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毕业论文范例6篇

畜牧毕业论文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畜牧养殖专业 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集约化畜牧养殖的出现,社会大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对职业学校畜牧养殖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引起了广大职高畜牧专业教师的深思和探究。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适应现代集约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使畜牧养殖专业得到高效发展,是我们必须探究与解决的课题。我从职高畜牧养殖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入手,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职高畜牧养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组成不能适应畜牧养殖专业的要求。

职高学校的学生除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畜牧养殖专业技能。很多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师是从师范院校生物系毕业的,他们在中学完全能够胜任,但在畜牧养殖专业却不能很好地胜任。部分科任教师虽然是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但由于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知识已不适应现代集约化畜牧养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他们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较少。学生很难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的老师怎样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专业知识,打造既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教学安排不科学,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高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安排要科学合理,要侧重专业课教学。现在的课程安排上常常是文化课和专业课对半,有时文化课还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方式上,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和我们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畜牧养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形象、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3.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养殖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实体教具、动物模型、实践操作都很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教学设备短缺,缺乏实习场地,学生很难进行必要的养殖实习,这是学生不能有效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原因。

4.观念陈旧,生源不足,职高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和职高学校自身存在的不足,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职高学校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初中生不愿报职高学校。畜牧养殖专业作为涉农专业,又脏又累,而且畜牧养殖专业见效慢,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快,因而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畜牧养殖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能实行免试入学,一些没能考入高中的学生,甚至一些没有毕业的学生进入了这个专业。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改变职高畜牧养殖专业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育的成功关键在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帮助,共同进步。二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参加提高培训,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参观考察。这样,会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为畜牧养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畜牧养殖界的名人到校任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上几点是职高畜牧养殖专业办好的重要条件,也是恢复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方法。

2.创新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开展教学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职高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根据职高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职高生,课程安排上允许适当增加文化课教学,但总体仍要侧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从事畜牧养殖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他们主攻畜牧养殖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这样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全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试验室建设,创建专业实习基地。

实验、实习是畜牧养殖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是畜牧养殖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要使职高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必须配备较完善的实验室。为了更好地使职高生掌握专业技能,学校还需要组建畜牧养殖实习基地,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训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定期安排学生去实习基地实习,使他们在实习中学,边学边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培养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

4.加大宣传力度,更新教学观念。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2

(一)招生途径受限

近年来,各省市设置的中职升高职的途径不少:有中职毕业生参加统一高考,有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面向中职等毕业生的对口招生考试(三校生考试),有中专生参加高等自学考试,有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等。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生源主体仍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导致中职毕业生升学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三种升学途径主要采取对口考试方式,复制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模式,中职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一般学习基础差,对笔试考试有一种天然畏惧感;[2]二是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多数合作院校招生时限制了必须完成五年学程等要求,甚至部分“2+3”衔接里中职的“2”变为基础课2年,学生感觉约束多、学程不灵活,动力不足,尤其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对不灵活的长学制忧虑多。

(二)培养定位不清晰

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区分不明显。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对应“养、繁、治”三个岗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同样以“养、繁、治”三个岗位为重点,中职、高职院校制定培养目标缺乏协调统一,部分衔接办学中职阶段成为“基础课”阶段,或高职阶段高层次性体现不足,吸引力不强。(三)课程体系衔接度不够中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衔接,必然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的雷同、重复等现象。另对中、高职培养特点掌握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技能要求高、理论素养要求一般的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在中职阶段;技能要求一般,理论素养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没有开设在高职阶段。[3]

二、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服务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主旨,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重点专业为依托,利用阿勒泰地区充足的少数民族初中生源,探索与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专业“3+2”分段实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强化专业内涵的有机衔接,搭建人才系统培养的“立交桥”,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一)改革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负责宣传。招录学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年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择优录取,并按要求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办理录取手续。毕业时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学生实行学籍“双注册”制度。[4]新生报到后,按程序进行高职学籍预注册,并同步按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学生转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时,按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不能转专业,不能中途转学。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行3学年中职和2学年高职分段制培养模式。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3+2”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提出办学规划和专业招生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指导、组织专业和课程建设等,会同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组织实施。前3学年教育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负责,后2学年教育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直接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文凭。学生在完成前3学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课程,因特殊情况自愿放弃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

(二)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

中职与高职“校校”衔接培养,时间长、跨度大,如何保证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层进而不重复;如何保证学生三年中职毕业可以选择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如何保证中职阶段完成后学生具备就业能力;面对畜牧兽医类专业少数民族生源多的情况,如何衔接好培养;课题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解决以上三个衔接中存在的首要问题。1.分清就业岗位层次课题将五年衔接畜牧兽医专业的工作岗位划分为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初始岗位:兽医门诊助理兽医师、化验员;畜牧兽医部门技术指导人员、养殖场技术员;兽药厂、饲料厂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等。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兽医门诊主治医师、化验师、动物医院管理;动物养殖场技术场长、场长,兽药厂或饲料厂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公司总经理,畜牧兽医服务管理员等岗位。2.分清培养目标与规格层次课题组根据中职和高职阶段能力需求,分阶段设置培养目标与能力。中职教育阶段“3”,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畜禽养殖职业素质,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繁殖知识与技能、饲料配合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畜禽饲养和繁殖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日常可预见性工作;在特定情况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高职教育阶段“2”,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动物疾病防治职业素质,掌握畜禽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技术,能熟练运用疾病防治知识与技术技能完成较为复杂工作;能独立处理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同时以畜禽养殖类拓展实践课程,强化养殖生产管理能力培养。3.分清职业资格要求层次在中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中级畜禽饲养工、中级家畜繁殖工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达标;同时通过自治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在高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高级兽医防治员、高级动物防疫员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学生可同时获取高职饲养工资格证书;少数民族学生取得MSK三级B证书;同时获取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三)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课题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和中高职教育规律,在总结以往与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办学“中高职一体,工学结合‘两段式’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专业按照中高职衔接,“工学交替,理论跟进,岗位教育,定向培养”的设计思路,对原有的“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构,设计了专业“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实现学生养殖基础能力、养殖综合能力、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四层次递进;通过在饲养、繁育、兽医三个职业岗位,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和顶岗实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中职阶段,3年,1-6学期。第一至第三学期学生以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夯实专业基础为主要内容在校学习,参加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第四至第五学期学生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集中一定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场参加生产实习,熟悉专业生产,掌握养殖基础能力;第六学期学生全部时间深入到养殖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学生培养方向分为牛、羊、猪、鸡、马五个方向(少数民族学生牛、羊、鸡、马四个方向)和兽医、育种两大岗位,在学校和企业派出的“双导师”指导下,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入养殖企业,参加具体的畜禽饲养等一线岗位实践,掌握养殖综合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高职阶段,2年,7-10学期。第七、八学期开展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参加校内实训室(场)生产性见习,掌握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第期是一个长达近半年(一个畜牧生产循环的最少时间)的大学期,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以兽医岗位为主协岗锻炼,重点在专兼职教师指导下一边完成畜禽疾病防治岗位综合技术学习,一边让学生习得技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在养殖岗位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学院与企业派出“双导师”对学生开展养殖课程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中职阶段形成的养殖综合能力。第十学期学生定向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上岗,进行兽医、养殖、育种三大岗位顶岗锻炼,在由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主任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三导师”指导下独立承担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实行绩效评价,从而完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中高职接替,全学程五年,从素质教育到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实现校内校外工学交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中高职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实践教学不断线,职业素质养成与岗位能力稳步提升。

(四)基于专业中职与高职不同培养层次,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1.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的组合式课程针对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并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对专业汉语、实用英语、养马、养猪等课程采用组合式灵活设置。2.根据中高职培养环境构建的三级实践体系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和防治病能力。因此,本专业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平行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级,随课程进行的实训课和教学实习,主要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第二级,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生产实习,主要开展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第三级,在顶岗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与预就业见习,主要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三级能力递进、逐步复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三级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对新疆主要家畜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进行系统训练,突出阿勒泰地区畜牧生产特点,以便达到学生毕业后可以“零距离”直接进行岗位工作的教学目标。

(五)基于生源特点构建了五年学生素质教育设计

针对“3+2”初中起点生源综合素质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大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教育。针对区域特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社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和科技类社团(协会)活动;坚持支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奶牛、肉鸡养殖创业基地实践;此外,学生参加国家或省部级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奖励,或在校内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成绩突出的,经认定,给予一定学分,提前毕业。(六)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1.建立师资“三交流”机制一是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两校共同开展“教师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共同落实“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共同开展“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共同开展“集体备课”等,并定期开展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每年至少一次;二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两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和校企骨干教师定期交流,至少保证每学期1次,通过交流共同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共同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通过互派支教教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派出高水平专业教师为主,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以派出汉哈双通教师为主),共同出资组织专业和课程职教培训等措施,加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2.实训条件共享本着两校优势互补,围绕中高职衔接“3+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共享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形成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格局。3.提升合作层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的理事长单位,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是新疆第一产业职业教育园区成员单位。依托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平台,在阿勒泰建立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在基地大平台上两校共同深化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

三、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畜牧基础;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47-02

《畜牧基础》是针对动物医学、动物检疫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饲料营养、遗传学基础、动物育种和动物繁殖四个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畜牧行业技术的进步,对从事畜牧业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畜牧兽医类专业院校的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在生源日益下降的今天,农牧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其中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为了提高《畜牧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畜牧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对策。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1.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近年来,高中毕业生人数有所下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入学门槛也在降低,加上各专业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畜牧基础》课程学习中普遍存在对高中生物课知识掌握不足或者深度不够等问题,对《畜牧基础》课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师怎么演示就怎么做,事后对实训内容印象不深,容易忘记,与理论知识联系脱节的现象。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课程主要面向于动物医学、动物检疫等专业,一般采用单班授课的方式,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出现抄袭、小测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总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低。其原因可能是:①由于与其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学习目的性不强,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表现在表层化、庸俗化的特征。他们不清楚将来自己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参加企业管理中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对整个行业发展也要有所了解。②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也不愿花精力去学,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只是为了拿一张毕业文凭,毕业后直接转行,从而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③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强大,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常常在上课时间发信息、看小说、浏览网页等,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稀里糊涂的。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畜牧基础》是一门跨专业的课程,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定位为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型”课程,需要改变原有的简单的多媒体教学、黑板板书、直接按课本讲课等形式,通过努力不断向应用性强的“技能型”课程的转变。起初该课程开设实训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即使开设了实训课程,也只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或者简单模仿的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训内容中,实训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还对实训内容记忆不深,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实训课程的精髓。

二、教学改革与对策

1.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为了适应畜牧生产企业发展的需求,在《畜牧基础》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物化成果。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8号)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参与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统”教材的编写,打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新编了《畜牧基础》,解决了以往教材中行业革新快与课程内容老化的问题、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与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是需要通过教师来具体实施的,因此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思维、专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的教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有企业经历优先评定职称的策略、参与职业技能考试获取相关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岗位等方式推进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方法鼓励教师常走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深造等工作。在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还为一些教师提供了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学到一些国外的经验。另外,还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人员,让他们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为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让教师、学生了解畜牧行业的最新动态及相关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学院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等多方联合共同努力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做到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训活动,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能够多学一些技能。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黑板板书、照本宣读等教学形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视频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已被广范用于《畜牧基础》课程的教学。在PPT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文字内容,大幅度增加生产实践方面的图片。播放老师自己录制的或网络上下载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讲授各个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点,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过程。我们还带领学生组建畜牧基础QQ群,在群里通过大家互动、资料共享等方式,遇到问题大家讨论,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同样获得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注重于实训教学。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是实践操作能力。针对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等专业开设的《畜牧基础》课程的总课时为60课时,其中实训课时至少1/3。在实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讲授《畜牧基础》课程的老师和企业兼课教师进行了探索,初步确定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尝试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选择地开展实训课程内容,取得很好的成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按实训内容的要求,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各成员可以协同制定计划并进行实施,完成实训课程的任务。在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就让学生参与,如样品的准备、仪器的准备、试剂的配置等,从而对实训的整个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改变老师示范学生看或者模仿的简单实训教学形式。实训老师有目的地组织1~2次的技能比赛,学生通过抽签获知自己需要操作的实训内容,然后现场进行操作,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优秀者颁发荣誉证书,让学生在竞赛中促进实训学习。

5.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学院培养人才转为应用型为主,学院也加强了校内实训基础的建设工作,确立了与《畜牧基础》课程相关的实训基地,如部级水禽基因库(泰州)、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和部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功能教学研究室,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分析室、采精室、品质检查室、配种室、性能测定室等功能场所,每个功能间都配备了多套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和实训条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企业中更新较快,为了更好地培育好每个学生,学校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如与江苏高邮鸭集团、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及养殖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校内外实训,强化了学生善观察、多思考、勇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

6.改变课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评价教学成效和鉴别学生差异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对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起到积极作用。《畜牧基础》课程考核包括了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两个方面,采用百分制,分值分别为60分和40分。过程考核主要包括了实训方案制备、实训动手能力、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和课后论文完成情况等方面,主要是查看学生是否可以将《畜牧基础》课程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训中,是否熟练掌握畜牧生产相关技能。期末考核可以选择一种考核方法,如考试、小论文、课程学习体会、制定畜牧生产过程某个方面的方案等,主要是查看学生对《畜牧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畜牧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总结

综合上述,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畜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对《畜牧基础》课程改革必定有一定的作用。课程改革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行业的发展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提高毕业生的素质,适应畜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朝霞,王亮.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文汇(上旬刊),2009,(2):95.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高职畜牧兽医 专业人才 素质教育

1.畜牧兽医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人员

1.1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畜牧兽医行业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行业,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者。在这种潜意识的作用下,畜牧兽医行业得不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足够投入,从而严重影响到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1.2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国畜牧业年产值已达到1.2万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达1.3亿,带动相关产业的6000亿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撑,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牧战略。动物科技人员是将本行业科研的智慧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转化者,有助于高层次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的衔接,因此,要建设畜牧大产业,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建设这一关键,健全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以便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2.融入素质教育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改革策略

2.1确立合理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2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同时将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2.3要将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起来。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为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4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实践中。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项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毕业生进村入户,深入畜禽养殖场所为农民朋友开展畜禽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普及推广新型养殖技术等,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增长才干,不断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

3.对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建议

3.1加强业务学习。畜牧兽医毕业生的工作和任务主要是为“三农”服务。熟悉和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所以应重点围绕畜牧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现代技术推广等课题开展专项业务教育和培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质、打牢服务“三农”的基础。

3.2强化岗位锻炼。围绕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鼓励学生立足岗位成才,加强岗位锻炼。引导学生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竭其力,杜绝和解决“知不抵位,识不符职”的问题。

3.3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质量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3.4在学生的管理中融入素质教育。通过组织学生的校园文化节、主题班会、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毕业生培养成为智力健全、身体健康、不怕吃苦、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以便适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灵魂来抓,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到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中去,重视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采用多种形式,使素质教育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并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陆秀英.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初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3).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合作社 牧区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东乌旗是锡盟一个典型的牧业旗,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草原、干旱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林地。畜牧业仍然是一个基础产业,但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牧民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调查的哈日高毕嘎查位于该镇的东北部,草场面积828平方公里(124万亩);共有174户,767人;大畜1128只,小畜37665只;大畜以牛和马为主,有少量骆驼;小畜以绵羊为主,绵羊主要为当地的乌珠穆沁肥尾羊,牛主要是乌珠穆沁牛。该嘎查以畜牧业作为主要的产业,基本上都是蒙古族,并保持了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二、牧民建立经济合作影响因素

(一)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草场退化、草地沙漠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等。自草场承包以来,我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90%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其中1/3基本丧失生产力。纯牧业的24旗市的草场理论载畜量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6000万羊单位降至21世纪初的3000万羊单位。另外,由于整个牧区范围滥采滥挖矿产资源,使得草地环境更加恶化。

(二)贫困化严重

我区贫困问题严重,从“草场承包”、“定牧”以来,牧区由无贫困户到了贫困化严重阶段。草场退化使得可利用草场面积极少,草场承载力下降,从而牲畜头数下降,影响牧民生活,贫困化现象加大。加上“以草定畜”、“春季圈养”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增加了牧民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少了收入,牧民更加贫困。东乌珠穆沁旗吉仁宝力格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几十年一直是名列自治区近3000牧区嘎查之首。但据东乌珠穆沁旗政协的调查报告,到2005年底,该嘎查贫困户占到61%。建国以来几十年,牧区牧民生活水平一直高于农民,但据计算,2004年,内蒙个牧民的平均纯收入不及农民的1/3。可见牧区整体贫困现象非常严重。

(三)自然灾害频繁

我区位于季风区边缘带,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干旱寒冷气流影响,而夏季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小,所以干旱少雨寒冷大风是我区气候特点。一年时间里2/3的时间是大风。加上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劣影响下,使得干旱、沙尘暴、黑灾、蝗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根据内蒙古牧区78%的中西部地区500年的旱涝史料分析,干旱年份占据70%—75%,存在“3年约有两年干旱,7年左右一大旱”的规律。1951—1990年,内蒙古牧区干旱频率为92.1%。1998年牧区雨水丰沛,牧草茂盛,但同时遭受了干旱的面积为520万hm2。由于草场承包,不能游牧受灾地区损失3.1万头牲畜。

(四)国家实施了鼓励“合作化”法律与政策

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0年1月,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牧民合作化的《1号文件》。近几年,锡盟盟委、行署曾多次组织摸底调查、专题研讨就牧区经济合作发展问题并成立指导小组,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发展牧区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2007年,东乌珠穆沁旗政府实施“四个整合”,即整合草场、牲畜、劳动力、基础设施等。

三、合作社情况

(一)合作社建立

哈日高毕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1月21日,最初是协会,2007年《合作社法出台》,并于2007年12月12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为“哈日高毕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是培育和销售种公羊,有《乌珠穆沁旗宝》商标和哈日高毕合作社活畜交易市场基地;小范围的进行草场公用。2012年,合作社荣获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二)合作社运行

合作社主要进行以下工作,牧民在草场利用、牲畜品种改良、生产资料和畜产品销售、劳动力利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探索了多种合作途径。这些工作对生态、生活、经济发展都有其很好的作用,即对牧区可持续发展有很大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合作社情况,以及草场利用状况,牧民给予的看法和其合作社运行是否对牧区可持续发展有利,我们组成的四人沿哈日高毕嘎查周围一线,共采访了14户牧民, 因时间关系主要采访了已经共用草场的人和对合作社运行情况比较了解的有关负责人。

1.草场共用

由于合作社刚刚成立不久,受“草场承包”影响深,草场共用只有四片:

:由5户组成。据悉,他们很早就开始草场共用,培育出优良的羊群,所以在种公羊群中他们的羊的比例是最高的。而这里也是合作社办公室所在地和种公羊管理基地。

B片:由5户组成。其草场是临时的,刚开始使用共用草场,有的围栏拿掉了,有的没拿掉,但是羊可以随意走动。他们还没有把羊合群,而是把草场整合人后分成四块草场。但是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有打算把羊也合群的意愿。草场图如下:

C片:由兄弟五人组成,合作是很早就开始的,但没有把草场划分,只是把整个草场围起来然后再把草场分成春夏秋冬草场。第一次草场划分时他们只是把自己草场的面积记住并没有把草场划分,一直以来兄弟几个都是一起放牧,一起用草场,一起租草场。因为属于草场少、畜牧多的牧户,所以经常租草场。以前租草场是难找到合适的草场,但是加入合作社以后,很容易找到草场并且很便宜。

D片:也是由5户组成。这片区草场的一个特点是他们每一户的草场都非常单调,整个草场都是戈壁或者都是塔拉。他们的羊群整年都吃不到各种各样的草,所以羊群质量差,草场整合是必然的。草场图如下:

2.种公羊基地

培育种公羊是合作社主要业务之一,它有一个显赫的标志“乌朱穆钦宝”。乌朱穆钦羊是优质品种,肉香、体型好、产量多,这一特点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才使当地牧民有了发展乌朱穆钦羊的想法并逐渐开始做,给牧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政府也支持培育种公羊,给了一定的帮助。

种公羊的选取方式为:较为核心的几户牧民已经将草场、牲畜合在一起。母羊、种羊、羊羔分群放牧,从每年的羊羔中选择较为优质的种公羔,在种公羊基地培育为2岁的种公羊出售。相对的牧民,由合作社对每年的羊羔进行挑选,选择符合标准的种公羊羔,由合作社根据一定的标准购买并培育成种公羊出售。选取标准为:

种公羊的培育给合作社、牧民带来了很好的收入,通过优质种羊的选育,提高羊群的质量,从培养肉用羊到培养种羊,从而提高牲畜的市场价格。2005—2010年,合作社选育500只优质种公畜,为会员牧户提供优质种公畜,目前合作社生产的种公羔羊已全部达到优质种公畜标准,秋季出栏时的每只羔羊体重增加10-20斤,创收直接经济效益6万余元。根据2009年的价格,作为肉羊出售的一只羊羔价值400元左右,大羊价值500元左右,而一级的二岁种公羊价值1000元,每只羊的价格可以提高数百元。

3.其他

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生态建设和畜牧业项目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建设了200亩高产饲料种植基地,投入30万元接入了网电,投入3万元购置一台大型拖拉机,投入8000元购置一套种草机,投入5000元购置一套打草机,投入11万元新建了两眼机电井。合作社按照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会员牧户畜牧业生产支出、稳定增加牧民收入的原则,统筹安排饲草购入工作,以比市场价每捆草低于1元钱的价格批量购进饲草,5年内批量购进10万捆200万斤牧草,有效节省购草开支30万元。为保障会员牧户饲草来源,确保饲草价格稳定,会与饲草料出售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切实解决了会员牧户冬季饲草短缺问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

还有一个大的生产性开支是洗浴防御方面的,协会(合作社前身)跳过中间环节直接联系武汉药厂,既保证质量,又便宜。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基本上四万头牲畜最少节约了2万块钱。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牧区地广人稀、生产落后、自然灾害频繁、贫困加剧这一残酷事实面前唯有把牧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才是缓解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场沙化盐碱化、贫困化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牧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无法立足,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才能使牧民收入提高。

牧区合作社的建立是对牧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所做出的回应。在牧区“三化”趋势严峻,草场生产力急剧下降;草原人口增长过快,草场承载力不堪重负;草场承包规模下的放牧方式和草原生态系统间存在明显矛盾;牧区贫困严重;传统蒙古游牧文化对草原保护积极作用被忽视并走向衰落现象等一系列影响牧区走可持续发展到道路的因素下,建立合作社缓解劳动力不足、合理分工、提高效率,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场,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三化”,摆脱贫困,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海山.内蒙古牧区贫困化问题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畜牧经济,2007(10).

[2]钱占元.试论乌兰夫牧区经济思想.内蒙古档案馆.

[3]海山,乌云达赖,孟克巴特尔.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在自然灾害中的“脆弱性”问题研究[J].灾害学,2009(6).

[4]胡敬萍.在希望的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变迁与发展.

畜牧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关爱动物及保障养殖业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上进行了创新,专业课程进行了适当的优化组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探索利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规范与加强毕业实习,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保证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培养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学得活、记得牢。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的互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禽病防治、猪病防治中各种猪、禽疾病的病理变化等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口授。在进行动物解剖学课程讲授时,我们完善现有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力求每一章节教学课件都做到图文并茂,按照教材制作《动物解剖学》教学课程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全部上网,同时将本课程的图片动画以及与组织胚胎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在本校的网页上公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校园网进行自学和学习,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和扩展知识面的目的。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我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做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创新安排。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统一。校企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内引外联,把生产现场建在学校,让企业走进学校。学生在校内就能学习企业生产知识,初步实现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等合二为一。围绕行业企业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加强与畜牧行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省内外,与畜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顾问、半工半读、合作企业等多种办学模式,解决了在校生实习实训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培养既懂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要按照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专业实习时,我们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区乡兽医站或中小规模养殖场跟师实习,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岗位,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中国经济建设的腾飞,为职教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畜牧兽医专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的出路在哪里?在于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改革时,要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到企业一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办出真正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