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例6篇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1

(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个涵盖领域广、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本文从物联网层次架构介绍入手,探讨了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

关键词 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物联网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战略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物联网人才需求,各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里的高职学院纷纷设置物联网技术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与本科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不同,因此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1 物联网层次架构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物联网层次架构密切相关,在物联网的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通常可以分为四层架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创新应用层。

(1)感知识别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物联网中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以及传递感应到的信息给所有需要。

(2)网络构建层通过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实现传感数据的转换、传输与计算。

(3)管理服务层负责整理网络层提供的信息,提供给应用层。

(4)创新应用层利用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PDA和PC等终端运行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物联网应用。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业务或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传感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执行不同的业务,并把处理的信息再反馈给传感器进行更新,使得整个物联网的每个环节都更加连续和智能。

2 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感知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进行感知技术应用、信息可靠传输和行业应用的能力,能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施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1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校企深度合作,面向市场需求,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第二,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提炼出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进一步了解当前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2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模块

全部课程基本上由四大模块组成:即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课按照教育部控制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职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为下一步继续学习职业技术课打好基础,选修课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将上述模块具体化为:

第一模块公共课:政治课、法律基础、体育、外语、军事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第二模块职业基础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射频集成电路、电路板布线技术。

第三模块职业技术课:数据库管理系统、组网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无线传感网络与RFID技术、嵌入式应用与开发。

第四模块技能实训课:模拟电路设计实训、数字电路综合实训、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综合实训、传感网络传感器基础实训、电路板设计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应用综合实训、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实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知识和物联网领域的区域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或专业课中,形成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课程体系。

4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

现今出版发行的物联网教材大多是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教材,尽管这几年面向高职的教材也出了不少,但大多是本科教材的浓缩或删节版,其理论知识占据比例比较高,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的“职业”性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特点。

教材建设可以从下面入手:(1)尽量选用部级、省级规划教材以及精品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性;(2)召集有实力的教师,在已有课程教案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联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符合本校的特色教材;(3)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合乎市场需求的校企合作教材。

5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5.1 建设思路

目前若想建立专门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那就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利用现存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自主研发,但是需要学校投入专项经费来支持,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力;(2)采取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室,聘请专业技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还应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和硬件设备;(3)有选择性地购买由企业开发的物联网实验箱,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并且还能体现物联网应用前景的项目来建立实训的环境。

5.2 实验室类别

5.2.1 校内实验室

(1)专业基础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数字电路实训室、单片机C51实训室和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

(2)自动控制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RFID实训室、传感技术实训室、智能手机实训室。

(3)网络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计算机实训室、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

(4)信息系统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物联网信息系统实训、物联网仿真演示实验室。

5.2.2 校内实训项目

主要包括图书馆书籍管理实训项目、校园环境监测实验项目、校内一卡通实训项目、智能门禁系统实训项目、校园物联网系统项目。

5.2.3 校外实训基地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必然建设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如物联网手机的泛在移动、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可将这些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6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放在物联网专业课程改革的首位。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有机结合,做到了“做、学、教”融为一体,突出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在学生在学和做中自然构建,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在“做、学、教、娱”之中,树立起学生学好课程的自信心。教学过程做到“开放性”的特点,不拘泥于教室或实训室环境下的教学。可以采用互联网信息查询、视频观看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教学,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演示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效果。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7 高职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培养

让骨干教师通过参与或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现场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其具有较宽专业知识面,在物联网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选拔理论基础好、能力较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双师”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到名校培训等途径,提高职教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物联网专业建设一定要与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对接,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通过引进人才方式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从而加快建设兼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有教学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8 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构建客观、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习素质诸方面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依据。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教学运行管理,完善教学过程文件。执行学院三级督导、三级听课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及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院督导、系部督导和教研室督导的三级督导机构。严格执行教学工作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毕业生工作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颖.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24-25,61.

[2]孙玉娣.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46-48,52.

[3]刘桂江,苏本跃,张友志,彭张节.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8-111.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 物联网 高职院校 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bout the Setting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ZHAI Hongyan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wide strategic high grounds in a new round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hich needs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major development plans of set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ment planning

0 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紧扣经济社会急需,大力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此,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思考。

1 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联网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中国科学院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发展结合起来。2009年9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2012年2月,我国第一个《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标志着物联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作为宏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在实施。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为进一步突破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推进有序健康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在此前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均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及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政府愈加重视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智慧社会”的新形势下,物联网日益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在广东,近年来在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新型业态发展迅速,2012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35万亿元,占全国的27.6%,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4224.2亿元,占全国的16.9%,居全国第2;电子商务交易额1.5万亿元,居各省市之首。作为信息化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广东物联网发展呈现“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应用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的发展态势,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规模1380亿元,占全国的37.8%,物联网相关企业超过16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1200万台,全国60%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生产商集中在珠三角,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国内物联网应用先行城市的广州,已在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应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方面均有贡献,未来几年将迎来加速发展,到2015年,全市将实现物联网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物联网信息集成服务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物联网产业总规模达1500亿元,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物联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物联网人才的竞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人才缺乏,急需大量的物联网应用方面人才。仅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的人才需求就可能达到20万人。就广州来说,对物联网应用人才的数量和岗位逐年增加,这为高职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要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广州市主办和重点支持建设的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和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2 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中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坚持以产业需要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使学院发展成为以岭南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列为重点支持专业,已先行对物联网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硬件平台上进行投入和完善,到目前已具备了开设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软硬件条件。

2.1 对物联网的RFID等关键领域开展了教学和研究

我院早在2007年对RFID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进行四步走的尝试:开设RFID应用方面课程(2007级)―设置RFID应用方向(2010级)―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2011级、2012级)―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3级)。同时,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也取得积极进展,取得多项省市级教学科研立项,为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软实力保障。

2.2 建立了良好的校内教学平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先后争取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并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实验和实训基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建设。

(1)建立广东高职院校中首个“RFID应用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有六个实训室:RFID基础实训室、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物流分拣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无线传感网实训室、教学成果展示厅。该实训中心针对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为汽车智能系统、超市结算、物流管理、仓库存取、移动通讯、电子支付领域的RFID应用实训教学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这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平台基础。

(2)建立了具有模拟和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RFID人才实训基地。利用该实训基地,引入合作企业在物联网方面的真实案例,结合实训基地的真实职业氛围和设备,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RFID前沿技术,并有实际成果展示。同时,在本实训基地进行过生产性实践的学生,已经连续两年被合作企业邀请去企业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并有多人留用。

2.3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探索和尝试与物联网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提供了稳定支持。

3 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围绕广东省、广州市物联网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本院实际,力争在未来5年,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立足广州、服务广东,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重点建设专业。

3.1 探索建立“三项合作”人才培养新平台

与物联网高校、企业、社区合作,搭建校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校社合作平台,通过学校、企业、社区3种途径,培养熟练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实习实训的基础上,积极和物联网高校合作,推行与物联网企业和社区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能在物联网实践岗位环境中进行,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及测试、物联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职业能力。

3.2 按照“三性”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服务广州物联网行业发展,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立足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课程”为建设思路构建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成为统一的课程体系。

3.3 构建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面向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重点发展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应用”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逐步建成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中心,形成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社会、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群,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3.4 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

紧密结合合作企业和合作社区的实际案例,引入物联网行业职业标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新技术,开发出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高职实训教材,同时,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学习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及视频公开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个涵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有信息的教学共享资源库,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一切资源。

3.5 建设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专兼共同组成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4 结束语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3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emerging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 and it combines the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automatic control and other disciplin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training base of high skilled applied talents, are shouldering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et of things;special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14-02

0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专家提出的。最初定义:通过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电子传感设备将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1]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达到实时控制物理世界的目的。

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是又一次的信息产业浪潮。[2]物联网使用广泛,应用遍及各个领域,如智能交通、个人健康、工业监测、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1 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岗位分析

人才服务于产业,同时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3]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日益增多,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需要培养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软硬件安装和维护、软件开发、电工电路、嵌入式开发等能力的在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岗位如图1所示。

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1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道路。在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以就业为目标,采取三段式实践实训模式,即一年级学习、二年级穿插式实习、三年级顶岗、就业实习,让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素养培养以及主要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在实践岗位环境中进行,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除此之外,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到学院任课或做专题讲座;同时教师可以到企业参加培训,以提高理论水平,丰富一线实践经验,更好地为学生讲授知识。

2.1.2 依据岗位需求,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特色,校企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共同建立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技术门类差异大、产业链长”等特点,[4]所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先进性、应用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2.1.3 采用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企业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依据学生特点,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协议,既为学校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解决用人的问题。

2.2 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2.1 基于专业能力模块设置课程体系

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能力体系,根据岗位任务确定与岗位要求对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一整套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要求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大胆尝试“学中做、做中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2.2.2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根据工作过程科学地编排课程计划,特别是学习情境和教学组织的设计。推行以行动为导向、任务导向、产学结合的多工种参与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技能教育新模式。

2.2.3 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将技能证书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将技能证书认证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考取技能证书的方式,敦促学生提高职业技能。

2.3 实训室建设

2.3.1 实训室需要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建设方面,应该基于物联网技能应用的目的,按照高起点、实用的要求建设实训环境。要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实训体系,使学生在接受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经验,实现教学与上岗“零距离”。

2.3.2 实训室需要具备扩展性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既要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还要能支持以后教学中实训项目的拓展以及对外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

2.3.3 实训室建设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

邀请技g公司一线工程师进行课堂授课,支持骨干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做到教学信息和市场同步。

4 结论

物联网是新兴的专业,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没有前车可鉴。特别是高职学院学生入校三年后就要走向社会,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比本科生更紧迫、更严格。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职场。

参考文献:

[1]邓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1):29.

[2]周雄庆.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62:116.

[3]刘青.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5):87.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4

Abstract: Firstly,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uts forward problem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e across when setting up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and the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this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et up,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ajor i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 set up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关键词:物联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training target;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32-01

0引言

物联网[1]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物联网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和关键技术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的不同,因此在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中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尚不明确。

1培养目标

针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省内的几所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的课程、实验分别给出不同的定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最新产业和最新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产业分工和就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只有掌握产业新型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物联网人才的技术含量,加强物联网人才的技能培养,最终培养出一批适合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为原则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很多高校都尝试着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但是一切的工作都在摸索中。目前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针对四年制的本科物联网技术专业[2][3]的研究,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和发展物联网专业的研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存在着很多的难题[4],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企业的调研和交流,根据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传感层是以二维码、射频标签、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是与物理世界联系的纷繁复杂的数据采集方式,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计、开发、使用、维护不同的物联网节点、数控设备等;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将数据以各种接入方式进入互联网等各种通讯网络,使数据自由迅速的流动,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计、开发、使用、维护在各类通信系统中组织传感和控制信号的应用设备;应用层,即利用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实现应用,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领域和应用实例设计、开发、使用、维护全面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系统等。

2课程体系的设计

根据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将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类课程和“传感采集控制”、“通信网络”、“系统应用”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与物联网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基础类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与人沟通基本技能。通常在高职院校中,最后一学期,即大三下学期为毕业设计和参加实习的阶段,因此专业的所有课程必须在大三上学期全部结束。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依据根据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设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

物联网本身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传授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定要从实验和应用入手,切实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实用人才。因此除了大一两个学期以外,建议每一学期都开设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从而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尤其是在第五学期,可以设计两个典型、实际的物联网系统的应用项目。如多物理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综合实训,包含物联网无线传感数据采集基础、数据采集原理和应用、数传控制设计环境和应用开发流程。在该实训中可以基于现有产品实施监测体系的搭建和实际运行,通过该实训掌握传感数据采集方法,熟悉专用设计语言编程方法,熟悉传感数据采集变化,掌握搭建无线探测监测体系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综合实训,将物联网技术上层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的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实训载体,突出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在该系统中包括了智能门禁系统、煤气泄漏监测系统、火灾预警系统、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室内人体红外感知系统等。这些综合实训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课程的支持,如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zigBee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所有的专业课程在综合实训中都有所体现。

3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才刚刚兴起,因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而且物联网本身是一个战略性新兴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性。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的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的最新技术,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物联网相关产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妍.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沪忠望[J].科技信息,2010,(35):86-87.

[2]胡忠望.“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09-110.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5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刚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本研究以《刚要》为指导方针,依托国家实行“大交通”的行业背景和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面向物流行业物联网管理与技术应用岗位,培养了解物联网相关法规和发展动态,懂得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物联网基本理念和物联网核心技术原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软件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管理与应用等工作,具备规划、运行和维护物联网的基本能力、物联网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高尚、操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突出、专业特长鲜明的高素质高技能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融合”专业办学模式

1.建立多方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针对行业发展变化、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对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把脉,确保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

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2.实行柔性化教学改革

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和客座教授,把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带入课堂,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以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

与相关行业协会形成紧密互动,在技能证书和员工培训、科研、实习、招聘等方面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融合

依托物流行业,根据行业企业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以需求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深度对接。

2.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基于物流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职业标准,依据职业标准制定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并以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

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课程开发来源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课程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将教学过程和真实工作过程进行“融合”。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积累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支撑。因此,不但要在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课外实践,还要在课程考核中实行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专业系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合格”考核制度。

四、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整合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以“宽、专、交”的知识体系为目标,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物流企业的互动合作,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通过职业岗位调研、职业能力探析、职业情景搭建,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物流企业管理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三大类。其中,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知识学习的承接性和重要性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突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为凸显高职类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特色,与本科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行“差异化经营”,加大了实践课程比重,将实践课程又分为课内实践课程、集中实践课程、课外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具体体现与本科院校相区别的“理实交互”特色,即课程内部理实交互、课程之间理实交互、课程体系理实交互。

图1 课程体系结构图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与国防教育、体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审美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英语、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好掌握,并能熟练应用。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

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经济学、管理学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物流管理、物联网导论,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2.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物联网信息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选配、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嵌入式应用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安全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ERP原理与应用、二维条形码技术原理与应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案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核心知识。

2.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物流统计、市场营销、运筹学、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英语、管理与沟通等,使学生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能力上升空间。

3.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践课、课外实践课和集中实践课。集中实践课主要包括:管理基本技能实训、供应链业务实训、ERP业务实训、职能仓储管理实训、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实训、车辆调度实训、立体苦点、线、面业务实训、企业物联网构建方案设计等。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29-02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在已具备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上大力发展物联网,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使物联网技术体系逐步完备并实现产业化。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为了快速推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进步,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全国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过200多所。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型的新兴专业,集计算机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测控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为一体,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同时与工程实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中,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无法培养出真正懂物联网、研究物联网和应用物联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积极研究并构建适合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激光扫描识别技术等多种信息感知技术进行融合,按照统一约定的协议实现物物相连并进行信息的通信与交换,构建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的网络系统。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主要承担着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任务,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

物联网工程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决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也不能脱离实际的工程应用要素,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必须以实际工程化项目作为载体,采取项目驱动式及实施方案反推原则来构建,即按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四个阶段来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大能力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才能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

在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按照构建原则的四个阶段来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1.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服务,能够对校内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充实和完善。物联网工程专业应该重点寻找产业集聚区(产业基地)中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不仅解决学生实践应用平台问题,而且为企业储备技术力量,进而实现双赢。

校外实践基地自身储备有大量的工程化项目资源和适于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实习中,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今后更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在岗教师的知识结构难免会出现满足不了新专业要求的情况。物联网工程专业偏重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年轻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在企业一线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工程经验,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化项目设计与应用。为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以下途径:

(1)向社会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相关的高级人才、企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等,在本身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条件下,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成为重要的“双师型”教师。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加入到企业一线去参与生产和管理工作,学习工程化项目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经过分阶段、分批次地到企业中去培训,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3)无法长期到合作企业中锻炼的教师,可以依托“产学研”科研课题进入企业,在科研过程中逐渐了解企业情况,掌握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逐步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3.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直接面向校内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实施场地,在整合校外实践基地优质资源基础上,使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企业生产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校内实践基地主要包含四种类型实验/实训室,分别为基础实验型、专业实训型、技术创新型和岗位实战型。

(1)基础实验型包括软件开发实验室、数据库原理实验室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等。此类型主要面向C语言和JAVA语言等软件开发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开发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室。

(2)专业实训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室、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训室、RFID原理及应用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和ZigBee网络原理及应用实训室等。此类型主要面向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训,涉及物联网的感知层和传输层重要理论和开发技术,以综合型和设计型项目为主,采取项目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技术创新型包括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学生自主实训室等。此类型主要面向有系统设计和开发需求的学生,在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中提供包括机械加工、PCB制作、电路焊接与装配、电路测试与调试以及丰富元器件等整套器材,学生可以通过项目申请方式以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学生自主实训室提供基础的应用平台,对学生24小时开放,便于学生实施自主定制的应用系统开发。

(4)岗位实战型包括智能交通实践平台、智能家居实践平台和面向行业集成应用平台等。此类型主要面向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真实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工程化项目驱动为导向,培养学生从事物联网相关行业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4.实践教学模式建设。采用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以项目案例作为铺垫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的目标和实践的内容,进而实现特定的训练目的。

该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融合“校内校外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岗位实战课程等的分类改革,从而建立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物联网技术在社会中应用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关键。构建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物联网发展与演变的人才。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实现共赢,为“双师型”教师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工程化项目开发经验,为对口就业率的提高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要做到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设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校企深度联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与拔尖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辉杰.以项目驱动法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2013,(7):9-10.

[2]于北瑜.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5-36.

[3]崔贯勋,王勇,王柯柯,等.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11-114.

[4]朱军,熊聪聪,张贤坤,等.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36-38.

[5]王其,刘青山,钱承山,等.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3,(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