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医学论文范例6篇

职称医学论文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1

毕业论文 1 断脐处理(脐带残端处理) 我科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套扎脐带,48h用2%碘伏消毒脐带残端2~3次,用无菌有齿镊子或血管钳提起脐带残端,连同气门芯1起剪去脐带残端,脐带窝用2%碘伏棉签消毒1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包扎脐部。既简单又方便、减少脐部感染、出血等情况,新生儿随母亲出院。至今为止在产后28天随访中没发现脐部感染、出血等情况。对个别脐带较粗、水肿者可在48h后处理。

2 结果

2次断脐的效果评价为渗血与感染发生率降低为0、恢复快。

3 讨论

2次断脐,脐部尤为重要,首先要保证脐部干燥,尿布不可遮盖脐部,以免尿布湿污脐部,再者脐带残端为1创面,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加之脐部凹陷,在压海绵包扎时1定要观察渗血、脐炎等情况,预防感染与出血发生。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93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是反应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医疗单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力资源科学设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1]。

1 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 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

“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

“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 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 考前培训 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 严格考核 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3.3 考后点评 考后由医院权威专家对全体拟聘人员进行查房技术质量、手术技术操作质量、疑难病例讨论质量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此次考核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考核点评后发给每人一盘录像带,让每一个拟聘人员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让落聘人员心服口服。

3.4 聘后管理 医院采取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的有序增长和素质提升,保障职称改革制度的激励性。凡被聘任的各级人员,按新聘任职称等级兑现工资及福利待遇。对聘用人员在聘期内如果有违规和违纪现象,按照医院规定取消已聘用资格,一切待遇按照聘任用前标准执行。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首次对拟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推出了严密的双盲式考核方式优胜劣汰。拟聘人员认为,这种职称聘任考核方式公开、公正、公平,能真正引导医务人员做到能力和学历兼顾、临床与科研并重,大大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让落聘者也能心服口服。通过三年的评聘实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聘任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职称聘任工作正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明显提高了医院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冯继.以临床考核为重点,探索职称评聘新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27.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3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着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着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着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着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着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4

摘 要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甚至对医患关系的处理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道德一直是医院人才培养的重点,但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中产生的待聘、落聘等结果必然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和思想上的波动,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做好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展开研究,为医院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评聘 思想政治工作

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聘,可以加快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成长速度,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职称评聘结果会使相关人员产生思想波动,使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所以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宣传手段,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的认知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开展意义及必要性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其参与职称评聘的积极性和对职称评聘过程的重视程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对职称评聘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降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例如,积极宣传职称评聘是医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创造力进行调动;可以突破传统论资排辈习惯对优秀人才发展的局限;可以推动医院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对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接收宣传内容的过程中,会在内心逐渐接受并支持医院职称评聘工作的开展,并结合职称评聘的标准进行自我优化,使思想认知得到提升,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某医院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利用网络、手机、广播等渠道,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体差异,进行职称评聘的分层次宣传,在降低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的思想波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其肯定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产生思想波动,不仅受自尊心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评聘过程公平性和公正性,据2015年某论坛针对全国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中在职称评聘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会选择离职的比例不足9.2%,而在职称评聘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会选择离职的比例达到43.2%,可见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正问题,会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所以在职称评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针对思想波动较明显或对职称评审工作保持观望态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关于职称评聘公正性的沟通交流,使其对医院在支撑评聘方面设定的标准、申报程序、比例控制方法等方面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使其通过医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民主监督制度等,肯定医院职称评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进而降低思想波动。这要求医院重视职称评聘标准、制度、程序、监督、评审等方面的不断强化和完善。

积极推行评聘分开

近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出的相关规范中,明确要求医院要推行岗位聘任制,并形成动态、全面的竞争机制,实行以岗位、绩效等为依据的薪酬计算方式,通过分配激励使全体人员认识到实际能力和贡献的重要性。为适应相关规范的要求,大量医院在开展职称评聘的过程中,采用评聘分开的方式,即使评和聘间具有更加明显的独立关系,在依据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聘的同时,依据岗位进行聘任,通过提升岗位设定的科学性,提升人才聘用的水平,可见其逐渐推动医院向岗位管理的方向转变,而在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保证岗位聘用人员为最佳的人选,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结合统一的标准,对人才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职工的“聘”进行优化,可见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特别是评聘分开的过程中不再享受职务终身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一定的思想波动。

针对此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一方面利用宣传、沟通等手段使专业技术人员对“竞争上岗”产生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应结合其他部门定期开展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竞赛活动,使专业技术人员在竞技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他人在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而主动接受职称评聘制度,这实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间接开展的体现。评聘分开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职称评聘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条件在“评”方面的重要性,岗位要求在“聘”中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优化,不仅可以强化职称评聘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波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及其对职称评聘的认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将思想政治工作在职称评聘的全过程渗透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对职称评聘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产生了较全面的认知,并结合职称评审淘汰对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和情绪产生的影响程度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优化提供了条件。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职称聘用相关理论和意义的宣传,与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沟通,而且要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反馈信息的总结,并针对性的为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使其在困境中发现希望,这对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波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换言之医院在此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职称评聘全过程,既让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接受,又让其在怀疑、无法接受职称评聘结果时找到自我优化的突破口,这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医院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聘是挖掘医院职工潜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能力,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的思想波动会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医院的发展,所以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探索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这是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方面,应不断的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效恩.济南市公立医院编制外人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 何永桂.试论实行“评聘分开”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模式[D].苏州:苏州大学,2007.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医院管理干部 现状 对策

当前,医院处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和高科技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一支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又熟悉医学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管理尚未完全跳出经验型管理模式的圈子,条块分割,管理层次繁杂,相互协调失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

1 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现状

1.1 业务型管理干部为主导 目前,医院管理干部主要从医护人员中选拔,并且有一种错误的导向认为,凡是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提升为某一部门的管理人员,才能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造成业务型管理干部既抓行政管理,又钻研临床医学专业,顾此失彼,没有充足的精力学习、研究、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从而使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1.2 管理干部队伍不稳定 管理专业未形成独立的职称系列,因而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工资套改与职称挂钩后,这一矛盾更显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下海”、“跳槽”热,管理干部队伍又受到冲击,造成人心涣散,队伍不稳定。

1.3 管理干部考核方法与任用脱节 医院管理学属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学之不易,考核形式与标准更难掌握。目前,卫生技术人员的考核已逐步走上正轨,多以定量考核的方式,直接与晋升职称挂钩,从而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较抽象,不能客观地反映其实际能力,并且其考核结果未能与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相联系,使管理干部缺乏原动力。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 对策

医院管理干部是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管理干部素质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真正掌握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医院管理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2.1 区分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实施目标化培训 ①凡从业务技术岗位调任管理工作的干部,应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岗前培训,这种方式可以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专业师资为依托,以省内外知名管理专家讲座为辅来开展,制定3~6个月的培训计划,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②对于正规医学院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参照临床住院医师培训方法,先不固定科室,而在院办、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总务科等科室进行轮转,每个科室以6个月至1年为宜,轮训周期以3-5年为宜,再固定其相应科室。这一方法可使管理专业毕业生尽快熟悉医院整体情况,通晓院内方方面面的业务,为以后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建立与技术职称相对应的管理职称系列 设想参照技术职称,建立管理职称系列,如:管理医师、主管医师、副主任管理医师、主任管理医师或助理管理医师、管理医师、高级管理医师。建立合理的管理职称系列,是对管理干部工作的一种认可,使管理干部工作更有干劲,更安心于本职工作,不全与技术人员相比而产生自卑感。

职称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86

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职工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是医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其专业水平与服务态度直接决定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1]。当前,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35周岁以下青年医务人员占医院总人数的50%以上,如何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的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职业认同感的视角,对青年医务人员的管理进行探讨,分析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并就提升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提出具体措施。

1 调查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35周岁以下青年医务人员的走访调查,了解影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原因,归类为职业发展认同、职业价值认同与职业能力认同三方面,制定《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现状问卷》,完成对笔者所在医院35周岁以下的青年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归纳出目前影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2 影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2.1 编制因素

编制是影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具有编制的青年医务人员能够享有较高水平的薪酬以及稳定的工作。没有编制的青年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则相对较低,且在职位晋升与在职培养方面的机会较少[2]。这种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必然会影响没有编制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其职业认同感处于较低的水平。

2.2 学历因素

学历是影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高学历水平能够提升青年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青年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推动其职业认同感水平的提升[3]。低学历水平的青年医务人员,容易受到医疗知识与技能的制约,难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有效的开展工作,从而降低职业认同感水平。

2.3 工作年限因素

随着从事医疗工作年限的增加,青年医务人员积累了相应的医疗经验,医疗知识与技能结构不断完善,医疗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4]。从事医疗工作年限短的青年医务人员,则容易缺乏知识与经验,在完成医疗工作中面临困境,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2.4 岗位性质因素

从事医疗工作的青年医务人员,与从事药剂、护理、医技等其他性质相比具有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这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2.5 职称因素

高职称的医务人员往往具有高水平的收入,并且在医院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低职称的青年医务人员在职位晋升与薪酬收入方面容易遇到职称的瓶颈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2.6 婚姻因素

已婚的青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更容易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有助于他们提升应对职业困难的能力,促进他们职业能力认同水平的提升。未婚和离异的青年医务人员在开展医务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情感因素的困扰,体现出较低的应对能力。

3 提升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教育

3.1.1 增强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 医院可以利用横幅、宣传栏等形式,对医务人员的使命与价值进行宣传,帮助青年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医务工作,意识到医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医院可以在青年医务人员的入职教育中植入职业认同教育,以利于他们全面把握医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3.1.2 实现职业认同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高度融合 医院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对青年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向他们介绍医务人员的价值、使命及成长成才经历,并要求他们根据职业特点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让青年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务人员的素质与价值,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有机融合。

3.2 构建以人为本的青年医务人员管理制度

3.2.1 充分考虑青年医务人员的需要 医疗岗位的青年医务人员在职业发展中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医院可以增加这一群体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职业成长;护理、药剂等岗位的青年医务人员虽然也具有职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经济收入较低,其在收入方面具有更为强烈的需求,医院可以适当改善护理、药剂等岗位青年医务人员的待遇,增强他们的职业价值认同,从而促进他们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3.2.2 关注青年医务人员的婚恋问题 医院可以积极为青年医务人员解决婚恋问题创造条件,通过举办单身青年联谊活动等为未婚与离异的青年医务人员解决婚恋困扰。医院还应该特别关心离异的青年医务人员,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等合适的帮助,降低婚恋问题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3.3 建立公平的医院管理文化

3.3.1 避免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出现 医院可以适当增加无编制青年医务人员的工资与薪酬收入,弥补他们福利待遇上的不足。这不仅可以缩小无编制青年医务人员同有编制青年医务人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公平感,从而增强无编制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水平。

3.3.2 建立平等的职业发展平台 在外出进修与职业晋升的过程中,医院要重点了解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避免因为编制、岗位性质等因素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这可以减少职业发展的不公,为每一位青年医务人员创造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促进他们职业认同感水平的提升[5],尤其对提升无编制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3.4 构建科学的在职教育机制

3.4.1 增强在职教育的专业性 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医疗、护理、后勤行政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从事医疗岗位的青年医务人员的培训可以侧重于诊断与治疗技术,护理岗位青年的培训侧重于护理技能,后勤行政岗位的青年医务人员侧重于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5]。以岗位职责为导向,增强在职教育的专业性,提升在职教育的效果。

3.4.2 推行师徒式职业培养模式 让刚入职的青年医务人员由工作时间长的医务人员一对一带教,这有助于提升刚入职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为他们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创造能力支撑。在实施师徒式职业培养模式过程中,医院也要为帮助青年医务人员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物质补助,补偿他们在带教指导方面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使他们更好地指导刚入职的青年医务人员。

3.4.3 提升在职教育规范化水平 医院需要将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固定化,保证青年医务人员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医院可以每周或每月集中组织青年医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固定化的职业培养模式,增强了在职教育的规范化程度,保证教育的质量。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和完善教育奖惩制度,进一步端正青年医务人员的学习动机,保证在职教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6]。

3.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3.5.1 增加青年医务人员的收入 医院要提高青年医务人员的工资薪酬水平,以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吸引青年医务人员。要在薪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为青年医务人员创造有利的条件,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收入。

3.5.2 重视激励形式的多元化 医院不仅要重视对青年医务人员的物质奖励,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精神奖励。医院可设立“优秀青年人才”、“优质服务明星”等奖项,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医务人员给予奖励[7]。这可以为获奖的青年医务人员提供进步的精神动力,也能够对其他青年医务人员产生榜样的引领作用,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3.5.3 依托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对青年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论资排辈的情况出现。医院可以引入360度绩效考核、KPI考核等科学的绩效评估工具,对不同岗位的青年医务人员的绩效情况进行了解[8]。这便于为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发挥激励机制对提升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作用。

3.6 构建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

3.6.1 公平开展职称评定工作 医院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职称评定体系,真正实现以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医院可以将职称评定的方法与程序在内网公开,供青年医务人员进行查询与了解。这便于青年医务人员根据职称的评定要求,不断增强自身职业能力与改善自身工作情况,从而为职业认同感的提供奠定良好的能力与业绩基础。

3.6.2 建立规范的职称评定制度 医院需要根据职称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评定制度。明确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工作业绩的联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理论研究,以便更好依托理论来指导实践。明确职称与工作业绩相互联系,则能给青年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医务工作。这可以规范青年医务人员职称的评定工作,从而增强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立贵.浅析青年医师的困惑与压力应[J].医学与社会,2011,24(2):102-104.

[2]李夏,叶晓文.浅谈新时期医院青年特点与管理对策[J].华中人文论,2013,4(1):241-243.

[3]杨廉洁,尚兴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及意见[J].甘肃中医,2011,24(4):72-73.

[4]王璐,高鹏.职业认同、团队认同对青年医务人员建言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129-130.

[5]蒋晓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和教师职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1):231-233.

[6]赵康.教育理想、教师专业认同与个人认同:试论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J].教育学报,2011,7(2):63-65.

[7]张永.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