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例6篇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煤化项目 商务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过神华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两个示范工程的成功建设,神华商务管理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制度、措施和方法等,为两个项目的成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将在这两个项目上取得的商务管理主要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为今后大型煤化工项目商务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采用一体化的商务管理体系,保持商务工作有序、专业、高效

商务一体化的职能管理体现在三个维度: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运用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指管理关系的一体化,对于商务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由公司统一制定和监督执行,项目中涉及商务的总体性文件(如项目商务整体策划、合同包划分等)等影响项目全局、带有决策性质的商务工作,以公司管理为主、项目配合共同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由公司批准。横向一体化指管理职能的一体化。根据商务工作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在公司商务管理部内设招标管理、法律和合资合作管理、合同管理、保险管理等功能组,区分职能对各项商务工作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在项目层面,由公司商务部派出人进入项目,贴近项目建设一线为项目提供商务管理和支持;项目执行阶段由项目部/组负责具体执行,商务提供支持和帮助并给予监督、检查。运行一体化分为两个方面,项目定义阶段(EPC招标完成前)由公司集中人力资源统一牵头组织实施、项目人员参加,以团队形式开展招标工作,集中人力、智慧优势,采用歼灭战方式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招投标工作,以提高人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专利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谈判等,由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一体化的职能管控体系的优势:①、建立和保持商务管理体系一致性,使各项目、项目各个层面的管理要求、标准一致,实现了商务管理的公司管理标准化、也有效地保证了商务工作质量;②、实现项目商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再提高的良性运转,过程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管理要求,有效避免和减少错误的发生;③、强化了商务管理执行力和有效性,提高贯彻公司、项目商务管理要求的贯彻力度。同时也使商务管理体系能够持续不断改进;④、可以集中公司的商务管理人力资源,在短时间内完成商务的招投标和合同缔约工作;⑤、使商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深入项目一线,提供的服务更有效、监督更加有力。

一体化的职能管控体系实现了商务管理工作的专业、高效、质量,为各个项目建设提供了保证。

谋划、编制项目商务整体策划,发挥商务前期策划的重要和关键作用

项目的商务整体策划是在项目完成立项后、基础设计委托启动前,从商务角度对项目整个商务工作所进行的整体策划,主要用于对后期执行过程的事项制定预案,并给下步招标、明确合同要求提供科学的依据,是项目商务后续工作开展的路线图。项目商务策划完成后,要基本确定整个项目的合同包划分、商务执行具体细节设置等事项。

通过直接液化、煤制烯烃项目的锤炼和实践,大型煤化工项目商务整体策划的内容、方式日渐完善并定型成熟,为后续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直接液化项目。首先通过理清错综复杂的工程技术界面、合理分析国内外承包商实施能力,结合业主自身项目管理能力,确定项目以EPC合同包为准,辅之以其他合同包的模式。针对液化单元技术含量高、风险因素多、市场资源有限情况,采用EPCM合同包;其他生产装置以EPC合同包模式为主,最终划分16个EPC合同包、1个EPCM合同包的合同包划分和招标策略。在项目实施阶段,这些合同包都按照项目商务整体策划实施,为项目商务成功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包头煤制烯烃项目。项目启动前进行承包商资格预审,近400家设计、采购、施工单位参与,掌握了承包商市场的第一手信息并对合同包的划分提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装置复杂程度、管理力量充足与否,确定每个装置的合同包模式。MTO装置属于首次工业化示范装置、技术含量高、不可控因素多,采用EPCM模式;系统工程、公用工程有设计界面接口多、协调工作量大、项目管理力量相对不足等特点,也采用EPCM模式;厂区工程相对独立且投用时间相对灵活,采用E+P+C模式。最终划定项目的13个主装置EPC合同包、3个辅助设施的EPCM合同包等。实践证明,合同包的正确划分、各项策略的有效实施,保证合同形式正确应对市场,为工程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效地节省项目资金。

创新、配套使用商务工具,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为完成大型煤制油化工项目商务工作,需要采用先进、符合项目特点的商务工作。通过直接液化、煤制烯烃项目连个示范项目的经验,已形成完整、成系列的商务工具,可以胜任任何大型煤化工项目商务工作。

可供使用的合同工具有:EPC合同、EPCM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计合同、勘察合同、专利技术许可协议、施工类框架协议等。承包商选择流程化的工具: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和直接委托。

①、合同工具的创新

为保证国家示范工程的建设,对于特殊类型事项的发包采购方式需要专题讨论策划,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新探索。

直接液化项目的空分装置属于关键辅助生产装置,装置规模大、设备投资比重高,要求承包商既有能力供应成套设备,也要有后期汇总设计的能力,经过考察探究,最终采用以设备供货商为主、国内设计院配套设计为辅的联合体EPC招标模式,并利用国家商务部设备采购招标平台进行了国际公开招标,一方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内的设计、安装力量,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是国内工程界的一个创举。

考虑到煤直接液化项目的煤液化装置工业技术不成熟,投资规模大,非标设备市场资源选择非常有限,经过慎重研究,最终煤液化装置选择了EPCM的合同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十分明确承包商的工作范围、要求和责任,也考虑了建设风险的合理安排,并且最大限度地把承包商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同模式。

直接液化项目共有400吨以上的动静设备45台。如果由装置承包商分别吊装,会有非常多的交叉、对现场作业影响也非常大,为确保重达2200吨的液化反应器吊装成功,也合理使用现场的吊装机械,在合同策略上采用了由业主集中组织45台大型超限设备吊装的方案。通过公开招标,业主选定了一家专业化的国际吊装工程公司,确保整个项目超限设备吊装的按期保质完成,尤其是重达2200吨煤液化反应器一次吊装成功,号称神州第一吊。通过大件吊装的策划,还大大节省了吊装费用。

根据集团公司决定,煤制烯烃项目的空分装置的建设、未来装置运行管理采取外包合作方式。面对第一次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建设主体变更的情况,商务配合法务、工厂共同研究合同策略,结合生产期的管控,设置了1+3的合同方案,即一个装置合作协议,装置建设协议、产品互供协议、土地使用协议等三个配套协议,采用这些协议成功完成了空分装置外包商务策划和合同谈判工作,最终神华与盈德公司达成协议,成为合作伙伴。空分装置外包合作成功实施,是神华煤制油化工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运营模式的新探索。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对桩基础检测、土建检测、无损检测等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的工作,采用框架协议方式确定项目的检测服务提供商,指定项目惟一使用。此外,对于一些需要集中作业和供应的,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框架协议,如混凝土、桩基础施工等。

②合同工具的配套组合使用

上述各种合同工具在项目上是组合使用的。比如EPC合同,在施工方面配套使用了商品混凝土、桩基础施工等框架协议,在质量检测方面配套使用了土建检测、无损检测、桩基础检测等框架协议,在安全方面,配套使用了职业健康安全协议和现场保安协议。比如施工合同,同样配套使用了上述框架协议。

对典型商务文件进行标准化管理,保持管理要求的统一、一致

商务文件属于法律性文件,其严密与否,对后期执行发挥了关键的影响。同时,这些文件的可执行性、与公司的管理要求是否相符,也十分关键。正是认识到重要性,在直接液化、煤制烯烃项目上都对商务文件采用了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典型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的编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进度,而且确保招标文件、合同质量。重要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设置,也减少合同谈判阶段的工作量。

①、招标文件、EPC合同的标准化

招标文件策划和编制是工程招标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决定招标质量关键。2004年初,公司结合国家法律规定、国际工程承包惯例、国内工程承包市场行情、项目实际情况以及业主对项目管理与控制理念等因素情况下,集中项目管理团队的骨干力量,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编制完成直接液化项目4册18章超过百万字具有国际水准模块式EPC标准招标文件,而完成这套招标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套招标文件结构清晰明了、内容全面严谨,充分借鉴了国际工程界普遍认可FIDIC合同版本,也完全体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合同文件是约定建设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性文件,对建设过程中的行为约束起着关键作用。直接液化伊始,神华EPC合同文件是从零起步的。正是认识到合同文本的重要性,在项目策划阶段,公司几经探究讨论,确定了EPC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合同附件的总体架构,并按照管理要求的不同方面,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合同附件用以明确管理内容和要求。之后集中全部力量编制了合同文件。神华EPC合同文件分为一个合同条款与条件+23个合同附件,通过二者有机结合,严密、有效地约束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合同的顺利执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招标文件、EPC合同文件的严谨、有效,直接液化项目13个EPC合同都得到了良好的履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为项目2008年底一次投料试车贡献了力量。

、典型化商务文件发挥的功效

通过对典型商务文件的标准化管理,一方面将公司对项目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各类商务文件中,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各个项目商务工作高质量的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项目进度,也减少了合同谈判阶段的工作量。

通过合同分包名单的引入和运用,强化对执行阶段的管控

建立合格的EPC承包商长名单并择优选择优秀的承包商是关系整个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工作。公司于2005年了《煤直接液化项目综合厂商表》以及《煤制氢装置特殊厂商表》、《煤液化装置特殊厂商表》,涉及上千家厂商,数百类设备。在2006年底,公司组织了“直接液化项目2006年度优秀供应商”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9家优秀供应商,通过对厂商服务评选的过程加深了神华项目的对外宣传,紧密了供应商对神华项目的联系,提升了供应商对神华项目的服务意识。项目厂商表的建立为规范直接液化项目采购供应商管理和保障供货质量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神华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后评价对EPC承包商重新进行评级,实施动态更新管理。

对专利技术引进工作实行专业化管理

专利技术引进工作法律性、政策性强,非常专业。而煤制油化工项目关键的技术需要采用技术引进方式的引入。并且专利技术选择的好坏,对项目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为增加公司对专利技术引进工作实行专业化管理。

①、技术引进工作流程的专业化

为保证专利技术引进工作的专业化,由公司商务管理部统一负责组织各项工作。通过对技术调研、编制技术文件、与专利商技术澄清、发出报价文件、评标和定标等过程的详细分析,都形成了一整套的提供工作效率、保证合规合法性的专业化工作方法,固化到各项具体工作环节中。在技术调研阶段,工程技术人员要形成正式各专利技术对比分析报告,作为开展技术引进工作和编制技术文件的基础性资料。

根据专利技术引进的特点,采用二阶段报价法。即第一阶段主要解决不带商务价格的技术参数、合同条款,第二阶段为带价格的商务报价。通过二阶段报价,能够使专利技术的各项保障参数清晰明了,也为下步商务报价提供基础数据。

专业化的评比办法,合理设置技术、商务评审要素、权重,保证在技术参数合理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

②、技术引进人员的专业化

由于专利技术引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为保证各项工作水平和合规合法性,商务管理部对专利技术引进工作人员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即采用考核、考察方式,选择水平高超、政策性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高的人员专门出任专利技术引进谈判的工作岗位,肩负起公司所有项目的专利技术引进。

这种方式使公司的专利技术谈判工作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同时对于在每个专利技术合同包谈判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第一时间运用到下一个合同包中,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公司的权益。

③、取得的功效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议题管理 知识产权 保护能力

一、项目背景

所谓议题管理,就是对影响组织与其公众关系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预测、确认、评估、反应的过程。它最早应用于企业,是应企业环境而生的管理哲学,也是创新的传播管理理念,旨在探讨企业组织如何面对外在环境的急速变化,界定出对企业可能造成影响的政治和社会议题,进而迅速调动资源,形成策略,以因应议题,甚或影响议题的发展,形成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尤其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府组织也引入了议题管理的概念。慈溪工商分局以议题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一是议题管理具有明显的管理优势。在具体实践中。议题管理可区分为前置管理、中间管理和后置管理。前置管理。即在危机爆发前监测、分析组织可能遭遇的风险议题,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危;中间管理。即在危机爆发后确认、评估各类业已显现的议题,并排定其重要性等级,集中力量渐次突破,化不利为有利;后置管理,即在事态平息后,传播全新议题,再造组织形象,重返主流话语空间。三类议题管理皆指向一个目标:保护一个组织及其主要风险承担者共同的利益,帮助维护市场、减少风险、创造机会并确立管理作为组织宝贵资产的形象。这些均符合当前建设效能、责任、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符合议题属性。根据议题管理理论,议题具有两大属性,第一是“公共性”,即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意义非常明显。不是少部分人、个别企业关注,而是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具有公共性。和公共事务的处理、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法律的制定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是“争议性”。争议可能来自于政府内部、专家、行业或者舆论,议题的公共性、争议性容易引起一般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从而使这些议题的发展趋势对相关组织的生存环境造成一种冲击和影响,甚至有些社会议题会引起相关组织的舆论危机,从而,导致组织的形象、信誉面临巨大的压力。

结合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它主要受到四个层面的关注。即政府及管理部门层面,既有关注地方指标的增强,又有应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特别是块状经济特征的区域性制假问题,往往具有放大效应。对地区形象影响极大;商标权利人层面,既有严惩一切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呼声。又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选择的尴尬:相关企业层面,既有无法通过有效渠道确认权利人、人的真实资格和产品授权书的真实性的无奈,又有理论和实践的分歧,如对定牌加工中涉及“两头在外”的处理:普通消费者层面,既有遇到假冒伪劣商品强烈反对的冲动,又有对身边制假售假行为置之度外的无动于衷。

三是反思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后的理性选择。2005年下半年,“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汽车行业工作小组向全国整规办提交了反映慈溪区域性火花塞制假的报告。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专门做出查办假冒火花塞的批示。“火花塞事件”在宁波、慈溪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领下,经过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共同作战,暂时得到了平息,侵权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该事件让慈溪分局深思如何客观评估慈溪市商标保护现状,预防重点行业出现类似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以及如何建立起完善的商标专用权保护体系。而议题管理理念的引入对于基层工商破解块状集群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议题管理作为一套系统的方法,引导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如何发展及应该如何解决,使事端朝有利于促进慈溪企业可持续发展、重塑慈溪整体对外投资形象的方向发展。

二、项目实施

基于上述分析,慈溪分局以2005年9月初火花塞阶段性整治结束为起点,开始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议题管理,由此角度整体规划设计慈溪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避、防范知识产权问题对慈溪整体投资环境影响,使之朝着有利于树立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界良好的外在形象,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的发展。2007年3月成功处置了网络布线行业可能发生的区域性商标假冒侵权危机事件,这种议题管理模式得到实证检验。

(一)议题管理的引入和初步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以火花塞事件反思为起点,首次引入了议题管理的理念,开始议题管理的实践活动。主要反映在:

1 总结提炼了区域性商标专用权保护七项机制。分局在8.20―9.5火花塞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确立区域性商标保护七项机制定位,即建立由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慈溪市知识产权保护区域性协调机构:建立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制订并实施区域性商标战略,建立创品牌、保品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打击商标侵权的预警机制:建立了经营者防范制假售假的自律机制:建立与商标权利人及知识产权机构之间联手打假的工作机制:建立执法督查机制。

2 成功使用了媒体策应手段。以本级媒体为主平台,结合从2005年8月20日开始火花塞整治工作开展常规性宣传,全面营造整治氛围,教育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树立部门“尽职”形象。以9.20慈溪市商标专用权保护联席会议为主题,掀起宣传保护知识产权高潮,一方面通过会议形式与商标权利人沟通信息,另一方面借助各媒体对会议的专题报道,重塑慈溪打假治劣、维护品牌的正面形象,提升区域整体美誉度。

3 积极探索了有效监控机制。慈溪分局于2006年3月开始,分局和市局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为全市商标专用权保护现状把脉施诊,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商标专用权保护作了有益探索。此次调研根据块状经济分布特征,以往侵权记录。确定了火花塞、轴承、小家电、网络配件为四大重点行业,从侵权主体、侵权对象、侵权行为发生地、侵权手段、侵权后果等五个方面全面剖析四大行业2004―2005年商标侵权案件,分析四类重点行业商标侵权五大诱发因素,提出了探索并建立“政府制度保护、部门职能保护、社会服务保护、企业自我保护”的区域重点行业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格局的建议对策。在调研的基础上,分局调整了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年度计划,列出火花塞、轴承、洗衣机、电熨斗、鞋服、电脑网络配件、制笔等七大行业。

4 制定完善了规范投诉制度。针对火花塞事件暴露出的打假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慈溪分局及时

向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反映情况,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并提出著名商标权利人委托的人名单。2006年3月。分局出台了全省首个适用知识产权权利人或中介机构打假行为的规范性制度――《慈溪分局投诉案件受理、查处、回复等有关问题的规定》,就合法投诉的案件在受理、查处、回复投诉人等环节作明细规定,进一步规范投诉案件流程,保障投诉人权利。

(二)议题管理的成熟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以成功处置2007年3月底4月初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配套产品商标侵权行为为代表。

1 找准议题关键环节。2007年3月底,全国、宁波市、慈溪市整规办同时收到中国品保委《关于针对慈溪地区网络布线产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活动的请求报告》,报告称“小行业,大安全”,并认为“慈溪作为制假源头地”和“以在外慈溪人作为主要经营产业”等特殊现象等。针对这一报告,慈溪分局不是一时的顺从和迎合。而是把握关键点,集中力量对核心利益相关者最关注、最贴近的议题做出有效回应,通过经济户口查询和局所联动排查,把握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有实际情况,确立生产网络综合布线配套产品行业作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内容,而非报告所称的网络布线产业,为顺利化解危机定准方向,避免了监管资源的浪费。

2 加强与议题核心受众的沟通。此次网络配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议题的核心受众是商标权利人、上级部门。慈溪分局高度重视与他们的意见交流,以有说服力的证据为依托,影响、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一方面,分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主动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负责人进行联系,主动沟通,介绍了该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近年来工商部门执法监管情况,说服对方改变举报材料表述观点,客观公正定性分析假冒事实。另一方面,做好当地政府参谋,由市整规办向上级整规办专题汇报,得到国务院整规办的认可。

3 集中力量执行议题项目。就网络配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议题进行积极实践。一是执法实践。2007年4月,我分局结合假冒仿冒违法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集中力量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在检查中查获商标侵权案件7起(其中无照经营加工点6个),移送1起。二是规范实践。加强对网络配件行业企业的商标法律法规培训。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组织网络配件行业企业参加了宁波市企业品牌保护巡回讲座团专题讲座。三是机制建设实践。完善了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完善了敏锐发现机制: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了联合打假机制;完善了执法督查机制。

三、议题管理项目的创新性

议题管理作为全新的系统管理方法,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之后,优势凸显实现了三大转换:

一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换。通过事前检测和分析,评估各类初步显现的易侵权的高危性行业,科学确定轻重缓急等级层次,主动集中力量逐次突破,避免了在面对集中性投诉时出现处处被动,甚至恐慌的局面。

二是从专项整治到全面谋划的转换。总结提炼系列整治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策划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展的大方向,并为行业整治或整治阶段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应对方案,使得具体执行过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改变了事后应对各类平铺式的专项整治。这也为如何开展长期性监管开创了新的思路。

三是从无限管理到有限管理的转换。针对相关利益群体的集中性投诉,开发利用工商部门已掌握的数据资源,事先科学评判投诉的关键点。制订具体方案,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同时加强相互沟通,改变了无限性、低效率的监管。

四、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是社会认同感提升。全社会“关注商标、爱护商标、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列入市委市政府“经济规范在慈溪”活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工作:各镇及相关部门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创牌工作列入镇(街道)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提出对发生重大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的乡镇实施考核“一票否决”制:整合部门职能优势,2006年初组建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整规专门机构。

二是工商打假受好评。2006年,慈溪分局在全省知名商标品牌保护联络网成立大会作了典型发言,并收到相关商标权利人或人锦旗、感谢信等33余件;2007年分局成功处置网络配件可能引发的危机事件,受到了慈溪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省市局转发简报,总结交流经验予以刊发,品保会对网络配件行业整治工作予以认同;而且,商标权利人有关慈溪企业的制假售假投诉逐渐减少。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3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商业城的提升发展工作,主要领导先后批示要对商业城的提升改造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为此,从7月下旬开始,区政协会同区贸易局、商业城管委会等单位组成调研组,以专题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先后召开了商业城经营户代表、业主代表专题座谈会,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和镇街,并赴、和等地学习考察,广泛征求了多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加快推进商业城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成果综述如下,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商业城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商业城于1992年建成开业,总占地400多亩,总投资8亿人民币,有各类办公和营业用房6000余间,经营户34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共设十六大市场和两条专业街,经营范围涉及五金建材、副食百货、服装箱包、粮油烟酒、机电家电、非机动车和旧货等。其中商业城开发总公司举办十个市场和两条专业街,民营举办六个市场,由管委会辖管。建成18年来,各项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尤其是近三年来,年商品成交额均突破双百亿,占全区商品成交额40%左右,年创税收近亿元,先后获得多项全国性荣誉,三次被评为省重点市场,商业城已成为面向全国的一张“金名片”。目前,商业城有两级管理体制:一是商业城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为区政府对商业城实施管理协调的非常设机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二是商业城管委会,为常设机构,负责商业城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其主管部门为区贸易局。公安、城管进驻商业城,分别成立分支机构,实行双重管理。

(二)管理情况

2007年,商业城管委会成立后,努力克服硬件设施先天不足的困难,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实现了商业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近年来,通过加大硬件改造投入(近三年共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商业城主要市场的消防设施改造,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安全监控防范网络,通过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使城内火警数量逐年下降。为使商业城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开展“整治月”、“巩固提升年”、“深化管理年”和“规范发展年”等专题活动,抓住难点重点,实施专项整治,落实长效举措,整体形象得到改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整顿停车场,挖潜停车空间,加强交通疏导和专项整治,运用科学手段引导经营户文明停车等手段,有效地缓解了商业城的停车、行车压力。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在肯定商业城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商业城面临日益突出的发展瓶颈问题和矛盾,严重制约着商业城的持续发展,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先天不足,整体环境较差。

(1)消防安全难以保障。消防设施缺少、建筑物连片且结构复杂、商住混杂、空间狭小、人口密集,给消防改造、火险发现、火灾救援、人员疏散等工作带来困难。虽经多年连续改造,但各类消防隐患仍难以彻底根除,每年均有火险发生,06年高达9起。近年来靠市场管理部门严防死守,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危机四伏,一旦火险发现或扑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商业城已经成为潜伏的“火山口”。

(2)“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突出。商业城经营户现有自备机动车、电瓶三轮车3000余辆,日进出商业城车辆万余辆,而城内各类停车位仅1200多个,造成10多辆车争抢一个停车位的局面,停车位缺口较大。同时,城区主要道路贯穿商业城,加上火车南站扩容,各市场内交通拥堵严重,城内道路处于超负荷状态,遇节假日和销售旺季,情况更加严重,交通压力日显严峻。

(3)抗灾能力低下。因年代已久和建筑质量差,市场多处房屋出现沉降,墙体开裂,结构变形,管道破损,建筑物安全防控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每逢台风、雷暴、大雪等天气,都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营者怨声载道,管理者提心吊胆。

2.经营模式传统,市场竞争力不强。

(1)功能配套不足。城内仓储空间严重不足,物流水平低下。许多营业房因面积狭小,既成商品展示区,又成仓储区,店内货物堆放杂乱、随意侵占公共空间和过道,市场秩序混乱,管理难度较大。

(2)专业化水平不高。因建成初期隆市需要,市场划行归市特征不明显,商品布局错综复杂,专业化水平低,核心竞争力较弱。

(3)经营档次低下。十多年来,市场一直延续现货现金现场交易,这种小规模、低层次的经营模式,使得市场内知名商品品牌较少,附加值较低,高端消费外流。

3.产权分散,造成市场管理难。

(1)日常管理难。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产权式市场管理出现真空,市场管理依据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商业城块状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到位,导致商业城市场管理部门在处理矛盾和问题时较为被动,法律纠纷和事件不断,“管理难、难管理”问题突出。

(2)市场培育难。产权分散,私有产权比例高达80%以上,导致市场管理部门无法实施统一招商、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二房东”现象,哄抬营业房租赁价格,恶意、无序竞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3)权利义务失衡。私有产权所有者只享受房产收益权,不承担责任义务。尤其是民办市场,开发商建好市场一卖了之,商业城管理部门则承担了市场的房屋维修、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而经营者又以各种借口,对市场收费工作制造困难。随着硬件设施的逐年老化,维修、改造资金逐年加大,市场正常管理难以为继。

二、提升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商业城建成18年,至今未进行大规模改造,受整体环境和发展空间束缚,经营规模、经营品牌、经营档次已明显落后于省内等地市场,更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调研组认为,实施商业城提升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一)巩固和提升商业城品牌价值的需要

从前期考察情况看,皮革城于2005年实现了新城搬迁,二期建成、三期建设、四期规划,并成功上市,开始面向全国布局,发展迅速。中国小商品城先后五次易址、九次扩建,现也成为绩优上市公司,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年创税收达20多亿元,占全市的30%左右,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典范,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提升了的城市形象。中国科技五金城先后投资7亿多元,实施了新市场建设和老市场改造。濮院羊毛衫市场在改扩建的基础上,计划用5—10年时间,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城。上述市场通过改造和新建,完成了转型升级,实现了飞速发展。商业城与上述市场在同年代建成,累积18年发展,品牌效应明显,无形资产可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商贸产业的形象。但目前因各种因素制约,商业城在发展水平上已远远落后于上述市场,急需通过重建或异地新建,提升硬件设施条件,完善市场功能配套,打造新型经营业态,创新经营管理体系,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商业城的品牌价值。

(二)促进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产业低能耗、高就业、高效益的优势明显,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助力巨大。从考察情况看,市在“以市场为龙头,三产带动二产推动一产,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专业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振兴了经济,更打响了在全国、全世界的品牌。实施商业城提升改造工作符合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必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2.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办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这是省内周边市场产业发达县市的共同经验。市以市场开发带动城市建设,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坚持城市化带动的战略决策,我们认为,实施商业城的改造提升,打造新的经济商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我区的城市化进程。

3.有利于打造产销互动发展格局。先进制造业需要现代化的市场产业相配套和依托。等地市场通过强劲的产业依托,形成了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相辅相成的良好发展局面,产销两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已形成了以工业为先导,多种产业共同繁荣的经济形态。实现商业城的提升改造,搭建好本区优质工业产品的展示销售平台,形成产销互动发展格局,既可推动我区工业制造业发展,又为市场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三)顺应社会各界迫切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加快推进商业城提升改造的呼吁日益强烈,省工商局领导在全省市场工作会议、省重点市场检查复评等场合,多次建议商业城尽快实施提升改造,以巩固和提升商业城现有品牌地位。各界人士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途径,要求加快商业城的提升改造,保护现有市场资源。从前期组织的两次专题座谈结果看,支持异地新建的意见占77%,支持就地改造的意见占23%。而三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支持异地新建的占61%,支持就地改造的占35%,其余4%为其他意见(维持原状等)。综上所述,要求提升改造的意见基本统一,且异地新建商业城成为主流意见。商业城管委会也曾委托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专业研究机构,对商业城提升发展作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商业城发展研究报告》。通过综合评价,该报告提出了以异地新建实现商业城转型升级的研究结论。

三、加快推进商业城提升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提升改造的工作力度

商业城的转型升级事关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深远,同时实际工作开展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任务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商业城提升改造的工作力度。

1.组建领导班子。建议把该项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商业城提升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2.继续深化调研。建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有关部门、镇街到兄弟县市进行学习考察,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商业城转型升级工作。

3.加快推进工作。目前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众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商业城项目必须抓住时机,加快推进。一方面政府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相关镇街,开展项目选址、土地规划控制和前期手续办理等各项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对区域内在建大型市场进行规划控制,整合全区市场资源,以避免重复建设。

(二)明确提升发展规划定位

在前期座谈交流、考察取经,广泛听取各层面意见的基础上,调研组对就地改造和异地新建两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一致认为,就地改造弊大于利,主要存在产权主体利益难协调、现有空间难拓展、瓶颈问题难破解和与火车南站规划矛盾等问题。而异地新建利大于弊,可彻底解决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最优位置建设、最优方案规划、最优模式创建,既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又有利于提升市场的综合实力。对新商业城的发展规划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新型商业模式。以“高起点、远规划、新配套”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为原则,建设集销售、仓储、物流、会展一体化,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一站式,有形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市场集群和商贸中心,把新商业城打造成代表现代商贸发展水平的典范之作,使商业城真正成为向外界展示的“金名片”,立足、面向全省以至华东的“辐射源”。

2.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凭借其丰富的产品资源和优越的创业平台,业已成为全国、全世界网上创业者的沃土。我区现有中小企业2万余家,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发展愿望强烈,而周边的绍兴、宁波、台州地区也有大批民营企业。在实施商业城提升改造时,可充分考虑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工业产品搭建一个集批发、零售和展示为一体的平台和窗口。

3.进行区域市场资源的科学整合。新商业城建设可与其它市场的规划、整合同步进行(如加大新农都、新世纪市场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力度)。在保护现有市场的前提下,筛选更具发展前景、更能代表区域特色的专业市场,优先进驻新商业城,尽快兴城隆市。要避免重复建设,引导区域内市场从“小而全”向“大而专”的发展形态转变,提高我区市场的精品化、专业化水平。

(三)合理确定新城选址

针对商业城异地新建的选址问题,调研组实地踏看了宁围、新街、红山蜀山、临浦等地相关区块,提出了四个建议方案(见附件)。

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调研组认为:建议方案一、二——新世纪市场园区区块、临浦王村区块距主城区较近,相对较有区位优势,容易迅速隆市和形成规模,但也存在拆迁压力大、成本高、新的交通问题和农保地调整等不利因素。建议方案三、四——红山农场区块和区块较具发展潜力,可充分利用省市区发展战略优势,抢抓机遇,实现商业城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但均存在离主城区较远,导致经营户易流失和隆市风险。但无论选择哪一方案,新商业城建设应与全区市场资源科学整合相结合。因此,建议对新农都、新商业城及其它专业市场的建设进行综合规划,整合各自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集中力量,共同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我区市场产业。

(四)探索新型运作模式

商业城提升发展项目一次性投资较大,可借鉴、等地成功经验,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和“自筹资金、自求平衡”等原则,探索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新的体制。一方面,可通过企业化操作,吸纳多个投资主体组建股份公司或企业集团,负责新商业城的开发建设。建成后,可学习省内外兄弟市场的管理经验,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的经营管理通过集团化、企业化操作来实现,同时逐步转变现有商业城管委会的职能,成为专门的协调机构。另一方面,对老商业城搬迁后土地进行拍卖或再开发利用,结合火车南站规划,建立集居住、休闲和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商业业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市场经营效益,以求新老市场建设的资金平衡。

(五)继续加强市场管理

在完成新商业城建设搬迁前,将存在5年以上的建设过渡期,因此在加大提升改造力度的同时,须继续加强市场管理工作。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4

1、关于电子会议系统

电子会议系统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综合、信息存储等多种设备功能的有机组合,是一种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和网络管理技术,将各个独立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集成管理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因构建的主体产品不同,实现的主要功能不同,具体有多种称谓,如多媒体会议系统、音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但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相互融合。多媒体会议系统重点强调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媒体的信息共享,即能够在大屏幕投影显示计算机的图文信息和录像资料、需要展示的书籍、图纸、胶片、实物等,通过会议扩音传播语音信息,突出图像和声音的集成使用。一般由显示系统、扩声系统、信号源、信号传输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音频会议系统将会场中所有话筒之间用专用线串联起来,最后接到主机,俗称手拉手会议系统。可以方便地选择带有不同功能模块的单元话筒,以达到诸如表决、话筒管理、同声传译等各种功能。因为其手拉手式的连接,可自由变换话筒的数量,升级方便。系统能保证每个人发言很方便,同时又便于会议管理,是当今很多企事业单位会议室标准配置的组成方案。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使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在虚拟空间[1]中共聚一处,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的会议模式,是支持远距离相互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具备真实和直观的特点,对于远程教学、项目汇报、会议讨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视频会议系统在政府、军事、商贸、医疗等部门已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中55%依赖于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内容。由此可见,同时兼备多种信息传递手段的电子会议系统,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速企业运作、缩短决策过程、提高竞争力,已经是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

2、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

就全国范围而言,电子商务的专业定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由于举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背景和师资来源差异较大,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很大不同。但大体可分为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网上商贸服务为特征的狭义电子商务(EC)方向,以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和互联信息传输为核心技术,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主管和网站运营服务人员,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等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基本定位于EC;二是以商务电子化为特征的广义电子商务(EB)方向,含流程重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与运作等核心技术,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和现代商务管理人员,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基本定位于EB。2004年以来,电子商务市场异常活跃,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但是,全国大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却不尽人意。为此,2008年,由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南京商友咨询商务电子化研究院联合组建了一个课题组,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查研究,试图探明其原因,寻找应对策略。此项研究给出的建议是:在经济管理类院系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可向现代商务管理方向发展,应以“现代商务管理”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为此应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来落实这一专业定位的调整。此建议得到了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根据这项研究,一些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将开设《现代商务设备管理》课程,东南大学出版社也已正式出版本课程教材,而电子会议系统,已经正式编入教材的内容。

3、相关课程建设

如上所述,把电子会议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现代商务设备管理》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尤其是教材建设,现已经出版。但作为课程建设,仅有教材还是不够的,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要建立课程实训条件。可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综合实训室内,增加必要的设备,使之具备电子会议实训室的功能。电子会议实训室应具有实用功能,学校可以直接利用此实训室召开视频会议,如此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而且使得学生的实训环境更具有实战背景,能收到更好的实训效果。二是要培养师资力量。要鼓励教师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要精通设备实用技巧,能发现解决设备选购、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本课程的教师,最好能兼任学校办公室设备管理工作,如此不仅可以使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更加精干,而且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坤(1980-),男,安徽肥东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讲师;蒋国平(1963-),女,江苏淮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天津 300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ASK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03-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27-03

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迄今为止,全国有超过500多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在高校的普遍开设并不能忽视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1]王玖河和李晓霞(2007)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T 型知识结构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竞争力不强。[2]唐新平(2008)则认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雷同现象,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既未能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也未充分与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3]总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状态,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4]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种共性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属于定性描述,缺乏实证数据予以支持;大都站在研究者(即人才培养者)自身判断立场上,并没有基于人才受培养者学生这一群体角度去深入探索。为深入了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结合天津商业大学(前身为天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针对近5年毕业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希望探索毕业生的现在工作情况以及对专业建设的反思与建议,从而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改革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情况简介

工商管理学科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相关分支学科为一体的实用型、应用型的学科。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原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于1980年开办,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学者们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涉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两个要素;“如何培养人”则包括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保障措施等要素。[5]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现代商学素养熏陶和创业教育为基石,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精英。所培养的学生能凭借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现代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单位中快速成长和发展。人才培养规格概括为:本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社会实践的体验逐步贯彻“道术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道”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社会的意识;“术”要求学生掌握最核心的管理素养,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反思与学习能力等;“知”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基础;“行”要求学生敢于行动,在不断尝试和体验中感受管理活动的魅力。

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学生不仅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熏陶,更有机会参加各种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曾在本专业就读的校院两级社团核心骨干的学生有:2005级学生梁修超(校大学生成长协会创始人),2005级学生钟宏亮(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2006级学生张敖(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2007级学生杨敏(校魔术俱乐部创始人),2008级学生卢明韧(曾任校星海艺术团团长),2008级学生杨岚(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2008级学生刘建剑(校弘毅精英商学会创始人),2008级学生丁琳(曾任二级学院商学院学生会主席),2009级学生刘家瑞(京津印象工作室创始人),2009级学生胡润飞(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目前在读的优秀学生代表有:2010级学生彭璐(现任校拉丁舞社社长),2010级学生罗巍(现任校广播台台长),2011级学生王凯(校国学社首任社长),2011级学生罗冲(现任校黑苹果俱乐部队长)。这些优秀的学生通过社团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类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也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2.人才培养成果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其较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广泛适应性,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或机关单位的精英人物。近5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考上211院校和985院校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如下:2005级何朝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6级杜昌顺(南开大学商学院)、2007级何宽(复旦大学商学院)、2008级林丁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2008级双学位钟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级王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此外,还有十几人考上国内其他高校及海外大学的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近5年我系学生先后有去三星电子、摩托罗拉、海尔、京东商城、苏宁电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著名企业工作,也有多名同学考入国家商务部、天津市工商局、天津市地税局、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公务员系列。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调研

为深入了解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后对专业建设的反思,本课题组对2004~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相关问卷制作、发放及数据分析主要借助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1.调研方式及总体情况说明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也并不集中,通过传统的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其时间、金钱成本都太高。因而需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问卷调研。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有工作情况,包括单位性质、行业类型、工作内容等;第二部分:对专业优势的反思,包括读专业的收获、专业优势的判断等;第三部分:对专业改革的建议,包括封闭式问题选择和开放式问题填写两类。

本研究主要借助问卷星网站()进行问卷设计及工作,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给学生发QQ消息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络。问卷发放及回收周期为2013年7月22日到8月10日(含起止日),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2004级学生占5.41%,2005级学生占20.27%,2006级学生占31.08%,2007级学生为16.22%,2008级学生占27.03%;男生比例为46%,女生为54%。

2.调研发现

在毕业生现有工作情况方面,此次调研发现:有32.43%的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有22.97%的学生在国有企业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4.86%,还有12.16%的毕业生选择读研究生进行深造。值得关注的是有5.41%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雇佣于别人(注:此处列举的相关调研数据为各个问题的主要回答部分,相关不太重要的选项并没有进行描述,因而每个问题回答人数的累计百分比可能不为100%,下同)。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33.78%在非金融企业工作,其次有17.57%的学生在工业企业工作,而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有14.86%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20.27%的人从事市场及销售工作,有13.51%的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9.46%的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有相同比例的学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在毕业生对专业优势反思方面,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读工商管理专业的最大收获是有自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59.46%),其次为专业就业面广(占35.14%),再者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占33.78%),而认为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教学形式新颖的学生分别占24.32%。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的只占17.57%,而认为课程新颖的比例更好,只有9.46%(注:此题为多选题)。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优势的判断,认为完全有优势的仅有4.05%,认为比较有优势的占22.97%,认为有一些优势的占47.3%,而认为几乎没有优势的被调查者占16.22%,而认为基本有优势的有9.46%的学生。在反思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优势方面,有四项内容学生选择的比例都超过40%,分别是:表达沟通能力强(占52.7%),知识面广(占50%),团队合作能力强(占41.89%),而再学习能力强(占40.54%)。在毕业生选择比例低于40%的内容中认为创新能力强的比例只有20.27%(注:此题为多选题)。

在毕业生对专业改革的建议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最为重要,比例为64.86%;增加课程实用性,比例为54.05%;引入职业(就业)指导课程比例也较高,占40.54%;而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为35.14%,重要性处于第四位置上(说明:此题为封闭式多选题)。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填空题,希望毕业生们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再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这些意见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有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内涵以及企业家精神,该专业特别适合有家族企业和打算自己创业的学生学习。但依然有学生反对此做法,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一定要创业,太多的创业讲座及相关活动容易误导大家。有许多同学认识到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的知识体系过于庞杂,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存在许多迷茫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让理论知识落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毕业生们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推动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在营造企业模拟环境时不仅要关注少数大公司的情况,也要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情况,毕竟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是去中小企业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毕业生们主要建议应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有学生建议应重视假期实习活动,可以尝试把其课程化,借此推动学生重视假期实习,努力提升人际关系技能和沟通能力。还有学生建议围绕就业、出国、考研三个方向增加相应课程。有少数学生建议引入更多关于量化分析和管理科学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案例教学,结合课堂成果展示、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管理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应关注理论应用,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训练现实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而不只单单运用于对付考试。

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有部分同学提及在校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价值;大部分同学认为应加强去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习结束后,加强分享和交流也非常重要。工商管理专业应多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有部分同学建议应较早让专业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习。

三、讨论及结论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被作为一级学科对待。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会遇到“工商管理无专业课,工商管理学生毕业无岗位”的尴尬局面。国内一些工科院校仅仅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等少数专业,因而它们可以在此专业下设置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方向。而工商管理学科建立比较早,该学科下相关专业均都设立,因而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遇到了巨大挑战。

结合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来看,增加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明确求职的方向是毕业生们的共识。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遵循两条路径来进行改革:第一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应用型人才,关注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提升,通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与相关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来实现。[6-8]第二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有层次的系列创业教育活动来实现。[1,9,10]

第一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能管理知识和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等管理技能。[11,12]从本研究对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全面的知识教育在缺乏明确职业指导的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充满迷惑,从而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劣势之一,但与此同时全面的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具有宽广的就业空间,这也被学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之一。对于这个悖论,毕业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即应鼓励学生去实践和实习,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加强职业指导,结合某些行业背景加以重点引导。从调查来看,有超过30%的学生在非金融企业工作,从事市场营销方面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了10%,因而未来可以据此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表达沟通能力也被毕业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最有优势的地方,显然这与工商管理专业最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创业家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知识与开拓创新的技能。[13,14]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对相关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某些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知误区,不太赞同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创业的鼓励。当然,仍有许多学生认为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只有20%的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这也说明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的管理教育相比,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学员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其企业家能力。[15]

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路径和创业型人才的发展路径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交叉在一起。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强调能力本位,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试图培养职业经理人,而后者培养创业家。这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情境营造等方面的差别。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设针对大公司成熟管理方式的相应课程,并营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如参观、实习、观看视频)等去传授职能管理知识与相应技能,而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置针对中小企业成长管理方式的课程体系,并营造亲身实践式的教学情境(如创业模拟、开办企业实训等)去传授创新管理知识与技能。

目前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正试图构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基于学生基本管理技能的培养,强调创新意识的熏陶和创业技能的训练。未来需要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课程设置及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尽快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到全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中,以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化。

参考文献:

[1]饶扬德,等.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1).

[3]唐新平.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08,(31).

[4]王坤,李德平.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于整合的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0,(6).

[5]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周立华,等.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

[7]刘永,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2,(4).

[8]栾立明,林艳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9]郝英奇,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5).

[10]黄金梅,等.基于创业能力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9).

[11]汪张林.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科学与管理,2009,(2).

[12]罗拥华.论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13]张白.工商管理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就业与保障,

2005,(5).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范文6

一、推行“三书一表”,规范商标工作

(一)商标服务提示书。对已经使用注册商标的服务对象存在的商标许可转让、到期未续展、缺乏显著性、未标明注册标记、商标许可备案、商标注册证遗失破损补证、擅自停用超过两年等七种涉及法律法规规定,虽不属违法但可能影响商标使用效果或容易导致商标争议的行为下达《商标服务提示书》,提高服务对象运用、管理和保护商标的意识及能力,引导服务对象规范商标使用行为,避免商标使用纠纷,提升商标使用效果。

(二)商标策略建议书。对辖区内尚未注册商标或注册商标单一、需要丰富商标的服务对象,根据日常巡查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使用注册商标、注册储备商标、防御商标、国际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争创省著名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的建议,指导企业尽早申请商标注册,防止相关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责令改正通知书。对辖区内使用注册商标或未注册商标的各类服务对象,存在的擅自变更注册事项、自行改变注册商标、自行转让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不表明被许可人名称和商品产地等轻微违反商标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落实“首违不罚制度”,通过下达附有笔录、物证等证明材料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强化规范教育职能,引导当事人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自行纠正违法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四)商标维权查询表。对辖区已使用注册商标或未注册商标及计划使用商标的服务对象,由商标专管员定期登陆“中国商标网”、“××商标广告网”,对企业已经使用及拟使用的商标进行查询,填制《商标维权查询表》,并将情况及时反馈企业,避免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及被他人侵权现象出现,切实维护辖区企业利益。

自年初推行“三书一表”以来,已发出商标服务提示书___份,商标策略建议书___份,责令改正通知书___份,为企业进行维权查询____次,引导、帮助__家企业申请商标注册、_家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

二、健全四项制度,夯实“三书一表”基础

推行“三书一表”,离不开各项具体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市工商局在完善监管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商标管理制度》,健全了一标一档、重点储备、分类指导、协同维权等四项制度,为“三书一表”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一)一标一档制度。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给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商标策略建议、商标服务提示,结合推行市场主体网格化监管模式,集中对辖区商标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了辖区商标现状,完善了辖区商标数据库;对每一件商标,建立了使用情况登记簿和管理明细台帐,完善了静态、动态监管档案。截止目前已完成商标建档____份,其中注册商标___份,未注册商标___份。

(二)重点商标储备制度。商标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一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储备制度进行合理统筹科学规划。××市工商局立足辖区商标发展现状,本着“主动服务、跨越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引导注册储备库》、《推荐著名商标储备库》、《推荐驰名商标储备库》,构筑了衔接紧密、后劲充足的商标发展、创建梯队。目前有___件商标纳入《引导注册储备库》、_件商标纳入《推荐驰名商标储备库》、__件商标纳入《推荐著名商标储备库》。

(三)商标分类指导制度。推行“三书一表”,为服务对象提供商标提示、建议,要根据企业及商标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市工商局通过对尚未注册商标的服务对象,下达《商标策略建议书》建议使用注册商标,出谋划策、全程服务,帮助尽快注册商标;对使用注册商标不规范的服务对象,下达《商标服务提示书》建议规范商标使用行为,积极帮助完善商标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商标管理水平;对从商标储备库中筛选出的重点对象,下达《商标策略建议书》建议争创驰、著名商标,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式贴身帮扶,增强了指导和服务效能。

(四)协同维权制度。加强与商标企业的联系,增强了企业的商标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了工商部门商标管理、企业商标联络员和打假维权“三个网络”,完善了快速灵敏的反应机制;加大维权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推进了“商标维权查询”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延伸了“商标维权查询表”的作用。与辖区商标企业开展__次联合打假行动。

三、突出三项重点,提高“三书一表”效能

××市工商局在推行“三书一表“过程中,结合辖区实际,突出增加商标总量、改善商标结构、提升商标价值三项重点,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职能转变和职能到位,彰显了新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一)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增加商标总量

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商标注册。为此,××市工商局要求干部职工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及年检验照过程中,自觉强化商标注册意识,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市场情况,积极主动提出使用注册商标、注册防御商标、备用商标的建议,为搞好商标注册、增加商标总量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推行“三书一表”后,仅____年上半年,辖区就有__户企业的__件商标提交了注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