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救案例范例

常见急救案例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1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村;卫生室;医疗紧急预案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每逢大小长假,各乡村旅游村往往是人满为患。这对旅游村的医疗设施配备及医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简单医疗需求,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给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旅游村的卫生室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兴起乡村旅游的热潮,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借助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这些村庄一般都在中心城市周围,是小假期时城里人休闲的热门去处。但这些由传统村落改建而成的乡村旅游村,在公共设施配置上存在各种不足,特别是医疗这种较为基础但使用频率不高、不属于游客紧急需求的设施,往往不被景区重视。有的景区甚至没有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也没有卫生服务站。近期曾出现多起由于缺少必要医疗设施而导致救治不及时的惨痛案例,在网络上多次引起热议,值得反思:在乡村旅游景区中是否存在这种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投入,在满足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村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基于农村本就落后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卫生室的医疗设施配置及医务人员能力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村的卫生室改造要求

(一)规范要求。乡村旅游村的医疗设施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并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游客对医疗设施中的卫生室、中西药店有较大需求量,对综合医院和门诊所需求较小;本地居民对综合性的医疗设施有较大要求。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医疗设施的设置,可参照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农村卫生室应满足基本的医疗职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顾预防、保健、健康宣传等职能,与综合医院的职能进行有效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游客需求的卫生室配置,可参照《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非城市风景区设有医务救助站,配有专职医务人员及常用药品,建立处理突发事件档案。城市景区建立与城市紧急救援系统紧密相联的机制,有紧急救援预案并具备一般性救助条件,记录档案详实。

(二)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根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村卫生室须配备无障碍设施等必要基础设施;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和卫生室等分室设置,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可设置康复室。诊断室数量与医生人数匹配,候诊区设置合理。观察室应设有观察窗(能清晰了解观察室内情况),具备通风条件。各室布局合理,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治疗室配备治疗(处置)台、物品(药物)柜、无菌柜、冷藏包(箱)、出诊箱、急救箱(急救药品不得少于12种)、治疗盘、有盖方盒、利器盒、地站灯、必要抢救器材(如氧气瓶、开口器、简易呼吸器、吸痰器等)等。

(三)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积极开展在职员工培训,开展关于医疗设备使用能力的培训、急救医疗知识与技能的专题培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现场救护、使用除颤器、心脏复苏操作等各种急救技能。遇到游客意外受伤,应能够熟练应用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等救助方式第一时间对游客进行有效救助。招聘专业水平高的医疗服务人员或医学院毕业生,也是提升村卫生院医务人员素质的一种途径。应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村医疗服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景区医疗应急预案要求。1.提高景区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针对景区医务人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其应对各种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2.与综合医院等各方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景区管委、村卫生室、120、综合医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发生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3.建立健全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制订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风险应急预案,规范主要内容,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

三、柳沟村卫生室改造思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延庆区柳沟村作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也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带动居民就业和收入。其公共设施配备较其他刚发展的旅游村来说,相对完备,但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发现其公共医疗设施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缺失。

(一)柳沟村现状。北京延庆区柳沟风俗旅游村于2008年被评为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是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现有村民402户、1110人。乡村旅游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以火盆锅为核心的“豆腐宴”更是香飘京城,许多到周边景点游玩的市民都慕名而来。医疗设施方面,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及志愿者服务站仅有创可贴等简单药品,并未配备急救设施。以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为中心,在10分钟(距离800m)、15分钟(距离1200m)步行距离范围内虽然有一个卫生室,但并未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村卫生室的位置没有明显的指引标志且较为隐蔽,开门时间不确定(调研时并未开门)。药店也仅有一个,最近的医院是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10.2km)和北京市延庆医院(10.7km)。

(二)柳沟村卫生室改造策略。柳沟村的卫生室想要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原有卫生室的基础上,依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和《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要求,补充缺失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项目,对村卫生室的功能房间重新进行合理划分,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切实的平时医疗服务和应急医疗服务。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储备,积极开展提升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的各种专项培训,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时间及工作流程,切实提升村卫生室的各项能力。

(三)柳沟村景区医疗应急预案。完善景区急救设施的配置,提升景区的医疗硬件设施水平。预留紧急通道,在突发医疗事件发生时,能畅通送医,不浪费急救黄金时间。在景区建立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在遇见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及时反应,为患者争取急救时间,与综合医院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送医。对景区医护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对其他员工也应进行常见简单急救措施的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整体应急能力。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农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转型,促进村民就业及增加村民收入,乡村旅游业成为热门的乡村产业改造目标。我们在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红利时,更应该完善景区公共医疗设施,在满足村民切实需要的基础上,把游客的需求也考虑进去,建设安全的乡村旅游村。

参考文献

[1]杨宏强,孙丽华.景区紧急医疗救援83例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15(19):44.

[2]刘云飞,焦明强.西部农村某镇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与建议[J].重庆医学,2014(34):4693-4696.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2

1现状与难点分析

1.1临床的高标准要求与实习医生独立诊疗能力差之间的矛盾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走上临床后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每一名医学生重要的实践场所,多学科、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是实习医生成长的快速通道。急诊科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疾病的急迫性、疾病谱的广泛性、诊疗的时限性、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医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获得病人完整的病情资料,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十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另外,社会保险的不健全,医患矛盾等社会因素[1],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行为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干扰。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对初上临床实习的中医药院校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常让学生感到茫然,甚至无从入手。之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常常感慨和抱怨实习医生能力差,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怎样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2],怎样让医学生掌握现代急诊医学的内涵[3],怎样让学生尽快完成从一名实习生向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转变,是急诊医学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2中医急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中医急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并不长,教学模式大多继承传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往往单纯依靠教学大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但这样被动的状态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就很快原形毕露了,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主动思考能力更差,很难达到临床对实习医生的工作要求。自20世纪初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用案例教学法[4]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后,近年来,华西医科大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原理,设计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应用于二级主干学科的教学中,本教研室也应用CBS模式对中医急诊教学作出了尝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5]。但无论案例教学法还是CBS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它们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主动性有较高的依赖,要求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而目前学生受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医患压力、还有感情恋爱压力等诸多压力的影响[6],对教师的工作很难做到从始至终的良好配合,结果常常是一部分同学觉得从这种教学法中受益匪浅,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抱怨不习惯,没有头绪。另外,单纯的病案式教学或CBS教学也存在缺点,即它很难象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中医急诊学的高校教材也存在着内容更新缓慢的缺点,虽然以往的中医急诊学高校教材凝聚着老一辈医学教育者的心血和智慧,但急诊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现实要求。比如,2000年国际上第一部心肺复苏指南得到颁布和推广,2003年的普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还能跟得上要求,可到了2005年国际上第二部心肺复苏指南推广时,以前的教材就落后了,虽然2007年的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得到更新,但2010年又了第三部心肺复苏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再一次跟上国际的步伐。如此频繁的内容更新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够教会学生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还受到学时不足的困扰,目前我校中医急诊学课堂授课为45学时,实习为18学时,如此少的学时造成教师只能选择一些急危重病作重点讲解,很大一部分内容还需要学生去自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很难把临床需要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而另一方面是学生走上临床之后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综合而又复杂。因此,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把过去那些课堂教学的空白点,但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急救流程、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内容在实习阶段补充进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

2解决方法的探讨

2.1在理论课学习阶段采用案例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急诊知识的整体框架。重视导论部分,全面介绍中医急诊的辨证特点,以及培养中医急诊思维和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在分章节的讲解中优化教学内容,既然无法短期内改变教学学时不足的矛盾,那就在有限的学时内尽量突出重点,做好扬弃取舍,优选内容,对临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层层剖析,不讲则已,既讲则透,要求学生掌握的是活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记住死的教条。其次把部分教学内容设置为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是医学教育的新趋势,通过对病案的模拟,鼓励和要求学生提问[7],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8]。在课堂教学阶段精选一部分病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病案的背景下,主动参与阅读、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模拟诊断和治疗、总结评价等环节的工作,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学习,主动在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病案中运用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寻找书本上没有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实用、贴近临床的辨证思维观。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思维的活跃度、灵敏度和主动性。

2.2在临床实习阶段和二级学科的教学中补充和强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干什么和从何入手,理论可以背得头头是道,但一遇到真实的患者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生病就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抓不住重点。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实习阶段和二级学科的学习中补充和强化教学内容,安排或强化实用性强的急诊学讲座,强调急危重症教学,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比如安排实习学生参加急诊科每周进行的科内讲座,讲座由本科的三级医师轮流主持,每次1~2小时,选择题目的内容围绕着那些与学生初上临床密切相关、学生又渴望参与和了解的内容进行,如中医急诊辨证思维、中医急诊病历书写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沟通技巧、值班时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伦理学问题,针灸在急诊的应用、各种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高级生命支持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得到强化,或散在于临床各科的教学中,有些甚至在教学大纲中并无体现,而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从疾病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另外,阶段的教学、实习内容也应该把如何拓展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临床处置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p#分页标题#e#

2.3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不同于三级医师查房,现实中临床带教老师往往陷于日常繁忙的医疗工作中,不能或没有时间和精力把每一个病案都作出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使教学查房常常混同于三级医师查房。将教学查房强化,在教学查房中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对现实的病案讲解可以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课堂教学和教学查房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学生在面对病人前要充分了解目标病案,复习相关章节,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参与讨论。但案例式课堂教学最多只能做到对既往病案的模拟,而教学查房则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望闻问切等各种手段搜集资料,然后归纳总结,分析推理,处方论治。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临床思维的全过程。强化教学查房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高自己的中医急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充分利用模拟器材进行临床实训教学

目前由于医疗环境的改变,医学生越来越难以在病人身上直接进行阳性体征的操作检查,更不要说急诊科经常遇到是危重病的抢救,实习医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容易被患者和患者家属所排斥。但临床技术又是练出来的,没有刻苦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扎实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在平时的急诊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器材进行临床实训教学,医学生在模拟器材上的有效训练改善了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走上临床后抢救病人的自信心,学生有这样的自信心才能够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彻底放开思维,逐步建立起急救意识,提高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和对危重病的处置能力。

2.5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学生过分重视考试分数是多年应试教育的恶果,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临床实战面前屡见不鲜。目前我校各临床教研室逐步推行的形成性评定方案是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有益改革,我们通过改革既往单一重视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定方案,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病历书写,实训操作考核等内容,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帮助学生转变应试思维,摆脱死记硬背,尽可能从临床应用出发,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让学生将基础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学生尽快完成从一名实习医生向一名合格而有经验的、具备独立处理急危重症能力的临床医生转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中医药治疗急症的信心。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妇科护理;护理操作;满意度

护理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nursingeducation,CBNE)是指以护理能力为基础,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专业素质与护理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1]。CBNE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在CBNE教育理念下,医院需转变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与该理念匹配,提高护理质量[2]。案例教学(casebasedteaching,CBT)是指在带教过程中,利用案例作为媒介进行教育,使学生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3]。鉴于此,本院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妇科实习的136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分析CBNE下CBT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136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12月68例为对照组,2014年1—6月68例为观察组,均由同一批带教者授课。纳入校方与本院有合作关系且通过《妇科护理学》[4]考核的应届护生。排除中途离院或转入我院实习者。对照组:男2例,女66例,平均(22.53±2.04)岁;专科12例、本科46例、研究生10例;实习前考核成绩67~86分,平均(75.93±6.76)分。观察组:男3例,女65例,平均(22.28±2.34)岁;专科15例、本科41例、研究生12例;实习前考核成绩62~85分,平均(74.38±6.1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带教者根据自身经验,整理护理难点、重点内容,并示范操作。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带教者给予解惑。观察组:采用CBT法。(1)带教前培训:选取10名工作年限≥10年的带教者,在正式带教前,均安排学习CBNE知识,并接受CBT培训,相互探讨确定CBT方法与内容,保证其专业性、规范性。(2)根据CBNE理念选择案例及提问设计:所选案例需临床资料齐全,既往病史清晰,各项相关检查完善,病情诊断无误。考虑到CBNE理念重视职业能力养成,带教者还应遵循案例典型、方法实用原则,针对常见妇科疾病选取1~2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宫颈炎、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为保护患者隐私,均不透露真实姓名。按带教要求及目标整理病案,并介绍护理操作手法、手术配合、急救护理等技巧,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教学任务。每展示一个案例后,由带教者提问,如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等,可设计6~8个问题。(3)实施方法:采用案例介绍→提问→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带教者补充五个步骤进行,并于每周一进行3次,每次1~2h。将学生分组,由带教者讲述经典案例,根据案例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提问并组织讨论。每组选择1名代表发言,每次3~5min。最后由带教者进行总结,纠正错误观点,补充说明妇科护理工作的难点、重点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方法。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考试卷、调查表均发放136份,回收率为100%。(1)考核成绩[4]包括基础理论(0~35分)、问诊技能(0~20分)、病例分析(0~15分)、病案书写(0~10分)、实际操作(0~20分),分值越高成绩越好。(2)护理操作评分[5]包括护理态度、沟通能力、操作手法、消毒卫生、手术配合、急救护理、注意事项告知,每项计0~4分,分值越高护理操作越好。(3)护生对工作满意度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6]评估,共8项,每项计0~2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以上指标分别于带教前、后各评估1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带教后的各项考核评分均高于带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观察组问诊技能、病例分析、实际操作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实际护理操作评分比较

两组带教后的各项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带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的操作手法、手术配合、急救护理、沟通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带教后对妇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带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观察组成就感、职业认同、专业提升、个人发展、总体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4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与法律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产科纠纷案例排所有医疗案例中的第二位。就产科护理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及预防措施浅述如下:   1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卫生部已把部分护理文书纳入病案归档,作为病案资料,因此,护理人员所书写的大部分文书是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中判断护理行为是否规范的依据,要求应书写正确、及时、完整,它包括体温单的填写、执行医嘱后的签字记录及新生儿护理记录等。其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下:①体温单的入院时间应和医生记录一致,可反映入院时孕妇状况和医务人员处理的及时性。对体温单上的体温,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随便填写,很容易延误治疗时间,如产妇乳头内陷而排乳不畅所引起的发热,但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把体温表现在体温单上,导致医生对产妇乳汁淤积甚至发生乳腺炎的延误治疗,护士将负一定责任。②医嘱是护士执行治疗的依据,护士无故不执行医嘱易被起诉。如护士处理临时医嘱时不执行查对制度,漏抄输液治疗卡而在临时医嘱本上又签写执行者姓名及执行时间,导致孕妇未能得到治疗所造成的后果,护士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③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每天要详细记录喂养、排便次数及脐部情况,如果护士未能及时询问、真实填写,发生小儿肠梗阻等严重后果,护士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2护理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了保证操作稳准,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旦出现纠纷,首先要查是否违反常规操作,违反常规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其潜在法律问题表现如下:①护士在胎心宫内窘迫的患者静脉滴注时,因责任心不强,未做到“三查”、“七对”把有异物的液体输到患者体内,虽然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由于护士的过失行为,势必会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护士应负有一定的责任。②护士在为婴儿照“蓝光”时,不为婴儿有效地遮盖不能照射的部位,或者造成皮肤灼伤。尽管治疗后痊愈,但这位护士存在护理过失行为,该护士也要被追究法律责任。③护士在洗澡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圈、胸牌丢失未重视又没有认真核对母亲的姓名,抱错新生儿。由于及时发现更正,未给产妇及家属带来精神伤害,则仅犯了失职过错。如果抱错新生儿已成事实,那么护士有可能负民事或刑事责任。   1.3急救药品、设备准备中的潜在法律问题:产科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母子生命安全,特别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高症等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急救药品、物品必须做到100%准确到位,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否则势必会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   1.4孕妇的隐私权问题:由于产科的工作特殊,需要了解孕产妇的婚育史、月经史、既往史(特别妇科疾病、肝炎、结核等有关病史)及个人史、家族史,这就不可避免触及到孕妇本人或家庭隐私,此时孕妇有权要求护士给予保密。产科护士若随便谈论,对孕产妇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则应视为侵犯了孕妇的隐私权[1]。   2预防措施   2.1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产科护士应熟知护理业务与法的密切关系。多看报、多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从典型实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自觉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技术操作,做每一样事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地为孕产妇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维护职业形象。   2.2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应具有科学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2]:“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这是对患者获得有关病历资料的规定[3]。第八条、第十条中对病历资料的保存及病历书写也作了规定,如果医方丢失病历资料或涂改、伪造、销毁病历资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随意涂改,主观捏造,随意纂改护理文书,否则医院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3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在产科随时都会遇到危重病人,因此,急救器材、物品、药品一定要齐全,并固定放置,专人管理。作为产科护士应对这些抢救器材的操作、物品的放置、药品的作用及剂量用法了如指掌。并保证各项急救器材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2.4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高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不擅自公开孕产妇的病情及病历资料。在产科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孕产妇的感受,注意遮挡,并主动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及作用。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权。   3小结   总之,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产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常识,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护理,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切实解决孕产妇的后顾之优,保障孕产妇的健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5

关键词:综合案例分析法;隐性职业素质;护理教育;高职护生;教学质量

综合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上运用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并重的原则,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协调发展[1]。鉴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2016级护理专业1班48名及2班50名学生作为《急救护理》教学研究对象,并将综合案例分析法融入到实践研究的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等职业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期间2016级护理专业1班48名及2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1班设为观察组,2班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名,女42名,年龄20~21岁;对照组男9名,女41名,年龄20~21岁。两组护生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进行为期1学期、共36课时的《急救护理》教学。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首先介绍案例,然后进行教学、再教学,最后学生分组实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常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1.2.2观察组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包括视频案例说明、案例讨论和现场案例模拟等教学形式。(1)讲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通过视频再现临床典型案例,并讲述案例的背景、原因、典型表现、专业素质和相应的理论依据。(2)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小组成员4~5人。(3)讲师实时跟踪学生模拟现场案例的进程,以体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组织小组展开讨论,并进行阶段性的探究,教师可就讲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讨论,使学生学会综合不同观点来补充和纠正护理方案,鼓励积极获取并相互分享相关知识。(4)小组间轮流展示模拟现场案例中的护理策略,分享所获得的经验。(5)教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巩固强化,点评其救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隐性职业素质。(6)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第一线收集真实案例,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案例进行编辑。案例编辑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力求简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现场模拟案例。

1.3评价指标。1.3.1考试成绩。1.3.1.1课后即时反馈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由学生递交书面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即时评分,以此作为阶段性学习成绩,并按1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1.3.1.2期末理论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按照传统方法命题,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病例分析题,试题卷面总分100分,其中案例分析题占30分。卷面成绩按照60%比例计入总成绩。1.3.1.3综合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教师提前准备难度适宜,囊括所学主要急症的案例10个,学生通过抽签选择所考案例,案例中涉及出血、骨折、气道异物梗阻、心律失常和呼吸心跳骤停等按照病情进展出现的急症。学生需要利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技术解决案例中提供的一些急症问题,教师依据评分标准(注重对学生隐性职业能力的考核)进行打分,最后进行相关知识提问。总分为100分,其中实际操作占70分,回答问题占30分。总分按3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1.3.2问卷调查。新教学方式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为本研究参照创新思维能力测试量表[2]、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3]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量表(CTDI-CV)[4]自行设计,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含有职业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潜力7个部分,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设非常同意、同意、普通/还好、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分别计5~1分。量表总信度为0.916,总效度为0.933。《急救护理》课程教学前后由研究者本人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详细说明问卷填写方法,采用匿名填写方式让被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本次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2.2观察组学生应用综合案例分析法前后隐性职业素质各项得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综合案例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案例分析法可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临床护理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距,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相长[5]。案例教学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急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主动的培养[6]。学生在分析和研究案例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决临床案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共同模拟解决临床案例,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7]。同时,该过程需要学生相互配合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其学会在共同目标下交换意见,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内部的合作和团队之间的竞争,又让学生不断地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锻炼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进行模拟现场案例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法代表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主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8],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9-10]。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创新

当前,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和办学的重要宗旨。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必须安全,安全为了实验”,安全的实验环境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最具体和最直接的影响。教学实验室除保障正常实验教学外,还要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安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体实验人员特别是本科生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技能,有效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因此,各级部门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规定、新要求、新期望。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是做好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要根据师生特点,积极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鼓励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科学认知水平。

一、根据各实验室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

中医药实验室涉及的安全知识非常广泛,若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给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内容,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内容也是很困难的,即使当场记住,平时实验中不常涉及的安全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我校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实验室设置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的,分为药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生药学实验室、人文综合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中医综合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理工实验室,分别承担各专业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差异,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也不同,致使各个实验室的安全防范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化学实验室内有大量易燃易爆易挥发易制毒的化学药品;机能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小鼠、蟾蜍、家兔等实验动物;形态学实验室存在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多种微生物等。目前高校中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师生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很多仅仅停留在办几次讲座、贴几张宣传报的层次上,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和教材,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中心集不同专业学生和专业课教师、实验室教师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课的特点,编写了《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成立了创新教育教研室,并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列入各专业培养方案,设定学分,进入学校的常规教学体系。在大一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上实验课之前,集中以课堂授课和现场实践的形式分阶段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从以往教学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因,如实验前未做好充分准备、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麻痹大意、疏于防范、缺乏急救知识等。从根本上讲,就是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因此,我中心在进行《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编写工作时,会将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列入其中,在讲解授课时仔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重点强调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产生较为深刻的教育和警醒作用。我中心编写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一书从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仪器安全、实验动物安全以及急救措施6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各专业实验室在讲解时根据该实验室的特点各有侧重,并且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以下对各安全类别的主要内容做简要概述。1.消防安全。实验室消防常识包括实验室常见火灾的类型、发生火灾的原因、常见消防安全标志、灭火的基本方法;实验室常见的消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火灾应急措施。2.用电安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用电及电事故,包括触电的原因、方式以及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实验室用电的安全常识及触电的急救措施;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3.危险化学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部分法律法规简介;危险化学品的防护,主要是通过案例介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4.实验动物安全。实验动物安全常识;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包括动物实验操作安全、动物实验管理、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实验动物安全事故应急措施。5.仪器安全。分为一般仪器和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特殊仪器包括高压仪器、低温仪器、高温仪器。6.急救措施。常用现场急救措施,包括包扎、心肺复苏术;其他事故现场急救技术,烧伤、中毒、腐蚀物品灼伤、眼睛灼伤、低血糖、锐器伤、电击、冻伤。

三、《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授课形式

课堂讲解是我们中心创新教育教研室教授《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授课,学生们可以形成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智慧树网络平台,将《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录制成在线课程,并附以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视频、漫画、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来普及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学生通过前一个章节的学习并完成课后练习来解锁下一个章节,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计入成绩,线上线下并行,网络学习结束后会安排现场实践,由此突破课时限制,丰富学习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减少和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讲解或网络课程学习结束后,中心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采取亲身体验的形式组织大一学生对本中心10个实验平台进行参观,同时由各实验室负责人现场教授给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操作注意事项,必要的急救和自救知识,上课学生均表示受益匪浅[1]。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讲解及现场实践,学生们对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安全准确地使用各类试剂药品,根据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丰富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实验过程的顺利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就像是学生进入实验室上实验课的入门砖,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激发了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资源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探究新思路新方法,在提高自己实验技能的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成为中医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一项重要功能。

五、结语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环境、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中医院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健康,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相信只要上下统一思想,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构建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3]。

参考文献:

[1]陈容容,魏东盛,靳永新,等.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2-234.

[2]顾昊,曹群,孙智杰,等.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81-284.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7

【关键词】中职;大专;《妇产科学》;教学;探讨

我校自2014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有毕节卫校的基础上设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临床医学系有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及大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笔者近年均担任中专农村医学及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经过对比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都有所区别。

一、学情不同

初中起点3年制中专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为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阅历不丰富,思想比较单纯,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专科学生,生源大部分来源于应届未考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部分为中职单报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不同。

二、培养定位有一定差异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继续读更高的学历,但是,学习一项专业技术,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农村群众,而我国广大农村仍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农村群众也需要能留得下来的医务人员。所以,“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定位于毕业后能够在乡村卫生室或边远乡镇卫生院,将从事医疗、预防、母婴保健等工作,应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具备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有一定的现场急救能力;有一定的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注重培养基础能力、学习、表达能力。[1]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一般为城市社区、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学生应初步具备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职后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具备城乡基层地方病、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城乡基层重大传染病及时识别、及时处理的能力;初步具备城乡基层常见对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与转送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展妇幼保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能力;一年后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同一门课,在教学中,中职与大专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就《妇产科学》而言,中专学生要求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预防、保健,掌握急救的知识,会对病人做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偏于通识教育。而大专学生,要求掌握更多的病理生理知识,除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预防外,还需进行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与转送的能力,相对中专而言,专科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全面性上高于中职生,培养目标更偏于妇产科疾病诊疗专门人才。

三、教材分析

我校中专层次农村医学专业使用的是根据全国医药卫生类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单鸿丽、朱梦照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专科使用的是茅清、李丽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职高专教材。二者在章节结构上大同小异,但具体内容上,中职教材《妇产科学》,有案例分析、考点链接,图片丰富,更为通俗易懂,如产褥期保健附有产后保健操图片、妇科检查附有妇检体位图片,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适合中职学生学习。专科教材《妇产科学》理论性更强,病因、病理生理、治疗配合更为详细,专门列出一章“妇产科常用手术”,如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诊断性刮宫术等,实践操作的篇幅也较大,实用性更强,对学生学习后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提高其专业能力。通过教学研究,笔者个人认为如中职《妇产科学》加入更为详细的预防保健、急诊转诊知识,而大专《妇产科学》再加入急诊的诊断及处理流程,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深浅度分析

(一)理论教学中深浅度有一定的区别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但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深浅度不同。中职学生和专科学生的教学都常有用到的PBL教学法,但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中职学生只需简单分析、讨论案例,掌握如何诊断、如何预防及处理。对专科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可进一步拓展,教师需更多的知识储备。如“产后出血”一节,中职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根据症状体征进行诊断,常见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知道处理上需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检查软产道等,重点在学会预防的方法。而大专学生,还需了解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如何预防,如何正常使用缩宫素,如何进行胎盘剥离,如何进行裂伤缝合等,重点学会治疗的方法。

(二)实践教学中操作难易度有所区别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包含大量的技能操作课程,所以要求学生要养成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习惯,反复训练,切实掌握妇产科操作技能。在中职学生,操作时不能太复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常规操作即可,示教后还需个别反复手把手操作,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课时有限,故在实验中需要教会小组长学会操作后,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自行到实验室练习,由小组长进行帮助辅导。专科学生,领悟能力较强,部分以前在中职阶段就有接触,教师示教一遍后基本掌握要领,可用口令式教学法进行操作,既可节约时间,增加练习的次数,又可进行实验考核。比如正常分娩,中职学生只需掌握铺产台、保护会阴、正常接生即可,而大专学生在此基础上还需操作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不同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考分半期考试、学期考试、平时作业等作为评价方法,以分数论成绩。对中职、大专学生的半期考试进行对比分析,大专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中专学生。如果以单一卷面分数评价中职学生,显然不合理。对中职学生,应更偏重于学生过程性评价,即平时的学习态度、提问的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再加上考试成绩综合评价,才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也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专科学生,则更多通过理论测试、实践操作能力、处理病情案例的分析能力等综合评价。总之,在目前我校中职与大专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在《妇产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对两者区别对待,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并能运用《妇产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8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急救技能;中医急诊;临床教学;应用效果

中医急诊学主要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结合,观察危急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诊疗技术的学科[1]。中医急诊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发现,传统教学法教学完成后,理论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实习生的救治能力不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情景教学法对于中医急诊学的临床教学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院的实习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习生选择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学习。观察组实习生中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25岁,平均(23.12±0.02)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8例,研究生12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6岁,平均(23.12±0.03)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7例,研究生13例。所选实习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措施包括:选取教学地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地点使用我院急诊中心示教室,并提供相应病历资料,让实习生根据病历资料中抢救病人的流程进行口述,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抢救车、针灸、中药针剂、球囊面罩等相关急救医疗用品,使实习生对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用措施进行口述,并说明注意事项[3]。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将要进行的实习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为带教老师给出的临床病例。将实习生每8例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选取小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时,其关键部分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在创建情景时,需要借助一些物质媒介,并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程序进行设定,组织临床教学,并将临床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进行激活[4]。在中医急诊的教学中,为了让实习生对中医急诊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在进行教学时,使用图片、多媒体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虚拟环境、临床病例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对实习生的认知力进行提升[5]。在实习生进行操作之前,对中医急诊的相关内容进行大致了解,提升对中医急诊的兴趣,再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之中。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病例进行实际场景模拟,并找出相关知识点,让实习生进行解答。告知实习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将要讲解的书本知识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提升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教老师讲解完相关知识以后,让实习生以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询问带教老师,及时解答疑问。关于带教老师选择病例方面,主要选择脱证(低血容量性休克)、猝死(心肺复苏)、喘证(支气管哮喘)、心衰(急性左心衰)、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等常见急救病例。带教老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除了告知实习生急救要点,还应当对实习生理论知识进行提问[6]。实习生在学校时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较全面,在医院中,对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尚不熟练。带教老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实习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为医院内中医急诊长久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对实习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作为讨论主角,自己作为患者,由实习生所扮演的医师对老师扮演的患者进行相关病情知识的询问,并提供治疗措施,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告知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以及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告诉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找到主证,确定诊断,并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解,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1.3观察指标

教学效果:在实习生学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出题考核,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进行统一考试以及统一阅卷。并对实习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关于实习生对于教学法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提升学习兴趣、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思维的拓展、团队精神的协作、创新能力的提升[7]。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比较

经过教学后,发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组)的实习生最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比较

经过学习后,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