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 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30-01

颈椎骨折以头颈痛,颈部筋肉紧张,活动受限,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局部压痛肿胀,但后突畸形不甚明显为主要表现,发生在颈椎部的骨折。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发生于此段的骨折脱位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后,并发症多,护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患者经常因为绝对被动,疼痛,摄入不足,活动受限引起社会心理障碍物[1],使患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延长了康复时间,增加了致残率。我们对5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行颈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6-83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16例,砸伤10例。按Frankel分级[2]:A级14例,B级16例,C级11例,D级10例。脊髓完全损伤25例,不完全损伤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训练:后路手术训练俯卧位-----下颌贴于胸部使颈部充分暴露双手置双腿两测。前路手术训练仰卧位-------颈过伸位。(2)食道气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用2-4指将气管食管由手术侧向对侧推移,开始每次持续10-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3-5次,将气管推移过中线。如训练中引起反射性干咳,呕吐等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应坚持训练。(3)呼吸功能训练: 吹气球缩唇呼吸训练呼吸肌。有效咳嗽咳痰练习。(4)进食训练 :进食量食物种类等来训练。进食:仰卧位,以流食半流食少量缓慢放入患者舌下,防止误吸。患者带颈托可以侧卧位,每次少食多餐仍以流食半流食为主。(5)心理干预:患者颈椎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等,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个性化疏导。对患者语言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预后及目前治疗方法,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合作程度。乐于接受和配合治疗。

1.3 效果评定 实验组护理干预二周,评价患者对舒适满意度采用3分法,[3]调查患者对术前术后宣教指导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概率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问题。临床实验结果,凡是术前系统做了上述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食,吞咽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的训练对手术中配合,术后的愈合及愈后更是效果明显。由于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心理负担过重,所以采取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引导,争取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肢体康复达到最大效果,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所以早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婧,王拥军。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4-277.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椎间盘移位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和(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是临床上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健康相关知识的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我科为颈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提供入院、术前、术后、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2月我科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岁。2组性别比、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疾病知识。WWW.133229.Com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评价标准 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入院当日1.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陪患制度,作息制度;2.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相关疾病知识。入院第1天介绍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入院第2天至术前1.手术目的及方法;2.术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饮食训练。3.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颈托的选择和使用;4.心理指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当日1.术后立即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限制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2.介绍放置引流球的目的及意义,如何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改善;4.指导握手、纂拳及肱四头肌功能锻练;5.术后6 h禁食水,6 h后进冷流食(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少食多餐。6.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1.佩戴颈托可取斜坡30°~60°仰卧位;2.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3.加强手部及肱四头肌的功能锻炼;4.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术后第2天1.佩戴颈托坐床缘;2.进食半流食,加食水果、蔬菜;3.加强四肢及关节的功能锻练。术后第3天1.拔除引流球后佩戴颈托由他人扶行;2.进食软食,逐渐增加含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饮食。出院前指导1.佩戴颈托3个月;2.保持良好的站坐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后仰及剧烈活动;3.介绍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枕头不宜过高,7~10 cm为宜;5.术后1、3、6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随诊。

注:路径表在应用过程中应填写备注栏包括施教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表1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及训练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的方法及适应证,减除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术后及康复教育,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懂得了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不懈地治疗和锻炼[3];使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冬春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等。总之,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康复教育,丰富了患者有关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4]。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常常出现教育内容遗漏和重复,患者遇到问题四处询问,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答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路径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反馈,避免了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部灌输给患者致使患者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长定期检查路径的实施情况,督促护士必须按时落实好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6]。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按照路径的时间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交流的机会,预防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作为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候铁胜,倪斌,等.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218221.

2 何瑞仙,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24.

3 娄湘红,杨晓霞主编.使用骨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2333.

4 朱以芳,余鸣,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143.

5 张颖.健康教育路径在军队中心医院的应用与评价.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528530.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方法: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术后适应性训练、术后护理,加速患者康复。

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少,康复的速度加快。

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时治疗颈椎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中很好的配合好手术,术后正确地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9-02

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除理疗、药物治疗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临床上亦比较常用。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并植入钛合金钢板可有效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恢复颈椎功能的有效手段。但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1年7月共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男7例,女15例,实验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4岁,平均(52+0.31)岁。术前均经MRI检查确诊。术后对照组发生喉上神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血肿压迫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1例,实验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常规的术前宣教,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起就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预后情况、与术后恢复快的患者交流、介绍主刀医生的经验等,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焦虑和恐惧,取得医患之间理想的合作状态。

2.2气管推移训练。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反复强调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术前施行系统而正确的气管推移的训练,除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外,患者主动进行训练,6—7次/天,时间逐渐增加能够耐受至30分钟以上。

2.3术后适应性训练。

2.3.1卧位训练。训练术后卧位对术后非常重要。仰卧时枕既不能过高也不能悬空颈部,沙袋固定颈部两侧。侧卧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肩与躯干保持一直线[1]。

2.3.2咳嗽、排痰训练。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实验组的患者反复强调咳嗽、排痰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进行训练直到完全掌握。对照组的患者术前常规给予指导。

2.3.3饮食和排便训练。术前2—3天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仰卧位进食和排尿、排便。两组患者都能掌握。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给予心理安慰,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减轻患者的疼痛。实验组的患者从返回病室护理人员就陪伴在患者的身边,不时的握握手给予鼓励,替患者盖好盖被、湿融口唇、擦汗以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同时给患者做好宣教,应该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好。给患者讲解保持好地心情对术后的恢复很重要。

3.2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理人员协助托起患者颈部、躯干、下肢,平卧硬板床上,保持颈部中立位,使头颈和躯干在同一水平。颈部用颈围外固定制动。仰卧位时,头下不垫枕,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预防颈前受压。侧卧位时应注意将颈部垫起,避免颈部屈伸、扭曲,保持颈椎的相对稳定[2]。

3.3生命体征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3天要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4呼吸道的护理。常规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用物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及时予以背部有效叩击,协助排痰。实验组的患者因术前训练的好,排痰效果较好。

3.5切口和引流管护理。因颈部血肿常发生术后48小时内,因此密切观察切口渗血及切口引流管情况。

3.6康复锻炼。术后第2天可适当抬高床头,逐渐过渡至半卧位,术后3-5天可佩戴颈围下床活动。术后佩戴颈围3个月。出院后仍不能做剧烈活动,可缓慢左右转动颈部,或轻微上下活动颈部,忌猛然回头等,以免内固定移位或植骨块脱落。并告知患者,经X线检查确定骨性融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解除颈围前需有一段适应时间,如先在睡觉时取下,以后改为间断使用直至解除。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及工作姿势,减少颈椎间盘得慢些摩擦损伤。每天进行双手的握、伸锻炼,或捏皮球锻炼。继续口服营养药物、补钙、增加蛋白质。3个月、半年、一年来院检查。

4讨论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好手术,术后正确地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术野较小,且比邻重要器官,难度大,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0%[3]。术前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组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5%,其中喉上神经损伤1例,肺

参考文献

[1]许惠莲,高粱斌,李健.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35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脑卒中后;步行能力训练;临床研究

Walking ability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clinical research training

Duan Qinsong.Department o Rehabilitation Shangqiu,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after walking training in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10 brain dea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212 cases, 102 case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group, 110 cases were observed in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FMA, ADL, FAC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Stroke; Walking skills training; Clin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3.3 颈椎弓根螺钉仍然是风险性较高的技术,其三柱固定的稳定性应是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但施术医生必须经验丰富。目前已有较多通过导航引导下施术的报道,相信可以使得该项技术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尽管如此,徒手置钉技术、选择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及恰当的手术方案仍显得非常重要,熟悉颈椎解剖和置钉个体化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电脑网络上PACS(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X线片及500排CT片对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数据值以作为置钉参考依据。提高了术中拧入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了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因此,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用于治疗多节段的颈脊髓损伤及颈椎骨折脱位,有利于颈椎损伤有效复位和早期康复,由于实现了颈椎的三柱固定同时进行充分的颈椎管减压,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罗飞,许建中,王序全,等.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对术后脊稳定性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0: 28302831.

[2] 叶添文,贾连顺.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 15(12):709712.

[3] 刘洋, 袁文,王新伟, 等.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延期外科治疗策略.中华创伤杂志, 2007, 23(9):662665.

[4] 张海波, 王晓, 王义生,等.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0(8):641644.

[5] 解京明,张漾杰,王迎松,等.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骨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5):1718.

[6]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等.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7(10):745748.

[7] Marcus R, Balkan C, Rens S.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Conventional versus computerassisted placement of cannulatescrews. Spine,2005,30(20):22802287.

[8] Sundaresan N, Shah J, Feghali JG.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of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trauma: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Injury Int J,2005,36:3643.

[9] Steven C, David L, Richard A. Placement of pedicle screws in the human cadaveric cervical spinecomparative accuracy of three techniques. Spine,2000,25:16551667.

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中的一大类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亦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每年发生的脑卒中发病率达125~180/10万,其中10%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随着诊疗手段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但卒中后的残疾率却增加了约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脑卒中后,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希望恢复的功能之一,因此,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步行能力的恢复至关重要。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首次急性发作,症状与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大脑半球梗死;均经CT或MRI确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排除其他影响运动、感觉及认知的疾病,如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各种肌病、关节病等。②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大面积脑梗死。③恶性进行性高血压。④四肢瘫痪。⑤有痴呆病史者。⑥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脑卒患者212例,其中男162例,女50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72.9岁。将本组病例分为常规康复组102例,综合康复组1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

1.3.1 常规康复训练 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发育疗法,包括正确姿位摆放,桥式运动,关节被动活动,诱发分离运动、抑制痉挛及联带运动,重心转移,坐立位及行走的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能力训练等。1次/d,40 min/次,每周5次,连续6周。

1.3.2 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案 主要训练内容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坐、站位平衡训练(头和躯干的运动、够物、优化技巧);软组织牵伸、诱发肌肉活动、肌力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站立期:踝背屈、膝关节控制、髋伸展;摆动期:髋屈曲、膝屈伸、踝屈伸);骨盆功能训练(骨盆前后倾斜、骨盆的旋转、骨盆的左右倾斜、骨盆侧向移动);行走训练(基本步态行走、复杂性行走、优化技巧)。

1.3.3 评价内容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定,包括反射、髋膝踝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等共17项,总积分为34分,积分数越低,障碍越重。ADL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进食、穿衣、两便、转移等10项内容,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低,障碍越严重。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定。

1.3.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两组病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FMA、ADL、FAC进行评定,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评价内容进行比较(x±s)

组别

综合康复组常规康复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Barthel指数30.7±5.379.5±9.831.2±5.459.0±4.9

FMA9.2±1.925.6±5.19.3±4.214.9±5.2

FAC0.6±0.43.9±0.50.6±0.42.6±0.7

注: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FMA、ADL、F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卒中后约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康复治疗、训练越早,患者肢体出现随意运动的时间越早,身体机能恢复的预后越好。有报道[3]认为,从发病的急性期开始,头3个月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最好。早期若不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继发障碍,甚至发生废用、误用综合征,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失去最佳的康复时机。

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希望恢复的功能之一[4],平衡是人体保持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步行的基本保证。人体在运动时,重心始终处于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若重心转移困难,运动中身体姿势的维持必然受到影响,跌倒的可能性增加。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加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者负重能力下降。

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Carr等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5],它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过程。神经发育疗法与运动再学习训练都是大脑功能重组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以遵循神经发育顺序进行训练,从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正常反射,并抑制异常反射。尽管在刺激下能引起机体正常运动,但去除各种强化刺激后[6],患者的运动模式又回到异常运动模式。运动再学习训练法认为实现大脑的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而且练习的内容与功能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改善步行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病残率,是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康复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叶聪.早期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4,3(4): 161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5, 5(11): 67.

[4] 石学敏.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 7(7): 5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并常合并脊髓损伤,多数为车祸、高处跌落、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以致损伤水平以下完全失去功能,造成瘫痪.由于病情突然,病人在心理精神上难以承受.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烦躁.因此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为康复奠定基础.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颈椎手术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说话、进食,术后效果不满意及疼痛等。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护士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 一般护理:术前一日洗澡,术日晨禁食水。

3 术前训练:无论哪种术式,由于术中和术后的患者等特殊要求,必须在术前认真训练,以使其适应,避免因此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训练内容包括

.3.1 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有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这种训练既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又可增加心搏量,从而提高患者术中对失血耐受力。

3.2 训练床上大小便: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术后因不能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3.3 俯卧位卧床训练:颈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时间较长,易引起呼吸道受阻。术前必须认真训练以便其能够适应,训练应循序渐进,开始每次10~30分钟,每日2~3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小时,每日2~3次。

.3.4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这种训练主要用于颈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的入路是经内脏鞘(包在甲状腺,气管及食管三者外面)与血管神经鞘间隙抵至椎体前方,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以暴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术前教会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可以用另一手牵拉,将气管推过中线,开始每次10~20分钟,逐渐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持续3~4周。颈短体胖者应加长时间,患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这种训练可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其重要性,达不到要求,可致术中损伤大,出血多,影响手术正常顺利进行。如强行手术易引起食道或气管损伤。

术后护理

1 必备物品: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沙袋,氧气。

.2 密切观察病情:每半小时测KT,P,R,BP 1次,连测4h,改每1h测1次,平稳后改2~4h测1次。

.3 因术中失血量多可致血容量不足,应密切观察BP,P,同时视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4 密切观察R,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变化,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以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

5 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6 观察患者吞咽与进食情况:前路手术24~48h后,咽喉部水肿反应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其吞咽与进食情况应逐渐改善,如疼痛反而加重则有植骨块滑脱的可能,为防止植骨块滑脱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个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

.7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特点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稍有不慎即可引起意外,应保持颈部自然中立位,切忌过屈,过伸,扭转。头颈部制动,尤其在24h内,头颈部应尽量减少活动次数及活动幅度,颈部两侧各放置沙袋一只24h后改用颈围,加以制动固定。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延续性康复护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61-02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除理疗、药物、手术治疗外,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是在局麻下C形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穿刺成功后,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具有微创、安全、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肯定等优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很大,我们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了全面系统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其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对1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随机给予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2―70岁,平均(52±11.4)岁。研究组男34 例,女36 例,年龄38―69岁,平均(50±12.8)岁。两组患者术前经查体及影像检查都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突出的位置,侧方型81例,旁中央型40例,中央型19例,均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术中穿刺均在3针之内,140例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宣教和术前、术后护理,研究组则给于延续性的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具体方案如下:(1)第一阶段护理。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包括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卧位训练、术后观察、术后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2)第二阶段护理。专科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三天,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出院前护理评估,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精心详细的记录。(3)第三阶段护理。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周进行耐心细致的电话随访,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4)第四阶段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第四周进行家庭访视,对第三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巩固,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加深患者训练影响。告诉患者5个月后到医院随诊,进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神经根症状疼痛的缓解VAS评分标准(术前及术后半年),根据评分的分值,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颈椎活动度,测量手术前后的活动度,采用harris评分,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可;

1.3数据处理: 分别比较患者术后3天内饮水呛咳与平均住院天数的情况采用t检验,两组术前及术后半年内神经根症状疼痛的缓解及颈椎活动度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见表1及表2

两组患者射频术后3日内喉上神经损伤导致饮水呛咳及平均住院天数情况

:(P=0.01,P

表1 颈椎射频术后1日、2日、3日饮水呛咳及平均住院天数情况(±s)

表2 术前及术后VAS、Harris评分、颈椎活动度情况(±s)

注:a与术前比较,P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纤维环、髓核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及其内的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射频电凝治疗是利用射频电极在椎间盘内形成射频电场,使胶原蛋白固缩,体积缩小,盘内压力减小;也可使深入纤维环内层的伤害感受器消融,并阻止神经长入,毁损窦神经末梢,减少椎间盘退变组织对神经的刺激。臭氧能够氧化分解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特异性的氧化或破坏髓核结构,使髓核体积缩小,从而减轻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两者均是在CT精确引导下, 优势互补,通过同一工作通道进行靶点和椎间盘内减压治疗。

进行该项手术的患者术前我们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 并增加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1] ;术前给予气管推移训练及颈部过伸训练,可避免术中发生神经损伤;术前给予卧位的训练可使患者术后能很好的适应及有效的配合,有利于神经根症状的恢复;术后给予及功能锻炼的指导,尤其是术后严格卧床3天,可使患者的创伤及神经根得到充分的恢,有利于症状的恢复。使护理更全面、更好,更有利于疾病最大程度的恢复。而延续性护理模式则是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出院后的患者在住院治疗结束后的恢复过程中得到持续性的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从而有效巩固和保证了患者的整个康复治疗,也降低患者因病情反复再次住院的机率,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2]。通过开展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患者依存性又能早日恢复颈椎僵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明显改善预后,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