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

1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1整地

大豆种植以深松为主,前茬的品种对大豆种植有很大影响,根据前茬种植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若前茬种植大麦,种植大豆时可运用浅翻深耕的方法,秋季要整地、起垄、施肥等措施,利用秋雨,防止春季干旱。无论哪种种植方法,都要做好整地工作,大豆对土壤要求高,农民播种前要仔细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耕,将大块石头挑拣出去,此时可施加基肥,然后耙平,适当的深耕可以减少大豆成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害。

1.2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大豆品种的选择对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品种的选择,一般选择高产、抗逆性强、抵抗能力强、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同一种植区域严禁长期使用相同的品种。品种选择完后要进行种子的处理,首先,晾晒,在无风晴朗的天气中,将种子铺洒在干净的地面上进行晾晒,一段时间后收集。其次进行消毒,将种子放入消毒溶液中,可减少种子外侧的细菌和降低大豆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出现概率。浸泡两小时后取出,放入清水中清洗。最后进行拌种和催芽,为了降低大豆患病虫害几率,运用35%乙基硫环磷对种子进行搅拌,然后强期放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中催芽,可将种子放在湿润的手巾上,保持室温在27℃左右,当种子有一半以上露芽即可种植。

1.3合理密植

为了使大豆有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密植,保证大豆根茎之间透光、透风,保证每一株大豆健康,结合土壤条件、品种特征和播种时间确定种植密度。如果土壤肥力好,植株高大,成长期长,行距控制在40厘米。如果土壤费力地,植株矮小,生长期短,行距控制在30~35厘米。播种量根据种植发芽率进行设置,对饱满的种子,每亩播种6.2千克,相对小粒的种子,每亩播种7.1千克即可,合理密植,提升大豆质量。

1.4播种管理

大豆播种时间随当地温度而定,一般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时间长,当土壤温度为8度左右即可进行大豆种植,每年的四月末种植。而对南方而言,种植大豆前还需要种植前茬作物,可收割小麦后种植大豆,如果小麦收割后出现降雨或者土壤墒情不错,可立即进行整地播种,如果土壤水分少,播种前要做好灌溉,如果缺少灌溉条件,可运用板茬播种法,降低土壤水分流失。播种后覆细土覆盖,然后轻轻压实,浇足水分。

1.5田间管理

大豆的田间管理很重要,关乎大豆产量和品质,首先,施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种植过程中已经很少运用化学化肥,尽量使用有机肥,例如,经过处理,充分腐熟的人和牲畜粪便,也可利用秸秆做堆积肥。采用有机肥料做基肥,可在深耕时加入。追肥根据土壤缺肥情况和大豆生长状况酌情添加,重视氮、磷、钾的结合。大豆苗期固氮能力弱,所以苗期要注重氮肥的追加。5.2千克尿素、10.2千克氯化钾和二铵磷肥充分搅拌,施加到田中。也可对叶面直接喷洒,促进叶面对肥料的吸收,和在土壤中施肥效果一样,降低浪费,喷洒时运用雾化效果更好,雾化肥料每亩运用1.6千克尿素、0.3千克磷酸二氢钾、0.11千克硼砂和0.04千克充分搅拌即可。其次,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最常见的就是除草,为了保证大豆营养充足,需要在杂草没有长成是及时清理,根据大豆生长的阶段使用不同除草方法。例如大豆幼苗阶段,由于幼苗较小,杂草生长速度快,除草使用人工手段,降低对幼苗的伤害,也可运用除草剂除草,但是除草剂的危害较大,不建议使用。最后,病虫害的防治,大豆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综合防治”原则,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主要病虫害有蚜虫、孢囊线虫、灰斑病和根腐病等。蚜虫的防治方法可利用杀虫灯诱杀或者熏蒸法减少蚜虫数量,孢囊线虫的防治可在种子处理时根据当地情况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者运用52%多福合剂和种子按照4∶1000比例进行拌种。大豆根腐病可运用15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喷洒。

2大豆农业技术推广

2.1地膜种植技术

地膜大豆栽培技术在我国干旱少雨地区广泛应用,利用地膜覆盖手段,有效保护土壤水分,优化土壤环境,为大豆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水分。并且该技术可提升大豆幼苗对土壤营养的吸收,增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但是,很多偏远地区受农户文化和经济限制,没有大面积的推广。所以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工作,积极分析推广不成功的原因,因地制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撑,积极宣传地膜种植重要性,政府增加资金补助,使农户认识到地膜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后,可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地膜种植,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利用新型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创建更多的经济效益。

2.2保护性农耕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在种植大豆过程中对耕地的保护技术,减少土壤沙化和流失,为大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促进我国农业长久发展。农业部门积极进行科学的大豆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和农户合作建立示范基地,组织附近农户进行观摩,由专业推广人员现场对新型技术进行示范,使农民了解到大豆种植技术的优点,将传统种植技术和新型技术比较,使农民主动接触新型种植技术。

作者:张筱霄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虎林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