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例6篇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1

论文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继矶山湖、长岭、大岭之后,老爷庙风电场于201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这是江西省建成的第四个风力发电场,也是迄今该省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02亿kWh。这使得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kW。按照规划,江西风电2020年将达100万kW,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kWh。另外,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纯硅料8万吨,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17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6000MW。为了适应区域电力新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地方风电和光伏行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实训基地是培养新能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因此,探索建设好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合作性。电力新能源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该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政府牵线搭桥,依托电力高职院校,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携手共图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所需电力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困局。共建共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企业员工不需要到外省去,就近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先进性。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使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新型服务基地。

(3)适应性。尽可能适应电力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江西风电、太阳能企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要区别于海洋风电和戈壁风电,须适应内陆性风电、太阳能企业对电力新能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技能增长规律;适应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训练规律。

(4)渐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按照分层次、模块化和循序渐进方式,强调学员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的能力、分析并排除设备故障能力的培养,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逐渐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最后到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的渐进过程。形成“基本操作实训—专业操作实训—综合操作实训”的渐进体系。可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5)模拟性。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新能源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建成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让学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索质的培养。

二、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规划

联手风机生产企业、光伏企业、新能源投资企业,共同打造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依托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原有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实训场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实训区、专业操作实训区、综合操作实训区的建设工作。

(1)实训基地的照明和动力系统,由新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承担,使得实训基地本身就是洁净能源的应用典范,而且,这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将是学员完成实训项目的最好的实训对象。

(2)新建一个新能源展示厅。它是学生进校时主要的参观场所,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到此参观。把它建成为省内宣传和推广新能源的对外窗口,一个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育基地。

(3)新建新能源实训场所,包括:风机装配实训区、风场测试区、风力发电机测试区、光伏实训区、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风机运行测控室和多媒体教学区等。

风机装配实训区承担风力机组实训模块,应有风叶的测试平台,轮毂、机舱、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风力机的基础。用来让学生认知风机主机结构,设备、器材的布局,完成装配实训。建设风电主机电性能测试平台;光伏发电测试系统拟整体外购。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火力发电专业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发电机、箱式变电站、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电装置、补偿电容器、接地网等,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集电与输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电缆线路等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或者内容即可实现。

(4)实训的内容。风电实训的内容包括:风电基础知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特点与主要参数、环鄱阳湖典型风电厂的组成、风电厂施工建设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风机基础施工要点、塔架制造技术要求及工艺、塔架制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风机的出厂检验及试验、风机的运输、箱变的安装、风机的调试、风电厂施工质量管理、风力发电厂项目工程验收规程、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的事故处理。还有风电元件测试;风电产品测试;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和调试。太阳能发电主要内容包括光伏材料,光伏发电测试系统等。

(5)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结合,亦工亦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三、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

1.硬件设施条件建设

实训硬件设施是满足电力新能源教学要求的实践场所,配备先进的针对环鄱阳湖的风电场主力机型等硬件设备是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特色鲜明和布局合理的实践设施和场所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这样实训课程才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图书资料建设,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建设。需要根据适应的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编写相应的培训讲义。讲义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特色与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要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能不会来自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只有经过生产实际的检验,并经过提炼所形成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培训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执教效果。

3.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实训项目和内容充分适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应岗位群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电力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以风电为例,其实训项目和内容如下。

(1)风电机组的组装。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2)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3)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4)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和仿真手段,建设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的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Flash动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得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能灵活应用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5.评价体系建设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应用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即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的工艺步骤,到一项技能形成。把学员的工艺技术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实训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工艺水平始终是实训质量的主体。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2

[关键词]作风建设;历史演进;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5-0029-03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重视和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法宝。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创造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出令世人赞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作风。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

党的作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风格。党的作风是与党俱生的概念,实践性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属性。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品格作风,并逐步确立了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地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作风”概念,但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时,已经包含了树立优良革命作风的丰富思想。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924年,斯大林在之论列宁主义基础》中首次提出党的“作风”的概念,强调列宁主义的作风是“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的结合”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但党的作风建设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民主革命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曾严重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教条化的倾向。给中国革命带来过严重危害。沉痛的历史教训使全党有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觉醒。为此,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强调党的建设及其实践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思想。鲜明提出党的作风的中国特色问题,是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贡献,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

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这篇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首次对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作出准确概括,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根本法宝。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又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在作风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整党整风的重要形式,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党内思想作风问题的成功范例。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执政条件下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和曲折探索。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历史方位转变紧密联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迫切任务。能否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并适应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形成和发展新的作风,成为党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基于这种要求,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是在深刻反思历史经验基础上对执政党作风建设作出的科学判断,深刻体现了党在历史方位转变中对党的作风建设认识的升华。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按照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在全党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重点整顿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解决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工作、生活三方面作风的整顿,不仅使党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袭击的显著效果,而且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使党的各级组织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执政以后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同样带有创立者本人独特的风格特征。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借用了革命战争年代整党整风的成功经验,主张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解决党内作风问题,甚至将腐败现象一举铲除。这种整党整风的形式虽然在新中国建立前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效果却是一次不如一次,明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背离的现象。特别是“”爆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受到了、“”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和消极后果。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实践证明,用大规模整党整风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党内作风问题,应当说在特定的时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党的历史方位转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探索一条与长期执政相适应的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已经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新的历史时期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作风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论断,探索了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作风建设开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时代典范。邓小平不仅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起来。

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敢于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澄清了一段时间内人们的错误认识和疑虑,果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时代要求,成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邓小平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的思想。邓小平清醒认识到,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不能单纯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治本之策是制度建设,“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按照邓小平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思想,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整顿党风的基础性制度规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总结了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提出要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这些党内制度规章对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时代课题,而且明确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既要发扬自以来为党执政所确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又要培育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新的作风,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与时俱进。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群关系这个核心,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作风建设的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赋予党的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执政党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对党的作风建设内涵和具体路径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密切党群联系为重点,以健全制度机制为保证,以集中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党性分析相结合为路径的系统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体系,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明确提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坚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原则,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展示党的优良作风。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将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是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特色。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出台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保障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造了以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经常性的党性分析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式。良好的作风需要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和培育。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早期形成的整党整风运动的方式与新的时展要求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集中性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经常性党性分析为主要形式的作风建设新路径。这些新的作风建设形式,继承了整党整风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在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呈现出常态化的时代特点。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创举。

二、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90年作风建设的历史昭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来展开;必须始终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做保障;必须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来加强。

(一)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位置来抓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必须从关系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这是我们党对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理论概括和实践结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和优良传统,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处在执政地位,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作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在全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作风,并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二)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的发展变化,解决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提出的紧迫问题,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保证。这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对党的作风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有决定性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的内涵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建党90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才顺利完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

煌成就,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注意党所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预见和发现党所遇到的新考验,坚持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审时度势,把握方向,抓住重点,提出和解决作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才使作风建设能够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起到服务保证作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把党的作风建设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建党90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考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所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基础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与加强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作风是党的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党的制度是这种内在品质的固化形式。把党的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供可靠保障,是党的作风建设着眼于根本和长远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建党90年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曾经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有过深刻的教训。实践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单纯依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不行,治本之策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就是不完整、不系统的,就没有牢固的基础。为此,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作风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管用的制度和机制,突出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逐步走出一条依靠健全制度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从根本性和全局性上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培育新的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范畴。党的建设实践无止境,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发展也无止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新的作风,使党的作风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未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性要求。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历史承继性,必须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党的作风建设要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不断吸纳新的时代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建党90年来,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总是力求跟上时展,把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对优良传统作风始终坚持,大力提倡,同时又紧跟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从新的时展和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力求反映时代的本质,体现出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使党的作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充实新的内容,体现时代风貌。只有坚持党的作风建设的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3。

[2]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3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工科实验室;能力;工程教育认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0-03

一、引言

经过上一轮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地方高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未必同步得到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弱,“学以致用”难。通过对工科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调研表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单位用人模式的矛盾冲突存在使学生就业后适应性不够强的问题,工科学生渴望学校能提供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本领,社会希望工科大学生成为具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创新应用人才。无论是学生发展的需求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都要求高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工科类大学实验室是集科学、技术、实践于一体,融智慧、思想、理念于一体的高水平、精水准、显层次的研究和探索空间。实验室文化的意义重大,但概念抽象,当涉及到具体的实验室文化建设时,更是让我们实验室教师和管理者感到迷惑。实验室文化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者的水平,更是整个学校甚至是高等教育对待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高等教学水平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建设实验室文化,使实验室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和技术转化等的重要基地,本文对高校工科类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和建设途径进行了思考,并在笔者所在的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付诸于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实验室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当然有时候界限会没有那么明显,本文需要界定一些工科类实验室为工科类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是发现、发明和工程创新的摇篮。知识、理论、技能需通过实践来理解、掌握和锻炼,大量的发现、发明也是通过试验、实验来实现的。众所周知,实验室文化是高校整体文化和育人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国家提出并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学水平的阶段,更显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受益于“十一五”建设的资金和各项条件支持,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都已经基本到位,硬件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然而,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提高并不是完全意味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等同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验室软件的建设就摆在当前实验室教师和管理者面前,实验室软件建设的好坏,必定会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硬件发挥作用的水平,进而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实验室文化建设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正如《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发挥实验室文化功效、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要求;是培育高校实验室核心竞争力和凝练实验教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必然要求;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层次、上水平的必然趋势。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场所,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创新精神,养成思考和动手习惯,也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所以,有必要通过研究实验教学的非智力因素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关系,准确把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方向,积极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这样可以为实验室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实验室鲜明的特色,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和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功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研究概况

国内相关的研究虽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实验室文化建设,但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两年(2010―2012年),对实验室文化建设已经有初步研究成果。比如对实验室文化建设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在单位介绍实验室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实践过程;对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与特征的分析,认为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对带动实验室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分析实验室文化的功能等方面,有些也已经涉及到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和实践。比较而言,国外高校在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意识比较强,注重实验文化传承,虽然除了人性化的设施外,实验大楼、实验室环境、一般通用设备看起来还不如我们的新,但他们对实验教学特别重视,理念先进,认识深刻,也有严格的相应制度保证。特别是工程类学校,国外高校的实验教学比例和要求普遍比国内高校的高,执行过程也更为严格。比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生第二学期就奔向企业实习一学期,第三学期回校上课,第四学期又到企业实习,如此循环直到毕业,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业能力等均能符合企业要求。又如哥本哈根工程学院认为,工程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包括要考虑环境和经济等方面,仅仅理论是不够的,所以提出了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项目,强化实践性环节,并强制性地实施一个学期的实习。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实验室文化建设目的主要是提高实践育人的质量。对于实践育人质量,不仅需要楼宇、设备等硬件条件,以及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改进,还需要教学各方的精力投入,具备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同时也需要一系列制度的保证。因此,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具体来说,要从物质、管理、理念和学术氛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以下笔者提出了思考与实践,供同行参考。

1.学生应该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正如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那样,将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学生的满意度是能否通过该认证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要求考虑实验室的所有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师资队伍等,都应该为学生所用,为全体学生所用。比如实验室的开放,就涉及到设备的开放和时间的开放,如实验室的一些大型贵重的设备的开放,往往会让管理者很难决定去开放,因为会担心和顾虑贵重设备损坏和维护等。实际上,通过对使用者的培训和考核,以及事后的监督和跟踪,并且在一种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的情况下,是可以将所有的房间打开,所有的设备开放的。再比如实验教师以及理论课老师的投入,因为当前教师的各种考核制度的干扰,使得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创新中来。如果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那样,是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一味地跟着考核的指挥棒走,相信这一个指导思想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和落实。

2.要着重考虑实验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工科学生渴望学校能提供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本领,社会希望工科大学生成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即我们中心提出的具备“三个能力”(即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中心作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心建设模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比如我们提出“设身处地为学生所想”的理念,建立了学生“取水理论”模型(见图1):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多提供“好水”,方便“取水”,利于“多储水”;模型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取水”。而且这一模型已经成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的思路。多提供“好水”就是中心要在优质资源建设基础上,根据“两个需要”(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设计好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经验和技术;方便“取水”就是设计学生取水途径和方法,即要根据学生“三个能力”培养要求设计好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以及实验教学运行机制,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利于“多储水”就是在好的运行机制上,营造优良的实践环境,包括软、硬件条件和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将更多的“水”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由此来,指导、打造中心高水平综合实践育人平台,系统地解决实验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中心设置的大型综合实验项目和层次化、不断线的实验创新教学新体系,自主探索,全程动手,纠正了一般实验的定式操作的缺陷,允许犯错,寓教于练,自主设计,主动解决问题,打破目前程式化按步就班实验方法的弊端,学生参与系统的训练后“三个能力”明显提高。许多学生进工作单位后,因其工作成绩突出受到重用,或公司评价很高,或评为单位骨干员工,或在毕业一年即成为公司的团队负责人。实验过程的体验非常重要,自主的发现和探究对学生的“三个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关系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2012年4月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可以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下面择其要点并修改为实验室建设相关内容如下。

1.实验室应具有吸引学生进实验室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验指导。

3.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有良好的跟踪和评估;并通过记录(可以学生自行记录)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证明学生能力的提高。

4.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动手、体验、探索,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从事工程所需的知识储备,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五、总结

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三个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笔者在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以及初步的实践。在围绕实验中心实践育人的“学生取水模型”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只是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Diana Farrell,高安德(Andrew Grant).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J].商学院,2005,(11).

[2]祝洲杰,竺志超,谢剑云.从企业用人模式谈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竺志超,王勇,祝州杰.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0,(11).

[4]高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15,(2).

[5]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

[6]丁锋,何元祥,程继贵.应用型大学实验室文化定位、导向及创新的刍议[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2).

[7]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8]石瑛,吴其光.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J].教育探索,2010,(11).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4

技术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客观要求

在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但无论作为甲方、乙方还是中介方,技术领域工作的特点对其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主客观要求。首先,技术领域的工作,大到部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小到一个仪器、工具、材料的研制,包含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指挥、监督、设备安装、检修、资料分析等一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较为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人为因素多、对外交流多、不确定因素多,需要对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做出一致的要求。其次,在目前条件下,技术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如果有关的技术负责人员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技术市场的竞争问题,就很容易被一些投机取巧者钻空子,腐蚀少数立场不坚定的人,将真正过硬的技术服务拒之门外,给企业的技术应用埋下后患。既使作为服务方也希望以公平竞争赢得市场,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长期占领技术市场。第三,技术人员由知识分子组成,党员、干部占绝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文化的发展,他们思想觉悟比较高,接受新知识快,党风廉政建设很容易在这里发挥作用,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局面。

技术领域的队伍建设

企业技术领域搞好队伍建设的前提是有一支好的技术队伍,有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机制。对技术领域的党员干部的普遍要求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但不同岗位对个人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求管理决策人员知识面广、反映敏捷、熟悉业务、选择判断能力强;要求科研人员理论基础好、经验丰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求监督人员熟悉监督规则、善于发现和处理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交际能力等。在目前人才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要求技术领域人尽其才,在此条件下,当人的能力都与从事的工作相适应时,企业搞好技术领域的队伍建设就有了可能。除此之外,还要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贯穿始终。

一、抓思想教育

邓小平同志指出: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必须从教育入手。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也是教育。不能因为技术领域的干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放松党风廉政知识的教育,在这里,不懂法、不知法仍然是产生违法、犯法的主要原因。所以,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党风廉政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企业党的各级组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党风廉政教育目的就是使每个掌握有一定职权的技术干部明白怎样用好自己的权力,如何行使好自己的义务,作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搞市场经济,各种诱惑很多,作为党员干部要经得住诱惑,就必须时时做到同志所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厉”。这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理论素养是内在的觉悟,作风是外在的体现。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才能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法律虽然可以把人的行为调节到合法范围,但难以达到最佳程度;道德虽然可以使人的行为达到最佳程度,但难以控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技术领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可偏废,应当相互补充。

企业技术领域的党风廉政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第二,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制度教育。

第三,企业规章制度教育

第四,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正反面典型事例宣传教育,等等。群众对集体活动是欢迎的,单位政治生活搞不好责任在领导。采油二厂在计算机网页首页设立了普法园地窗口,在内部信息中设立了党政信息窗口,在视频点播中设立了党建宣传窗口,为技术人员的政治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在技术领域,仅有满腔热情和豪言壮语是不够的,技术人员业务不精干不好本职工作,业务不精有损企业形象,外行无法领导内行。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一刻也不停止,技术领域的党员干部要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但要学政治,还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用十足的信心和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经济对能力的挑战。要充分认识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处理好基础与实务的关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业务学习一定要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要因人而异。学习往往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单位领导要为员工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采油二厂的员工培训工作这两年进步很大。

技术领域的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正确处理法律、国家政策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关系,不能非此即彼,不能用遵守法律、法规简单地排斥企业管理中的政策性规范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因为有些法律还要靠具体措施去落实。

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和强制作用,把人们的行为约束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技术领域,腐败往往发生在权力失控的地方,特权是违法违纪行为滋生的土壤,杜绝犯罪首先要消除特权。制度应反映对权力的约束机制,通过对特权的约束使腐败难以得逞,使腐败及时暴露,使因腐败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小。要保证技术人员即能有效地行使其职能,又要使其手中的权力受到必要的约束,技术领域的规章制度要把好招、投标、技术论证、现场监督、质量评定这几个关键环节。江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必须从民主做起,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使民主法制化、具体化、程序化。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决策正确的最有效、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要建立相应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要事项一定要做到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采油二厂工程基建项目、设备维修项目、科研项目立项由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厂召集科室和基层单位领导、技术人员集体讨论确立,大型投资项目从开工到结算实行经理部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民主集中制在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应发扬光大。

规章制度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人员希望用好的制度指导工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技术领域的制度应包括工作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行为规范,其中工作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要反映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在基础管理和操作层应对每个重要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把责任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定期对每人所做的重点工作进行控制和清理;技术领域的行为规范要与实际工作性质相结合,管到点子上。采油二厂已经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制定了招投标管理规定、合同管理规定、油田基建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干部廉政规定(三十五个不准)和廉政建设三项制度等规章制度。为了使各级领导把干部廉政建设真正作为所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增强技术干部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约束力,厂纪委要求技术管理单位的廉政责任书签订到班组。与外方打交道的人员不准参加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乙方营业性宴请、不准接受乙方礼品的规定增强了技术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企业的制度建设不会一劳永逸,企业的廉政制度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技术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实

在技术领域,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基础,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相互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前发展。制度制定了就要执行,制度执行不严格有损制度的严肃性,暂时做不到的先不要往制度里写。执行制度重点抓两点:一是领导带头执行制度,二是考核兑现及时。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一时找不到直接照搬的制度,那么就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按逐级汇报等相近制度来处理。新技术试验无经验可循,肯定有风险,判定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是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路线开展试验,技术论证是否严格,对风险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评估,是否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分析第一手资料,及时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一般可以将风险降低到合理的限度。既使是试验失败也可以获得资料、获得经验,为进一步开展试验创造条件。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在技术领域,渎职属党风不正,腐败极易损害集体利益。企业技术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得不好有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有可能埋下事故隐患,有可能使企业的科技进步一蹶不振。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是“三个代表”的体现,是“三讲教育”的结果,就会增强党的战斗力,。技术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的单位员工工作积极主动、作风扎实。管理者管理有方,千方百计带领一班人完成好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科研人员敢挑重担,勇攀高峰;现场管理人员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第二,体现在工作质量上。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的单位工作任务完成得就好。工程建设方面优质工程多,科研方面获奖项目多、获奖等级高,日常工作井井有条。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可以杜绝豆腐渣工程,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体现在对外形象上。搞好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按法律、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就会使服务型企业在市场中赢得良好的信誉,增强竞争力;使被服务方树立起一个的科学管理的良好形象,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氛围,得到最好的服务,保证工程的合理结算。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5

当今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特别是高层办公建筑中的风靡程度有增无减,它几乎是世界各大城市办公楼立面的一致选择。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审美倾向仍然受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而玻璃幕墙不仅外观简洁、通透、富有现代感,甚至可以象征企业实力和形象.因而受到众多业主和建筑师的青睐。然而,人们为了这种独特的外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传统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均远不及传统墙体,又缺乏合理减少夏季太阳过热的措施,大大增加了该类建筑的空调和采暖能耗。最近我国推出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对玻璃幕墙提出了更严格的热工要求。

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双层玻璃幕(Double Skin Falade,以后简称DsF)独特的夹层设计,不仅为提高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为遮阳构件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地,使之既能有效遮阳,又不破坏建筑外观。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强化通风降温来降低建筑能耗,因而倍受建筑师的推崇。然而,采用DSF不仅会增加初投资,牺牲可观的建筑面积,同时其维修费用也高出一般幕墙。而且,不能简单地认为DSF一定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通风等热工性能,目前“大多数类型的DSF都不能同时减少采暖和制冷负荷,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把不同类型结合起来或改变系统设置,才可能比传统的隔热玻璃加外遮阳方案有实质性进步”。例如,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设计夹层的尺寸,因为其空间过小将直接影响DSF夏季和过渡季的通风降温效果过大则降低了空间使用效率。而如果完全依靠机械通风,虽然可以减小夹层宽度,但也存在着如何在通风降温效果和风机能耗之间作优化的问题此外,夹层自然通风还受室外风速和风向的影响较大,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整套方法可以指导选择设计条件,预测运行效果,并指导节点构造设计。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当中也不乏有许多不太成功的例子。

可见,DSF的选用、设计的决策过程受到审美、热舒适和节能二方面因素的影响(图l),不是简单的“用了就好”。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DSF的节能研究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已经开展了有二十余年,主要集中在只个方面传热过程研究、和建筑运行模式结合的研究以及全生命周期分析.其中前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作为指导工程决策最有力的依据,全生命周期分析是整个研究的最终目标,而和建筑运行模式结合的研究正是把微观的传热研究成果与宏观的联合了幕墙系统、建筑及空调系统的大模型连接起来的纽带,对实现建筑的全年能耗模拟至关重要。

传热过程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其中理论研究又分为节点控制容积方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法,实验研究的目的则在于探讨传热系数或者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辅助建立数值模型,例如Grabe研究发现,夹层中的自然流动阻力系数不能采用手册中给出的机械流动下的阻力系数玻璃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整个窗户的传热系数均随着内外层玻璃温差呈线性变化,但是前者变化显著,在温和气候地区后者的变化可以忽略。

和建筑运行模式结合的研究包括在特定建筑布局条件下的自然通过改果研究和结合空调系统的研究。计算方法主要有利用商业能耗模拟软件和根据网络法计算原理二次开发两种。荷兰学者Paassen的研究结果表明,简单的夜间机械通风能降低40%的装机容量和能耗,如果考虑采用可控窗户以及天气预测系统,节能潜力达到70%以比利时的Gratia模拟发现,只有当幕墙间距小于40cm才会存在明显的压力损失,在大多数幕墙中,主要压力损失出现在空气出口;对于南面幕墙,自然通风开口大小对夹层内温度影响很大,但是在前面则影响很小.在夜间利用穿堂风非常可行,但是在白天要非常慎重,防止热空气进人室内。采用拔风烟囱则可以保证即使没有风压作用,顶层建筑也能达到通风效果,但是需要调节开口大小以平衡各层通风量。李保峰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中国冬冷夏热气候条件下DsF的热工性能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提出外循环式更适宜这种气候,而夹层宽度以400mm为宜,夏季通风应以风压为主而不是热压,遮阳百叶以及内外幕墙比较理想的材料分别是穿孔的铝合金和高透玻璃。

同时,一些建筑的实测结果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Pasquav在德国西门子大楼的测试结果表明,如果允许出现短暂高温,整个大楼全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如果不设吊顶,夜间通风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大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冷,可满足全年要求。作者同时指出DSF并不是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建筑都是节能的,一些模拟假设的边界条件需要仔细考虑,例如幕墙周边的温度往往要比气象观测温度高几度;对于每层隔断的DSF,幕墙中的换气量更取决于风速和风向,而不是烟囱效应在设计中应该将双层幕墙空间与通风口隔断以防止夏季热风倒灌,或者设计小面积的DSF而不是整面,或者像德国的Dehi,中心那样在炎热季节完全打开外表幕墙,但是这种设计的造价较高,同时导致冬季保温性能降低。

从全生命周期分析特别是全年建筑能耗分析的角度考察DSF的研究还很少,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和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学者Cetiner对伊斯坦布尔温和气候下的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幕墙最高比单层幕墙最节能方案节能23%,而单层幕墙最便宜的比双层幕墙最便宜的便宜25%。在双幕墙系统中,最省能方案可以降低33.9%的能耗,最贵的方案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省7.7%的资金。

综合以上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有部分结论可以用于指导设计,但是还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由于DSF传热过程复杂、一天当中和全年当中尺度不一、准确的室外边界条件不易获得等原因,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可靠的DSF建筑全年能耗模拟方法。同时,现有的计算方法操作复杂,对工程师要求很高,在工程应用中不适合用来指导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而适合用在深化设计阶段。

2.与建筑设计过程的结合

目前,关于DSF节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少数实力雄厚的工程设计公司。从事这方面的科研人员都具有深厚热工知识背景,而研究的思路基本上都是从对DSF传热过程的分析出发,以探索合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为目标,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已经有能耗模拟软件、CFD(ComututlonalRuldl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等几种公认可以辅助能耗研究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普遍比较复杂,不仅不可能被建筑师掌握,就连一般学热工出身的工程师也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才能掌握。也就是说,DSF的节能研究还是属于前沿领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特别是指导建筑师做设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6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本局“公正执法、诚信服务、科学把关、务实创新”的质量方针,全面履行检验检疫各项职责、整体推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为推进*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年工作总体目标要“推进一个转变、实现两个提升、做到三个加强、抓好四个落实”(即全力推进权力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和全面提升机关内部管理效能;加强以风险分析和诚信评价为基础的监管模式转换工作、加强检测实力建设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和加强电子信息化工程建设服务于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落实省部合作协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力求新成果、进一步落实大通关要求,提高通关效率和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促进各项工作新发展)。推进“一个转变”是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即按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实施机关事务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能转变,这是我局*年工作寻求的新亮点;推进“一个转变”、实现“两个提升”是我局今年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力求攻克的难点;做到“三个加强”抓好“四个落实”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完成的关键,也是巩固原有成效和进一步扩大结合点的具体举措。

二、推进“一个转变”

全力推进权力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以“工作出入境、服务无止境”为服务理念,以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导入和领导管理体系的优化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创建部级文明单位、部级青年文明号为目标,以促进检验检疫先进生产力、弘扬检验检疫机关先进文化为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企业报检成本,全力服务外贸出口、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深化“明确三个定位、做好三个服务”的发展理念(明确部门定位,虽属条管部门,服务和服从地方经济建设;明确工作定位,工作出入境,服务无止境;明确技术定位,服务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地方政府创建要求,力争在为地方优化政务环境方面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寻求服务地方经济的新亮点。

三、实现“两个提升”

围绕“一个转变”,结合*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检验检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全面提升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寻求攻克难点的突破:

(一)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1、创新检验监管方式,寻求检管模式新突破

通过把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与产品风险分析、企业分类管理相结合,采取绿色通道、快速核放、电子监管、通关查验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特别是通过各专业领域引入风险分析技术为手段,科学采用合格评定措施,彻底解决监管模式改革难以推进的重大难题,帮助企业降低通关成本,做到规范管、管得住、服务好、放得快。

2、有效利用国际规则,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加大产地证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产地证的认识和利用率,做好FORMA、FORME、FORMF、亚太协定、曼谷协定、中巴协定等产地证签发工作,提高企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根据本地区出口商品的潜力资源,有针对性研究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运用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寻求解决出口技术障碍的途径,联合地方政府指导和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着力在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上有所作为。针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RoHS、WEEE、EUP、PFOS指令、REACH制度、烟火指令等,发挥企业、当地政府积极性,联合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进行相关产品的系列风险分析研究,为指导企业生产、开拓国际市场、口岸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和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完善出口急需的相关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今年重点是鞋类检验技术装备和植物类热处理技术装备。

五是创新推进认证认可工作的方式。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取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为目标,推进认证认可工作。充分运用认证认可的结果,作为企业诚信评价、日常监管、分类管理的输入,力求认证认可与检验检疫合格评定活动的高度关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做好万载蔬菜、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的推广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3、积极建言献策,提升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深入研究本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和劣势,提出增强本地区吸纳外部资源能力的建议,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所作为。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针对目前烟花爆竹出运渠道减少的情况,在省局支持下向省政府口岸部门提出南昌港开通烟花爆竹运输途径的建议和应急预案,为引进国际物流公司降低出口成本做工作。

4、严格把关,提高检出率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加大检验检疫力度,提高检出率,防止进口商品对我国经济和安全造成危害,防止出口商品被国外退运、索赔等情况发生。加强进口检验监管,维护国家生态和经济安全。

(二)全面提升机关内部管理效能

1、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力度

一是开展部级文明单位和部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争取双挂牌。

二是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创建工作,开展以促进检验检疫先进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创新的意识和行动贯穿在检验检疫各个工作环节和各项工作领域。

三是继续推进“创诚信机关、做诚信干部、筑企业诚信体系”的诚信创建活动,以弘扬检验检疫机关先进文化为主题,大力开展“工作出入境、服务无止境”的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局上下进一步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

四是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诚信机关创建,使全局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创新行动、服务行动贯穿在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队伍建设和干部素养提升的全过程。

五是通过支部建设活动,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进一步提升机关内部管理水平

一是优化领导管理体系。传统的领导分工是分部门管理模式,往往导致部门之间工作重点、进度、做法不一,部门间协调工作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将按照ISO9000过程管理的理念,优化领导管理体系,建立决策管理、过程实施、过程保障和过程监督评价四个子体系,形成全过程控制,提高执行力和监督力,保证全局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各项决策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贯彻落实。

二是深化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运用。在*年导入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运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内部管理的效能。

三是进一步强化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根据近几年来“创诚信机关、做诚信干部、筑企业诚信监管体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力求在征信渠道和评价方法这两个难点上有新突破,逐步实现诚信评价的电子化,提高诚信评价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深化诚信评价结果的运用范围,使诚信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部门之责。

四是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局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责任,将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分解到科室,按月进行考核,与工作津贴进行挂钩;继续聘请廉政监督员,对检验检疫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继续进行二次满意度调查,以改进和促进工作。

3、进一步提高业务监管能力

一是利用口岸内地联合执法系统,对进口商品实施有效监管,杜绝进口商品逃漏检。

二是通过各种便利手段促进企业扩大出口,实现业务量增长。

三是进一步完善重点商品检测手段,逐步实现“检得了、检得准、检得快”的要求,对短时间难以覆盖的检测项目,建立严格的送检机制,确保应检项目的落实。

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维护法律权威和检验检疫秩序。

五是强化内部稽查,监督各项工作按规范运行,保证工作质量。

4、进一步提高行政事物管理能力

一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宣传水平,提升机关形象;

二是完善聘用人员管理,通过学习、培养等方式,提高聘用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

三是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做到“三个加强”

紧紧围绕促进外贸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总体目标,通过“三个加强”,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的作用,寻求检验检疫与地方经济的有效结合点:

(一)加强以风险分析和诚信评价为基础的监管模式转换工作

结合企业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根据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针对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规范,在各个专业领域全面引入风险分析技术,紧紧抓住“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和反欺诈”重点,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产品设立不同的应检项目和合格评定程序,简化监管程序。逐步实施以诚信评价和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模式,采取“企业诚信+产品风险+分类管理”的新模式。

(二)加强检测实力建设,服务重点产业发展

1、加强烟花爆竹实验室建设,服务于花炮产业安全监管

烟花爆竹实验室在做好烟火药剂安全性能检测、危险品包装性能检测和烟花爆竹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加强装备、技术和人员建设,做好2008年装备计划、选型、询价等工作,做好部级重点实验室验收各项准备。积极策划使实验室扩项一步到位,并创造条件争取成为烟花爆竹实验室能力验证提供者,进一步巩固部级烟花爆竹检测重点实验室的地位。结合与万载县人民政府签定的县局协议,充分利用检测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为地方花炮产业安全监管服务、为烟花爆竹出口服务、为产品研发服务的水平。

2、逐步完善重点商品的检测能力,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

重点加强鞋类产品、电瓷、节日灯、竹木制品检测实力。力求实现与上高县人民政府协作,建立鞋类产品检测实验室,并逐步完善,争取尽快覆盖鞋类产品应检项目;积极推动芦溪县电瓷商会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型式试验能力的电瓷实验室;提高和完善节日灯检测技术;对竹木制品企业热处理过程,逐步实行远程电子监控。

(三)加强电子信息化工程建设,服务于检验检疫工作

1、加快“三电工程”建设

加强电子监管、电子报检、电子签证建设,以增加政务透明度、增强执法公正性和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积极推进,逐步达到一、二类企业全部覆盖,其他企业覆盖率有显著提高的具体要求。

2、加强检验检疫信息网建设

加强本局政府网站、局域网、烟花爆竹安全网建设,及时各类风险预警信息、检验检疫信息、TBT/SPS通报信息、本局政务信息等。做好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并为企业、机构提供网上办事服务,成为检验检疫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平等、务实、高效的互动平台。

3、加强诚信评价和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

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开发运用电子评价系统,逐步实现从人工评价向电子化评价的转变,大量纸质文本向电子文本的转化,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公信力,保证各项工作的执行力,最终达到行政效能的提高。

五、抓好“四个落实”

(一)进一步落实省部合作协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进一步落实省部合作协议为目标,以履行县局合作协议平台,重点抓好与万载县、上高县人民政府两个合作协议具体工作内容的落实,务求创新和取得实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力求新成果

1、围绕检验检疫工作需要提升科研水平

针对目前UN/TDG《标准与试验手册》分类定级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向UN/TDG提交提案,对现有方法进行修正和补充,争取提案被采纳形成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危标委国标项目的制订工作,力争有新的突破。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

2、在重点商品专业领域导入风险分析技术

在重点商品专业领域导入风险分析技术,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为简化监管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帮助。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学科带头人机制,形成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通过制订各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使用急需专业人才解决工作需求。

(三)进一步落实大通关要求,提高通关效率

以检验检疫通关查验放行机制改革为契机,以“三电工程”为手段,进一步落实大通关要求,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