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例6篇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 文化教育 家庭 学校 辅导机构

一、学校教育与辅导机构教育概述

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正规教育,在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除了系统性的教授知识内容,还进行德育等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了与同龄群体进行接触、交流、培养友谊的场域,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学校教育的师资力量较强,而且担任讲课任务的教师均为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及教育政策的实施也均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来实现。

社会辅导机构为私企式的教育单位,以教育知识为主要经营形式,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一般以“一对一”或是小班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应试性目的更为明显。辅导机构招生,主要由教育推销专员,以电话销售或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由聘任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二、学校教育与辅导机构教育差异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全体学生安排的集团授课方式,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较弱,而在辅导机构中“一对一”或“小班授课”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安排课程内容和讲解方式,也正是因为能够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在学校教育之外为子女增加辅导机构教育。但辅导机构小范围的教学形式,与学校教育的氛围不同,一方面打破了青少年学习的群体环境,班级教学虽然存在忽略学生个体的不足,但却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间接的沟通,普遍存在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其他学生尚未意识到的问题,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

同时,辅导机构教育盈利性的运营形式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及其家长对辅导机构的责任期待及辅导机构销售的承诺,使得学生及其家长对辅导机构产生依赖,在辅导机构中也存在全托生,学生直接放弃了学校教育机会,只在辅导机构接受专项辅导。辅导机构为了留住和发展生源,增加收益,多采用“哄、捧”的形式教育,这与学校严格的教学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辅导机构。在辅导机构学生甚至可以提出根据自己喜好调换教师的要求,也有部分学生侮辱教师、闹情绪。教师为了自身利益,一般选择容忍,纵容部分学生的不良言行。

三、各教育主体在青少年文化教育中的角色

青少年文化教育,绝非是由教育部门单方因素决定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学生自身和教育机构(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辅导机构教育)三方共同承担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习惯是青少年接受知识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关键因素,而习惯和心智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有句侮辱人的俗话:“没家教”,其中家教指的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一味的期待社会教育、辅导机构承担起青少年文化教育的重任,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导致家庭原有的功能逐步被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机构分化、替代,部分家长将子女教育也通过购买教育产品的形式推责于学校及辅导机构,但教育机构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家庭是培育青少年情感和爱心的地方,有爱和情感的青少年才会体谅和宽容,才会客观评价和理性选择,才会更好的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在《大学》中有如此论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是正心、修身、齐家,均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他对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此等发展环节间的关系,如同“路径依赖”和“蝴蝶效应”,家庭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一场所,对后续教育起着极大的作用。

四、总结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2

一、指导思想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市青少年实际的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学校和基层,为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人群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1.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适宜的情绪、较好的反应能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为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2.坚持预防为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3.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育环境,使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工作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工作要求1.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体制和保障体系,降低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就医率和就学率,减轻精神疾病造成的家庭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2.高度重视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使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妥善的处理。组织力量针对我市青少年厌学、早恋、网络成瘾、自杀等问题进行多学科研究,逐步建立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3.搞好青少年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学龄青少年就学率。卫生、教育、文广新、公安、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综合对策,切实扩大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医疗和康复服务的覆盖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基本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康复措施;对社会上“三无”人员和农村贫困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医疗救助,彻底杜绝歧视、虐待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等思想与行为,使这些患者早日得到医治,并早日返回校园。享受良好的教育,从而降低其危害家庭、社会的风险。4、各部门要落实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问责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对工作中,造成后果的,参照《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浙人大常〔2002〕16号)追究相关责任。

(二)职责分工1.卫生部门:负责将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承担全市青少年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来保障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市第三人民医院要主动开展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对部分不能或不愿来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应提供到学校或家庭等上门服务。在各乡镇(街道)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的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定期的摸底调查,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青少年精神(心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技术。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创造条件,在我市成立数字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以减少或杜绝自杀、肇事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教育部门:负责制定相应政策,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性教育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第一,要明确定位,营造氛围。一是明确学校心理辅导定位,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并注重城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发展;二是通过倡导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在广大师生、家长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精神病患者,做好向专科医院的转介工作;三是关注失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降低青少年失学率,不得推诿或拒绝已康复的精神病学生就学。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与配备。一是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班主任、校医等人群的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以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专业化,提高学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配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1:1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同时推进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初高中学校要专门聘请副主任及以上精神科医生或富有专业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学校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顾问;三是培训课程按照国家相关专业部门的要求设置,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3

2010年开始,江阴市周庄镇全面推进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先后办起了华宏村、长寿村、宗言村、周西新村等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和周庄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辅导站,建立了五个家庭校外教育辅导站,后又成立了周庄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形成了村(社区)、校、站“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运行机制与教育模式,在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整合资源,建好阵地,合力推进校外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除了每周五天校内的学习生活,青少年学生周末怎样度过?时间怎样安排?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他们能否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孩子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一系列校外教育问题引起了镇领导及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庄镇对本镇华宏村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改善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办站条件,将村(社区)、校、站“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模式在全镇逐步推广开来。

1.抓主阵地建设,建好中心辅导站

利用周庄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资源,2008年6月,周庄镇建立了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该站拥有培训楼一幢,活动面积达2250平方米,设有乒乓室、电脑室、舞蹈房和各类综合活动培训室等专用教室。该站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教育培训和科普教育活动,推进优秀项目、品牌项目的建设,融兴趣、知识、快乐于一体,体现了较强的趣味性、参与性与实践性,充分满足了青少年学生的课外学习需要,参加人数每年有600人左右,这里俨然成了一个“乡镇式少年宫”。该中心开发的《七彩夏令营》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走进纺织之乡―周庄》荣获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乡土课程优秀奖,《青少年软笔书法》被评为无锡市社区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

2.加强资源整合,建好村级辅导站

①将校外教育辅导站与老年活动中心的社会教育场所整合。华宏村、倪家巷村的校外教育辅导站与老年活动中心场所共用,充分利用好社区图书室、全民健身设施等多种活动资源,积极改善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办站条件。

②通过改建扩建、功能拓展,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宗言村投资280万元,利用老村委进行改造,开辟了硬件设施全面到位的文学指导室、手工坊、书画室、阅览室、体育运动室、室等6个专用活动室,活动面积300平方米,专门用于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给全村120多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娱乐场所,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

③在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长寿村校外教育辅导站投资100多万元,设有图书室、乒乓室、学业辅导室、多功能培训室等,专用于社区教育活动,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化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心。

④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协调,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周西新村校外教育辅导站设在投资2500万元建造的周西新村配套用房内,有专用活动室5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义工,完善队伍,全力支撑校外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心的阳光工程。而校外教育辅导站则是加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是学生在每年离校160余天的时间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引导志向、建立精神、增强能力,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补充和延伸。认真抓好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能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他们能够“离校不离教,离校不离管,离校不离导”。

在这支义工队伍里,有老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也有在职教师、在校学生;有社会有志青年,也有爱心妈妈。他们无怨无悔,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投身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活动,组织青少年参观交通安全主题公园活动,听科普、自护自救知识讲座,看法律知识漫画图片,使学生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掌握了一些自护自救的基本技能,成为自觉守法的小公民;参加“手拉手献爱心”“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等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中共江阴一大会址,让学生经历磨练、接受教育;还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开展以“共沐七彩阳光,和谐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活动。老干部、老党员为学生讲历史,讲革命故事,无锡市劳动模范奥运火炬手胡士勇给学生介绍火炬传递的盛况和感想,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

三、规范管理,热忱服务,不断深化校外教育

周庄镇坚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村)服务”的办站宗旨,现已形成了“辅导总站-辅导站-辅导点”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由镇文教办主任兼任站长,各学校校长任副站长,办公室、教研处、培训处三个职能部门的教师由镇各学校选派,负责全镇校外教育的协调、统筹、管理、指导、监督、教研和培训事务,使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目前,该镇校外教育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分散到今天的统筹,从过去的偏重学业辅导到今天的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层蜕变,下辖的站点也从原来的3个发展到今天的12个。

1.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在管理中,周庄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不断规范管理机制。总站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制订全镇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发展规划、年度活动计划,指导村(社区)基层辅导站开展“示范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全镇社区青少年的各项社区教育活动,整体推进校外辅导站的长效管理。制订了《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站长职责》和《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办公室职责》,明确了具体分工与职责所在,统筹编制校外教育年度总体方案,综合协调总站与学校、站点的校外教育工作,制订校外教育考评细则。另外,还制订了教研处职责制度、培训处职责制度、辅导员工作制度、学员活动制度、安全制度等。同时,校外教育辅导总站还加强过程管理与巡查,狠抓制度的落实,有效保障了校外教育的良好运行。

2.加强服务,促进学生成长

辅导站不断加强服务,坚持公益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原则,软件不断提升,硬件落实到位,采用综合性内容与单一性内容相兼容、教育性知识性活动与娱乐味性活动相融合、寒暑假活动与双休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化辅导、艺术教育、文体娱乐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求知求乐的需要,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使之德育有提高,文化有进步,文体有特长。广大青少年在这里充分体验了快乐,培养了兴趣,收获了成长。

青少年校外教育配合学校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产劳动教育以及体育、美育,旨在帮助少年儿童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各种能力,它有效解决了“五日空”的问题,补充了校内教育的不足。周庄镇社区教育中心勇于探索,不断努力,在实践和创新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新路,该镇以村(社区)、校、站“三位一体”青少年校外教育模式为载体,把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成为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假日乐园,使校外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4

何林渥斯(Hollingworth)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内,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的急剧变化在不当的条件或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主心理、逆反心理、自我心理、关注异性、从众和模仿心理、义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享乐心理、道德由动荡到基本成熟等十个方面。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个体一生中必经的过渡阶段,以上十种心理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但它们不是犯罪心理的充分条件,只有当个体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某一种或几种心理朝向不健康发展的时候才会成为犯罪的心理因素。

一、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探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编写重原理轻操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停留在对理论和原理的梳理和描述而对具体的操作方面说得很少。这使得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操作性不强。(2)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实践。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大多只停留在说教上而没有让学生有所实践和体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又特别反感说教,所以,这种方式的教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3)重学习指导轻“心理辅导”。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4)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教师既要“教书”更应该“育人”。

2.学校的教育重“智商”,轻“德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现行的教育由于有“中考”和“高考”的存在使得教育违背了它的初衷,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德行的关注很少。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优秀但品德较差。品德不好体现为对社会规范的漠视,做了坏事之后没有自责感与内疚感,道德约束力差,最后会走到极端危险的地步。

3.学校对家庭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有人将家庭称为“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专制型和放纵型教养方式相比较而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品质。在新的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管理方式不当。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常常以传统的打压控制的手段,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物”。这种暴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与孩子沟通,更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2)网络面前无能为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越来越普及,家长对网络的了解也不太全面。家长只知道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而对网络产生恐惧心理,但没有意识到粗暴的干涉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3)家长对孩子的“闲散时间”没有系统地安排,导致其在“闲散时间”内可能沾染不良行为。所谓“闲散时间”是指双休日、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在“闲散时间”里,如果家长没有系统地安排学生的日程,采用放任自由的方式,其孩子为了打发无聊空虚的时间而有可能沾染不良行为。

4.学校对社区心理辅导不够重视。社区也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场所,在社区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关于社区心理卫生,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发起社区心理卫生运动,60年代就将社区心理卫生纳入法律范畴。我国的社区心理卫生或心理教育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但是发展的范围非常有限、速度非常慢。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现在对青少年的犯罪可以进行社区矫正而不用进监狱或劳教所,但我们更应该着手怎样在社区内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只关注在学校里怎样预防其犯罪,没有意识到和社区联手形成综合的预防体系。

二、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5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全区广大“五老”,在十精神指引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创新,主动作为,用党的十精神武装青少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开发区人,建设好部级的大美、和谐开发区作贡献。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用十精神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

各级关工委要认真组织学习十报告和,深刻领会十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论述。学习中联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际,在武装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上下功夫。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组织好“五老”宣讲团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宣传十精神。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把读原文、听辅导报告与座谈讨论、交流心得结合起来,把关工委的活动与老干部、退教协活动结合起来,务求真学、真懂、真用。

二、大力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教育青少年。

在向青少年宣讲十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好“老少共话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老少共话,深入了解什么是中国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教育青少年树远大理想,立复兴之志,爱祖国、跟党走,为圆中国梦而奋斗。一要深入感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二要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要运用各种形式,如读书报、参观、调查、访问、图片展、座谈会、心得交流会等,唱响时代主旋律,增加感知的广度和深度。达到真知真懂,入脑入心。五要落实行动,在见行动上下功夫。老少共话中国梦,最终目的是使每个青少年立复兴志,圆中国梦,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应采取的行动,并从现在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主题教育活动要与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紧密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读用《周报》、学雷锋等英模人物、争创“三好”标兵等活紧密结合,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区分教育层次,整个教育活动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至六月中旬,主要是宣传感知阶段。第二阶段暑假期中,以校外辅导站为阵地,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加深认识。第三阶段新学年开学以后,开展层层评选三好标兵活动,重在展示教育的效果,推动教育活动深入。

三、切实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高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工作成效。

一要根据上年度的考核情况,分析办站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辅导站建设不断发展。二要继续加强校外辅导站的软硬件建设,各村(社区)中心辅导站要具备“五个有”(即有五老工作室、有学习活动室、有活动器材、有活动场地、有千册以上图书)。要加大电子阅览室的投入,今年力争有20%的村、社区建成电子阅览室。三要进一步充实校外辅导员队伍,动员新退下来的老干部、老教师等加入校外辅导员队伍;动员在职教师参加校外辅导员工作;邀请社会有特长的人才担任校外辅导员。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四要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中心辅导站每年活动要达40次。五要创新办站模式,争取村校联办、村企联办、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文化站、图书馆、农村文化室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形成亮点。六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规章制度,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坚持考核评估,对辅导员实行以奖代补。

四、着力加强三好标兵竞赛评选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竞赛评选活动的常态化。

要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文明办牵头、关工委主动作为,教育、妇联、团委积极参与配合的三好标兵竞赛评选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创建机制和评价体系,落实以教育关工委和学校为主体的具体评选工作,推进评选活动的常态化。要不断丰富三好标兵竞赛评选活动的内涵,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实效,广泛宣传三好标兵的先进事迹,开展比、学、赶、超,更好地发挥其树榜样,学先进,争标兵的教育功能,让更多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工委要配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要坚持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上好法制课。二要继续开展老少结对手拉手活动,发挥“五老”帮教组、帮教员的作用。村关工委每年要组织“五老”进行调查,摸清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掌握信息,把未成年零犯罪社区(村)的创建活动长效化、常态化。三要坚持不懈地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义务监督,搞好网吧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四要进一步为青少年弱势群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特困学生继续动员社会各界献爱心、捐资助学、结对帮扶,坚持办好春蕾班;对留守儿童要通过校外辅导站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亲情弥补,使他们能快乐成长。五要认真办好青年政治科技学校,充分发挥青年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6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统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