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哲学论文范例6篇

投资哲学论文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1

沃伦.巴菲特,是股票投资的佼佼者,1930年出生在奥马哈,这是美国一个投机盛行、动荡不安的地区,也许正是这座小城的气息,赋予了巴菲特敏锐的神经、独特的视角,尤其在对股票投资的研究上,多年专注,成就了其良好的投机心态和投资手段。他坚定奉行简单、聚焦的投资理念,以经营企业的心态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亲手缔造了财富王国,书写了从100美元到720亿美元的财富神话。在2009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首富是沃伦·巴菲特,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坚信我一定会富有,对此我从未怀疑过”。他坚定奉行简单明了的理念,忍耐坚守,同时聚焦重点,他的投资观念无疑值得广大投资者领悟、学习、践行。在投资行业,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持不懈,当足够专注时才有可能赢取成功。财富不可复制,别人获取财富的经历我们也无法完全效仿,因为,一次成功的投资过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优秀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方法是应该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的。纵观巴菲特的财富增值过程可以看出,在股市行情大好,大多数股民都表现的贪婪时,巴菲特反倒会十分谨慎,甚至是恐惧的;而当股市低迷,大多数投资者谨慎恐惧时,他却要大刀阔斧地操作交易了。这样的理念,充满了对人心过得深刻理解,同时,能够克服人性弱点。根据巴菲特的理念,在投资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切不可盲目从众,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敢于尝试,把握对“贪婪”和“恐惧”的节奏。当然,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也很难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当市场上升时,几乎每天都在上升,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舍得卖掉自己的股份,以谋取更大收益;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继续购买股票,这实际上是巴菲特说,“缺乏机构的执法,这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并不在固定的时间发生,而我们无法预测他们所造成的市场混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感染程度。这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会到来,如果你有一份在管理中的出色表现的公司,控股的时间可能是永久。

2 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

美国的传奇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选股者,一直以来都认为,哲学、历史领域优秀的人比学习金融和贸易的统计更适合投资,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方法论,而统计只是一个机械重复的数据基础。他的投资哲学是: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资本市场即将发生什么;投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行为;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工具;价值投资的要义在于,对股票背后的企业内在价值和发展预期充分了解并充满信心,优质企业的价值,终结会体现在其股票价格上,价值投资在于长期持有,以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在资本的投资中,方法得当,会赢得杠杆式的投资回报。哲学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家系统全面、更加敏锐理性,帮助投资者汲取经验。林奇认为,投资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是正确认识事实,可以把投资看作是对世界的股权投资;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可以作为股票投资的方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或缺的。

3 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索罗斯,他传奇的投资经历让他显得异常神秘,神秘的甚至很少有投资者敢于借鉴他的投资理念。即便你去琢磨他的投资理念,也未必能研究透彻。他是哲学家中最成功的金融投资家,是金融投资家中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他的文字一直是难以捉摸,在《超越金融一一索罗斯的哲学》一书中,索罗斯以简洁的风格总结他的投资哲学思考—不确定性原理、在金融市场中的反身性理论、开放社会的概念。他认为这三个理论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和一个有争议的慈善家,索罗斯认为,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适用,所以投资必须稳准狠;人类的世界观本就存在缺陷,每一个人都具有人性弱点,所以,任何一个经济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被隐藏的很好以至于最为难发现和攻克;羊群效应是帮助投机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这一效应,或者效应微弱,那投机绝对很难实现;投资的假设前提是市场总是错的,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是市场不合理、不成熟和混乱无序,根据规避和纠正偏差的过程中实现的投资利润。

4 威廉.江恩的投资哲学

江恩是是二十世纪成功的投资家之一,他从一个投机者开始,成长为一位成功的投资者,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充满智慧。他利用古代数学和宗教,以天文学和几何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赚取到了当时巨大的财富。此外,他交易时间和买卖价格完美结合,提出了全新理论,受到后来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江恩投资理论的核心是,在表面看上去混乱的市场中,构建严格的交易秩序。由其创造的“江恩线”、“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等,都可用来预测股票价格合适回调,又会回调到什么位置。江恩的投资理念比较特别,在金融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价格的判断中,其理念明显具有优势。

5 伯纳德.巴鲁克的投资哲学

巴鲁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在征服了华尔街之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说:“巴鲁克是最能够把握住好时机的投资者”。巴鲁克的投资哲学是:人性是投资过程中必须时刻考虑的因素,绝不贪婪;任何所谓的内部消息、特殊信息都要提高警惕:绝不强求每一次交易都能做到完美的低买高卖;第一时间接受损失的事实并坚决及时止损;投资股票要求质精而非量多,股票有几只便可,关键是专注、投入研究和坚持;要做善于总结和定期估值的投资者;投资要给自己留后路,切不可把资本全部注入股市;要研究和坚守自己熟悉并敏感的行业板块。

6 是川银藏的投资哲学

是川银藏是日本著名的股票投资大师,在日本投资界被称为“股市之神”,他早在30岁时就露出锋芒。他早期以70日元做本钱入市,然后令人惊讶地获得了超过一百倍的投资回报,这在当时的金融投资界惊艳四座。仅仅依靠投资股票,他的个人所得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列日本全国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即使是在他82岁高龄的那一年,他仍旧能够赚取数百亿日元,他十拿九稳的判断力是惊人的。他一直以来都能准确的预测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这种能力的确非一般人可以达到。当然,成功都不是简单偶然到必然的过程,是川银藏先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投资哲学,他的哲学理念或许值得所有金融从业者学习,他投资经验更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他认为,投资股票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兔子因为太过自信、太骄傲,认为自己一定能胜利,所以才会失败。而乌龟却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反而最终赢得胜利。他认为,投资人应该学习乌龟的心境,细心观察,谨慎交易。是川的投资理念是:要长期持有发展前景好、上升空间大、但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关注道德潜力股;不要太乐观太自信,不要轻易相信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做股票投资要用自有资金操作;每天都要关注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化,自己狠下功夫研究。是川银藏的“投资五原则”是:首先,选择股票不能听信推荐,而是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分析、选择;其次,要能够预测经济变化;第三,每只股票都有其应有的实质价格,股票价格一旦超过其应有的水平,避免追高;第四,企业业绩和实力决定股票价格,庄家硬做的股票,中小散户坚决勿碰;第五,收益与风险从来都并存,股票投资,需要心怀敬畏。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2

在分析《贫困的哲学》的哲学思想之前,有必要先对这本书的书名进行辨析,因为有关这一书名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对其哲学思想的把握。这一书名的法文原文是SystemedesContradictionsEconomiquesouPhilosophiedelaMisere,翻译过来便是“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也许是考虑到中文图书书名尽量不出现逗号的原因,这本书取原文后半部分《贫困的哲学》作为书名,而舍弃了原文的后半部分“经济矛盾的体系”,这就容易造成一个望文生义的情况,即以为这本书是要阐述一种“很贫困的哲学”,这种理解实则是错误的。仔细看一下原文的整个书名,便能够发现它的真实涵义是“关于贫困的哲学”,因为“贫困”无非是经济矛盾的表征和产物,蒲鲁东的研究重点还是贫困问题,只不过这次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或者说研究对象是贫困、研究方法是哲学。同时,这本书的目录也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这一点。第一章标题是“经济学”,第二章是“论价值”,第三章是“第一个时期———分工”,第四章是“第二个时期———机器”,第五章是“第三个时期———竞争”,第六章是“第四个时期———垄断”,第七章是“第五个时期———警察或捐税”,……第十一章是“第八个时期———所有权”,第十二章是“第九个时期———共有制”,第十三章是“第十个时期———人口”,第十四章是“概述和结论”。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典型的经济问题。可见,《贫困的哲学》的哲学追求对经济现象的哲学式阐释,是一种关于经济的哲学,而不是“很贫困的哲学”,否则蒲鲁东论证自己的哲学很贫困,就明显违背了常理。明确了《贫困的哲学》的“哲学”涵义之后,就可以阐述蒲鲁东经济哲学的内容和特征了。在我们看来,蒲鲁东的经济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投射哲学”,就是在悬搁经济问题与经济范畴之间相互关系的情况下,完全按照哲学的既定框架,对价值、分工、竞争、垄断等经济事物进行庸俗化地投射和套用。这里的哲学既定框架是黑格尔哲学的正反合三段式,蒲鲁东把它命名为“系列辩证法”。蒲鲁东认为:“辩证法就是思想从一个观念前进到另一观念,通过一种更高级的观念而形成系列。”①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因此他还表达了对于黑格尔的敬意:“只有运用这种方法,一种观念,一个事实就会显示出矛盾关系,并显示出两个对立系列的结果,从而得出一个预期中的新的综合。这就是由三段论和归纳法的既对立又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工具所遵循的普遍而变化无穷的原则。这种工具,古人只是有所预见,真正创造它的是康德,而使它发挥巨大威力和大放光彩的,则是他的后继者黑格尔。”②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灵魂是自否定辩证法,正反合三段式只不过是自否定辩证法的外在表现。当蒲鲁东只是抓住正反合这些黑格尔哲学形式方面的东西时,不过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这说明蒲鲁东根本没有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精髓。黑格尔哲学的自否定辩证法要求研究者必须进入事物自身关系的内部,从事物内部去发掘事物的矛盾关系,而不能只是在事物的表面和转圈。正是因为蒲鲁东理解不了自否定辩证法,所以他只能够按照正反合这一抽象哲学框架,机械地安排各种经济事物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例如,蒲鲁东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作为自相冲突的正反两面,再寻找它们的合题:使双方互相吸收、彼此协调的社会科学;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为正反两面,再寻找它们的合题:构成价值;从第三章开始,蒲鲁东开始了他的宏大的经济进化序列,即从既产生财富又破坏平等的“分工”,进化到能够增加财富但又产生贫困的“机器”,再进化到上帝送来的“竞争”,而竞争又带来了“垄断”,这时作为垄断的对立面的“警察或捐税”又应运而生,但是“警察或捐税”在实际上又变成了对穷人劳动果实的剥夺,因此经济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贸易”,“贸易”能够给劳动者带来一些补偿,但也使劳动者失去了工作和一些基本生活资料,因此“信用”作为帮助穷人的手段产生了,但“信用”又变成了对劳动者的金融剥夺,因此经济进入了“所有权”阶段,“所有权是占有权,同时又是排他权;所有权是劳动的代价,又是对劳动的否定;所有权是社会的自发产物,又是社会的解体;所有权是一种公平制度,同时又是盗窃。”③蒲鲁东认为,“所有权”是以上所有方面的总的合题,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体系,换句话说,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范围内,是不可能解决劳动者贫困问题的。客观而言,这一结论倒是比较准确,蒲鲁东看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根深蒂固的不公平性和不合法性,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然而蒲鲁东依靠“系列辩证法”所构建的经济进化序列,完全来自于正反合抽象规律的机械投射。《贫困的哲学》表面上运用了所谓“矛盾”、“二律背反”、“系列辩证法”等哲学框架来阐述贫困之类的经济问题,但在实质上,经济问题只不过是他的抽象哲学的经济注脚,只不过是哲学的经济学运用而已,如果把贫困之类的经济问题换成其他问题,那么蒲鲁东也一定能够完成那些问题的矛盾体系的构建,原因就在于发挥灵魂作用的只是哲学的正反合三段式,而不是经济学。那么,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自否定辩证法又是什么关系呢?它们确有相似之处,都试图提供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并以这种思维方式将各自所处理的材料连贯成一个有机体系。蒲鲁东特别强调“系列”的重要性,而脱离“系列”的孤立事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运用这种方法,一种观念,一个事实就会显示出矛盾关系,并显示出两个对立系列的结果,从而得出一个预期中的新的综合观念。这就是由三段论和归纳法的既对立又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工具所遵循的普遍而变化无穷的原则。”④这种重视经济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矛盾性的方法,使得蒲鲁东的经济哲学超越了古典经济学家“事实就是真理”的实证视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辩证法的色彩,所以马克思才认为“蒲鲁东是天生地倾向于辩证法”。然而,倾向于辩证法与真正掌握辩证法是不同的,由于蒲鲁东“追求一种可用来先验地构想某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式的所谓‘科学’,而不是去从对历史运动的批判的认识中,即对本身就产生了解放的物质条件的运动的批判的认识中得出科学”,⑤所以蒲鲁东的经济哲学就只是一种“追逐公式”的投射哲学,而不是通过经济学场域体现出来的哲学;是一种借用经济范畴作为棋子的形式哲学,而不是由经济问题展示出来的哲学;是一种与经济学处于外在关系的独立哲学,而不是没有经济学就无法实现自身变革的哲学。就此而言,蒲鲁东的经济哲学具有虚假性质,它只是在形式上结合了经济学和哲学,在内容上仍然缺乏经济哲学的实质规定性,而马克思对具有经济哲学虚假性质的投射哲学持以鲜明的批判态度,这种态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发表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

二、走向经济哲学:《哲学的贫困》的方法论批判

当普鲁东以哲学投射的方式为他自己的经济学提供内在理论构架时,马克思已经同传统的一切哲学彻底决裂,在人类思想史上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发现促使马克思意识到:任何以某种抽象的哲学体系来投射现实的做法,都是必然要失败的;任何脱离历史的、现实的经济哲学观点和体系,都不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哲学要求研究者必须充分占有大量的经济学实证材料和经验证据,严格按照经济现象本身的历史逻辑来发现经济的内在规律,而不是以某种主观的抽象公式来臆造经济事实和经济范畴。只有如此,研究者才能破解一系列经济谜团和历史谜团,在理论上指出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从而这种研究就会展现出合理的经济哲学意蕴。实际上,这种经济哲学工作是在《资本论》中系统地完成的,而马克思首先要对经济哲学的方法进行阐释,这一阐释又是通过对普鲁东《贫困的哲学》的方法论批判实现的。正如马克思后来所说:“我们决定重新发表《哲学的贫困》(初版已售完),是因为该书包含了经过20年的研究之后,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阅读《哲学的贫困》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可以作为研究《资本论》和现代其他社会主义者的著作的入门。”⑥可以这样说,在马克思完成作为经济哲学典范形态的《资本论》的过程中,《哲学的贫困》因其经济哲学的方法论批判而值得加以考察,这是我们将《哲学的贫困》作为考察对象的理由。具体来说,马克思是从以下两个方法论层面批判普鲁东经济哲学的:第一个层面,马克思批判了普鲁东对待经济范畴的抽象做法,进而把经济范畴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马克思在与普鲁东的论战中坚持对经济范畴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以此为出发点,马克思就能够清楚地发现普鲁东经济哲学的错误,这种错误表现为普鲁东经济哲学的非历史的、抽象的方法。“经济学家们的论证方式是非常奇怪的。他们认为只有两种制度: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天然的。封建制度是人为的,资产阶级制度是天然的。”⑦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待资产阶级对封建社会的否定,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性眼光,但是一当他们对待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这种历史性眼光马上就被抽象方式所取代。“经济学家们都把分工、信用、货币等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说成是固定的、不变的、永恒的范畴。”

“经济学家们向我们解释了生产怎样在上述关系下进行,但是没有说明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⑧而普鲁东作为一名蹩脚的经济哲学家,无批判地接受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做法,只是用他的哲学对经济范畴编一下次序就可以了。“既然把任何一种事物都归结为逻辑范畴,任何一个运动、任何一种生产行为都归结为方法,那么由此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产品和生产、事物和运动的任何总和都可以归结为应用的形而上学。黑格尔为宗教、法等做过的事情,普鲁东先生也想在政治经济学上如法炮制。”⑨众所周知,“黑格尔为宗教、法等做过的事情”就是把宗教、法等各种事物的多样性规定抽象掉,然后归结为他自己绝对哲学体系的环节,同样如此,普鲁东的经济哲学也是把经济事物的多样性规定抽象掉,最后归结为一些逻辑范畴。马克思指出:“在最后的抽象中,一切事物都成为逻辑范畴”。瑏瑠普鲁东的方法就是把商品生产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抽象化,结果他得到抽象的“平等”,然后又把它变为“实体”,把现实存在的经济事物看成是它的“样态”。这样,历史就成了一部无人身的理性演变史。由此可见,普鲁东根本无法理解:“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瑏瑡他把经济范畴和生产关系完全割裂开来,不是把经济范畴看作是生产关系的表现,而是把现实的生产关系看作是抽象的经济范畴的实现。既然他忽视了生产关系的历史运动,那么他就只能到“无人身的人类理性”怀抱里寻找经济范畴的来历了。第二个层面,马克思批判了普鲁东经济哲学的“辩证图式”,进而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把握住了辩证运动的实质。在《贫困的哲学》中,普鲁东庸俗化地运用着黑格尔的辩证法,歪曲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理性的自我运动的辩证法,即理性进行自我设定,自己和自己对立起来,并且自己和自己的对立面互相均衡、互相抵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合题。可见,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基于对立和斗争的辩证法。但是普鲁东和黑格尔不同,他否认理性、观念和范畴的对立运动的可能性,认为经济范畴都是从上帝的心里流出来的东西。那么,这些范畴又是如何产生出历史的运动呢?普鲁东认为这是一连串的对抗运动的结果,而这些对抗又各自分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普鲁东先生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瑏瑢究其实质,普鲁东是从处于辩证运动当中的经济事实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面,而把好、坏两面的对立和斗争取消掉,这样经济事实的矛盾运动就停止了,由此出发的经济哲学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例如,如果把封建主义的农奴制度、特权等坏的方面取消掉,那么引起斗争的一切因素就会灭绝,资产阶级的发展在萌芽时就会被窒息,因此历史的发展也会一笔勾销。马克思指出:“为了正确地判断封建的生产,必须把它当作以对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来考察。必须指出,财富怎样在这种对抗中间形成,生产力怎样和阶级对抗同时发展,这些阶级中一个代表着社会上坏的、有害方面的阶级怎样不断地成长,直到它求得解放的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瑏瑣与普鲁东不同,马克思把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和统一看做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此他在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同时逐步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和经济运动的真实的辩证法,这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展示经济哲学奠定了根本的方法论前提。

三、作为经济哲学的《资本论》哲学

以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历程来看,如果他早期的哲学仍然称得上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变革,那么这种变革就还是停留在原则化和方法论的层面,尚缺少政治经济学等经验内容的充分支撑,直到马克思中晚期的经济学研究,即《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哲学的早期革命才获得实质性的丰富和充实,这是因为当马克思还未能充分占有政治经济学材料,还处在吸收和消化古典经济学成果的过程时,马克思还无法彻底走出实践生活的抽象表达之路,而正是《资本论》的写作,促使马克思哲学不仅在形式、视野上,而且在内容、细节上真正地摆脱了哲学的抽象化规定。《资本论》哲学通过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层面上展现社会生活本质和人类自由前景的方式,完成了传统哲学只能在抽象层面上才能展现社会与自由的任务,从而在科学理论的意义上实现了对特定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考察,这就是《资本论》哲学作为经济哲学的独特之处和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作为经济哲学的《资本论》哲学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

第一,作为马克思哲学之代表的唯物史观是在《资本论》手稿的经济学语境中阐发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的代表,这一点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而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两段经典论述均是在分析以经济问题为主的社会历史关系过程中提出的。第一段论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了(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瑏瑤当传统哲学家们同样关注“某种范畴”、“观念形态”时,总是从意识性的来源,如理性、感性、经验等,或是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来源,如理念、上帝、自然等方面,来寻找范畴的起源和发生过程。就任何理论形式和实践活动无不与人的意识相关而言,哲学家们找到的这些来源以及发生发展过程当然具有合理性,但是问题在于他们满足于这些来源,以为已经找到了历史的真正出发点和起源。殊不知,哲学家们只是说出了事情本来面目的一部分,而忽略了这些所谓来源的来源问题。这样,马克思就在哲学家们止步不前的地方继续向前考察,终于发现了历史的真正出发点和起源地:物质生产,并由此开始重新解释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可见,经济问题的研究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具有视角转换、范式重建的意义。第二段论述是在《资本论》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瑏瑥从这里可以明显发现,《序言》时期的马克思已经放弃了《形态》时期还在使用的一些传统哲学和比较一般化的术语,如交往形式、市民社会等,而启用了一批更能代表自己哲学的概念,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等。在马克思这样严肃的思想家那里,概念演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术语改变,而是意味着考察社会历史的视角的深化和观点的推进。众所周知,《序言》时期的马克思已经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理论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机制,正是在这些经济学研究基础上,马克思才得出了唯物史观的准确观点,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制约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的矛盾导致革命”等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克思对哲学问题的经济学回答,哲学(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资本论》哲学的基本规定。

第二,正是哲学的研究方法,促使《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不再是纯粹的政治经济学,而是具备了哲学品格。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辩证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辩证法是灵魂和核心。马克思认为自己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辨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瑏瑦然后又阐述了辩证法的两个特征:一是唯物性,“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瑏瑧二是批判性,“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瑏瑨可以说,正是唯物的、批判的辩证法的实际运用,才使得《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视野、经验主义世界观和工具理性主义,亦即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发财致富的科学”的本质规定性,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实现了变革。鉴于学界已经对这些方法做过大量分析,在这里仅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为例,对哲学方法如何被马克思运用于经济学研究做出阐述。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中,“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特征,而舍弃特殊的非本质特征的方法,这里的“众多事物”当然是感性、具体的,因此抽象方法实际是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对于传统西方哲学而言,抽象方法非常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方法,因为传统西方哲学所做的就是将整个世界或社会历史抽象化的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发现,成熟于哲学领域的抽象方法,也被自觉地运用于古典经济学领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刻地指出:“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瑏瑩这里的“差别”正是抽象与具体的差别,或者说具体上升到抽象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差别。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表现为“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现为“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瑐瑠马克思认为,抽象方法忽视了经济范畴的社会历史性和暂时性,把从资产阶级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范畴看成是永恒范畴,这与其说是解释现实的经济关系,不如说是掩盖现实的经济关系。而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则时刻注意到任何经济范畴的社会历史背景,始终把经济范畴的抽象分析和历史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在对一个范畴的具体分析中展现其“多样性的统一”。由于运用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才能够以经济范畴体现的客观矛盾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础,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透视。

第三,《资本论》的经济学研究渗透着浓厚的价值导向,这里的价值导向主要是指对人的自由发展的诉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经济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要透视经济问题的人本意蕴,也要看到人的问题的经济内涵,这一点构成了马克思试图综合经济学和哲学的第一次努力。不过,尽管马克思此时的人本主义批判极其强烈,他还是很快就发现了这些批判所依据的人的“应有”的虚假性,这又会直接导致批判的无效,他于是放弃了从人本主义进行经济学批判的视角,转而对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便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在那里,马克思自觉地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角度来发现人的发展的历史路径,从对经济问题的冷静分析来凸显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这就将对人的思考落实到了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基础上。能够代表马克思此时研究成果的当属《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提出的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瑐瑡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资本论》时期的马克思是如何看待人的发展问题的。一方面,马克思始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并将人的发展具体地定向于人的自由个性,这是马克思继承了早期哲学研究时期的价值指针;另一方面,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人的生产能力”、“物的依赖性”等经济视域来探索人的发展的现实道路,这使得《资本论》的价值导向建立在坚实的经济科学基础上。《资本论》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既不能依靠人的美好的主观愿望,也不能诉诸经济运动的自然结果,而是一种需要人们在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现的可能性。

四、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及其走向:以狭义经济哲学为例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

一群群官方的马厩学者,被拴在马桩上,不厌其烦的研究着死马的蹄印,定性为真理的终极。为把“马厩哲学”扩展为普世价值,把西方自由的学者,也拴上马桩,戴上笼头。这种披马皮扯大旗的文章,充斥社会权威报刊。

当代中国不出思想家,哲学家.因被伪哲学的喧哗所掩蔽。当把思想也戴上意识形态的笼头,声音也被纳入主旋律时,我们很难听到有头脑的独鸣。解放前,尚有可称哲学家的,张东荪、钱穆、陈寅恪、傅斯年等人,寥若辰星。

自1949年以后,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像老公净查-样,一次次被清洗,“马克思加秦始皇” 对中国实行着全面。

先秦时代是中国思想界的黄金时代。产生了伏羲黄帝、文王姜尚、老庄、孔孟、诸子百家,给中国哲学奠定了雄厚阔大的文化根基。历代学者,就在这一文化根基上,深钩索隐,萌蘖发华,硕果累累。民族文化是中国命脉的长青树。使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画卦卜易、解释宇宙万象的伏羲;宗法自然、形上形下,大慈大悲的老聃;逍遥自在、独立自尊,风流倜徜的庄周,“三玄” 贯一,成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实践智慧的最高峰巅。

中国的现代文化,在复古中苏醒,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虽在回潮中沉渣泛起,但己无碍时潮的滔滔,大江东去。文化、艺术、,经济都在复兴。颂马歌秦,只在马厩中和舞台上,在新生代知识分子中己很难通行了。

为廓清中国思想界的混乱。现对西方哲学,打着“新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法兰克福学派,做一类比的批判。

对于“马克思主义” ,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苏俄有列宁、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有“秦始皇加马克思” 的主义。还有一国两制、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以人为本,民主、自由、公正、和谐、反对战争,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富内容。

在哲学家的眼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中外学者观点绝不相同,犹若冰火。中国哲学家张东荪谓:“把马克思列为学说,则乃人类之奇辱,是思想史的大污点。”;国学大师,哲学家陈寅恪,则捎信中央,拒绝“宗奉马列主义” ,终死不进中国社科院,任中古研究所所长。当中,耄耋之年的陈寅恪,宁为玉碎,不辱品节。

真理是不顺从多数原则的。

《马克思与希特勒》,一是共产主义理论家;一是“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者,他们对人类造成的祸害,罄竹难书。把这二人等量齐观的,少有敬畏的太度。这是西方德国哲学产生的国宝。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只是西方哲学,对东方哲学一窍不通,本身就是片面的。世间所有事物,都有正面反面,如手心手背,可辨而不可分。故中国有“浑混术”,“有无说”,“齐物论”,都是避免片面的。资本主义含有社会主义,它是产生公有制的母体;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经济。不同体制,各有利弊,可互补共存,故在中国,存着“一国两制” 的政策 ,成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特色。

法兰克福学派,霍克默尔在(1923-1949)年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 在这一时期,从起,大批中国传统文化,鼓吹暴力革命,和平民主的声音被弹压。1937年,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引起中国人民全面的抗日战争。世界反法斯斗争胜利,日本投降。因意识形态不同,政治理念不同,为夺取最高权力,国、共两党生发了动全面内战。一倒向美,一倒向苏。美、苏各为自己的政治利益争夺,造成中国台海和大陆的分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 成了中共治国的理论基础。

任何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依赖自己传统的文化和哲学,成为民族的信仰和宗教。这是立民立国的根本。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国家,用文化暴力和武器暴力,强行输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动摇他人的国本,在世界各国制造动乱。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要为西方的强权话语所迷惑,不被其武器暴力所威慑。

第二时期(1950-1960)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黄金时代。

二战后,应联邦德国政府的邀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波洛克等人.返回德国重建社会研究所。有的留在美国,成为强大的美国支脉。由于现代批判文化的引领,战败的德、意、日迅速变成世界经济强国,依然是哲学大国,获得文化经济双丰收。

而在中国,“合作化” ,“”,“ 阶级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酿造着可怕的60年,树皮被啃光,饿殍遍野。只有八个主题雷同的样板戏,强行着人工呼吸。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考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猛烈坪击现代人的异化,特别是异化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

在哲学上,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事对资本主义的伦理批判,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前景的人道主义忧虑。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弗洛尹德,哈贝马斯、霍耐特等西方古典与现代哲学家,都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来源。正是这样的思想根源,缺少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吸纳,缺少人道和慈悲精神,才产生了希特勒之类的纳粹法西斯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继之是,美帝国主义全球性的侵略和屠杀,有英法德意等资本主义利益集团的邦助,掠夺世界资源,以此他们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俄“共产主义”试验的失败,恰恰都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学说,用以指导革命实践。放弃本国的民族哲学,在思想上搞投降主义,背叛自己的民族文化,违万众之心。苏联解体,中国“四人邦” 的覆灭,是历史必然。

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致命伤,也是当代中国道德沦丧的原因。中国哲学是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历来讲求道治、德治,由人心决定着历史潮流。而今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为马克思的幽灵所盘踞。对外实行的是孔子的仁政,对内实行的则是权威统治,施舍式民主,放风式自由。皇权体制没有改变。其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哲学对中国思想的。

小结:历史因果轮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好战的本性难移,并未接受二战希特勒的教训,依然好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征服世界。因而“对新马克思主义”,应抱有警惕和怀疑。(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李爱芳

参考文献:

[1]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主义启蒙哲学家。著《自然通史天体论》。

[2]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著《大逻辑》、《小逻辑》。

[3]卢梭(177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著《民约论》、《判断力批判》、《忏悔录》。

[4]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著《物种起源》。

[5]马克思(1818-1883)德国经济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6]韦伯(1864-1920)德国哲学家。著《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

[7]苏本华(1876-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著《世界既意志、观念》。

[8]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著《悲剧的产生》、《道德的彼岸》、《札拉图斯拉如是说》。

[9]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著《政治神学》。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4

(一)依托多种产业发展经济首先,扩大种植业比重。赫哲族聚居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如表1),非常适宜绿色作物的生产。为了发展现代农业,黑龙江省多个赫哲族乡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引进农场机械代耕模式,推行全程大型机械作业。其次,扩大养殖业规模。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普遍具有草原较多、水草丰饶的特点(如表2)。赫哲族农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八岔赫哲族乡发挥牧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家禽等畜禽的养殖,2010年,全村生猪存栏350头、肉牛350头、西门塔尔牛186头、禽类3500只。街津口赫哲族乡则先后建立了以蓝狐、水貂、野猪等野生动物为重点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养殖蓝狐1000多只、水貂1500多只、野猪400多头,实现了特种动物规模化饲养。再次,依托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赫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纯朴的民族风情加之居住地的秀丽风光,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传统食品“刹生鱼”、“烤塔拉哈”成为赫哲族酒家的招牌菜,过去居住的“地窨子”、“撮罗子”、“木刻楞”翻建后成为游客欣赏的美景,过去的渔船改装成为游船。其中,街津口赫哲族乡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赫哲民俗文化村,为赫哲族人发展旅游业搭建了平台。赫哲民俗文化村中建筑包括渔猎雕塑、图腾柱、神偶群、萨满深宅、垂钓场、游乐场、歌舞台及民俗展览馆等,村中还有赫哲工艺品销售、风味餐馆等服务项目。

(二)收入水平增加,且传统渔业收入构成降低,多元化收入逐步凸显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赫哲族家庭的收入增量及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一,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从表3可以看出,赫哲族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一直高于全国和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水平。其二,传统渔业收入构成降低,多元化收入逐步凸显。种植业收入占主导地位,畜牧业及旅游业收入逐年攀升,渔业收入减少。自1995年转产后,传统渔业收入占比逐年减少,种植业和其他产业的收入占比在逐年增加。如,四排赫哲族乡从2003年至2008年,人均收入增长率近10%,其中种植业贡献率达80%以上,渔业贡献率不足10%;街津口赫哲族乡2009年生产总值19399万元,农业产值12765万元,渔业产值440万元,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产值6194万元,种植业、第三产业在街津口赫哲族乡的经济收入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一、制约赫哲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赫哲族在20世纪90年代转变生产方式后,经济状况逐步好转,截至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民族来说,赫哲族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从总体上看,多元产业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及人才匮乏是制约赫哲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多元产业发展不均衡。赫哲族已由单一的渔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多元生产方式,但当前的生产方式仍存在着多元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赫哲族地区的资源优势。首先,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且种植品种过于单一。以街津口赫哲族村为例,该村2007年种植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5%,养殖业等收入仅占15%。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比过大。而且该村自转产以来,农民只种大豆,大豆的价格和产量决定着全村的收入。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风险很高,而且连续数年种植大豆,易造成严重重茬,降低经济效益。其次,养殖业发展缓慢。基于疫病风险、投入成本、饲养技术等多方面的顾虑,赫哲族村民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整体不高,没有充分发挥赫哲族地区草原、淡水等资源优势。再次,服务业发展水平低、趋同性高、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许多赫哲村民在选择致富项目时,把餐饮、食杂、理发等简单服务项目作为首选。比如,仅在街津口村,2003年就有饭店10余家,小卖店5家。这种现象会造成行业内部同质化、效益低等问题。以民族特色旅游为主的乡村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当地旅游业仍处于半年旺、半年闲的状态。旺季娱乐、餐饮、观光、手工制作、表演等市场需求较大,而淡季则大部分旅游项目闲置,赫哲族农民无事可做。

(二)资金短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因资金严重不足,一些赫哲族村民只好选择食杂店、小饭店等小本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缺乏资金使得一些赫哲族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旅游产品大多老化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较薄弱,不能吸引游客。与此同时,经营方式简单、开发深度不足的旅游产品只能给这些赫哲族村民带来微薄的收入,无法满足后续的发展需要,致使这些发展落后的赫哲族村陷入了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如,南岗、抓吉、红光3个赫哲族村信息闭塞,地处偏远,发展资金严重匮乏,全省赫哲族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2006年人均收入已达4000元,而这3个赫哲族村人均收入却依次为1200元、1420元和1300元。长期资金不足使这3个赫哲族村失去了发展的动力,生产生活方式依旧非常落后。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首先,赫哲族文化素质仍有待提高。1998年,赫哲族率先实现“普九”目标,成为全国10万人口以下第一批完成“普九”目标的民族之一,但该民族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次,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赫哲族农渔户近年得到的扶贫资金3000~5000元,但仍然贫穷如旧,究其原因,是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低,投入的资金无法带来效益。有的项目国家扶持资金达几十万,但回报的利润率不到1%,究其原因,是管理水平差。除文化素质、经营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那便是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及“外部”现代文化的冲击,赫哲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衰退的局面。而完整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文化的衰退将制约赫哲族旅游的长远发展。此外,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商品经济观念淡化,靠天吃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赫哲族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加快赫哲族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赫哲族经济发展应结合赫哲族未来的总体发展目标,确保赫哲族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经过分析和调查,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赫哲族的经济发展。

(一)均衡发展多元产业。赫哲族地区有远近闻名的大粮仓、大森林、大草原,而且其传统礼仪、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源独具民族特色,这些使赫哲族具备了发展多元经济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新形势下,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应结合赫哲族地区土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通过提高品质、扩大总量及打造品牌,发展特色、绿色及无污染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其次,应结合水草等资源优势,加大养殖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发展肉羊、绒山羊、肉牛等畜牧业生产,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构建以水貂、野猪、蓝狐等野生动物为主体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再次,应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发展之路。同时,可针对旅游纪念品进行深度开发。兴建旅游纪念品生产厂,重点开发独具赫哲族特色的山野菜软包装、脱水干菜及民族手工艺品、鱼皮制品等。

(二)加大政策补贴,拓宽融资渠道,为赫哲族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资金是制约赫哲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一个村子的经济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的鼎力相助。对于一些基础较差、起步较晚的村子,政府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倾斜,给予优惠。这些年国家对赫哲族地区进行了多次投资,包括2004年黑龙江省政府投入资金50万元帮助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改善住房条件,并为同江市街津口和八岔赫哲族乡修建赫哲族村支部;2005年在同江市建成赫哲博物馆;2007年对同江市水质进行改造等。但相较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的专项资金投入来说,国家在对赫哲族经济建设上的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在对赫哲族投资时,也应有所侧重,对于那些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的村镇补贴力度应有所加大。除了依靠国家投资填补资金缺口,赫哲族村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赫哲族乡村吸引外资的水平和能力。借助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全方位、大手笔、立体化的视觉效果,广泛宣传赫哲族村的历史巨变,提高赫哲族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奠定舆论基础。其次,搭建引资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载体。应当围绕赫哲族在种植、养殖和特色加工方面的好项目,吸引外地有实力的民营工业企业,将资本与赫哲族的特色资源强强联合,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赫哲族的特色手工艺品、特色饮食等搭建引资平台,形成以民族手工艺品为核心、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文化产业。

(三)提高赫哲族群众的文化素质。从赫哲族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提高赫哲族群众的文化素质是重中之重。首先,应办好义务教育。虽然赫哲族在普九义务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中专、高中、大学的升学率。其次,应加强专项素质培训。借助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赫哲群众种养殖等实用业务的素质,让他们掌握一两门现代实用技术,逐步提高其经营水平。最后,应加大赫哲族文化的培训,为发展旅游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包括:培养赫哲族民俗文化人才,让更多的赫哲族群众掌握赫哲族语言、歌舞和鱼皮技艺;培养赫哲族饮食文化人才;培植赫哲族历史文化人才,以确保为游客提供专业细致的讲解。

(四)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俄边贸。抚远县的抓吉赫哲族村,位于乌苏里江的左岸,同江市的八岔和街津口两个赫哲族村地处黑龙江右岸。3个村距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均在50~100公里之间,而且在哈巴罗夫斯克城附近有个那乃区,那里居住着1.2万那乃人(20世纪80年代报道的数字)。中国的赫哲族与俄罗斯的那乃族为跨界民族,他们感情相近,风俗习惯相同,身体特征相似,语言相通。而且哈巴罗夫斯克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我国进行边境贸易的互补性很强。我国赫哲族聚居区所拥有的地缘及族缘优势,为其开展对俄贸易提供了先天的条件。为开展对俄贸易,200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将同江市定位为东北亚国际物流贸易与中转中心。这样的地缘和族缘优势,为赫哲族对俄出口和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依托口岸优势,积极开展对俄边贸。以绿色生态为主基调,开发适宜赫哲族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生产,适时将蔬菜出口俄罗斯;扩大山野菜和黑木耳的生产,加大肉牛的养殖等,逐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可以论证在八岔兴建年产500吨脱水干菜生产线和在街津口兴建年产100吨山野菜保鲜软包装生产线。二是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俄罗斯游客。

三、结论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领导干部;哲学;和谐;战略;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95-02

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事关企业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正确地进行决策,是企业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它既是衡量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领导能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哲学是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处理和应对复杂事物能力,辨析和解决矛盾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能源铝业)实施战略重组三年来的不懈历程正是企业领导以哲学思想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实践。

一、辩证统一,实现和谐共赢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面对问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指导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的目的。宁夏能源铝业的诞生正是这一理论的优良产物。

2007年11月,中电投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能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宁夏产业集群,但考虑到区域、资源、人才等因素,只有与当地企业合作,才能最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能担负产业集群建设大任的实力企业。放眼宁夏,青铝集团是一个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监管,始建于1964年的国内有色金属领域骨干企业和自治区区属最大的国有企业,自1978年以来连续赢利,连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但到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市场萎缩、成本上涨、企业资金短缺等棘手问题一拥而上,公司领导正研精苦思,寻找出路,谋求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中电投想发展,青铝集团想走出困境,两个企业异曲同工、一拍即合。于2008年底,实施战略重组,成立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次重组,充分发挥了两个企业在区域、资源、人才、产业、资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了中电投集团公司在宁夏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可谓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互惠双赢。重组三年多来,公司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一年一个大台阶,迅速崛起在宁夏大地,取得了社会瞩目的卓越发展成效,为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着积极的贡献。

二、思想入手,坚持文化引领

哲学被爱因斯坦称作“所有自然科学之母”,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而市场经济规律属于经济哲学重点研究的范畴,企业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的思想是博大的,只要它能被管理者掌握,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指导企业在竞争中战无不胜。

战略重组,是一种进步,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是一柄既可能战胜对手又可能伤害自己的双刃剑。宁夏能源铝业富有行业与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意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广泛、深入地渗透、贯穿、作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青铝集团是有色金属行业一个有着4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已进入成长的壮年期,宁夏能源公司仅仅成立了半年,可以说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两个企业的重组,面临着较大的思想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给企业重组带来了种种障碍和困难。但是,辩证地看,正是由于存在着企业文化差异,才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空间和机会,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机遇。对此,公司在重组的过程中加强文化融合,坚持以理念聚人心,以文化促发展,努力消除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发展背景的文化碰撞与冲突,着力建立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体现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逐步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促使公司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平稳过渡和全面融合,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在随后的发展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又得到了更大的突显。坚持铝业传承和发扬青铝精神,在科技功关、强化执行方面狠下工夫,以文化带动科技发展,“QTX”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战略重组三年多来,宁夏能源铝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规模效益逐年增长,职工队伍素质逐步提高,荣获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十佳功勋单位”、“宁夏十大企业”等称号,位列自治区百强企业第三名。成为中电投集团重点建设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和自治区优先打造的五大产业旗舰之一。

三、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思维是建立在系统性、创新性、全局性的思维,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决策参与者必须站在企业的发展高度去把握、驾驭、综观全局,以哲学所具有的宏大的系统性与巨大的逻辑感,在最博大、最深刻的层面上去把握企业发展战略与这个时代的世界的统一性,并以此诠释企业发展战略在这个时代现实世界的动态现象,以提高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竞争能力。

宁夏能源铝业贯彻中电投集团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宁夏自治区发展规划、符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确定了“以煤为基础、以电为支撑、以铝为核心、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公司作为中电投集团公司重要的产业集群之一、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者,坚持致力于把宁夏产业集群打造成为集团公司煤、电、有色金属、煤化工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的战略定位和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内技术先进、影响力强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和整体实力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文化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大型综合能源铝业集团的思路目标。目标的确立让企业理清了短期内做什么、中期做什么、长期做什么的工作思路。同时,围绕不同阶段的目标,做好发展规划,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战略部署与发展定位使公司充满着机遇,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生机。

四、分析矛盾,保持连续赢利

矛盾分析法主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核心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问题的研究,有独到的作用。

公司重组三年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领导干部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解决困难,沉着应对、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保持了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连续三年保持盈利,实现了“十二五”暨“三步走”第二阶段的良好开局。

一方面,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在工作中,既看到面临的困难又看到发展的机遇,既重视发展又不唯发展,既注重建设的速度又注重建设的质量,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启动了青铝股份异地改造、青铝自备电厂、临河电厂、中卫香山风电、吴忠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红一煤矿、中卫热电厂、枣泉电厂、煤化工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煤电铝产业链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正从单一电解铝企业向综合能源铝业集团积极转变。在干部工作中,既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又不重才轻德,忽视对思想品德的考核;既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又不忽视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加强各级“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坚持干部公开竞聘机制,竞争性选拔成为人才选用常态。认真落实干部末位淘汰制,加大了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坚持“重点论”,抓住关键点。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既坚持全面发展,又强调突出重点,在发展中、联系中和全局中把握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度,防止和克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眉毛胡子一起抓”的现象发生。公司在发展的各个阶段,注重分析形势,重点攻破。重组初期以完成重组整合、确保生产稳定为重点,成功回购股权,搭建组织架构,梳理管理界面,制定工作流程,保持收购资产业务和职工队伍思想“双稳定”。继而以“保发展目标、抓利润增长、促战略转型”为重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持控亏减亏;注重协同发展,坚持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五、勇于实践,实现快速发展

在《实践论》中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宁夏能源铝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思维、指导发展,再从发展中认识不足,总结成果,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公司煤矿项目列入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热电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显著。电力生产强调EPC总承包机制,加强工程质量建设,机组空冷排汽装置气密性试验、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机组漏氢率均优于设计标准,主机最大轴振创中电投集团公司新建机组标杆水平。公司电解铝产能达到1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电解铝厂,进一步增强了铝业规模优势,增强了行业话语权。

从宁夏能源铝业的成长建设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的提高根源于新的思维层次,新的发展有赖于新的思想境界,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运用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创新思路,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正如霍金森所说:“在管理的武库中,最具威力的武器还是哲学。”

参考文献:

投资哲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哲学; 无形资产哲学对象; 无形资产哲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0-0002-06

一、无形资产发展需要学哲学

什么是哲学?“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意为“爱智慧”。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指出:“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版)指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可见,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说。

学习哲学是非常重要的,2013年1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④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与发展,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形资产发展的指路明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它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等内容。

人们对无形资产并不陌生,但对无形资产发展与学用哲学有什么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有人会想:“我没有学哲学也照常处理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事务,如申请企业专利、注册企业商标”,“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会计实务。”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跟进式的工作方式,根据无形资产的各种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规定,处理日常无形资产业务与会计事务,按部就班地工作;一种是前进式的工作方式,在跟进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富于创造性地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又会发问:“我不论是哪种工作方式,并没有以哲学理论指导无形资产业务活动和处理无形资产会计事务。”实际上,人们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处理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事务。学习哲学并将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地与其他理论相融合,用于指导无形资产实际工作,以便提高无形资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为什么学习哲学就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呢?无形资产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构成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无形资产;存在的形式很复杂,有显现的和隐密的无形资产,有法规定的无形资产和没有法规定的无形资产,有不同时限规定的无形资产;生成过程很复杂,有自制的、购入的、投资的等多种路径生成的无形资产;归属(所有)很复杂,有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或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营运很复杂,无形资产的营运有转化、贸易和投资等多种形式。

由于无形资产的复杂性,为了正确认识和发展无形资产需要学习哲学。这是因为:

(1)哲学是放大镜,观察无形资产看得全。应用哲学原理,从不同方面全面观察无形资产整体,宏观上国家无形资产,中观上国民经济的部门、地区无形资产,微观上企业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全面观察无形资产可以避免片面观察无形资产。例如:有人以为无形资产就是《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⑤所规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上述对无形资产种类的规定,只是法定纳入会计核算的几种无形资产,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纳入会计核算的多种无形资产。

(2)哲学是望远镜,观察无形资产看得远。应用哲学理论,回顾以往剖析无形资产的历史发展,审视现在研究无形资产的发展,展望未来预测无形资产发展的趋势。历史地研究无形资产可以避免静止地研究无形资产。例如:有人认为,现在的企业,有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价值还不足1%,有的还没有无形资产。这种禁止、近视地只看到企业眼前很少或没有无形资产,但从企业长远发展观察,随着企业立足创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无形资产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其作用也会日渐显现。

(3)哲学是潜望镜,观察无形资产看得深。应用哲学理论,从实际出发,透过形式看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无形资产的性质、与各方面的关系和发展规律。深入地研究无形资产可以避免脱离实际、表面、形式地认识无形资产。例如:有人认为,企业的发展一看技术二看管理,与无形资产没有多大关系。对企业和管理需要从无形资产的视角,深入地分析技术形成专利权和管理形成经营秘密的水平,才能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对提高效益的作用,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的能力。

(4)哲学是显微镜,观察无形资产看得细。应用哲学理论,分析无形资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核算、营运、管理和规范等。对无形资产的精细分析可以避免无形资产构成不清、项目不明、界线模糊。例如: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创作活动是无形资产等。实际上,科学技术、企业文化和创作活动是生成无形资产的来源,不是无形资产,要划清形成无形资产的来源与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界线,只有当科学技术、企业文化和创作活动的成果符合无形资产的性质(定义)时才是无形资产。

二、学用哲学认识与发展无形资产

学用哲学的任务在于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在无形资产领域学用哲学,其任务在于认识无形资产与发展无形资产。

(一)学用哲学认识无形资产领域

学用唯物论、辩证法和反映论,认识无形资产领域。无形资产领域是与无形资产相关的范围,这个领域有多大,与无形资产的开拓创新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相关联。学用哲学以便全面、深入地认识无形资产领域。认识无形资产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无形资产是客观普遍存在的。无形与资产的结合形成无形资产。各种组织拥有无形资产,各种人群也拥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界定,无形资产与无形财产、无形资本、无形财富等相关概念的比较,无形资产的性质及其特征,都说明无形资产是客观、普遍的存在。无形资产对象的统一性,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反映。

(2)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客观上无形资产是由小逐渐扩大而形成的无形资产系统。无形资产既是静态系统又是动态系统。无形资产系统由各种要素构成。对无形资产要素的确认要建立鉴定机制。为正确认识无形资产要素,按照无形资产要素的不同标志分为各种类别,如无形资产按是否法定会计核算,分为法定会计核算类和不进行会计核算类。

(3)对无形资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无形资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无形资产感性认识是一个过程,其基本要素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无形资产的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生动性、表面性等特点。无形资产感性认识有直接的自觉认识和间接的理性认识。

(4)对无形资产实践的理性认识。无形资产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采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从无形资产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从抽象规定到理性具体形成无形资产理论,无形资产理论的概念、特点与功能。无形资产理论体系化形成无形资产理论体系。无形资产理论体系由各种理论要素构成。要重视无形资产基础理论。无形资产理论新增长点是交叉学科研究。适应无形资产的发展,建立《无形资产学》和《无形资产哲学》等。

(5)无形资产理论指导实践及其检验。无形资产理论具有指导功能,是行动的向导,依据无形资产正确的理论,提出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无形资产相关的具体规定,组织无形资产实际工作。无形资产理论是否正确需要经过检验:运用会计理论判断、法规检验会计理论;根据无形资产实践检验无形资产理论。

(6)无形资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无形资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扩大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扩张资本(通过无形资产兼并或联合,以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经营,开发无形资产);推进现代化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学用哲学发展无形资产事业

学用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论,发展无形资产事业。学用哲学发展无形资产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无形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无形资产通过全部发展路径的轨迹可以看出,无形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无形资产发展过程表明无形资产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无形资产内部各要素之间、无形资产与外部各方面之间是普遍联系;无形资产是永恒发展。

(2)无形资产发展的基本环节(基本范畴)。从无形资产发展过程分析,发展的基本环节(基本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如知识产权的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如科学技术与专利权;可能性和现实性,如专有技术;内容和形式,如著作权;现象和本质,如商标权;共性和个性,如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3)无形资产发展的规律。从无形资产发展过程分析,发展规律主要是:对立统一规律,如生产发展需要新技术的专利权;质量互变化规律,如知识积累的著作权;否定之否定规律,如企业发展需要拥有不断完美的商标权。

(4)无形资产的历史发展。无形资产发展的外部条件是无形资产所处的环境,在一定客观环境下才产生无形资产。全球化推动无形资产发展,中国加入WTO对无形资产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发展的影响。如我国无形资产60年的演进,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无形资产发展的历史。

(5)无形资产发展的动因。推动无形资产发展的主要动因是科学技术。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推动无形资产的发展;文化培育,企业文化是培养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使其生成的源泉;历史传承,传授和继承前人的无形资产;开拓创新,以创新的精神、思维和方法,开拓创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培养综合性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从事无形资产事业的人才。

(6)形资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无形资产系统各要素全面发展,无形资产系统发展与无形资产环境协调发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模式、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发展,促进无形资产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上在无形资产领域学用哲学的实践是建立无形资产哲学的客观基础。

三、提高学用哲学成效需要建立《无形资产哲学》

(一)无形资产哲学的形成

在无形资产领域学用哲学的实践基础上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无形资产哲学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结合无形资产理论,研究无形资产的性质和一般规律的应用哲学。无形资产哲学是无形资产人员的一种无形资产世界观,是无形资产人员对无形资产领域总的、最根本的看法。所以,无形资产人员需要有无形资产哲学视野,用无形资产哲学去认识无形资产领域。

无形资产学用哲学,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并用于无形资产事业实践的过程。这对从事无形资产事业的人员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学校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哲学理论),并将其有意识、自觉地应用在无形资产事业的实践中;二是在学校和实际工作中,不是系统而是部分地从其他专业教材和文献资料中学习与之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或哲学思想,并将其无意识地随工作应用在无形资产事业的实践中。

在无形资产事业中学用哲学是广泛的、普遍的,如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统计、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市场、无形资产融资、无形资产法制建设、无形资产教育、无形资产学科建设、无形资产研究和无形资产管理中,都有学用哲学的实践。在无形资产事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学用哲学的实践,是建立《无形资产哲学》的客观基础。

无形资产实践是行为主体依据无形资产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结合一定理论的判断,处理无形资产事务的多样性的综合过程:从不同视角对其分析,可以说是依法处理无形资产事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依据无形资产理论处理无形资产事务的过程;或依据哲学基本原理处理无形资产事务的过程等。为了正确地学用哲学基本原理,需要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无形资产实践,在对其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认识,进而建立《无形资产哲学》。

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无形资产理论体系,已出版的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概论》等,表明无形资产理论体系已初步建立,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个阶段是在无形资产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无形资产哲学》,这个阶段现在只是提出探讨,还需要大力推进,将无形资产理论与哲学原理相融合,然后将其理论体系化,形成《无形资产哲学》。

(二)无形资产哲学的功能

《无形资产哲学》是一门介于哲学与无形资产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无形资产哲学是无形资产学与哲学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无形资产哲学是“哲学”与“无形资产学”的中介,对于哲学是应用关系,即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无形资产原理和无形资产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形资产学的应用是全面的,既指导无形资产理论的研究,又指导无形资产方法的研究。无形资产哲学对于无形资产学是指导关系,应用无形资产哲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无形资产理论研究。在未形成无形资产哲学之前,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研究无形资产学,在形成无形资产哲学之后,既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可以依据无形资产哲学去指导研究无形资产学和无形资产实践。可见,无形资产哲学是属于哲学在无形资产领域应用的一门应用科学。

《无形资产哲学》处于哲学与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实践)之间的中介地位,发挥着如同哲学功能的中介功能,促进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这种关系如图1。

由于《无形资产哲学》具有中介作用,《无形资产哲学》具有以下功能:(1)认识功能,依据无形资产哲学认识客观无形资产事物。无形资产哲学理论是理性认识的理论形态。其认识功能表现在:解释无形资产理论上的各种争论,用无形资产哲学理论解释、评价、判断各种无形资产理论问题的争论,分析其在认识上的理论与方法的原因,以寻求正确的认识;揭示无形资产事物内在的各种关系,运用无形资产哲学理论,揭示某些无形资产事物内在的关系;认识无形资产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以一定的无形资产哲学理论,通过无形资产实践活动,去认识无形资产事物的本质、现象、特征、联系、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预测未来的变化,依据无形资产哲学理论,根据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从已知无形资产事物出发,考虑未来期间各种因素的可能变化,逻辑地推论未来期间无形资产事物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征、关系和发展趋势等,在未来时期无形资产理论建设的状况和水平。(2)指导功能,依据无形资产哲学理论指导无形资产实际工作。哲学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以改变世界。理论是行动的向导,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依据无形资产哲学理论具有的特征而提出的各方面理论,组织无形资产实际工作。对无形资产工作的指导主要有:指导无形资产工作,运用无形资产哲学基本理论,建立与健全无形资产组织体系,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积极发挥无形资产职能作用,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指导无形资产改革,运用无形资产哲学基本理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无形资产核算和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发展无形资产市场,建立管理型无形资产模式,使无形资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指导无形资产研究,运用无形资产哲学基本理论,研究经济管理对无形资产发展的影响,研究科技进步对无形资产发展的影响,研究其他科学的发展对无形资产发展的影响等。(3)教育功能,运用无形资产哲学理论进行无形资产教育。面向学校和社会,普及无形资产知识,说明无形资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以便提高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维护知识产权,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三)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是现实的需要

在学用哲学的基础上为什么还需要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有人会提出,直接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汁原味”要更好。在学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是提高学用哲学成效性的客观现实的需要。哲学是人民大众的哲学,希望人民大众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哲学,实现这种愿望的方式之一,是将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专业(职业)相结合形成专业的应用哲学并借以学用哲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用哲学的成效。这是因为,将无形资产学用哲学的实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梳理、总结、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体系化为无形资产哲学,成为学用哲学的理论指南,起到在无形资产领域学用哲学用于认识和发展无形资产的范式。学用无形资产哲学范式,是在无形资产领域大家学用哲学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样,学用哲学建立《无形资产哲学》的必要性是:(1)依据无形资产哲学范式学用哲学,具有时效性,可以加速在无形资产领域学用哲学,更好地发挥作用;(2)学用哲学联系无形资产实际,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全面认识无形资产的性质和一般规律,促进无形资产全面、协调和持续地发展;(3)将哲学理论语言转化为无形资产专业哲学理论语言具有群众性,通俗易懂,便于普及哲学知识,提高无形资产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增强综合素质。

四、建立《无形资产哲学》框架

(一)无形资产哲学的对象

无形资产哲学对象的确定不是人们主观的臆断,而是根据研究无形资产的实际内容来确定。无形资产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一般规律。它的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宏大领域,而仅限于无形资产领域;其所研究的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一般规律,不是无形资产全部的各种具体规律,而是在无形资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世界观方面,对各种无形资产运动具体规律,从认识路线和认识方法进行科学的抽象,研究无形资产运动的一般规律。无形资产运动一般规律,表现为无形资产人员对无形资产领域的一些根本认识观点或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无形资产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世界观方面,研究无形资产领域表现为特殊矛盾的无形资产运动一般规律,如无形资产生成规律、无形资产经营规律。无形资产哲学对象区别于无形资产学对象,就在于研究特殊矛盾不同。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⑥可见,无形资产的对象,就是它“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

无形资产哲学对象与无形资产学对象既然不同,那它们还有什么关系?“无形资产学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无形资产运动的价值运动方面,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基础、价值构成、价格、价值增值、价值规律)和价值实现过程(价值补偿、价值分配);无形资产运动的使用价值方面,是以一定载体表现的无形资产,作为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能有效地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并获取相应的效益。对无形资产运动的研究,表现在对无形资产的种类、性质、规模、水平、开发、使用、经营、效益、保护、核算、审计和管理等各方面。”⑦无形资产哲学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一般规律,是研究无形资产价值运动和使用价值运动方面的一般规律,是对无形资产运动的深入研究,提升到世界观层面,揭示无形资产运动的一般规律,无形资产学的对象与无形资产哲学对象的范围即宽度是一致的,在研究无形资产运动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规律,其深度是有区别的。

确定无形资产哲学的对象,可以明确研究无形资产的起点和要求,以便全面展开研究无形资产事业,揭示其发展一般规律,促进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加强无形资产学的建设,推进建立无形资产哲学。

(二)无形资产哲学的基本前提

根据无形资产哲学的性质,从学用无形资产哲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其基本前提主要是:

1.主体多层次

无形资产哲学的主体是多层次,根据学用无形资产哲学的需要,可以是宏观的国家主体,如代表国家的某种机构,对全国学用无形资产哲学的管理或研究;中观的地区、部门的主体,如代表地区、部门的某种机构,对地区、部门学用无形资产哲学的管理或研究;微观的企业等单位和个体,对本单位和个体学用无形资产哲学的管理或研究。无形资产主体的选择与确定是现实需要讨论的难题。各层次主体的选择与确定,可以是无形资产或相关研究会(学会)、研究组织、主管或相关机构,如主管知识产权或主管会计工作的机构。无形资产主体需要负责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或管理工作。

2.系统整体性

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无形资产系统的整体性是包括系统的全部要素,“无形资产一般可以包括:专利权、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地理标志、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人力资源共15种。”⑧无形资产要素会发生变化,不只是纳入会计核算的几项无形资产。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规定“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3.计量与定性相结合

无形资产计量有价值计量(以货币为单位)和实体计量(如以件为单位)等。无形资产定性是对无形资产性质说明。无形资产主体采用计量与定性相结合,根据对无形资产研究和管理的需要,分别采用计量(价值计量或实体计量)、定性或计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是各个相关的部门分别进行,还没有分层次的集中的价值计量;相对而言,只有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会计核算的规定进行价值计量。

4.时间分期

无形资产的时间分期是无形资产主体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或管理的需要确定的一定时间段。无形资产时间分期按采用的性质不同,一般有适用于实际工作操作与考核的年度(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适用于规划期的五年、十年等。时间是人为的划分,是对无形资产运动过程用时间划分借以描述其运行过程。无形资产时间的分期,有利于按时间分期对无形资产制定年度计划、五年或十年规划,并按期进行考核与总结。

(三)无形资产哲学体系

无形资产哲学体系实际上是指无形资产哲学内容的体系,是无形资产哲学各种内容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无形资产哲学对象的具体化形成无形资产哲学的内容,将其内容体系化就是无形资产哲学体系。

根据无形资产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无形资产哲学的对象和功能、学用哲学的任务、对无形资产的市场要求,建立《无形资产哲学》的体系。建立无形资产哲学体系有两种设想,第一种设想是哲学体系为主体,融入无形资产系统的内容;第二种设想是无形资产体系为主体,融入哲学体系的内容;两者比较,前者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用于认识和发展无形资产,后者有利于在学习和掌握无形资产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学用哲学基本原理。比较两种设想,在无形资产学理论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适宜采用第一种设想建立无形资产哲学体系。

无形资产哲学体系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论述无形资产发展与学用哲学的关系,无形资产发展需要学用哲学,学用哲学认识与发展无形资产,提高学用哲学成效需要建立《无形资产哲学》等;第二部分学用辩证唯物论,论述无形资产的客观性,无形资产是无处不在,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第三部分学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观察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形资产发展的基本环节和发展规律等;第四部分学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无形资产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无形资产理论的检验,无形资产的作用等;第五部分学用历史唯物论,论述无形资产的历史发展、发展的动因,无形资产的科学发展,无形资产的生成、经营与管理等。

无形资产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编 导论。第一章 无形资产发展与学用哲学。

第二编 学用辩证唯物论。无形资产的客观性:第二章 透视客观性――无处不在的无形资产;第三章 剖析现实性――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

第三编 学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观察无形资产:第四章 无形资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第五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知识产权;第六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科学技术与专利权;第七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专有技术;第八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内容和形式:著作权;第九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现象和本质:商标权;第十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及其他;第十一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规律。

第四编 学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第十二章 对无形资产实践的感性认识;第十三章 对无形资产实践的理性认识;第十四章 无形资产理论指导实践及其检验;第十五章 无形资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编 学用历史唯物论。无形资产的发展:第十六章 无形资产的历史发展;第十七章 无形资产发展的动因;第十八章 无形资产的科学发展;第十九章 无形资产的生成与经营;第二十章 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哲学是一门无形资产学与哲学和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将会遇到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因而上述无形资产哲学体系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与讨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多提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

[2] 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2.

[3] 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5] 于玉林.现代会计哲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