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1

一、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含义,是指将各种不同载体、不同记录方式的医疗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录入、转化和处理,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编码表达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技术,即将物质形态的档案信息变成数字形态,然后存储到磁盘、电子光盘等载体上的过程。

医疗档案信息化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其关键是要使档案的著录标引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档案内容的信息化,编制目录索引,有条件的将档案内容经过 OCR技术识别后,转换成文本形式存储,再配以全文检索数据库等。

二、医疗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医疗档案是重要的民生档案,是保障社会及个人卫生安全的重要的原始凭证,医疗档案电子化将对未来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数据支持和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医院档案工作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需要构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项目服务理念。例如,构建“3521工程”,将国家、省以及地区的三级卫生平台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以及新农业业务服务项目的构建,完善居民电子档案的合理化构建,为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析提供有效支持。

医疗档案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不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操作简单、资料完整,还具有存储安全、使用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为医疗事业带来极大的益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效率等,是惠及社会、患者、医院三方的重要举措。

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伴随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暴露患者隐私等问题,造成了医疗档案信息化推进方面的障碍。

三、保护病人隐私的重要性

1. 医疗档案信息化有可能导致侵犯隐私方面的诉讼

在医疗活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系统性记录管理,其中的患者隐私主要是指对患者隐私部位、身体缺陷、病史以及特殊遭遇等内容的保护。在社??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逐渐重视,而且对尊重隐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医院医疗档案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在信息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2. 医疗档案信息化存在漏洞

在医疗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基础上,需要各个医院之间构建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交换的资源管理平台,使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查询。但是,在现阶段信息档案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陷性,一些档案信息存在着泄露的风险,因此,在档案资源管理中,为了避免漏洞的发生,需要将医疗活动作为基础,通过对会诊、查房等环节的分析,保护患者的隐私,禁止侵犯病人隐私现象的发生。在日常医疗工作设计中,医院管理者会积极鼓励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活动的参与,但是,在该种环境下,会需要采集大量患者资料,如果不能对该类信息进行合理性的保管,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还有,存在网络共享平台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3. 患者信息丢失的后果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以及便捷性的服务,但是,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其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可能会暴露患者的隐私。因此,在现阶段医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是相关人员所需要认识到的因素。

为了平衡医疗档案利用和隐私权的关系,并进一步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力,美国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和规范,现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美国公民档案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大力推动了美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4. 加强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在医疗卫生领域,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医疗数据以及病人的信息资料等,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也实现了区域平台建设工作的有效优化和完善。当前我国的医疗数据信息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数据时代。现今最受人关注的话题就是“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医疗档案信息的隐私保护”,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现今互联网医疗形式为患者看病就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和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麻烦,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全面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对医疗档案信息和患者隐私进行保护,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档案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实现档案信息化与隐私保护的共同发展。在医疗档案信息的数据采集、加工以及应用当中,数据信息很容易会出现泄露等问题,最终给患者隐私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医疗行业必须要提升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隐私保护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对医疗档案信息进行保护。

医学领域应该不断加强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并且要加强在线医生资质审核、医疗患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医疗风险防范以及监管工作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要提升对医疗数据下患者隐私保护工作的重视,对患者诊疗电子档案归属权问题进行合理的明确和完善。并且在当前时代下医疗档案信息平台,也应以其为基础构建居民健康档案平台,首先,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有效利用标识隐私匿名、医疗数据分级保护、访问控制保护策略等有效的策略,从而对医疗数据以及患者个人隐私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应该加强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的隐私保护,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医疗档案信息化与保护隐私的共同发展。

四、解决对策

1. 开展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原则

开展医疗档案信息化工作,是未来医疗档案资料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要遵守实际工作可行性、档案管理系统性、重要档案优先性、非涉密资料开放性、信息数据安全性、处理程序规范性、数据格式通用性原则,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档案数据安全,激发档案资料的直接价值及间接价值。

2. 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于医院中的医护人员而言,需要通过对患者基本状况进行工作内容的研究及分析,并构建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以及树立典型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对于一些为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需要进行一票否定。同时,在该种背景下,医院也需要构建个人医德档案管理工作,将保护患者的隐私作为基本条款,强化对医院人员教育及培训机制,组织专业性的教育及管理机制,从而为医院档案工作项目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支持。在加强医院医务人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到集中培训以及上岗教育环境中,规范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机制,从而明确医院管理工作设计的核心目的。

3. 构建保密手段

在医院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隐私保护作为基础,构建 完善性的档案信息管理凭条,通过医院与所在区域医院的信息共享,实现VPN技术信息系统的构建,保证虚拟专用?W络设计的合理性,通过Internet构建混合性的网络运行机制,保证安全平台设计及构建的合理性。在信息平台设计中也需要设计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以及认证技术等,避免患者信息被盗取现象的发生。在这种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医疗数据安全性的传输。

4. 统计过程中隐去个人信息

由于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当需要采用患者医疗信息的时候,必须隐去患者个人信息,仅采用医疗信息,以保护患者隐私。

5. 信息审查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电子病历 患者隐私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89-02

卫生部2010年10月14日印发《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北京市等22个省区市的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试点省市包括辽宁省,电子病历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对完善医院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所谓“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记录资料,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它包括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及其他电子医疗记录。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也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书写病历正在逐步被电子病历替代,电子病历是患者住院期间全部原始电子记录,属于医疗秘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负有责任保护患者的医疗隐私,如何能保障患者的隐私呢?

1 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在电子病历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病历的内容,防止被窃取或篡改,只有被授权的单位或个人才可查阅相关资料。

2 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一套电子病历管理规范,加大检查管理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3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自觉维护信息安全,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阅、复制电子病历,避免泄密。

4 设定医务人员和有关医院管理人员调阅、复制、打印电子病历的相应权限和分级授权,建立电子病历使用日志,记录使用人员、操作时间和内容。

5 电子病历系统应逐级限量医护人员的操纵权限,譬如药师就只能望到病人的姓名和药方等几项根本材料,其余的病情隐私不会泄漏。医生每次查阅,都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以保障“电子病历”的安全性。

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院级、科级、书写者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电子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

7 医务人员要登录系统,还需采用身份标识。严禁任何人篡改、伪造、隐匿、抢夺、窃取和毁坏电子病历。患者的电子病历一旦建立,归档后就不得修改。和以往的纸张病历不同的是,它还会将病历数据保存备份。医院还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试验,确保电子病历数据不被修改。

8 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在电子病历完成提交后,任何人无权再追回进行修改。

9 医务人员采用身份标识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各项记录等操作并予确认后,系统应当显示医务人员电子签名。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严格的复制管理功能。同一患者的相同信息可以复制,复制内容必须校对,不同患者的信息不得复制。

10电子病历系统要提供对电子病历进行患者匿名化处理的功能

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试点一个月后,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的通知。规范指出,电子病历系统提供对电子病历进行患者匿名化处理的功能,以便在必要情况下保护患者健康情况等隐私。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用户授权与认证、使用审计、数据存储与管理、患者隐私保护和字典数据管理等基础功能,保障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电子病历的管理以建立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信息实时上传和自动备份到医院数据中心和第三方存储中心,在设定一定权限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并同时要保障数据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211医院娄振宇[1]李有忠[2]金秀东[3]郝克倩[4] ;电子病历存在问题及对策;2006-10-26 01:59.

[2]吴溪婷 张宝珍;电子病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天下;2007-11-22 13:55:00

[3]陶春莲,陈丹霞,徐新,等.电子病历与纸张病历书写质量的分析比较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3,4(11):22.

[4] 刘军;电子病历诊断报告;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6-06-08 21:00:37.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病案管理;患者隐私权;保护

一、病案与患者隐私权

病案是有关病人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包括病人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主观描述,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客观检查结果,以及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还有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单据。[1]病案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过程中所收集的医疗信息的集合体,它客观、完整的记载了患者的私人信息,以及在就医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的医疗记录,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作为医疗机构珍贵的信息资源,病案的利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还涉及了患者、医疗保险、公检法医疗信息查询、举证等社会生活经济法律各个方面。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的法律对患者隐私权没有明确的定义,患者作为一种特殊群体,患者的隐私权是指在就医过程中,患者享有的要求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对因医疗活动合法掌握的有关自己的心理、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隐私不得泄露,不得非法侵犯的权利。[2]其保护患者自身的个人信息、隐私部位、病史、家族史、身体缺陷、特殊经历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患者隐私权的范围包括:1、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民族、出生日期、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等等;2、患者的健康医疗信息,包括病历、检验检查报告、疾病诊断、治疗史、药物史、过敏史、治疗方案等;3、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向医务人员公开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个人秘密,包括既往史、家族史、生活史、生育史、生理状态、身体缺陷等等;4、电子病历中患者的个人信息、文本图像、视屏资料。[3]

病案是医疗原始档案材料,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保险和医疗纠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病案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对病案保密不严,侵犯患者隐私权的现象。

二、病案管理和利用中常见的患者隐私侵权行为

信息时代中,病历档案信息逐步走向资源共享、整合和开放利用的时期,来自各个行业、群体对病历档案的利用需求更加凸显。[4]而且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患者对隐私权越来越重视。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对于病案管理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病案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医院、医务人员对病案管理不严,法律意识不强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导致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常见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务人员泄露患者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与疾病没有直接关系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等。也包括患者对医务人员透露的个人生活史、既往史、以及自身缺陷,如主诉、现病史、家族史等。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将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给商业机构,从中牟利。有的则是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对患者隐私保护不够重视,未经患者同意,随意讨论、口头传播患者的隐私。

2、病案的利用过程中的侵权行为。表现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学术研究、医疗科研、论文撰写、新闻报道、健康宣传、院内宣传栏、海报、医疗广告宣传等活动中,未经患者同意,使用患者真实姓名和照片,侵犯患者隐私权。

3、床头卡设置不当侵犯患者隐私权。床头卡是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管理患者入院制度之一。它记录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等信息。既方便医务人员识别和了解病人的情况也让探望者一目了然,但同时也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因为医院床头卡泄露患者隐私,被患者告上法庭的案例屡屡发生。

4、检查化验报告单随意放置泄露患者隐私。有些医院将检查化验报告单随意放在导诊台或检验科的桌子上。这种做法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方便了除患者本人以外的无关人员随意翻看患者资料,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和病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5、电子病案、远程医疗的安全管理泄露患者隐私。随着数字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电子病案、HIS、LIS系统、远程医疗等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医疗活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明确“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具有同等效力”,确定了电子病案也是病案的一种。它的开放利用不可避免的会带来隐私泄露的危险。具体表现为:(1)操作人员密码泄露、电子病案使用权未控制。(2)电子病案的保管、传输以及远程医疗增加患者隐私权被泄露的风险。电子病案和远程医疗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基于系统的漏洞,网络的不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信息可能被篡改、泄露、删除等风险。

6、病案丢失导致患者隐私被泄露。由于病案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收集、保管、使用中造成病案丢失、被盗而发生患者隐私泄露。

三、关于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病历档案的开放利用及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目前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病案管理过程中,患者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让病历档案既可以很好的服务于医疗、科研、患者和社会,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是病历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医务人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法律教育。希波克拉底在医学誓言中说:“行医处事所见所闻,永当保密,绝不泄密。”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要求。医务人员及病案管理人员应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制度,严格保密,不随意传播、不外泄,保护患者隐私权不受非法侵犯。

2、完善医院管理,规范病案管理、利用制度。病案管理与患者的隐私保护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机构应完善医院管理体系,探索床头卡的放置方法或采用其它便于医务人员识别患者的方式;检查化验单有专人管理;规范病案书写、查阅、借阅、复印制度。从这几方面加强对病案的管理,从管理上防止患者的隐私泄露。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保障网络安全。医院应进行病案使用权限控制。同时利用数据加密,身份识别,反病毒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督,保障电子病案及远程医疗的安全,保护患者隐私的安全。

4、完善患者隐私的立法。目前,我国对隐私权尚未有一部完整的专门的法律。与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散见于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卫生部门的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未对隐私权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内容缺乏衔接性、系统性。建议国家加快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明确隐私权的定义、范围、法律责任,在法律上为隐私权的保护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救济措施,使得保护隐私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病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患者隐私,在病案管理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不断完善病案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完善国家立法,切实有效的保护患者的隐私。(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2).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安全防护;安全规范建设

随着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发展,各地积极建设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具有节点多、应用复杂等特点,平台中包含大量患者隐私信息数据,必须保证网络运行安全,避免出现信息泄露事件。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为了保证医疗共享平台的网络运行安全,积极部署安全防护技术,实施安全防护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及网络安全建设要求

1.1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

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是国内覆盖范围较大、涵盖大型医疗机构较多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工程覆盖30多个网络医疗节点,其中包含23家市三级医院和6家市三级医院分院,连接长宁、闵行和卢湾等众多区县级卫生数据中心。如此规模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对网络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网络数据安全。所有联网医疗机构都需要在信息化共享平台中交换信息数据,其中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医疗检查报告等,涉及到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各个节点或医疗数据中心在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既要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又要保证各医院网络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互相产生干扰。

1.2网络安全建设要求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对系统平台的网络安全有极高要求,网络安全框架的构建涉及到医院行政管理、业务操作、技术部署等各个方面,要从整体上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准确识别各种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全管理对策,适应网络安全防护需要。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规范,在系统内部的各网络节点进行有效落实,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力度。总体来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要符合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于管理等基本要求。

2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安全技术部署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是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的基本保障。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复杂性,应综合运用多种安全防护技术,建立立体化网络安全框架。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2.1.1防火墙技术在上述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中,分别在数据中心和外网接入口配置两台千兆防火墙,互为热备,将数据中心的应用处理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实现对内部信息数据的保护。在整个信息平台中,对防火墙进行路由限制,使数据中心只接受系统内医院网络的访问,医院端则只接受数据中心的访问,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医院节点的防火墙部署则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医院内网、联网接入区和DMZ区。其中,内网可以访问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禁止访问内网,最大程度保证各医院信息系统的独立运行和网络安全。2.1.2入侵检测技术在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配置有一套完整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两台千兆探测引擎布置在内网核心处,并在Web服务区配置两台百兆探测引擎,对所有探测引擎进行统一监管。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内网核心区一级Web区的交换机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部分,要将其网络流量通过镜像方式映射到入侵检测系统中,实现对关键部分的网络风险检测,及时识别网络攻击行为。2.1.3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均属于被动防护手段,漏洞扫描技术则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医院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安全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并作出安全等级评估,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一旦在扫描过程中发现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确保系统更新维护的及时性。

2.2安全防护对策

在综合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周全的安全防护对策,针对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医疗信息共享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问题包括身份窃取、数据窃取、假冒、路由错误、拒绝服务和非授权存取等。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化共享系统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安全防护措施:2.2.1逻辑建网措施医疗信息共享网络采用政务外网线路,将用户接入到托管机房,与公务网进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进行逻辑隔离,保持系统网络的独立性,禁止未授权单位访问。2.2.2网段隔离措施整个平台系统可以分为数据中心及网络节点两部分,网络节点即各个医院的端节点,数据中心又可以分为内网应用处理区与Web服务区。应用处理区负责数据采集、分析、汇总等工作,并与卫生局等关联单位进行数据交换。Web服务区是医院的对外门户网站,用于重要信息,并根据功能进行子网划分,加强子网之间的信息访问控制。2.2.3网络设备配置措施对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布置好安全防护设备,为安全技术的应用提供设备保障。增加访问控制列表,建立内部访问控制措施,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功能,避免出现资源掠夺。强化过滤功能,防止非法访问接入。采取权限管理措施,为内部人员设置不同级别的账户权限,避免越级操作。此外,还要确保设备配置文件的安全,避免安全防护方案泄露,对系统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建设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可以为医疗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综合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技术,可以建立立体化安全防护框架,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全方位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龚希若.关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5):59-61.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5

落实五项工作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6字方针,近年来,南京市加快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南京市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各区县、直属单位也明确了分管领导、分管科室,并制定了南京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是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南京市卫生局。下设4个科室(办公室、规划科、运行科和12320管理科),编制13人。其工作职能主要是: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负责全市卫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维护,负责与国家、省及有关部门的信息联通和交换,为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提供通信保障,负责江苏省暨南京市12320卫生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全体市民提供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二是在平台建设与专业系统应用方面,南京市与各区县卫生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间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已经部分启用,HIS、LIS、RIS、PACS等系统在医院广泛应用。公共卫生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及疫情分析系统、计免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监管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干部保健管理系统等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南京市卫生电子政务也已全面启动。

三是建成了南京卫生12320网,改版了南京市卫生局网站,开发了全省12320应急指挥数据汇集系统,开通了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目前,南京卫生12320网主要有三个功能: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查询,18家三级医院接入了网站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开通了12320专家热线和网上在线咨询服务。

四是启动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并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进行菜单式的专业培训。

五是组织开展了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如:区域平台建设相关技术论证、云计算技术讨论、区域PACS建设技术交流、存储与安全学术研讨等,并举办了部级、省级卫生信息化继续教育项目。

下一阶段三大重点

2010年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推行医疗一卡通;二是建立数据中心和共享交换平台;三是落实国家“十一五”重大课题的研究,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

以全市为区域研究单位,推进南京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与应用;统一接口、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立项目审批制度和检查评估制度,推行各类硬件、软件准入制;以区县为单位,统一HIS、LIS等信息系统及信息管理平台;以南京市民卡为载体,推行医疗一卡通,2011年底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

2.建立数据中心和共享交换平台

建立全市卫生信息化数据中心,构建统一交换平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医院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疗保险(新农合)、办公自动化、通信、应急指挥、监控、身份识别、户籍管理等共享,并进行数据归档、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实现全市医疗区域协同,真正做到同城互认、双向转诊、远程医疗。

3.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建立300多万份。但是从国家的标准来看,能够接入到南京区域共享交换平台的,能够面向老百姓开放的还非常少。怎么样把“死档”变成“活档”并实现“多档合一”,这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情。计划在未来两年,完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与示范”的开发应用,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并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全程健康服务。

落实“十一五”重大课题

2009年,我们以南京医科大学为首联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科技部的立项,项目名称为“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这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支撑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建设目标是基于互操作性开放标准的大型城市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该课题主要有六项研究内容,分别是: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的研究与设计、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与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区域医疗卫生海量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构建、区域医疗卫生应用服务的构建、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示范。

项目涉及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构建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标准与规范,为区域内各种卫生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整合与共享提供规范保证,促进卫生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应用。二是区域医疗卫生海量信息处理。卫生信息资源信息量大、标准不一、分布异构、访问效率低。要采用合理的存储模式,以提高管理与访问效率,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探索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分类、检索与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集成和内容共享,提供高效的信息处理服务。三是居民健康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区域居民健康数据分类及使用模型,设计对健康信息的访问授权、关键隐私信息的加密处理、用户隐私信息的自管理等数据安全机制,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此项目被分解为四个课题:一是基于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架构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承担;二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与服务标准化研究,由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承担;三是区域医疗卫生海量信息处理、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由东南大学承担;四是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应用示范,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目前已完成了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基本确定了试点区县及医疗机构,完成了区域平台建设相关技术论证,并建立了南京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模型。2011年将在试点单位启动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在区域医疗协同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需要思考的问题

1.各级卫生信息中心如何科学设置,职能如何确定?在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能力建设方面如何加强?

2.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疗卫生机构属地化管理如何有效结合?如何有效利用行政的措施来保障全市卫生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3.区域电子病历、电子认证如何解决?我们的观点是,市级不需要建RA(Registration Authority,数字证书注册)中心,可以建一个省RA中心或者省市共建。

4.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外包如何协调解决?政府部门为了省钱可能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但如何保障医疗卫生信息数据的安全?南京市将建立一个独立的卫生信息数据专区。

5.区域医疗协同能走多远?按照南京市政府建设“南京都市圈”的构想,市民卡已经在向扬州扩展。2011年将推行南京医疗一卡通,区域医疗协同最终能扩展到什么程度?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CA认证;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电子病历;数字签名;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及医疗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无纸化医院"的模式逐渐为公众所熟知,在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是实现无纸化的核心。通过电子病历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纸质病历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保存患者的信息[1]。虽然众多医院关注电子病历的建设,但是对其安全性存在疑虑,而数字签名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子病历的数据安全问题,国家颁布的《电子签名法》中明确规定了电子签名同盖章和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 数字签名与公钥基础设施(PKI)

1.1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指在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当中,或逻辑或附加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以电子形式所呈现的数据,主要用于对数据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签署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和认证,以防伪造,类似于手写的物理签名,但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加密技术,对具体的数字信息进行鉴别。数字签名能够将具有差异性且不存在对称特征的数字摘要和密钥两种技术实现了综合应用[2]。

在数字签名中公钥具有一定的公开性,所以极为容易得到,但是私钥一般由签名者严格进行保密。在数字化的传输中,消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确保其准确有效之后由签名者进行认可;消息如果本身已经完整,在完成签名之后则不可进行改动;且签名不可重复进行使用,最终结果以消息函数的形式呈现;另外,电子签名不可否认、不可伪造,且签名者对已经签署之后的签名无法否认。

1.2公钥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数字签名技术的真正应用,需要保证私钥的私密性和公钥的公开性。一般情况下,私钥由用户自行负责,智能卡保存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公钥则需要确保所有人都明确其可信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种现状,对公钥分发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可信的CA认证,实现第三方的数字证书颁发。此状态运行的生成、管理、颁发、撤销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软件、硬件、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统称为公钥基础设施。

2 CA认证在医院电子病历数字签名中的应用

2.1证书申请 医生和护士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者,所以,首先需要由CA认证中心进行个人数字证书的签发。数字证书一般也称为密钥,在信息化建设中以USB接口的形式存在,它的签发标志着网络用户身份的数据信息,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说明以及本人的签名和加密私钥。在基本运行中,数字证书主要在网络通讯中负责各自身份、信息加密、数字签名等的识别[3]。

2.2登录系统实现身份认证 电子病历的防伪系统是在公钥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所建立的,通过CA认证的证书签发而在强化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电子签名。为了确保电子病历的整体安全性,尤其是涉及患者的隐私问题,要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管理,特别重视病历的调阅查看和打印权限。在认证环节中,用户在得到授权之后能够获取一个USB的数字证书准入,体现用户的唯一关联性。用户在进行系统登录时需要实现硬件证书的键入,并且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而由系统对其基本信息及合法性进行检测和验证,强化安全管理。在登录的最后环节,系统会根据证书的信息而在系统内进行相应用户的映射,进而实现合法授权,在系统内对自身权限所允许的病历信息进行查阅,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授权打印,以避免出现越权操作的现象。

2.3对完成归档的电子病历进行电子签名 数字签名是通过数学运算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实现签名信息的处理,在完成CA认证之后,由证书持有者拥有C书私钥,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证书的唯一性。证书中包含签名的公钥,能够对签名信息的真伪进行有效的鉴别,确保所有信息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可以通过明文方式进行获取,但并不能在获取特征值之后进行病历原文的推导,有效体现了安全性的建设[4]。另外,电子签名技术不能对病历书写着的身份进行随时的鉴别,还需要进行验签模版的设计,对签名的真实性进行确定,以防出现更改的现象。完成电子签名之后的电子记录在信息化系统内组成患者的电子病历,一般由患者和医院病案室进行保管。

2.4系统验证 在基于第三方的CA认证之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证书中的公钥对电子病历记录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在出现纠纷现象时,仲裁机构一般将抗抵赖权标作为裁决依据。进行验签时首先进行电子病历的明文读取,通过中间件的应用,再结合医生的公钥对信息进行数字验签,进而得到最终的数据结果,这均是基于CA认证的运行平台而进行的,确保签名数据同验签数据的统一性。

3 结论

在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信息系统中,电子病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且其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不仅有技术环节的问题,还有具体应用中信息化的各个层面。所以在基本的建设中,在完成第三方的CA认证之后,并且在医院信息系统全面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完成个人数字证书的签发,在确保病历信息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公开性及查阅便捷性,极大地促进了病历的规范书写及医院的整体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刚.基于CA认证的医院电子病历安全模型[A].天津市电子学会.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2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市电子学会:,2012:4.

[2]任晓刚.数字签名在医院电子病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3,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