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例6篇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1

【关键词】 中医;护理;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疗效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 通常认为是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的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1]。颈椎病的康复护理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预后。本课题以中医护理理论为基础, 以现代客观手段作为效果的评价依据, 可以系统的确切的判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 进一步协助临床医生缩短患者病程, 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颈椎病(血瘀气滞型)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中医关于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的诊断标准[2]:①患者有颈部外伤史, 僵痛, 位置固定, 动则僵痛加剧。②患者偶有肢体麻木, 脉弦或涩。西医关于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的诊断标准:① 发病年龄:中老年时期。②病程:颈椎病多为慢性发病。急性发作通常在颈部创伤后发作。③X线:可见颈椎的曲度有改变、颈椎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可表现为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可见狭窄。

1. 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颈椎病常规护理, 包括一般护理、心里护理等。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综合护理干预。

中药熏药的护理:将中药桃仁、 艾叶、伸筋草、姜活、红花、独活、路路通等装入布袋放到蒸汽箱中蒸30~40 min, 待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释放后取出布袋, 用毛巾包裹后协患者取舒适卧位, 枕于患者颈部。每次20~30 min, 1次/d, 10 d为一个疗程。

中药塌渍治疗的护理:将中药膏涂抹于患者颈部, 配合红外线治疗, 以通络止痛、散瘀止痛。检查塌渍部位皮肤, 将所需药物用油膏刀均匀的摊敷在患者的颈部。红外线照射时, 灯距与患处以25~30 cm, 使患者感觉不灼热舒适为宜, 注意红外线探头的固定, 每次治疗30 min, 1次/d。

艾灸治疗的护理:按艾灸部位选择合理并暴露施灸部位, 注意观察患者感受, 灸至皮肤红晕, 随时弹去艾灰置弯盘内。若患者在艾灸有不适及时停止施灸, 告知患者皮肤若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每次治疗15 min, 1次/d。

微波治疗的护理:将微波治疗器置于颈部, 距离皮肤2~3 cm, 治疗功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每次治疗20 min, 1次/d。

2 结果

以受试者的颈部肌肉功能和颈椎活动度颈部功能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受试者的颈部肌肉功能和颈椎活动度颈部治疗前后功能见表1, 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 通常认为是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的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颈椎病的康复护理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预后。因此, 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主动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让患者主动参与颈椎病的预防保健, 可提高治疗效果。建立颈椎病急性期(血瘀气滞型)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有利于对不同护理的疗效进行对比, 不断筛选出更好的护理方案服务于临床, 减少临床护理的盲目性, 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节约医院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2

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牵引治疗 按摩治疗 头颈并治

椎动脉型颈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不断的变化,此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如针灸、按摩、中药治疗、液体疗法等,都有一定的疗效。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一些探讨,从众多的治疗方法中筛选出一组以牵引与按摩相配合,头部按摩与颈部按摩并用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诊断

1.1 临床表现①眩晕:由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椎动脉受累,脑部供血不全,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所以,眩晕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活动头颈部可诱发或加重,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②头痛:多由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侧支血管代偿扩张而引起,临床上多为作发性疼痛;③猝倒:是本病特有的临床表现,系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阻塞所致,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④视觉障碍:多为寒发性弱视、复视或失明,但短期内自行恢复。⑤其它:或多汗,或少汗,或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打软腿,或捡物落地,或吞咽困难,或声嘶,或感觉障碍。

1.2 临床检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下方的椎动脉点压痛,旋颈试验阳性、引颈试验阳性。

1.3 x线片提示椎体失稳、构椎关节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有条件的可作CT、MRI、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等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体查、CT、X线片等检查,诊断不难,但临床上须与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疾病相鉴别。

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门诊病人,共收治90例,依据诊断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0岁-67岁,平均年龄50.8岁;病程1周。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年龄51.4岁;病程1周。3年。两组患者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1 牵引

用山东盐城生产的宝尔牌多功能牵引床治疗。患者仰卧,颈枕直径10cm,圆柱形枕头,牵引10-20nim,牵引力量以患者自感颈项略有拉开的感觉或感到舒适为度,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3.2 颈部按摩第一步:患者端坐,医者立于其后,用滚、揉、捏风池、拿肩井等手法对肩颈部放松治疗,以解除颈肌痉挛。第二步:旋转按压法,医者一手拇指抵住患颈棘突旁的软组织,另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将头向后徐徐旋转,当头部转至最大幅度时,紧贴棘突旁的拇指趁势按压,致按压处有酸胀感,然后迅速将头旋回正前方,按压的拇指也顺势松开,并用指腹揉摩被按压的部位,以缓解按压时引起的肌紧张。如此反复操作,自环枢关节开始,顺流而下,致第七颈椎为止。每次3-5遍,一侧治疗完毕,再行对侧治疗。两侧治疗结束以后,医者将拇指移致棘突上。扶住患者的头部尽量后仰,同时,拇指对颈椎棘突作对抗性按压,然后将头部前屈还原,拇指亦顺势揉摩被按压的部位,顺序自上而下,每次3-5遍。第三步:定点旋转复位,根据力学的杠杆原理,对椎体失稳,棘突偏歪的患者,进行定点旋转复位。医患姿式同前,医者用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手掌托住患者的下颌,将头向患侧徐徐旋转,旋转力达到拇指所抵压的部位时,施以巧劲,两手向相反的方向同时用力,此时,拇指下有关节滑动的感觉或听到“咔嚓”的声响,表明复位成功。患侧复位成功后对侧无须再作复位处理。如复位不成功,须等第二天再行复位。

3.3 头部按摩第一步:压三线,中线起自前额正中(印堂穴),经过头顶(百会穴),止于第一颈椎(风府穴1。距中线旁开1.5寸为旁线,再旁开1.5寸为边线。中线、旁线、边线合称三线。施术时,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颅,用另一手拇指自印堂开始,按压中线,边按压边沿中线向后滑动,至中线按完为止,中线压毕,压旁线,再压边线,每线压3遍。按压以拇指侧峰或指尖着力,要轻重适度,缓慢有力,而且要有弹性,既要使按压的部位有酸胀感,但又不能死压,以免损伤头皮。第二步:梳理头皮。医者十指微屈,略分开,以指腹接触头皮,一搓一拿,一推一移。从发际至枕后,从头顶至两侧,反复梳5-10nim,至头皮发热。操作时要做到搓而不浮,拿而不滑,推而不滞,移而有序。第三步:叩击头部。十指微屈、并拢,手腕发力,用指尖有节奏而有弹性地,由前至后,从上到下,反复叩击头皮5~6min。第四步:按揉重点穴位,有太阳、风池、内关,大椎、丰隆、百会并揉眼球、分推前额,结束治疗。按摩治疗:15天1个疗程,每日1次。1疗程后休息1-2天,再行第2疗程治疗。对照组不作头部按摩,其它治疗与治疗组一样。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自如,生活工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但过劳或气候变化有不适感;无效:经2疗程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2 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4例,占73,3%;有效14例,占23.4%;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治愈14例,占46.7%;有效12例,占40%,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5 讨论

5.1 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颈椎由七个椎体、椎间盘及附属组织构成,由于椎间盘前厚后薄,形成颈椎生理前凸,正是这种生理性的前凸,构成了颈椎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加了颈椎的弹性,在传承各种载荷过程中,有效地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颈椎在脊椎中体积虽小,但灵活性大,活动频率最高,能满足大脑、五官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由于长期承受各种负荷、劳损,使得颈椎很容易发生退变,尤其是椎间盘退变,为颈椎病的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

5.2 椎动脉的解剖特征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最内侧的上壁,于斜前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过6-1颈椎横突孔,致环枢关节侧块上关节面上行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过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于脑桥下段左右汇成一条基底动脉,有分支到颈脊髓上段、延髓、内耳、桥脑、中小脑、

间脑及颅脑枕、颞页等,为维持上述部位的生理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但就解剖特点来看,一是弯曲多,椎动脉出横突孔至枕骨大孔段就有6-7个弯曲;二是血管细,尤其是桥支和迷路支仅为0.1-0.2mm;三是椎动脉周围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易受到激惹而引起椎动脉痉挛。由于椎动脉自身的解剖弱点,使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整个颈椎病的发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发病极为复杂。

5.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椎――基底动脉系对脑干供血不全所致的前庭系功能障碍而致病。造成供血不全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迫和血管痉挛。椎间盘退变以后,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弹性降低,关节的固定能力减弱,关节移位、紊乱,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全。同时,由于椎间盘退变,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颈椎的高度缩短,动脉相对变长、扭曲,血流减慢,脑组织供血不良。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周围骨质增生均可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临床上还可见到七颈椎增生肥大,使椎动脉的起始部被抬高,影响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另外,颈部外伤、炎症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引起椎动脉痉挛,影响脑干的供血。不当的按摩手法和颈椎锻炼也可影响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如过度旋转,过度侧曲,都可导致椎动脉纡曲、血流缓慢,造成脑干一过性的供血减少。总之,退变是基础,椎动脉受压、扭曲、痉挛、血流障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形成的关键。

5.4 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从力学的角度看,牵引就是给脊柱加载(施加应力),使其发生应变(相对伸长),拉开椎体间的距离,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改善神经根、血管和脊髓受压的状况,调整椎体与周围神经、血管和肌肉的关系。通过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解除颈肌的痉挛,使拉长、纡曲的椎动脉变直,增加有效血流量,使大脑供血得到满足,缓解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牵引时枕上圆柱形枕头,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旋转按压法能有效地缓解颈肌痉挛,纠正颈椎关节的移位,扩大神经根和血管通道的空间,改善脑循环,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同时,还可宣通散结,剥离粘连,消除水肿,加速炎症的吸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资料证明,按摩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毛细血管内的红血球流速增快,眩晕症状很快减轻,证明患椎移位,是引起脑干、迷路供血不全而致前庭系功能紊乱的因素。同时也证明手法复位是治疗颈位移位造成眩晕的有效方法。也有学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宜使用旋转手法,因旋转手法可激惹椎动脉痉挛,诱发或加重眩晕。但本组病例均使用旋转按压法并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过旋转一定要适度,不能太过,旋转之前一定要让颈肌充分放松,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切忌强行旋颈。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3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法舒地尔;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发展,不良生活姿势以及习惯造成的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带给广大患者许多生活障碍和生理痛苦。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发病率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其发作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到了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致使患者经常出现颈部疼痛、头晕头痛、黑朦、视物模糊、眼睛乏力、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现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4例,对其进行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标准。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7±4.33)岁,病程9-157个月不等,平均(78.3±8.24)个月。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内容包括颈椎牵引、理疗与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手法联合法舒地尔进行进行治疗。对照组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牵引法,患者采取仰卧位,牵引力量保持在10㎏左右,时间为15-20min,根据患者反应可酌情采取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牵引角度根据患者生理病况进行选择,以不超过15°为宜。理疗以中频电流法为主。药物治疗选取5%葡萄糖250ml加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每天一次,以两周为一疗程。研究组治疗:手法的实施分别以患者采取俯卧位和坐位两种为主。采取俯卧位时,医生站于患者身侧,通过揉捻法、滚法、提捏法以及散法等对患者的背部、肩部、颈部实施推拿揉捏,时间持续在2-3min左右,放松患者筋肉,用拇指对疼痛结节进行弹拨,按压大椎,点揉哑门、风池等穴位,根据患者身体反应酌情控制时间和力度;之后对患者实施复位,两手配合,先对患者颈下和颈肌进行捏拿放松,然后在颈后用力拔伸颈部,并向左右缓慢转动,当旋转到最大角度时,迅速向上牵引,并按压棘突,以出现响声为手法成功提示。法舒地尔针30㎎/次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以两周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统计

疗效标准制定参考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康复标准进行制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治愈:症状消失;颈椎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留有轻微后遗症,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减轻,颈椎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恶化。临床所取得数据采用x2检验,

二.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见表1。对照组中治愈患者6例,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10例,总有效率为78.72%;研究组中治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为93.61%。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7 6 22 9 10 78.72%

研究组 47 18 19 7 3 93.61%

三.讨论

近年来,人们受不良生活姿势和习惯影响,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发病年龄也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白领患上颈椎病,其中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发病率严重困扰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颈椎病因其缠绵难愈等特点,在临床上使用单一治疗手段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多用综合手段进行治疗,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此次研究中,采取的就是联合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牵引、理疗加上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手法配合法舒地尔进行治疗。法舒地尔作为一种抗血管痉挛药物,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患病过程中极易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情况,法舒地尔能够抑制平滑肌收缩最终阶段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而扩张血管,通过抑制Rho激酶参与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平滑肌细胞收缩、胞质分裂的调节,从而选择性地增加动脉血流量,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手法治疗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起牵引、理疗等方法具有效果好、不易复发、简便易行、针对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中应用范围不断增大。此次研究中使用的手法可以有效患者患者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和酸疼症状,纠正小关节紊乱,尤其对于宋姐软组织、神经根的粘连,缓解患者颈部、背部和腰部的压力有显著效果。它通过扩大椎间隙以及椎间孔减轻对患者神经根的压迫,鞥够弥补牵引法在作用力方向和大小调节上的不足,从而减轻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消除不良反应,尽快恢复患者颈椎的正常功能,使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此次,临床治疗中,收到了很好的疗效,配合治疗手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61%。

此次临床研究中,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手法的应用,对于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昝立新,尤群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1-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24-25.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4

关键词:Mekenzie疗法;针刺、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60-01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并呈现低龄化趋势[1]。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颈椎病人数的60%以上[2]。在国内,目前该病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牵引等非手术疗法为主,疗效肯定,但较易复发;而麦肯基( Mckenzie) 疗法作为一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国外受到广泛好评,经查阅文献,国内目前对于三者联合治疗研究较少。笔者采用麦肯基疗法结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室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16例,女25例; 年龄31~72岁;对照组41例,男17例,女24例; 年龄33~71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MRI检查确诊为颈椎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疼痛学分册》[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具有较典型的神经刺激症状如麻木疼痛等,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Purling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呈阳性;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3 排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等)者;其他类型颈椎病者;由颈椎外病症(如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未能按照研究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十天为一疗程。

1 颈椎牵引 患者端坐位,枕颌牵引。颈椎前屈10~20°,采用OL-2000型颈腰牵引器(日本产)间歇牵引,牵60s休息15s,牵引重量为5~10kg,逐渐加重至耐受,每次15min,每日1次。

2针刺 取颈椎病变处双侧夹脊穴。随症配穴: 枕项疼痛加天柱、凤池;肩背疼痛加肩井、天宗穴; 上肢麻木、放射痛加肩、曲池穴; 拇、示、中指麻木加合谷、列缺穴; 小指无名指麻木加后溪、中渚穴。操作: 穴位常规消毒,取华佗牌28号1.5寸毫针,针刺深度1.0寸左右,捻转补泻得气后,以患者有局部强烈酸胀感或放射性麻木感为气至,留针30min,每日1次。

3 McKenzie疗法 治疗时根据病情选择和步骤,强调腰部挺直,脊柱处以正确排列。以颈部回缩训练为基础,根据病情选择进行a颈部回缩后伸运动、b颈部回缩侧屈运动、c颈部回缩旋转运动、d颈部回缩屈曲运动等步骤治疗,每天6次,每组10遍。每天至少有一次治疗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时以出现向心性疼痛为佳,如未发生向心性疼痛,且疼痛无进一步缓解,治疗师在原治疗程序基础上,完成对患者相应颈胸椎节段的松动术。如仍无缓解,立即停止治疗,重新对病人进行评定,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仅进行颈椎牵引和针刺治疗。治疗方法同上。

病人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

5 疗效标准

依据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

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部及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症状基本缓解;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部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大部分缓解;

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症状部分缓解;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症状基本无缓解。

6 评估方法

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进行评定[5]。NDI共10个项目,包括: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两部分,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100%,指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受损越重。

结果判断:0―20%表示轻度功能障碍;20%―40%表示中度功能障碍;40%―60%表示重度功能障碍;60%―80%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80%―100%表示完全功能障碍,或应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

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资料均以a=0.05为检验水准,P

8 结果

见表一、表二。本研究纳入82例患者,最后进入结果分析8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NDI评定,两组治疗前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表1 两组治疗前、中、后NDI指数比较(X±S)

组别 n NDI指数(%)治疗前 治疗1疗程后 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4145.31±14.8626.27±12.86*Δ8.49±3.38*Δ对照组 4145.14±13.2729.19±12.67*12.33±4.6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127(65.85%)11(26.83%)3(7.32%)041(100.00%)Δ对照组4118(43.90%)13(31.71%)7(17.07%)3(7.32%)38(92.68%)与对照组比较,ΔP

讨论: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生、发作多由于长期异常姿势导致的肌肉劳损和间盘移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由于颈椎间盘移位、颈椎关节增生等原因,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出现与病变节段一致的根性疼痛和麻木为主要症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该病属痹症范畴,在本为肝肾亏虚,在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所致的经络阻滞,病变主要涉及督脉、手足太阳、少阳、阳明经。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牵引力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缓冲椎间盘组织对周围的压力;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6]。

针灸治疗该病有悠久的历史,《灵枢》中多有记载,《金针赋》中也有言: 运气走至疼痛之所,气至而痛立止。有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可显著改善病变组织及神经根的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脊柱力学。[7-8]舒本堂、彭容等的临床研究也说明了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9-10]

颈椎针刺及牵引等被动治疗,虽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却不能完全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及调整和增加颈部肌肉的力量[11]。麦肯基疗法以头颈部回缩训练为基础,通过力学方法使移位的间盘向中心复位,减轻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压迫,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及增加颈部肌肉力量,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维持颈部的动态平衡[12],是从根源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

此外,麦肯基疗法强调患者主动运动,治疗师只需指导训练过程,并在患者不能完成时协助加压完成治疗,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治疗花费小,患者在掌握方法后完全可以在家自我练习;麦肯基疗法训练项目简单,强调了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性,集预防、治疗及防复发于一体,易于推广,是一种全新的颈椎病治疗模式。

总之,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运用麦肯基疗法结合针刺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一般治疗方法更为显著,建议进行推广。临床上应进一步研究麦肯基疗法对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2]石印玉.中西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43.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186.

[5]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3(7):625-628.

[6]蔡西国,刘青松.Mckenzie疗法结合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7,19(9):10-11.

[7]许志勇,吴焕淦,周丽斌,等. 神经根痛及针灸治疗的机理探析[J].现代康复,2000,4(12):1890-1891.

[8]岑玉文,杨顺义,庄礼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J]. 颈腰痛杂志,2000,21(2):104.

[9]彭容.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9):113-114.

[10]舒本堂.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31-32.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5

早期、有效地针对病因进行干预治疗,是阻止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对2007―2009年因颈部疾患前来就诊的飞行员施用局部痛点和拍片检查,并采用物理治疗配合颈肌功能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0例飞行员经拇指查及压痛点和X线片检查,确诊为颈肌劳损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并以此分组。其中颈肩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度稍受限,拇指查及压痛点明确,但X线拍片椎体无明显异常改变,诊断为颈肌劳损;而颈肩疼痛伴上肢放射性麻痛,查体有按神经根的皮节和肌节分布的感觉功能减退,X线片示椎体增生,椎体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曲度变直,甚至反曲等退行性变,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

1.2治疗方法颈肌劳损组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治疗配以颈椎保健操。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牵引治疗。其中超短波理疗,电极置于颈肩部及上胸部对置,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最大输出功率200 W,15 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中频治疗,电极紧贴颈、肩部病变部位皮肤,输出功率≤45 VA,连续调制中频,中频载波频率2.5~8 kHz,低频调制频率0~150 Hz,透热温度40~60 ℃,20 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牵引治疗,采用坐位枕颌法,前屈位(20°~30°),牵引力由小到大,逐渐加重。第1~3次为50~80 N,渐加至90~120 N,持续牵引20~30 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牵引完毕渐慢减量复位,并在原位静坐10 min左右,方可活动。颈椎保健操:①伸屈颈练习。颈前屈(低头)、后伸(仰头)各5次,每个动作都要回到颈椎中立位,动作缓慢为宜。②捏颈肌练习。右手指并拢手掌,手指紧贴颈部拿捏,换左手同样动作各5次。③侧屈舒颈练习。左手拉椅边,右手叉腰,头用力向右侧屈;右手拉椅边,左手叉腰,头用力向左侧屈,各5次。④伸腰提胸练习。双手向腰背交叉贴紧背部,用力作伸腰提胸,转颈肩练习各5次。早晚各1次,15 min/次。两疗程为一周期,疗程间休息5 d。

1.3疗效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颈肩活动自如,拇指查及无压痛点;显效:自觉症状消失,颈肩活动尚自如,拇指查及痛点轻微;有效:症状明显减轻,颈肩活动度有所改善,拇指查及痛点明显;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表1)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60%[2]。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颈椎相关肌肉发生损伤后肌肉紧张痉挛,颈椎与其相邻组织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曲度变直所致。会引起局部渗出、出血、水肿,肌纤维断裂,细胞浸润及机化粘连或形成瘢痕,使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产生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进而关节活动受限,引起颈项疼痛,颈部僵硬。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相关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观察到采用物理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进行干预治疗后,患者椎间盘形态、骨与关节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临床症状却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临床治愈。由此可见颈椎周围肌肉在颈椎病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飞行员特殊的工作训练方式和强度使屈颈几率和载荷承受力大为增加,作为支配颈椎各种运动状态的不同的肌群,在不良、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影响下,长时间保持屈颈姿势,屈颈、伸肌群对抗因重力而产生的前负荷,呈向心、离心收缩,导致颈肌疲劳乃至劳损。疲劳发生后肌内压增高,局部缺血,进一步造成氧化代谢降低,血乳酸增高[4]。从而降低肌纤维的传导速度,肌肉收缩力下降,使肌肉疲劳持续发生,引起肌纤维损伤,肌力减弱,颈椎动静力学平衡破坏及力学性能降低而加剧颈椎的退变。

据此我们采用超短波治疗,一方面使病变肌肉血流加速,代谢增强,炎性致痛物质迅速移出病变部位,促进局部炎症、水肿、渗出物吸收;另一方面给受压缺血的组织提供大量氧气,使颈椎周围痉挛的肌肉组织的伸展性得以提高,增强了颈椎牵引的治疗效果。

中频治疗可以松解痉挛、僵硬的肌肉组织,刺激感觉、运动神经,达到解痉、止痛、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目的,且能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促进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柔韧性的恢复,使颈肌灵活,舒缓自如,能高度协调地完成头颅的三维空间运动。

颈椎牵引可以改善椎间关节紊乱,扩大椎间孔,使受压的神经根得以松解而缓解肌肉痉挛、疼痛症状。牵引还可恢复颈椎曲度,缓解肌肉拉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及力学状态。

颈椎是脊椎中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具有活动度大、稳定性差的特性。而颈肌肌肉小而薄,肌腹长而肌腱短,除项韧带外缺乏强有力的致密肌腱,多以筋膜形式附着于骨突处,因此又有肌力小、耐力差、容易疲劳及劳损的特点。颈肌力量减弱,不仅影响颈椎的稳定性,而且是颈部疼痛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逐渐发展成颈椎病的原因之一。我们体会在治疗颈部疼痛时,重视颈背部肌肉主动锻炼,着重治疗提高颈部肌肉机械张力的耐受性,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颈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而且可以加速疾病愈合、巩固治疗的效果,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颈椎保健操通过颈背部肌肉的主动锻炼,使颈部肌肉强健有力,也增强了颈椎三维空间六个自由度及共轭运动和瞬时旋转轴的活动,维护颈椎动静力学平衡。

综上所述,颈部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虽然是飞行员的常见病,但是有效的颈背肌锻炼可以减少发作次数,甚至起到预防作用,而且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994:189-190.

[2]何宁.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烫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6,27(4):314-315.

[3]周述强,张敏霞.颈椎相关肌肉慢性损伤与颈椎病[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47-248.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6

【关键词】助力主动正骨法;颈椎牵引术旋转式错位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24-01

临床上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仍为主要手段,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为寻求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针推理疗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所有患者经过三步定位诊断[1],三步定位诊断法具体如下:(1)神经(临床症状)定位诊断:①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初步判断。②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判断。③有脊柱局部症状的,按局部肌肉、韧带附着关系作判断。④无A~C表现的,从动脉供血的脑、脊髓损害作判断。(2)、触诊(检诊)定位:①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②椎旁压痛点触诊,棘上(项)韧带。③椎旁相关软组织劳损点及相关肌肉触诊。④触诊不满意者,按骨科、神经科临床检诊。(3)、X线照片定位诊断:①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类风湿、痛风等。②分析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型式,有无椎间盘突出。③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骨质增生部位与发病的关系。④观察关节炎、骨质疏松、韧带钙化部位,治疗方案作参考。

第一步定位作出脊椎发病范围初步判断,第二步与第一步判断相符者,证明判断准确,第三步与一、二步吻合者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

经过三步定位诊断,94例确诊为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并经CT或MRI检查,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脊髓型颈椎病及手法禁忌症,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94例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46.5正负3.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按性别、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进行随机配对,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并经齐同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疼痛难以耐受的临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配合治疗。治疗组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其基本操作要领是让患者取坐位,而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以C2右旋(顺时针方向)错位为例,术者左手扶住患者左侧颈部,使患者头颈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右手食指掌指关节背伸位,把掌指关节掌面平压在C2右侧横突后缘作着力点,嘱患者头颈部向右转,C2在患者右转头颈部与术者阻碍其右转的合力作用下左旋,达到正骨的目的,可以分次操作,逐步正骨,以患者在操作后症状减轻及右旋活动度改善程度去灵活掌握下一次操作的力量,可以重复操作3~4遍,其他各颈椎错位可依此类推,着力点可以选横突或关节突后缘及棘突对侧,可根据不同颈椎错位调整曲颈角度,以利于复位,如旋转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应停操作。术前术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每天治疗1次,10天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术[3],一般采取卧式或坐式牵引,卧式牵引的方法 为让患者卧床,床头放置滑轮,后枕及上颌部用枕颌带兜住,牵引绳通过滑轮牵引重量约1.5~2.5KG;坐式牵引亦用枕颌带,但牵引绳绕过头顶上方的滑轮再经另一滑车下垂进行牵引,牵引重量约为6.5~7.5KG,每天1 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1.4 统计方法:两组患者分别在1疗程后观察疗效,所得数据均以X2检验。

2 疗效评定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4]。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表2 2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68,(P

3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剌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5]。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间盘纤维环变性是引起和加速髓核退变造成椎节不稳的主要因素。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受到破坏可导致颈椎病[6]。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和动力平衡,一般认为动力性平衡失调出现早且较静力性平衡失调重要。目前公认为长期低头工作是引起颈椎慢性劳损的直接原因,此外急性损伤、炎症、天气变化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也可造成肌力改变,导致椎体动力性平衡失调。失去静力平衡,颈椎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导致颈椎错位,旋转式错位较为常见。由此可见,形成颈椎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针对上述变化是我们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主要理论依据。

助力主动正骨法是颈椎旋转手法的改进和发展,其作用机制[7]目前仅为推测,较为认同的假设有:①解除嵌顿的滑膜皱壁,②突然地旋转牵拉解除痉挛的肌肉。③松解关节或关节周围的粘连,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本法在三步定位诊断基础下,使治疗有的放矢,在操作过程中,医患主动配合,定点、定位、分次纠正错位颈椎, 高效安全,能松解同水平间组织粘连,增大椎间隙,纠正错位紊乱关节回复正常位置,恢复关节功能。还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有简便、安全、疗效迅速、稳定、不受场所及器械的限制等优点,易于推广。临床上颈椎牵引术虽也有一定疗效,它是通过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等,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但此法有受器械及场所等条件限制,对一部分患者可引起牵引反应,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椎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8],对同水平间组织粘连松解作用不大等不足之处。

本文临床治疗观察中,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其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用颈椎牵引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士元主编,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92~104页

[2] [3][5]李家顺,贾连顺主编,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144、146~148,149,139,149页

[4]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局,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28日,186页

[5] 涂靖,卧位旋转牵扳手法治疗颈椎病,中国康复,2002年6月,第17卷第2期,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