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1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紧急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因此传染病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体,通过空气、水源、接触等各种途径或方式进行传播。

1 几种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面对多种牛病该如何防治,哪些传染病在牛病当中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加以总结:分别为口蹄疫、牛疽、气肿疽、破伤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针对口蹄疫,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盐水洗涤牛的口腔及蹄部。喂养时也要喂以软草、或麸皮等。当牲畜口腔发生溃疡时,要用大约10%的食盐水进行清理,若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对患处进行涂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会传染很多动物身上。其中牛多为急性型,症状常表现为发高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腹疼,全身战栗,昏迷,甚至严重的会在1~2d内死去。病程较长时,可见牛的颈部,胸部、腹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浮肿。对于经常发生炭疽病或易受该病侵害地区的牛,可在春季对牛进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免疫时,一般1岁以上的牛药量在1mL,而1岁以下的牛在0.5mL。对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种,可以采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进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气肿疽

气肿疽病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性传染的特征为跛行,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现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对于近几年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l次,无论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伤风

牛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在多发生破伤风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当发生创伤或手术时,可临时进行接种。

1.5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疫苗1次,体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况下免疫期为1a。

1.7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于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之久。但在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就可杀死。

2 当牛出现传染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马上隔离,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确诊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专业部门检验鉴定,根据结果采取合理的紧急措施。已经确定的传染病牛只,要及时隔离。并对感病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消毒;要给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时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损失;要合理处置携带病菌牛的尸体,死去感病牛的尸体有大量病原体,非常危险,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通过焚烧可以充分杀菌,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切实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传染病预防和紧急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广大养殖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免疫工作,养殖户自身也要学会科学养殖,降低牛感病几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1).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2

关键词:鸡;传染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6-70

临床上,鸡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危害养殖户经济利益。抓好传染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是促进养鸡行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 鸡常见传染病类型与治疗

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可感染禽类神经系统、肠道、呼吸道系统,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危害巨大。防治:结合农业部规定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定单位生产的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及时送检、上报。若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强制扑杀、严格封锁疫区。

2. 鸡新城疫

该疾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也称为“亚洲鸡瘟”,主要通过带病毒死鸡传播,多发于春秋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鸡。防治:①做好鸡群预防接种工作。②一旦发生鸡新城疫,需要及时隔离鸡群,并进行彻底消毒。③深埋或焚烧病死鸡垫草、粪便以及尸体。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疾病多发于雏鸡身上,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一般分为肾型与呼吸型两种。防治:目前来说,还没有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物。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优质鸡饲料,全面提高雏鸡抵抗能力。②严格执行检疫、消毒、隔离等卫生制度。③按时接种疫苗,选择肾型、呼吸型的疫苗,通过饮水、点眼、滴鼻等方式进行免疫。

4.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幼龄鸡身上,传染性高、死亡率高。该疾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媒介扩散,进而入侵鸡消化道与呼吸道。防治措施:①对14-28日龄的幼龄鸡进行法氏囊苗免疫接种。②加强鸡群饲养环境管理,加强卫生免疫管理。③一旦鸡群发生该传染病,需要及时进行高免卵黄注射,以预防疾病继发感染。

5. 大肠杆菌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鸡舍消毒不到位、环境卫生差、日常饲养不善,是导致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因素。防治措施:①加强鸡舍养殖管理,改善鸡舍环境卫生,并严格做好消毒工作。②由于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建议先进行药敏试验,结合实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现阶段,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的药物有头孢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以及氟苯尼考类药物等。

6.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由鸡白痢杆菌所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鸡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泄物传播,还可经由鸡蛋垂直传播。防治措施:①做好种鸡沙门氏菌综合防治。②使用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预防性给药。

二、 鸡常见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

加强门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与隔离制度,预防病原体传播。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结合鸡舍条件,定期清扫、消毒、清粪,加强鸡舍通风工作,精心管理鸡群,加强饲养,做好防暑、防寒等工作。严格把好“进鸡关”,若从外地引进鸡苗或种蛋,需要实地考察鸡场疫情、马立克氏病免疫以及母源抗体情况,不能在卫生环境差、疫情复杂的鸡场引入鸡苗、种蛋。

2.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第一,购买合格单位生产的优质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不能使用失效、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第二,选择合理免疫时机。雏鸡出壳后必须尽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对于新城疫、法氏囊病等传染病,如果母源抗体比较高,首次免疫过早会影响免疫效果;若对雏鸡同时进行几种疫苗免疫,会造成部分疫苗免疫效果失败;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两次免疫时间不能间隔过长,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第三,选择科学的免疫方式。若采用饮水免疫方式,则不能使用酸碱度过高的水或含氯自来水;疫苗不能在饮水器中存放过长时间,否则会影响疫苗效力;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的冻干疫苗,不能在常温环境中放置超过6小时;使用佐剂灭苗之前应充分摇匀;疫苗注射剂量必须精准;若选择点眼、滴鼻等方式接种,速度不能过快、滴量不能过大,且保证疫苗进入眼睛、鼻腔内。

3.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用于预防原虫病、细菌病的发生与蔓延,可通过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呋喃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抗菌类增效剂,治疗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细菌病以及原虫病。第一,正确选择药物。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可通过药敏试验方式选择治疗药物,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成本低。若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似,可选择副作用小、毒性小的药物;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应选择人畜无害、对设备腐蚀小、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剂;若药物安全性、防疫效果相似,应选择货源广、便于保存、便于使用的药物。第二,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浓度用药,特别注意喹乙醇、磺胺类药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剂量用药。一般来说,同一鸡群不能混用两种药效相似的药物,更不能同时使用互有抗体作用的药物。第三,应选择科学的投药方式,保证稀释后的药物定时、定量的应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4. 做好疫情扑灭

鸡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必须及时发现、及早诊断,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以预防疾病蔓延。饲养人员必须严密观察鸡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应立即上报。若确诊为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必须隔离鸡群,对鸡舍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给予药物早期治疗。若传染性疾病非常严重,必须对病鸡进行扑杀、对死鸡尸体进行无害处理,做好疫情扑灭工作,预防疫病蔓延。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禽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相应的疾病防治难度也有所增大。新形势下,必须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科学进行药物防治并做好疫情扑灭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对鸡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黄中利,王霜,林树乾等.中药防治鸡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体会[J].家禽科学, 2012,(12):33-35

[2]周守娟.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15(09)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3

关键词:冬季;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气温较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可能造成猪场极大的损失,猪的健康无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其发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4-6]。笔者抽样选取某猪场1 000头猪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并与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头猪发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某大型猪场2014年冬季饲养的1 00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冬季继续选取该猪场的1 000头猪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猪在体重、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群防治,对2015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同样进行记录,与201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3 发病主要症状表现

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无食欲、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产缓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溃疡等[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数据,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发病率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结与讨论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总称,该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环境应激及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发,其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继发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及病原体多样化,一旦猪场猪发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需积极防治猪呼吸道传染病[11,12]。

本研究发现,冬季猪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分为两类,一为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二为传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3例环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饲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猪流感、2例猪蓝耳病、2例猪Ⅱ型圆环病毒病、3例猪喘气病,1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2015年冬季仅1例猪流感。发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环境因素。猪场昼夜温差较大,猪舍内湿度大加上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较差,圈舍设计不合理,环境较差。②管理因素。猪场管理不当,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混养,且未严格实施饲养制度;断奶猪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猪群密度较大等。③饲养因素。猪在饲养过程中缺乏营养,缺少维生素A、E等,猪抵抗力较差;猪喂养过程中饲料霉变未发现或者饲料被污染,使得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导致猪发病。④生物安全因素。猪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够彻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猪未及早隔离,未按照计划定期驱虫等。⑤猪蓝耳病。猪蓝耳病病毒使得猪细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强,可能继发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常见。⑦猪Ⅱ型圆环病毒病。其为引起多种疾病的新病毒,多发病于6~14周龄小猪,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猪免疫抑制,引发间质性肺炎。⑧猪喘气病。其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猪干咳、低热、生长缓慢,该病发病率较高。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猪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猪场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需保证猪场内温度,有必备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炉、暖气等,还需要有局部保暖设备,例如保温灯、加热板等;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空气质量;搞好猪场卫生,舍内保持干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密度。②加强管理。加强猪场内猪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状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分开饲养,降低猪密度,以保证猪安全。③加强饲养安全。需保证猪饲料营养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E等,饲料需安全、无发霉及污染。④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冬季之前,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例如链球菌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接种,并做好驱虫工作。⑤药物预防。采取药物预防猪疾病及感染,哺乳仔猪3、7、21日龄分别注射一次长效米先,预防呼吸道疾病。母猪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仔猪断奶后一周,加入强力霉素。生长猪2~3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强力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等。种猪群与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一次,每次2 d。⑥药物治疗。每日密切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出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证猪安全。2014年猪的发病率为1.80%,而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发病率仅为0.10%,表明针对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进行有效防治可显著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猪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针对猪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之前.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刘 伟,王春燕,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猪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艳龙,丁秀丹.猪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13(12):136.

[5] 杨 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黄风平.一例猪流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

[9] 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等.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J].业,2013,8(1):49-50.

[10] 杨政学,董仲生,何土开,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与兽医,2014,46(11):133-134.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4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主要对策

传染病一般是指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能在人类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基本特点,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染病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很多医疗机构尚未设立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独立的感染管理科,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存在混乱的现象。有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传染病管理机构,但由于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使日常化管理不符合传染病防止工作的要求,传染病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防治作用。很多医疗机构设置的传染病预防管理部门和预防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制定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出现无章可循、有法不依的情况。此外,很多医疗机构缺乏科学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很多传染病患者在就诊之前就已经是传染病的携带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多医护人员对于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接诊患者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患者面前,导致自己也被感染。如果医护人员成为传染病的感染源,就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患者,一旦患者带出医院就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可见,医护人员如果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3 诊治布局不合理,医疗救治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由于专业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出现诊治布局不合理、医疗水平不高等现象,降低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很多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现象:独立的传染科未设置;传染病门诊与其他门诊的设置区分不清;没有在相对独立的位置设置隔离病房;对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未加详细区分等,使医疗机构存在着很大的传染隐患,降低了医疗机构的救治水平[2]。

2 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2.1 强化传染病管理规范及制度建设

针对现阶段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加强体制与机制建设,使传染病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与执行,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如疫情报告流程、传染病管理规范、传染病培训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坚持以制度管人的原则,做好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

2.2 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进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依法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行监督,使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取得实效。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与培训,使传染病预防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自觉主动地做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并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的科学模式。

2.3 加强传染病预防管理的执行力度

针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讨论并逐条更改,要重点整改疫情报告的迟报与漏报、传染病患者的收治、门诊日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诊治场所的布局、门诊预检分诊等重要环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此外,要构建一套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评价标准,制定具体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流程。要建立传染病预防管理的激励机制,以有效的奖惩措施,坚持预防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

2.4 重视医疗机构防治义务履行和权益保护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具有传染病医疗救治的法定义务。在传染病爆发与流行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要接受行政调遣与征用。在诊疗过程中,要重视保护传染病患者的隐私权,对一些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医疗机构有权采取《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强制治疗措施[3]。医疗机构要设立重点传染病医疗机构救治专项资金,并开设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费用保险,建立追讨传染病医疗救治欠费的司法机制。此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被行政调遣与征用的同时,也享有获得合理补偿、健康保护等权利。

3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传染病一旦流行,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预防与管理的主力,担负着预防和控制疾病、救治患者、报告疫情等多重任务,在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新模式,提高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培明.浅谈当前传染病疾病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5):51-52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5

20**学校传染病防治计划(三)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6

关键词:学龄人群 学校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不仅仅有利于分析区域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还能够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流行趋势,有利于在校学生的发病情况研究。近年来随着昆山市周市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导致随迁子女大量激增,传染病尤其是学龄儿童年龄段的传染病发病趋势近年来也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针对周市镇2006~2011年全镇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了整理,重点针对3-16周岁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昆山市周市镇2006~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市镇派出所人口资料年报,学龄人群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为3-16周岁。

1.2 传染病报告职责:昆山市周市镇预防保健所成立于2004年,根据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负责包括周市、陆杨、新镇等大周市范围内所有传染病的报告与分析工作。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SPSS系统进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本文所用传染病分类:为1990年以后国家统一采用的5大分类法,包括: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菌痢、手足口病、伤寒、脊灰)、呼吸道传染病(甲流、白喉、流脑、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淋病、HIV、新生儿破伤风等)、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乙脑、斑疹伤寒、疟疫、回归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等)、其他接触传染病(炭疽、水痘、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结果

2.4 报告发病顺位:周市镇2006-2011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其中手足口病顺位第一,其他感染性腹泻次之,第二位是接触性传染病,其中水痘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在学校内的发病不容小觑。呼吸道传染病在学生当中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麻疹疫情随着昆山市近年来不断得体麻疹疫苗免疫强化及查漏补种,疫情现在已经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传染病防治,尤其是学校各种散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家长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人群密集,而且主要以幼儿、青少年为主,防病能力有限,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暴发,因此学校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1]

近年来,虽然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周市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正逐日增加,昆山市各级政府对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优惠和照顾,使得周市镇各幼儿园、中小学机构的学生数量逐年激增,以致周市镇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3-16周岁人群发病,每年网报传染病却是逐年增加的。

发病顺位显示,影响周市百姓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而影响3-16周岁人群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一方面与人群基数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与近年来昆山卫生局逐步加强对各乡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控制传染病漏报密切相关。

从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率显示,肠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符合近年来各地传染病发病总体形势。然而周市镇3-16周岁中水痘疫情的发病率不得不引起重视,尽管水痘疫苗作为二类疫苗早已获批进入昆山预防接种疫苗范围之内,然而发病例数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听加强儿童计划免疫,保质保量提高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同时还要扩大水痘等计免相关二类生物制品的推广使用,对控制10岁以下儿童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十分必要。[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