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例6篇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1

一、行政处罚仅仅是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中的一种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是:(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而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则很多,除行政处罚外,还有承担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强制措施、责令纠正或者停止违法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撤回或无效、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执行罚等法律责任。因此,行政处罚仅仅是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中的一种责任,或者说是一部分责任,而不是全部法律责任。

以《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部分法律责任为例。

1、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81条);“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土地管理法》第73条)、“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土地管理法》第76条第1款)、“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土地管理法》第77条第1款);“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土地管理法》第76条第1款)、“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土地管理法》第77条第1款);“罚款”(《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4条、第75条、第76条第1款、第80条、第81条);“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第37第1款、第65条第1款第2项[1])。

2、承担民事责任:“恢复土地原状”(《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6条第1款);“责令限期治理”(《土地管理法》第74条);“承担赔偿责任”(《土地管理法》第78条第2款)。

3、行政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4条、第76条第1款、第78条第1款)。

4、承担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6条第1款、第78条第1款)。

5、其他法律责任[2]:“停止办理有关土地审批、登记手续”(《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2条第1款第4项);“责令违法嫌疑人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2条第1款第5项);“责令限期改正[3]”(《土地管理法》第74条、第75条、第81条);“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4]”(《土地管理法》第76条第1款、第77条第1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5]”(《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1款第4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2条第1款第3项);“责令限期办理[6]”(《土地管理法》第82条);“批准文件无效”(《土地管理法》第78条第1款);“缴纳闲置费”(《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1款);“缴纳土地复垦费[7]”(《土地管理法》第42条、第75条)。

二、以“违法责任”公开代替“行政处罚”公开更为符合我国立法和执法工作实际

如“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76条第1款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管理法》第76条第1款中,共涉及追究五种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一是行政处罚(拆除、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罚款),二是责令纠正违法行为(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三是承担民事责任(恢复土地原状),四是行政处分(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五是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情况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普遍存在,即对某种具体违法行为应追究的各种法律责任,写在同一个条款中,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责任。这种表述,不仅方便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违法行为的各种法律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只公开“行政处罚”而不公开“违法责任”所带来的弊端:如果只公开其中“行政处罚”的内容,有关法律条款就会支离破碎、不完整,同时还会造成行政相对人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全,不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不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发生的目的;如果整个法律条款公开,又似乎超出了“行政处罚”的公开范围。

此外,由于我国的《行政处罚法》本身对“行政处罚”并未作出定义,在法学界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究竟包括哪些处罚,以及行政强制措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撤回等由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广义”的行政处罚仍在争论的情况下,只公开“行政处罚”的难度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三、建议

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打造“透明政府”的具体措施,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要求,也应当以“违法责任”公开代替“行政处罚”公开,不能仅因《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3款的规定而只公开“行政处罚”事项。事实上,一些行政机关在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往往标题是“行政处罚”公开,而实际公开的内容则是“违法责任”。

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和行政机关在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应将“行政处罚”公开更改为“违法责任”公开。

[1]在《土地管理法》第65条第1款中规定了三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只有第2项属于行政处罚。

另:《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条例》等规定了多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其中既有作为“土地违法案件”给予行政处罚的“收回”,也有作为其他法律责任的“收回”和依法定事由(如为社会公共利益、依合同约定)的“收回”。

[2]其他法律责任是指行政处罚、民事责任、行政处分、刑事责任以外的法律责任,而不是《行政处罚法》第8条第1款第7项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4][5][6]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3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作出这四种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追究土地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但不属于行政处罚。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办理质量评查标准》等法规为指导,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土地管理秩序,确保政令畅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进行“回头看”。各地要对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情况进行“回头看”,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卫片图斑档案按照《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要求整理归档。二是对已查处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再进行核查,定性不准的,要予以纠正并重新处理。三是对立案查处案件的行政处罚情况进行复查。应予处罚而未处罚或者处罚不到位的,要予以纠正;己作处罚决定但落实不到位的,要督促落实。四是已查处需要整改到位的,要按要求整改到位。五是对违法违规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复查。应当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而未追究或者追究不到位的,要予以纠正;责任追究决定不落实的,要督促落实。

(二)严肃查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违法案件。在对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进行“回头看”的同时,要对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认真清理,逐宗登记造册,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认真排查和梳理,对确认的违法违规案件必须依法立案查处,按照“四到位”要求查处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公开曝光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重点查处非法批准征占农用地、未报即用非法占地和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土地违法问题,特别是涉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侵害农民权益的案件。

(三)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执法,坚决纠正以罚代法的行为,对依法应当拆除或者没收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坚决予以拆除和没收,不得一罚了之。对依法应当做出行政处罚而未处罚或者处罚不到位的,或者处罚决定未落实的,要责令改正,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处罚到位。严格实行问责制,对辖区内连续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或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顶风违法违规的,要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时间安排

按照2012年月29日全市土地卫片执法工作督办会议精神,3月底前,各县市区必须完成年度土地卫片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工作,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和年度新增建设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工作,4月初,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督办工作专班,对各县市区土地卫片执法和新增建设用地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工作进行督办。督办内容:一查有无遗漏案件,二查案件定性是否准确,三查行政处罚是否到位,四查整改是否到位,五查责任追究是否到位,六查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是否移送。督办方式:一是各县市区政府和荆州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汇报卫片执法整改工作;二是实地核查与资料检查相结合,逐宗核实。

四、督办分组安排

第一组:

组长:

组员:

第二组:

组长:

组员:

督办时间从2012年3月28日开始,具体时间、行程另行通知,请各地做好准备,市城区督办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是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法定责任主体,要落实查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土地管理,把督办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抓辖区的督办检查工作,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坚决支持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帮助排除干扰和阻力。督促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安排,保证督办工作必需的人力和工作条件。对本级政府自身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要高度重视,主动组织整改,并勇于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要认真组织查处,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处理到位。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使用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坚持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并重、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第四条  市、县(含自治县、顺城区,下同)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及本级人民政府所辖单位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

乡(含镇、民族乡,下同)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拟订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草案;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地价评估等地籍地政管理工作;

(三)组织编制和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承办全市国家建设征地、乡镇企业占地、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和出让的审批工作,代表政府同国有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和终止进行监督检查;

(五)检查监督全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

(六)负责查处全市城乡较大的土地违法案件,承办处理较大的土地权属争议;

(七)负责全市有关土地管理费用的收缴。

县人民政府参照前款规定,确定本级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二章  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变更

第六条  全市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之外,属于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城乡一切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第七条  集体土地所有者,由县人民政府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者,由县人民政府确认其土地使用权,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及水面使用权的确认,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国有土地使用者,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其土地使用权,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依法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八条  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因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以及由于企业兼并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改变的,须向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报,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证书。

严禁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第九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农村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人民政府处理;

(二)农村土地所有权或城镇土地使用权的争议,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三)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争议,由市人民政府处理;

(四)跨行政区域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由各方人民政府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五)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及授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

第三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土地的开发整治,鼓励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地,整治废弃地,制止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乡人民政府办理审批手续,不得擅自占用或使用土地。

第十一条  国家、集体和个人建设用地,能利用原有废弃和闲置土地的,不再批准新征、新占土地。必须新征、新占土地的,要首先利用非耕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有林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划定和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未经土地管理及有关部门批准,禁止在城镇土地上从事挖砂取土、开山采石等活动。

第十三条  新建砖瓦厂、砂石场、预制件厂占用耕地,必须经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现有砖、瓦、水泥预制件厂新占耕地必须从严控制。对用地单位所占耕地需要复垦的,由批准的土地管理部门按每平方米1.50元收取复垦保证金。用地单位按规定复垦的,经土地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后,退回保证金。

第十四条  严禁荒芜耕地。建设单位经批准征用、受让的耕地和其他有收益的土地,在正式划拨后一年以上未使用的;承包农村集体耕地,弃耕荒芜满一年以上的,均属荒芜耕地,应收取荒芜费。

征收荒芜费的标准,按荒芜前耕地年产值的一倍半计收。

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的荒芜费,由原批准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收取;承包农村集体耕地荒芜费,由乡人民政府收取。

收取的荒芜费分别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农村发展基金。

第十五条  承包经营土地的集体和个人应当保护耕地,未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耕地上建房、挖砂、取土、采石、建窑。严禁在耕地上埋坟。

蔬菜保护地看护房临时用地不得超过15平方米。

第十六条  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征用和受让土地后,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二)新征、新占土地未按原批准用途使用的;

(三)单位撤销或迁移后的用地;

(四)经批准报废的公路、铁路、矿场用地;

(五)临时用地期满,不再申请使用的土地;

(六)使用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后的用地。

第十七条  使用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之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村民委员会或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农业户转为非农业户和已分配到城镇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承包地、口粮田和未开发利用的自留山;

(二)荒芜二年以上的承包耕地;

(三)非种植业专业户生产、经营活动停业后不再使用的土地;

(四)乡镇企业破产、迁移后遗留的土地;

(五)迁移户的住宅用地;

(六)未经批准,随意改变用途的承包耕地。

第四章  土地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  城镇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凡使用城镇国有土地的公司、企业及其他组织,应依法缴纳土地使用税:“三资”企业用地、临时用地、私人用地须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交纳土地使用费。

第十九条  城镇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供应方式,有偿供应土地的范围,按《抚顺市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条  凡以受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凡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必须办理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第二十一条  改组、新设股份制的企业,涉及的土地资产应作价入股,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经土地管理部门估价后可直接作价入股;以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须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后,投资入股;不办出让手续,不补交出让金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以土地资产向股份制企业投资入股。

第二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资产发生增殖的,收取土地增殖费。土地增殖费计收办法和标准按省、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乡办企业、工商业户从事经营活动使用的集体土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五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设需要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单位应持下列文件向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一)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在地形图上布置的工程平面图;

(二)征用或划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的,应先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再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三)征用或划拨公路、河道控制范围和城市绿地、林地、各类保护区、采煤沉陷区内土地,应有相应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实行政府统一征地、费用包干使用办法。凡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有关方面签订征用土地协议,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安置方案,核发用地批准文件,界定用地范围。用地单位凭用地批准文件使用土地。

第二十六条  经批准征用后的土地,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国家需要,不得阻挠。

第二十七条  临时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须向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后使用,但不得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一次性批准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八条  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权限为:

(一)耕地2000平方米(3亩)或菜地667平方米(1亩)以下,其他土地6667平方米(10亩)以下,由县人民政府批准;

(二)耕地13333平方米(20亩)或菜地3333平方米(5亩)以下,其他土地20000平方米(30亩)以下,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偿划拨或行政划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超过市批准权限的,报省、国务院批准;

(四)县城、建制镇及工矿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偿划拨或行政划拨按照征地审批权限办理;

(五)国营农、林、牧场,使用本场土地从事非农业建设,必须按照本条规定的审批权限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用地单位按下列标准支付土地补偿费:

(一)征用耕地(含自留地)按该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补偿;

(二)征用水面、水域按实际价值或按临近旱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补偿;

(三)征用荒山、荒地按临近旱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2倍补偿;

(四)征用草地按临近旱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补偿;

(五)征用宅基地,农户需要易地迁建的按拟新占土地补偿,由占地单位安置的按临近旱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补偿;

(六)征用、划拨林地的补偿标准,按照省、市人民政府及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土地补偿费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条  被征用土地上有青苗的,应当补偿经营者当年的经济损失,支付青苗补偿费。被征用土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按实际价值补偿。开始协商征地后,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突击抢种的作物,突击抢建的建筑物,不予补偿。

第三十一条  征、占商品菜地除按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外,由市土地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收取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用于新菜地的开发建设。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除宅基地外,用地单位还应向被征地单位支付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按《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执行,由用地单位安置劳动力的,须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给安置劳动力的单位。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对被征地单位按下列规定进行安置:

(一)因土地征用造成的农村多余劳动力,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被征地单位和用地单位及有关单位,安置符合就业条件的人员就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办理农转非;

(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安置就业的标准,按《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执行。计算农转非、转工指标,以村民委员会或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耕地面积、人口、劳动力以上年统计年报为依据。

征用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可以按人均占有耕地转非,按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转工。

第三十四条  国家建设征用国营农场使用的土地,参照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办理。

第三十五条  国家建设征用的耕地,须相应核减被征地单位的耕地面积。

第三十六条  国家建设征用由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农户投入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委员会或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可将被征土地补偿费总额的15%,补偿给承包者:

(一)旱田改水田或菜田的;

(二)坡地变梯田的;

(三)新开垦的耕地。

第六章  农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七条  乡村建设及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要符合乡村建设规划,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建设及居民住宅建设用地要符合城市规划。

第三十八条  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必须向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省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乡办企业或非农业户兴办工商企业使用集体土地的,按照《省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需要占用非受益单位集体土地的,须由乡人民政府在就近调剂相应的土地给被占地单位或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十一条  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联乡镇企业,但集体土地股份不得转让抵押。

第四十二条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要坚持实行计划管理,用地标准按《省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使用耕地的,由乡人民政府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使用非耕地和在原宅基地范围内翻建的,由乡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非农业户自建住宅占用集体土地,应对被占地单位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十三条  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可利用而不利用原宅基地翻建,另行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

(二)原有住宅闲置不用或改为经营场所、出租、出卖的;

(三)不符合乡村建设规划,申请在耕地上建住宅的;

(四)除长期招聘的专业人员外,本人户籍不在本地而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

第四十四条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建住宅,需要占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按照《省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农村集市或农贸市场需要使用土地的,由指定的承办单位,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向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按照国家建设用地的规定审批。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对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模范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抵制土地违法行为事迹突出的;

(二)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在土地资产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三)在土地管理其他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第四十七条  对未经批准或非法获取批准文件以及超过批准面积非法占用土地的,除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外,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耕地的,每平方米处以3元以上、15元以下罚款;

(二)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农村非耕地的,每平方米处以2元以上、10元以下罚款;

(三)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城镇国有土地的,每平方米处以5元以上、15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对私自买卖农村集体土地或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没收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外,并对双方处以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受到限期拆除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第五十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的,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按面积每平方米处以3至5元罚款。

第五十一条  对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挖砂取土、开山采石的,责令限期治理,没收非法所得并按每平方米5元以下处以罚款。

第五十二条  用地单位和个人土地使用权变更后,逾期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应补办手续,并处以每平方米1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非法占用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必须全部退还,并处以非法占用额30%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罚款,逾期不交的,每滞交一日加收3‰的滞纳金。

各项罚没款,上缴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第五十五条  侵占或弄虚作假获取征地招工、农转非指标的,一律清退。对情节严重的主要责任者,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或处罚。

第五十六条  对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或解决土地权属争议过程中,触犯刑律的当事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土地管理人员因玩忽职守、违法审批给工作造成损失,或敲诈勒索、收受贿赂、贪污财物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并执行。

农村居民违法占地的行政处罚,可以由乡人民政府处理。

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4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基本菜田保护区的管理。

本条例所称基本菜田保护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本市市区基本菜田保护区规划确定的菜田和新菜田开发预留地(以下简称预留地)。

基本菜田保护区分为远期保护区、中期保护区、近期保护区。

第三条基本菜田保护区管理,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坚持专业部门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菜田保护区的规划、保护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基本菜田保护区的管理,应当逐级建立责任制。

第五条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组织实施。

第六条基本菜田保护区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等有关部门,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基本菜田保护区规划需要调整时,应当按上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七条市、区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菜田保护区档案。

市、区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在基本菜田保护区设置国家统一规定的保护标志,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统一印制的《基本菜田保护卡》。

第八条基本菜田保护区在保护期限内,除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征用、占用。

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占用菜田或者预留地,应当征得市农业部门同意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按照法定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经批准征用、占用菜田或者预留地的建设单位,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外,还应当按规定标准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减、免、缓。

对未缴足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的,不予办理征(拨)用地手续。

第十条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基本菜田保护区的勘测、规划。

(二)新菜田开发建设

(三)菜田整治、改良和培肥;

(四)基本菜田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

(五)建设基本菜田的技术培训、科学实验、新技术推广。

第十一条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征用、占用菜田或者预留地,应当在批准后六个月内进行施工建设,不准征(占)而不用,造成荒芜。

第十三条市农业部门应当在基本菜田保护区内,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菜田建设和新菜田开发。

第十四条对远期保护区内的菜田,应当加强温室、大棚、水利、农田防护林、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对中期保护区内的菜田,应当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对近期保护区内的菜田,不再新建基础设施。

第十五条建设基本菜田保护区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由承包人、村、乡(镇)、区、市共同筹措,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基本菜田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由管理单位或者承包人建立设施档案,明确责任,进行维护管理,保持设施完好。

第十七条基本菜田保护区土地被依法征用,其基础设施的补偿费,由投资各方按照投资比例收回。

第十八条在基本菜田保护区附近新建工程项目,损坏基本菜田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原有设施标准进行维修,并按照损坏基础设施所涉及菜田或者预留地的直接损失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市农业部门应当本着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基本菜田保护区合理施肥和土地耕暄制度,并组织实施。

市、区农业部门应当组织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承包人,对菜田和预留地的养护、建设和新菜田开发进行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第二十条菜田和预留地实行承包经营,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人应当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菜田和预留地的保护、基础设施管护和施肥养地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一条承包人对承包的菜田或者预留地,除不可抗力外,不准弃耕撂荒。

第二十二条在基本菜田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开发鱼塘或者擅自进行非农田建设;

(二)建窑、建坟、建房、挖沙、取土;

(三)排放有害废水、废渣、废气;

(四)在菜田内改种非蔬菜作物;

(五)损坏或者侵占菜田和基础设施;

(六)用污水灌溉;

(七)使用剧毒和高残毒农药。

第二十三条本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管理,不准、、。

第二十四条对在基本菜田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土地管理、农业和环保等部门依照职责权限,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按照土地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施工建设,荒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倍收缴荒芜费;荒芜一年以上二年以内的,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收缴荒芜费;连续荒芜二年的,经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弃耕撂荒的,按同等级土地前三年平均年收益的二倍收缴荒芜费,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耕地承包经营权。

(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二)、(五)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并按照损失金额的三倍至五倍处以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六)、(七)项规定的,按照环保方面有关规定处罚。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责令限期纠正,并按照同等级菜田前三年平均公顷产值的一点五倍处以罚款。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执罚部门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家、省有关听证程序的规定,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执罚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听证。

第二十七条对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群众有权向管理部门举报;对举报有功者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因泄密造成后果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5

第一条为了保护中小学校用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学校用地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用地,是指中小学校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

第四条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市规划、土地、教育、建设、开发、房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具体实施本条例。

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实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六条中小学校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中小学校规划确定的规划用地,控制期限为五年。

第七条经批准的中小学校规划,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

(一)每2万人口区域内配建36班规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或者分别配建相应规模的中小学校;

(二)每1万人口区域内配建25班规模的小学。

第九条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1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2.6平方米;

(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0.8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9.4平方米。

现有旧城区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未达到用地标准的,在相邻地段改造时,应当达到本条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审批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规划时,涉及中小学校用地的,应当执行中小学校规划和中小学校配建标准、生均用地标准,并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一条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督建设单位做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或者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未按期交付使用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开发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不予办理新的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二条在旧城区开发建设中,对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需要拆除的建筑物、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一并拆迁,净地划拨给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用地。

本条前款具体拆迁范围和安置方案,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实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可以采取用地置换方式就近易地新建或者就地合并新建,具体方案需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或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准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建设非教学建筑。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旧城区改造确需占用中小学校现有用地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不低于占用面积在学校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者就近重建。

第十五条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中小学校园规划,确定用地功能,加强中小学校用地管理。

中小学校不准以任何方式降低生均用地标准。

第十六条以行政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的用地,不准出租、转让、抵押、外借。

第十七条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时,应当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终止办学手续,并到市有关部门办理用地变更等手续。

第十八条企事业单位兴办中小学校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时,应当按照原学校土地使用证确定的面积一次性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改变中小学校用地性质或者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兴建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的,由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还用地、拆除违法建筑。

(二)将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出租、转让、抵押、外借等名义作非教学使用,或者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未办理用地变更手续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者中小学校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土地管理法处罚标准范文6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章  城市土地管理

第四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五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鞍山市行政区域内一切土地的管理。凡使用、开发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市、县(含海城市)、区土地管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统一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暂行规定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统一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城乡一切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向所在地县(含海城市、旧堡区,下同)土地管理局申请登记,经核实后,由县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城市规划区内(含独立工矿区)国有土地的使用证,由市人民政府颁发。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必须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更换证书。

第五条  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集体所有的土地在不改变所有权和使用用途的前提下,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准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确需改变使用用途的,必须履行批准手续。

第二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七条  一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严禁乱占耕地、滥用土地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等手段严格土地管理,切实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第九条  在生产建设和基本建设中破坏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履行复垦义务。

第十条  城乡非农业用地要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土地管理局组织编制用地计划,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上报,并按现行计划程序下达。

第十一条  开发土地的单位,应拟订土地开发计划。五十亩(含五十亩)以下,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五十亩以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开发后的土地,经批准可以由开发单位使用。

第十二条  集体或个人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和依法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只准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取土、埋坟、挖沙、挖渔塘、建房、开矿、采石或以其他形式破坏地貌。

第十三条  占用耕地栽果、造林应严格控制。确需占用耕地的,经乡(镇)、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营农牧场、厂办农牧场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县属单位由所在地县土地管理局审查,县人民政府批准;市属单位由市土地管理局审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使用国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人民政府应按审批权限收回用地单位的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书:

(一)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二)虚报多征的;

(三)非法转让的;

(四)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山、爆破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六)砖瓦厂、沙石场、预制件厂等已按批准用途使用完结的;

(七)用地单位已搬迁或撤销的。

第十五条  征用后的土地,超过一年不使用造成荒芜的,按审批权限由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局向用地单位收缴土地荒芜费,收费标准逐年提高。

第三章  城市土地管理

第十六条  市土地管理局负责城市土地的统一管理。通过地籍调查、登记、统计和动态监测,严格掌握用地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位置、面积、用途等,为城市土地的使用、开发提供依据。

第十七条  在城市(含海城市、台安县和其他建制镇)兴建、扩建、改建各种建筑(含地下)需划拨土地的,依据国家建设征用(划拨)土地程序和要求办理土地批准手续。

第十八条  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出卖、出租地上附着物、建筑物,均需经原发证机关审批并办理手续。发生土地使用权变更的,要更换土地使用证,同时收缴土地转让费。

第十九条  企业联营、合营、兼并的,由原发证机关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

第二十条  依法划拨正在使用的城市国有土地时,新用地单位对原用地单位受到的经济损失应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一条  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原用地界限范围内进行基本建设的,须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所在地土地管理局批准并办理地籍变更手续。

第四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设用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征用、划拨,征地单位不得与被征地单位私自协商用地。

第二十三条  按规定纳入国家计划、本年度基建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的建设项目,经过批准,建设单位方可申请用地。

征用(划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建设单位应先向规划部门提出选址申请,经同意后,再向县以上土地管理局提出用地申请。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设需要征用(划拨)土地,建设单位应持下列文件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局提出用地申请。

(一)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

(二)计划部门下达的年度基建计划或技术改造计划;

(三)被征(划)用土地的地形图和总平面布置图;

(四)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及环保、土地等部门的论证报告。

第二十五条  建设用地须经土地管理局审查同意后,组织有关方面签定征用土地协议书,制定安置方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

用地批准后,由土地管理局按工程进度一次或分期划拨土地,督促被征地单位按时移交土地。

第二十六条  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权限:

(一)城市规划区外耕地三亩(含三亩)以下,菜地一亩(含一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含十亩)以下,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民政府备案。耕地三亩以上至十五亩,菜地一亩以上至三亩,其他土地十亩以上至二十亩,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耕地六十亩或菜地十五亩以下,其他土地一百亩以下,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征用耕地建设商品房由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四)属于独立的工厂、矿山规划区内的土地按本条第二项执行。

(五)工程项目施工,需要材料堆放场、运输通路和其他临时设施的临时用地,由批准工程项目用地的机关批准。铺设地上、地下管线、建设其他地下工程、进行地质勘探及其他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铺设地上、地下管线,管径外两侧各外延一米,按建设征(划)地办理。

临时用地期限由批准工程项目用地机关批准。到期恢复地貌后交原用地单位,并按该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支付补偿费。

(六)全民所有制农、林、牧、渔场(厂办农场)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按审批权限由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属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应先征得规划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设征用的土地,由用地单位向被征地单位支付补偿费。

(一)征用耕地按该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倍补偿。

(二)征用宅基地,按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补偿。

(三)征用其他有收益的土地,按该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补偿。村内空闲地、耕地内的零星荒地,按耕地年产值计算;宜牧宜林荒地,按临近耕地年产值的三分之二计算;其他荒地,按耕地年产值的三分之一计算。

(四)因征地必须毁坏青苗的,应补偿经营者当年的经济损失。

(五)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按实际价值补偿。

(六)征用耕地的单位要向被征地单位交付征购粮补差款,至粮食定购合同期满为止。

第二十八条  征用(划拨)菜地的,用地单位要上交新菜田开发基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按《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安置。安置不完的付给安置补助费,城市郊区每个劳动力为八千至一万元,其他地区每个劳动力为七千至八千元。

用地单位除按规定负责劳动力安置外,还应向被征地单位支付老、弱、残公益金,其金额按劳动力安置补助费的10%计算。

第三十条  对征用耕地建设商品房应严加控制,确需占用耕地建设商品房的,加收土地增值费。

第五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一条  乡(镇)村建设必须按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村镇规划和上级下达的年度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第三十二条  兴建、扩建砖瓦厂、砂石场、预制件厂由市人民政府批准,一律不得占用耕地。

第三十三条  乡(镇)村办企业或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非农业建设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办理占地申请,并按本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审批权限,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乡(镇)办工业(含各种联营、联办企业)建设用地,由乡镇企业申请,并按本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征地手续。

(三)村办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工业厂(点)等非农业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上级人民政府按本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占地手续。

(四)村办企业利用原址同国营、集体企业联办,可以由联营企业办理征地手续,也可以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新占用土地同国营、集体企业联办企业的,由联营企业办理征地手续,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合同期满后,另行安排使用。

乡(镇)、村占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要妥善安排好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经济损失的要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十四条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一律实行指标控制,不得突破,不得跨年度使用。能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并依据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籍居民无房户经审查可批准住宅基地;出卖、出租、赠予房屋的,不再批准宅基地。

(二)住宅用地标准按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确定,在规划年度内不变。人均耕地一亩(含一亩)以下的村,单层建筑每户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二层以上建筑每户不得超过二百二十平方米;人均耕地一亩以上的村,单层建筑每户不得超过二百二十平方米,二层以上建筑每户不得超过二百四十平方米。沿河村庄需垫房身一点五米以上的,按规定住宅用地标准每户增加二十四平方米。

(三)建房用地批准后,一年不使用的,由原批准机关收回土地使用权。村民建住宅使用原有宅基地翻建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其他土地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模范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二)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节约用地、复垦土地、造地还田成绩显著的;

(三)在土地资源调查、总体规划编制、建设用地审批、地籍管理和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土地管理法》、《暂行办法》和本暂行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骗取批准或以串段、易地翻建等其他形式非法占用土地的,责令退还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土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并处该土地年产值十倍以上罚款。

农、林、牧、渔场(厂办农场)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未经批准的,按非法占地处理。

(二)非法出租、买卖土地,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对双方各处以非法所得50%的罚款。

(三)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的,限期拆除在土地上兴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其中,将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责令复垦,收回用地单位的使用权,并处每平方米十五元的罚款;非农业用地改变使用用途的,处以每平方米五至十元的罚款。

(四)擅自在耕地上植树、栽果等,限期恢复耕地,并按毁坏耕地面积处以年产值五倍的罚款。

(五)擅自在土地上(含自留山、自留地)取土、挖沙、开矿、采石、挖渔塘等,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恢复地貌,并按毁坏土地面积处以年产值十倍的罚款。

(六)全民、集体和私营企业利用原址进行联营、合营、兼并企业活动,不按本暂行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审批手续的,要补办手续,并按占地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至十元罚款。

(七)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原用地界限范围内进行基本建设不按规定办理地籍变更手续的,按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元罚款。

(八)荒芜土地不按规定上缴费用的,除责令上缴应付费用外,按每平方米处以五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在办理征(划、占)用土地过程中,对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利用职权索贿、受贿、营私舞弊等行为,视情节分别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在办理征占地中弄虚作假、设置障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或其他处分;对无理阻挠、抵制或破坏土地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所在地公安部门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中的行政处罚,除农村居民发生的违法行为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外,其余均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以上土地管理局处理。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也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局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被侵犯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条  被处以罚款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其罚款应该从该单位的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经费包干等资金中支付,不得列入生产成本或摊入基本建设费用。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