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例6篇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1

植物和动物不同,在它开花结实以前,有很长一段营养生长时期。据农业科学工作者们的研究,在这段时期,外界条件如日光、温度、水分、养料,以及用化学处理、机械损伤等等,都能引起植物有利于向雌的或雄的方向发展。

养料和水分

对大麻多施氮肥有利于雌花的生长,而抑制雄花的发育。试验证明:大麻在无氮培养中百分之百长雄株;当氮肥增多,则雌株也随着增多。用氮肥对玉米和黄瓜作试验,也有同样的反应。而钾肥却有利于一些作物的雄花生长而不利于雌花发育。比如对黄瓜作试验,定期施用钾肥比定期施用氮肥的雄花数增多达三至十四倍。

水分充足利于瓜类雌花发育,在干旱条件下则雄花较多。比如在湿度百分之八十的土壤中种植黄瓜,雌花生长率要比在湿度百分之四十的土壤中种植的多两至四倍。所以,在雨水充足的年月,瓜类容易获得丰收。

日照和温度

对一般长日照植物来说,延长光照,利于雌花发育,缩短光照利于雄花发育。如蓖麻,花形成前十天,每日光照二十二小时,雌花会大量增加,如缩短为九小时,则雄花增加。但对一般短日照植物来说,延长光照会利于雄花发育,缩短光照则使雌花增多,如黄瓜、南瓜、大麻等是。

一般低温利于雌花而抑制雄花发育,夜低温更有效。番木瓜表现得很明显,在低温条件下雌花较多;提高温度,雌雄同花的此例加大;再提高温度,则雄花占优势。一些瓜类作物如南瓜,在入秋凉爽的气温下结瓜增多,也是这个道理。

化学控制

利用化学药剂改变同株异花的雌雄花比例,所获效果是相当好的。像黄瓜的雄花和雌花通常的比例是二十三比一,而在黄瓜两至三片真叶时期,用萘乙酸(百分之零点零一水溶液)喷洒植株,使雄花和雌花的比例为八比一。用三碘苯甲酸(百分之零点零二五水溶液)和顺丁烯二酸联氨(百分之零点零二五至百分之零点零三五水溶液)喷洒南瓜、黄瓜等幼苗,以后成长的植株只长雌花而无雄花。用顺丁烯二酸联氨溶液处理玉米的结果,发现虽然仍有雄花,但均无花粉,而雌花生长很正常?这种化学去雄方法已开始在杂交工作中应用。

一氧化碳能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并抑制破坏生长素的酶的活性,使游离的生长素含量提高,促进了雌花的发育而抑制雄花。比如用百分之一的一氧化碳处理黄瓜以后,可使雌雄花之此例达到了一比一点四。

机械损伤作用

我国农民创用的在柿树上钉钉子,环割(俗称“开甲”)枣树果枝;可以提高座果率;用刀剁伤番木瓜幼株,可以促使植株向雌性转变等。更有趣的是一些植物当摘除它们早期形成的雌花及幼果时,反而有更多的雌花出现。这种损伤作用,很显然是破坏了植物体内新陈代谢及物质运输的正常程序,创造了利于雌性器官发育的内在条件。

授粉及选种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2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粮食安全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求各级部门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应致力于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1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农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使得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成为农业研究工作的重点。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有效发展。例如,农作物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主要是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或者是针对中低产地区实行的综合增产技术等一系列栽培技术。其中,标准化栽培技术要求对农作物的播种、幼苗移栽等进行专业的统计,确保栽培成活率。另外,还可以借助配方施肥来提高施肥水平,确保施肥的精准性,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此外,为有效培育农作物,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还可以采取农用塑料覆盖或者温室栽培等措施,保证农作物栽培技术得以提高。例如,在农作物栽培初期,为保证农作物的成活率,可以用农用塑料薄膜对农作物进行覆盖或者是在玻璃温室内栽培,保证农作物所需的热量。

2实现农作物高产的有效性措施

2.1注重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1],要求相关单位必须注重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致力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例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全面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作物高产。此外,最重要的是针对我国农作物栽培环境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个区域都能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例如,在光照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水平,使得农作物在该区域可以正常生长,改变原有的区域限制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2提高农作物管理方式的规范化

农作物高产的另一要点在于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管理[2]。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强有力保证。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达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因此,要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理,使管理方式不断规范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最终实现农作物高产。首先,加强对相关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因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必备条件,人员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可以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规范化。其次,种植作业科学化也是农作物高产的重要保证。例如,可以采取作物种植区域化和轮作的种植模式保持土壤肥力,同时要采用科学化、机械化种植方式,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此外,专业管理、科学培育也对农作物高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保证施肥适时适量,温度湿度随作物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正确防治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多方寻求帮助,如查询资料、向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等,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充分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3结语

农业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注重培育新品种,注重栽培质量,实施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保证栽培技术得以提高,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凌.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3

关键词:农业植保;农业发展;乡村;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37

农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也是各行业的源头。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农业产量不仅与农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密切关联。自然环境与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植保工作是绿色植物保护理念与防治措施的结合,开展植保工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产量[1]。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大力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工作,但限于地域条件和事件性质的制约,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对食品安全问题逐渐重视,而使用农药消灭病虫草鼠尽管会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会残留大量的农业,难以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即便农作物产量可以提升,但是无定法达到增收的效果,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大植保工作的贯彻,进行病虫草害的监控预警,提供合理的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条件下促进农业增产。

1 农业植保基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业植保能够促进农业增收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性质的病虫害,不同的病虫有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果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植保工作是对农作物所有生长周期进行跟踪观察,对农作物病虫害及时预报,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病虫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促进农业产量增收[2]。

1.2 农业植保能够减少农作物农药使用量

农业植保的工作过程中,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多发病害进行预报,在通过措施和检疫处理手段进行防治,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管理环节农药的使用量,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增收,还可以协调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减少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植保能够提高农副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逐渐重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绿色农副产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农业植保工作可以减少农作物化学药物的使用计量,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竞争力[3]。

2 加强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

建设生态农业,贯彻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植保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1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

同时更新植保工作技术,严格按照绿色植保的要求,规范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力度倡导物力防控和生物防控技术,如色板幼虫、杀虫灯、杀菌灯等[4]。

2.2 植保工作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而建立生态安全、有质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区,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污染和残留,降低药物对农作物或环境造成的影响。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农药、药械、施药过程的研究,加大推广力度,通过更新设备与技术提高防治的效果。

2.3 农业植保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业和农业

因此,开展农业植保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大业务培训和学习,优化植保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设置先进的设备,确保植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5]。

3 总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关乎到所有行业发展的源头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农业植保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开展农业植保的过程中,应做好植保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优化等措施,促进农业实现绿色化建设,推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娟娟.浅谈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90.

[2]赵贞玉,金锦实.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2014(30):313.

[3]陈国华.农业植保在乡村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6(4):75.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4

关键词:肥料;农产品;质量;有机肥料;化肥;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 S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商品性也日益关注。为了适应市场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肥料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才能让农业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种子的品种、自然环境、农作物种植中的管理这三个方面。其中肥料的施用对农产品质量是否能够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作物种子中的优良特征要靠充足的养分才能显现出来。肥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微量元素,它在农作物体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更加广义的农产品质量上来说,如它的完整性、色泽、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肥料有关系。

1 元素无机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1.1 氮肥施用过量会影响农产品的味道

氮肥不宜过多施用,过多施用氮肥会导致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在食用过程中会有味道差异、耐贮性变低等。经过科学统计得出,种植环境中全氮或者碱解氮含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关,追施氮肥对稻米中蛋白质的含量和食味有着很大的影响。

1.2 磷肥可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形成

磷肥功效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又能够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在种植谷类农作物中,施用适当的磷肥可以改善谷类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例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氮磷肥配合施用要比单施氮肥生产出来的水稻品质提高很多,稻米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多方面提高。

1.3 钾元素对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钾元素俗称品质元素,对农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指的是为农产品提供高蛋白质和脂肪数量。间接影响指的是通过施用钾肥来减少病虫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经过研究实践,施用钾肥可以提高禾本科作物籽粒中淀粉、蛋白质、糖和氨基酸的单位含量。钾肥又可以提高小麦面筋的含量,制作面食可以提高烘烤品质。钾肥在棉花生产中,可以提高棉花的纤维长度和绒长。有效控制黄萎病的发病几率,使纤维成熟度与细度有所增加。钾肥还可以提高油菜和大豆的含油量,有效改善甘薯品质,能够让甘薯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经研究得出,钾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果实的味道,当钾元素含量较多的时候果实脆度高、肉质好,又可以增强果实的抗病能力,增长果实的存储期。在茶叶生产中,施用钾肥后茶叶中的谷氨酸、丙氨酸、茶氨酸的总量有所提高。施用钾肥的茶叶所泡出来的水,茶多酚含量要高于不施用钾肥的茶叶。

2 中微量元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2.1 中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

钙肥、镁肥、硫肥、硅肥都可以对农产品的味道产生不同影响。即使是同一种中量元素,对不同的农作物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譬如说硅肥在禾本科作物生产中是必要元素。在水稻生产中如果缺乏硅元素,就很容易出现茎秆较弱, 抗逆性下降,谷类色泽灰暗不满。钙元素与果实风味相关,适当施用钙元素肥料能够提高水果的品质,增强作物的抗病性。由此可见,中微元素对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也起着重大作用。

2.2 微量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合成

微量元素为多酶和辅酶组成,对农作物的干物质形成起着巨大作用。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以硼元素为例,如果农作物缺乏硼元素,将会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含量,造成果树花芽发育缓慢,授粉受精受阻, 导致果实发育不良,最终很容易出现缩果病。钼肥能够有效促进谷物中蛋白质的快速合成。此外也应该注意微量元素适宜的范围比较窄,过量施用对果树会起到反作用,导致水果的品质下降。所以在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该注意用量。

3 有机肥料是提高农产品品质最有效的肥料

有机肥料是作物生产中不可替代的肥料。有机肥料有着作物所需求的丰富营养,能够充分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能够促进土壤中养分的活化。为农作物产出高品质农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有机肥料与传统化肥一起施用,可以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以上的叙述,现在的主要任务应大力改善肥料种类,严格控制肥料施用不合理现象,推进混合肥料的施用,鼓励农民施用混合肥料。在宣传上着重宣传平衡施肥技术。大力提倡施用优质肥料,促进高质量农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学宏,王红慧.肥料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综述[J],磷肥与复肥,2003,(07).

[2]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11).

[3] 张金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田间考察[J].苏州大学,2008,(04).1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范文6

主要内容:①农业机械基础化。农业机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经济才能促进整个经济的提升,所有农业的生产、收割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运行,奠定了农业机械的基础化特性[2-3];②经济规模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农业机械也不断发展创新,信息化也使得农业机械规模化生产,促使各种农业机械的多种多样、和人性化设计,提高质量和效率;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农业机械的产业结构是农民自主生产,产量少且种类少。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机械产业结构以及变化为多种经营、多种农作物生产,扩大了产量,使得产业结构向农业多方位发展[4]。

2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意义

主要内容:①促进全球化发展。农业机械从传统农业机械向信息化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节约农村生产力,还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基础产业推进我国全球化发展的进程[5];②农业机械信息化。农业方面的人才与资源相结合,使得资源充分全面的利用,提高效益;③提升自身竞争力。农业机械信息化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还能促进竞争机制,提升农民自身的竞争力。农民学到新技术,增加产量以及收入,实现从单纯种植农作物到销售农作物的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④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产业水平,生产处高质量高效率的设备。

3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

3.1农业机械设计水平

信息化技术借助CAD/CAM技术,结合VR设计优化传统农业机械的设计方案。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向设计者和使用者生动的展示出开发的过程,这样就能够预测产品的相关性能的使用感,提高设计水平,减少成本。

3.2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结合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比如:柔性制造技术(FlexibleManufacturingTechnology,FMT)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CIM)对农业机械制造进行改善。柔性制造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率并减少运行成本;CIM技术结合多种技术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制造的工艺水平。

3.3农情信息采集

只有有效的分析把握农情信息,根据农情信息进一步对农作物做出调整,才能有好的收成。1)采集土壤信息。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土壤的供应就没有农作物的生产。因此监测土壤信息至关重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土壤进行检测,为农作物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2)采集农作物信息。农作物信息包括:生化参数比如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等;理化参数比如叶面积指数等。根据采集的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相关措施,有效提高产量。3)采集虫害信息。虫害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旦虫害泛滥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将会大幅度的降低,非常有必要对虫害进行监控和采集信息。传统农作物虫害只是靠人力,耗时且效果不佳,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控虫害信息,准确率也能够得到提升。

3.4农业机械导航及作业水平

精确测量耕深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最终产量,信息化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土地的耕深,确保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而农作物种植环节包括播种、育苗、嫁接。播种时采用播种检测技术查看播种的进程以及漏播率等,对于漏播的地方后期可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在种植后还要对农作物进行管理,比如施肥、灌溉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施肥和灌溉等管理上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为后续高产打下基础。

4结论

文章研究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研究基础包括:农业机械基础化、经济规模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文章旨在突出研讨农业机械信息化的重要性。得到以下结论:农业机械信息化能够提升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水平,采集农情信息包括:土壤信息、农作物信息、虫害信息等、农业机械信息化,还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导航包括:灌溉、施肥等田间的管理工作还能检测作业水平。

作者:高思佳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秦芳磊,王新建.浅谈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5(10):158.

[2]闫国豪.如何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J].河北农机,2016(1):13-14.

[3]罗锡文,廖娟,邹湘军,等.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上一篇防范雷电灾害

下一篇灾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