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建立销售系统。为广大紫砂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和面对面的交流。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部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

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部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

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4

关键字:环境陶艺;公共艺术;校园

公共艺术总体设计的作用就是制定公共艺术围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城市公共艺术,大学生公共艺术,公共管理等艺术成为一个整体,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更好的人文气息。[1]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并在城市公共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才能将环境陶艺运用于校园,并用以表现和衬托出校园本身的文化氛围。

1 环境在校园中的应用中面对的问题

每一个场所都会因为自身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职能、场所职能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场所精神。校园作为最主要的文化公共场所之一,更是城市公共艺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在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上就更应当注意其中的文化性,应当表达出校园本身具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精神。由此引出环境陶艺引入校园公共艺术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陶艺需要注意和周围空间环境的融合。陶艺作品作为校园公共艺术的标志,不仅仅需要注意到自身造型的美感,更应该注意到它与校园内其他建筑或自然景观风格的关联与统一。

其次,环境陶艺在校园中的应用还应该使得校园内的人文内涵得到体现。作为文化公共场所的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场所,陶艺作品作为校园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以自身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校园独特的人文环境,并将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与之联系起来。

因此,环境陶艺在校园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归根揭底是需要将陶艺作品元素的表现与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联系起来。环境陶艺的目的是是尊重环境、美化环境。环境陶艺作品不仅仅要在视觉层面上与所处的环境统一起来,在人文层面上也应该和所处的历史、文化成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才不会脱离环境。

2 环境陶艺应用在校园公共艺术中的独特优势

2.1 陶瓷材料在物理上的优势

第一,陶瓷材料在不仅造型上具有优秀的可塑性,表面肌理也丰富多样易于控制。烧成后的成品天然的形成具有各种不同的肌理与质感,它能够很好的保留住将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使得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和陶泥的每一次接触都能被忠实的记录下来,更能将材质本身所蕴藏的自然肌理及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二,在成色上,丰富多变的釉色更是陶瓷材料最大的特点。陶瓷材料在烧制成型后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方便保养与维护。而在经过施釉烧制后,烧结过的釉面能更好的能保护陶瓷材料,使陶瓷具有不易渗水,抗压、抗腐蚀、耐热、耐光照、防风化的性能,并且色泽能永保鲜艳,能够适应户外恶劣的环境。

2.2 陶瓷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上的优势

其一,陶瓷材料出自天然,具有“泥性”之美,在经过人类加工之后,相比起金属,塑料和水泥等人工材料,能更自然的烘托出作品的氛围,同时也能更好的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连结起来。

其二,经过高温窑火烧制而成的陶瓷釉面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泽变化,使得环境陶艺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立体。然而陶瓷釉面的这种丰富的自然变化又具有随机性,使得环境陶艺作品更具有神秘色彩和不确定性。

第三,在制作环境陶艺作品过程中,在陶艺家和粘土之间“交流”时所留下的“手语”痕迹使得陶艺作品拥有了丰富的肌理构成。这些肌理往往能使人在触摸到环境陶艺作品前就能产生除视觉感知之外的触觉联想,让人联想到触感的松软,紧致,细腻,将材料的自然特性完美的表达出来,将视觉和触觉的美感结合如一。

3 环境陶艺在校园中的应用形态

环境陶艺在校园中的应用形态可以总结为三类,包括了陶艺壁画、陶艺景观小品已经陶艺装饰。

3.1 陶艺壁画

在校园公共艺术中,环境陶艺壁画既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墙,亦可以用于内墙的装饰。它利用各种肌理或者浅浮雕效果进行装饰,相比起瓷砖具有更强的立体感。环境陶艺壁画通常能够通过较大的体量和丰富的釉色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也利于作品主题的抽象或具象表达。

3.2 陶艺景观小品

陶艺景观小品是以单体或者群组的形式出现的一种改善室外公共空间环境的艺术形式。环境陶艺的这种形态相比起陶艺壁画与人们的距离更近,因此更需要注意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需要设计师自身的个性以及艺术修养使得公共空间的美感得意改善,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

3.3 陶艺装饰材料

陶瓷常常被应用建筑物的内外墙或者室内外的地砖上,是一种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建筑装饰材料。而陶艺瓷砖相对于其他工业批量生产的产品,造型则更加灵活并具有丰富的肌理和多变的釉色,视觉效果丰富。因而不会给人一种呆板和机械的印象,相反由于陶瓷材料表面往往能保留下艺术家与粘土之间“交流”时所留下的“手语”,更会给人一种细腻而柔和的触觉感受,更容易使人亲近。

4 环境陶艺与校园公共艺术的结合

环境陶艺要融入校园空间成为校园公共空间的一个部分,不仅取决于自身艺术素质的高低,更要与校园公共艺术空间的特殊性相结合。要考虑到学校的独特位置,历史,传统,特殊事件,建筑特色等等。

首先,环境陶艺作品必须被校园环境中的人所认可并接受。环境陶艺最基本的诉求是具有公共性。[2]它并不是艺术家或设计师个性或个体的个人行为,它需要被大众认可,并使得大众能够参与其中。因此公共艺术需要寻求大众审美与艺术审美之间的平衡之处,这样才能创作出兼具艺术性和公共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其次,陶艺作品本身的艺术造型的建构意蕴主题必须是完整、清晰、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内在艺术张力的。[3]环境陶艺作品是为了美化空间环境,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而设置的,这种需求不仅仅是视觉层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因此环境陶艺作品中需要的更多的是艺术家所注入的思想,只有具有了主题内涵,作品才能完整,也才更能深入人心,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郭贺铭,浅谈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10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陶瓷;酒瓶;造型;装饰

中国的酒文化和瓷文化源远流长,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不仅使陶瓷的故乡,也是白酒的故乡,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确实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而在当今强手如林、百花齐放的白酒业品牌中,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包装的个性化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也越来越受到所有白酒厂家和设计师的高度重视。陶瓷在保存条件要求上具有完好的密封性,能够保证白酒长期不变质。在视觉上,陶瓷的温厚质地及本身具有的艺术印记也让酒带上了艺术的名义。制作精良的陶瓷酒瓶不仅能彰显艺术雅韵,更是提升了白酒的价值,让白酒身价倍增。

1陶瓷酒瓶的设计理念

陶瓷酒瓶的制作融合了材质、造型、装饰和科技多种艺术。装饰是更完美的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关键。对于陶瓷酒瓶而言,装饰要受到功用目的、材料和消费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的装饰有别于其他纯欣赏性美术或其他工艺美术的特点,形成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总之,陶瓷酒瓶的造型和装饰设计是一种有局限性、有工艺材料限制及艺术要求的、同时以绘画或雕刻方式来完成的艺术创作。

2装饰与造型要完美结合

一件成功的陶瓷酒瓶是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体,装饰与造型完美结合才能共同体现酒瓶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装饰的设计是为了衬托造型,突出造型,增加造型的美感,甚至可以掩饰某些时候造型的不足之处。造型和装饰互补衬托,和谐统一才能更好的表现陶瓷的美感。装饰要使造型更加丰富,增强造型的韵律和性格,甚至改变造型,从而使造型呈现多样化。由于装饰的存在才更加凸显了造型的特点,体现了造型的独特风格。正是有了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才展现了设计者的设计风格,完整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思维。

任何装饰都必须与其装饰的客体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才能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并提高其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完美的装饰应与客体的功能紧密结合,适应制作工艺,发挥物质材料的性能,省工省料,并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陶瓷酒瓶的装饰是在酒瓶造型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烘托造型,使造型更加完美;同时与造型风格统一,形成相映成趣的整体,使酒瓶更加完美完整,适合大众需求,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3注重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陶瓷酒瓶的造型和装饰设计首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其次就是为了使生产者取得更大利润。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设计者在对陶瓷酒瓶进行装饰设计时,最重点的就是如何设计使白酒能畅销。这是设计装饰的目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陶瓷酒瓶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起到了激发灵感的作用。在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互相接轨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意识主流都涌入了经济开放的中国。这就要求陶瓷的装饰不仅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欣赏效果,展现酒文化的意蕴,同时要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只有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适合现代市场及消费者的要求。

陶瓷酒瓶的装饰由于受到功用目的和消费市场的制约,所以在选择题材上要充分考虑,不可随心所欲,应表现积极向上、健康美好、吉祥如意、寓意深刻的内容。让人感到愉悦,使人得以修心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现代生活,要求酒瓶在生活、实用、通俗和商业的基础上展现其价值。总之,陶瓷酒瓶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要做到经济、实用、美观。

4符合现代工业化生产要求

由于酒属于大规模生产消费品,因此也决定了酒瓶也要能够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陶瓷酒瓶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具翻模一次成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过程也较为简便,但仅适用于造型及装饰较简单的酒瓶;另一类是通过将酒瓶的不同部位进行结构化拆解,而后将拆解的部件同步进行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最后将各部件的坯粘连起来,并针对不同部位进行单独施釉。这种方法做工精细、个性化定制程度高,被广泛的运用于造型及装饰较复杂的陶瓷酒瓶,但生产效率相对于一次成型酒瓶而言比较低。

陶瓷酒瓶的装饰技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色釉、彩绘、雕刻、贴花纸等多种手法,现在多数装饰为了达到效果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手法相结合。这样多种装饰技法结合的装饰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意图,体现酒瓶的美感,但是很多过于复杂的装饰工艺不利于批量生产,这样就不能及时供应市场需求;同时相对来说造价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又不利于生产者,成本的提高必然会造成成品价格的提升。但从市场调查来看中等价位的酒更容易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所以在运用各种技法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它的销售情况,尽量减少成本的造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被人们青睐,赢得市场。同时,除了设计上要达到一定档次的审美标准,也要考虑到生产者的利益,尽量降低成本,才能提高陶瓷酒瓶在白酒行业的接受度。

5兼顾陶瓷酒瓶的可回收利用性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情趣在不断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现代不仅追求物质上的充裕,同时要求精神上的满足。陶瓷酒瓶既是大规模工业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同时它又是工艺品,具有欣赏价值。既然具有欣赏价值,就可以考虑兼顾酒瓶的可回收利用性,这里的回收利用并非当作废品回收,而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摆放在家中陈列;抑或作为某种盛装其他液体的容器体现功能性。或许有人要说:普通的瓶子也可以体现出这种功能性。但实际上,人们对可回收产品的利用是有选择的,怎样体现酒瓶的可回收性,也成为陶瓷酒瓶设计师们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命题。

总体来说,陶瓷酒瓶的造型和装饰设计就是为了美化酒瓶,更完美的展现酒文化的特色、内涵,从而被消费者欣赏认可,更好的体现美酒本身的价值。装饰的存在可以丰富陶瓷酒瓶的造型,增强它的美感,提高其艺术价值。陶瓷酒瓶的装饰是针对各个层次的消费者,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酒瓶器形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酒瓶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使造型更加完美,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使经过陶瓷酒瓶包装的酒能适应各种消费群体,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峰.传统文化在在中式白酒包装与瓶型设计中的运用[J].景德镇陶瓷,2009(3).

[2] 李锋,王智鸿.当代陶瓷酒瓶设计的审美情趣[J].中华文化画报,2011(4).

[3] 黄佳敏.酒文化对陶瓷酒容器设计的影响[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03).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陶瓷雕塑;现代;艺术特点

1 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

陶瓷雕塑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发展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淳朴、雄浑、稚拙的艺术风格和飘逸、淡泊、天真的美学风范,是其他艺术所无法取代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艺术世界里具有独特气质的艺术脉络。

在现代,尤其是当代,陶瓷雕塑有了新的重要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是创作题材的范围广泛,另一方面是创作技巧的创新。就陶瓷雕塑的题材来说,除民间流传较多的传统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及吉祥形象之外,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如现代市井生活、动物,甚至紧跟时尚潮流的人物及事物,等等。而原有的题材也随时代变化在形象上有所改变。在陶瓷雕塑工艺技巧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体现出现代生活的新意识和新追求。创作中,艺术家们更注重材质特性呈现的美,注重手感自然痕迹的效果,他们借助新的工具,在创作中开创了制作手法的新规则,通过不同的成形手法,如:撕、打、卷、拉等来表现,在釉色上的处理方面也不断地进行探索。无论是选材的创新还是工艺技巧的创新,其最终都会体现在陶瓷雕塑的造型形式上。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便足以说明以上几个问题。

2 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

有研究者将现代陶瓷艺术的特征总结为“形象的单纯性与概括性的统一”(物象的单纯、动作的单纯和关系的单纯),“形象的完整性与静穆性的统一”,“视觉形象性与心灵性的统一”等,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现代陶瓷雕塑艺术所具有的新的创作意识,它体现在这门特殊的艺术创作过程及其成果中,标志着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品格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特征通过对以下几件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的分析便可以更加具体地体现出来。

不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的陶瓷雕塑中,人物题材始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为艺术家们的宠儿。

以姚永康教授的作品《世纪娃》(见图1)为例,这一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题材上看,其并非具体的宗教神话人物,也不是有史可寻的伟人,只是一个概括的孩童形象,但正是其身份的不具体性使得作品本身的象征意义更加广泛;从工艺技巧上看,该作品运用了上文所提及的现代创作手法:撕、卷、拉等,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打破了传统的必工必整,完美无暇,直白地呈现出更多的创作痕迹,随性而自然,轻松而不失大雅,这痕迹是作品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创作者心绪的表达。

除了常见的人物题材,现代陶瓷雕塑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众多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

以周国祯教授的作品《猫头鹰》(见图2)为例。这一作品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其材质运用的恰如其分,材料的色泽、质感及肌理效果,综合于一身,生动体现了形象本身真实的视觉感受。从创作技巧上看,几个简介的大体面将形象的动态刻画地憨态可掬,竖起的耳朵在空间上给人以上升的动感,使整体的动静对比更加自然。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那双直勾勾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是足以抓住观赏者的灵魂。这正是现代陶瓷雕塑的魅力所在,并不费细致入微的雕琢之工,却在恰当的位置运用恰当的手法将理想中的形象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在现代,人们已经渐渐从精致、华丽的艺术过度到自由、淳朴的欣赏风格,而作品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更是现代艺术消费中的一个重要诉求。

以笔者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创意集市搜寻到的系列泥娃(见图3)为例。这一系列作品给人的整体映象是小巧可爱。其取材是古代的孩童形象,却结合现代的审美取向,加之丰富的面部表情,使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从创作手法上看也是丰富多样的,头部运用模印的手法,而身体、衣服及配饰又采用了卷、捏、拉等现代手法,使具象中又不失生动、自然。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大致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功用的审美性和雕塑空间的相对自由性。中国最早的陶和瓷塑,大多与相关,其中一部分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摆设。所以,它的制作范围,一部分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小型的陶瓷雕塑雕刻,另一部分则是用于建筑装饰的陶瓷雕塑,主要是陵墓陪葬器物。而后。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中,陶瓷雕塑的审美性渐渐超越了它的实用性。直至现代陶瓷雕塑,审美性成为了主导功用,而且审美取向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的自由、质朴。而从陶瓷雕塑的形象体积来说。一类是像庙宇等公共环境中供奉的宗教形象,这些形象的体积一般较为庞大;另一类则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陈设物,这些相对微小。前一类陶瓷雕塑有特定的空间限制,是为特定场合所制作的,在制作工艺和后期安装等方面都需要根据环境的要求适时做出调整;后一类的空间需求则相对灵活。但是即使像前一类有空间要求的陶瓷雕塑,在制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灵活性。而日常生活中的摆设和工艺陶瓷雕塑更是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种雕塑空间的自由性,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雕塑在功能上的特征,它在主导倾向上追求的是陶瓷雕塑品与人的日常生活尽可能接近的功能,而不是脱离这种关系。这也体现出现代陶瓷雕塑意蕴浓厚的生活色彩和理性意识。

其二,写意性和表现性。与传统雕塑相比,现代陶瓷雕塑不重细致的刻画、逼真的再现,而是追求气势和神韵。在上述几个实例中,“因势象形”的艺术特征表现得十分充分。从创作过程来说,艺术家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来“创意形体”,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享受,同时赋予了作品灵魂。这其中,不注重对真实物象的再现,不能等同于艺术手法的缺陷,而是将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以更加艺术化的相对自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简练的雕塑语言,明快的造型,以及变形和夸张手法,都凸现出物象的神韵,耐人寻味。

其三,动态美与平实美的风格。如前所说,现代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相比,体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通过创作痕迹明显的自然手法,现代陶瓷雕塑在静态的形象中给观者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感受,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得行随心动。而无论是从材质、肌理还是整体的创作风格都更加趋于平民化,真实、自然、不拘小节,这使得大众更容易与艺术家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