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例6篇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企业网络; 信息网络; 网络设计; 网络建设; 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0103

作者简介:洪光华(1983-),男,江西省烟草公司上饶市公司高级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研究方向为物流自动化、信息管理、网络规划设计。

0引言

企业信息网络为员工提供快速交换访问、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资源管理(CRM)、项目管理(PM)、办公协同(IOA)、电子邮件、互联网访问、远程接入VPN、视频会议、IP电话等,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信息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牵涉到多种介质、多种协议,并且还能与某组织中心办公室外部的网络互联。设计精良并仔细安装的网络能减少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包括速率升级、设备更换、网络冗余防范、访问控制的设计-实施-变更,保障网络连续运行。正确设计和维护网络对企业正常运作非常重要。一个设计和维护水平都较差的网络,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面临许多危险。

1企业信息网络基本特点

设计一个复杂系统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决定从哪里开始,也就是对于最基本的企业信息网络而言所应该有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和设计原则:①快速收敛,网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源和目的之间的可用路径;②确定的路径,分组报文在网络中经过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静止的。如果网络中的路由经常发生变化,那么用户通过网络使用应用程序和服务时就难以稳定;③确定的错误恢复,当链接或设备失效,应当存在已知的错误恢复备份,这有助于排除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出错的情况下,能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④规模和吞吐量具有扩展性,当网络需要的服务和信息逐渐增长时,网络会越来越大,需要更大的容量。网络应该有足够的设计,以便允许网络中设备数目和设备连接链路容量的增长;⑤集中存储,企业信息网络必须能支持公共的文件和应用程序存储区域。即提供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能以更低的代价支持这些服务;⑥更高效的信息传输,按照流量的二八原则,在当前,与早期的网络相比,传输模式明显不同,如今的网络设计必须基于如下假设,即20%的流量在局域网络内部进行,剩下的80%到达局域网络外的主机;⑦具有异种网络兼容性,支持多种协议。企业信息网络(EIN)必须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比如:IP、Novell IPX、Apple APPLETALK以及DECnet、VINES等,虽然当前网络主要为纯IP网络,但不能排除某些传统应用程序和主机需要其他类型的网络协议,并且在纯IP网络中,网络也必须支持高层协议;⑧组播支持,现有的网络必须支持组播。组播是一种能使用户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传输和接收网络视频信息的机制。

在单个网络中把所有必须的功能都集成以满足需求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拓扑层以及构建块等将网络功能组件化,可以对网络功能进行修改重组,进而满足特定的网络设计要求。

2企业信息网络建设要求

尽管每个企业信息网络都有其独有的特性,但所有的企业信息网络还是具有共同的基本要求:①可靠性和可用性:企业信息网络应当24小时全年可靠可用,故障发生时可以被迅速隔离,且故障的修复对于最终用户应当透明;②响应性:企业信息网络应为各种业务应用和协议提供质量保证(QoS),并不影响桌面计算机的响应;③高效性:企业信息网络可以优化资源,尤其是带宽的使用,减少额外数据流开销,比如不必要的广播、服务定位和路由更新,应当使数据吞吐率在不增加硬件成本或不添加广域网服务的前提下得到提高;④可适应性:一个适应性强的企业信息网络利用层次化、开放式的结构可以容纳完全不同的协议、应用、硬件技术,从而实现不同业务程序的运行;⑤可访问性和安全性:一个可访问的企业信息网络允许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实现全业务接入,保持业务随时可以访问,同时网络的策略还能维护网络的完整性。

3层次化设计企业信息网络

通过划分层次,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是企业信息网络设计中基本的设计思想。可以分别从网络的结构方式对网络规模、网络功能、网络拓扑、网络构建块、网络地址划分层次。

(1)网络规模。对于企业信息网络而言可划分为:LAN(Local Area Network),微小型企业及工作组规模,一个房间到一栋建筑,由单个组织拥有和管理;CAN(Campus Area Network),多个局域网的集合,由坐落在固定区域内的一栋或多栋建筑物组成,也是由单个组织拥有和管理,或每一处由组织的一部分拥有和管理。

(2)网络功能。企业信息网络的主要建设集中在OSI模型的2~4层,第二层交换在数据链路层进行,第三层交换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在二、三、四层实现,均可以使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由于功能的硬件实现比软件迅速,一般在此使用多层交换机、路由器。

(3)网络流量的规划设计。网络通常与用户数和个人需求同步增长。这意味着用户的网络设计必须能够处理连接数目的增长,也能处理网络内部链路带宽。①利用桥接避免冲突,一般通过网桥/交换机提供端到端的双向带宽独占的通信模式;②对广播域进行分割,实现方式为划分VLAN或使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一个好的原则是一个广播域内不应超过240台设备,避免广播风暴;③流量可管理,企业信息网络应当使流量处于可管理的状态,使用纯交换技术,并对网络进行逻辑地址的划分,减少广播流量,制定流量的策略规划。

(4)网络服务规划设计。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是由连接在一起的服务所组成的,且连接的方式能提供高效的通信流。其服务可分为3类:本地服务、远程服务、企业服务,企业信息网络应当有效容纳这些服务,并有效规划。①本地服务,是同一个本地工作组可以访问的网络服务(例如:网络打印服务、工作组文件共享等)。这些服务流量的特征是保持在同一个广播域内,在第二层进行数据交换,不应出现在网络主干之上,即不进行三层路由;②远程服务,用户主动发起的,在其广播域之外的服务,例如文件应用程序、远程控制、IP电话、视频会议、互联网访问等,这些服务会跨越广播域,通信过程由第三层路由器转发;③企业服务,网络内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例如企业级中央存储、企业级业务应用包,含ERP、PM、CRM、MIS、EMAIL以及内部网服务),这些服务一般都放置在接近网络逻辑中心的地方,以允许所有用户平等访问。依据企业服务的规模,这些服务可能在同一个广播域分组,也可能不分组。

(5)网络拓扑。解决任何系统设计的第一种方法是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为了满足企业信息网络设计需求,数据报文服务和用户连接在一起,从而为用户优化带宽,确保可靠性和公正性。可以使用三层网络设计体系,模块化设计各层网络拓扑结构。①接入层(访问层):接入层模块处理用户对网络的访问。通常,接入层由第二层交换机组成,虽然集线器也能代替交换机共享以太网段的带宽。在接入层使用交换式还是共享式第二层网络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开销。虚拟局域网(VLAN)可以配置成把用户按功能分组而不是按地理位置分组。在外层,接入层在用户和企业信息网络之间提供高密度的端口和廉价的访问,也能够通过广域网技术,例如ADSL、ISDN、DDN等,让远程场点访问网络;②集散层(分发层):集散层是核心和接入层的边界。从逻辑角度上说,集散层的主要作用是把工作组中的用户聚合在一起,用来提供广播域之间的链接、VLAN间的路由选择及安全性。一般处理企业信息网络的第三层路由功能,主要实施措施有以下几项:路由协议的部署、访问策略的设置、为进入核心层的数据提供过滤功能、提供多种网络类型的数据接入转换以及防火墙的部署;③核心层:核心层和集散层模块一般绑定在一起,作为网络的主干存在。在这一层不会设置任何策略及路由选择。核心层最大的设计需求是获得尽可能快的转发速度和链路冗余保障可靠性。

(6)按分割网络构建模块:按照设备群和拓扑结构,在层次化企业信息网络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把网络分割成网络构建块(交换块、核心块)。

交换块:由一组具有二层和三层功能的交换机组(一组连接访问设备的分发设备)作为交换块,其可以跨越接入层和集散层。

核心块:作为整个网络的集合点用来连接多个交换块,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带宽处理主干上的大量通信流,尽可能提高速度和减小延迟,通过核心层设备进行桥接,使转发速率得到最大化,把路由选择留给集散层。

(7)科学合理规划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企业信息网络需要一种能够易于扩展的编址方案,以适用于网络的扩展需求。通过对可扩展型网络编址系统的认真计划和部署,可以避免在为企业添加新节点和新的网络时,现存的地址可能需要被重新分配,膨胀的路由表使路由器陷入困境。网络地址规划时可以适时考虑结合子网划分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路由归纳、网络地址转换(NAT)、无编号IP地址、动态主机分配协议(DHCP)。

4部门级交换式以太网建设

对于部门、小型公司的所需网络技术确定将要连接的设备数,通常要保证解决方案允许一定程度的增长。①确定将要连接的设备数,部署交换设备,让所有用户与之相连,这样构成的网络就能满足要求。由于设备的数量少,以及交换机的使用,冲突和广播流量不予考虑;②将来它可能投资购买本地文件服务器提供存储和备份,并对远程连接有实际需求,那么在网络增长时,只需要将添购的设备连入交换机,并在交换机上外联一部小型路由器,使之通过配置广域网接口,利用广域网与远端连接,并建立一条广域网冗余链路,配置为热备份路由。由于外联网络的单一性,在客户端指定路由器为默认网关,在交换块边界路由设置,即可实现接入层与集散层的结构设计,扩展简便。

企业VLAN、VLAN间路由:

(1)VLAN将物理上的设备组和用户组通过逻辑的方式重新划分,为控制和减少网络管理开支提供有效的方法,并控制广播活动,支持工作组和网络的安全性。

(2)增加、移动或改变用户的位置。公司重组和人员流动带来的新的终端地址和集线器以及路由器的重新配置,成为网络管理中最大开销之一。VLAN用户位置的改变只简单将用户的终端插接到相应VLAN端口并简单配置即可,路由器配制不做任何修改。

(3)控制广播活动,通过应用及广播的数量确定VLAN的数目,使受广播活动影响的用户减少,通过VLAN将防火墙技术从路由器扩展到交换,大大减少广播流量,为用户流量释放带宽,弥补网络易受广播风暴影响的弱点。

(4)VLAN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是提高安全性的一个经济实惠和便于管理的技术,它可以限制VLAN网络用户的数目,拒绝用户在VLAN应用认证之前的连接,以及可以将空闲的端口配置到默认的低层服务的VLAN。

在企业信息网络中可以通过路由器低成本实现VLAN间的通信,高效实现则可利用交换机路由模块进行交换。

5业务扩展:WAN接入的设计、企业路由

随着使用IP协议和Web的应用软件不断增长,在企业信息网络中必须处理复杂的广域网,而广域网有复杂的环境,包括多种介质、多种协议以及其他网络的互联,通信发生在不同地域之间,信息传递需经过一条或多条广域网链路,特点是相对较低的通信流量、高延迟和高差错率,由于租用性质,广域网的设计需要将带宽的花费和效率优化处理。利用广域网技术和路由器连接多个企业事业部网络以支持新的业务开展,应当着重于通信流量的最佳化、提供多条冗余的路由、灾难恢复需要的后备拨号业务。

在企业使用的事务中,利用广域网的流量包含:语音、传真、事务数据(SNA)、客户机/服务器数据、信息传递、文件传输、批量数据、网络管理、视频会议。通过收集需求,确定应使用的广域网线路。

路由部署:企业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主要为星型结构,在接入层与集散层间是平面的物理结构,冗余一般以二层交换VTP为主,链路状态稳定,带宽等资源基本相当,可以在内部信息网络中使用静态路由以及开销小的路由,进行手工指定或简单配置。

在网络的外部接口进行路由配置的时候,可以依据距离矢量或链路状态决定使用何种协议,并依照外部接口的数量进行负载均衡与热备份,外部接口在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OSPF协议,一般可使用IGRP协议,进行路由热备份时应在其先配置按需拨号。

6网络安全:防火墙和ACL应用

在企业信息网络中,应尽可能保证业务数据的流通和优先性,必须设法拒绝不希望的访问连接,同时保障允许的访问连接正常、响应迅速、稳定,而通过设置密码、回叫信号设备以及硬件保密装置可以帮助做到这些,但这些缺乏基本的通信流量过滤的灵活性和特定的控制手段。在信息网络管理中,需要作出的策略往往是对用户、服务、数据流向、前端应用和数据流量进行灵活控制。

(1)使用路由器阻止特定通信流量。路由器提供基本的通信流量过滤能力,可将其作为安全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实现企业信息网络基本安全需求。

ACL是一系列允许和拒绝陈述句的集合,通过条件筛选和逻辑判断,对数据包的协议或上层协议(网络层以上)进行控制。这些指令列表由类似于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特定指示条件决定路由器接收或拒绝数据包。

通过ACL部署,可以做到: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提供对特定类型数据的优先级;提供对通信流量的控制手段,限定或简化路由更新、限制某网段;提供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手段,基于筛选条件的安全认证;在路由接口处决定通信流量类型的过滤、筛选。

(2)部署企业防火墙,进一步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网络边界可部署多功能防火墙,实现高层协议应用的控制、过滤和攻击防范。专业防火墙能够在ACL列表过滤的基础上更精准地对网络用户和桌面计算机进行数据流量、数据安全控制。

通过路由和NAT功能提供可控的互联网访问、映射企业内部服务器;开放特定服务器特定端口;对内网用户访问过程进行恶意代码检测,也可对用户收发的邮件中存在的病毒进行过滤。

通过IPSEC VPN功能,能够实现分部的安全互连,作为专线链路的补充和备份,防止专线链路故障导致异地部门的业务应用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

通过上网行为管理功能改善网络使用规范。对URL分类过滤,规范内网用户网页访问行为。行为审计功能,则记录内网用户访问的网页地址、BBS发表的言论内容、收发的邮件内容及其他上网行为。通过应用控制功能,保证用户的网络应用同实际业务的相关性,确保工作效率。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应用

1现行施工企业现状

1.1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规模和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仅为5%左右。

1.2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1.3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产生原因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结果。

2.1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很大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在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

2.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觉得它会限制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处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3.1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①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②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③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为了实现这种结合,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2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①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②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③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3.3.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的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3.3.2采用易于控制的形式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可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网络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

3.3.3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施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网络计划

一、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生产空间不断变化;施工期限较长;工程项目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因共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

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

存在的问题。应用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原因分析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三、提高应用水平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公路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4

自从我国加入WTO,就要求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尽量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参与到国际性的市场竞争当中去,国外企业参与到我国市场竞争中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国外大型企业。它们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及获取市场信息能力、融资能力不强,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迫切需要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营销成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其理念和战略、原则和手段略有不同。传统营销是建立在传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手段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营销集传统营销理念和手段的优势,有其自身独有的原则和方法。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用新的竞争原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个人市场原则:在网络营销中,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企业产品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人需要,企业行为要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组织要富于弹性,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伸缩自如。价值链原则: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会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值。我们将其整体称作价值链。企业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增值。个性化原则: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位,据此设计并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品牌化原则: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网络品牌,而网络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企业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但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

三、中小企业参与网络营销的竞争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改变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对比力量,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利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应对现在的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对企业的潜在顾客的需求也应有了解,这样,制定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企业在数据库帮助下,营销策略具有很强针对性,在营销费用减少的同时,还可提高销售收入。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网络营销以顾客为中心,其中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相关数据资料。企业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大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理性和知识性,要求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需求。通过互联网和大型数据库,企业可以以低廉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和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某个企业已经实现了有效的网络营销,竞争者就很难进入该企业的目标市场。因为竞争者要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库,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营销系统比传统企业营销有大的多的竞争能力,是可以获取更多收益的无形资产,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从与顾客的交互过程中了解顾客需求,甚至由顾客直接提出需求,因此很容易确定顾客需求的特征、功能、应用、特点和收益。通过网络数据库营销,更容易直接与顾客进行交互式沟通,更容易产生新的产品概念。对于现有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容易取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准确决定产品所需要的改进方面和换代产品的主要特征。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方面考虑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时间上的需要,即计划供应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将满足要求的供应品在恰当时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生产,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企业如果实行网络营销,就可以对市场销售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计划供应量,保证满足企业的目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竞争者的供应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供应紧缺时能预先订购,确保竞争优势。

四、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作为中小企业,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别于那些资金和组织较为健全的大型企业,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创业型或者是发展型的企业。

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考虑企业的目标、规模、顾客的数量和购买频率、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周期以及竞争地位等;还要考虑企业是否能支持技术投资,决策时技术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等。网络营销战略的制订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确定目标优势,分析实施网络营销能否促进本企业的市场增长,通过改进实施策略实现收入增长和降低营销成本;二是分析计算收益时要考虑战略性需求和未来收益;三是综合评价网络营销战略。企业在决定采取网络营销战略后,要组织战略的规划和执行,网络营销是通过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的营销渠道和方法,它涉及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各个方面。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划和执行,该战略可能只是一种附加的营销方法,不能体现战略的竞争优势。

策略规划分为:目标规划,即在确定使用该战略的同时,识别与之相联系的营销渠道和组织,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技术规划,即网络营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因此资金投入和系统购买安装,以及人员培训都应统筹安排;组织规划,即实现数据库营销后,企业的组织需要进行调整以配合该策略的实施,如增加技术支持部门、数据采集处理部门,同时调整原有的推销部门等;管理规划,即组织变化后必然要求管理的变化,企业的管理必须适应网络营销需要。网络营销在规划执行后,一是应注意控制,以评估是否充分发挥该战略竞争优势,评估是否有改进余地;二是要对执行规划时的问题及时识别和加以改进;三是对技术的评估和采用。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要参与到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必须适应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参与网络营销必须适应组织变革,结合市场的特点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了解消费者的习惯以及当前的竞争环境,制定出实在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

ABSTRACTThelessonsandexperiencesintheconstruction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forelectricpowerenterprisesaresummarized.ThecoordinatedconfigurationbetweenhardwareplatformandsystemsoftwareofMIS,therelationbetweentheconstructionofhardwareplatformand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oftwareareanalyzed.TheprincipleforMISconstructionwhichshouldbefollowed,i.e.,constructionbystages,effectivenessforagivenperiodandendurance,isputforward,thebasisoftheprincipleandtheresultofapplyingitinpracticalworksareexpounded.

KEYWORDSMIS;construction;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11-02

据统计,我国对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年缺口超过60万,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数字逐年递增,这表明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另一方面,我国网络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实验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2-3],进而出现了这种市场需求巨大与培养质量低下结构失衡的尴尬局面。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的网络工程师型技术人才,是高校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不但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4-5]。

一、分析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师是指能够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其拥有着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基础的网络工程师可以做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升级做高级网路工程师、项目主管、项目经理等。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网络工程本科学生的培养采用“3+1”与“1+X”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内主要完成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按照“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三个方向设置课程,大四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部分学习主要在校外的企业中进行。在整个专业课程构建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很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增设专业介绍及就业规划讲座,使得学生明确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具体结构和进度,以及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范围,及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和规划。

2.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将社会上认可的权威网络工程师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候不但获取本科学历,同时还能够考取或取得各种网络工程师证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层次。

3.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特点,仅仅依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加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方面结合典型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训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把典型工程项目进行逐步拆分,分阶段、分层次规划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分散难点、前后衔接、步步推进的原则,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实践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工程师型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后有较大的就业面,能适应多种职业需要。

优化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以培养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实际工程能力,而这恰恰是一般高校师资队伍所欠缺的。因此,必须鼓励专业教师具有到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和经历,同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可以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到思科、H3C、中兴网络学院或其他授权培训机构学习,使教师获得相应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和认证讲师资格。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使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科最新知识。与此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与教研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三、规范实验室建设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大多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购置或者仅购置少量,取而代之的是用模拟软件去模拟网络互联设备的实际运行。但模拟软件和实际的物理设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实验内容无法在模拟软件上完成。更重要的是,使用模拟软件,很多实践课无法正常开出或无法真正开出,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以实际物理设备为主,建立一个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由于网络工程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必须搭建分组的网络环境,目前,包括CISCO、H3C、中兴等主流供应商在内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丰富,为设备选型购置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网络工程教研室有10多名专任教师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有能力在搭建分组网络环境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的开发和扩展。在购置设备时有些学校仅选用一种品牌的设备,学生毕业后如果面临操作其他品牌的设备还要重新自学,为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设备选取时兼顾华为、中兴两大主流品牌,借鉴相关学院的先进经验,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建设,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投影仪、桌椅、电力线缆插座等原有设备,另购置了相应的网络设备,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具体如表1所示。网络设备规划图如图2所示。此实验室每次可容纳30个学生,可以满足网络编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系列专业课程相应的实验、综合实训等。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开设相应网络课程的专业所共享。

表1 实验室主要网络设备一览表

图2 实验室网络设备规划图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已与深圳中兴通讯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择优选取通过考试的学生到深圳实习,参与到具体的网络工程实际项目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目前又积极与哈尔滨元申广电有限公司联系,同时,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力争让每个学生毕业前真正参加过本专业的一个实际项目。

本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当前的社会需求现状,探索了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重点对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学金,王普,张会清.依托计算机网络课程培养创新型

人才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9,(6).

[2]顾翔,王杰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3+1”培养模式[J].计

算机教育,2010,(23).

[3]姜腊林,易建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

[4]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

规范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