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例6篇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1

一、提高认识。水利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治水方针,总结建国五十年来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进一步开发水利资源,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迅速提高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水利旅游发展,将其培植成为水利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水利旅游工作的管理,应设专门机构或明确现有机构,具体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和水利旅游工作。

三、科学规划。为了有序地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各地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范围内;并注意与当地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在编制规划中要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强建设与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在开发建设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要确保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要服从防洪的安排,科学划定禁止旅游区和禁止旅游期。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旅游设施,必须按规定的报批手续,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

2、要保护水环境,防止水体污染。水利旅游设施建设不得损害水环境,项目建设一定要有可靠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在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植被,对暂时无力开发的风景资源,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加保护,防止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3、景区建设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有条件开发水利旅游的新建水利工程,要把水利风景区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是水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同步实施。要在满足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的前提下为水利风景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把工程管理和水利风景区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对于已经建成的工程,其中旅游资源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结合水利工程的扩建改造,水保项目建设等同步进行。

4、加强经营管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采取独资、合资、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共同开发建设,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保证工程安全和水利风景区的统一管理,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制定完善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水利部将对现行的《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制定相应配套办法。各地可将实施上述办法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上报部综合事业局,以利修改和完善。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2

关键词:项目可持续;能力;协调;整合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扩张,我国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社会系统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宏观领域,企业可持续能力以及建设项目可持续性、项目可持续能力等属于微观领域。对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则集中在定义及后评价上,如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可定义为建设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维持各种效益和影响之间的动态均衡,约束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互适应,可以成功地延伸至项目目标属性。2005和2006年,刘建等人对项目可持续管理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家远和申立银(2005)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值(SDV)来衡量项目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以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总体SDV来作为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sDA)的指标。但这些文献中并没有对项目可持续能力的由来做任何分析和探讨,也没有分析如何培育和提高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建设项目属于大型建筑企业的战略经营单位,本文将整个项目视为一个有机体,认为其拥有自主利用各种资源的才能,从项目本身角度出发分析和思考上述提到的两个问题。

1项目可持续能力内涵

项目可持续发展是指项目从立项、建造、形成到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直至最后项目报废,所达到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标准程度,既要能实现项目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能与环境、社会、经济三大系统保持长期动态协调发展。这个抽象的定义是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也是建设项目要努力达到的最终目标,但是学者们试图将其从概念化变为具体化以便进行评价研究。项目可持续能力是以项目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基础,客观存在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表现为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小。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项目可持续能力大小。

项目可持续能力特点包括:整合性。在生产过程中,项目可持续能力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堆砌。继承性和持续性。通过组织学习创新,能将形成和提高能力的手段与措施作为组织和个人的经验保存,并运用于今后所有类似的项目。能够自主学习更新。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吸纳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生成项目可持续能力。

2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生成机理分析

在图1“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到,产生项目可持续能力的过程包括从资源层到能力集层,和由能力集层到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通过知识积累和创新,转化为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实线箭头代表下一层转化为上一层采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如通过协同利用资源,形成能力集;通过整合协调能力集,生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通过知识积累和刨新,对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产生影响。虚线箭头代表上一层对下一层的要求和反馈,即对原有的资源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利于上层所需要的改进。

2.1“金字塔“模型层次介绍

2.1.1资源层建设项目是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制度资源等。组织资源指项目组织结构和形式以及职责划分。人才资源主要指知识结构、人才梯队以及项目团队三方面。财务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本以及企业在筹集和使用资本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财务专用性资产。社会资源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政府部门、沿线社区、媒体等的联系。制度资源指投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等保证项目正常高效运转的显性或隐性的组织文化。

2.1.2能力集层能力集是指整合协调各类资源完成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开发出来的各种能力的集合,其是构成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基础,包括投资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建设管理能力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等。投资决策能力是指项目立项初期识别和分析市场机会和风险,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和决策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或减少风险出现概率的能力。建设管理能力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管和控制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是指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各类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能力。

2.1.3项目可持续能力层项目可持续能力是指项目从立项、建设到运营的过程中,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以及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整合和协调项目所有资源的能力。其需要项目可持续来促进能力集的转化,项目可持续则是在培育项目可持续能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2.1.4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层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是指建筑企业通过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的约束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其在企业识别市场机遇、增强企业素质、抵御市场风险、因应环境变化中发挥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2.2“金字塔”模型逻辑关系分析

2.2.1资源层与能力集层的关系分析在建设项目中,资源层是整个能力模型体系的基础和源泉,能力集的核心任务就是合理配置及管理有限的资源,而协同利用可以帮助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从项目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结束,通过协同利用对建设项目各类资源之间的各种动态配合关系与配合过程进行设计、维持和改进。

2.2.2能力集层与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是一个以能力集为基础整合协调而产生的系统,其大小决定于能力集。实现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最大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尽量增强能力集中最弱的能力;二是协调好各能力问的关系,减少冲突。能力集通过协调和整合构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每个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项目可持续能力大小不仅要控制能力集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还要协调约束能力集之间由于资源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关系。

2.2.3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与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层的关系分析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位于“金字塔”模型的最顶端,与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辩证法来看待。企业可持续能力是站在企业整体立场,而项目可持续能力是站在企业 局部作为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立场。整体的能力强大,会带动提高局部的能力;局部的能力增加,组成整体的能力也会上升。企业可持续能力与项目可持续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靠。

图l中表示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转化为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的途径是知识积累和创新。在当今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信息或技术,而是包括所有除资源等实在物体以外的事物,如除信息、技术外还有文化、制度、管理手段等都属于知识。知识积累是指建筑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各方面的组织学习,储存和精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使获得的知识能迅捷有效地运用到另外的建设项目上,巩固其自身运作建设项目的能力。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建筑企业通过知识创新,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并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中,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保证持续系统的发展。

3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培育及提升

前面已经分析到项目可持续能力与能力集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针对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培育及提升,首先进行的是能力集的培育,其次是增强这些能力之间的度,即能力提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提高整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整体促进。

3.1能力培育

建设项目运作过程中,应当全面收集与项目有关资料,选择合理的项目融资模式,避免不适的融资模式影响项目的融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培育从建设项目可研阶段到建设阶段再到运营阶段,运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自留等风险应对方法,建立风险机制来储存和反馈信息,降低项目中所遇的风险。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则采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合理配置项目中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工程项目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运营管理应该从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上做出适当的改变以区别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其他时期,只有结合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项目建成后更好地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3.2能力提升

能力集构成项目可持续能力,而建设项目各类资源又是能力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因此,控制资源短缺引起的冲突,就能协调好能力集之间的关系,进而良好地促进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提升。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2.1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协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各参与方进行组织和控制使其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在项目建设中协调机制有沟通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

3.2.2设置和完善管理制度国内学者汪丁丁将“制度”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度体系的设置和完善包括从目标控制、宏观监管控、信息管理、参建方管理、激励管理和环保管理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手册,改进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制度条文基础上,确立需要相应的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有效的处理机制,以确保制度的落实。

3.2.3促进信息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在各项目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项目管理工作平台,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定义各方的责、权、利,并要求各组织应抱着坦诚公开无偏见的态度参与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以项目目标作为共同的使命,全力投入。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3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职学校 党风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指导下,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因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难免会进入学校这块过去被视为“净土”的地方。在新的时期,中职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日显重要。党风廉政建设具有营造持续的反腐倡廉的思想文化环境、提高道德情操的宣传教育的特殊性,它对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深远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以营造清廉、可持续的治校环境为出发点,以提升道德情操的教育成效为目标,是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1 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现状探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①的过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项目责任制、完善招生、促进就业、教育收费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中职学校的办学形式从半封闭走向开放,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中职学校这片净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和侵蚀,如在基建工程、国家助学金发放方面就曾出现过不利于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问题。探其原因主要如下:

(1)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活动就收效甚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学校负责人的思想认识有没有到位是关键。把党风廉政建设等同于一般性工作,具体指导和检查没有落实到位,重表面形式的教育,轻实质的教育指导,直接导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收效甚微的直接原因。②

(2)制度执行不得力,政策条文难以落实。学校的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指导,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适用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干部教师的奖惩、选拔任用脱钩,有规定无惩处,不少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3)监督体制不健全,民主监督浮于形式。学校的监督体制不健全,虽然在校级层面设立了纪委,但未形成完整的监督网络,民主监督只闻其名而无其实,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所以,党风廉政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完善制度的系统性、提升监督的实效性,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突出教育、制度、监督三大重点,克服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现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1 全面构建反腐倡廉制度

同志在中纪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指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继续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的解决腐败问题。”③

制度的导向、规范作用具有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双重功能,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中,在抓完善教育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同时,按照规范制度、规范操作细则、规范监督办法系统配套的思路,重点抓好制度体系的建设。重大问题由集体决策制定,方可减少决策失误;制定廉政谈话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谨、制约有效的制度链,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加强执行制度的责任追究工作,在工作考评中对贯彻落实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④

从具体上讲,就是建立和完善和规范单位的行政权力(内部管理权)运行制度,建立完善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廉政档案。在换届时,领导干部要按照《党员干部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广大党员自觉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严守换届纪律等。

2.2 多方位协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1)加强多方监督职能,坚持惩治、防范并举方针。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学校党组织要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党员监督,健全党的组织生活,落实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二是加强组织监督。落实学校各项决策、议事程序,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机制,强化全程监督。从源头上抓起,人事选拔、任用前注重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并把任用中的失察、失误列入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内容加以考核和追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按程序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职能部门随时自查,分管领导不定期抽查,学校年终全面检查。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项目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保证书”,有效预防行贿受贿行为的发生。⑤三是加强民主监督,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让教职员工监督权力的运行。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载体,形成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体系。

(2)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廉政教育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途径,通过教育使人不愿为恶、自觉向善,做好班子和师生的教育工作。一是立足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党纪国法、勤政廉政等廉政文化的教育,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开展维护党纪维护党的纯洁性教育。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⑥二是面向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使广大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三是面向学生开展廉洁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观念,为今后“廉洁从业”打下思想基础。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不断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反腐制度防线、防腐监督防线、群众利益保障防线。

2.3 以人为本,可持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科学发展。要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把人作为反腐倡廉工作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无论出台制度、部署工作,还是处理问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促进人的发展这个目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例如,严格规范中职生国家助学金申报工作程序。中职校学生数变动比较频繁,为了确保资助对象数的准确性,做到不多报也不漏报。每月在上报数据之前,可先由学生科根据教务科提供的各班学生名单,由班主任根据本班现有在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然后再与电子学籍系统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造表上报校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领导小组审批,最后再逐级上报。做到按月、足额、及时地把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从源头上杜绝了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依靠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党风廉政工作有持久的后劲。完善建立学校的党务校务公开工作体系。学校在改造学生宿舍、综合实训大楼等基建工程、大宗教学物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食堂管理等项目的运作中,都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执行,可避免出现违纪违规问题。

3 结束语

坚持创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要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以创新的思路,科学的对策来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办法,坚持点上筑牢、线上延伸、面上拓展,构建完善的体系,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可持续发展。⑦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妥善解决好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扎实地推进惩治和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 中央纪委监察部教.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② 林素琴,马志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5):8-10.

③ .中纪委十六届五次全会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2.

④ 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坚持惩防并举 更加注重预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J].求是,2007(21):41-47.

⑤ 竹立家.大部门体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J].廉正瞭望,2008(2):16-17.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4

2019年,睢宁管理部在中心党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和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围绕打造“智慧、诚信、勤廉、正气、活力”五位一体惠民公积金目标,落实党组各项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打造“三清示范单位”,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为构建和谐管理部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学习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认真学习中心制定下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按照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

2.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廉政意识。支部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撰写心得体会等,强化职工“挺纪在前”的思想认识,促进管理部职工警钟长鸣、守正勤廉。

二、贯彻“六廉”要求,全面打牢廉建基础

1.持续打造“廉政文化走廊”,充分利用楼道、会议室的墙面和服务大厅的LED屏,设立廉政文化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2.结合“书香机关”创建,开展廉政读书活动,鼓励管理部职工多读党风廉政基础知识、廉政道德修养、党规党纪、警示教育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积极参加中心举办的“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展”,抒发廉政感悟,展现管理部廉政建设风采。

3.持续开展“我们在一起,一个不掉队”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激发管理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廉政意识。

4.积极开展“日思一过、日改一错、日求一新”主题活动,以“榜样就在身边”活动为载体,引领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积极“比、学、赶、帮、超”,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内生动力。

5.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管理部负责人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全面抓好各项具体工作。

6.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中心领导与分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经常性谈心谈话,

7.制定支部党员谈话提醒制度等廉政制度,督促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部主任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组织全体党员签订《个人廉政承诺书》,促进党员干部诺廉践廉。

三、落实“四个不给”,完善廉政监管

1.进一步改进廉政教育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 让职工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实行“权责清单”制,确保所有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持续深入开展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巩固巡察整改成果,促进管理部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紧密结合各科室各岗位工作特点,持续梳理、排查各科室各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紧密结合资金风险防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梳理、排查资金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排查出的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完善政策制度。

4.加强与人保等部门信息共享,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涉及公积金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防范骗提骗贷等违规违法行为。

四、坚持零容忍, 持之以恒纠“四风”

1.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养成遵守作风建设规定和要求的良好习惯。

2.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轮谈心谈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和对江苏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整改工作,对照方案要求,逐项排查问题,细化整改措施,推动管理部工作提质增效。

3.突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放思想,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廉政纪律,严守廉政“高压线”。采取观看廉政警示片、上廉政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增强防腐拒变和自我约束能力。

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好主体和监督责任,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

4.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充分利用廉政党课、观看廉政教育片、读书思廉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5

会议认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需要继续进行艰苦努力。

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会议强调,“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完善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听取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2005年工作的汇报,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大预防力度,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同时,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突出,反腐倡廉任务仍然艰巨。全党同志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紧落实《实施纲要》具体意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监督检查,维护党的纪律,从思想、作风、纪律上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加强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集中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查办违反党纪的案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范文6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作为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实际,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规律,全力支持陕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创了用开发性金融全力支持陕西地方经济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开行陕西分行不断加大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城市公共设施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目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尚韬。

记者:国家开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有哪些不同?

尚韬: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成立10余年来,开行由过去传统的政策性银行初步发展成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融资推进市场建设,有力支持了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军工、高科技等基础物质瓶颈及配套领域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国家急需发展的“三农”,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救灾应急等社会瓶颈领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拓展境外能源、矿产资源及相关基础设施等国际合作业务和金融合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同,当前中国在相当程度上面临市场空白、缺损和落后问题。开发银行沿着“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路径,通过开发性金融合作,把政府、金融和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构造市场化的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推进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建设,解决投融资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缺损等问题.促进市场主体的成熟,最终将健康的企业推向市场,提高融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通过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推进社会建设,实现制度与市场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开发性金融的重要方法,也是与商业金融的根本区别。

记者:近几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不良资产水平却非常低,你们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尚韬:开发银行按照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在积极支持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和瓶颈领域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金融的稳定,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开行的业务也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开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对风险偏好、限额和风险敞口进行连续评估;三是有效评估和计量风险,并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多年来,开行一直根据这三个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贷评审和贷后管理机制。开发银行对每个贷款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都通过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两套系统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每个借款人设定信用评级和风险限额。在受理每项贷款申请之前,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必须达到要求,同时不能超过其风险限额。贷款委员会拥有对项目贷款的最终审批权。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借款人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持续监控,每季度对借款人的评级进行复核,每年对借款人进行复评并重新审定其信用等级和风险限额。同时,我们还建立路演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并运用资产组合管理、远期、掉期等方法积极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的多重防范机制,开发银行贷款累计本息回收率达到99%以上.资产不良率不到1%,连续27个季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针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你们重点支持了哪些领域发展?

尚韬:陕西地处中国的腹地,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陕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之一,也是全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及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尽管陕西有着诸多的发展优势,但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相对落后了,这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陕西要摆脱落后的局面,必须着力发展“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行业、支柱产业),这是打造经济强省必经的历史阶段,同时还需要积极推进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速资金流通,内部资金不外流,外部资金引进来,为最终实现陕西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我分行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开发性金融指导思想,主动服务实现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不断加大对陕西省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行不断加大对陕西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已成为支持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的主力银行之一。贷款总量年均增长30.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从全省信贷总量看,我行贷款余额占比从2001年的5.48%提高到2006年9月末的10.44%,提高了4.96个百分点。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和基建及技改贷款余额,我行占比分别为22.60%和36 60%,居第一位。7年来,我行始终坚持富国与富民的原则,累计在陕西项目开发1700多亿元,评审承诺1300多亿元,向陕西投放贷款63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公路、电力、铁路,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行业,有力支持了陕西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蒲城电厂、宝鸡二电厂、西康铁路、神延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了西安、成阳、渭南、宝鸡、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杨凌农业示范区等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先后与全省10个地市及杨凌农业示范区、83个县市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及政府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记者:你们对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各界对此有哪些评价?

尚韬:我行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工作得到了省内各界的高度肯定。这其中既有上至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也有下至包括农民朋友在内的各级群众的高度赞誉。2005年,我分行被省政府评为“支持陕西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安康市旬阳县政府代表该县45万人民向分行赠送一面锦旗,称赞我行是“开发性金融实践者,县

域发展的贴心人”。

记者:您曾经发表文章说,开发银行今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就支持陕西新农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尚韬:在2006年初国家开发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开发银行提出要高举建设新农村的旗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

如果说开发银行先前重点支持了“两基一支”和城市化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发银行又进入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这可以看成是开发银行发展的“三部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党的政策的要求和公众的需要,也是开发性金融成功实践的拓展。

陕西是一个西部省份和农业大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有着重大意义。今年以来,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行主动运用和实践开发性金融方法,积极支持陕西新农村建设。总体方向为: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二是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村产业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金融等: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农民工培训等。重点开发了陕西省农村公路项目、杨凌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宝鸡和渭南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富国富民项目。同时,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承诺今后在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果农技术培训、浓缩苹果汁加工出口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5月份,我行组织召开了“开发性金融支持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邀请了陕西省农村工作主管部门领导以及部分地市的主管市,县长参加。6月份,我行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召开了“开发性金融支持陕西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共同开展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中项目受理,遴选、推荐、评审等一系列细节,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行对陕西省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推动作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和开发银行总行的充分肯定。

记者:为进一步推进开发性金融在陕西的成功实践,你们是否有进一步的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