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范例6篇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范文1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采用与之相符的促进技术,安排科学合理运动量。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服用去甲丙咪嗪、百解忧等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2.3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所谓的吞咽障碍,主要是指患者食道上括约肌、咽喉、双唇、舌以及食道功能遭受损伤之后,导致的进食障碍现象。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其口面肌群进行的感觉刺激、运动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模式。具体包括门德尔松手法,主要适用于候部可以上抬的患者,保持上抬位置不变,在吞咽过程中告知患者舌抵硬腭,同时屏住呼吸数秒。另外还要给予患者颈部按摩,向上推其喉结以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口、下颚、舌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鼓腮、闭唇、张口训练等方式帮助其改善口面部肌肉运动情况,患者无法自行做到时可给予被动运动,确保其可以充分口张摄食以及闭口咀嚼运动。

2.4失语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脑卒中损伤发生在患者言语中枢时,就会导致患者失语,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失语症状,严重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语主要包括运行性、命名性和感悟性失语等几种。失语可能会自然恢复,但若进行语言训练则可加快言语训练的速度和进程。语言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失语类型、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口型示范的重要作用,实施面对面教授,通过实物配合手势增强患者理解能力,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2.5心理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阶段出现悲观、失望心理的患者应及时与其家属交流、沟通。以便给予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5]。

3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及重要性

3.1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 一般情况下,脑卒中发病之后的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即属于早期康复阶段。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的整体治疗和功能恢复效果也就越好。康复训练过程中,导致再出血的发生几率并不高,只要脑梗死或者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下,都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早期康复锻炼的最佳时间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且神经学症状在48~72h内不再出现新发展。

3.2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肌肉大面积萎缩、足下垂或内翻、关节脱位、关节痉挛畸形等并发症,这种作用是其他药物治疗方法替代不了的,此外还能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自我生活能力,切实改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4分析康复护理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由简单逐渐向困难过度,在训练之时应该对患者反应以及肌力改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训练时缓慢行之,切不可使患者出现疲劳感。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该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原有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血脂也要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要保持规律生活,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其他变化或意外情况应及时就诊[6]。

5结论

目前,临床方面针对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达成统一意见,且研究成果令人满意。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如早期康复训练的时间、内容以及训练强度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李秀习.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56-657.

[2]彭淑芬.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新进展[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32(11):520-520.

[3]王娟.脑梗塞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干预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40(11):188-188,127.

[4]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19):4038-4040.

脑卒中康复范文2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或中风,致残率约85%。为提高脑卒中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系统地实施康复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康复治疗

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只要发症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发展,即可行康复训练。一般缺血性脑卒中,24~48小时,出血性脑卒中2~4天即可。脑卒中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可再生[1],康复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通过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神经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风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

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克服急躁情绪,抑制心理脆弱,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冲动,树立康复信心。尽可能改善生活环境,使之适宜养病,多听音乐,多读书,多用脑,极积参加各项活动[2]。

功能煅练:①床上煅练:患者应处于功能位,它可防止肢体痉挛。可保护关节,并可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上肢放枕头,肩外展50°,内旋50°,屈40°。肘、腕、手指关节均伸展。下肢屈膝、屈髋,髋膝足下垫枕,髁关节中立位。背屈90°,患者勤翻身,2~4小时1次。翻身时以健侧卧位或平卧位交替进行为宜。对于肌力0-1级者,应用Bobath方法,Rood技术或Brunstrom技术或FNF技术,配合肌牵张技术,并进行改善肌力训练。同时患肢进行按摩、并不断输入感觉信息,即意念做肌肉意想运动。②指导患者自我训练:适于肌力2级以上的患者,上肢双手十字交叉,患手拇指位于健手拇指外并稍外展,以健肢带动患肢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屈伸等动作。下肢行搭桥训练,即抑卧,双膝屈曲,双足平放于床面,双手交叉放于头下,给予辅助骨盆。指使患者将臀部抬起。使髋关节尽量伸展,以达到训练骨盆的控制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下肢痉挛。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2]。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患者肌力恢复至3级,能坐稳即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先辅助站立再行平衡训练。而后行步态训练。同时配合医疗体操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3]。

语言功能训练:因人而异制定语言康复训练计划。对完全性运动性失语者,主要训练表达为主。先进行发声肌肉的训练,从字至词再到名。循序渐进适时鼓励。对命名性失语训练主要以文字称呼为主。并嘱家属与患者多交流。

针灸推拿:①针灸:选穴用矩阵针法。治则:醒脑开窍。穴方:主穴:四中、风池。配穴:痰涎盛者,配颊车;语言骞涩者配廉泉,夹廉泉;心慌气短者配内关;气阴两虚者配足三里;阴虚者配三阴交;肝阳上亢者配太冲。每次取穴4或8穴。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或休息时采用芒刺,选28号6-12寸芒针,取穴手足三阳经与三阴经交替使用。②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时循经点穴。肌肉无自主活动时以揉法为主。由远端向近端揉起。肌肉松弛以补法为主。痉挛以泻法为主。有自主活动则以捏法、捶法、拍法及揉法为主。常用的穴居位有: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百会、太阳、听宫、听会、地仓、肩井、肩禺、手三里、环跳、合谷、昆仑等。

西药治疗

扩血管药:此类药物有扩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改善脑循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老年痴呆症等所致的智力障碍有一定疗效。常用药物有:血栓烷、喜得镇、都可喜等。

改善代谢药:此类药物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部位血流、促进蛋白质合成用葡萄糖转运。改善脑能量代谢。常用药物:脑活素、斯替比、晨康、嘉泰、雅伴、脑腹康等。

抗血小板药:此类药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脑血栓形成的作用。常用药有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APC、苯磺唑酮、消炎痛、潘生丁、低分子肝素、尼可吲哚等。

神经保护剂:此类药物为研究热点。现运用较多的有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嗪;自由基清楚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C、维生素E、甘露醇。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在部分还未应用于临床的有: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谷氨酸释放抑制剂(BW-619c89)、生长因子、NO合成酶(NOS)、GMI(神经节苷脂类药物)。

溶栓剂:主要是凝血酶抑制剂量。水蛭素、阿加曲班、尿激酶,东菱克栓酶和去纤酶。目前国际研究:NINDS9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对r-TPA(第二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代表药物)已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不久将有望应用于临床。

降颅压抗脑水肿药,如甘露醇能过降脑水含量、脑脊液容积以及对血管收缩。减少血容量而降颅压。还可通过减少血液黏滞度或改变经细胞变形性改善脑灌注。此外,白蛋白能抗脑水肿作用持久而且有神经保护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治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下肢瘫软无力者加牛膝,伸筋草利关节,强腰膝,舒筋活络。语骞者郁金,石菖蒲以祛痰利窍;肢体麻木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以理气燥湿祛痰。②肝肾阴虚:治以滋阴疏肝,潜阳熄风。方用一贯煎合大定风珠加减,便秘者加桃仁,当归、肉桂。失眠乾酸枣仁、夜交藤;③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味。阴虚者加首乌、生地、桑寄生、枸杞子以滋补肝肾;头晕目眩者加石决明、钩丁、夏枯草平肝潜阳。④痰浊上扰:治以祛痰开窍,活血通络。方用涤痰汤加解郁丹加味。

脑卒中康复范文3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5例、脑梗死40例、既有脑出血又有脑梗死3例。合并糖尿病8例、心脏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血脂异常10例。

结 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可见及早、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变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最大限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极大的意义。

护理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指导患者重新建立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帮助卧床患者建立舒适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出痰液,避免坠积性肺炎发生;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位,避免压疮发生。在康复期,要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避免受凉、淋雨和过度疲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摄取充足的水分,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盐、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安全护理:患者早期因偏瘫肌肉僵硬,动作迟钝,平衡协调性差,护理人员应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能操之过急,病床周围要设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走廊要宽敞、明亮,没有障碍物阻挡;患者最好穿防滑软橡胶底鞋,穿棉布衣服,衣着应宽松;患者在行走时不要在其身旁擦过或在其面前穿过,避免突然呼唤患者,以免分散其注意力;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康复护理:①正确的姿势:为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应采取抗痉挛,即大多偏瘫患者应为上肢各关节置于伸展位,下肢置于屈曲位,以预防和对抗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痉挛出现。②肢体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到远端屈伸运动,动作要轻柔缓慢,尤其对患侧肩关节切忌暴力牵拉,每天进行被动活动2次,每次30遍,每10遍休息1~3分钟。③早期床上活动:上肢自助被动活动,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被动活动,可在各种下进行,运动量以稍感疲劳为度。④床上躯干肌训练: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地抬起臂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⑤坐位训练:比较困难的是由患侧的翻身起坐,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双手指交叉、双腿屈曲,第二步翻身向患侧、双腿膝下置于床边外,第三步健手支撑于患侧腋下,抬头抬肩,向臂部移动健手,直至坐起。⑥坐站训练:让患者双手交叉,双膝夹住,向前弯腰、抬臂部,治疗师保护患膝,从坐位站起,反复训练,当患者能达到立位平衡后再让患者患腿负重,健腿前后迈步,训练患侧负重能力。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训练,并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如拍球、投球、写字等的训练。对偏瘫失语者进行发音训练,可借助卡片、笔、本子、图片、表情或手势等多种简单有效方式双向沟通。训练中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勿因训练过度而致脑卒中再发,同时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

健康指导:脑卒中引起偏瘫属脑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失去神经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下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的异常[1]。我院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运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病的病因、常见症状、预防及治疗知识,对偏瘫失语者教会家属及患者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使其积极进行被动和主动锻炼。在康复训练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改变日常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休息;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需有人陪伴;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早期、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卒中康复范文4

1临床资料

109例病例中男82例,女27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6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53例,只实施一般的护理项目,不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2方法

由专人负责采用ADL评定量表对患者出入院时分别进行评分,将两组患者测评结果进行分别对照,结果如下(表1)。

3健康教育

3.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心理特点:自卑、焦虑、抑郁、悲哀、绝望[1]。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注意多与病人交流,建立信任感。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自我心理调节,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坚持循序渐进,克服焦躁情绪,对每一位患者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以增强康复的信心。

3.2良肢位的摆放偏瘫急性期就要开始注意姿势的摆放,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和抗痉挛的模式[2]。具体摆放要点: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少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或握一毛巾卷,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弯曲。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内旋。患侧卧位:患肩前伸,伸肘前臂旋后,腕指伸展,患下肢稍后伸屈膝,健下肢放于患肢前方,其下垫枕。

3.3并发症的健康教育

3.3.1肩关节半脱位纠正肩胛骨的位置后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时,应加强对肩关节的保护,鼓励患者及早开始主动性上肢活动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的肌张力,同时对肌肉和关节提供各种刺激。患者坐位时,可应用前臂支具支持上臂位置。

3.3.2肩痛和肩手综合征指导患者疾病早期进行合理的被动和主动性活动,仔细放置并垫高患上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屈肘姿势,避免冷热交替和温热治疗。疼痛严重时遵医嘱使用止痛消炎药物。

3.3.3直立性低血压鼓励患者早期坐起,起立动作应缓慢进行,可穿弹性长袜,有条件者可使用起立床训练,康复锻炼时逐渐提高倾斜角度,直至90°。逐渐延长训练时间30 min。

3.3.4压疮协助患者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床单被褥,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期受压,加强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能力[3]。消瘦患者建议使用气垫床。经常按摩受压皮肤,加快血液循环。同时嘱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加强观察,避免压疮的发生。

3.3.5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可采用习惯的排尿姿势,避免焦虑情绪,配合适当的听流水声、按摩、热敷、针灸能促进排尿。鼓励患者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3.4用药指导脑卒中患者服用的药物大致可分为:降压药、降脂药、抗血栓药、改善脑功能的药。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切忌自行更换药物或剂量。服用药物前应熟悉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禁止掰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晚饭后服用效果最佳,倍他乐克片可引起心率减慢等。

4讨论

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科学、合理、全面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缩短病程,加快肢体功能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减轻病痛,节省患者开支,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冯梅梅,胡德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61-262.

[2]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91.

脑卒中康复范文5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14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无论是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还是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显著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3(a)-0000-00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相当高,约为70%-80%[1]。脑卒中患者除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减退,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烦躁不安、焦虑或抑郁等诸多心理障碍。自2008年以来,我院通过对14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最终使得这些患者无论是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还是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显著提高。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2 2008年以来我院共收住脑卒中患者140例,均予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心理障碍者。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34-78岁;平均55.26±10.67。病程均在发病后6.43d。

2、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表现出心理障碍进行评估,分为:焦虑型、抑郁型、乐观型和依赖型[3]。

2.1 焦虑型此型患者年龄偏小,一般在45岁以下,平常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长时间处于紧张情绪。起病突然。躯体功能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疑虑和求医心切。

2.2 抑郁型此型患者以女性多见。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情感压抑,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有被遗弃的心理,严重者有悲观厌世和自杀倾向,拒绝一切治疗。

2.3 乐观型此型患者以60岁以上老人多见。对自身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对疾病的转归能够理解,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但是往往会出现盲目乐观,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克服自身不良习惯,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这部分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4依赖型此型患者以70岁以上老人多见。多在疾病康复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但进食、洗脸和穿衣仍需别人帮忙,故很难从“病人”角色中转变出来,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

3、心理干预方法

3.1 入院时由康复医生介绍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康复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家庭护理;讲解疾病转归与情绪因素的相关性;告知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勿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厌烦情绪,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述说劳累、经济困难等。

3.2 拟订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将病程不同、病情不同和恢复程度不同的患者安排在一起训练。这样可以使得病情较重及抑郁、焦虑情绪明显的患者感受到康复的希望,避免因负性情绪导致训练不主动,提升训练的动力,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激发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情绪。

3.3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估,随时修订康复计划。及时将患者取得的进步反馈给患者,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还必须告知患者不能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会“运动感觉”上。有时患者期望值过高,未达到预期目标就会出现悲观情绪,此时康复医生应关心、体谅患者的感受,并讲解本病康复的规律,鼓励患者继续努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组织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康复经历及心理变化过程。鼓励病友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舒缓身心的紧张,树立重返家庭及社会的信心。

3.5 积极开导、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以此来达到消除负性情绪。

3.6 定期举行一些选择性的手工操作比赛,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患者给予奖励,以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可调节患者情绪,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4、治疗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心理干预后有显著提高。

5、讨论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世界卫生组织排在前三位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该病后遗症较多;且恢复期较长。因此患者经常陷于精神苦闷、心情抑郁和烦躁易怒之中,甚至与医护人员和家人产生对抗情绪,拒绝接受一切治疗,为康复训练带来严重障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变成一个连日常起居生活都需要别人照顾、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的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必然会带来一些负性情绪。这就要求康复医生在治疗这些患者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改善这些负性情绪,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而心理干预正是这剂良药,他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康复医生、患者、家庭和社会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沟通平台。我院通过对14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最终使得这些患者无论是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还是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显著提高。但是心理干预是一长期过程,伴随脑卒中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甚至更长。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只是康复的一部分,而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重新回到家庭、社会,得不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尊重和接受,加之很难再得到康复医生的系统、正规和合理化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焦虑、烦躁、失落、遗弃等负性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最终导致该病的复发和加重。这就给康复医生、家庭和社会又提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得这些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得到系统、正规和合理化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防止该病的复发?在这里我只是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可以选择一处环境幽雅、远离社区、交通方便的地方,由政府集资建立一所集休养、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康复治疗中心,在这里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应该是堪称一流的。这样以来,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为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8.

脑卒中康复范文6

脑卒中,中医又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一般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麻木、偏瘫、言语困难、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但后期会遗留思维、言语、肢体等器官的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危害进一步加重,如何早期识别中风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进行恢复期康复训练及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急需掌握和熟悉的。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又称为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占脑卒中病例的60%~70%。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脑溢血,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脑卒中是种急性病,因此,早期识别脑卒中症状是降低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早期识别:①突然面部痉挛、胳膊、腿麻木无力,特别是在一侧;②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③突然意识不清,说话或理解费力;④突然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⑤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疼或疼痛方式改变。

应对:①尽可能的告诉他人你的不适感觉,寻求他人的帮助;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乘车到医院;③选择您社区附近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发病后的4.5小时就是最佳治疗时间窗

社区护理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其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贴近患者、贴近家庭,在卒中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因突然发生的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常出现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状况,据有关统计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23%~65%,其中抑郁和焦虑最为普遍。同时,由于害怕引发再次出血等,患者常有自主行为退缩、患者角色行为增强、不敢或不愿进行康复训练等情况。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用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语言、专业的医学康复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鼓励失语的患者用笔和手势进行交流,减少其自闭及抑郁倾向,对焦虑不安的患者讲解康复目标及康复训练达到的效果,稳定患者情绪,树立信心,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可行的康复训练及护理计划,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逐渐转换角色,循序渐进,进行自主运动。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①家庭支持: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语言等器官功能障碍,躯体自主运动能力减退,在疾病初期多需要家人给予积极的照护,如:提供高热量、多纤维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床铺的清洁整齐、及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发生,协助患者的床上肢体运动,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鼓励支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训练效果及时进行正面肯定,等等。及时得到家人精神和情感的支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和自尊,提高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康复训练中。②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如:在社区内有就近可利用的医疗康复机构、康复设施;有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人员;有及时获取的康复训练知识手册;有可供使用的通道等公共设施等。社会支持通过满足个体的需要,降低卒中事件造成的压力,促进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设有社区康复训练场所及康复器材,配备有较专业的社区康复医师,为辖区内需要康复的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康复服务。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社区中心内的集体训练为主,设定阶段性康复目标,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为主要训练目的。①肢体功能锻炼:借助助行器、OT桌、滚筒、手指训练仪、阶梯步行器、肋木等进行上下肢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正确的穿衣、裤及鞋袜。②语言训练:鼓励患者多说话,与患者讲话需清晰缓慢,给患者足够回答时间的时间,讲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多开展集体性活动,组建患者间的互助训练小组,开展群体性游戏活动。

康复效果评估:脑卒中社区康复是一项耗时较长的护理项目,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防止再次卒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对发现隐存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训练强度,合理调整训练计划有重要意义。评估项目主要有: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②患者的服药依存性;③家庭及社会有效的支持措施,包括生活照顾、心理支持等;④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及体重的控制情况;⑤原发病的控制情况;⑥康复训练的有效性;⑦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程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月的草原

下一篇永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