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培训总结范例

陶艺培训总结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示范意义

一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地,文化资源、人才富集,具有鲜明的产业发展特色,是推动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的成长基于碗窑村传统村落、原工艺美术陶厂的空间拓展而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伴随着建水陶的成长。2000年前后,拥有半个世纪制陶历史的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关停,让建水陶产业一度陷入死寂。2004年碗窑村艺人靠自己技艺的传承和普洱茶的商机再度开辟了陶艺市场,建水紫陶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事陶器生产、销售的户数由最初的二十余家发展到现在的千余家。2011年当地政府和制陶生产的有识之士着手园区规划和发展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建水紫陶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并委托相关高校编制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以碗窑村为核心的片区,实现了传统村落、旧有厂房的再造,融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是紫陶生产、销售、产品展示、原料配送的集聚区;“三区”分布于建水县城东、南、西三个方向,位于乡村地域,是建水紫陶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平台、技艺传承保护等的产业配套区。①2017年云南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与江西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同时入选首批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足以凸显“阴刻阳填、书画装饰、无釉磨光”紫陶工艺的魅力,紫陶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的良好态势。回溯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特色,分析其在国家示范性园区创建中应有的示范意义,有利于营造紫陶技艺传承发展的良性生态,有利于提升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品质。

二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特色

文化产业园区是生产的集聚,可实现知识技艺的创造和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地方产业、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哪里的地理集中占优势,哪里的地方社会凝聚的基础就会被加强,有特色的商业文化与产业共同体就容易出现。”[1]25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基于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发展之上,千百年来已在碗窑村集聚生产、交易,积淀了深厚的经济文化条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这一集聚区不论是在生产技艺的创造方面还是文化地理方面,都时刻影响着作为陶艺中心的吸引力。产品生产方式是文化产业园区得以运营的社会经济根基。家庭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重要生产组织,注重家庭生产优势,充分发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鲜明特色。以家庭为单位的陶器生产,表现出积极适应性和极强生命力。一方面,制陶生产户打破了家庭生产的封闭局面,开放生产格局中,传统制陶技术吸收借鉴着现代技术、外来的制陶技艺而获得了发展空间,表现出来自底层的创造力。他们积极学习传统制作工艺,奔赴景德镇、宜兴学习制陶技艺,各种模仿、创新被制陶户实践。陶器的样式设计、烧制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镂空、浮雕、彩绘等创意陶器展示于园区,园区变为多种技艺文化地图的绘制。另一方面,陶器生产从资源配置到产品流通逐步专业化,出现了专门制泥、销售泥土的生产组织。随着家庭生产的扩大以小微企业注册的公司逐渐增加,制陶生产的家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血缘关系而组织起来的生产单位,雇工、请工几乎是每家作坊存在的经济现象。由家庭作坊扩大而来的小微企业,成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引领者。小微企业无论是在制作生产能力、资本运作方面都优于普通家庭作坊。生产组织发生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陶艺生产。小微企业的小批量生产细陶制品,满足了茶文化消费对陶器日趋增加的需求,缓解了批量化生产和文化艺术个性化创造之间的矛盾。为订单而小规模化生产成为新的特点,即使是普通的家庭作坊也争相获取小批量订单。如绍康陶艺,陶茶居、贝山陶庄、火宝陶艺也是园区有一定规模的小微企业,在人员技艺、资本运用、市场开拓都优于其他。建水制陶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也都源于小微企业的创造,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空间格局的形成也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参与。②生产方式内蕴的市场开拓能力让文化产业园区持续存在成为可能。以家庭和小微企业为主的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表现着生产方式的灵活性、“船小易调头”的园区发展特性。碗窑村艺人们正是把握了普洱茶兴盛的商机,才有了多样的茶具生产,陶器工艺的复兴。各种流行、时尚产品的制作也在于对市场需求信息的积极把握。市场的激励下,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陶器产品需要不断增多、产品品类和陶文化内涵应不断丰富。“产业集聚的特点是包括许多小规模的专业生产商。的确,这些生产者总是集聚经济的基本支柱。”[1]218在产地碗窑村周围,集聚的家庭越来越多,陶器家庭生产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的成了园区进一步拓展基础。原工艺美术陶厂的厂房,在经过景观重塑、资本引进之后变为创意街区,园区空间环境、文化生态得以改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园区发展路径得以不断实践。可以说,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园区发展,制陶家庭经济收入的改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提高,都与家庭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小的是美好的”,发挥生产方式优势,积极把握市场变化,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始终应是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不变的方略。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传承的园区,传承人和品牌的培育是关键。注重传承人培养,注重品牌作坊和地方品牌的培育是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突出特点。建水陶至有紫陶工艺后,潘家、陈家、向家、徐家都是村中有名的制陶户,而其中又以向家工艺最精湛,向氏家族中向逢春、向济春、向荣春、如向玉春四兄弟都从事制陶,后辈向禄功、向福功制陶造诣也极高。美术陶厂时期陈绍康、马成林、袁应德、谭知凡等也是有名的工艺传承人。2019年2月14日,谭知凡还举行了传统的拜师礼,收徒9人。③随着紫陶市场的扩大和消费品质的提高,这一人才规模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特别是知晓现代艺术设计知识和传统制陶技艺的人才优显匮乏。走学院派,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的紫陶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手艺和品牌紧密相随,这让人手的创造更显崇高,也让园区时刻汇聚着对陶器不断推陈出现的意识。20世纪初叶烟斗制作出现的“八家斗”的盛况,皆因将装饰工艺推至极致而流传至今。20世纪80年代美术陶厂的名牌产品“狮头牌”汽锅,也因继承用狮头等动物装饰锅身的设计,而创造了出口神话。可以说,建水陶探究品牌的成长之路,是工艺不断提升、不断创新设计的历程。“商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品牌生产是设计密集型的。”[2]10而如今建水陶已成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重要品牌。紫陶园区涌现出如陶茶居、若闲草堂、绍康陶艺、仁烨堂、知凡陶艺、启正陶艺等国内知名作坊。不难发现,品牌作坊的装饰工艺、器型设计、市场前景都在整个园区处于领先地位。手工体现人手的创意、手的创造,是品牌作坊的共识。而目前的困境是:能依赖自身技艺而有品牌效应的作坊数量实在太少,具有现代陶艺设计知识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的年轻艺人有待发现。推动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引领、制陶艺人积极响应的方略是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机制。制度是保证产业发展有序运行的关键。或正如韦伯所言:“每种经济背后必须有强制的手段才有可能实现。”[3]8在紫陶园区的建设中政府和艺人的关系始终交织在一起。早在2013年2月,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启动制定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条例2014年3月18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从陶泥资源开采、工艺等方面规范建陶的生产。为了提升建水陶的市场知名度,邀请央视摄制组拍摄六集系列纪录片《雅陶出建水》。2005年后,建水县委县政府以孔子文化节为依托,举办“向逢春”杯陶艺大赛,来激励艺人工艺提升,并以节办名特产品交易会,扩大建水陶竞争力。2018年至今已举办两届紫陶文化节。园区道路都以制陶名家的名字命名。2018年政府提出要提升紫陶品牌价值,聚焦“六大紫陶”④建设,积极推进“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紫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将建水西庄紫陶小镇打造成全国一流特色小镇等系列品牌培育活动,而这些都离不开制陶户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政府和制陶艺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成就了今日园区发展的成绩,未来的园区发展更需要二者的紧密合作及其共赢方式的创新。

三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的示范意义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2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和实施,无论是在条件建设方面还是整体建设方面都具有有效的改革。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关系到美术教育专业能否顺利开办、教学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和有力依据。新疆地处偏远,文化、经济、教育等较内地发展相对缓慢、资源相对薄弱、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向新疆地区的小学、幼儿园、儿童美术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等行业和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主独立的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创作;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培训能力;具备美术宣传推广能力的适用于小学、幼儿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培训、群众艺术培训等岗位的专业美术教师。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疆独特的地域特点,有其新颖独特之处,但在教育观点及教育模式上还应该做更全面的探究。

一、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安排上来看

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知识结构部分,更具体详细的规定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小学美术教学中各领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宽。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对心理学、教育学、微格教学等教育模块的知识学习进行了深化。根据本专业生源所处的不同层次有所考虑,在新疆所处的地域文化下对维吾尔语、普通话、教师口语的掌握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有所侧重。把艺术设计、水粉、素描、中国画、油画、绘画透视学、人体解剖学、图像处理技法、毕业创作等主要课程设定为基础课程,使得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培训所需要的教学能力、创作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等。教育实践环节的课时有所增加:第三学期专业见习两周、第四学期专业见习两周、第五学期专业见习18周,教学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做到全面独立带班,编写教育工作计划、教案等。

二、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结构上来看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具有必备的政治理论,以及社会与人文知识,系统掌握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小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领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领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小学美术教学中《综合.探索》领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具备应有的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微格教学等教育模块的知识,掌握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普通话、教师口语。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具有信息技术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掌握图像处理技法和制作美术课件的知识,具有开展班级管理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相应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知识。

三、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毕业生质量上来看

为教学改革及深化提供更多信息,对往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获得毕业生的信息及反馈意见。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新疆美术教育普通本科及专科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就业的方向、岗位、在工作岗位中的表现情况、工作状态及生活状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的范围是:新疆中小学、学前教育、美术培训机构等岗位。从事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工作相对固定、收入比较稳定、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有事业编制。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每月的工资收入一般在3000元到4000元人民币,而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每月的收入也有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现有工作相对比较满意。为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的评定设计了调查表格。调查表格分为11项:1)学校的教学管理,2)学校的课程设置,3)老师的教学成果,4)老师的职业道德和品质,5)老师的专业素质,6)学校的校园文化,7)学校的学习氛围,8)学校的生活管理,9)学校的就业指导,10)学校对学生的管理,11)毕业生对学校的荣誉感,12)毕业生对学校的培养意见和建设。毕业生的表格调查主要是以电子的形式向毕业生发送邮件并得到反馈。毕业生对母校反馈的12项基本上都是满意的,对母校的建设主要是毕业生希望学校能够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希望能够提供教学实践课并有相应的合作单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合作单位就业。希望学校能有效的提高就业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这也说明了只有把教育与就业有效的结合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完成学校培养人才的使命,和现实接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的成败。另外,表格的最后一栏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满意程度及建议。反馈表中用人单位领导的评语基本上都是很满意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岗位上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独立承担编写教案和其他教学活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反馈意见及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四、结语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讲话说明,师资的深厚积累能够增强师资力量,人才的培养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科学的设置课程安排;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改变一味给学生灌输学的思想,让学生多些独立思考和学的机会;细化教学环节,做到教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增加符合时代需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实践应用课程,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美术教育专业建设的影响是直接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命脉,如何更好的制造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者:郝婧 张连彬 单位:新疆教育学院

第二篇:高校民间美术教育土陶艺术价值分析

摘要:

维吾尔族土陶是我国十分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一种艺术,在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中进行维吾尔土陶教育对于这种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课题基于这一出发点,结合维吾尔土陶在新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维吾尔土陶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在时间上的紧迫性,并从四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了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中维吾尔土陶艺术传承的价值意义。课题研究对于保护土陶遗产,实现土陶工艺的传承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民间美术;维吾尔土陶;土陶艺术;传承

新疆维吾尔族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它是维吾尔族民间美术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产生于新时期时代。维吾尔土陶不仅仅是一种兼具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更是凝聚了阿拉伯、印度、希腊多种艺术文化的瑰宝精华,其悠久的形成发展历史及创新的制作工艺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宝贵的价值意义。随着民族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民间美术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逐渐兴起,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新疆高校民间美术教育的实行对于其传统土陶艺术的传承发展又有了新的巨大价值。

一、维吾尔族土陶的现状

土陶艺术对于维吾尔族人而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维吾尔人审美观念以及创作智慧的一种有力体现,更是他们宗教文化与民族信仰交织融合的一种外在证明。然而,目前这种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土陶由于简陋、朴素而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以及使用的需求,需求小造成收入甚微,因而逐渐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时代在进步,土陶所需要的原始的发展环境已经被破坏,这又为其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土陶艺术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结晶,更是文化交流历史的一种见证,这种工艺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它的这种不断消逝的现状应该被充分关注。土陶制作工艺于2006年5月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近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呼吁我们这种民间艺术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与传承。

二、维吾尔土陶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

从维吾尔土陶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艺术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作为有着几百年文化历史的陶瓷艺术灵魂之作,土陶技艺的传承在新时期有诸多新的意义,保护好这些古老的工艺是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社会的进步使得现代的陶瓷工艺创作越来越趋向于情感化、艺术化,逐渐脱离了其用于使用的初始制作目的,维吾尔土陶的观赏、实用的双重作用在现代社会彰显了更加珍贵的价值。我们要传承发扬这种古老的工艺、文化,就要最大程度地保护这种独特风貌。近年来,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作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引起了广泛关注,民间美术相关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而且新疆是我国民族文化十分繁荣的一个地域,具备了实行高校民间美术教育地理环境优势。但是在这一特殊地域中,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却是十分不理想的,新疆高校中民间美术教育资源还相对较少,这一状况也可以显示出维吾尔土陶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

三、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中维吾尔土陶艺术的传承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挖掘价值,实现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在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开设维吾尔土陶艺术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土陶工艺的一种传承与保护。我们要在国家、民间以及高校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模式,将土陶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的更加深入、彻底。土陶是维吾尔人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多种古代文明的交融映射,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不断的被探索挖掘。

2)能够推动新疆高校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土陶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实践对于这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于其他相关课程以及学科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关联促进性。在新疆高校开展以维吾尔土陶为核心的民间美术教育课程,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不断探索,也能够充分体现新疆这一颇具地域文化性的地带在教育风格上的特色以及在教育资源上的特点。这种新颖的改革尝试对于新疆地区高校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进步而言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3)对于美术教育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制定起参考作用。无论是新疆教育部门对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制定,还是主管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措施的制定,维吾尔民间土陶艺术的教育课程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首先,这种课程的设置是对艺术学科体系的一种丰富,能够反映出新疆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其次,这是体现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地位的一种重要的保障机制,高校艺术教育具备传承的功能作用,能够为国家的政策导向提供充分的参考。

4)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存,推动土陶文化发展。维吾尔土陶工艺在新疆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仅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缩影,而且是新疆文明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突破性发展,因此在新疆高校中实行相关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这种珍贵文化遗存的重要保护手段。土陶简单朴素的外在特征以及温馨的内在特征都是其独特性的体现,对于这种独特性的传承保护是对新疆人民精神文明的一种提升,是对其文化品牌的一种建设,从长远来看,更是对我国古老土陶文化艺术的完善,对于推动民族风情文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作为民间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维吾尔土陶艺术的传承有多重价值。而对于这种古老制作工艺的传承教育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保护的层面,还要结合实际的现代文化对其进行创新,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潮流。新疆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需要改革完善,维吾尔土陶作为一个核心突破点,对于新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关键作用。维吾尔民间艺术作为新疆民族特色的神圣代表,不仅仅是维吾尔人的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的华丽标签,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艺术财富,对其进行充分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刘桂青 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军.喀什师范学院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土陶艺术为例[J].艺海.2014(4).

[2]哈里买买提•吾甫尔.维吾尔族土陶浅谈[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08(3).

第三篇:数字化时代高校美术教育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正朝着数字化发展,各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各类信息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拓宽了美术教育的资源,有效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本文对数字化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如何通过信息产品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数字化;高校;美术教育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重视数字技术在美术教育上的优势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无论如何改善教学模式,在绘画教育上,都需要使用笔、颜料等工具,将颜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巧进行堆积,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作品。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作品的种类、大小以及环境的限制都会导致不易保存,这也是传统美术教育中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可能因为某次不小心染上颜料而损毁。这不仅是美术作品的损失,同时也干扰了整个美术教学过程,而重新绘制一幅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常教学进度也不允许这样。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数字化时代下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绘画的方式。通过鼠标、键盘答题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同时,作品的展示也由画布变为电脑显示屏。通过绘画软件,能够用数字化图形来展开高校美术的教学。这种作品,不仅不会受到颜料损坏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在多种场合展示,便于保存。同时,还能根据设计者的要求进行复制,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美术的作品能迅速扩大宣传面,大大提高了艺术宣传的效果。

二、有效提高美术素养

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美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反复教学,对作品多次联系,从而提高高校美术的教育质量。在传统的高校美术教育中,大多数绘画技巧都是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的,这些经验是高校美术教育的核心。不仅包括在绘画中涉及的协调画面以及造型的技巧,同时也包括了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试验,以及合理的操作方式,通过这种全方面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欣赏、去绘制一幅作品。但是这整个教育过程的难度相当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在高校教育中,想要在短短的几年内让学生学量的绘画技巧,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任务。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教学的质量难如人意,很多学生的作品的绘制方面技巧一般,而且在艺术素养方面也没有明显的提高,高校的几年学习往往只得到了一张文凭,这和我国高校教育的宗旨不符,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1]。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限制,将颜料调色等繁琐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指令就能调制出复杂的颜色。不但精确度有所保证,而且不需要在耗时耗力的环节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绘画技巧也在不断的成熟,软件的发展也使得在教学中可以完成过去只有大师能完成的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大师的作品中不断成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数字化绘画技术并不是完全代替传统的绘画技巧,而是弥补传统绘画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高校美术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投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美术教育的一个全新领域,在对色彩、线条、空间的认识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数字化教学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快、更方便的掌握相关美术知识,通过电脑上的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美术概念,让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练习。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绘画技巧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数字化时代下,电脑绘画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一个更方便创造美的工具。但是,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还要兼顾到传统的绘画教学。和电脑绘制的方法相比,传统的作画方法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气息,使学生享受用画笔创作的感觉,这是电脑绘画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当同时重视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下,计算机绘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了解数字化时代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下,计算机绘画以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和学生有所不同,在高校教师方面,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使教师认识到计算机绘画所具备的精确、高效的特点,例如其在影视广告设计、三维动画等方面的应用,让教师主动接受计算机教学。并将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使得高校美术教学更有效[2]。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理论修养,但很多教师都缺乏计算机地方面的应用技巧。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从而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数字化时代下,美术教育逐渐从表态走向动态,通过计算机动画技术,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动态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作品的流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牢牢记住作品。所以,在数字化时代下,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绘画教学能力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保证高校美术教育力量的核心。

五、结语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脚步,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下,要懂得利用计算机绘画的方式,加强美术教育的质量。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美术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要将两者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艺术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美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袁靖轶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文创产品开发

1引言

近年来,文化创意工作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央和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创意工作相关的政策意见。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四部委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倡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1];2017年1月,文化部了落实情况的阶段性总结,确定了37家公共图书馆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提出了鼓励创新、资金支持和成效监督等规定;9月,“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成立,目的是引领全图书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设工作;同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文创开发已赫然列入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考核项目。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县域内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本区域内的社会教育和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必须统筹考虑县域县情,立足本馆实际,借鉴优秀文博单位文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厘清符合本馆实际的文创开发工作思路。

2文化创意的内涵及意义

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大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条件下,参与文创产品开发将有利于活化馆藏资源,助推全民阅读,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拓宽服务视野,增加服务内容[4],有利于逐渐形成市场意识,进而摸清文化市场发展规律[5],更可以为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提供依据,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3齐河县图书馆文创工作实证

齐河位于德州市最南端,与济南隔黄河相望,是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交融地,文化底蕴丰厚,素有“一河一陶一贤人”的典故。河是黄河,陶是黑陶,贤人是春秋时齐国正卿晏婴,同时也是全国劳模时传祥、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家乡,宜居宜游。现阶段齐河正致力于擦亮“黄河水乡,生态齐河”城市名片,打造最具魅力的部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图书馆作为县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立足本单位实际,结合当地的发展脉络,注重文创产品开发。其工作主要以黑陶制作体验和研学旅游为突破口,把参与者放在核心位置,激发人的高层次需求和愉悦的满足感。文创设计体验活动和研学活动的初衷是让参与者在体验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形成主观认知情感,提升对文化的认同。继而,改变由图书馆创意设计人员开发文创产品的定势思维,鼓励广大读者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这样既可避免了盲目跟从,陷入“贴牌”困局,又可节约财政资金,规避了由于馆员的设计经验和营销经验不足而产生的问题。

3.1黑陶制作体验活动

作为龙山文化发源地之一,齐河黑陶文化源远流长,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自2015年齐河县图书馆始创“你捏我捏•让泥好看”全民制陶体验活动以来,主体活动分黑陶文化探源、陶艺作品欣赏、制陶技艺展示和陶艺制作体验4个部分。在活动中,参与者既学习了技艺,增长了见识,又提升了文化素养。图书馆现已普及培训陶艺爱好者5万余人,成功举办三届大众制陶作品展,影响力波及齐河及济南周边地区,《大众日报》《德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2018年10月,图书馆又走进济南百花洲非遗园,走进济南军休所,举行了多场以“弘扬黑陶文化”为主题的大众制陶体验活动,惠及了更多的民众和陶艺爱好者。在2019年的“山东省首届青少年陶瓷艺术大展”上,在全省投稿的几千件(套)作品中共遴选出230件(套)优秀作品展出,由齐河县大众制陶体验活动平台选送的作品就有十件入展。

3.2以文化探源为目的的研学游活动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逐渐成为当今旅游界的时尚。文化旅游是人们由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2018年10月中旬,山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建大校区的同学们开展了以“齐晏古郡文化探源”为主题的研学游活动,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刘浩黑陶馆、晏婴祠、齐河民俗博物馆、文庙、齐州塔、中国第一历史碑廊等文化场所。让青少年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着汉服、诵经典,唤起内心仪式感、庄重感和神圣感的同时,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信仰。在游览中,举办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庙会、入学礼、成人礼等。通过研学游活动,将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传承下来,达到展现“齐文化、黄河文化、贤人文化”的目标。

3.3开发文化创意纪念品

在一年一度的少儿国学夏令营活动中,图书馆依托馆标、讲座和展览等品牌活动,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开发了特色文化T恤衫、书签、背包等文化生活用品。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而形成有纪念价值的产品,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对少儿的教育更具有意义。此举受到德州市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领导的肯定。

4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创工作建议

县级公共图书馆从事文化创意开发工作应立足本馆实际,注重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本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首先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和县域内文化元素,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然后深入调研受众需求,以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与设计思路。

4.1以图书馆的经典传承为切入点

从图书馆本身特有的物品上提炼文化创意的素材,使其能体现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专属特性。每个图书馆都有其历史渊源,图书馆的人文故事、馆徽、馆标、馆用书架、书立、借阅证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都是文创开发的素材来源。馆内设施布局应融入这些创意元素,建立统一的图书馆品牌形象,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去,尤其在新馆建设之际,要注意强调特色创意,切记盲目跟风,从馆舍建筑布局、馆内陈列及庭院美化都要整体讲究文化艺术的情怀,使馆内充满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让图书馆本身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景观地。

4.2以特色馆藏资源为切入点

县级公共图书馆较为集中地收藏了能够反映当地各个时期发展水平和生活习俗的历史文献资料、视频影像等。其中地方县志、文化志、史志等地方文献中均详细记录了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典故与知名人物,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另外,古籍善本也是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意来源。提出,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6],而文化创意开发工作正好可以盘活古籍善本,让广大群众以更为鲜活的方式接触到与我们现代信息社会渐行渐远的古代典籍。如本馆收藏的晏婴系列书籍,其主要借阅者是教育工作者、史料研究者、文联工作者。小学生熟知的就是晏子使楚的故事,实则他勤政节俭,廉洁爱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廉为政本的执政理念,是千古第一廉相。晏婴的勇义笃礼、廉洁为政是齐河的精神地标,我们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挖掘晏子文化,让人们深入认识晏婴,了解晏婴,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县级馆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确定哪些馆藏值得开发,哪些馆藏已被其他图书馆开发过,哪些馆藏适合联合其他图书馆共同开发。

4.3以地域文化符号为切入点

各地均有其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这些都是可以提炼的素材,应着重梳理、挖掘、提取其中一些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东西进行深度开发,尤其是注意采集能够深刻反映当地生活、体现民众精神特征的故事,进行创意的融合和转化。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地的县域县情,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是县域公共图书馆文创工作的一个发力点。国家教育部等11部委早在2016年12月,联合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7],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发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研学精神,开发符合青少年群体特点和教育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和当地的纪念馆、国防军事教育基地、党史纪念馆合作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列入文创开发工作,以其作为推进文创产品开发的突破点。此外,还可以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夕阳游,探索符合特殊群体的研学模式,既满足群众游览一方山水,知晓一方风物的美好愿望和心理需求,又增进大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职能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文创活动。如围绕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建军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纪念日和中华传统节日,开发出别具新意的图书馆文创产品。此外,借助图书馆的平台广泛面向社会开展创意大赛等,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开发,从而激发大众的创意灵感,活化社会创新资源。如2018年11月举办的齐河首届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以“容创意设计•展魅力齐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收获了大批创意独到的作品,如齐河锅饼系列表情产品、绣球灯舞迎丰年、镂空时钟等。其中绣球灯舞早在2006年就被省文化厅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长者都知晓其寓意吉祥,然而对于其历史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则稍显不足。由此可见,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增强人民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发展人类文明。

5结语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8月中旬,在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段老师和唐老师的带领下,由3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三下乡”队伍,以“古滇拾志•非遗寻迹”为主题,前往滇南建水县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开展调查。2019年8月19日,我们对建水县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进行了深入了解。首先,我们走访了建水紫陶的发祥地碗窑村,对建水紫陶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绍康先生做了详细采访;其后,前往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同该校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

一建水紫陶基本概况

(一)历史由来

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到建水县文博馆。馆内汪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水紫陶的历史由来。据说,在建水县燕子洞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制品,由此证明建水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最原始的制陶工艺,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史。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兴起于清朝年间,根据1994年出版的《建水县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名的陶瓷学家杨大申教授对建水县碗窑村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并认为建水‘宋代有青瓷、元代有清花、明代有粗陶、清代有紫陶’”,[1]这一说法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清道光年间,鸦片打入我国市场,建水陶艺工人潘金怀使用五色土,制造出紫陶烟斗,促进了建水紫陶工艺水平的高速发展,也为之后建水紫陶的发展打下了基石。其后,出生于制陶世家的向逢春也对建水紫陶的造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良制作了现今闻名中外的紫陶汽锅,其子向福功也在其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68-691953年,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以及四川荣昌陶(现改为“重庆荣昌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二)分类

建水紫陶按用途可以分为艺术收藏类紫陶、生活日用类紫陶;按产品磨光类型分为镜光类紫陶、亮光类紫陶、哑光类紫陶和磨砂类紫陶;按产品的规格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型;按泥料的呈色分为红陶、紫陶和白陶。建水紫陶泥料呈色与其烧制技艺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建水紫陶的烧制要经历两个阶段:氧化烧和还原烧。氧化烧是在全程供氧的条件下进行烧制,烧成的建水紫陶呈紫红色;还原烧是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烧制,烧成的建水紫陶呈黑色。建水紫陶经过高温以及不同程度的氧化和还原,使得泥料呈现不同的颜色,形成人们所说的“窑变”。

(三)特点

目前建水紫陶,采用白、青、紫、黄、紫等五色陶土科学配比,镇浆制泥,拉坯成型后,在湿坯的基础上绘画,并用彩泥阴刻阳填,通体无釉,高温烧制后打磨,器型具有“色如铜、质如铁、润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特点。[3]71-74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主席谢恒认为,建水紫陶是一种以刻填和无釉磨光作为主要工艺特征的高温泥陶。

(四)工艺

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大致分为八个步骤:制泥(取五色土进行科学配比,放入池内浸泡、搅拌成浆)、拉坯、修坯、湿坯装饰(用毛笔和墨汁在湿坯表面进行书画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5]建水紫陶的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水紫陶的烧制方式主要以龙窑烧制为主,龙窑长度较长,有一定的坡度,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000-1200℃,这样的结构使得烧成的建水紫陶数量较多,但出现废品的几率也较高,而目前建水紫陶的烧制主要以气窑和电窑为主。

二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发展现状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建于1984年3月,占地面积2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7平方米,现有在校残疾学生363人,29个教学班,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57人。为把残疾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校于2012年4月依托建水地方优势产业,建成紫陶培训基地,开始培训制作并生产建水紫陶。2012年6月被红河州残联、建水县残联定位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国残联确定为首批部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红河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为红河州特艺职业培训学校,2017年被建水县文化馆定为建水县非遗传承基地,2018年被云南省残联定为云南省特殊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现有2635平米的教学实训基地,可以同时为100余人进行培训,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以满足理论与实践的教学需要。2013年9月,开始招收聋生职业高中,现有三年级44名学生。为建水县残联培训残疾人紫陶制作工艺专业共8期82人。学生和学员系统学习了制泥、装饰、刻填、烧制、打磨等工艺,所掌握的技艺和制作的作品参加国家、省级比赛,多次获奖,制作的紫陶作品主要有花瓶、茶缸、传统茶壶、仿生壶、釉陶、茶杯、茶宠等,共生产产品上万件。产品远销省内外,得到广泛好评。基地的建成和育残成才工作的推进,为全州残疾人就业、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本次调查的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将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大致分为八个步骤:取五色土制泥、拉坯、修坯、书画装饰、阴刻、阳填、经1180℃高温烧制、无釉磨光。其中制泥、拉坯、修坯等工艺多为男生,其他较为细致的工艺多为女生,高温烧制则是由学校老师负责,因为学生多为聋哑人,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和对烧制火候的把控,没有让学生烧制陶器。学习参观当天,我们看到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紫陶生产车间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紫陶的粗加工(制泥、拉坯、修坯)和高温烧制环节;二是紫陶的精加工(书画装饰、阴刻、阳填)以及粘壶嘴等环节。之后就是紫陶产品展厅,主要承担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的展览与销售,这里的紫陶价格相较于市场价格要低出许多,因为人力成本不高,所以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存在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据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老师说,目前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比不足,按照2005年的师资配备来说,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应有101位教职员工,但目前只有74名教职工。此外,政府资金投入也较少,由于红河州在整个云南省而言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是相对落后,红河州财政拨款不足,相应地投入到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也较少,学校所使用的紫陶工厂都是比较简易的,唯一的紫陶展厅也是由学校以前的礼堂改造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二)市场狭小

近年来,建水紫陶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但盲目的规模化生产带来产品泛滥的问题。流水线制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但产品质量也随之下滑,建水紫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产品在宣传、创新等方面都受到其他同类型产品的冲击,且知名度不高。目前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名家大师制作出的建水紫陶成品,即使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产品价格便宜,但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紫陶产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资金不足

第一,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红河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州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支持也相应减弱。第二,目前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在碗窑村紫陶街有一个店铺,支撑学校紫陶产品销售,但碗窑村铺面的租金昂贵,学校难以持续负担这一费用;第三,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残联组织及企业等都关注到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状况、生活质量等问题,但多为考察指导性工作,真正落实到切实性帮助的较少。

(四)工艺粗糙,人才单一

目前,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大多为聋哑人,受自身条件限制,在工艺的创新部分或多或少受到限制,没有得到陶艺名家的技艺传授,因而制作出的紫陶产品做工不够精细。此外,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提高学生就业率,不同于其他学校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主,大多数学生只学习一个方向的工艺,人才培养较为单一。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要了解目前国家对建水紫陶和特殊教育的扶持政策,通过县级、省级、部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健全紫陶培训基地的建设。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相关项目以及特色文化产业传统工艺发展予以适当支持。第二,各级政府及残联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

(二)加大宣传,创新产品,拓宽市场

第一,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包括专题媒体报道、拍摄纪录片、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特色数据库、微博等,加大对学生紫陶作品的推介,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要加大紫陶作品的创新,提高含金量,吸引消费者,如个性化定制如名字杯、生肖壶等、造型创新如制作有别于市场常见类型的紫陶产品;第三,可以通过展会营销等方式拓宽市场,提高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的作品知名度,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寻求企业资金支持,开展体验项目

对于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寻求当地企业或外界社会人士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企业的社会声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和学生的培训得到资金补充。开展体验项目则是吸引消费者,提高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自我创收的方式之一,让消费者自己体验拉坯、修坯、阴刻阳填等工艺,参与到紫陶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去,制成简单的紫陶成品,再收取一定的材料制作费和教学费用,增加学校的收入。

(四)取长补短,培养全方位人才

对于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工艺粗糙、人才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取长补短,学习其他陶艺制作工艺的长处,提高紫陶的工艺水平,融众家之长,购置更好的机器设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多组织学生参加跨学校交流、邀请紫陶名家为学生开展专项培训以及联合企业办学等方式,培养全方位的紫陶匠人。此外,由于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大多为聋哑人,可以为学生进行听力检测,植入人工耳蜗,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紫陶工艺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以调查数据、文献期刊等为样本来源,以建水紫陶发展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的发展现状,分析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发展方面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实地调查、访谈等作为支撑,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提出具体的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的发展策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深度发展和传承弘扬,带动建水紫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促进建水县域经济发展。本文虽是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的初步研究,但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望各位学者提出批评和指正。最后感谢我们调查团队的带队老师,给了我们身临其境去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在思考中成长。就个人观点而言,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恰好也反映了其基地有长足的发展空间。相信在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建水紫陶工艺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建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建水县志[M].中华书局,1994.

[2]孔明.论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成因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3(8):68-69.

[3]董万里.论建水紫陶的特色与成因[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2):71-74.

[4]吴雨亭,聂磊明.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的比较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4):55-58.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5

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校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看一看、玩一玩的层面,没有课程建构,缺少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单一,缺乏育人功能。这与我校办学层次、品牌建设,以及“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都是不相吻合的。经历40年风雨历程,当前我校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思路

我校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确立了《常州市北郊高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将我校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分为创新课程、人文课程、健康课程三大类,自2013年进行顶层设计以来,我们在实施层面还缺乏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本次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变革也是进行综合课程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变革以学工学农为主要导向。一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进农村,学习农业,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走进工厂,体验科技,感受现代工业文明发展。

三、基地选择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实践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我们派出校长室、学生发展处人员多方了解,最终选定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宜兴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三家作为近期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其它基地将陆续进行考察选定。“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设置有主题教育、实践课程、军事训练、生活体验、体能拓展、种植养殖等六大区域。建有大型风雨操场、多功能会场及由防震减灾、消防教育、模拟法庭等15个主题教育场馆。基地自主开发了“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科技活动、素质拓展”等四大系列共100多个课程活动项目。“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开设了“学习农业科技”、“了解农村建设”、“体验农民生活”三大课程体系。在“学习农业科技”课程系列中,让学生全面接触农业科技知识,内容涵盖大田作物、果木蔬菜、花卉苗木、家禽家畜等;在“了解农村建设”课程系列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土地流转、乡风民俗等农村问题;在“体验农民生活”课程系列中,让学生走进农家,与农民同劳动、同生活,亲身体验农民的现实生活,并开展农户社会调查等活动。“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善卷洞风景区附近,开设的室内外实践活动课程有三十多项,协作共建的活动营地八个,集洞、茶、竹、陶、果、农、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基地开设八大主题性课程:一是以“洞”为主题;二是以“竹”为主题;三是以“茶”为主题;四是以“陶”为主题;五是以“社会考察”为主题;六是以“素质拓展”为主题;七是以“心理体验”为主题;八是以“文化游学”为主题。

四、课程计划

高一上学期在宜兴基地我们开设《美在深秋》课程;高一下学期在行知基地我们开设《播种希望》课程;高二上学期在行知基地我们开设《金色收获》课程;高二下学期在张家港基地我们开设《逐梦春天》课程;高三上学期在张家港基地我们开设《激扬青春》课程。

五、课程内容

经与相关基地协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初步开设课程如下,具体内容可根据年级、季节等做相应调整。南京行知基地开设的课程有:田间劳作、素质拓展、陶艺制作、农家生活、采茶制茶、果蔬采摘、野炊活动、艺莲赏荷。张家港基地开设的课程有:果蔬采摘、户外烧烤、素质拓展、菜肴烹饪、生命救护、自制豆浆、奶牛基地、油菜花海。宜兴基地开设的课程有:采茶制茶、陶艺制作、茶艺培训、登山野炊、法制国防、素质拓展、趣味活动、生命救护六、课程管理我校社会实践课程在校长室领导下,由学生发展处统筹安排,各级部具体实施。

七、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参加社会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和学习态度;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相关成果的呈现等。

(二)评价方法

将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计划、小组实践报告和个人总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活动成果和相关单位评价等材料录入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由指导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和部门根据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进行评价。

(三)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指导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认定——级部和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最终认定。

(四)奖励与重修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战旗村;花茂村

1研究背景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党的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来实施。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要义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城市污染加重,城市居民承受了生活和环境上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感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来放松身心。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乡土风情和静谧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截至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0%。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尚未统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认为其核心和特点是“乡村性”[1]。苏飞(2017)[2]认为乡村旅游是借助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事活动和民俗文化等材料,形成集度假娱乐、观光学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活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存在发展方向的协调一致性[3],乡村旅游能够实现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4]。大量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还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引导更多的资源要素由城市流向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基于此,选择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战旗村和花茂村作为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对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乡村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案例分析

2.1贵州遵义花茂村的成功经验。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以前是一个典型贫困村,村里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微薄,就连最基本的饮水问题都不能解决,全村将近一半的村民都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一度成为“空壳村”。花茂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推进精准扶贫引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推动农旅文一体化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如今的花茂村不仅是一个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的旅游胜地,还是一个基本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产业旺、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7年16000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花茂村之所以能够从以前贫困萧条的“荒茅田”变为如今枝繁叶茂的花茂村,主要是以下方面的原因。第一,通过乡村环境治理来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一个规划引领,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全面改善路、电、水、气、讯等基础设施,推行“四改”(改厕、改灶、改水、改圈)和“三进户”(健康知识进户、卫生习惯进户、清洁环境进户),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清理河道,硬化道路,引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倡导村民栽种绿植,并通过制订村寨卫生管理公约督促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注重地域文化的保存。花茂村求变,但没有大拆大建,坚持黔北民居特色元素建设农村住宅,打好“乡愁旅游牌”,注重保存乡土风貌、乡土味道,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来经营,做到山水需可依、乡愁有可寄,并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陶艺文化打造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第三,发展蔬菜种植业。以蔬菜种植业为基础,发展蔬菜深加工和观光农业,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绿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林下种养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第四,注重推进教育培训常态化。充分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配套建设村级图书室,积极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大力开展厨艺技能、酒店管理、网络销售、产业技能等培训,大力提升农村群众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

2.2四川成都战旗村的成功经验。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在20世纪70年代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县办起了集体企业,2018年底,战旗村村集体资产达到57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6月,战旗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做法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各地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借鉴和参考,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为以下方面。第一,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发展集体经济。战旗村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率先开展清产核算,采取以资源换资金的方法,实施土地统一规划管理,这一举措为战旗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居民集中居住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外,战旗村还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以村委会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权者,以家庭为单位颁发股权证书,村民不仅可以作为公司股东得到分红,还可以作为员工参与到具体的经营活动中。第二,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关闭对战旗村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污染企业,发展以花卉、草木、蔬菜瓜果为主的观光农业,打造规模化的生态景观,借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打造A级旅游景区,将原生态农业、种植业、加工业的过程景观化,强调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设计,例如让游客体验插秧、抓鱼等农业活动。第三,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活动,形成淳朴民风。2006年成都4所高校360名大学生走进战旗村,为全村带来了一次全方面的“大扫除”,战旗村的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给村民带来了好习惯和新观念。除此之外,战旗村还开展了一系列国学诵读、文艺表演等活动,培育形成爱国、淳朴、尊老爱幼等文明新风尚,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种幸福祥和、积极乐观的文化氛围。第四,发展特色产业,解决村民的就业难题。如今很多农村成为“空心村”的原因主要是从事传统农耕种植带来的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导致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就业。战旗村引进榕珍菌业、非遗郫县豆瓣制作基地等,解决了当地村民近80%的就业问题,以高收入留住人才,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3发展启示

3.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存在“靠天吃饭”的特征,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则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同时,仅靠种植业实现的经济收益早已无法满足农民的开支需求。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增加农业附加值,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还能延长产业链,带动商贸、运输、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开发等。同时,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形成稳定的产品供给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3.2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生态宜居。很多乡村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拥有得天独厚、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业多样化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很多游客“望乡村而却步”。要想发展旅游业,改善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有旅游发展前景乡村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水、电、路、讯、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着力整治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通过改善乡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的直接体现,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也是发展乡村旅游所必须依赖的“底气”。乡村要实现真正的蓬勃发展,仅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发展乡村旅游要通过当地特色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招商引资,同时也需要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激发当地村民建设乡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3.3提高村民素质,实现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化,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环是乡村文明复兴[5]。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促进乡村文化兴盛[6],同时乡村风貌改善也可提升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应当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乡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文艺汇演,举办民间书画展览等旅游活动,引导民间庙会、灯会等活动向着健康、文明、积极的方向转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4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促进治理有效。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水平体现了国家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同时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目前许多乡村“空心化”问题凸显,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乡村没有了“人”何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乡村建设,同时有利于推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战旗村和花茂村的实践表明,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党支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法治、德治与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修改、制订村规民约,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互助等正面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村民对自身行为的尺度感和规则感。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使村委干部、党员、乡绅等群体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弘扬社会新风尚。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7

1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1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时效,短期出人才,所以不能沿袭本科学位教育方式。工业设计专业针对一个企业需求分布广泛的设计岗位,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2)实践课程缺乏职业性。有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书本模式,没有延伸到岗位需求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兴趣去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也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往往学生不能把专业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后期的产品综合实践上面。(4)培养层次不够明显。本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培养时间短,批量化的教育只能造就部分优秀学生,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以一个标准来培养学生,缺乏灵活机动性。

1.2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短、实践强,工业设计专业相对课程较多,所以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性更强,更贴近职业动手能力的课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工学结合“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兼顾学生的学期课时安排,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做详细的讨论调研,最终确立整体课程及课时数。

(2)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要求。包豪斯的成功,在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豪斯的课程一部分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一部分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工业设计人才整体结构为:设计管理型人才、高级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级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于实践。如:构成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设计表现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技能为目的。

(3)课程以实用为亮点。高职类学校更偏向于技术、实用性用途的课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同时能很快的适应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为更快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打好基础。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专业教师会积极地探索“学习性工作”教学思路,即以实际工作、竞赛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由老师寻找项目如技能大赛、企业大赛、企业委托项目,在课程教学或实践教学上由学生完成,这样即消化了学习知识同时也出了教学成果,如设计构成实训,快题设计实训、家电产品设计实训等课程。

2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理论体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美学、工学、设计方法等基础知识,为技能实训课程做知识准备。由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课程和总课时数限制,大学一年级课程的内容以工业设计基础知识、美术基础和设计思维培养为主,建立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和兴趣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于形态、空间、色彩方面的技能训练。比如《设计构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如何建立图形、色彩、立体和产品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形态塑造的方法。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产品设计专题项目,从简单的产品设计入手,开始熟悉产品设计流程,了解产品基本结构并能够初步处理工程和设计之间的衔接问题,了解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大学三年级进入训练项目综合阶段,引入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和产品形态、色彩心理因素,同时引入品牌理念,让学生参与实际产品设计竞赛或产品设计项目。最后的毕业设计项目的实施则能体现了学生的整体能力,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企业实践的过程,在毕业前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第五学期的理论课程围绕实训项目,体现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进步过程。针对实际项目进行的理论教学课程教学,递进式的能力培养更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3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课程作为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核心,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基本能力掌握情况。我院工业设计实训学时约3000学时,根据三个学年对学生能力培养其需求分为四个能力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设计表现技能模块、综合执行能力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技能训练呈递进式发展,同时也遵循了工业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企业工业设计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市场调研分析、设计表现与提案、3D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与手板制作展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表达能力和设计思维,建立一定的形态与美学基础,比如《构成设计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从设计构成理论出发,帮助学生建立造型设计意识,为以后的造型设计打基础。实训课程有: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测绘实训。

设计表现技能模块:培养学生二维表现能力,产品设计基本技能,对产品机械原理、结构、形态有基本的了解和造型能力。主要课程有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综合执行能力模块:能熟练进行项目设计、具备产品三维表现能力和一定的材料与工艺知识,主要实训课程有: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培养学生项目设计综合设计能力,具备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实物展示的全套设计技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比赛项目、引入品牌理念,形成完整的工业设计流程。主要项目有: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在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企业岗位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产品设计流程,提出设计成果完成毕业设计制作来检验学习效果。

工业设计专业三年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工业设计概论、透视技法、机械制图、设计构成;实训: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第二学期: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基础、电工学、快题设计、CAD;实训:测绘实训、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第三学期: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家电产品设计、Rhino、产品设计;实训:Photoshop、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第四学期:Pro-E、产品改良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仿生学、产品机构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第五学期: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逆向工程;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4结论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工科院校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学生没有完整的实训场地,实践成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实训如果出不了高质量的作品,往往学生对实训就会缺乏很强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各种大赛、企业项目引领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中培养具有设计思考能力、设计表现能力、三维表现能力、模型制作与展示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但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结果的验证还需要更完善,才能使工业设计成为一种技术与审美的结合。

作者:喻长发 朱玉丽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弊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师的知识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拓展,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有失公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工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开放式教学

①空间开放。专题研究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应该具备相应的开课条件。全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各校大四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可以进行一学期以内的互换(毕业文凭不涉及变动)式学习。本门课开设场地可以是学校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积累人生阅历的条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地区的家居业和汽车业都发展迅猛,因此相应的专题研究课程实训基地容易解决。而鞋业虽然在成都地区也有很大的生产基地,但相比较其他同类生产城市的规模,成都优势并不突出。江浙沿海一带开设鞋类、眼镜类等专题研究课程应该具备更多优势。有的放矢地创造学习环境利于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协调性、深入性,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吧。正是有以上认识,在倡导跨校互换式教学模式的设想方面,本文作者根据学生意愿选送大四同学去了具有陶艺专业性很强的四川美术学院深度研习创作陶艺旅游产品。该生在陶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不仅获得四川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并且目前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②时间开放。时间开放是相对而言的,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但阶段性的教学完成质量应该严谨,教学进度检查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我完成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安排教学时间,学生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这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自觉、自愿、自由的学习状态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

③学术开放。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专题研究课程不仅要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一个模拟总结,还需进行特定专业方向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工业设计理工科生的特点,很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灵活穿插于专题研究课程里讲解。如: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讲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邀请历史旅游专业、商学院或文学院的教师开设主题讲座。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拓展,更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学生能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运用文化基因,挖掘开发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针对我国特色文化还能做系列的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再创造活动。空山云雾———香台设计从水墨宏村得到的设计灵感,描绘了安徽宏村黑白建筑、山水起伏的水墨画面。它的形态特征不仅符合当地人文特色,而且兼具熏香与装饰摆件的功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影砚是针对中国宏村设计的一款旅游产品,它是利用宏村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象征的墨砚相结合而设计的,墨汁倒影着白墙黑瓦,给书写者一份相映成趣的意境。又如:家居产品设计主讲教师也可以请实训基地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零距离的实践教学。交通机具或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等,主讲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是表层,打开学生的创新视野才是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看到未来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或是了解生物构造的特征来启发我们产品结构、功能的创新。地理与资源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工业设计学生开启生态设计创新思路的源泉。诸如此类的多学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不仅使专业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是一种有效、有趣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像技术性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是一种多方向、发射式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另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专题研究课程的学术交流。教的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不可小视,比如,专题研究课里会涉及很多现实的生活常识,这些课外常识在同学之间是可以轻松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并且,专题研究课程不可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制作阶段,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带动别的同学。本文作者在旅游产品设计及家居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几场同学分组讨论的时间,如图3家居产品设计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而且率直表达个人意见的精神值得推广,因为学术争论是不需要伪装的。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它一般包含教评学和学评教两个核心环节,前者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后者主要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为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①教评学。目前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评学的评价主体就是任课教师的终结式过程。我们以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为例来探讨改进方案:从本文论述的前面部分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有多个有目的、有联系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因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考核应该由不同评价主体依据不同考量标准来判断。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由主讲教师、辅助教学教师(历史旅游学院的教师等)、同学三方组成,比值为5:3:2。其次,评价内容,主讲教师以设计技能的综合考核、考勤情况为主,辅助教学教师以旅游开发的宏观视角评判为主,互评同学以同学的协作性、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为主。最后,评价形式,过程式评价结论由主讲教师综合以上评价主体的考核结果得出最终分值或等级。经过以上多方的考量,学生在学习中过程表现出来的知识性掌握、能力培养、品行都能得到较全面、客观的促进和评定。

②学评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判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针对家居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学评教我们做了如下调整。首先,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考评的方式,而对于设计类教师的科研考评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更多从应用型的设计实践来看待。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对于工业设计教师的准入要求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具备一定年限的设计实践工作经历。从实践中提升的学术观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需求。家居产品设计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学术观点更能活跃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授课方式、教学辅导、教学效果来评判。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家居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在对该课程的评价时都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授课方式这项评价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百家争鸣”。讲台专属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科目的教学规律。另外,我们应评价透明,特别是教学督导可以在听完课后跟教师进行沟通,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若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教研室会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便于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

三、总结

通过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学科交互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使工业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多学科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客观公平性,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作者:岑华 母洪都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第三篇

1.教学改革实施对象及内容

立足我校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教学对象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2010级学生(文科班22人,理工班19人)为授课对象,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从人机工程学教学方式方法、课堂作业、实验、最终考核等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其人机分析思想;第二,引导学生应用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学习间的联系性;第三,课堂作业围绕课堂讲授,安排讨论课,使学生能深入学习相关理论,而不是浮于表面;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指向关键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第四,加强实验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安排人机实验,使学生学会从实验中体会人机系统的重要性,并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分析;第五,最终考核,主要改革试卷考题设置,结合平时作业给出最终成绩。

2.具体措施

第一,以前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附加课堂提问,学生学习时很是被动。在此次教学改革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进入课堂讲授,而是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主发言,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是“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很方便的、令你满意的产品,同时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不方便的、不满意的产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来分析其满意程度和方便程度,有的学生选择同一产品来分析,例如火车硬座的问题、暖壶的问题、宿舍床的问题、U盘的问题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人机问题,通过这样的发言引起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随后的课堂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会阶段性的留一些作业,并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讲自己的作业,所有同学针对他的作业进行讨论,期间产生的一些辩论很精彩,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与以往盼着下课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任课教师担当,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鉴于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不够,在教学大纲里规定的先修课程成了一种摆设。在此次课程里,前期分析要求学生用《工业设计方法学》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相关表法等。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在最终建模上,要求学生用所学软件进行建模,进一步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园直饮水机现存主要问题人性化问题各个操作环节反馈少人对机子缺少亲切感磁卡区问题刷卡反馈不明显刷卡位置有点高指示灯与显示问题显示内容单调金额跳动不稳定指示不明显而且偏右冷热指示缺少进程提示接水区问题接水区很滑,而且放不下大点的杯子热水外溅出水口卫生问题不知道接水量按键问题没有颜色区分按键功能少按键太小按键不灵敏输水管道问题没有排水系统管道附近没有节水开关裸露在外面难看

第三,课堂作业改革是此次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点可结合第一点来进一步阐述。以往的课堂作业都是讲完一部分内容布置一个作业,讲完另外一部分内容了又布置另外一个作业,任课教师收回作业并批改后再下发给学生,只存在学生跟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鉴于这些弊端,此次课程教学中只针对一个产品作为课程课后作业即校园直饮水机。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在讲完人体测量一章后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测量,并对照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尺寸是否合理;在讲完人的行为一章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接水同学的行为,并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讲完控制器设计后,针对校园直饮水机的控制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讲完工作空间设计部分,对校园直饮水周围空间进行分析;在讲完人机系统设计之后,对整个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前期分析进行人机设计,期间穿插一些讨论和实验,有助于为后期的设计做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回答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反思一些问题,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设计没有对与错,有争议可以讨论。

第四,安排人机实验,由于我校没有人机实验室,以往的人机课程单纯的讲理论,没有实验,在此次教学改革中,增加了这部分内容,虽然实验条件不是很完备,例如在学习完人体测量这一章后,给学生分组,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对照书上的测量项目进行了现场测量,并形成测量数据,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测量的数据会有很大的误差,但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并依据这些测量数据制作了本人的二维人体模板。在制作二维人体模板的过程中,关节部位连接是一个难点,关节的活动范围如何控制,有的同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后续课程里的实验主要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第五,最终考核。我校人机工程学的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生期末要进行闭卷考试,以往都是按照标准的试题类型进行设置,有填空、选择、辨析、简答、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这种题型决定了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在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方面学生得分率偏低。此次考试改革之后,试卷只出了八个题,除了一个计算题外,其余七个均为综合分析和论述题,没有刻意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进行人机分析的能力。

3.阶段性考核结果分析

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核主要通过考试来进行,第二阶段考核在后续的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中体现,第三阶段考核即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本文重点讨论第一阶段。考试人数共41人,满分100分,考试题目如下:(1)简述人机关系和人机矛盾的演变与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10分)(2)计算:设计计算公共汽车顶棚扶手横杆的高度,并对比抓得住与不碰头两个要求是否相容,如互不相容,如何解决?(15分)(3)下图是两把理发剪,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10分)(4)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图。(10分)(5)从人的角度考虑,影响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5分)(6)通过一个例子简述人机功能分配问题。(10分)(7)针对太原市公交系统进行人机分析。(20分)(8)我校各个教学楼及实验楼均增加了校园直饮水机,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自己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良方案。(20分)说明:第(8)个题目的再次出现,希望加强学生对该产品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希望学生能有新的想法。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除第(7)、(8)两题外,其它题目的最高分均为满分,平均分处于中上水平,总体成绩令人满意。

4.教学评价

陶艺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自然发展;美术教育;策略探究

顺应教育热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学前教育显得愈发重要与必不可少。与之相对应,家长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得学前美术教育成了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之一,致力于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对美的享受,对艺术的灵感。所以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成为了当下需要关心和考量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形,我们形成了一种力争在“自然发展理念下”实现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发展,对美术学前教育的推进。

一、对自然发展的理解

自然发展,从字面上可以拆分成“自然”与“发展”。指在自然情况下,不受外力驱动迫使,自发的形成与发展。其涉及的专业行业范围很广,在学前美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自然发展成为了一种方式与策略选择。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创新,即开拓思维,勇于突破。而创新,恰恰需要的就是天性。所谓的天性,本质上来讲就是自然发展。为什么现在人们更多地强调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其核心在于不希望被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而是应该跳出传统的枷锁,在现代化的时代,摒弃不适合的,发掘新的,可用的技能与方法。折射到教育行业,不再是仅仅围绕着课本,不再是粉笔黑板擦,而多了很多动手实践课、劳动技能课。教育领域需要创新,需要天性,需要实现人才的挖掘,这恰恰烘托出了自然发展。尊重天性,以人为本,以人的天性发展为根本去创造,正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精髓所在。人的发展,又是从儿童阶段起步,儿童教育是基石与奠基,也正好反映出“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对教育行业的重要性。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内涵

我们现在所说的学前美术教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美术、儿童及教育。儿童是教育的主体,美术是教育的形式,一切教育形式以儿童为主体展开又作用于儿童。美术,是用具有美的作用与价值的一切事物与活动,例如绘画、陶艺、泥塑、手工等,来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赏析。美在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美包围着,可我们对美有的时候只停留在知其所以然,不知其然的奇怪程度上。学会审视与欣赏美,才能真正学会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美是艺术的核心,没有美,就无从谈论艺术,也无法提及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美术。而艺术是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学会赏析艺术是人类情操思维提升的表现。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对艺术的理解,最佳的启蒙阶段即为学前。对于学前儿童来讲,他们对这个世界是新鲜的好奇的,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幻想与探求的。而美术恰恰是一种可以赋予这些想象以实物的表现形式。对儿童来讲,美术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实践,是对外界的感知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的媒介。

三、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学前美术教育也并不是为了提早地进行科学教学与知识传输,而是在儿童本身的身心发展阶段对其进行正确的启蒙与引导。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在客观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

(一)学前美术教育在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对自我思想的表达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绘画,来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获取绘画知识,同时获取相对应的绘画乐趣,是有助于幼儿思维、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成长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迎合家长的教育心理,过多地想向家长传达孩子的成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侧重于对技巧的教学,从而忽略或者削弱了孩子的主观的表达需求,从而违背了“自然发展”,导致功利性教学。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学前美术教学相对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模仿的固定性教学模式为主要的传授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根本无法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天马行空,只能在模仿中掌握类似的画法和技能。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在学前教育发展中,是很不利的。在孩子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更应该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展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互相分享。即使模仿可以快速地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还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方式。这个阶段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性格,而不是以教学为目的。

(三)教师对儿童的绘画评价过于正式

儿童阶段,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与促进孩子的发挥。对于孩子绘画作品的评价,教师往往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是什么样子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恰恰,对于学前儿童来讲,他们的优势在于思维不受限,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这恰好与成年人的理解是背离的。我们相对过多地以教师本身为主体,缺乏与孩子的作品进行沟通,就进行批判与改正,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思考与探索学前美术教育教学

在现在的自然发展理念下,学前美术教育要遵循自然发展的理念,那么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教学的目标,注意儿童生长规律,在以这个为目标的前提下思考教学方法。世界上的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规律,那么美术教学也要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儿童任意一种美术教学的目标都应该遵循自然发展的前提,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和儿童生理、心理发展顺应。要学会选择适合儿童的方法,并且是要对他们以后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方法,我们所讨论的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未来的美术发展道路,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顺应他们的生长规律,然后坚持自然发展的理念。教师应该了解好儿童们所处的生长环境及发育阶段,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产生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贯彻好美术教学的原则,进而进一步实现美术教育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联系,学前美术教育方法在培养幼儿美术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儿童未来美术才能的进一步发展。在选择美术教育方法时,要学会启发,并引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以他们所能接受的口吻去传授给他们相关的美术知识。现在的学前美术教育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述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就是课堂与实际实例结合起来来讲述)、分析观察解剖法、游戏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边玩边学的学习方法,这类方法的游戏可以有填画、涂色、构图等与美术有关的游戏,这类方法既能使学生提起对美术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比喻传授法、情景模拟激励的方法等。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达到自然发展目标,不能通过强硬的传授的方法,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学,通过看、画、想、补等途径来愉快开心地获取美术相关知识。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学生画好的画改编成故事,让他们来理解。那么,下次学生画画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体现了自然发展的理念。实际上,一个教学内容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案来进行,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知识,还顺应了他们本身的生长规律。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二,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选择合适的学前美术教学内容。历史上卢梭就曾经明确提出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我们今天也应该遵循这种原则,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内容。儿童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发展阶段,有其特殊的生理规律,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目前所处的生长阶段,他们处于这个阶段也有独特的心理需求,而这个心理需求由他们所学习的知识来满足的,我们就应该选择合适的美术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第三,要注重建设学前美术教育本身,学前教育要在自然发展教育理念下明确教师所要面对的授课对象。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全球、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学前美术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参观交流培训学习等方法来武装和强化自己,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技能训练,不断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努力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前沿位置。另外,现在学前美术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的教师,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应该培养双师型教师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美术教育也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应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就是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认识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科学健康地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教师也应该注意给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对于学前美术教育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然发展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祥麟.杜成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158.

[2][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主译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05,327.

[3]陈波.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