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例6篇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鲜食蚕豆;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生长影响;比较

近年来,鲜食蚕豆作为蚕豆的一种专用类型在我国云南、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发展较快, 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地区得到发展迅速[1],但在嘉兴当地露地栽培上市比较集中,价格较低,限制了鲜食蚕豆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栽培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棚内栽种鲜食蚕豆可以调节成熟期,提早成熟,在蔬菜淡季供应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目前适合中国南方的鲜食蚕豆品种较多[3],并对大棚和露地栽培技术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4-6],但对多个品种进行设施与露地栽培比较的试验报道还比较鲜见。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本地常见鲜食蚕豆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的生长状况与产量比较,筛选鲜食蚕豆大棚栽培的适宜品种,为总结浙北地区鲜食蚕豆大棚栽培生产技术和品种推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特点

试验地浙江嘉兴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1.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4月1日,平均结束日在11月18日;平均终霜日在3月27日,平均初霜日在11月13日,平均无霜期230天;平均初冰日在11月27日。

1.2 试验品种

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长荚型蚕豆(自主研制的新品系)。

1.3 试验方法

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9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本地主推品种――慈溪大白蚕作对照(CK)。每个品种分别在大棚和露地栽培,小区面积4m2,设3次重复,大棚于栽种前安装棚膜。

1.4 栽培管理

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肥水管理基本相同,病虫害防治因发生情况不同而不同。播种前5d施腐熟有机肥15t/hm2、复合肥375kg/hm2;筑畦宽1.1m、畦高30cm,沟宽40cm,每畦播种2行,行株距为40cm×40cm,每穴播种2粒,播种深度6~8cm,每穴定苗1~2株,10月25日播种。蚕豆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开花前追施花肥,施尿素90kg/hm2,并进行根际培土,防止后期倒伏。蚕豆初花期及时整枝,抹去无效分枝。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生育期记录:播种期、始花期、采收期。

植株性状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调查10株,记载大棚和露地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和结荚数,鲜荚长、宽和重,鲜粒数、鲜粒重,鲜粒长、宽。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与露地栽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从表1 可以看出,在同一品种,相同播种时间,在大棚中的生育期普遍比露地提早25~30d左右,在大棚中始花期一般在2月10日左右,盛花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始荚期在3月上旬,采收期在4月初。露地栽种始花期一般在3月上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始荚期4月中旬,采收期在5月初。但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大棚栽种始花最早的是长荚型蚕豆,最晚的是陵西一寸。露地栽种始花最早的是慈溪大白蚕和通鲜6号,最晚的是长荚型蚕豆和苏蚕2号。

2.2 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除日本大白皮外,其他8个品种大棚栽培植株高度明显高于露地栽种,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长荚型蚕豆大棚中栽培植株最高,株高达到168.5cm,但露地栽培植株最矮,株高为87.25 cm。除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外,其他7个品种大棚栽培植株的结荚高度也高于露地栽培。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4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荚比露地栽培长,其余4个品种反之。9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荚宽度均小于露地栽培。除慈溪大白蚕、长荚型蚕豆2个品种,其它7个品种大棚栽培其豆粒长×宽均小于露地栽培,日本大白皮尤为突出。

2.3 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不同品种鲜荚和鲜粒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日本大白皮、长荚和海门大青皮3个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有效分枝数有差异,其他6个品种差异不大。日本大白皮、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4个品种大棚栽培单株有效结荚数明显多于露地栽培,陵西一寸反之,其他品种差异不大。除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2个品种外,其他7个品种大棚栽培百鲜荚重低于露地栽培。除美国蚕豆1个品种外,其他8个品种大棚栽培百鲜粒重均低于露地栽培。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3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其他6个品种反之,其中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远低于露地栽培。鲜粒产量也是如此。

3 结论与讨论

同一品种,大棚与露地栽培比较,采收期明显提前,9个品种中,长荚型蚕豆采收最早,比露地栽种提前35d,通鲜6号最晚,比露地栽培提前28d。大棚栽培能使蚕豆提早开花和结荚,并提前采收上市。

大棚和露地栽培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大棚栽培植株高度高于露地栽培,但结荚高度、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等不同品种表现不一,长荚型蚕豆大棚栽培豆荚长度大于露地,但日本大白皮和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农艺性状均比露地栽培差。

大棚和露地栽培对不同蚕豆品种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大棚栽培蚕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结荚数与露地略有差异,大棚栽培百鲜荚重、百鲜粒重普遍低于露地栽培。长荚型蚕豆、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3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高于露地栽培,而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鲜粒产量均远低于露地栽培。

综上所述,长荚型蚕豆和美国蚕豆2个品种在大棚中栽种各方面表现较好,豆荚长,鲜豆荚、鲜豆粒产量高,且均高于其他品种;但其露地表现相对较差,植株较矮,单株有效分枝偏少,说明长荚型蚕豆和美国蚕豆在温度较高的大棚内生长较适宜。日本大白皮和陵西一寸2个品种露地栽培各方面表现好于大棚栽培,产量较高,并高于其他品种,适合露地栽培。

(收稿:2014-12-03)

参考文献:

[1]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 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4):6406-6407, 6410.

[2]吴春芳,夏礼如,尹淑瑜.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6) :82-83.

[3]袁星星,陈 新,陈华涛,等.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5):206-208.

[4]耿玉华,孙志栋,余乾儿,等.慈溪大粒1号蚕豆大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178-179,195.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2

1.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概念

这一种植技术是在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基础上适当的减小行距,扩大株距,促进群密度的增加,利用现代化的空间,改善植株群体的布局,使其更加合理与科学,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实现了我国大豆密植的种植产量与效率。下面就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该技术的推广价值。

2.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优势

一直以来,大豆都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不仅满足我省大豆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大豆的供应,甚至远销海外,我省的大豆在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近年来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关部门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次创新。

2.1 密植新品种的研制促进产量的提高

前几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备案分局科研所与北安市华疆种业曾经做过一次实验,研制出了北疆96-711产品,从试验数据和试验情况来看,对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这一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具有早熟、高产、高油的特征,而且大豆杆的强度与韧性非常好,非常适宜密植,而且比较喜水;通水具备较好的抗旱性,而且耐贫瘠的能力较强,比较适合我省的情况,在进入到成熟期后,迅速脱水,减少成熟时间,另外,该产品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比较适宜机械收获,可以提高收获的效率。

2.2 与我省的土壤情况十分相符

大豆密集栽培技术比较适宜土壤肥沃,含水量较多的地区,我省的环境跨度大,经过测试,土壤的有机含量较高,约为4.15%,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呈微弱的酸性,比较适合豆科植物的生长。我省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无霜期的时间较长,大概约为95-110天,年平均降水量大概在450~550mm。从这些数据来看,种植大豆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我省多以草甸黑土为主要土壤,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是大豆生长的最佳环境,这也是我省大豆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传统品种相比,新品种的种植将会使产量与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3 大垄密植技术的产量增加

大垄密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与三垄栽培相比,大垄栽培工艺的垄距大概在105cm,在垄上播种4行的大豆,中间宽行距约为20cm,两边的小行距约为12cm,从种植情况来看,保苗率大概可以达到40~42万株/hm2。但是三垄栽培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三垄栽培的垄距约为70cm,垄上种植双行的大豆,最终保苗30万株/hm2。可见采用大垄密植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加大豆的产量。

2.4 田间管理

任何的种植技术都不能忽略田间管理工作,以我省的气温为例,在进行大豆种植的季节,首先要温度大概稳定,约为5-7℃的时候方可进行播种。在播种的时候必须要提前处理好土壤及种子,播种初期要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进入到开花初期则可以适当的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进入到开花盛期,适当的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豆植株发生徒长、倒伏与花荚脱落的现象。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也可以采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在生育过程中要进行3-4次的中耕。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5 收获期的管理

进入到大豆的收获期,大豆种植管理人员不能轻视,除了要做好收获工作外,要注意与上一年的收获相比较,同时要做好土地的平整工作,为下一年的种植奠定基础。

首先,产量要较传统方法有一定增加完成上述工作后,等待收获,一年的辛苦即将看到收成,从产量来看,采用大垄密集栽培技术的方法要比传统方法收获更多,而且其收获期短,效率高,因此,这一方法在未来的种植中也值得推广。

其次,经济效益上得到很大提高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这一工艺后产量迅速增加,这也使得经济效益提升,这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的,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合理密植;方式

大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用油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一直以来其高产高效都是相关种植人员研究的重点,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后,我国的大豆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下面就会这一工艺进行分析。

1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概念

1.1 这一种植技术是在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基础上适当的减小行距,扩大株距,促进群密度的增加,利用现代化的空间,改善植株群体的布局,使其更加合理与科学,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实现了我国大豆密植的种植产量与效率。下面就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该技术的推广价值。

1.2 大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分析

大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从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等方面与禾本科作物有很大差别。

1.2.1 从形态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茎秆直立,叶片细而长,与主茎角度小,互相遮荫少,透光好,有利于光能利用。

大豆是具有分枝的作物,分枝与主茎的角度大,叶大而密,结实器官散生主茎和分枝的各节上,叶片互相遮荫,不能充分发挥叶片的功能,容易造成营养器官徒长和结实器官脱落。

1.2.2 从生长发育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营养生长期长,生殖生长期短,开花迟,花期不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错生长的时间短,开花时干物质积累达总干物重的70%以上,营养生长为向生殖生长转化作了充分准备,与生殖生长比较协调。大豆自身的特性,使其光能利用率不如禾谷类作物高,因此,在栽培上通过合理密植,保证充足的日照和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十分重要的。

2 可行性合理密植的理论基础

大豆牛产的产品是籽粒,其产量构成是:产量=单位面积保苗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也可以说.产量=密度*单株粒重。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分别增加密度和单株粒重都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当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可见,合理密植是统一大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不断提高大豆产量的中心环节一大豆合理密植既要考虑群体的充分发展,也要考虑单株生长发育过程巾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所以合理密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另一个是植株在田间的分布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种植方式,如穴播、条播、垄上双行等距点播等。

3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优势

一直以来,大豆都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不仅满足我省大豆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大豆的供应,甚至远销海外,我省的大豆在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近年来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关部门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次创新。

3.1 密植新品种的研制促进产量的提高。

3.2 与我省的土壤情况十分相符。

3.3 大垄密植技术的产量增加。

3.4 田间管理。

3.5 收获期的管理。

4 大豆合理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4.1 “垄三”栽培的种植方式

“垄三”是以垄作为基础,实行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主体的技术。在播种方式上,“垄三”栽培实行的是机械垄上等距点播,66-70cm垄宽垄上双行,小行距10-12cm,株距因品种而宜,一般18-20cm。

4.2 窄行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大豆窄行密植可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

4.2.1 平作窄行密植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其行距和密度要根据采用的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为15-35cm,公顷下种45-65万粒。

4.2.2 垄作窄行密植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它既保留了平作窄行密植裁培的植株分布合理,群体光合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等优点。

4.3 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的增产能力

目前除去品种、施肥及管理上的原因,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不合理也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采用大豆综合高产技术时,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县大豆增产能力盼重要途径之一。

4.3.1 因品种、因地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不同品种要求密度不同。

4.3.2 合理的播种方式

大力推行垄上双行机械精量播种,小行距为10-12cm,这样植株的田间分布有利于群体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如果没有机械的要采用人工等距点播的方法。要垄上双行、拐子苗(狗咬纹),播幅在15公分左右。

4.3.3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均、苗壮

(1)整地在整地时要做到细碎、平整、无大坷垃。(2)选种种子要进行精选,去掉病粒、霉变粒、虫食粒,保证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要用大豆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3)播种要适时播种,做到早晚适宜、墒情适宜。我县播种最佳时期在4月20-30日。

结束语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推广空间,其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同时对土壤的质量改善,新的种植模式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推广,促进我省经济乃至全国经济效益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之,李会来,李丽萍.合理密植,挖掘大豆增产潜力[J].科技向导,2011(33)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菜豆;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95-02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生育周期短,种类繁多,可实现周年生产,对解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及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菜豆需求量剧增,但从当前实际生产状况来看,菜豆栽培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菜豆单产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本文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精量播种、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保护地菜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滨州及周边地区保护地菜豆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市场需求情况、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及品种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定。保护地菜豆品种选择主要以蔓生类型为主,选择的品种应具有耐低温、耐弱光,优质、高产、抗病、采收期长等优点。滨州地区主要的品种有鲁菜豆1号、鲁菜豆2号、青岛架豆和特嫩1号等。

2 整地施肥

整地的要点是深耕20cm以上,耙细整平。结合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45t/hm2,并撒施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起垄栽培,垄高20cm,大垄60cm,小垄50cm。起垄栽培不仅有利于提高地温,而且便于早出苗、早结果。

3 精量播种

播种前为保证出苗整齐一致,要进行浸种催芽。将菜豆种子放入25~30℃温水中浸泡3~4h后,再将种子放置于白天20~25℃,夜晚17~20℃的环境中催芽,当有1/3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保护地菜豆可适当密植,中晚熟品种穴距24~26cm,每穴3株,栽18万~21万株/hm2;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短,穴距20~22cm,每穴3~4株,栽25.5万~28.5万株/hm2。为实现一播全苗,播种前浇足底水,充分造墒,适当浅播,并在每穴浇灌少量药水,如70%的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750~1 500mL/hm2,预防枯萎病等突传病害。

4 播种后管理

4.1 发芽期管理 此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保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与合理的光照。菜豆播种后至基生叶展开前,为保证苗齐苗壮,具体要做到,最低温度不低于8℃,最高温度不高于30℃,争取温度控制在20~25℃,10cm以上地温白天20~25℃,夜间15~20℃;湿度为田间饱和含水量的60%~70%;光照强度为35~45klx,光照时间不低于8h。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并用细土沿幼苗颈部将膜孔封死,以防膜内热气外溢灼伤幼苗。保温被要早揭晚盖,以延长光照,提高棚内土壤温度。

4.2 幼苗期管理 此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做到干花湿荚,防止植株徒长和落花落果。适当增加通风时间,以降低中午过高的温度和排出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覆盖保温被时,确保棚内温度不低于20℃,10cm以上低温不低于14℃,以保证花芽的正常分化。追施1次氮肥,用量为尿素225kg/hm2,随水冲施。及时吊蔓绑蔓,即对应垄面在温室南北拉上钢丝,距离地面1.5m左右,以方面人工作业[1]。

4.3 开花结荚期管理 此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温度调控、光照调节和水肥管理。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温度控制在1~18℃,保温被早揭晚盖,以延长光照时间。当大部分嫩荚长达达到收获长度的一半时,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kg/hm2,之后每采收1次,结合浇水冲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150kg/hm2。

5 病虫害防治

菜豆病虫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枯萎病、锈病和疫病等,常见的虫害有白粉虱、斑潜蝇、蚜虫和豆荚螟等。在病虫害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以达到优质、安全、无公害生产[3]。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条件是温度22~25℃,湿度越大越容易发病,湿度90%以上时发病严重。菜豆灰霉病发病主要从侵染开败的残花开始,然后侵染豆荚,此病的防治关键在及早发现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5d1次,连续2~3次。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兑水喷雾[4],每5d1次,连续2~3次。防治豆荚螟可用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白粉虱、蚜虫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6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嫩荚,不仅可以防止坠秧,还可以改善菜豆品质,提高产量。开花10~15d后采收嫩荚[2],随后每天采收1次。采收的标准是豆荚由扁变圆,颜色变淡,并出现光泽。为减少对菜豆茎蔓的伤害,应尽量选择在下午采收。

参考文献

[1]胡永军,力来护,赵允忠.日光温室菜豆越夏茬栽培技g[J].山东蔬菜,2010(2):20-21.

[2]许生国,王根宝,丁秀萍,等.大棚早春莱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6(6):27.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黑龙江勃利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65~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30~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5行或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1]。实践表明,此项栽培技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5%以上。但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常因品种选用不当、整地标准不高、施肥量及保苗株数不足、田间除草效果不好、管理不到位等,而无法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笔者结合勃利县实际,将大豆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采用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必须选用成熟期适宜、杆强、抗倒伏、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矮杆、半矮杆品种,且品种质量要达到国家良种标准,要求质量一致,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以利于出苗整齐。勃利县主要选择垦丰16、合丰47、合丰51、合丰42、垦农5等品种,因该项技术主要靠群体增产,保苗数应为40~45株/m2左右。

2整地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若垄体中间出现欠沟,中间苗带播在欠沟里,则其生存空间处于劣势,会出现苗欺苗现象,将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整地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垄体要饱满,中间隆起,避免出现苗欺苗现象;二是进行深松,采取浅翻深松整地方式,翻深18~20cm,耕深30~35cm,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抗旱、保墒、保肥作用;三是整地质量要高,以伏、秋整地最佳,避免春整地。垄体底部宽130cm,上宽90cm,台高15cm,达到“暄、平、碎”。“暄”即土壤疏松;“平”即土地平整,要求10m幅宽高差不超过3cm;“碎”即土壤细碎,以保证播种质量、苗全苗齐,达到提高封闭除草的效果。

3施肥

窄行密植要实现高产,必需增加肥料的投入并合理施用[2]。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施用商品肥300kg/hm2,其中磷酸二氢铵180kg/hm2、尿素40kg/hm2、钾肥80kg/hm2;或施复合肥350kg/hm2,可选用复合型专用肥,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20%、15%。施肥方法:一是施足底肥,结合秋整地,施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30m3/hm2。二是化肥作底肥时要深施,深度达到种下14~16cm,用量占化肥总施用量的60%~70%,可在秋季整地时或在春季播种时施入。三是采用分层深施肥技术,第1层将化肥总施用量的30%~40%施到种子侧下方5~7cm处;第2层将化肥总用量的60%~70%深施到种下12~14cm处;四是进行叶面喷肥,在大豆生育期内喷施叶面肥2~3次,第1次在大豆分枝期,以钼酸铵、生根粉(或生根宝)为主;第2次在大豆初花期,以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硼肥等为主;第3次在大豆盛花到结荚期,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腐殖酸或黄腐酸类肥料[3]。

4化学除草

大垄窄行密植由于垄体大,不利于铲趟,行距小,田间除草不便,所以化学除草至关重要[4]。在生产中常因除草效果不好而出现草荒,茎叶除草易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人工除草费工费力,所以重点推广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技术。在大豆播后3d内施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90%乙草胺(禾耐斯)、72%或96%都尔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48%广灭灵、70%赛克津、5%普施特等,对于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地块用90%乙草胺(禾耐斯)、72%或96%都尔等与48%广灭灵、赛克津混用。对恶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可用拉索乳油或地乐胺乳油或胺草磷油;芦苇可用15%稳杀得乳油、5%精禾草克、10.8%高效盖草能;苣荬菜、刺儿菜苗前用75%宝收和48%广灭灵等。

5田间管理

5.1深松土壤

在大豆拱土到三片复叶展平期,根据天气及土壤状况对垄沟深松1~2次,深度达25cm以上,天气干旱或砂土地块不要进行深松;土壤粘重或白浆土地块要及早深松。

5.2化控处理

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群体大,若生长过旺群体内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易倒伏,不利于高产。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生长过旺,可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控制大豆徒长。

6参考文献

[1] 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等.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2-44.

[2] 谷洪军,孙伟国,王忠玉,等.汉枫缓释肥料与大豆专用肥的对比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34.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豇豆;无公害;设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77-02

豇豆无公害栽培可选择露地直播、设施栽培等方式,笔者主要介绍设施栽培这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栽培方式,该方式可使豇豆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

1 品种选择

以选择品质优、抗病性强、产量高、贮存及运输方便、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豇豆品种为宜[1-2]。若春夏季或者冬春季栽培,则宜选择具有一定耐低温性的蔓生或矮生品种;若在夏秋季节栽培,则宜选择对高温有一定耐性的蔓生或矮生品种;若在初春栽培,则宜选择耐一定低温、熟期偏早的矮生品种。一般特早30、之豇28-2等品种商品性较好。绝对禁止选择转基因品种。

2 种子处理

豇豆种子应选择籽粒饱满、无虫害、水分含量不超过12%、纯度97%以上、发芽率超过90%的优质种子。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是干燥。播种前于阳光下晾晒种子2 d。二是浸种。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热水中(温度为55 ℃左右)2 h后捞出并晾干[2-3]。三是拌种。拌入45%~5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5%左右,对炭疽病、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

3 培育壮苗

3.1 苗床准备

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至少3年没有种植棉花及豆科等作物的园土,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拌匀作苗床土,一般有机肥占比至少为30%。

3.2 适时播种

无公害豇豆的播种量一般为37.5~52.5 kg/hm2。当土壤中10 cm以内的温度持续在12 ℃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点播在营养土块中,也可点播在专门的营养钵中,每个土块或者营养钵中播种2~3粒,深度2~3 cm。播种前营养土块或者营养钵浇入足够的水。

3.3 苗期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出苗前,大棚内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在28、17 ℃左右;出苗后,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在22、15 ℃左右;定植前5 d左右,将薄膜掀开,以降低温度进行适当炼苗,控制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为22、12~15 ℃。二是水分管理。苗期一定要做好保墒工作,团棵前,在浇水时适当中耕3次左右。

4 整地定植

当幼苗达到壮苗标准即可移栽。壮苗标准是子叶无损伤、露出第1片复叶、未发生病虫害。定植前,先整地施肥,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0 t/hm2左右+硫酸铵90~150 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硫酸钾150~220 kg/hm2,将地块上的土壤充分打碎、整平,深翻土壤,将肥料均匀混入土壤中,并按照种植的密度将种植穴挖好,然后选取符合移栽标准的秧苗(带营养土)放到种植穴中,为了促进缓苗,要及时浇透水,待水充分渗入土壤中后再覆土。春提早设施栽培无公害豇豆适宜的栽培密度为4.5万~5.3万株/hm2;秋延迟设施栽培无公害豇豆适宜的密度为5.3万~6.8万株/hm2。穴距、行距分别为25、55 cm左右,每穴种植豇豆苗2~3株。

5 光照管理

设施栽培无公害豇豆时,要求覆盖膜透光性好、耐候性强、膜面干净。在管理中,晴日的白天可将覆盖物(起保温效果)适当掀开;另外,在设施后挂反光幕,可起到增加光照的效果。

6 温湿度管理

在定植阶段,大棚内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在28、16~18 ℃;进入伸蔓期后,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在24~28、12~15 ℃;待进入开花、结荚阶段,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在26~30、6~18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或者秋季,为了防止大棚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以达到降温的效果。湿度管理上,确保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即可。

7 科学施肥管水

在无公害豇豆的生长过程中,结合不同生育阶段对水肥的需求,做好平衡施肥、科学管水。施肥上,要平衡施肥,不可偏施某一种肥料,导致木桶效应。在搭架前(蔓生豇豆)或开花前(矮生豇豆),追肥1次;进入结荚期后,可追肥1~2次。追肥前,在种植穴之间挖较浅的沟,施入硫酸铵375~525 kg/hm2+硫酸钾80~150 kg/hm2。为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浇水可采取膜下滴灌等节水方式,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在施肥的同时浇水。豇豆生育期要控制浇水量[4],不可过多,开花初期一般不需要浇水,结荚期保证土壤中达到湿润状态即可。

8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豇豆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疫病、锈病、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选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必要时可以选择符合要求的药剂辅以化学防治。

8.1 农业防治

及时将病虫株拔除并移至田外清理干净。选择非豆类作物进行轮作,一般轮作周期至少要达到3年。

8.2 物理防治

用防虫网将大棚的放风口封闭起来,以起到防虫等效果。另外,在大棚内悬挂涂上1层机油的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等,每隔7~10 d清理黄板1次,并重新涂抹1层机油继续诱杀,效果较为明显。还可在大棚内安装杀虫灯、黑光灯等,对叶蛾等害虫诱杀效果较好。

8.3 生物防治

利用害虫的天敌捕杀害虫。一般在杀虫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虫剂,避免对天敌产生危害。如在大棚内释放一定密度的丽蚜小蜂,对白粉虱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也可以选择一些生物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在细菌性疫病的防治上,可选择喷施100万U新植霉素粉剂3 500倍液;在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上,可选择喷施0.8%~1.2%农抗武夷菌素200倍液等。

8.4 化学防治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选择20%~3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安全间隔期控制在20 d以上。在疫病防治上,于发病初期用56%~6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安全间隔期至少要达到1周。在锈病防治上,选择70%~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进行喷雾,安全间隔期至少达到2周以上。在白粉虱防治上,选择适宜浓度的吡虫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在蚜虫防治上,选择2%~3%联苯聚酯乳油1 800~2 200倍液进行喷雾。在美洲斑潜蝇的防治上,在虫卵大量孵化的时期,选择8%~12%灭蝇胺悬浮剂2 800倍液等进行喷雾处理。

9 适时收获

当无公害豇豆荚果饱满、种子还没有膨大时进行收获为最佳[4]。一般在始收期,每隔4 d左右收获1次,进入盛期后,可2~3 d采收1次。

10 参考文献

[1] 王灵华.豇豆无公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10(1):20.

[2] 再同古丽,张莉萍.日光温室无公害豇豆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2(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