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1

(三峡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根据当前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一种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系统化的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物联网;实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研项目“地方高校IT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三峡大学教研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田卫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与大数据挖掘,t_wxin@126.com。

1 背 景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多门专业的核心知识。物联网技术以传感器、射频识别、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系统及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为基础,对监控对象实现声音、图像、环境、位置等信号的采集,进行各种距离上的信息传输,对信息进行处理、实时控制以及对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终实现对各种受控对象的智能感知和管理。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地球的基础,和云计算技术一起被认为是未来IT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计划: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奥巴马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产业之一,计划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欧盟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物联网管理,促进物联网发展;日本、韩国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发展计划U-Japan和U-Korea,建设本国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产业。中国的物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布局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建立了以“感知中国”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产业链,《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将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相关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项目。据《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 000多亿元,而且预计今后几年内每年都会以二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为了适应物联网战略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避免形成物联网产业人才瓶颈,国家在2010年批准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已有千余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在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问题。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当前物联网工程在专业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内容主要由各开设高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自行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培养模式上没有成熟的经验。

2 物联网工程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是随着IT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而出现的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具有巨大影响的新事物。在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物联网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当前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相关产业链基本形成,涉及的行业门类日趋广泛,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大。据统计,全国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每年约20万左右,物联网产业发达地区,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已经超过传统用人大户。从行业来看,当前物联网人才需求集中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远程医疗、公共安全、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农业等方面。从人才需求类型来看,主要分为研究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辅助型人才。具体技能要求为:对研究型人才,要求其了解物联网相关政策,有能力制定行业标准、产品规划、系统评测等工作;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具备物联网技术设计、产品研发维护等技能;对服务辅助型人才,要求其具备物联网相关产品销售、推广普及、专题讲座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其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在技能要求上又可细分为3类:①感知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定位、地理识别系统、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②网络技术,通过广泛的互联技术,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要求掌握各种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网关技术等;③应用技术,通过应用中间件提供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及共享功能,要求掌握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服务体系架构、软件和算法技术等。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等特点,高校只有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物联网工程专业平台建设

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在教学资源、影响力等方面同985、211高校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片面追求同国内一流高校看齐,应该结合高校自身在地方和行业领域方面的特色,强化优势,提高人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同国内一流高校之间的互补性。

基于上述考虑,三峡大学在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时将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原则是充分利用原有计算机专业教育资源,发挥自身教学积累和师资优势,具有比较鲜明的计算机特色。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定位以掌握物联网应用层和网络层相关工程技术为重点,面向物联网产业链中的物联网需求分析、网络规划、系统集成以及应用开发等领域,培养掌握各类传感器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传输网络原理及组网技术、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移动终端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物联网工程核心知识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1 课程体系

围绕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及目标,按照本科课程类别,建立功能明确、主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按照关联性纵向划分成群,一个课程群一般由1~2门核心课程及多门支撑课程组成,对应物联网工程中一项具体应用技术。同一课程群内的课程分属专业基础课、学位课、选修课等不同类别,根据教学计划,按课程内容的依赖关系安排在不同学年。目前设置的主要课程群有嵌入式技术、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物联网应用开发技术等。

3.2 一个平台两个培养方向

专业平台开设除大学公共课以外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必修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等平台必修课。在课程平台上,分设物联网终端技术和物联网信息系统两个专业方向。物联网终端技术方向学习终端设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相关技术,设置的主要平台选修课程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技术、微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物联网信息系统方向学习物联网规划及组网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相关技术,设置的主要平台选修课程有物联网组网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智能终端程序设计等,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3.3 兴趣驱动的分流模式

平台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将转入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后续学习。选择物联网终端技术方向还是物联网信息系统方向,主要考虑学生自身兴趣,并参考已修相关方向支撑课程的成绩进行引导分流。

3.4 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学期间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加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一是实践课时的保障,使专业课程配套实验率达到100%,对于理论性课程,通过针对核心原理设计验证性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对于应用技术类课程,按照理论与实验比例1:1以上配设实验,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大量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真正将教材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二是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在条件建设方面采用“硬软”二手同时抓的策略,一手抓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一手抓以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为目标的软件建设。我们紧跟当前物联网进展情况,引进较为先进的物联网相关教学设备和模拟系统,以提高课堂实验质量;着力改进实验内容,增大设计性实验比例,引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关联课程群结课后,进行集中综合性实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开展同企业合作,通过“引智工程”,让企业骨干工程师到课堂讲授部分综合实训课程,同时通过院级联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项目。三是采用“3+1”培养模式,大幅提高实训比重,即3年课堂内教学,1年课外实训,将主要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完成,后面两个学期除了完成毕业设计外,到企业进行实习。

4 实训体系建设

实训体系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基础,科学技术人才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物联网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面临专业知识门槛高、行业标准缺乏、市场不成熟等诸多困难因素,更是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人才。首先,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扎实的专业理论是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质量,抓关键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管理。我们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积极吸收借鉴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优秀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专业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化、应用化。其次,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水平,逐步加大应用性课程配套的实验比重,加大设计型实验在配套实验中的比重,合理设计课程实验体系,建立设计驱动型的教学实验模式。第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参与本专业全国范围的学科竞赛,同时积极组织相应的校级、院级层次的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系统化设计实训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实训内容,自上而下建立知识结构完整、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晰的实训内容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将原来以理论教学为本,实验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做法,变为以设计能力为本,理论为设计服务。打破原有按照单一课程安排实验时间、内容的方法,在体系设计时对实训内容统一规划整理,注重内容的衔接,消除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实验,建立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竞赛、企业合作项目以及校外实习为一体,以设计、实践能力驱动的人才实训培养模式。

完善质量评估标准。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首先我们积极探索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开设课程中实训内容占有较大比例,课程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理论外,更要求具备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因而在评价中需要引入“硬”“软”结合的评价方式,除采用卷考等“硬”指标外,积极引入答辩、设计论文等“软”指标进行综合成绩评价。其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平时成绩评定 ,将课程成绩评定分解到各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可预见性。最后积极探索推进学分改革,针对性地增加创新设计学分,从评价机制上鼓励参与实践设计项目以激励创新。

5 结 语

如何提高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物联网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较大幅度提高课程实训比重,将创新意识培养贯穿到整个培养环节,系统地建立实训模式,使人才培养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韶波. 李振华. 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31): 51-53.

[2] 彭力, 谢林柏, 吴治海, 等. 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J]. 计算机教育, 2013(15): 77-81.

[3] 徐小龙, 鲁蔚锋, 杨庚.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1): 119-124.

[4] 顾卫杰, 王云良. 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7): 182-183.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36-02

1 概述

自2009年以来,一场关于物联网的风暴席卷了全球。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8月,总理视察无锡的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把无锡建设成“感知中国”中心,2011 年国家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进入了[1]。

物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2010 年总理在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上的一种网络。说简单点,就是把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中的物质世界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物质网络化,让每一个物质在网络中都有个身份,便于管理和维护[2]。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涵盖了大量现有的专业门类和技术体系,需要高校培养教育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自2010年3月教育部号召高校建立物联网专业学科,各高校纷纷提交了专业申请。目前,全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很多,但大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完整的标准和体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规划、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探讨与研究该专业的建设。

2 物联网专业的教学目标

物联网专业是研究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3],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专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系的软件与网络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增设物联网专业,协同其它专业发展。

物联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网络通信原理、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物联网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素质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1],突出体现“口径宽、基础实、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

3 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教学目标与我校的实际情况,该专业课程体系由六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组选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项实践模块。

1) 公共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具体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和体育等课程。

2) 学科基础模块: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具体包括计算机导论、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3) 专业基础模块: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包括传感器技术与RFID、单片机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层设计等课程。

4) 专业组选模块:根据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三层结构体系,分为不同的发展方向,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学生可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具体包括Java程序设计、Android系统开发、数据通信与交换技术、GPS技术、物联网控制基础等课程。

5) 专业选修模块: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选择学习,具体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综合应用、数据挖掘等课程。

6) 专项实践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应用创新实践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实践是嵌入到课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专业实践则是每学期末安排两周左右时间,根据课程进行应用创新;应用创新实践是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企业去或参加大型的比赛,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物联网相关的项目,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 物联网实训室建设

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除了有合理的知识教学,还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室。由于我校已经有自己的网络实训室和嵌入式实训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物联网基础教学实训室,用来完成物联网基础课程实验,培养学生所需掌握的电子、计算机、通讯等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另外我校与许多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武汉创维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室,用于构建完整的通用物联网小系统,集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综合应用系统,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使教学信息与市场要求同步,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我校所建立的物联网实训室,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两大部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单片机、ARM9实验平台、各种传感器、RFID等。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嵌入式网关软件、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等。

根据我校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内容包括单片机开发平台基础实验、嵌入式ARM9平台基础实验、各种传感器实验、ZigBee/WiFi/3G/蓝牙网络通讯实验等。以项目驱动为主,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突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

5 师资队伍建设

物联网专业是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应用的学科,目前我校本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的12位,占6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位)教师15位,占85%。但是这些教师都不是物联网专业毕业的,而且都不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缺乏物联网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直接引进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人才或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任教;2)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送他们去物联网相关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和提高物联网相关理论;3)以老带新,实施“传帮带”,以老教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4)校企合作,派教师到物联网相关企业开发一线,如武汉创维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帮助培养实用技术型师资;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参与或申报物联网相关的科研项目,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6 小结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体现“口径宽、基础实、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面向广东、服务东莞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目前物联网专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经验还非常缺乏,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珊珊,赵健飞,王晓菊. 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8).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2015年,“互联网+”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嘉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地,同时,互联网经济被嘉兴市政府视为经济强市“一号工程”并列入“十三五”发展战略。互联网经济必将带动网络基础设施、核心产业、网络应用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也势必需要本地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来保障互联网经济转型和维持互联网经济运行。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教师队伍、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等已刻不容缓。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了许多积极和有益的探索,初显成效。

一、对接产业,建设专业

(一)紧跟企业转型

专业教师通过“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活动,紧跟行业企业转型。深入行业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数量、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知识结构、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经验,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组成由企业人员和高校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特征。重建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7门课程群,完善面向企业建网、管网、用网等岗位群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0%,用人单位满意度在87.88%以上。

(二)建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人员互聘、资源共享,通过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企业提供新生专业认知实习、学生综合技能训练、毕业生跟岗实习等岗位及项目,专业老师给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强势互补,专兼结合,使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完善了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时数占专业总学时的62.8%,其中生产性时数占实践教学时数近40%。

(三)形成“建、管、用”专业课程体系

以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核心,面向三个岗位群:网络工程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建网)、网络运维与管理岗位(管网)、网络应用与技术支持服务岗位(用网)。设立三大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对应新学徒、普通技工和高素质技术工程师的职业身份。专业核心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27%,拓展选修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0%。

(四)建设现代生产场景校内外实训基地

围绕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养,依据课程改革及实施需要,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大赛要求,配足、配齐、配优实训设备,满足了学生基础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的实训场景,形成了锐捷网络学院、思科网络实训基地、H3C网络技术实验实训室等有现代企业文化对接的情境化实训教学环境,保证了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教学1人1工位。创立1个“校中厂”,承担学院信息化办公设备维护维修任务,新建物联网及网络通信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训、赛一体的功能。

(五)多渠道提升师资教学团队

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龙头,选派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内外重点高校专业研修,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地方重点合作企业挂职实践,加快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专职教师1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100%,“双师型”教师91.7%;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12人担任兼职教师,专兼比达1:1。

(六)采用双证书资格

学生毕业资格与社会职业资格挂钩,采用双证书制,即办公应用一级证书及行业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络管理员或程序员资格证;华三、华为、锐捷、神码、思科等网络行业网络管理员(工程师)或网络安全员认证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管理工程师或行业项目经理认证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程监理员、电子商务员(工程师)等。近3年职业资格证率100%。

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一)推进信息化教学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将“锐捷CCPI”、“华三H3CNE”和“思科CCNA”引入到《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就业通行证”。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4

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了《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半数以上毕业生起薪高于1500元。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在校生达2200多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农村户籍学生占到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82%,近70%来自中西部,45.7%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中职教育优化了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了社会整体就业水平。

报告首次以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分析了中职学生发展和就业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查数据和学生案例,多维度展示了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山东:推进顶层整体合作,构建办学动力机制

2012年底,由山东省教育厅与省交通厅联合组建的“汽车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下,山东所有汽车类中职、交通高职、技师学院和教育研究所,以及汽车类的生产、服务企业都纳入合作办学的体系,教育和行业制定统一标准改革教学,强化改革整体效益。

建设好职教体系,首先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培养质量。目前,山东省教育厅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分专业支持课程体系的改革。全省中职已经开发出56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改革正从各校相互独立向融合集成转变,中职教学走上了高效益、规范化改革之路。为鼓励和引导行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山东省政府规定,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为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支付的报酬等费用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建立学生实习责任和校方责任相统一的保险制度;对在企业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工程实践中心和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

为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需要,分担教学成本开支,山东省鼓励学校开展生产服务性实习实训,规定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凡提供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学校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这些收入按规定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全额返还学校,用于弥补教学科研开支。还规定,开展生产服务性实习实训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支付师生劳动报酬。

上海:“中高职贯通”模式让职业教育走上“立交桥”

“立交桥”是上海新推的一项教育改革——“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初中生毕业后进入“贯通班”,由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5至6年可获高职文凭。目前,上海有3000多人接受中高职贯通培养。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彻底打通教育‘立交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说,上海已经加大了职业教育投入,在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等方面花了不少钱。今后,上海职业教育还将探索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性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直通车”式培养,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找到他所擅长并适合的岗位,发挥所长。”

江西环境工程职院设“实习维权师”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处教师杨柳,日前接到该校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2013届毕业生胡强的电话:“杨老师,公司把实习工资补发给我了,谢谢你!”胡强在江西赣州的一家公司实习,此前正为迟迟没有领到实习工资而发愁。据了解,杨柳是该校200多名“实习维权师”中的一员,每年都会解决数起实习投诉。据该校就业处负责人介绍:“学生在外实习难免会出现被拖欠或克扣工资、转正难、加班加点严重、安全事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不了解维权渠道造成的,鉴于此,学校推出了以帮助学生和谐实习为宗旨的‘实习维权师’”。

据悉,“实习维权师”大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多年,与多家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由他们从中协调,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学校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将按照法规,给予相关援助。

女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幼教、培训、服务业排前三

据一项对全国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状态的抽样调查,女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本科生为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旅行与票务服务业、裁剪和服装制造业、服装零售业、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高职高专生为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中小学教育机构、裁剪和服装制造业、全科住院医院(包括门诊)、教育辅助服务业、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女生从事比例较高的职业,本科生为幼儿园教师、注册护士、翻译员、档案管理员、小学教师、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收银员、其他从事媒体和交流工作的人、其他教师和讲员、人力资源助理、小学及中学教育管理人员、编辑,高职高专生为幼儿园教师、注册护士、文职人员、收银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会计、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助理、初级职业教育教师、统计员。女生就业薪资较高的专业,本科生为建筑学、德语、软件工程、金融工程、法语、会展经济与管理、影视艺术技术、保险、传播学、税务;高职高专生为金融与证劵、人物形象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应用德语、国际商务、广告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应用日语。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七成学生未毕业先就业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8所高职院校之一,共设有5个系17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装饰、楼宇智能化是自治区骨干示范专业。由于紧贴市场需求,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企业冠名的订单培养和强化工学结合的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学校办学受到了各方的认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有98名毕业生,在顶岗实习中已全部被企业留用,2014届180名学生也被提前预订;建筑装饰专业的88名毕业生也是在综合实习中被企业全部留用;楼宇智能化专业36名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

河北:重金打造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

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是河北省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工程。内容包括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由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培养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每培训合格1人,省级财政给予学校1000元培训补贴,每年补贴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紧跟企业用工趋势,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紧缺工种的高技能人才。鉴于企业生产和职工的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由技工学校教师进企业开展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河北省还建立了“培训前申请、培训中检查、培训一批鉴定一批”培训质量控制机制。

贵州:今年秋季起念技校免学费

日前,贵州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 “9+3”计划的意见》,规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贵州省内技工院校将全部免除在校生学费,60%以上的技工院校学生将享受国家助学金。《意见》规定,2013年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完成招生计划27万人、30万人、33万人;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到2015年,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要达到10万人,年招生不少于3.5万人。《意见》还指出,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和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到2015年,全省每个县(市、区、特区)要至少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近日,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济南举行。本次大赛共设11个赛区,分为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大赛启动以来,各地妇联积极组织,家庭服务机构踊跃参加,共有7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比赛、才艺技能展示等环节的竞赛,有12支代表队成功晋级决赛。总决赛通过团体风采展示、讲述家政故事、技能操作和现场问答等环节的激烈角逐,经省评委会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获得一等奖的选手被授予“山东省家庭服务明星”“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二、三等奖的选手被授予“山东省家庭服务能手”荣誉称号。

江苏高职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竞赛规程公布

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赛项竞赛规程日前公布。本次物联网应用技术赛项主题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组建与调测,竞赛采取团队比赛方式,根据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作过程,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智能家居(包括环境监测、家庭安防、家居三表、电子支付等)监控系统组建和调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确定竞赛内容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硬件设备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嵌入式网关设备的配置、编程与调试以及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服务器应用软件的安装、编程与调试等。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职业院校;物联网;定位

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调研时,提出了把“感知中国”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构想。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任务。

2010年教育部号召高校建立物联网专业学科,全国已经有近700所本科院校向教育部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已经有67所本科院校建立了“物联网工程”或“传感网技术”等专业(评审基本条件为“211”以及拥有博士站的重点大学)。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物联网开启了新的产业革命,数万亿元规模的应用市场需求必然需要百万计的各类多层次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产品维护及应用人才。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产业需求,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针对中职、高职、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应该深入研究本层次物联网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美好生活

场景1:下班了,用手机短信发送一条短信,就能让空调开始预先调整温度,让浴缸放好洗澡水,检测冰箱内的食物份量,如不足则通过互联网,自动下订单要求超市按照当天的菜谱送货。场景2:你在逛超市时,随意的将电池、口香糖等小件商品放入口袋,看到喜欢的运动鞋就换上,拿上了果汁、面包等各类商品后,就直接可能走出超市出口。此时扫描系统已将你随身携带的商品记录下来,并在你的电子账户上扣去了款项。

1.2 物联网简介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目标就是让万物开口说话。其本质体现为:第一,具有互联网特征,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具有识别与通信特征,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第三具有智能化特征,由原来的人与人通信,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其实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实际上只是多了一个底层的数据采集环节,大致是四类数据的采集:电子标签显示身份,传感器捕捉状态,摄像头记录图像,GPS进行跟踪定位。

1.3 物联网的典型案例

国外成功典型案例:美国一个偏远小镇种植橘子,普经一度因橘子染病,而大大影响收成。后来果农在每棵橘子树上安装数据采集器,将温度、干燥等数据汇总到PDA上,然后由PDA发送给研究机构,最后由研究机构分析数据,找出了问题所在,随后将问题及解决方案发送回果农手中,果农甚至不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就很快地解决了这一次橘子危机,在此物联网的作用凸现无遗。国内成功典型案例:温州天正集团的带网线端口智能电表,能收集电表的运行状况,通过电表上的网线端口与通讯网络连接,使用户在手机、电脑上就能接收和查看电表信息。

1.4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电子标签和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物流、销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实现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在规模性、流动性条件的保障下实现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化通信。

2 物联网涉及的重要技术

物联网实现了对物体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他由传感器(SENSOR)/摄像头、无线射频(RFID)、无线传感网(WSN)、全球定位系统(GPS)、互联网(INTERNET)等构成。在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中,支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2.1 RFID技术

可识别高速运动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也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例如:身份识别(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共交通管理(不停车收费ETC)等。

2.2 传感器技术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有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例如:全自动洗衣机、红外夜视探测、人造卫星的遥感遥测等。

2.3 传感器网络技术

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报告给用户。例如:小区安全监控,灭绝危险或珍贵动物的跟踪监护等。

2.4 网络通信技术

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图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使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的技术。例如: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等。

3 浙江省物联网产业现状

当前,中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浙江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智能电网的本质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在开放的系统和共享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比如远程抄表计费、远程电路通断控制、线路损耗监测管理、盗电监测、高频数据采集、分布发电监控和管理等。浙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建设以杭州为核心、嘉兴和温州两翼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应用的不同层面,都需要大批元器件。温州特别是乐清会成为具有核心技术的物联网关键元器件、生产设备提供者。我们应该立足区域经济,及时跟踪社会的热点及时调整专业,挖掘新的可能发展的变业空间。针对区域物联网技术发展,打造物联网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4 物联网专业对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制造、传感器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软件开发、集成商、服务商等若干环节。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具有高端知识的顶级人才以外(所占比例较少),物联网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市场化推介、项目应用、应用系统集成、二次开发与应用服务等,还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初中级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承接。而各级职业院校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起物联网产业链中生产和应用领域中最为庞大的产业基础型技能型人才集群。

5 物联网专业培养定位

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复杂的专业领域,因此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方向来进行人才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培养:物联网感知设备方向(电子设备知识、数字和模拟电子知识、嵌入式开发知识等);物联网通讯方向(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相关知识,通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物联网开发和集成方向(物联网相关知识,系统工程开发和集成);物联网管理和服务方向(物联网知识、IT技术、管理知识)。

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应定位在物联网的应用、使用维护上,稍高水平的最好能够协助实现二次开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以应用型、维护型,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物联网专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备基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较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物联网产业相关行业的系统集成、技术支持、工程设计与施工调试、嵌入式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从事传感器与RFID生产、应用与测试,嵌入式系统编程,标准配置套件集成,物联网组网及典型行业SOA应用服务外包,物联网网络组建、系统配置、管理和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物联网软硬件产品销售,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

6 物联网专业打造

物联网技术专业在高校的名称是“物联网工程”,那么在高职院校可以称为“物联网工程应用技术”,在中职学校则可以称名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专业主干技能性课程包括:物联网行业知识、物联网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数字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传感技术与应用、RFID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实用组网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导论、就业项目实训(物联网综合案例)等,偏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

职业学校可以尝试在相关专业(网络应用、自动化)中引入部分物联网专业课程,通过引导、积累经验,为物联网专业全面铺开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走校企业合作一体化之路,由面向学科办专业改为面向物联网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办专业,及时把握物联网应用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提供社会科技服务作为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创学校和企业互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郎为民.初识物联网.《电信快报》,2011年第1期.

[2]陶冶.对浙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考.《科技视窗》,2011年第2期(总第366期)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0Z5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3]谭立容,周波,刘豫东.物联网主体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第6期.

[4]张铎.物联网应用之未来超市篇.《物联网事》,2011年4月第2期总第29期.

[5]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计算机教育》,2011年10月10日,第19期.

[6]李可学.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工程专业建设若干关键节点浅析.《福建电脑》,2010年第11期.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教学;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TP39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3-0091-02

0 引 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提出“感知中国”后,物联网的探索逐渐成为国家战略。2010年3月底,教育部批准30所高校第一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没有物联网专业的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课程。我校于2010年招生时就将物联网及相关课程加入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于本学期首次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通过实验课加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理论内容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实验内容,对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技术导论》是本学期为2010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可以对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具备规划设计与构建出一些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

现在开设物联网课程的学校很多,主要从理论上讲解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项目组对市面上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及实验的教材及几个学校的实验教学做了调查,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课程内容差异很大,实验内容不统一

物联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技术,很多理论还没有完全沉淀下来,形成非常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材讲授的内容有很大差异,相对于实验内容也就有不同的安排。

1.2 开设的专业不同,实验内容的重点不一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新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造成了不同专业都开物联网课程的现状。通信技术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通信传输、通信协议分析等,自动控制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芯片的研究设计等。计算机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相关算法、应用开发等。开设专业的不同,导致了实验内容的重点不一。如北京科技术大学王志良教授出版的实训教程[1]有大量的硬件设计指导等。

1.3 不同学校配备的实验箱不同,实验操作不一致

对于物联网课程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基于实验箱进行操作的,不同的学校配备的实验箱基本都不同。每种实验箱都有不同的核心板,不同的程序,操作起来都有自己的步骤[2]。本系关于物联网的实验箱共有3套,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实验,软硬件环境,实验效果也都不同,这也给实验的选择、融合带来一定的难度。

1.4 学生层次不同,实验内容的难易度设置问题

物联网实验需要大量的硬件编程基础,这些基础都是通过以前课程的学习积累的。有的学生基础好些,如果实验内容过浅,就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设置过难又使基础不好的学生失去信心。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以符合专业需求为主要方向,找出实验教学的重点,体现实验的层次性等,为培养物联网方向的应用人才奠定基础。

2 实验内容研究

主要研究《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应用实验内容,以符合专业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实验箱实验的基础上,在各个实验中拟设置选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同时为学生深入学习物联网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拟选取以下6组实验:

(1)建立实验环镜

实验为1学时,主要是认识实验设备,安装配置IAR、KeilC开发环境。

(2)数据感知实验

实验为3学时,主要物联网感知层的实验,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酒精传感器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信号及编程方法。选学内容设置为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ZigBee组网实验

实验为4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ZigBee协议栈原理、工作流程,掌握点对点、星状网通信原理及相关程序应用分析。选学内容为树状通信实验等。

(4)网关通信实验

实验为2学时,使学生掌握网关上各种通信接口如串口,网口、GPRS的使用及程序分析修改。

(5)认识RFID系统实验

实验为2学时,使学生掌握RFID 的基本原理,学会RFID 模块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程序分析。选学内容为超高频RFID模块分析等。

(6)物联网应用实验

实验为4学时,是物联网应用层的实验,主要是对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超市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从系统功能、架构、原理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各种模拟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等。选学内容为智能农业等。

实验的总学时为16学时,我们的重点放在无线传感器网和物联网应用上。

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启发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实验中,先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基本内容后,再将本次实验的结果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由教师以点拨、提问和探讨的方式加以解决。实验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层次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的进度和实验深度要求的不同,把实验分成不同的层次,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在物联网实验教学中分成两个方面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必学到选学将实验内容分成必学和选学,必学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选学内容是对本实验更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将必修实验再分为使用、验证分析、综合设计3个层次。

在教学前期适合于做一些使用层次要求的实验,如建立实验环镜、传感器和ZigBee网等, 通过全面使用物联网系统使学生对传感器、ZigBee等操作有全面的感性认识。 在有一定的操作和理论基础时可做验证分析层次的实验,从外部观察验证传感器、ZigBee的原理、编程、实现过程。如学完进程就可通过在实际的操作系统上编程使用系统调用来观察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结果,并根据结果分析不同的调度策略。 在验证分析的基础上就可做设计实现层次的实验,要求学生在模拟操作系统上自己编程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观察自己所设计的功能模块的工作情况。让学生对物联网功能有一个使用、探索验证、自己设计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

4 实验考核

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硬件课程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比例超过20%,但学生的成绩仅凭试卷考试来确定,忽略了实验教学成绩,这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完善学生成绩评定,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告知学生实验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杜绝抄袭他人现象。几年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硬件实验教学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0%~30%是比较恰当的。

5 结 语

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课程的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等方面所作的分析,可为高校建设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提供一些参考。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王志良,王新平. 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实验案例和习题解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魏晓宁. 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 计算机时代, 2011(10):49-53.

[3]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4]吴功宜. 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徐勇军. 物联网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