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例6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详细阐述了蒙城县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轮作、选用良种、精细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收获与储藏等内容,为夺取大豆高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最忌连作,连作大豆,一是病虫蔓延,如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等危害加重;二是使土壤中磷钾元素过分消耗,因而使大豆营养比例失调,发育不良;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其本身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因而连作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数减少,固氮能力下降。应尽量做到大豆与大豆隔2茬以上轮作为好。

2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上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我县夏大豆可选用和推广早熟、高产大豆良种,生育期为90~100d为宜,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等品种。同时要剔除杂种子,并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才能做种子用。

3精细播种

温度是决定播期的主导因素。一般温度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上中旬,一般不能迟过夏至,否则将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播种有条播、穴播、点播3种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机械条播,一般行距在20cm左右。

4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籽粒大小、发芽率高低、留苗密度、播种期早晚、土壤肥力高低及土壤墒情来确定。夏大豆合理种植的幅度在18.0~37.5万株/hm2。一般原则是分枝多的品种播稀些,反之密些;早熟品种密些,晚熟播稀些;高肥力地块稀些,瘠薄地块密些。

5合理施肥

据试验,每生产100kg的大豆籽粒,需纯氮5.3kg,有效磷1kg,氧化钾1.3kg,还需要一定量的钙及微量元素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磷肥对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效果更明显,施磷可以使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苗期施钾可以加速营养生长,鼓粒成熟期施钾能促进干物质转移到籽粒中,有利于增产。

(1)重施基肥。大豆要重施基肥,由于大豆抢时早播,往往来不及施有机肥,所以前茬要重施农家肥作基肥,以保证大豆高产稳产。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除为大豆提供磷钾营养外,还能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强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而且对后茬作物也有增产作用。一般施磷肥375kg/hm2、钾肥105~120kg/hm2,与有机肥混合同时施入作底肥。在播种前施尿素150kg/hm2作基肥。

(2)巧追肥。大豆宜在花荚期追肥,此期追肥对增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尿素60~75kg/hm2,于大豆侧根5cm处开沟施入,氮磷钾配合效果更佳。也可遇雨撒施。如土壤肥力较高又施足底肥,种肥也可不施,以免造成徒长引起倒伏。

(3)根外追肥。花荚期叶面喷施尿素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有显著增产效果。在大豆生长后期(一般在花荚期)用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75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根外追肥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隔7d后再喷施1次,遇雨需重喷。在生产上,根外喷肥一般与防治病虫害结合进行。

6田间管理

大豆是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又处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生长速度快,因此加强大豆田间管理,有利于大豆高产。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大雨,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毁掉重种,若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可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都不好;破除板结的方法一是耧耙,二是用耙破除。(2)查苗补缺。大豆出苗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应及时检查,采取补苗和补种措施。主要是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一般在2片叶时补苗为宜,可结合间苗进行补栽。缺苗严重的地块采取补种或育苗移栽进行补种。

(3)间苗定苗。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现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间苗时间宜早不宜晚,从子叶展开至对生叶片出现进行间苗为宜,间苗、定苗最好一次完成。

(4)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也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明显。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苗高15~17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以浅-深-浅为原则,最后一次中耕结合培土进行,有利于保护豆苗、防止倒伏和清除杂草。另外,也可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5)灌溉。大豆的一生有4个时期需要灌水,即幼苗水、分枝水、花荚水和鼓粒水。具体要求是苗水要轻,分枝水要小,花荚水要足,鼓荚水要巧。大豆苗期一般不需灌水,而应蹲苗。花荚期需水最多,要勤浇细灌,对防止大量落花落荚、增粒增重极为重要。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做好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认真做好食心虫、豆荚螟及蚜虫的防治,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Bt等药剂进行防治。

7收获与储藏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国黑土地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大豆的种植以黑龙江省为主,素有北大仓之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夏季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气候都适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术和栽培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占决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视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黑土地上也要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轮作制、施肥制的各种栽培技术,贯穿从播期、密度、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灌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大豆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的双重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近年来对于大豆的高产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将各种模式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把大豆栽培这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免费论文。以下就分析了几种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阶段的技术重点:

1.三垄栽培模式

(1)三垄栽培比较适合低洼、易受涝的潮湿区域,是根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地区的土耕地层较薄,无法深层施肥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栽培模式。当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匀,植株不连贯而断垄的现象较多导致大豆的产量底下。三垄栽培提出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研制的耕播机械,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实施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技术要点。选种决定产量的有一个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这种易受涝的潮湿区域要选用

秆径有力、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种子的成熟期稳定,以保证品种的优质高产。免费论文。耕地时要将土壤耕细、整平、深松起垄,垄向垂直,等距垄宽,同时深入施加底肥。根据黑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在五月中上旬开始播种,采取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 cm为宜,播种、 镇压连续作业。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机垄底分层深施。

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根据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特点,推行了适合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抗击低温、干旱是的综合性高产技术。具体可以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

(2)技术要点。平播行间覆在选种时以中晚熟选择成熟期较晚、秆强、抗倒伏、有分枝、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地膜要以拉力较强的厚膜为佳,避免地膜透气性差带来的洪涝。大豆行间覆膜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同时对除草剂的有严格的要求。大垄行间覆膜宜应该选择在低湿地区且需要选地势平整,排水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国外同一技术基础上吸取三垄栽培技术中特点而创新形成的优质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以矮秆品种技术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的三种栽培模式。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结构,利用合理空间增加绿色面积。免费论文。增加植株中下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可以达到增产20%。

(2)技术要点。要选用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的矮秆种子。耕作深松为主,播种时间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垄适宜早播,大垄和平播的播种密度在45万~50万株/hm2左右,施肥要实行深层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除草和调控。

4.保护性栽培模式

(1)它又称大豆少耕免耕技术,是一种省工节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

(2)技术要点。深松技术要切实贯彻,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对土壤的渗入,减少蒸发量。在保护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秆的粉碎性和整体性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技术,对作物实施干预,人为保护。

5.结论

以上简要概括了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术要点。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将科学的方法整合配套,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更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

[2]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

[3]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通讯,2008(8)

[4]孙义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区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研究[J].物杂志,2006(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3

总产量中占有重要部分,所以选择科学的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是所有大豆种植人员都应该重视的。在种植大豆方面,国外的栽培技术相较于国内无论是在植株生长情况还是在产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积极国外的先进增长技术,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进而收货更多的经济利益,是可行的。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当前来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将针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关键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58-0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栽培技术,它最先是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如今我国以此为基础并且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生产条件,将其应用与自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在很多地区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已经与地区特点相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经过实践证明该项栽培技术适用范围极广,几乎适用于任何生态环境,也适合任何生产力水平,与普通栽培技术相比增产可以达到20%以上,经过多年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大豆窄行密植关键栽培技术

1.1 种子的处理

尽管优质的种子是产量的保证,但是对于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来说在选种时除了要注意选择优质的种子之外,还要将种植区域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考虑在内,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种子。总之,在种子的选择方面就是做到因地制宜,无论是选择半低秸秆、抗倒伏以及不可逆性哪种种子,最终都应该以高产为主要目的。另外,为了保证出苗率,所以在确定种子之后,还要对种子进行筛选,筛除其中饱满程度较低以及有虫害的种子,防止播种之后虫害传染,同时也保证了生长均衡,在选择种子时要保证至少达到标准级别以上。

1.2 选择种植基地

种子选择的再好,如果种植基地不适合种植,也同样不会高产,所以种植基地的选择极为重要,;另外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种植区域的要求而言的,关键在于扩大植株之间的距离,而缩小种植地之间的行间距。此外,选择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种植时要避免植株错轮,合理分配植株,尽量增加株距之间的光照,使得植株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增加植株中层以及地层的光照,促进植株生长。

1.3 种植技术

好的种植技术是植株健康生长以及高产的保证,所以要尽可能排除所有可能导致产量降低的因素,例如为了避免由于土质疏松而造成产量降低,所以要深化土质。另外,要注意与以往栽培技术不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肥料的选择方面有所变革,可以适当的使用除草技术,所以与普通栽培种植技术相比,窄行种植技术跳出了以往以高产为出发点的局限,配以适当的除草技术,更加有利于增产,这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与普通栽培技术的不同之处。

2.田地管理

熟化土壤和蓄水保墒有助于豆苗茁壮成长和增产,所以要做到合理的耕翻以及精细整地,这种方式还对减少大豆病虫害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豆苗的茁壮成长就会增强其对外界伤害的抵抗能力,所以合理的耕翻和精细整地是极为必要的,同时还具有消灭杂草的作用。由于平行窄行密植在种子生育期间是不能够铲的,所以大大的降低了防旱、增温以及抗涝等能力,因此平行窄行密植对于土壤的更层有更加高的要求,要尽可能的保证土壤细碎以及更层深厚。此外,如果选用的是大垄窄行密植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与平行窄行密植的区别就在于是以增加行数为目的的,所以在播种时难度加大了,所以仅仅是更层深厚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垄窄行密植的要求,更严格做到表土平整。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对于起垄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起垄的质量,如果要选择这两种栽培方式,则在伏秋整地的基础上就应该着手起垄。一般小垅窄行密植的宽度为45至50厘米之间,起垄之后要记得压实,使起垄后处于待播状态,一般用普通的起垄犁就可以实现。大垄窄行密植在打垄时要保证垄高至少在15厘米以上,但是也不能过高,一般要低于18厘米,垄宽在90至140厘米之间,压实之后也要保证高度,大垄在打垄时要使用坐台机。

3.播种时注意事项

播种与后期的出苗率有直接关系,所以为了保证出面率,提高产量,在播种之前要了解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因素造成减产。由于播种时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所以播种人员应该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条件是否适合播种,一般要等到地温稳定在8摄氏度左右才可以播种,否则温度较低种子不会发芽扎根,在土壤中长时间不发芽会遭到损坏,进而降低出苗率。窄行栽培方式具体可以分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两种,实际栽培时要根据所选的栽培方式进行细节上的合理安排,如果选择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话,在播种时可以选用联合播种机,也可以选用东农研制的依靠小四轮驱动的精量点播机,总之播种机械有多种选择。大垄窄行密植的播种方式可以选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等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按行等距精量播种。种植方式的选择可以选择清种和大比例间种两种,播种密度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 36-46 万株,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 33-38 万株。

4.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增产,田间管理是不能够忽视的,要做好除草、灌溉以及施肥等基本田间工作。一般在播种两天以后可以喷洒乙草胺地面喷雾,用量方面依照具体田地情况而定,另外在豆苗生长期间为了防止病害还可以选择在清晨与黄昏给床面喷水,以及喷洒适量的化学药剂,此外,为了保证土壤内部的氧气充足,进而使豆苗茁壮成长,所以要做到及时除草,在豆苗成长期间至少要保证除草两次。在灌溉方面,要依据所选的种子而定,合理调整灌溉次数,灌溉的原则为在豆苗生长初期要做到少量多次灌溉,一般九月份以后豆苗会停止生长,这个阶段豆苗会进入休眠期,所以保证水分充足以备豆苗越冬。另外,在施肥方面也要做好合理适量,在播种之前要施加大量的基肥,此外,为了保证豆苗生长期间具有充足的养分,还要适量追加肥料,实际追加肥料的量要根据豆苗生长情况以及种植区域土壤特点而定。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农作物,因此探讨如何使大豆高产成为了重点内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较普通的大豆栽培技术相比具有豆苗强壮以及增产等方面的优势,最初是由美国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目前我国已经将其引进并且与我国自身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做好田间管理以及一些其他的关键性技术,全面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鲜食蚕豆;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生长影响;比较

近年来,鲜食蚕豆作为蚕豆的一种专用类型在我国云南、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发展较快, 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地区得到发展迅速[1],但在嘉兴当地露地栽培上市比较集中,价格较低,限制了鲜食蚕豆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栽培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棚内栽种鲜食蚕豆可以调节成熟期,提早成熟,在蔬菜淡季供应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目前适合中国南方的鲜食蚕豆品种较多[3],并对大棚和露地栽培技术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4-6],但对多个品种进行设施与露地栽培比较的试验报道还比较鲜见。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本地常见鲜食蚕豆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的生长状况与产量比较,筛选鲜食蚕豆大棚栽培的适宜品种,为总结浙北地区鲜食蚕豆大棚栽培生产技术和品种推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特点

试验地浙江嘉兴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1.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4月1日,平均结束日在11月18日;平均终霜日在3月27日,平均初霜日在11月13日,平均无霜期230天;平均初冰日在11月27日。

1.2 试验品种

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长荚型蚕豆(自主研制的新品系)。

1.3 试验方法

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9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本地主推品种――慈溪大白蚕作对照(CK)。每个品种分别在大棚和露地栽培,小区面积4m2,设3次重复,大棚于栽种前安装棚膜。

1.4 栽培管理

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肥水管理基本相同,病虫害防治因发生情况不同而不同。播种前5d施腐熟有机肥15t/hm2、复合肥375kg/hm2;筑畦宽1.1m、畦高30cm,沟宽40cm,每畦播种2行,行株距为40cm×40cm,每穴播种2粒,播种深度6~8cm,每穴定苗1~2株,10月25日播种。蚕豆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开花前追施花肥,施尿素90kg/hm2,并进行根际培土,防止后期倒伏。蚕豆初花期及时整枝,抹去无效分枝。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生育期记录:播种期、始花期、采收期。

植株性状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调查10株,记载大棚和露地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和结荚数,鲜荚长、宽和重,鲜粒数、鲜粒重,鲜粒长、宽。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与露地栽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从表1 可以看出,在同一品种,相同播种时间,在大棚中的生育期普遍比露地提早25~30d左右,在大棚中始花期一般在2月10日左右,盛花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始荚期在3月上旬,采收期在4月初。露地栽种始花期一般在3月上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始荚期4月中旬,采收期在5月初。但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大棚栽种始花最早的是长荚型蚕豆,最晚的是陵西一寸。露地栽种始花最早的是慈溪大白蚕和通鲜6号,最晚的是长荚型蚕豆和苏蚕2号。

2.2 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除日本大白皮外,其他8个品种大棚栽培植株高度明显高于露地栽种,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长荚型蚕豆大棚中栽培植株最高,株高达到168.5cm,但露地栽培植株最矮,株高为87.25 cm。除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外,其他7个品种大棚栽培植株的结荚高度也高于露地栽培。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4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荚比露地栽培长,其余4个品种反之。9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荚宽度均小于露地栽培。除慈溪大白蚕、长荚型蚕豆2个品种,其它7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粒长×宽均小于露地栽培,日本大白皮尤为突出。

2.3 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不同品种鲜荚和鲜粒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日本大白皮、长荚和海门大青皮3个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有效分枝数有差异,其他6个品种差异不大。日本大白皮、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4个品种大棚栽培单株有效结荚数明显多于露地栽培,陵西一寸反之,其他品种差异不大。除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2个品种外,其他7个品种大棚栽培百鲜荚重低于露地栽培。除美国蚕豆1个品种外,其他8个品种大棚栽培百鲜粒重均低于露地栽培。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3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其他6个品种反之,其中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远低于露地栽培。鲜粒产量也是如此。

3 结论与讨论

同一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比较,采收期明显提前,9个品种中,长荚型蚕豆采收最早,比露地栽种提前35d,通鲜6号最晚,比露地栽培提前28d。大棚栽培能使蚕豆提早开花和结荚,并提前采收上市。

大棚和露地栽培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大棚栽培植株高度高于露地栽培,但结荚高度、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等不同品种表现不一,长荚型蚕豆大棚栽培豆荚长度大于露地,但日本大白皮和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农艺性状均比露地栽培差。

大棚和露地栽培对不同蚕豆品种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大棚栽培蚕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结荚数与露地略有差异,大棚栽培百鲜荚重、百鲜粒重普遍低于露地栽培。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3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高于露地栽培,而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鲜粒产量均远低于露地栽培。

综上所述,长荚型蚕豆和美国蚕豆2个品种在大棚中栽种各方面表现较好,豆荚长,鲜豆荚、鲜豆粒产量高,且均高于其他品种;但其露地表现相对较差,植株较矮,单株有效分枝偏少,说明长荚型蚕豆和美国蚕豆在温度较高的大棚内生长较适宜。日本大白皮和陵西一寸2个品种露地栽培各方面表现好于大棚栽培,产量较高,并高于其他品种,适合露地栽培。

(收稿:2014-12-03)

参考文献:

[1]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 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4):6406-6407, 6410.

[2]吴春芳,夏礼如,尹淑瑜.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6) :82-83.

[3]袁星星,陈 新,陈华涛,等.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5):206-208.

[4]耿玉华,孙志栋,余乾儿,等.慈溪大粒1号蚕豆大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178-179,195.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赣豆6号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 2006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江西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文学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 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 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1]。

2栽培技术

2.1整地与轮作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吉安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2]。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2.2种子处理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 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3适时播种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 [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

2.4田间管理文学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2.5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 /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 /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4],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 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文学

2.7及时收获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即可收获。文学

3参考文献

[1] 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2-43.

[2] 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效果;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70-01

近年来,固原市充分发挥海拔高、气候冷凉、特别适宜于蚕豆生产这一地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在种植基础好的阴湿土石山区大力发展蚕豆产业,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寻求进一步提高蚕豆产量和效益的技术途径,受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种植上成功应用和大面积推广的启发,2012年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蚕豆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并经过试验探索和生产调查,初步总结出了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配套技术[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隆德县阴湿土石山区的城关镇红崖村,试验地块为台地类型,黑垆土土质,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蚕豆品种为青海11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常规露地和全膜双垄沟播2个栽培方式,采用大区简单对比方式进行。4月8日播种。露地种植行距30 cm,密度18万株/hm2;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实行早春覆膜,起垄覆膜后形成田间大垄宽70 cm、高10~15 cm,小垄宽40 cm、高15~20 cm,沿垄沟播种蚕豆,密度22.5万株/hm2。试验地块统一施肥,施纯N 32.1 kg/hm2、P2O5 75.75 kg/hm2,氮肥2/3基施、1/3在现蕾期至开花期追施;磷肥全部基施。

1.4 试验过程

1.4.1 合理轮作倒茬。蚕豆切忌连作,要进行倒茬,一般实行3~4年轮作制。根据固原蚕豆产区即阴湿土石山区实际情况,合理的轮作倒茬方式有:蚕豆-小麦-马铃薯-蚕豆、蚕豆-小麦-胡麻-蚕豆、蚕豆-小麦-秋杂粮-蚕豆等。

1.4.2 精细整地。前作收获后抓紧深翻晒地,蓄积雨水,耙耱保墒,加速土壤熟化分解,耕地深度一般为20~25 cm[3]。

1.4.3 早春顶凌覆膜。土壤解冻后的3月上中旬,及早整地,人工或机械覆膜。要求地膜耐侯抗老化,幅宽120 cm、厚度0.008 mm以上。起垄覆膜后田间形成相间的一大一小、一高一低2个集雨垄面,大垄宽70 cm、高10~15 cm,小垄宽40 cm、高15~20 cm。覆膜1周左右后,在垄沟内每隔50 cm处打1个直径3 mm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1.4.4 选用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的青海11号、青海12号、临蚕2号、青海13号等蚕豆品种。选择粒大、饱满、无虫害、无霉变、有光泽的种子,播前晒种5~7 d,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1.4.5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蚕豆在土壤解冻深度达10 cm时播种为宜,固原蚕豆产区一般以4月上旬为播种适期。播种量控制在300~375 kg/hm2,播深10 cm左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蚕豆沿垄沟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株距8 cm,保苗22.5万株/hm2。

1.4.6 加强施肥。蚕豆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增施磷肥,分次施氮”的原则。施优质农家肥37.5 t/hm2左右,化肥氮磷比以1∶1.5~2.0为宜,施磷酸二铵150 kg/hm2或尿素30 kg/hm2、普磷450 kg/hm2搭配施用。要求农家肥和磷肥全部基施,氮肥2/3基施,1/3追施。若盛花期和结荚期出现缺肥现象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养分供应。

1.4.7 田间管理。一是中耕除草:一般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第2次中耕在株高15~20 cm时进行,全生育期视蚕豆生长情况中耕2~3次。中耕时,人工用小铁铲将蚕豆周围的杂草锄净,然后覆好膜压好土,防止跑墒或地膜被风刮起。二是整枝摘心:在蚕豆主茎长到6~7叶、基部有1~2个分枝芽时摘心,花开至10~12层时的盛花期打顶,以减少养分无效消耗。

1.4.8 防治病虫害。锈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潜叶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托布津1 000倍液、50%杀螟松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450 mL/hm2对水喷雾防治。

1.4.9 适时收获。当植株大叶片枯黄、豆荚变成黑褐色时,即可及时收获。为了促进后熟,提高品质,收获时连同茎杆一起收割,晾干燥后脱粒。收获后要严防雨淋,以防造成霉变或籽粒表皮皱缩,影响蚕豆品质和商品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加土壤含水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集雨保墒效果,明显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试验蚕豆生育期间每隔15 d测定1次、共测定10次,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分别为17.9%、18.5%、27.3%,依次比露地处理增加2.2、2.7、8.9个百分点;0~30 cm土层整体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为21.2%,比露地处理增加4.6个百分点,相对增加27.7%。

2.2 提高土壤温度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全地面覆盖地膜和大小垄相间种植方式,最大限度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汽化消耗,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汽的散失,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据试验蚕豆生育期间多次测定结果平均,全膜双垄沟播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分别为20.4、16.8、15.1、14.5、13.9 ℃,露地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分别为17.8、14.7、12.9、12.2、11.7 ℃,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比露地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依次提高2.6、2.1、2.2、2.3、2.2 ℃,整个5~25 cm深层地温平均提高2.3 ℃。

2.3 改善蚕豆生长发育状况

观测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提早10、9、8、11、8 d,全生育期缩短7 d。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别达94.1 cm、1.47个、9.48个、1.85粒和158.7 g,依次比露地蚕豆增加19.6 cm、0.37个、1.56个、0.18粒和29.3 g。

2.4 促进蚕豆增产增收

产量实脱实测结果显示,全膜双垄沟播蚕豆产量为5 070 kg/hm2,而露地种植为4 230 kg/hm2,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方式比常规露地种植增产840 kg/hm2,增幅20%。分析计算表明,采取全膜双垄沟播方式种植蚕豆比常规露地种植成本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地膜投入90 kg/hm2折合成本1 170元/hm2;二是增加起垄、覆膜等人工投入约750元/hm2,2项合计增加投入1 920元/hm2;但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增产840 kg/hm2,折合收入2 688元/hm2;新增产值扣除新增成本,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增加纯收入768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蚕豆,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间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2.2~8.9个百分点,0~25 cm土层温度提高2.1~2.6 ℃;生育期提早7 d左右,增产量为840 kg/hm2,增幅达20%;产值增加2 688元/hm2,纯收入增加768元/hm2。

4 参考文献

[1] 李红春.蚕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46,148.

[2] 郭志礼.六盘山地区蚕豆丰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2(3):74-75.

[3]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4] 杨君,崔红艳,柳根生.隆德县优质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