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范例6篇

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1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粮油兼用作物

1 大豆栽培技术

1.1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是黑龙江省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方法,其主要采用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机,把人工扎眼等距精量点播和摆种的优点融为一体,增产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此法的播种面积仍占大豆播种面积的 60%以上。

1.2 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1.3 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为大豆生育后期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减少底叶枯黄、提高大豆产量。波浪冠层栽培法有 3种种植形式:一是高矮不同品种实行隔行间种;二是同品种不同密度或不同施肥量隔行间作;三是同品种喷洒三碘苯甲酸( TIBA )形成高矮隔行间作。试验结果表明,高矮相差以 10~15cm为宜,其增产幅度为6.0%~15.1%,进而肯定了波浪冠层栽培法对增产的效果。

1.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既保持垄作抗旱耐涝、种床温度高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 1/4以上,并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从而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该栽培法增产效果明显,且便于轮作、 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1.5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集良种与良法等于一身,利用矮秆和半矮秆优质大豆品种,以机械化为手段,综合耕翻、深松、平播密植、平衡施肥和化学除草等多项措施,通过加大群体密度(比一般栽培法增加30%以上),使群体植株均匀分布,实现匀播,从而使大豆产量大幅度提高。

1.6 “垄三”栽培技术

所谓“垄三”,是指在垄作的基础上采用 3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与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上 3项作业由机械一次完成。

1.7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 65~70cm 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 “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

2 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是实现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举措,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2.1.1 种子精选于处理

种子精选与处理是在播种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斑粒、虫食粒及杂质。播种前用已登记过的大豆种衣剂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二条叶甲和根腐病。

2.1.2 轮作与整地

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迎茬大豆。在无深松或深翻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 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 5cm的土块少于 5个,耙茬深度为 12~15cm,深松深度为 25cm以上。对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秋耙茬或拣净茬子,耙深为 12~15cm,耙平耙细。

2.1.3 施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8%以上 ) 15t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化肥种肥时,每公顷施肥量比常规施肥量增加 15%。科学分层施肥的方法是:第一层施在种下 4~5cm处,第二层施在种下 7~14cm处。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

2.1.4 播种

当地温稳定在 7~8℃时播种,采用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大行距 45cm,双行间小行距 10~12cm,每公顷保苗 35万株。保证播种均匀无断条,20cm内无籽为断条,每 5m断条不超过1处。

2.2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2.2.1 高矮不同品种间作

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使其自然形成波浪冠层,这种方法不仅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如果组合搭配,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且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2.2 同品种不同密度

同品种不同密度时,采用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冠层。生态条件的变化可以使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从而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2.2.3 喷洒矮化药物

喷洒三碘苯甲酸( TIBA ),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TIBA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间和用量。

2.2.4 选择近等位基因品种

用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上就相差 10~15cm,其他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他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样,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方式,中间为高秆、两边为矮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2.3 两垄一沟栽培法技术要点

2.3.1 两垄一沟栽培法

每隔一沟增加1条垄沟苗带,采用内稀外密的栽培方式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了大行距140cm,中间沟台小行距为 35cm,垄沟穴播 20~22cm,每穴留苗 2~3株,垄台穴距 15~18cm,每穴留苗 3~4株。

2.3.2 轮作与整地

两垄一沟栽培法应建立在玉米、大豆和小麦 (杂粮或经济作物)三圃轮作少耕体系基础上,不重茬、不迎茬。小麦与玉米茬伏秋翻后应及时耙平整细,用七桦犁起垄,并镇压好,以保住墒情。对于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原垄,应在早春拿净茬子、拣净秆棵、耢平茬坑,使其达到待播状态。

2.3.3 施肥与播种

在三圃轮作基础上,每3年施1次底肥,翻前扬施有机肥,施肥量为1500~2 000kg/hm2,将化肥作为种肥施于种下 4~5cm处,施纯氮18~27kg/hm2、五氧化二磷 46~69kg/hm2、氧化钾 37.5~45kg/hm2。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专用机具 ( 2BX-3)播种,在没有此播种机时,垄台用 2BT-d (换玉米盘 )播种,垄沟人工刨掩种,以防止干土回落,可先种垄沟,后种垄台。密度要求和机播一样,即垄台穴距 1~18cm,每穴 3~4粒,垄沟穴距 20~22cm,每穴 3粒。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东北大豆;栽培;技术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1 品种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种子处理:(1)种子精选,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如果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如在种子门店购买种子,买种时也选购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且注意看包装是否标明有种子质量标准,一般大豆的种子质量标准必须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2)根瘤菌拌种,在新开垦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必须进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用2公斤菌籽加2.5公斤水,然后拌50公斤大豆种子。拌后放在阴凉地方,防止太阳直射杀伤根瘤菌。接种后,待种子晾干后可播种。如果用药剂拌种,尤其是酸性农药拌种,一般不宜接种根瘤菌。

2 合理轮作倒茬

东北地区有效积温较低的大豆集中产区,应大力推行大豆与玉米、小麦、马铃薯隔年轮作,实行大豆与玉米隔年种植或一年大豆、两年玉米的轮作方式,实行土地用养结合,促进各作物均衡增产和耕地的永续利用。

2.1 种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生产实践证明,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易感染病虫害,荚少,粒小,显著减产。因此,在大豆生产上要尽量避免重、迎茬,也不宜种在其它豆类作物茬口上。尽量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减轻连作带来病虫害加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宜轮作方式为实行玉米――玉米――大豆三年轮作制。

2.2 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选择肥力比较高地块种植大豆,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对不可避免的重迎茬地块,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其减产问题。一般(常规生产)在增施农肥,足量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5%甲拌磷1.5-2.5公斤与肥料均匀混合施人耕层。据生产实践,此措施对解决重迎茬大豆减产问题效果较好。

3 种植方法

3.1 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3.2 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3.3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3

一、水改旱种植大豆的不利因素分析

在农事活动中历来就有“水改旱扔一半”之说,水改旱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通透性差、温度低、缺乏旱田作物的有利微生物,不利于大豆生长。

1.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水田改旱田的土壤干后易板结、形成硬块坷垃,对大豆幼苗生产影响很大。同时,由于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水改旱土壤遇潮后易沾附农机具,宜耕作期较短。

2.地温较低,回升慢。水稻田土壤多呈微酸性,加之多年的水淹,含水量大,土壤冷凉,地温回升慢,一般情况下到7月中旬“伏雨”季节才能恢复到正常地温状态。

3.幼苗生长缓慢,保苗困难。由于水改旱地块土壤升温慢,影响种子发芽和正常出苗,播种到出苗需要的时间较长,易造成大面积缺苗断条和三类苗;出苗后,土壤冷凉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繁殖较慢,影响营养物质转化,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导致苗期长势弱,生长不均,遇春天低温天气尤为严重。

二、水改旱种植大豆栽培技术措施

针对水改旱的限制因子,水改旱种植大豆需要统畴协调种、热、水、肥等因子,选择适宜品种并针对性地完善关键栽培技术,才能趋利避害,获得较好收成。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水改旱地块的特点,选择大豆品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改旱种植大豆应选择拱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的品种;二是应选择成熟度好、发芽率高、芽势强的种子,为苗齐、苗全、苗壮打下基础;三是要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由于水改旱地块土壤温度低、升温慢、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前期发育,生育期延长,不要选择生育期过长的品种;四是选择抗倒性好的品种,水改旱土壤含水量大,不易蹲苗,往往造成植株偏高,易出现倒伏现象。

2.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

(1)精细整地。对水改旱的地块,要在水稻收割后即进行秋翻地,使耕翻的土壤经过冬春冻融交替,使表土疏松,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利于春天适时耙压和作垄保墒,并且能使土壤中的坷垃变细变小。秋季没有耕翻的地块,春天要经常观察田间墒情,当田间表层土壤发干、微微出现细小裂缝,耕层15~20cm土壤变得疏松、散落时,要抢墒耕、翻、耙、压,及时起垄镇压保墒,以待适时播种。

(2)适时铲膛,促进幼苗生长发育。通过采取早耕作,增加铲膛次数等措施,尽量减轻不利因素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采取苗前铲萌生土,使原来的松散漏风、不保温、蒸发量大的耕层土壤,变成较紧密而疏松、通透性强、保温性能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地温,促进种子早萌发、早出土,减少种子在土壤中滞留时间与能量消耗,为苗全、苗齐、苗壮创造条件;幼苗出土后即进行第一遍铲膛,加速地温回升,增强土壤通透性状,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在6月下旬前完成四铲三膛。通过以上作业,可使土层疏松,提高地温,增多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能力,提高幼苗根系对矿物质元素吸收,及早形成壮苗。

(3)及早间苗,促进个体生长。当两片对生真叶展开至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前,按要求的株行距及早间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一次定苗,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为增花促荚奠定基础。

(4)科学施肥,为丰产构筑基础。水田长期施用化肥,氮素过剩,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内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为了保证土壤在苗期有充足的营养元素供给,要增施农家肥,配合施用磷、钾肥,满足苗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种子萌发与出苗速度。每公顷基施磷酸二铵150~225kg,硫酸钾150~225kg,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在大豆分枝前每公顷追施尿素75kg,花期追施尿素75kg,满足大豆全程生长发育需要。

(5)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水田改旱田后,杂草危害严重,要人工锄草与化学药剂除草相结合防治杂草危害;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铲趟,全生育期做到四铲三趟,将大量的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在6月末至7月上旬,田间杂草生长较快,可在2~3叶期进行化学除草。为扩大杀草面积,需要禾本科杂草除草剂与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在8月下旬要进行人工拔除大草,以免草苗齐长,杂草与大豆争光、水、肥,确保水改旱大豆正常生长发育。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大豆 高产 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7-01

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必须重视的一项环节,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种子准备、减缓重迎茬措施、耕整地技术及施肥技术。

1 种子准备

1.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1.2 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 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垅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垅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 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cm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扳茬种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cm厘米宽行距为40~50cm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 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cm双条播

在深翻西征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在秋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 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用原垄茬上播种方法。此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可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4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夹数和单位株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密,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5 施肥技术

5.1 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安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施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氮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页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费。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打下基础。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5

关键词 菜用大豆;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1-18-02

菜用大豆,俗称毛豆,别名枝豆,是以绿色鲜嫩豆粒作食用的大豆。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味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目前,菜用大豆出口外销及内销都很受欢迎。与适期收获的籽粒大豆相比,菜用大豆生育期短,投资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许多农户的致富途径。为此,笔者将菜用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选地整地

菜用大豆既怕旱又忌涝,因此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左右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种前尽早深耕,耕地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按照无公售施肥规则,施氮肥60kg/hm2,磷肥105kg/hm2,钾肥150kg/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75万kg/hm2,耕地后晒垡,然后细耙做畦。

2 品种选择

种植菜用大豆需选择早熟、分枝多。南方种一般为有限生长类型、早熟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北方一般为无限生长类型,晚熟品种。所以,北方种南移,往往提前开花,南方种北移,往往枝繁叶茂,延迟开花,选种时应特别注意。菜用大豆生产可在春、夏、秋3季排开播种,一般春播可在2~3月播种育苗或直播,夏播4-6月,秋播8月,针对不同季节温、光条件、选择适宜的早、巾、晚熟品种,特别要考虑品种对光照良短的反应。

3 栽培季节

菜用大豆播种期因栽培目的和品种不同而异,长江流域可分为早菜用大豆和中晚菜用大豆2种,而早菜用大豆中又有早熟栽培和普通栽培之分。南方地区按不同品种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即可实现春、夏、秋3季生产,以延长供应期,适时播种为使菜用大豆均衡地供应市场,必须分期分批播种,分批采收,提高经济效益。至于分几批,播种间隔时问,应视种植面积、产品上市量、市场销售动态以及生产和营销能力而灵活掌握,科学安排。

3.1 早熟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般应用冷床育苗,3月下旬定植,6-7月采收嫩荚,菜用四月白、五月白,而4月上中旬直播的菜用五月白或五月乌。

3.2 中晚熟栽培夏栽中熟种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直播,7~8月收获,菜用六月白或六月黄。而秋季晚熟栽培在6~7月直播,9~10月收获,华南秋播还可推迟到7-8月播种,9-11月采收。如八月白和杭州五香菜用大豆。

4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筛选种子,首先除去种子中的菌核和览丝予的种子,再把有病斑、虫蛀和破伤的种子挑出,然后晒种1-2d,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拌种,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使种子的抗病性增强。

5 播种育苗

菜用大豆的播种时间为4~9月,通常采用穴播或条播、穴播时,穴距的大小和大豆品种有关,早熟品种为25cm,中熟品种为30cm,晚熟品种为40cm,每穴放3~5粒,如果采用条播,早熟品种株距7cm、行距30cm,中熟品种株距10cm、行距40cm,晚熟品种株距12cm、行距45~50cm。

6 间苗补苗

菜用大豆出苗后,为了改善幼苗的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营养的正常供给,要对菜用大豆进行间苗,间苗要本着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的原则,每穴留2株健壮的苗。果发现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补苗的方法是将过密的菜用大豆幼苗连根一起挖出,在缺苗处挖5cm深的小坑,将苗补种在坑中。

7 田间管理

7.1 肥水管理菜用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川磷钾肥对菜用大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10%的人粪尿1次;开花前如生长不良,可追施10%-20%的人粪尿2~3次,也可追施0.3%~0.5%尿素。适时追肥,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出现缺钾症状时可用叶而追肥。菜用大豆是需水较多的豆类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因生长时期而不同,播种时水分充足,发芽快,出茁快而齐,幼荫生长健壮;但水分过多,则会烂种。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C以上时,保护地栽培,要揭去盖膜,视土壤干湿情况及时灌溉,确保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生育前期和开花结荚期,切忌土壤过干过湿,否则会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开花减少,花夹脱落。

7.2 摘心打顶菜用大豆生长后期开的花往往不能及时成熟,适时摘心打顶可以控制茎叶过茂徒长倒伏,减少落花、瘪荚。使豆荚成熟一致,早熟,增产5%~10%,并有改进品质的效果,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和地区,对生长繁茂的晚熟品种,进行摘心效果更为显著,摘心时期以开花盛期至后期为宜,将主茎顶部摘心1-2cm,促使茎粗分枝结夹增加。

7.3 根外追肥和喷施多效唑这对提高结夹率和产量有良好的效果。根外追肥于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以喷施钼酸铵和尿素为主,浓度不要超过0.3%。多效唑则于初花期喷施1次,浓度为250mg/kg。

7.4 接种根瘤菌 菜用大豆播种前,用人丁的方法将好的根瘤菌剂拌到种子上,播种后能使植株根上长出大量的根瘤,促使植株生长繁茂,结荚多而高产,一般能增产5%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如果土壤中缺乏氮肥或过去未种过菜用大豆的田块,接种的效果更为显著。接种方法有3种。

7.4.1 土壤接种法。从菜用大豆根瘤菌生长良好的田块中取出表土,撒在准备种植菜用大豆的田里,撒土量2250-3750kg/hm2。

7.4.2 根瘤菌剂接利。用人工培养的优良菌种,接种时根瘤菌剂用量可按说明书规定,先用等量清水化开,再将种子倒入桶内,拌匀使菌种粘附在种子表皮,即可播种,根瘤菌怕光、怕热、怕湿,播种前避免太阳直晒或种子过分干燥,最好随拌随播,随播随盖,播种后,田间土壤保持适当湿润。

7.4.3 植株根瘤接种。秋季将田间选择根部根瘤菌生长良好的植株,连根拔起,清除其上土壤,在20-25%条件下加以干燥,然后用手磨磨碎贮存,春天播种时按根瘤菌剂2250~3000g/hm2与种子拌匀后播种。

7.5 病虫草害防治

7.5.1 病害。生长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锈病。防治的方法首先是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次是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病毒A 500倍液喷雾防治,在锈病发病初期,用7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7.5.2 虫害。生长期主要害虫有蛴螬、蚜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和黄曲条跳甲等。于毛豆播种前深耕晒土可减少黄曲条跳甲蛴螬的虫量。用25%辉丰快克30~50ml,对水50kg于蛴螬、黄曲条跳甲为害盛期喷雾或灌根。蚜虫可用5%蚜虱净3000-4000倍液喷雾,可兼治黄曲条跳甲,也可预防病毒病。防治豆荚螟可在毛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以杀死入土化蛹幼虫,并兼治蛴螬。幼虫卷叶、入荚前可用25%快克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7.5.3 草害。于毛豆播种前或播种当天,用50%乙草胺750ml/hm2,对水600kg/hm2进行地表喷雾,以杀死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据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92%~95%。在毛豆1~3叶期,再用5%精禾草克600~900ml/hm2,对水225-450kg/hm2,或10.8%高效盖草能375ml/hm2对水225~450kg/hm2防治禾本科杂草;用21.4%杀草焚水剂口125ml/hm2对水450kg/hm2茎叶喷雾。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6

一、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区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及市场需求,必须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佳的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

二、种子处理

1、困种催芽:种薯于播种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的黑暗处,平铺2-3层;2-3天翻动一次,促使解除休眠,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

2、种薯切块:切刀用70%的酒精或5%的来苏儿水消毒,选用健康种薯竖切,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克为宜。

3、拌种:每100公斤种薯用百菌清0.1公斤和滑石粉1公斤及微量元素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

4、用种量:一般每亩用种120-150公斤。

三、选地整地

1、选地:土豆喜砂壤或壤土,因此,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砂质或有机质含量较高、偏酸性的地块。

2、选茬:种植土豆,前茬以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避免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前茬。马铃薯对部分除草剂比较敏感,因此,在选择前茬时应避免用过普施特、豆黄隆、玉农乐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部分除草剂对种植马铃薯的安全期见下表。

3、整地

土豆是地下结块茎的作物,为使植株生长茁壮,多结薯,结大薯,必须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相协调,所以在整地时最好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深松35-40厘米。

四、适期播种

1、播种时间: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地通过7-10℃时,即进入适宜播种期。

2、播种方法:人工播种,采用大垄距机械开沟施肥、点种,沟深10-15厘米,薯块保持在地平面或稍下方,做到种、肥分开;种肥位置保持在种薯稍下方2-5厘米,覆土厚度10厘米左右,播后及时镇压。机械播种,主要适宜大面积种植,方法是机械施肥播种一次成垄。

3、播种密度:垄距80-90厘米,株距18-23厘米,亩保苗4500—4800株。

五、平衡施肥

1、增施有机肥:公顷施用腐熟优质有机肥15吨以上做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2、种肥:种肥可亩施尿素6-8公斤,二铵12-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或用等同氮、磷、钾含量的专用肥或复合肥;如在生育期间进行追肥,在播种时可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保证幼苗本身一生生长发育需要。

3、追肥:当块茎直径膨大至2-3厘米时进行追肥,在6月20日左右雨季到来之前,将三种肥料混匀,施于垄体两侧,施肥后及时趟地,将肥料覆盖上,防止流失。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六、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当块茎长至2-3厘米时,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2、铲趟中耕:出苗前耢一遍,可以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趟一遍,再趟一犁(少培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在发棵期铲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提墒松土,实现多层结薯,利于块茎膨大。

3、植株调控:若要马铃薯植株生长健壮,获得高产,首先要采取氮、磷、钾按比例施肥;其次要轻底肥,重追肥,确保植株不同生育期的需要。水分供给采取促、控相结合的原则,结薯前期要促进秧苗生长,结薯中后期主要促进块茎生长。

4、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晚疫病、马铃薯瓢虫、蚜虫等病虫害。

七、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