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康复护理范例6篇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1

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因此,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因其致残率高达70%~80%,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故脑卒中后病人心理压力大,大多数病人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的情绪,现就其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作一简述。

1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态

1.1烦躁、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脑卒中后引起躯体运动障碍,轻者表现为一侧上肢无力,尚可以行走,还有表现为一侧上下肢均无力,在别人搀扶下可以拖步走,较重的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不能行走,更严重的表现为双侧肢体瘫痪卧床,这几种情况对病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病人一方面担心疾病发展,另一方面担心从此瘫痪在床需人照顾,因此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悲观心理,有个别人甚至拔除补液,拒绝饮食,不言不语,有厌世的想法。

1.2孤独、寂寞、恐惧心理

脑卒中后由于失语,缺少与人的交流沟通,有时候病人因别人不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而表现出烦躁或者情绪低落等,病人家属忽视患者特殊的心理需要,特别是老年人,有的子女当着老人的面互相推诿老人,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和不道德行为,这就更加重了病人的寂寞和孤独感。

1.3病人角色缺如

一向健康的人,他们对自己也成了病人,感到突然,脑卒中造成的肢体瘫痪、失语等,使他们感到苦恼,不能接受,因而不能正确对待疾病,给疾病的恢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护理措施

疾病早期表现出对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认的病人,在护理中我们处处给予尊重和照顾,先将治疗的目的、意义、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告诉病人,并征求其意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取得合作。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有安全感,有信心,避免使患者产生忧郁、失望等严重问题。护理人员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病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给予心理支持,语言安慰,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对性情急躁,情绪易波动的病人要积极的引导。这类病人情绪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波动,急躁不益于控制病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给予讲解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哪些人易于发病,危险因子是什么,应如何预防等知识。告诉病人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引导其扩大自己的爱好面,陶治情操,增添乐趣;消除心理压抑和急躁情绪,避免诱发本病的因素。

对于缺乏信心,疑虑重重的病人,应给予真诚的安 慰和鼓励。这类病人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又怕病后残疾无人照料,过度的焦虑,破坏了心理平衡,使病情多次出现反复。对待这样的患者,要积极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运用医学知识,启发和指导其主动配合治疗。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增强信心。

对于抑郁型病人我们主动热情地与他们接近每天与病人有2~3h的沟通时间,耐心地倾听他们讲诉自己的生活挫折和精神创伤,并给予必要的安慰、开导和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引导他们每天练习书法和赏花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来培养其爱好和兴趣,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与性格开朗的病友接触,从而使他们在感情上有新的变化,避免发生情感障碍。

对于各种类型的病人,采取家 庭沟通法,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交流,告诉家属病人的病情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他们经常探望患者,空闲时多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风和日丽时,陪患者到室外走走,还要时常邀请亲朋友好友与病人一起闲谈,避免遭受强烈的 精神刺激,使病人永保平和快乐的心绪,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注意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在发病初期,由于突然发生偏瘫不久,仍处于坚持否认病情,情绪激动,急躁阶段康复的欲望极为强烈。对此期间的病人要给予安慰疏导,消除其急躁情绪 ,使其正视病情,积极配合训练,而当病人首次发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多次发病时,面对较长时间的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仍未得到完全恢复,此期病人常感到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对预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进行训练,对此期病人要因势利导,并让康复成功者现身说教,促使病人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温馨舒适、安全整洁的环境,护理人员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并以自身娴熟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去影响病人,使病人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信赖、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全,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康复护理

3.1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

3.2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

3.3被动运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

3.4主动运动

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3.5床下训练指导

出血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2

1.1护理方法

不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除了要接受常规治疗以外,还必须对其进行基础护理,然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同之处在于,还接受了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心理康复。在临床中,脑卒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地缺损,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因此,病人极易因为自己行动能力不足而遭受打击,从而以消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疾病,非常不利于康复护理。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基于对患者思想动态和性格特征的了解,加强对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使患者从主观上自愿接受治疗。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当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根据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尽自己的力量满足患者所需。

1.2疗效评定的标准

关于疾病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神经功能的缺损,且缺损评分与之前相比之下,减少91%~100%,则被认为无致残;②显著进步:评价减少46%~90%,病残为1~3度;③进步: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评分减少在不超过18%。除了前三项视为有效以外,其他均为无效。此外,通过对这两组进行治疗,采用CSS或者ADL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从而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

2结果

治疗时间为5个月,由表1可知,治疗组5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经过治疗产生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4%;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仅有48%,5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加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SS和ADL数值没有较大差异,然而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两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3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尽管如今医学技术发达,使其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致残率。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很多患者不能有效康复在于康复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便,没有对其进行按摩活动性护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正确有利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增加康复机率的要点。在此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研究、心理护理作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病因及类型;康复护理要点;护理进展

脑卒中以“中”为主,也就是临床上的脑中风。主要是血管疾病,因为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发生阻塞或者破损,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所以大脑细胞会发生萎缩甚至死亡。这会导致大脑许多神经细胞缺失不能正常工作,使身体代谢紊乱,肢体无法控制等致命性伤害。脑卒中主要发生于40 多岁的中老年,现今也有一些青少年患病,资料显示有高达75% 致残率。所以脑卒中是现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疾病,对其康复护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脑卒中病因及类型

脑卒中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疾病,而血管疾病则来自于很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次还有高脂血症,肥胖等;当然吸烟,年龄等因素也促成了疾病的发生。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上缺血性脑卒致死率最高。

2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资料表明及时尽早的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以及家庭负担,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2.1 护理要点一:尽量全面评估患者自身习惯、遗传、家庭结构等社会条件

患者脑卒中发生往往是与患者自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与其喝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所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是不可少的。家属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是特别重要的。

2.2 护理要点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短时有效的控制,包括精神方面的控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势必会造成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短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给患者自身安慰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对病情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

2.3 护理要点三:患者体位康复护理

无论急救前还是急救后,患者都是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所以患者体位将会影响其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不当的体位会使关节受损和血管压迫;常采用仰卧位,不时适当改变其体位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关节活动。

2.4 护理要点四:对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护理

对患者护理讲究顺序渐进,由上至下。首先是对患者的肩关节按摩或者适当拉伸,由于患者是处于肌肉弛缓状态,活动关节将利于肢体正常代谢活动。其次对患者手臂以及手掌进行捏揉,同理可以防止患者关节萎缩等不良反应。

2.5 护理要点五:患者意识认知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损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由大脑神经支配的意识认知功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患者会损失部分记忆,语言能力还有意识障碍; 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再生,从而恢复一定的认知意识。

2.6 护理要点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疾病调查中出现吞咽障碍高达53%。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将会进食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引导患者深呼吸咳出训练。

2.7 护理要点七:失语构音障碍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疾病是发生率很高的。有三种类型:运动性、感觉性和遗忘性失语。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如运动性失语可以对患者口型训练,感觉性失语则可以用各种场景实物勾起患者语言能力,遗忘性失语反复强调事物名称,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失语康复护理提要:尽量于患者保持面对面交流,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保持友好关系。

2.8 护理要点八:痉挛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是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重要方法,往往以患者卧位体位不当,由上肢至下肢病理性发生痉挛。同时也可以进行起坐训练,坐位耐力训练,保证患者自主活动代谢正常。一定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康复护理比如针灸,中药等。

3 脑卒中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调查资料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程度是抑郁导致的。资料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会使自身精神状态下降,同时会引发消极观念错误认识人生观;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加重病情。所以心理康复护理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新方向。

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易冲动。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现状,友好热情地护理患者,尽量消除患者顾虑,有目的性地进行精神减压,稳定患者心情。当然对进行社会教育,恰当引导述说社会对其影响以及家庭对其重要性,使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关于患者的饮食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加强吞咽练习,保持适当卧位制定合适的膳食来确保护理效果。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发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瘫痪,肢体长期不动会发生压疮;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间隙性翻身,多为患者换洗衣物床单等。并且隔时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4 小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遵循早治疗早护理,注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进行合理心理治疗,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其家属积极配合,然后以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给患者进行按摩;适当增加患者每日卧位变换次数,给患者勤换洗衣物清洁病房,给患者制造愉悦的氛围。不断研究和发展脑卒中药物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5.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52-02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l]。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2,3]它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脑卒中后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任何成功的康复都离不开康复护理。有研究表明,90%神经功能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4]。而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5]。大多数卒中后病人在康复期间,至少会有一种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致残率[6,7]。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以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达到减少脑卒中偏瘫的伤残程度,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RCT)的实验设计。

2.研究对象:

2.1.为于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九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住院的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伴有偏瘫的患者。

2.2.纳入标准: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9],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初发者;

2.3.测量指标: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同型半胱氨酸

3.结果

3.1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无一例失访,资料回收率100%。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干预组41例,对照组39例。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是39岁,最大是77岁,平均年龄(57.3±8.45)岁。

3.2.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及干预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见表4-1,表4-2: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和Hcy水平进行t检验比较,P值均大于0.05,表明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效果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cy指标的测量值均下降,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4.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被控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性释放,导致肢体肌群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可塑性和重组能力,康复护理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医疗护理的目的不只是注重寿命的延长,更应注重其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正是在这种医学模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的一套全面衡量人类健康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评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的综合指标,代表了现代健康的测量趋势。减少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乃至重返社会是康复护理工作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也顺应了当代康复医学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Vladimir Hachinski,Stroke in Chinese[J]. 2006,37:1347.

[2]朱玉连,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规律的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3:377-380.

[3]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7:105-107.

[4]倪朝民.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及其功能训练时间[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14.

[5] Hayes SH,Carroll SR.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 the acute stroke patient [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67:3192321.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5

【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 随机从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2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肢体护理、饮食护理、认知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以及生活能力康复护理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结果 经过一阶段的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各部分功能均有了显著的恢复,其中认知功能恢复的患者有13例(65.00%)、肢体功能恢复的患者有15例(75.00%)、语言能力恢复的患者有16例(80.00%)、生活能力恢复的患者有9例(45.00%)。结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导致患者瘫痪的疾病,可以使患者的各部分功能受到损害,最后导致患者的各类功能减弱甚至是消失,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家属的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几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脑中风,它是一种发病非常突然的脑部血液循环系统障碍性疾病,也可以成为脑血管意外。致病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脑部由于受到了各类的刺激或者影响,导致了脑部供血血管变得狭窄、阻塞甚至的损害,从而对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了影响,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障碍,导致脑部缺血,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引起患者的瘫痪和意识不清的现象[1]。临床上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一次性脑卒中,治愈后就可以痊愈;而另一类则是永久性的脑卒中,其治愈后也很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另外根据出血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将脑卒中分为缺血型和出血型脑卒中[2]。

1. 患者资料

随机从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2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平均年龄为58.3岁。除此之外,患者的身高、体重、患病程度、病程长短等情况的数据均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随机选出的这20例患者采用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肢体护理、饮食护理、认知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以及生活能力康复护理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由于其发病突然的特性,常常会使一些还能保持清醒的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都会使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受到阻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为那些还保持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放松患者的身心。通过热情的讲解,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特点,以及医护人员将要为其采取的治疗措施的好处,使得患者能够对自身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消除其负面情绪,保证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让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开解患者,使患者能够彻底的放松。因此,家属毕竟是患者最信任的对象,让家属来为患者灌输一些正确的思想和知识能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关系[3]。

2.2 肢体护理

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问题,有的严重,有的轻微,但是不论患者肢体功能的损失情况如何,医护人员都有责任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恢复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在患者休息时保证患者肢体摆放位置的舒适性,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的肢体由于挤压从而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加剧肢体功能的丧失。最好的方法是为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并且将患者的肢体自然的放在其身体的附近,一定要注意患者关节的摆放,要自然且要为患者经常转换姿势,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导致的关节变形的情况。然后还要为患者进行一定的肢体按摩,帮助患者肢体内的血液循环的进行,肌肉与关节的按摩是必须的,这样可以有效松弛患者的各部分肌肉。

2.3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在保证患者正常的能量和营养的摄取的同时,还要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等现象。

2.4 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康复护理

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谈话来进行,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相关的谈话,利用一些身边的东西帮助患者进行认知。同时,医护人员还要鼓励患者进行语言的交流,尽量通过患者的语言来了解其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当患者的某样能力恢复时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是患者心理有了康复的信心。

2.5 生活能力康复护理

生活能力的康复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它关系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一些身边常见的物品来训练患者,例如:梳子,医护人员可以交给患者重新拿起梳子的技巧,并且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梳头动作,锻炼患者的上肢;还可以利用皮球,让患者用脚去踢,这样做既锻炼了患者的下肢,也锻炼了患者的行走能力[4]。

4. 结果

经过一阶段的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各部分功能均有了显著的恢复,其中认知功能恢复的患者有13例(65.00%)、肢体功能恢复的患者有15例(75.00%)、语言能力恢复的患者有16例(80.00%)、生活能力恢复的患者有9例(45.00%)。

5. 结 语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导致患者瘫痪的疾病,可以使患者的各部分功能受到损害,最后导致患者的各类功能减弱甚至是消失,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家属的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几率。

参考文献

[1] 崔春玉,李建华,祁艳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24例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147~148

[2] 王伯霞,柳文清,武静.卒中单元内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2(15):244~245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6

1 社区康复护理实施的意义和目的

1.1 脑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脑卒中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可致社会能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如偏瘫、运动困难、知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这些障碍往往是药物所无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1.2 社区康复护理意义

社区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复诊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社区康复护理应注意问题

在社区康复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通过鼓励病人从事家务劳动,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已经恢复的肢体功能得到巩固,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可以形成一个促进康复的良性循环。

2 社区康复措施与方法

2.1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变化是全脑性的,因而引起脑可塑性变化也是全脑性的。脑卒中后康复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损,而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脑可塑性理论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以广泛应用,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患者处于恢复期后即可根据情况出院,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这样既能达到恢复的目的,又可以为患者节约经费。

2.2 恢复期社区功能康复措施与方法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患肢做主动运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在协助被动活动的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训练;鼓励患者练习翻身及移动身躯。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逐渐延长锻炼时间,做好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徒手训练等;在进行锻炼时应注意防止患者跌倒使病情加重。

2.3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一般发病 3 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但仍应继续进行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2.3.1 康复训练

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补偿患肢功能

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2.3.3 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

对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的患者,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装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区适应能力。

2.3.4 重视职业、社会以及心理康复对家庭、社会环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尽快走向社会,使心理得到尽快康复。

2.4 心理康复干预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等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讲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2.5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

语言功能丧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护理中要加强患者日常用语的训练,对患者开口讲话加以鼓励,稍有进步就予以赞扬,以增强患者信心。与失语症患者谈话时力求简练、通俗易懂,言语要慢,对患者的话语要认真倾听,并用肢体语言予以反馈。与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谈话时,应手势、实物或图片进行配合以使患者理解。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

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