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例6篇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1

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众矢之的时,医疗改革无疑是牵动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根敏感神经,成为一项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民生改革。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备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从征求意见到落地实施,经历了社会意志100多天的考验。

新医改方案,对以往争议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方案的亮点包括“政府加大投入、医药分开、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地方试点、预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其中,政府加大投入格外打眼,《意见》提出:未来三年总投入8500亿元用于包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等五项改革,重点是用三年时间建立全面涵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制度,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此外,《意见》还明确了今后三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同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将得到重点发展。

《新世纪周刊》VS宋晓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医改话题在近几年始终保持较高关注度,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媒体细致呈现,实际上,这些内容并不“新鲜”,但8500亿的高额投入却是首次披露,这笔钱怎么花、花到哪儿值得关注。

从方案大的框架上来看,8500亿应该有一半用在患者身上,还有一半用于公立医疗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医疗保险建设上。

如此大规模对患者加大投入在过去医改方案中似乎没有这么大的力度,应该算是09版的一个亮点吧?

对,在讨论医改方案的时候有人提出过,政府应该把供方需方都包下来,把管理与监管都包下来,是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后来这种观点没有被采纳,现在的模式还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引入一些市场竞争机制的医改思路。

新一轮医改中,加大政府医疗投入是一个共识,但财政投入是补供方(医院)还是补需方(病人)也一直存在争论。此前,卫生部一直提出朴供方,而财政部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则倾向于补需方。新医改方案里财政投入的大头还是给了需方。方案预计,未来三年内为深化医疗改革共投入保障经费8500亿元。而专家估算,在每年2800亿中,将有1300亿到1400亿用于支付全民医保,200亿投入到公共卫生,剩下1300亿用于补供方,有700亿元主要用于在未来三年内扩建、改建2000所县医院、建设2.9万所乡镇卫生院并扶持村卫生室建设。

这几年关于“我国卫生事业要不要坚持社会公益性事业”一直被讨论,两会前温总理在和网友聊天时谈及此问题强调了卫生的公益性问题,您怎么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看看中央文件就应该很清楚,包括1997年卫生改革的决定、1998年医疗保险改革的决定和今年的三项指导意见等,这些文件从来都在讲“我国的卫生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从来没有说要把医院推向市场。像企业改革那样市场化运作。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把医院办成企业(全部卖掉)的做法等等,提出要将“一院两制”。

2000年医改曾提出来要解决公立医院的性质定位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就又会遇到财政补贴够不够、以药养医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解决过程中进展相当缓慢,不是说医改方向不明确,而是确实滞后,力度不够。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视情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是不会变的。

医改话题屡谈屡不见效,但从目前已显露的一些方案迹象上看似乎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

我认为政府是有决心要彻底改革的。不说其他,单从目前大的宏观经济背景来看,内需不足、出口导向经济方式受到严重挑战等等都特别需要提振国内需求,而国内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大家不敢消费,因为“我得存钱看病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政府也是要下大力气来做的。

您曾经讲,“最困难的不是那些具体问题,而是一些超出了医改范围,却对医改有着重大制约作用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那些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现在。有一个已经得到解决,有一个得到部分解决,有一个还得深化改革。

头一个就是医改为谁而改的问题。当时的医改方案是作为国有企业的配套措施来进行的,它的主要着力点是要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都没有被考虑进来,只是为国有企业解困。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我认为是非常有历史进步的。新医改方案的出发点是一个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包括8亿多农民,虽然种类并不相同,但改革的出发点和视角都大不一样了。《意见》明确了目前提出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是让全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不只是少数人。

改革开放以前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其覆盖的人口比例曾达到90%。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原来以计划体制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体制迅速解体,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几乎一夜之间解体,城市居民的医疗体制也随着国企改革陷入困境,得到及时医疗服务的人口迅速减少。所以说现在的医改方案是属性上的进步。

第二个是财政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半,现在的国家财政比过去增强了很多,有目共睹,有了钱就能办更多的事。第三个问题是,医疗保险改革怎么能够反映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意见,就是民意渠道疏通问题,这个问题仍有待深化改革。

“以药养医”是目前公立医院的生存现状,新医改将对医院的管理模式产生影响,“以药养医”的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改变,医药有望逐步分离,那么实行医药分离后怎么解决财政缺口问题呢?

最关键问题就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和改革。管办分离,药品收入要与医务者的收入分开,但公立医院里的医生该怎么定位?社区卫生机构完全是国家的一个机构还是由国家出钱来购买社区卫生机构、医生应该成为自由职业者还是政府雇员等,就我国目前各项制度来说,估计短期内还不能迈不开这一步。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2

二四年,为贯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在确保上级局机关和当地党委,,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政府部署的民主行风评议工作正常运行下,有一个安全的,秩序井然的药品市场,我局进一步整顿作风,明确职责,强化药械市场监督职能,在巩固农村“两网”建设的同时,对辖区内部分涉药单位的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执法检查及有关生化试剂、中药饮片包装、已取消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等六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一:基本情况

五峰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山区县,是一个人口不足万,财政收入不足万的省级贫困县,辖区内仅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一家,濒临倒闭的药品批发企业一家药品零售企业家,县直医疗单位家,乡镇卫生院家,农村卫生所、卫生室及社区服务医疗点共计家,其中的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网点分布在农村,交通极为不便,“对面山上一声应,半天才能看到人影影”是我县山大人稀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局干部职工排出诸多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药监职能体现在大山的每个角落。

在二四年我局共监督检查涉药单位家,实施行政处罚件,其中立案处罚例,结案例,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同时对去年遗留下来的强制执行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顺利结案,罚款累计元,在实施市场监督检查中,我局加强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执法文书、证据证物、罚没财物的管理,出台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文书、证据证物、罚没物质管理细则”全年无一起越权、渎职、循私枉法、索拿卡要的现象发生,未产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规范了药品、医械市场,打击了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用械安全

二四年,在整顿药械市场秩序方面,我局不断加强了对群众举报案件的监督管理,对凡是举报案件,件件必查,事事有回音,今年三月份我局接到关于湾潭镇茅庄村唐某和湾潭镇九门村张某无证经营药品的举报后,迅速对其展开调查,发现二人均为七、八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后因其他原因,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考虑到当事人的生存情况和历史背景,我局执法人员并不是取缔了事,而是耐心的给当事人讲政策,开通其思想,让当事人主动承认其违法事实后帮助当事人解决其它就业门路,然后对所无证经营的药品没收或进行相关的行政处罚。在其它日常监督中我局也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一些外来带有欺骗性质的游医药贩实施坚决取缔,全年已累计取缔游医药贩起,特别是今年月份,我局得到付家堰乡药品监督信息员的及时举报后,在付家堰乡公安派出所的协助下,一举捣毁了一起恶性游医药贩团伙,为当地人民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宜昌日报,县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九月份,我局在五峰镇药品监督信息员得协助下,又成功地取缔了一个外地来五峰欺诈式无证销售二类医疗器械的组织,赢的当地群众交口称赞。在严管药品医械市场中,我局发现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的商专法规漏洞,有打插边球违规经营的现象,针对其现状,我局专门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所有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在向供货方索取正规发票的同时,必须向对方索取加盖供货方印章的药品,医械销售清单,此举,为净化药品医械市场秩序,规范药品医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货渠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全年不间断的市场整顿工作,辖区内已无明显无证经营药品、医械现象存在,对规范药品、医械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净化药品、医械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打击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方面,一直是我局药品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四年,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督执法力度,共查获劣药主要为过期失效药品和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个品规,货值金额元,通过与去年相比较,假、劣药品无论是数量还是渉案金额都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说明在我局强有力的市场监督下,药品、医械市场已趋于稳定,药品、医械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在医疗器械及药品管理方面,二四年,我局进一步巩固农村“两网”建设,并通过药品监督信息网络,继续强化嬉┑ノ弧叭旨锹肌保ㄒ┢饭航锹迹淮涡允褂梦蘧搅破餍挡晒貉槭占锹迹淮涡允褂梦蘧搅破餍迪偌锹迹┑墓娣豆芾恚角%以上的涉药单位已建立了统一的“三种记录”,以上的涉药单位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的“三种记录”,全年在已检查的单位中未发现涉药单位经营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但医疗机构对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还有待提高,无菌器械使用后未销毁,无销毁制度,销毁记录不健全,不完整的单位还大有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局全年监督销毁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约具,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无菌器械销毁管理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与卫生行政部门对无菌器械的管理还有相冲突的地方,对此,我局现已专门出台了“无菌器械毁形时间界限管理规定”,要求无菌器械使用单位毁形的具体最晚时间不得超过使用当天的时。同时,我局加大了对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不规范,伪造毁形记录单位的处罚力度,全年,我局对有关无菌器械使用后未销毁的案件大大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专项检查、紧急稽查方面,二四年,省市两局共下达了紧急稽查任务件和有关“生化试剂、中药饮片包装、已取消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等六项专项检查任务,查获了仍在使用的已取消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公斤,违规使用的含关木通制剂个品规。同时,通过以上专项检查,发现辖区内有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化验室的生化试剂管理不够重视,少数医疗机构负责人还没有把生化试剂纳入药品医械的管理范畴中来,全年,在各医院化验室中查获仅过期失效的生化试剂就达个品规,货值金额约元。根据二四年专项检查的出现的情况,我局在二五年的市场监督执法工作中将把医院临床诊断试剂、血清疫苗、血液制品作为检查中的重中之重。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3

一、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看病贵”问题

1、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甚至新疾病的不断出现,客观上使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模式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日益感到吃力。

2、医疗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自负盈亏,财政补偿不能维持医疗开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医疗服务收入和销售药品的加成收入。市场化只能通过竞争降低利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药品的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合理的药品供应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某些药品生产企业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会停产一些廉价有效无利润的基本药品,或改头换面为新药,价格上涨十多倍甚至几十倍,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4、现行的医疗法规和医学模式的影响。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和循证医学模式的实施,“医闹”的盛行,导致看感冒也要进行全身检查,也给患者造成“看病贵”、乱检查的印象。

(二)“看病难”问题

1、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看病难”。公立、私立、社区医院到处可见,本不应该“看病难”,但大医院由于设备好,医生技术高,人满为患,排不上队,看不上病司空见惯;而社区医疗机构却少人问津。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它总是流向有利可图的地区和科目。故私立医疗机构多选择在相对中心区域,并且多是主要开展一些特色专科(利润较高)医院,不做或少做基本医疗(私立医疗机构尤为明显),不用或少用一些基本药品(公立、私立医疗机构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吸引大量资金进来参与竞争,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价格趋于合理,市场化在这里是可行的。

2、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分散边远地区的“看病难”。在一些山区、半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乡村医生水平低、卫生院面临倒闭、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无利可图不愿选择建立,更谈不上竞争,病人没有地方看病。由于形不成市场,医疗、教育在这些地方都无法进行市场化改革,非法行医、封建迷信、异己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现在方方面面都抱怨“看病难”,其实是医疗资源不足和过剩并存,问题出在机制和结构。

(三)医生拿“红包”问题

这些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人员之间。医疗服务是特殊商品,不象买东西到任何1个商店都一样,看病就不同,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水平高低是不一样,所含的技术附加植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而且病人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可能按标准化工序治疗。所以,大家都希望到大医院排队找名医看病,加之偿付机制不合理,拿红包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卫生院、卫生所收费低廉、就诊方便却少人问津,连医生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红包。市场化能够部分解决“红包”问题,大型私立医院照样存在药品开单提成问题。

(四)疾病预防控制问题

逐利的市场化运作是没有兴趣真正做疾病预防的,偶尔作秀一下,权当广告(类似所谓的“义诊”)。何况发病率越高,利润越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卫生所、卫生院的逐步削弱,基层医务人员的逐步流失,加之私立医疗机构也不愿进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漏洞逐步扩大,形势严峻。

二、对医疗改革的建议

改革的目标应为: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疗问题,既要学习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有可行性,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许多农村的人均年纯收入不到500美元,所以美国式的市场化医疗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新方案必须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可操作性,方案越复杂,涉及的环节越多,手续越繁琐,可操作性难度越大,就会牺牲效率,形成新的“看病难”;有可持续性,新方案对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控制,要低于或等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否则,以后又会形成新的“看病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疗改革市场化运作不能解决整个中国的医疗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基本医疗免费提供

1、政府按服务范围需要,规划配置举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2、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

3、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医院,医院不得自行购入药品及设备。基本医疗范围内用药,由医院按病情需要免费提供给患者。自费药品可由医院报计划后政府采购,用于非基本医疗范围外的治疗,必须由患者主动申请,自费使用,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上述措施使医院和医生没有了逐利的动机和机会,回扣、药品开单提成等现象自动消失,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

1、国民每人每年强制缴纳医疗保障金120元,弱势群体可适当减免,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社会捐助。以13亿人计算,为1560亿元/年,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个人医保卡,与身份证对应,全国通用,还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2、患者凭个人医保卡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每次交10元门诊费,检查、治疗、药品(每次不超过3天的治疗用药)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住院每天交100元,同样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贫困落后地区可适当减少。真正做到按病情需要治疗及住院,避免医患双方的过度治疗动机,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保守估计,以每人每年看门诊2次,13亿*2次*10元=260亿;以5%的住院率、每次住院5天计算,13亿*5%*5天*100元=325亿。

上述1、2相加,每年医疗保障金为2145亿元。个人每年基本医疗支出,不住院为140元/年,考虑到费用降低后,就诊次数会大幅上升,以200元/年计算可能较适合;部分需入院治疗的再加上住院1次为700元/年左右,彻底解决“看病贵”难题。

(三)改革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按服务范围需要,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网点。

2、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不再设立普通门诊,只设急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到基层医疗网点工作,带动并逐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普通门诊全部设在基层医疗网点,未经基层转诊,直接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律按急诊处理,费用为每次50-100元,同样只提供基本的治疗及药品。确保危急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被不必要的浪费。

3、改善基层医疗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配备必要的设备、药品、人员,解决与现行卫生法规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全科医生认定、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上级医师支援基层、检查结果通用、举证责任倒置、循证医学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基层医疗网点就在非法行医,基本医疗的成本就不可能降低),建立医疗不良反应赔付保险(医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未知数的科学。医生不是万能的,有很多疑难杂症都在研究之中,所以不是到了医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医疗行为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正确面对医疗不良反应是必要的)。

4、为避免一些著名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资源被不必要的占用,可规定未经转诊就跨省市就医的人员,门诊及住院费用加倍的办法。

5、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统一工作。由于本方案与新型合作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衔接统一并不复杂。

6、完善药品供给体系。每个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按政府指定的计划生产一些的廉价有效的基本药品,以满足基本药品的供给,政府可适当给予一些补贴。

7、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建立量化考评制度,奖勤罚懒,并引入人员退出机制。避免低效率及新的“大锅饭”的出现。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4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工作部署。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及时将省卫生厅、公安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赣食药监办[2012]23号)和全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作好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舒建勋副市长就抓好我市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会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多次听取专项整治进展情况汇报,委托丁香根副主任召集市药监、卫生、工商、经贸、公安五部门负责人研究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府办于2012年10月26日以宜府办字[2012]116号文正式转发市药监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六部门赣食药监办[2012]28号文件精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及时下发了《关于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关事项安排的通知》,明确成立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对市直五部门的任务进行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先后召开多次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全市药品安全工作形势,就落实省直六部门、市政府文件精神,建立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抓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进行研究部署。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纷纷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动员会议,印发实施方案,对辖区内监管相对人划分片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各项整治工作任务的落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更是将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全市系统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成立了冷社联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实行市局领导分片督察制、科室分工包干制和县(市、区)局属地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认真履行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汇总工作信息,推动了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我们坚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发挥涉药械单位市场主体的作用,组织涉药械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基础。一是将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送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等形式,向社会各界虚心征求意见和建议,介绍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各相关监管部门职能划分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措施与成效等情况,调动其关注和支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热情。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药品整治工作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报道工作动态,推广先进经验,曝光典型案例,据初步统计,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38700万份、张贴海报85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2800余条,在县以上媒体宣传稿件67篇,为专项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督促涉药械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全市辖区内920家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对本企业在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药械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查摆,自觉地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整改,100多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大中型民营医院对药械的保管养护工作更加重视,各项制度也逐步健全,各项养护设施设备也在逐步改善。

三、突出整治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确保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覆盖所有涉药械单位的基础上,我市突出整治重点,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和重点行为,即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位为重点区域,以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大型零售药店,医疗器械生产、专营企业,县以上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对象,以生物制剂、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兴奋剂、特殊药品和基本药物等7大类药品和骨科植入物、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等高风险器械产品为重点品种,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相结合,着力解决药械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中突出问题,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质量保障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是在生产环节,开展非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建立企业生产工艺和处方资料数据库。对全市1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2家药包材生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重点检查生产工艺执行、关键岗位、原辅料的购进与投料、原辅料和成品的检验等环节,共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7份,立案查处3家企业。探索建立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与驻厂监督员协作的工作机制,共计实施了驻厂监督检查412人次,派驻天数为435天,并建立了驻厂监督检查工作日志。对全市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加强了对侨明医疗器械公司生产一次性输注器具的现场检查。

二是在流通环节,对药品经营企业执行GSP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市共跟踪检查药品批发企业23家,飞行检查药品零售企业637家,对69家存在严重违法问题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注销了5家非法人药品批发企业。开展药品经营企业换证、认证工作,全市共有23家批发企业和436家零售企业完成了GSP认证和换证。药监、工商、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全市共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40多件次,查处违法药品广告案件17起,对违法广告严重的药品、医疗器械采取了强制下架、暂停销售的措施,促进了全市药品广告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三是在使用环节,药监、卫生部门联合对各级医疗机构药械采购、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规范药房建设工作,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卫生部门以规范临床用药为重点,抓好用药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力度,全市共上报ADR报表2852份、药物滥用报表13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261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和安全预警能力有所提高。

四是药监联合卫生、公安等部门开展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专项整治,从今年4月份起,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辖区内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共1325人次,检查企业627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54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起,促进了全市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四、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自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针对药品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重大节假日期间药械市场专项检查、特殊药品专项检查、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光明.微笑”工程药械专项检查、防治甲型H1N1流感药械专项检查、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破解药械市场热点难点问题。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先后组织督查组赴9个县(市、区)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督导县(市、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形成了专项整治强大合力。高安市对全市疫苗管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对疫苗采购索证不全、冷链运输不规范的问题作了限期整改。上高县开展了12次违法广告专项整治,检查违法广告药品及保健品102种。全市继续保持打假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各种药械违法行为。据统计,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6189人次,立案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案件581件,案件总值121.9万元,罚没款到位金额211.27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行为,进一步整顿规范了药品市场秩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处的大案子,主要有海尔思药业有限公司销售未标明有效期抗宫炎片案,案值17.955万元,到位罚没款17.955万元;禹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小柴胡颗粒案,案值1.751万元,到位罚没款3.5万元;江南医药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复方丹参片案,案值0.384万元,到位罚没款1.536万元。加大了对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组织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许可事项、现场管理、进货渠道、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8个单位给予9万多元罚款的严厉处罚,进一步整治了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五、优化政务环境,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市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坚持整治规范与服务发展并重,坚持一手抓整治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一手抓优化政务环境、服务医药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严格监管,打假治劣,规范秩序,为医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实施依法保护重点品牌战略,严厉打击假冒我市医药企业品牌药品的违法行为,维护我市企业合法权益和产品品牌,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市政府及时出台医药产业调整和技术创新措施,工信委等部门制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优化政务环境,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市直相关部门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辟医药产业投资创业绿色通道,为全市医药企业提供了高效政务服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更是充分发挥本部门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医药企业的咨询服务和培训指导,指导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继2012年成功引进3个医药产业项目之后,今年又与市卫生局联合引进了佑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投资10亿人民币的重大医药项目。据初步统计,2010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8亿元,同比增长30.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7.54%;实现利税9.4亿元,同比增长33.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8.44%。

六、抓好巩固提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我们坚持将巩固提高专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贯穿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过程,对专项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提炼和完善,形成制度和规定,建立药品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健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提高联合执法水平。药监与工商、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器械广告;并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联合加强对合理用药及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宣传及实施。药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专项整治,确保了对易制毒药品的监管到位。二是完善药械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日常监管的有效性。在保证对辖区内药械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的基础上,关注药品安全风险、企业诚信状况,按照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原则,强化监管,做到对高风险、有不良记录、投诉举报多和信用等级低的药械企业加大飞行检查频次,对其他企业适当减少检查频次。三是健全药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了《市药品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有关药品安全方面的投诉举报。加强事故信息报送工作,分环节、分领域组织开展突发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培训,完善相关部门应急处置规定。四是加强药械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利用市电信公司技术、人员、网络等优势,与市电信公司签定协议,在全市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安装动态监控设施,继续完善药械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电子监管网,加强网络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异常流向监控,发挥其特殊药品异常流向预警和普通药品溯源等重要功能。探索建立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完善安全监管信息采集和沟通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尽管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不够深入,监督检查和严格执法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督查为契机,认真贯彻省督查组的工作要求,查漏补缺,改进不足,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继续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整治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专项整治责任。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责任,有效落实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如期完成为期两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任务。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5

一、涉药案件新特点

地点――由城市向农村扩散。随着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打假”力度随之加大,一些不法分子慑于“高压”,在大中城市难以存身,于是瞄准了监管力度和用药人员药品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的农村市场,把“窝点”转移到农村或城乡结合部。2002年农村涉药案件4440件,占总案件数的89.1%。在7-9月份集中开展的农村药品大检查中,立案查处的案件2127件,约占全年案件的50%,案值196.45万元,查出不合格药品15777种(次),罚没款达195.62万元。

单位――由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向医疗机构转移。2002年药品生产企业涉药案件32件,占案件总数的0.64%,经营企业855件,占17.1%,而医疗机构涉药案件3413件,占案件总数的68.43%。主要的问题一是销售和使用假劣药品,共2816件,占涉药案件总数56.4%;二是违法配制和使用制剂。有的医院擅自配制制剂。一些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外单位或外省医院制剂,常见的有中成药、外用制剂及口服制剂;三是违规销售进口药品。共查处出售未经国家注册及不能提供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的案件511件,占10.24%;四是销售使用失效药品。一种情况是已知药品过期,继续使用。一种情况是管理不严,没有定期清理销毁。在农村药品市场大检查中,曾发现70年代末的过期药品;五是出售使用未按规定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六是个体诊所以行医为名,实为无证卖药。共查处个体诊所(含村、居卫生所)涉药案件2330件,占医疗机构涉药案件总数的68.26%。

品种――由少品种小批量向大品种多种类发展。凡是市场上需求量大的常用品种,均有“冒牌”。名牌也是制假者“青睐的对象”,OTC类更是制假者“主攻对象”。销假者批量出售、多品种出售呈上升趋势。

手段――由隐蔽型向公开化渐近。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为谋取高额利润,违反操作规程偷工减料;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冒牌生产;有的打着祖传秘方的“幌子”自制制剂。在售假方面,有的租用国营门店、柜台,有的打着医药办事处的旗号,有的以“义诊”、“义卖”等形式公开销售,以达到欺诈患者逃避执法监管的目的。如外省某一企业将未经批准生产的药品,与省内一些医疗机构以义诊形式在社会上销售,多次被查处。大多数个体诊所也趁备用药品目录未出台之机,公开销售药品。

组织――由单一规模向团体大规模转化。制售假劣药品者一改过去小打小闹、自产自销的方法,转为有计划、有网络的团伙行动。有的售假者在省、市、县都分设销售点,形成了售假网络。有的生产企业涉药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各类人员,属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如外省某一企业在福建涉嫌更换药品标签和包装,标签、包装、工具都由厂方有计划提供,连人员也是由厂方派出,案值达百万元之多。

方式――由土办法向先进技术演变。在制假上,不法分子摒弃了以往粗糙、低下的作坊式做法,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从药品到包装,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必须加大《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力度。法制观念淡薄是所有涉药案件的根本原因。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药品管理法》,提高人民群众和监管相对人的法制意识是当务之急。通过宣传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群众知法维权。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知道用药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药品消费中的权益与义务,造成人民群众知法维权、共同监管药品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监管相对人依法从药。要让从事药品科研、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好药治病、假药致命”的质量意识、“依法从药,违规必究”的法制意识,使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一切规章制度,逐步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二)必须突出监管的重点。从众多涉药案件的新情况新特点看,目前必须把握四个重点:一是农村。目前合法的药品供应渠道难以控制农村药品市场,无证经营、贩卖假劣药品现象较为严重;管理制度不落实,乡、村卫生院(所)过期失效、假劣药品较多;点多面广,监管力量不足;农民人口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用药知识、生活贫困等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惩治农村药品市场的制售假劣药品行为,是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二是城镇中的“地下药贩”。这些“地下药贩”无证经营、销售假劣药品多、制售量大、隐蔽性强,且具有流动性,是城镇药品质量中最大的隐患。三是医疗机构。合法的医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经过近年来的GMP、GSP认证,从人员法制观念、质量意识到企业的内部管理、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县以下的医疗机构由于缺乏“证照式”管理手段,给日常监督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部分医疗机构违规制剂、进货渠道违规、销售假劣药品、仓储条件低下、缺乏药学人员等问题屡见不鲜。而且医疗机构和药店属药品的“终端”,最后关口出问题,央及百姓的健康。四是个体诊所。个体诊所“名为行医,实为卖药”,卖无证经营的药、卖假劣的药、卖自己配的“药”、卖诊所未经允许销售以外的药、卖过期失效的药,给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医药市场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6

2001年开始全国推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的虚高价格,但是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深入,原有招标模式暴露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为了解决其存在的弊端,各级政府不断更换招标主体和标书内容,以建立和谐社会,缓解各方利益分配。从以单个医院为主体的招标,几家医院为主体的联合招标,地市州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集中采购招标到四川的挂网模式、广东的全省集中的网上采购模式,从品种招标到剂型招标,各种形式变换不少。随着招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市场各方的努力,招标正走向统一、规范、简捷和高效,药品市场正向透明、公平的方向发展。

回顾以往的药品招标,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取消规格,按剂型招标;二是低价位普药采取挂网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三是对议价品种采取政府限价策略;四是网上竞价投标。2005年4月四川省率先实行网上竞价投标,这一方式很快得到政府的认可。2005年12月,卫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在四川召开部分省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座谈会,将该模式向全国推广。广东已成为第二个推行挂网采购模式的省份,由于广东的大省地位,其影响力巨大,故广东省的实施进展情况,引起了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在广东,这一模式又被政府文件定义为“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以下简称广东采购方案)。广东省挂网采购准备工作从2006年年初开始,具体做法与四川基本一致,先成立一个政府经办机构,通过“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网络系统,生产商参与网上限价竞价,产生入围药品,供广东省医疗机构进行采购,再由经销商配送。广东省的挂网采购方案是在借鉴其他省市药品采购模式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又顾及广东省以往的招标要求及各方实际情况,是比四川更进一步的挂网制度。

1品种目录

广东省的挂网目录分为限价竞价目录和不限价不竞价目录。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是指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罕见病种用药、管制药品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包括政府定价中国家指定不用招投标的药品,此类药品由医学、药学等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论证后确定。中药饮片不列入以上目录,由医院自主采购。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所列的品种均纳入目录范围。

品种竞价分类规则主要按相同质量层次的不同剂型分类。

2质量层次的划分

在此次广东采购方案中,改变传统由招标主体部门或中介审核药品质量层次的做法,将参与采购的药品分为政府定价品种和市场调节价品种。政府定价药品以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价定价分类确定质量层次,市场调节价药品由挂网主体部门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评议、审核,市场调节价药主要分为专利药品、过期专利药品和GMP药品三个质量层次。

3限价竞价规则

在此次广东采购方案中,政府定价药品按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扣除医疗机构顺加差率后确定限价。市场调节价药品分为同竞价组品种曾有厂家中标的和同竞价组品种没有厂家中标的两种情况确定最高限价,不高于限价报价的品种进入竞价阶段。

进入竞价阶段后,同竞价组有3个或3个以上厂家报价的进入竞价程序,按竞价入围规则每次报价后标记出拟入围产品;只有1~2个厂家报价的进入议价程序。议价品种经专家投票评定,参考其他品种降价率降价,降价谈判3个流程后确定入围或纳入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目录或取消挂网采购。

4两票制

为减少商业流通环节,减少部分生产企业的逃税行为,在此次广东采购方案中规定:“所有品种原则上由一级经销商直接配送。当一级经销商对于某一具体品种在某个城市有覆盖不到的医疗机构时,可选择由生产商网上委托的二级经销商进行转配送。”同时要求“二级经销商必须直接从一级经销商购货及结算,二级经销商的进项发票必须由一级经销商开具。某一具体品种,生产商对同一家医疗机构只能委托一个二级经销商”。广东省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早期提出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思路及推动反商业贿赂工作的进程。

5中介费

在此次广东采购方案中规定,生产商需向中介机构交纳信息服务费,经销商需向中介机构交纳药品网上采购服务费,具体服务费尚未确定,而传统的招标模式仅经销商需交纳服务费,四川采取的是生产商按照每个品种200元的费用交纳。广东此次挂网采购收费的合理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6结语

此外,广东采购方案中还指出,生产商对第一经销商的委托必须在入围品种公布之前完成,除急救药品、罕见病种药品可以临时申请挂网采购外,其它新品种每半年进行一次目录增补,但不得采购,只作为数据准备,以参加下一轮限价竞价采购。

从广东省实施的采购方案中可以看出,药品价格会进一步下降,而除专利药、原研药、优质优价及单独定价药外,对于很多没有单独定价的产品,尤其是中药产品,如果一概地按统一价格限定可能显得有些不太公平,因为不同的生产规模、不同的原料选材要求必然会使品牌厂家的品种价格高于同样产品的非品牌厂家,由于不具备价格优势,这些质量优良的产品可能会被医疗机构舍弃。

在质量层次的认定上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药品专利实质性内涵的审定和划分,仍有许多概念不清的地方。广东的此次采购方案也没有列出详细明确的操作规则。

采购文件中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在60日内与经销商结算货款,但按照目前我国的医保基金管理体制及给付医院这部分基金的工作流程,60日内医疗机构尚无法从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获得医保费用,很难按时支付经销商货款,这也是此次采购文件中弱化提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