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例6篇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先学后教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4]赵桂琴.课堂讨论的一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2年10期.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2

关键词:后课改时代;课堂教学;去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CA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63-02

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和实施以来,新课改已经推行了10年,经历了“理念更新~课堂实施一反思研究”几个阶段。课改初期那种常见的惊喜已经逐渐被冷静、理性的思考所代替,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之后,教师们开始深入反思一些热点话题,这标志着进入了后课改时代。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改革会有条不紊地推进和实施。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既已发现的问题,如功利性特征明显、过分追求形式及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依然存在等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和范围内影响到常规教学,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以高效课堂为终极目标的常态课堂呢?笔者经过对多所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分析及建议。

一、课堂教学功利性倾向的表现

概括起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功利性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和探究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在某些新课改过程中,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合作、探究、尝试的特点,但是实际中存在“探究”用得过多、过频、过滥,流于形式。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如名称、概念、事物等陈述性知识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时连桌位都模式化),而对于小组合作的问题、时机、分工、过程没有认真设计。结果往往是优秀学生的意见代替了小组其他学生的意见,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久而久之,在学习方面,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加大。

2.滥用表扬,未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夸大学生所谓的“闪光点”和“独特见解”,而无视学生理解上的错误、观点上的不合理及行为上的不规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有的教师在教授“狐狸与乌鸦”课文时,其中有一学生在谈感受时赞扬狐狸足智多谋,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对这类价值观错位的“独特见解”,教师或点头称是,或不置可否。此时无关痛痒的表扬,不仅没有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流于形式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种媒体信息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功能,未体现出时代感,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时空性优势和将鲜活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二、去功利性的高效课堂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克服课堂教学的功利性倾向,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应拥有淡定的教育心态,学会体验教育幸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学会凝神聚力、潜心育人,学会守望教育理想,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浮躁心态,要在任何情况下,拥有淡定的心态,明确教书育人的任务是克服课堂教学的功利倾向、掌握高效性课堂教学的方法。

2.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中最为常见、最为基本的过程结构。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了解学生这个环节受到了忽视。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探讨有思想的课堂,形成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句话每位教师都会说,但是要想使改革不断取得成效,就需要教师们对教学改革和研究表现出一种自觉的意识,不是为了哪一个人、哪一层机构的评价,而是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改革。能经得起推敲的课堂一定是有思想的课堂。教学有高度、深度、有自觉的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教学思想,积淀下来的便是属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4.研究有关感、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常规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整合和建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根据课的不同类型,各部分又有不同的整合。

自从17世纪班级授课制产生以后,人们就在探讨课堂教学的结构问题。理性的观点应该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人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该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明白哪些学生的学习能体现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而遵循这样的学习节奏才是教师所需要体现的课堂节奏。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教学效益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3

[关键词] 临床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估体系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自我课堂评估作为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掌握当代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对改进教学思路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体会分析了自我课堂评估在教学中的价值。

1 课堂自我评估的方法

课堂评估是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方法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学。多年来本人采用下列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估。

1.1 小纸片法 包括两种形式:①对教师当堂的教学水平评估。课堂结束给部分同学一张小纸片,评估当堂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不评分、不记名,内容包括:语言表达;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新颖性;对课堂节奏的安排和教师仪表的看法并提出要求。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课堂结束发给同学一张小纸片,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你心里仍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在几分钟之内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收集起来并进行汇总分析用于今后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1.2 征求意见法 最常用于见习过程中,见习前讲解见习的内容、目的,提出见习的方式;见习结束后,征求改进的方法和内容,在今后的见习中加以改进和补充。

1.3 讨论法 常用于临床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教学。授课前征求学员需要什么,授课结束前20 min讨论所讲内容,从中体会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由于研究生和进修医师与教师容易沟通,该种方法容易被接受。以上三种临床教学自我评估方法有以下特点:①内容具体、规模小。课堂评估由任课教师自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所教科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具体需要而定,它并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②有可持续性,易于操作。该自我评估方法允许任课教师将其了解的各种有助于改进教与学质量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活动中。③课堂评估贯穿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

2 课堂自我评估的意义

2.1 强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 教学方法应适应不同年代、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临床3年级学生主要是要求掌握理论,对实习医生而言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则是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相互讨论[1,2]。

2.2 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尊重 通过相互交流,自身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尊重。 转贴于  2.3 师生双赢 对教师而言,经常使用课堂评估,能够提供每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的短期反馈。与测验和其他传统形式的学习评价手段相比,课堂评估能以较短的时间投入来获得较多的信息,促进师生更好地教与学,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提倡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是一个不断反馈的形成性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经常进行课堂评估,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自已的学习,并把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反馈给教师,这是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的依据。

3 课堂自我评估的注意事项

课堂评估的主旨在于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信息反馈实现改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为了真正发挥课堂评估的这一功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①课堂自我评估技术有许多种,其类型、适用范围及具体用途各不相同,课堂自我评估技术的恰当运用依赖于课堂的具体情况、教师个人的情况及具体需要,不能一刀切。②课堂自我评估技术的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只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且不应浪费太多时间,它毕竟是教学中的次要矛盾。③为了保证反馈的公正性,自我评估最好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与学生的考评无关。④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以清楚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⑤课堂自我评估不能代替其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4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问课的对象 问课的指向 问课的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教学窄化(或弱化)了教学反馈的渠道。wwW.133229.COM为此,我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问课”。什么是问课呢?就是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主动询问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

问课的对象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应该询问的对象包括:

首先,问自我。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第三,问同行。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问课的指向

教师问课应指向两方面:一是问有关自己的课。教师应主动询问大家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自我的反思、听课学生的意见,还应该询问学校其他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因为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对教师的教学是相互沟通的),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广纳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二是问同行的课。教师应向同行学习,主动询问大家关于同行课堂教学的意见,便于博采众长。这样,有利于克服孤陋寡闻的弊病,克服孤芳自赏的心理障碍。

问课的形式

问课的形式种类很多,包括:1、对话式。意即教师与问话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双向交流,谈话自然,比较随意,缺少预设,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有利于情感沟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问卷式。意即教师设计成问卷进行问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问课设计的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容易全方位了解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避开了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容易看到问课对象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想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了解课堂教学评价,便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3、书信式。意即问课对象用书面交流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发表意见。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就临时产生的教学问题发表看法,不受时空限制,反馈及时,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改进工作。这种形式还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例如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等。书信式也可以克服人与人交流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实施新课程,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进行问课,就是要拓宽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就是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动合作的意愿,体现坦荡宽广的胸怀,展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2003;11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5

一、对课堂讨论效果的调查分析

为了有效掌握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和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看法意见,笔者在自己授课课程《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后,在09级会计类专业所有学生中对有关课堂讨论效果的常见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堂讨论实际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具体因素进行调查。关于对课堂讨论实际效果的评价调查中,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对课堂讨论效果的总体评价、参加课堂讨论对自己的帮助和参加课堂讨论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帮助程度。表1对课堂讨论效果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占总人数57.8%的学生认为开展课堂讨论效果还可以,是较为有效的,其次是有23.4%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效果一般,认为课堂讨论新颖有效的有16.4%,还有2.3%的学生对课堂讨论不满意。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对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是认同的,对课堂讨论的效果持肯定态度,同时当前课堂讨论的质量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参加课堂谈论对自己的帮助问题调查中,选“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相关课程知识水平”“个人口才和胆量”三个选项的人数大体接近,分别为30%,29.6%和31.7%,还有8.8%的人选“提高分数”选项。关于参加课堂讨论对本门课程的帮助问题中,有4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认为受益匪浅的占47.7%,还有3.8%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由此可见,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当前课堂讨论与本门课程的学习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地,在对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因素调查中,主要是涉及影响课堂讨论质量的一般因素、课前准备情况、课堂讨论方式和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影响课堂讨论质量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讨论话题感兴趣的程度,有35.9%的学生选择此项,其次就是讨论准备是否充分,占29%,激励机制和讨论方式和时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讨论质量,与课程的相关程度对课堂讨论质量影响不大。进一步的在讨论课前是否准备调查中,有75.6%的学生选择“稍做准备”,“精心准备”的只占13.4%,稍微高于“不准备”的11%。关于课堂讨论方式,过半数的学生认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这种形式,也有的主张全民参与,开放辩论形式的。关于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问题,有42.3%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不应过多干预,只是把握讨论主题就行,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只是29.5%的学生认为老师应作总结性点评,而28.2%的学生认为应该逐一点评学生发言。

二、提升课堂讨论效果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课堂讨论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在本科教学课堂中开展课堂讨论是有效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要进一步提升课堂讨论效果和质量,需要重点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应精心选择课堂讨论的题目,讨论题目要新颖,贴近生活,难易适当,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要说,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常见的题目可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新人新事等。其次,应在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处、学习的关键阶段开展课堂讨论,要在课程讲有一定内容的时候开展讨论,使得学生能够运用前面的所学知识来解释讨论话题,这样既能检验、反省前面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能引出新的问题,对课程后面的教学内容有启发性。另外,应提前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并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的全过程。开放式讨论可以采用全班参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的形式。此外,在开展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讨论主题并进行恰当的讨论引导,增加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正确,鼓励多方位思考。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比较关心教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评价,因此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总结,分类分析学生见解,充分肯定正确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指出学生讨论中的不足之处,纠正排除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一是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可采取表扬、平时成绩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二是应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正确,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善于发现其中有益、正确的思想要素和思考过程、思考方式等。三是应积极营造民主活跃的讨论氛围,有些学生担心提出一些观点如果不正确的话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对参加讨论有些矜持和胆怯。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应多鼓励,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以合理的肯定和尊重。

作者:付传明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范文6

一、创设多情景教学

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课堂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可以通过结合生活案例等情景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七年级数学中的图形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演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规则图形,例如,蜂窝中的六边形和雪花晶体的六边形等,提出问题情景?这些规则图形有什么意义,规则图形有着怎样的特点?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随之讲解的六边形的特征和其他规则图形的特征做好一定的铺垫工作,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自然界发现数学的奥秘更加能够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适当的幽默也能非常好地缓和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在课堂的吸引力,毕竟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有着一定的维持时间的,适当的联想数学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师生融洽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习环境的改造,我们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的模式,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高低搭配等原则,实现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和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小组学习模式强调小组之间的配合,但是也更加注重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组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小组内部组员之间的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小组学习也能营造非常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适当地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的数学学习是重要的基础阶段,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标改革的核心思想,积极地改革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借鉴传统的教学经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