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例6篇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对照组,再选择2016年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观察。对照组2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8岁,平均(36.9±2.6)岁;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35.6±2.8)岁;两组均为女性。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对照组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①建立小组。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要具备此条件,可以成立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分别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设置1名组长和3名组员,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定期抽查工作内容,找出问题制定处理方案。每个月要定期举办小组汇报和交流会。②质量控制内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五个小时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内容,其中质量检查组负责管理检测,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无菌操作的执行,做好消耗品的计划,为手术室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小组对护理表格正确、完整、真实等情况进一步确定;教学组负责制定实习生与护士教学计划,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手术室技术水平;五常法小组负责检查手术室内区域划分、卫生及器械摆放、手术及不良事件记录等内容。③质量控制措施和人员职责。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制定管理标准,例如:制定控制手册,护理人员学习控制手册,结合手术室工作中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讨论和总结后修改手册,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不定期抽查质量控制效果。1.3观察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内容包括器械数量不符、物品准备不全、设备损坏、急救药物不全、器械摆放混乱及漏签医嘱等。统计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每次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小组分为五个小时,即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对五个小时进行评分[3]。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各组总评分(94.12±6.58)分,对照组各组总评分(82.15±2.65)分,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有效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小组式质量控制能使组长和组员各司其职,从而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错漏发生,通过科学管理,有效分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手术室护理效率得到保证,质量控制在监督下执行,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可以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孙丽英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参考文献

[1]依里买,陆琳.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80-281.

[2]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3]杨坤颖.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8):171-172.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手术室共配置有12名护理人员,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22.4±1.4)岁;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3名,护士2名;本科以上学历6名,大专学历4名,中专学历2名。

1.2PDCA循环法

1.2.1计划阶段(Plan)分析现状

重点分析急诊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护理部门质控小组的质量控制报告,由此得知,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急诊手术室物品摆放混乱,急诊手术室管理不科学,急诊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不默契,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等。原因分析:①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并没有相关标准规定,从而造成管理标准不一,管理混乱。②激励机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有的急诊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差。③器械准备不齐、器械使用不娴熟、护士配合度差等是手术医生不满意的原因。④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新业务知识和新技术。⑤很少组织开展急诊仪器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系统培训活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为了提高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应该将急诊手术室有关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对手术室配合、器械管理、护士素质、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急救配合的管理、手术室的管理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制订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操作要求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同时科学评价考核结果。建立手术室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为中心,设立手术室管理质量小组,安排1名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的护师职称以上人员为组长,分区域负责。

1.2.2实施阶段(Do)

按照上一个阶段对急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调查结果,集合急诊手术质量考核标准规定,要求科室重点改进以下工作:①护士素质。引导护理人员积极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责任心。针对急诊手术室特征,组织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护理技能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规定》制订护理人员考评表格,对护理人员各项操作进行科学考核,在质量分析会和晨会上公布成绩,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奖励和表扬,从而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工作。②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物品按照规定摆放、第一时间进行补充。③器械物资管理。急诊手术室各贵重、精密的仪器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确保使用前后的有效性。一般器械物资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摆放、保养、消毒和补充。如果仪器出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④手术配合管理。定期组织学习手术室专业操作技能知识。手术通知单出来后,巡回护理人员应该迅速探视患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罗列和准备患者手术需要的各种物资器械,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告知手术医生,并积极配合。洗手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和解剖生理学知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如果需要进行大型手术、疑难手术、新手术必须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讨论研究。按照规定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巡回护理人员、洗手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工作。⑤急救配合管理。根据急诊手术室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急救配合机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各种急救技术。配齐机动人员,急救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⑥消毒隔离的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手术室的物表、空气、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废物的管理、术后终末处置、工作人员的手以及无菌器械包的管理等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实施。

1.2.3检查阶段(check)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按照急诊手术室有关质量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阶段性、重点性、经常性检查,把检查结果如实记载在质量控制评价表上,护士长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每月底组织开展质量控制会议,总结、评价、分析全月的护理质量。通过PDCA循环管理,急诊手术护理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其管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得知,精密仪器的使用、新理论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医生患者满意度、患者安全舒适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2.4处理(Action)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总结归纳所获得的信息,做好记录,并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在全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公布护理人员综合考核成绩,指出问题、肯定成绩,使得急诊手术室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并根据问题制订了下一步质量控制措施,进入下一个循环。

1.3评价指标

在应用PDCA管理法后,质量控制小组对急诊手术室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环境管理10分、消毒隔离15分、人文关怀20分、护理质量监控20分、护理安全20分、护理文件管理15分。同时我院自制手术室配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随机调查我院40名手术医生,6名麻醉师,共46名。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3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13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甚至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和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向高、尖、精程度发展,如肝移植、心脏移植、颅颌联合手术的开展等[1] 。但要做到手术成功,必须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否则会造成病人更大的伤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现就我院近2年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个目的

确保手术安全。

2两种模式

包括三级管理模式和多环节管理模式。

2.1三级管理模式

医院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引进系统整体化管理模式。各级有明确职责和规范要求,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切实的监督措施,有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分办法,有明确的奖惩原则,在运行中有信息的反馈,然后对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不断调整,最终使之良性运转。

2.1.1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 业务院长总负责,下面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院感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后勤保障主任,分别管理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的监控、手术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落实情况;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护理质控、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和药品应用问题及一次性用物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讨论、评分,计入科室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培训,由各科业务骨干讲解,每季度总结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调整的依据。

2.1.2二级:安全管理小组 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各科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长根据手术室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对新入室人员要加强培训,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合理化地搭配人员,科学地分工,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负责督促所属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存档备查),使其符合卫生学[1] ;对各类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及时维修、保养并登记清楚;对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每天要检查是否足量、定位、易于取用;毒麻、限制性药品要有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定出防范措施,要有处理意见,并登记上报。每月填写安全月报表,作为质控依据以调整以后的工作。

2.1.3三级: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各班护士具体负责。在护士长的合理分配下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把手术室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使手术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摆放规范,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基数足,无过期,定位且易于取用。巡回护士术前将手术中所用按要求和术前准备登记表准备齐全,并保质保量;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检查一次性用品小包装及灭菌日期是否合格;术中密切配合麻醉和手术医生,尤其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大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字,术后让医生及时补上医嘱;协助器械护士三清点(术前、术中关腹前、术后)敷料、纱布、器械、针线,并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巡回、器护双签字;器械护士术前要巡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护理员要配合值班护士做好术前氧气和物资准备,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2.2多环节管理模式

2.2.1护理人员环节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提高人员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和护士自身合法权利。对新护士要重点培训,重点跟班。

2.2.2病人环节管理 对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有发生安全潜在危险可能的要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跟踪支持,并详细记录,以作为法律依据封存档案。

2.2.3护理操作环节管理 按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冷静、沉着、不惊慌、不急躁,细致观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配合恰当。输血前反复查对并签字,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准确执行。

2.2.4时间环节管理 节假期间,夜里值班,多是急诊手术,人员又少,手术准备一定要充足,值班人员责任心要加强,确保安全。

2.2.5执行医嘱环节管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强调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3三三保障

即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关键。对于新护士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术前准备是否完备关乎手术是否顺利,要分析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对容易出错的部门、对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超前监控。术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配合、对器械的清点、对医嘱的执行都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要细心,有责任心。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监测好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器械护士做到术中物质保障并做好清点工作;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骤。术后,巡回护士包扎好伤口,护送病人安全回到病房并向值班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用物,整理手术间,室内用物归还原处做好终末消毒,随访病人予以术后支持护理;器械护士按“消-洗-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以保障手术随时进行[1]。

4 四个举措

4.1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是保障。手术室制度有: 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是对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符合院感要求和防范差错事故以及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按照制度要求健全管理组织,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如围绕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着装规范、外科洗手规范、手术器械处理规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原则、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等。同时结合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并管理其他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其操作规程,树立无菌观念,使手术安全进行。每周大查,每月就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4.2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人员是关键。手术室安全工作靠各级人员共同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素质培养,包括综合素质、专科素养、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教育。责任心则是更基本的保证。有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才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措施,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规范,服务更贴合病人利益。因此,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大手术、新开展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培训、责任强化教育,积极讨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答题抽查,计入考评分。奖优罚劣,从而使手术人员更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安全教育。

4.3抓好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是重点。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以护理标准为依据,按系统化程序运转,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原则[1]。

4.3.1质控小组严格质控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告之义务的实施等。护士长在护理部指导下根据制度进行护理安全专项检查,每日随时查,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3.2完善围手术期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护理部要不时发放手术回访意见卡,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出护理质量优、良、差,然后计入终末质量考评分,与奖金挂勾。

4.3.3护理缺陷管理,严格督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完善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差错事故记录本。

4.3.4检查护理措施完成率,要有记录,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照护理部、感染科、科护士长和质控员反馈来的检查结果给出评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利于持续增进护理质量。

4.4预防手术感染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护士最应熟练掌握的技术。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是防止院感的基础;限制过多参观人员和人员来回流动是保障空气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的要求;手术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后终末消毒彻底,尤其感染手术后,器械要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走,因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血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BV、HGV、HDV、TTV、HIV、HCMV、HTLV、EBV和螺旋体、细菌感染性疾病,此类病人用过的器械只有经过处理后达到清洁标准,才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2],而且清洗彻底还将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器械齿槽、轴节等部位较为难洗,应在机洗的基础上加强手洗,特别是在活动手术器械轴节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可达到良好的器械清洗效果[3.4]。清洁是灭菌的基础,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是防止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以细心、爱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与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2]高威,程晓东,李秀芬.杰力试纸法在检测手术器械残留血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3.

[3]马小英,农风西. 4656型清洗消毒器在供应室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5-656.

[4]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4

关键词:质控小组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的存在,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低影响了手术患者的安全。由此可以见质控对于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就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成立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等组成的责任明确、分工细致的质控小组[1]。手术室护理人员多、工作时间集中、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单靠普通护士长管理不能保证手术室中的护理质量[2]。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作为专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能够在手术室中进行有效的、直接的质量控制[3]。本科室在设立质控小组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床位数多达1000多张,共有手术间16个,手术室护士共有44名,年龄22~54岁,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o师 18名,护理师17名,护士3名。我们选择成立质控小组前后的2年数据进行对照比较(2014年和2015年),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根据科室的质量管理,将质控小组分为临床质控小组和教学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年资长,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整个组员的质控把关,护士长负责整个手术室的质量控制。所有的考核指标纳入个人护理考核。

1.2.2各小组的任务分工 临床质控小组的负责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手术的整体配合,各类临床标识的摆放,手术物品的装备,与患者的沟通,交接班核对制度,手术的应急状态,抢救物品的装备,物的管理。教学质控小组负责科里人员的带教,进修实习生带教,护理科研的发展,三基的定期考核与检查。各类手术器械及大型的医用仪器要定人定期的进行检查,保证机器能够正常使用,如出现突况要准备好应急预案。由于腹腔镜手术较多,并且刷洗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质控小组要对腹腔镜器械要定期进行抽查。

1.2.3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清点记录单及医嘱单要做到字迹清楚,清点单要做到完好无破损,记录单要认真填写,做到准确无误,应用医学术语,对于一些使用的自费耗材要做好登记。根据护理部及医院要求,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标准要符合科室发展的需求,由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组长及组员代表共同商讨制定。每周进行一次质量汇总,对于过去的1 w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改,对于做的好的要给予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要进行批评整改,并在下一周的质量控制中进行重点观察。每月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所有的考核指标与奖金相挂钩。

对于手术室里面的卫生人员也要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一些基本的消毒隔离制度,安全接送患者,手术室里面推床拖车的正确使用。培养基本的无菌观念。对于手术中产生医疗垃圾要及时的清理。

1.3数据记录 记录设立质控小组前后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护理的差错事故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versio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设立质控小组前后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由表1可以看出,设立质控小组后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成立质控小组前(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 工作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4]。随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深入开展,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个护士必须履行的职责[5]。手术室护理质量不仅体现在为护理对象提供直接的护理,也包括术前、术后各个环节的间接护理服务[6]。

普通手术室质量控制一般来说是采用由护士长主要管理副护士长辅助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极易由于主副护士长的主观因素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而受到影响,导致最终结果不公正[7]。本研究通过实施设立质控小组使得每一项问题都有相对应的方法,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也使得出现护理问题时,处理起来更加合理公正,评价的标准更加公开化,使得结果更加客观[8]。

并且护士直接参与管理,不仅有利于培养骨干,而且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增强科室凝聚力及专业发展活力[9]。由于本院手术室的特殊性,护士长责任重大,事情较多,成立质控小组可以减轻护士长的负担,而且可以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来,他们更知道科室中有哪些不足,可以更好的进行改正[10]。

本研究通过设立质控小组前后的对比,明显发现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差错也大大减少,使得护理人员之间更加团结,促进了科室发展。增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防范,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医患之间关系更加的融洽。科室在年底的评选中荣获优秀护理单元。本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的不足,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使得我们对于时间的选择可能还不太够,参照的人数可能不足,在数据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量化表格。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去完善本次实验。

综上所述,设立质控小组在手术室中的这种管理模式在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使得人性化护理成为可能。由于其科学、合理、新颖的护理管理方式,将会极大提高手术室护士在护理中的信心,从而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2]白雪玲,王元.|量控制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14,55(8):497-498.

[3]张祖进,张红远,曲海燕,等. 边防部队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17-119.

[4]何雪英.手术室护理查房的实施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2990-2991.

[5]胡光曦,郭芳,胡悦平.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 619-620.

[6]许敏,毛丽,兰萍."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14):1946-1947.

[7]陈燕春,杨玲,陈倪,等. 实行质控小组负责制对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4,3(1):197-189.

[8]J Eleni,Siouta Anders,Brostr M,et al.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discursive space in consult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3,12(1):47-55.

[9]葛志娟,花卓君.软技能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1.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护理细节管理;手术室感染;作用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比较容易发生感染的科室,无菌要求高,是医院控制感染工作中的重点[1]。手术是一种开放性创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器官等会暴露,如果手术室环境、空气、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消毒灭菌工作做得不彻底,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感染[2]。细节护理管理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手术室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69岁,平均(41.56±2.87)岁;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3~73岁,平均(40.23±3.5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①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避免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同时实行责任制,要求各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尽职尽责。②定期进行手术室感染知识培训。护理工作人员的抗感染意识的提升,也是抗感染工作的整体提升[3]。培训不应该带强迫性或者过于频繁,应建立在人员自主学习的基础,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细节护理管理方法。①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和管理,健全手术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使用一次性用品制度、合理使用层流手术间的制度等各种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和制度[4]。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定期召开分析评估会,就各项预防感染的规章落实情况进行探讨和总结,以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继而自上而下的反馈系统,如此反复,彼此协同,不断提高。②人员的细节管理。定期对各护理小组人员灌输新业务、新知识、新观念,同时设置适当的奖励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接受新型知识,服务于临床。③器械的细节管理。从器械的回收一清洗一消毒一包装一分发上严格制定质量指标,并每次对人员工作做好客观评价,以便工作人员检视自己,不断进步[5]。④手术室灭菌、消毒制度实施量化考评。对手术室消毒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登记,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品表面、护理人员的手、灭菌或消毒物品器材、消毒液浓度进行检测,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扣分。⑤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教育。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要用亲切、友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向患者介绍清楚手术室的布局和环境,有效地消除患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6]。向患者讲清病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治疗,使其能够客观地认识手术的过程,注意卫生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达到降低手术感染的目的。并可以为患者介绍以前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⑥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尽量指导各组人员对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如提前开启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调节患者的情绪,病房里播放舒缓或患者喜欢的音乐,使患者处于心情愉悦中,并告诉患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康复,其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种药物都无法替代的[7]。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O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对照组患者200例,非常满意97例(48.5%),满意62例(31.0%),不满意41例(20.5%),总满意率79.5%。观察组患者200例,非常满意126例(63.0%),满意61例(30.5%),不满意13例(6.5%),总满意率93.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对照组患者200例,发生感染21例(10.5%);观察组患者200例,发生感染9例(4.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承担着进行手术和抢救患者的重担,是较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是医院控制感染工作中的重点。细节护理管理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控制感染,就需强化护理细节管理的理念、意识。首先,在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章操作,注重细节,围绕以预防感染为中心,以控制感染为理念的工作重心,须不断地检视自己,提高自身才能杜绝感染发生。其次,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在护理中亲切、友好地接待患者,做好人性化护理的各项细则,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从感染源上着手控制感染。同时,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型知识,提高管理质量,做好定制教育和定期核查,从细节上全面监督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使各项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实行人性化管理方式,构建和谐工作关系,让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更好的推行、实施管理。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淑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156-157.

[2]史春霞.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手术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35): 123-124.

[3]徐雯,殷群芳.基层医院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思路[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84-85.

[4]张庆鸾.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7):96-97.

[5]熊建萍.手术室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价值[J].全科护理,2013,(23):105-106.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PDCA的循环管理理念中,主要是把工作中的整体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工作的主动性、持续性作为重点以及难点。大家不仅仅是需要加强对终末质量的关注,同时也需要把环节控制以及过程管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3年12月起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现将管理效果体会报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150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有4名,其中工作人员的年龄在39~48岁。工作人员的学历中大专及以上共3名,中专学历工作人员1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名,工人1名。2013年6月~11月共回收处理手术室器械718件,向手术室、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90份,走访35次,设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共回收处理手术室器械732件,向手术室、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90份,走访35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的器械类型及数量与观察组的器械类型以及数量等资料相比较,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P) 以临床走访患者以及家属的意见反馈和患者的满意度为基础,对工作中出现的疏漏以及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和思考,分析并总结出降低服务质量和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清洗器械不合格;除锈不彻底;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不规范,追溯流程不清晰;包装布不合格;包装质量不合格;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1.2.2实施阶段(D) ①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认识优质服务内涵,明确服务对象及服务职责,转变服务意识。②对全体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对各工作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准则并且能够严格按照遵从标准。③把各工作区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制成提示展板上墙。④请手术室老师来跟班指导、培训各手术包的器械物品配备、器械名称及用途、器械的组装,并制作《手术室器械包明细表》。⑤与手术室沟通,在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士将器械上的血液、污物作初步冲洗干净,器械保湿。⑥手术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由去污区工作人员核查无误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超声加酶清洗5~10min流动水下冲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纯水终末漂洗、消毒、上油、烘干包装、灭菌。若器械有锈渍,则先除锈。分类器械时按要求检查每一把器械的洁净度、性能。包装时严格双人操作:一人配器械,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⑦严格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包装布管理。棉布要求一用一清洗。⑧制订外来器械管理制度并落实,要求严格交接。⑨有植入物的锅次,进行生物培养,急诊手术需要时进行快速生物培养+五类爬行卡监测。制作登记表格,使每件植入物都有清晰的追溯路径。⑩每月向手术室、手术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每周下科室征求意见与建议,加强沟通,提升服务质量。

1.2.3检查阶段(C) 建立护士长日巡查记录表,针对工作质量、安全防护、工作流程、无菌物品管理、机器运行安全、感染控制、科室沟通等方面,进行每日或周巡查并记录。每15d组织科室质控成员对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并记录,将检查问题进行整改。

1.2.4总结阶段(A) 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总结会议,对检查问题进行汇总、讨论、评价整改措施落实后效果是否达到目标,对近期质量改进的措施进行总结,吸取过往错误或者失误中的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每月都需要进行一次汇总并且把PDCA循环的方案整理出来,改为书面记录,把PDCA循环管理做到更加全面。

2结果

2.1比较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满意率差异 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观察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 观察组各项清洗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DCA循环属于质量管理中的一类基本管理方法,并且该管理方案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在工作中得以体现,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能够良好地促进质量的不断提升与进步[2]。手术后器械的处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其处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3]。消毒供应中心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器械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有利于感染控制,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手术器械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